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教学反思
作者:蒋本轩
来源:《教师·下》2011年第05期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的课程形式已经在全国推广,其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不言而喻。中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任意一个教育细节都可能影响孩子心理的发展,因此,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除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之外,课外的小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也尤为关键。
一、心理课堂重讲解,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1. 贴近学生心理特点,以趣引学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讲,相同的内容和相同的课型,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来上课,学生在接受的行为和心理上会更加积极主动。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脱离小学阶段,其心理上还不成熟,注意力不持久,易走神,为了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时,就要设计贯穿教学内容的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和轻松的气氛中领悟心理健康的知识。
2. 以游戏规则为约束,以纪律保障教学
心理健康辅导课经常进行一些必要的游戏和活动,而游戏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以遵守纪律和游戏规则为前提。由于中学生的自律性还不是很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此,笔者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制定了一套规则:
(1)在课堂纪律乱时,笔者会大声喊一声“心理健康”,学生会齐声说“保持安静”。其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醒思想开小差的学生以及正在违反纪律的学生认真听讲,这种方法在维持班级纪律时非常有效。
(2)每次进行游戏和活动时,先讲清楚游戏和活动的规则。若是因学生个人原因比如说没听清楚规则或没遵守规则,则自动退出游戏和活动。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的,这样是对每位同学的尊重。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此来约束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便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的有序进行,同时这种规则意识会传递到别的课堂,也给别的课堂带来了方便。
3. 坚持核心主题原则,以点带面
优化学生的知、情、意、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仅靠课堂教学势单力薄。为此,必须坚持核心主题原则,一课有一课的收获,一节课紧紧围绕主题设计内容和活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在体会中顿悟、在顿悟中发展。
二、课后与学生心与心碰撞,架设师生互通有无的心理桥梁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心理的暴风骤雨期,情绪多变,行为不定,生理和心理发展极为不平衡。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贪玩好动,但是认知水平又相对较低,这种不平衡性导致中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较多。这就要求教师扎根学生堆,多与学生接触,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谈心,这样教师自然就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1. 师生平等进行交谈
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热爱、关心、理解学生的前提,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通过平等的思想碰撞、情感碰撞,消除学生内心的顾虑,达到师生双方的情感畅通,形成与学生以心换心、心心相容的氛围。例如,课下听到学生打招呼,要微笑回应;有机会在操场上与学生共同锻炼身体;闲暇时间各自谈谈兴趣爱好,等等。总之,要放下教师的权威,低下头来,与学生真心交朋友。
2. 启发诱导,正面鼓励
教师与学生谈心时,要坚持启发性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持正面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时,要对事不对人,不要因为学生犯了一次错,而否定其整个人。笔者在处理初一学生“早恋”问题时,先挖掘“早恋”的原因,从谈论人际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过有意义的人生谈起,将问题逐渐与“早恋”靠近,通过谈话,让学生认识到,“早恋”是正常现象,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自己的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处理“早恋”问题,要同时考虑双方的利害关系。
三、团体辅导,形散神聚
团体辅导作为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其活动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因为团体成员都有相似的心理不适,因而设计团体活动时,要根据团体成员的心理不适,设计合适的活动或游戏,让成员在游戏中体验。团体辅导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与感悟,决不能因为活动中学生太投入,而违背活动的主题和核心。团体辅导课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做到“形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心理素质和核心价值理念。
综上,心理健康课其形式与传统科目存在差异,它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不是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而是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重点在运用上。当然,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要真正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需要更多、更强地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力量。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海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