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两首古诗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

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

这首诗诗表达了诗人孤身一 人,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 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yì féng jiā
王维
bèi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biàn ch zhūyú ā 遍插茱萸少一人。
yáo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诗人: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 · ·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风 落叶,篱落灯明,不禁勾起 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快乐学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诗人王维
小知识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们 在 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 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晚年生活 增添了无限乐趣。
小知识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 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 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 茱萸等等。
我会找形近字
促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会选词造句
促(促织 )(促进) 忆 (回忆)(记忆) 逢(相逢)(重逢) 倍(加倍)(百倍) 深(深夜 )(深秋) 异(异乡)(异地) 佳(佳节)(佳作) 遥(遥远)(遥望)
遍(普遍)(遍地)
插(插花)(插图)
我会写:
促 深 忆 异 逢 佳 倍 遥 遍 插
说说诗句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 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 乡的客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当遇到节日就更加地 思念家中的亲人。

9古诗两首意思

9古诗两首意思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句诗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句诗的意思是: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每当遇到节日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精课件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精课件

可编辑ppt
3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孤寂: 想象:
异乡—异客—倍思亲 思乡怀亲
兄弟登高—遍插茱萸
作业设计:
一、连一连。
增长一
正月初一 五月初五
重阳节 中秋节
吃元宵、闹花灯 贴对联、拜年
下见识 吧!
八月十五
元宵节
吃月饼、赏月
正月十五
端午节
插茱萸、登高
九月九日
春节
吃粽子、赛龙舟
二、收集与秋天有关的诗句,背一背。
注释:一般是针对某些难理解的词语给出 的解释,我们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 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可编辑ppt
3
自主学习
• 按照同学们刚才介绍的方法, 自己学习《夜书所见》,有问题的 可以同桌合作。
可编辑ppt
4
夜书所见
【宋】叶 绍 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可编辑ppt
43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风声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地想 起自己的家乡。
可编辑ppt
44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篱落:篱笆 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方叫蛐蛐
可编辑ppt
45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 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三、书法作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千古名句。请以它为内容
写一幅书法作品。
可编辑ppt
39
40


程颢
清 溪 流 过 碧山 头,

关于九月九的诗句

关于九月九的诗句

关于九月九的诗句以下是关于九月九的诗句: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3.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4.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5.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6. 一年最好,偏是重阳。

——吴文英《惜黄花慢·菊》7. 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8.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9. 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

满目山河增感慨,一时风景寄遨游。

——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10. 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

——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11.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秋瑾《九日感赋》12.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13.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文森《九日》14. 酒酣时诗兴依然在。

黄花又开,朱颜未衰,正好忘怀。

——薛昂夫《庆东原·西皋亭适兴》15.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

——卢挚《沉醉东风·重九》16.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苏轼《九日黄楼作》17.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张可久《蟾宫曲·九日》18.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

——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19.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

——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20.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21. 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

随分笙歌行乐处,菊花萸子更宜人。

——韩琦《重九会光化二阕·其二》22.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 古诗两首 (2)

9 古诗两首 (2)

9 古诗两首
【基础须知】
词语理解
客情(kè qíng):旅客思乡之情。

挑(tiǎo):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篱落(lí luò):篱笆。

遥知(yáo zhī):在遥远的地方想象。

登高(dēng gāo):古代风俗,重阳节要登高,饮菊花酒。

【重点梳理】
《夜书所见》中的“挑”字解释为“捉”好还是“拨动”好?为什么诗人用“挑”而不用“捉”呢?
我认为解释为“捉”字好。

因为在“秋风”吹拂的寒夜,即使有“一灯明”相照,儿童要“玩”促织也是不太合情理的。

细细想来,孩子是想在夜里捉到促织,而不是想在秋夜的灯下玩促织。

因此,解释为“捉”更为恰当。

促织是住在巢穴或草丛里面的,想要捉到它,就需要用木棍等器物去翻动泥土或杂草才能找到,“挑”这样的动作恰好说明儿童在用木棍等“挑动”泥土或杂草。

一个“挑”字,准确地表现了儿童翻动泥土寻找促织的可爱形象。

【难点再现】
你认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些字用得好?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了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我认为“异”字用得好。

表现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及亲人的感情。

我认为“倍”字用得好。

“倍”字说明诗人平时就常常想念自己的故乡,而每到佳节良辰,思乡之情尤切,更加凸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精选35首)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 11、《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2、《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3、《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韦安石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唐)王缙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唐)杨衡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0、《醉花荫》(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 2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应该是所有写重阳节的诗词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首了,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才17岁,当时的他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

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9古诗两首

9古诗两首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使诗人感到寒 冷
江上秋风动客情。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 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⑤篱落:篱笆。
【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单独。 异:别的,其他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 逢:遇到,碰到。 遥知兄弟登高处, 倍:加倍。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远。
独在异乡为异客
解释:我独自一人在外 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 做外乡的客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释:每当遇到节日就更 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释:我在遥远的地 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 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 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 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 单缺少我一个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
·
·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 ·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在我国古代思想中,“六” 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 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 “重九”。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 寿,又叫“老人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 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 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王维客居长安,今西安和咸阳一带,山指华山, 王维家乡在太原祁,今山西永济西) ◆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是可以做中药的 果实,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 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9、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9、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4、拓展练习:连一连
• • • • •
正月初一 五月初五 八月十五 九月初九 正月十五
重阳节 中秋节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吃元宵,闹花灯 贴春联,拜年 吃粽子,赛龙舟 吃月饼,赏月 插茱萸,登高
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 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 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 增添了无限乐趣。
自学指导二: 再读古诗,比比谁能在3分钟内将古 诗读得准确流利,还能读懂词句,诗意。
重 难 点 突 破 方 法 : 独 在





注释:
异:别的,其他的。
句子大意:
我独自一个人客居他乡
• (2分钟左右,比一比,看谁写得最棒!)。

我会写


•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中,“________ ,__________。” 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寂寞,思念 亲人的心情。 2、“___________, ___________。”想象了今年重阳节 亲人登高远眺的情景。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登上了高处







注释: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句子大意:
那里插满了茱萸,只是少了一个人。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浓 浓的思乡之情。
自学指导三: 比一比谁能在2分钟内将古诗背会。 •
• 自学指导四:
• •
同学们认真观察“逢、插” 2 个生字,注意 他们的占格位置,结构,再认真写一写。
突破重难点:
•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 2.能正确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9古诗两首九月九日重阳节相关阅读素材新人教版2020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9古诗两首九月九日重阳节相关阅读素材新人教版2020

九月九日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汉初期,但其名称见诸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古老的重阳节风俗虽多,但主要是登高、插茱萸、赏菊和饮菊花酒。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据西汉时的?长安志?记载,京城长安城外专门筑了一个高台,每逢重九,帽子上插着茱萸的人们纷纷登上高台,游玩观景非常热闹。

到了三国和晋代,登高活动更为普遍,历代诗人留下许多“重阳诗〞、“登高诗〞。

诗人李白写道:“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

〞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重阳前后,菊花盛开,赏菊饮酒便成了节日另一重要习俗。

我国是菊花的故土,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用菊花泡的酒,既能防止疫病,又可益寿延年。

每逢节日,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

特别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王维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为后世所称诵。

9、古诗两首

9、古诗两首

五、趣 味活动
六、识 字写字
七、拓 展活动
地写好这些生 字?重点指导 3、教师巡视。 “异、插”的写 法。 3、书写生字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 学生背诵。 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 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 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 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 书所见》(清·查慎行)、 《泊船瓜洲》(宋·王安 石)、《杂诗》(唐·王 维)三首古诗。
1、 生字连词背 诵。 方法:请学生把 生字按出现的先 后顺序在本子上 或黑板上排列, 再连起来,试着 背诵。 2、诗句连对。老 师说诗句意思, 学生背相应句 子。 3、情境练背。学 生当小小诗人, 或加动作或加表 情,先自己朗读 再上台表演,达 到背诵。 4、赛诗会。
六、识 字写字
七、拓 展活动
了什么。 提出学习任务 1、自由朗读:放 读通古诗,理解大意. 声朗读古诗,借 助拼音读准字 音,读通、读正 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 求学生把这首诗 读给同桌听、互 相评议、互相指 点。 3、自学古诗:借 助课后注释或结 合插图理解字词 意思,划出不理 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 习:交流已读懂 的字词、解决不 理解的问题,老 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 组指派代表交 流,一起解决疑 难问题。 1、自由读诗,边 再读感悟,练习朗读. 读边在脑海中浮 现画面:诗歌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 情景? 2、小组交流,组 内成员互相补 充。(要发散学 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 面。 4、 根据课堂情况 可让学生写一写 5、感情朗读:通 过赛读、评读等 多种形式让学生 读好这首诗。 1、 学生读出对应 激趣背诗.
一、课 前游 戏,复 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 日,有哪些习俗。(春节、 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 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 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 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

三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课件修改

三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课件修改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 一种怎样的感情?
孤单寂寞
梧桐叶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 萧萧 叶绍翁 “客”是指谁呢? 为什么是客?身在异乡 客居他乡
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江面 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一个夜晚,假如你 是这个独自在外做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 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孤单寂寞
9、古诗两首
1、读准音 2、知节奏 3、明诗意 4、入境读 5、会背诵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 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 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 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 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 节倍思亲”这样传颂千古的名句。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 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 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 己的家乡。他忽然看见远 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 孩子们在捉蟋蟀。
正月初一
重阳节
吃元宵闹花灯
五月初五
八月十五 九月九日
中秋节
春 节
贴春联拜年
吃粽子赛龙舟 吃月饼赏月
元宵节
正月十五
端午节
插茱萸登高
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ēng q íng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动客情。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注释] 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捉。 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儿。 篱落:篱笆。

9 古诗三首

9 古诗三首
书写、题写 题西林壁 墙壁
题目点明了诗人题诗的地点,也点明 了诗人游玩的地方。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 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有《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 竹石图卷》等传世。
梅雪争春未肯降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自己占尽了春色, 谁也不肯服输。
雪梅
[宋]卢钺
作者简介
卢钺(yuè):南宋诗人,自号梅坡。 代表作有《雪梅》两首。
初读古诗
借助拼音,自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 确。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多音字和会写字 的写法。
xiánɡ(投降) 降
jiànɡ(降落)
书写指导
逊:半包围结构,可组 词“逊色”。
输:左窄右宽,书写的 时候要注意布局紧凑,撇、 捺舒展。
半江瑟瑟半江红 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句话写出了夕阳下江水的颜色,奇幻、 美妙,令人称奇。
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哪些景物让诗人觉得可爱呢?
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珠 月亮 怎样的露珠、月亮让诗人觉得可爱呢? 露珠——真珠 月——弓
远、近的角度
远看
近看
学完前两句诗,你有什么疑问?为 什么看庐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用“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 句式来回答“为什么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 目”这一问题。
之所以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 为身在此山中。
拓展延伸
古诗诵读 朗读这首诗,并划分出节奏。 雪梅 [宋] 卢钺

登高重阳节古诗

登高重阳节古诗

登高重阳节古诗重阳节,又称重阳节、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

这一天,人们纷纷外出踏青登高,以迎接秋日的来临。

在登高的过程中,人们亦可吟诗作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下面是一些登高重阳节相关的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 白居易《早秋登长安城南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蚕飢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酒至即相辞,月明还独眠。

4. 孟浩然《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杨万里《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6. 陆游《晚秋登岳阳楼寄临安诸贡院》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当时只道是寻常,不知云鬓卷来似。

花似休郎笑晴川,蓉如净子美人脸。

晚来小令称酒伴,青草池塘处处蛙。

7. 郭沫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上是一些登高节古诗,每一首古诗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登高者对自然景色、自身命运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在登高的同时,我们也在欣赏到古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并将这些感悟化为了千古传颂的诗句。

登高不仅可以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一种致敬古人智慧和对生活的赞美。

无论是仰望高山,还是俯瞰江河,登高都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宁静,同时也能让人对自身的生活产生更多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变迁,登高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现代人在登高的同时,除了欣赏美景外,还可以通过拍照记录下美好瞬间,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登高成为了一种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方式。

登高重阳节的古诗,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给人以全新的感受,让人领略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热爱。

9 古诗两首

9 古诗两首

9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记、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搜集作者的相关信息【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引言: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到了她美妙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代,看看古代诗人眼中的秋天。

2.揭示课题。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天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重点解释“书”的意思。

二、朗读古诗,体会情感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相互指点。

3.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课文插图理解字词意思。

3.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阐述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重点点拨“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了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教师播放古诗范读,学生听读。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学生自由读,齐读,小组竞赛读,个人表演读)四、作者介绍1.大家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你知道作者的情况吗?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教师点击2.背诵古诗。

五、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要写的字。

2.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生字书写顺序。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夜书所见》,全班背诵。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教师点击观看视频,王维简介。

3.板书课题,教师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深入体会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可轻声读,自由读,大声读也可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注意读准节奏。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读一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你想了解王维吗?
王维中国唐代著名诗人 、画家。 他能诗擅画,作品得到很高的评价,苏 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他 的作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其抒情小诗, 语言通俗简洁 ,却又情意深长。如
茱萸:
翻译:
• 这时候,“我”想到在远 方的兄弟们一定登上高处, 身上都佩戴了茱萸,只是 少了我一个人。
读全诗,说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过节 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 这时候,“我”想到在远方的兄弟们 一定登上高处,身上都佩戴了茱萸, 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一阵阵 发出
觉 风使 他看见
吹动 的声音,让人感 ,江上的秋 不禁 。
,知



用《夜书所见》中的诗句填空
秋天来了,叶绍翁独自在异乡客 居。听着萧萧的秋风,想起美丽的 家乡和温暖的家人,诗人不禁提笔 写道:_____________;他又看到篱 笆边那温暖的灯光,诗人不禁想到 自己的童年,他不禁写道: ______________。
茱萸:
山东 : 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 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 州,是作者王维的家乡。
兄弟 : 亲人、朋友、同胞兄弟。
按照我们作文的六要素我们从 题目可以知道的是哪几要素? • 时间: 重阳节
地点: 外地异乡 人物: 作者王维 故事情节: 思念家乡兄弟
• 经过我们共同思考学习可 以知道题目的意思是:
“ 每逢佳节倍思亲 ”等已成为千古流 传的佳句。
读一读题目,大家快速 思考讨论一下题目的意 思?

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 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 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我国古 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 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 重阳糕、喝菊花酒等。如今,这个古老的节 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老 人节”。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 长寿。
我们能生活在自己的亲人身 边,是多么幸福! 我们能认识这么多朋友,大 家就像一家人似的愉快相处, 是多么幸福!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 感受亲情的同时,更应该珍 惜亲情。
时刻记得关心我们身边的人, 也让他们感受到幸福。
检查预习
我会认:
促 忆 异 逢 佳 倍 插
我会写:
促 深 忆 异 逢 佳 倍 遥 遍 插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 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 么吗?
叶绍翁
字嗣宗(sì zōng),号靖逸,龙泉人,南宋中 期文学家、诗人。 祖籍浦城。原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 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 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 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 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 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 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 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酬唱:用 诗词互相赠答)。
重阳节思念自己家乡 的兄弟亲人
学习古诗内容
• 我们本诗的作者跟我和你们的爸 爸妈妈一样也是出门在外。当过 节的时候,独在异乡的诗人怎能 不更加怀念家乡的亲人呢!自己 读一读,想想诗人此时会怎样 “忆”亲人?
你认为哪一句最能直白 的表达诗人此刻的思念 之情?(读给大家听听,再说说
你的体会。 )
“每逢佳节倍思亲。”
了解了本诗的意思,试着有感情地诵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
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
• 学习了这两篇课文你 有什么感受,你想到 了什么呢? • 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吧!
课堂小结: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解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 在捉蟋蟀。 前两句写出了作者郁闷孤独之情,
后两句描写的图景令作者倍感亲切,也许他由 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 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
• 这句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 因为孤独寂寞所以思念家乡的亲人, 尤其是在重阳佳节,万家团圆的节 日里,就他一个人不能回家跟家人 团聚,看到别人团聚,心里更加思 念家乡的亲人。
背诵 : •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当王维思念家乡的时候他在思 念家乡里的谁?
想到他们在做什么?他 们的遗憾是什么? 哪两句诗叙述了想念的内容?
(小组讨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两句。先看 每一个字的意思,在用自己的 话翻译这两句。
遥: 遥远
遍: 都 一人:
知: 想到 少: 缺少
指王维
登高处: 登山
茱萸: • 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 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把 茱萸插在头上,或装在小 布袋里带在身上,认为可 以避灾。
• 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非 常的想家?
“倍”:平时有五分想念, 到了重阳节就成倍的增加, 有十分想念,甚至更多。说 明很(特别、格外、非常) 思念家乡。
作者为什么那么想家, 哪一句诗是作者想家的 原因?
“ 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
独自一人 他乡
陌生的客人
异乡: 异客:
“独在异乡为异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