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制”培养模式论文研究生教育“双轨制”培养模式探询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相关部门对传统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是指在传统的师范院校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将实践性和学术性培养两个轨道相结合,构建起一套以教育实践为基础、结合学术研究的培养模式。
这一模式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育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同时注重培养其学术研究能力,使其既能扎实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又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培养准备阶段、培养过程阶段和培养评价阶段。
在培养准备阶段,师范院校需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进行实践教学,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在培养过程阶段,学生将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不仅要进行教学实践,还要进行学术研究,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在培养评价阶段,学校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指导。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师范院校已经开始尝试实施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江苏省部分高校中,已经开始实施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学校通过设立特色教育实验区,提供实际教学机会,并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进行学术研究,不仅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创新探索。
通过将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当前,这一模式已经在某些地方得到了初步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只有不断改进和提高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青年教师。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教协同,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04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医教协同,双轨合一”
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加强招生管理,优化生源结构
制定严格的招生政 策,确保招生过程 公平、公正、公开 。
完善推荐免试制度 ,鼓励优秀本科生 申请医学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加强考生综合素质 考察,选拔出具备 优秀学术能力和职 业素养的生源。
完善培养机制,提高培养质量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实践能力
加强临床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建立实习考核机制,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加强与医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教协 同,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在实施过 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 一些问题。
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如政策、学校、学生、 教师等。
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医教协同,双轨合 一”培养模式在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 。
02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现状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
招生规模
近年来,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 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 我国医学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
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课、专 业基础课、专业课等,注重理 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
。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医学专业学位硕士 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包括 临床实习、科研实践、社会实
践等。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存在差异,导致培 养质量参差不齐。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高素质青年教师的培养。
传统培养模式中,往往重视理论教育和知识传授,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导致培养出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无法胜任。
针对这一问题,已经有不少高校开始探索“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是指在传统理论课程培养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教育环节,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具体来说,这种模式将教育分为“理论轨道”和“实践轨道”两个部分。
在理论课程中,重点是将基础知识和理论教学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在实践教育环节中,学生将直接接触职业教育实践,了解实际工作环境,比如工厂、企业等。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有机会与工程师、管理人员和顾问等职业人员合作,凭借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发挥创造力。
在实践教育环节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实际工作情景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实施能力。
在实践教育环节中,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需要自己去解决和克服,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在国外已经被广泛运用,但在我国却相对较少。
此种模式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明显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成为更优秀的青年教师。
在推广这种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高校和教师共同努力,为实践教育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条件,以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并成为优秀的职业教育人才。
总之,“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更为优秀的职业教育人才,是一种更新教育方法的探索,我们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根据我国国情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引言在当前教育领域,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青年教师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培养和成长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培养周期长、培养成本高、培养效果不明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该模式通过设立业务性专业轨和技术性专业轨,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培养途径,有利于优化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提高培养效果。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化阶段,培养高素质青年教师势在必行。
探索“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和效果,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就此展开探讨,旨在为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具体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这一新型培养模式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及效果。
通过研究“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目的,可以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发展能力。
通过对“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探讨,还可以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教育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目的,以推动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进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索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和引导青年教师的成长。
青年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和成长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青年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教育领域,青年教师的培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探索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加快,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种背景下,“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该模式旨在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轨培养,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实践中不断成长,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研究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探索和研究,旨在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教育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进一步了解该模式对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发现该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教育部门提供建设和改进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参考依据。
还将探讨该模式对教师队伍结构和教学质量的影响,为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最终目的是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提供有力支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青年教师培养是教育领域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青年教师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研究,旨在探讨其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推广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这一模式的引入可以有效缩小不同青年教师之间的差距,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硕士研究生课程“双轨制”的培养模式研究
计 算机 与通信 学院 , 湖南
株洲
要] 双轨制 , 即对硕士研 究生实行 中期分 流, 形成应 用型硕士 与研 究型硕 士两套培养方案。文章通过对计算机应 用技术
专业研 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 改革 , 对该专 业的研 究生实行 应用型硕 士与研 究型硕士两套培养方案 , 在研 究生培养 中遵循 因材施教
论、 计算机软件 与理论 或计算机应用技术 方面等专业 知
制”, 在 同一专业 内实行 “ 课程硕 士” 与“ 研究 硕士 ” 双 轨
并行 培养 , 成为全 国第一所 试行研究生课程 “ 双轨制 ” 的 高校 。同年 , 武汉 大学率先在湖北省试行研究 生课程 “ 双 轨制 ” 。 武汉 大学 实行 的“ 双轨制 ” , 按 照两类不 同的培养 方 案进行 培养 , 一类为 “ 应 用 型硕士 ” , 目标 是培养 走上 应 用型工作 岗位 的人才 ; 另一类 为 “ 研 究 型硕士 ” , 目标 是培 养进行深层 次理论 知识 学习和科 学研究 的人才。 以上两所 学校在 研究 生课程 “ 双轨 制 ” 培养与 改革 方 面取得 了一定成 绩 ,但 是如何 在一般 本科 院校 实行 “ 双轨制 ” 的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 步摸索 。 现对这一 问题 进行初步探讨 和研究 。 二、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 双轨 制” 培养模式分析 研究 生课 程 “ 双轨制 ” 具有 以下 优势 : 分( 级) 类 培
原则 , 达 到 全 面提 高研 究 生 培 养 质 量 的 目的 。
[ 关键词 ] 研 究生培养模式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应用型
研 究型 双轨制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4 3 7 ( 2 0 1 3 ) 0 8 — 0 0 0 9 — 0 2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探讨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探讨作者:韩莹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年第09期摘要:在国家全面启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背景下,作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质量保障、导师队伍建设和学位授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需求,做出了努力。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合一一、“双轨合一”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背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根据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专业能力较强、职业素养过硬、能够在实际工作发挥创造性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
2009年以来,我国大力发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逐年扩大招生规模。
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明确了构建“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全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教学[2015]5号),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和临床医生职业特点,全面改革考试内容,促进科学选才。
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以下简称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要求等十一条指导性意见。
自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需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达到培养单位学位授予要求按期毕业的研究生可以同时获得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硕士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即“四证合一”,实现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实现了研究生学历与能力协同发展。
二、“双轨合一”研究生教育的实践1.招生和资助政策改革与实践。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深入分析了该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和效果评价。
首先介绍了双轨制教师培养模式的概念和特点,然后探讨了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探索,以及对教师培养的效果评价。
同时提出了改进策略,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总结出该模式在教育实践中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教育领域提供更多关于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双轨制教师培养模式、青年教师、探索研究、教育改革、效果评价、改进策略、启示、未来研究、教育模式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对教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师范院校教师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如何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培养更加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教师,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1.2 研究意义”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创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深化对教育教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探索青年教师培养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研究“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还可以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推广情况,深入了解该模式对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影响,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通过对“双轨制”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总结,旨在为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机构和教师个人提供决策参考和实践指导,推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作者:徐振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03期摘要“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是一次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同时又是现有教师培养模式的有益补充。
请有能力、有经验、有声誉的国内外名师来给青年教师当导师;同时送有能力、敢担纲、有发展的青年教师出去学习、实践。
兼容并报,学以致用,为青年教师在教学上迅速成长为能够独挡一面教学能手创造条件。
相信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对相关院系的青年教师培养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参考价值和实践经验!关键词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0前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
”教师是高校办学最重要的资源。
高校教师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多重任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建设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点。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主力军。
党和政府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和提高广大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省市区和高校也相应地采取了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措施。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需要明确而具体的制度支撑。
只有建立完善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制度支撑体系,才能有效地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开展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制度支撑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建设方案以我齐鲁工业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为例,全院除了承担本院的化学、化工、制药和药剂相关专业课程外,还承担全校化工类的基础课程,主要为四大化学(有机、无机、物化和分析)和化工原理,以及相应实验课。
可以说化学院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校80%理工科专业的专业能力和考研率,即本科生的质量!学院现在专任教师80余人,大多有博士学位或者博士在读。
近年来,每年平均引进5-8名优秀博士,其中多数具有海外博后经历。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探究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探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在国家全面启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背景下,作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质量保障、导师队伍建设和学位授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需求,做出了努力。
一、“双轨合一”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背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根据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专业能力较强、职业素养过硬、能够在实际工作发挥创造性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
2009年以来,我国大力发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逐年扩大招生规模。
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明确了构建“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全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教学[2015]5号),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和临床医生职业特点,全面改革考试内容,促进科学选才。
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以下简称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要求等十一条指导性意见。
自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需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达到培养单位学位授予要求按期毕业的研究生可以同时获得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硕士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即“四证合一”,实现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实现了研究生学历与能力协同发展。
体育教师职称文章“双轨制”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体育教师职称文章“双轨制”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轨道交通运输的主要形式是“双轨”,轨道交通类专业发展也要“两条腿”走路。
探索实施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双轨制”即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路子,是突破当前轨道交通类专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摘要: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研究我国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双轨制”教育模式,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行业特点的、高职学校为主导的、符合合作企业利益的校企合作形式,有利于在实现“双轨制”育人的同时实现校企共赢。
关键词:体育教师职称文章,高职,轨道交通专业,双轨制,双元制,校企合作笔者拟对德国“双元制”的内涵与本质重新审视,并结合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及成功经验,研究探索中国高职教育在轨道交通类专业实施“双轨制”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以期将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思路与大家分享。
“双元制”与中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是德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对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而言,这个词已耳熟能详。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的职业教育人迅速掀起了德国职业教育学习热潮,或走出去,或请进来,对德国职业教育顶礼膜拜,奉若神明,当成灵丹妙药。
于是有了德国式的教育改革,德国式的教学模式。
然而,几年尝试下来,却没有看到德国式的教育结果。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教育过程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交替进行,学生是企业的人,企业的参与度高,以企业培训为主(60%~70%时间在企业,30%~40%时间在学校),在企业中的实践与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
不可否认,“双元制”在德国是一种成功的职教模式,其教育理念、办学形式、人才培养质量在国际上是领先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双元制”职教模式不是万能钥匙,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
我们要学习,要选择性地学习,不是拿来主义,不是生搬硬套;我们要学习,要研究性地学习,不是简单地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主义。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经过长期的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德国教育部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已近40年)才走出的一条成功之路。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个关乎社会发展和国家未来的重要问题。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目前我国青年教师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模式单一、培训资源不均衡、职业发展通道狭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发展空间,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便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学者们开始积极探索“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一方面注重学校培训、实践教学等实践环节,另一方面也注重高等院校培养、理论研究等理论环节。
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青年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任务需求,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研究“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索“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该模式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提升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现有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通过研究,旨在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一流专业素质和教育敬业精神的优秀青年教师,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2000字】1.3 研究意义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有助于深入探讨教师培养机制的创新。
传统的单一轨制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培养周期长、培养方式单一、培养效果有限等问题。
而双轨制教师培养模式的提出可以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为培养更加优秀的青年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双轨制模式,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类型的青年教师,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发展教育事业。
研究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还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于建立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论文
关于建立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论文关于建立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论文双轨制的职业教育理念源于德国,该理念将企业与学校交互变换作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训练职业技能的场所,力求构建不同于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职业技能的研究性实用人才培养制度。
初等教育专业注重培养掌握中小学学科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教学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中小学教师。
本专业学生除了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外,还要重视实践性的锻炼和训练,以适应岗位的要求。
本文将以初等教育(普师方向)和初等教育(英语教学)为例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岗位标准与问题现状近些年来,在大规模的招生和就业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思考初等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却还存在着不够完善或者相对滞后的诸多方面。
目前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国有公立小学(包括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私立教育培训机构。
毕业生应具备:(一)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一方面,基础知识是指所担任教学任务的相关学科知识。
另一方面,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是指职业道德和素养。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L.霍兰德提出的著名的“人工互择理论”列出的六大类职业中,教育事业属于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类型——“社会型职业”。
这个职业类型要求其从业人员具备“合作、友好、慷慨、乐于助人、有责任感、举止得体”等特质或者素养。
(二)教学知识和技能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驾驭不同教学内容的能力。
包括拼音、识字写字、听说、阅读、作文和第二课堂等的教学基本功。
小学英语教学侧重于听说训练,而语音是听说的基础。
此外,还要求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具备教学常规管理能力,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三)教师自身发展意识和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建立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更新理念的意识,以便更好地实施和组织教学。
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具备公民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教育回馈社会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青年教师的培养也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承载着培养未来人才的使命,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青年教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此举旨在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培养路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意义、内容和发展前景。
1.弥补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传统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际操作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而“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更加贴合现实教学需求,有助于弥补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使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2.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注重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安排,使青年教师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到了青年教师个体的特点和需求,通过不同的培养路径和方向,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其专业发展。
1.理论学习“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首先要求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这一部分的内容能够为青年教师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科知识的支撑,使其能够具备较高的教学理论水平。
3.导师指导在“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中,导师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每位青年教师都应有一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规划个人发展路径、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4.个性化发展“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要求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和培训项目。
这意味着针对不同青年教师的情况,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使他们在个人发展中更有针对性和成效性。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
在这一背景下,“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应运而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的培养路径。
本文将对“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研究,分析其特点、优势及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概念“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是指将青年教师培养路径分为两个轨道,即教学轨道和科研轨道,分别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方向和个人特长进行培养。
在教学轨道上,青年教师将主要参与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科研轨道上,青年教师将主要参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考虑了青年教师的整体发展需求,更加注重个性化培养和专业化发展。
二、“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特点1. 个性化培养:相对于传统的统一培养模式,“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个性化培养,充分尊重青年教师的发展意愿和特长,为其量身定制培养计划。
2. 专业化发展:教学轨道和科研轨道的设置,有利于青年教师在不同领域的专业发展,使其能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达到更高水平。
3. 效果突出:通过“双轨制”培养模式,青年教师可以更加集中精力进行专业发展,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有利于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三、“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优势1. 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轨道重点培养教学能力,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促进科研创新:科研轨道重点培养科研能力,有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和教育改革。
3. 弥补不足:不同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存在不同的发展需求和不足之处,“双轨制”培养模式有助于弥补这些不足,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质量。
四、“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1. 教学成绩提升:经过“双轨制”培养模式培养的青年教师,教学成绩普遍有所提升,学生成绩更加稳步提高。
2. 科研水平提升:经过“双轨制”培养模式培养的青年教师,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校科研实力显著增强。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模式的改革也日渐重要,并且在不断地深化。
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于教育的需求,许多高校提出并实施了“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本文就“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是指高校对于研究生的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分流,实行两条不同的培养轨道,以培养更加适应教学与科研需要的青年教师为主要目标,使得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就能比较好的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1、更加注重研究生的个人选择,使得研究生更加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2、根据研究生的不同专业和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开辟了不同的教育和培养方向,同时也更加注重实践教育。
3、通过对实践教育的开展,能够更快的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竞争力。
4、更加注重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相互提高,使得青年教师成长更加全面。
1、有助于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缓解师资短缺的压力。
2、提高了研究生的从业方向选择的准确性,使得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能够更加明确。
3、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和专业的隔离,能够使得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
4、能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和科研水平,为高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一些学校在实施“双轨制”培养模式时,可能会出现短期内教育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科的培养条件得不到改善。
2、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导致某些轨道之间的优先级不够明确。
3、对教学资源和教师的要求会相应提高,可能会影响到一部分学校的师资配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结语总之,“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是一种比较新颖而有前景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它对于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同时,在具体实施时,还需充分考虑一些实际问题,从而确保培养模式更加科学和有效。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培养与发展也成为了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新的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中,“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
本文将从“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培养机制和效果评估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是比较新的一种教师培养模式,与之前的传统教师培养模式不同的是,该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发展理论。
职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的职业道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每个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自己适合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职业素养。
在“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
二是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环境和教育实践相互关联的。
因此,“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中,教师的培养必须与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双轨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实践和培训两个方面。
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该模式倡导从实践中学习、反思和改进的理念,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参与和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培训方面,该模式强调以学校为主的教育教学实践培训,结合教师的职业发展实际需求,开设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和项目,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该模式在培训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教学观摩和授课分享。
通过教学观摩和授课分享,让教师们了解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体系,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并且发现自己的不足。
二是推荐阅读和学习。
这种培训方式主要以书籍、论文、期刊等为主要内容,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并且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
三是参加研讨会和讲座。
研讨会和讲座以固定的议题为主题,让教师集思广益,互相学习和思考,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轨制”培养模式论文:研究生教育“双轨制”培养模式
探询
[摘要]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单纯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现行的研究生招考、培养模式,建立一个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轨制”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建立有外语考试和无外语考试的“双轨制”招考模式,是避免人才浪费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双轨制”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招考
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宏观定位,全国政协委员,XX 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市场需求配置供给和配置人才资源已成为应有之义。
然而我们在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中,不是市场需求引导供给,而是各方利益驱动以及某种片面的社会心里预期引导供给。
”为此他建议:“除少数国家重点大学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外,大部分二本、三本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
以上是专家学者对于本科层次大学问题的一些观点,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反映出我们研究生教育将面临的一些潜在问题。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断下滑和研究生就业难也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了,这些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
由于本科学历层次人才在社会上的不断积聚加之研究生教
育的逐年扩招,导致了就业岗位对学历要求的不断提升。
反过来更加刺激了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扩招。
研究生办学条件的不足是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生教育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单纯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现行的研究生招考、培养模式,建立一个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轨制”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一、研究生教育“双轨制”培养模式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并随着社会发展的时代变迁而逐步变革和完善,在各个不同时期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来看,我们比较注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但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扩大,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1.研究生的逐年扩招导致了师生比的严重失调,直接导致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下滑。
据媒体报道,在XX的某大学,一名研究生导师在一年中竟带了42名研究生。
也有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一些热门专业中,有些导师所带的在校研究生人数超过20人,很难保障教育质量。
因此,研究生“双轨制”培养模式的建立,通过培养定位分流了学生数量,有效地保
证了教育质量。
2.从研究生就业调查中发现,很多研究生在职业岗位能力上显得欠缺,因为我国培养的研究生近80%就业不是在专门的研究机构。
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强化研究生的就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
3.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
养的“双轨制”培养模式的建立,合理了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定位;优化了生员和教育资源配置。
这样,一方面使研究生教育培养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合理使用有限的教育资源。
因此,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双轨制”培养模式的建立,将会最大限度地节约教育资源,避免人才流失与浪费,形成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正如有的学者所言:“针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高校应广泛调研,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向不同人才类型方面发展”。
二、研究生教育“双轨制”培养模式下的招考模式改革设想
对于现行的研究生招考的形式与内容,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改革意见。
全国政协委员、XX大学中文系杨春时教授就曾提出:“要改革当前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办法”认为“目前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方式主要是笔试,考试内容主要是知识
性问题,这就出现了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现象,而有一些创造能力的学生则可能落榜”。
还有学者认为:“这种研究生录取考试,事实上和高考一样,还是以分数为录取标准。
最后的结果是,一方面学校将有突出研究能力的考生拒之门外,另一方面使导师们不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招收到优秀人才,从而导致了研究生质量的下滑”。
对于研究生的招考现状,一篇文章中谈到这样一个实例:“西部某师X大学教育学院招收到的研究生大多数不是本专业本科生,而是英语系的学生。
为什么?因为英语系学生在统考的英语考试中占有绝对优势,而相关的教育专业课则相对简单,学生只要花上一年半载的时间便可背熟,应付考试不在话下。
然而,本专业考生即使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只要英语考不过,他们还是不能进入研究生行列……”并认为:“由于目前研究生招生中主要还是看考试成绩,招收到的研究生其实根本不具备研究能力”。
不难看出,招考形式与内容也是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招考机制,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
1.建立有外语考试和无外语考试的“双轨制”招考模式。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外语的原因,很多具有很高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失去了深造机会,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人才损失。
建立有外语
招考和无外语招考,人性化地避免了人才的流失与浪费,同时与研究生“双轨制”的培养定位也形成了合理吻合,一个指向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一个指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健全了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转化机制和竞争机制,完善了人才挖掘与培养的核心宗旨。
“双轨制”研究生招考机制的建立。
强化了专业研究的招考宗旨,健全了专业研究发展需求,避免了优秀人才的流失,提高了研究生的生员质量,形成了学科的立体发展。
2.建立科学的考试内容。
针对研究生招考内容,我们不妨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立足考核学生的研究能力。
以美国为例,在招生形式和考核内容上突出研究能力的考核,形式采取笔试与面试结合的方法。
笔试主要为专业知识并提交本科毕业论文或专业论文,而面试则采取对报考学生的论文进行现场答辩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研究能力,并且还要参照本科学习期间的专业成绩,在品德考核上,对参加社会义工的情况也做为一项考评内容。
三、结语
研究生“双轨制”培养模式的建立,是适应我国现实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它将有效地避免人才浪费,真正体现出研究生教育挖掘优秀人才的培养宗旨。
参考文献:
[1]杨春时.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建议[j].教育与职业,
2009.
[2]卢献锁.如何提高大学的创新精神[j].教育与职业,2009.
[3]常彦.研究生更适合自主招生[j].教育与职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