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进入体循环的药量 吸收率=─────────×100%
给药量
由于血管内用药,药物100%进而血液循环,故:
AUC血管外给药量 吸收率=────────×100%
AUC血管内给药量
3、药物消除动力学
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 每单位 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每单位时间 血浆药物浓度按等比例衰减,绝大多数药 物属此类消除。 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 单位时 间内消除的药量相等,血浆药物单位时间 恒量减少。恒量消除多数情况下是药量过 大,超出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所致。
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二、药物的吸收 三、与血浆蛋白结合 四、分布 五、生物转化 六、排泄 七、药物代谢动力学有关基本概念
五、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或代谢指药物 在机体内被作用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是 药物被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 体内各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代谢药物的能 力,其中肝脏是药物代谢的最重要的器官。 药物的代谢一般有两个步骤。
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 学
是研究机体对药 物处理过程(机体 对药物的影响,或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规律)科学,主要 研究药物的吸收、 在体内的转运分布、 代谢变化过程、排 泄及血浆药物浓度 随时间而变化的规 律。
靶点 结合 游离
储存组织 结合 游离
药物
血浆
吸收
游离药物
结合药物
代谢产物
排泄 排泄
代谢组织 生物转化
首过消除first-pass elimination
某些药物在通过肠 粘膜及肝时,经受灭 活代谢,进入循环的 药量减少,此效应称 首过消除。如口服硝 酸甘油时,其中约有 90%被首过消除;舌 下和肛门灌肠给药, 其吸收不经肝门静脉, 药物被破坏减少。

药物代谢动力学(修正)PPT课件

药物代谢动力学(修正)PPT课件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药代学、毒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为新药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指导。
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和合作机制的建立,可以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研究效率和成果质量。
多学科交叉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和方法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高通量测序技术、质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可以更准确、更快速地检测和分析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和代谢过程。
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临床药学结合,可以更好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意义
计算方法
用于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率,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通过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出。
03
02
01
速率常数
指当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后,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定义
用于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药物的作用部位和作用范围。
意义
与药物的脂溶性、组织亲和力等有关。
影响因素Βιβλιοθήκη 表观分布容积影响代谢的因素
描述药物代谢速度的参数。
代谢速率常数
药物的代谢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排泄的定义
排泄方式
影响排泄的因素
排泄速率常数
尿液、胆汁、汗液等。
肾小球滤过率、肝肠循环等。
描述药物排泄速度的参数。
药物的排泄
03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描述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速度的常数。

药理学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药理学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药物的相互作用
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代谢和 排泄。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抑制或诱导其他药物的代谢酶,导致 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
05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个体化给药方案的设计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确保药物剂量和用药方式 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考虑患者的遗传因素和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的影 响,为不同个体提供针对性的给药方案。
监测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及时调整给药方案,确 保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疗效的预测与评估
02
01
03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预测药物疗效。
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临床指标,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
消除速率常数(Ke)
总结词
表示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常数,是评价药物消除快慢的重要参数。
详细描述
消除速率常数(Ke)是药代动力学的一个参数,用于描述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 Ke值越大,表示药物的消除速度越快。药物的Ke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代谢速 率、排泄速率等。在药代动力学模型中,Ke用于描述一级消除过程。
二室模型
定义
二室模型是指药物在体内存在两个不同的分布相,即中央室和周边室。中央室指药物进入 血液循环后迅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而周边室则指药物在某些组织器官中的缓慢分布 。
特点
二室模型适用于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匀,且消除速率在不同组织器官中存在差异的情况。
应用
二室模型常用于描述药物的分布过程,以及用于计算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等药动 学参数。
药理学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 学ppt课件

药理学课件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理学课件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表观分布容积
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是衡量药物代谢和排泄速率的指标。
总结词
清除率的大小取决于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如尿液和胆汁等。药物的清除率对于预测血浆药物浓度、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特性以及制定给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清除率
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衡量药物消除速率的指标。
经肾脏排泄
药物通过肝脏以胆汁的形式排出体外。
经肝脏排泄
部分挥发性药物可经肺脏排出体外。
经肺脏排泄
药物的排泄
03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总结词
表观分布容积是药物在体内分布后所占据的体液容积,是衡量药物分布广度的指标。
详细描述
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与药物的脂溶性、组织亲和力及血流灌注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脂溶性高的药物具有较大的表观分布容积,而血流灌注良好的组织具有较高的药物分布。
临床药学是药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药效学特点,为临床用药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科学支持。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临床药学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半衰期对于给药间隔时间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来制定合适的给药方案,以维持药物的有效血浆浓度。
详细描述
半衰期
生物利用度
总结词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率和程度,是衡量药物吸收效果的指标。
详细描述
生物利用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胃排空速率等。了解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助于评估不同制剂之间的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药物代谢的酶系统
药物代谢的类型与产物
氧化反应
通过加氧的方式将药物转化为极性更强的代谢物,易于排泄。例如,苯妥英钠在肝内氧化为苯妥英。
还原反应
通过加氢的方式将药物还原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例如,硝苯地平在肝内还原为硝苯啶。
水解反应
通过加水的方式将药物分解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例如,阿司匹林在肝内水解为水杨酸。
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半衰期计算公式
半衰期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对于制定给药方案和调整用药剂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半衰期也是判断药物是否易于蓄积中毒的重要依据。
半衰期的意义
半衰期计算
07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和药物代谢特征,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目录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药物吸收 药物分布 药物代谢 药物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01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学科,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于新药研发、临床合理用药、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重要基础。
清除率的意义
03
清除率可以反映机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是制定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清除率计算
1
2
3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是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广度的指标。
表观分布容积定义
表观分布容积(Vd)= (总药量)/(血浆药物浓度),其中总药量和血浆药物浓度可通过实验测定。

药理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药理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34
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BBB)
脑组织内的毛细血 管内皮细胞紧密相 连,内皮细胞之间 无间隙,且毛细血 管外表面几乎均为 星形胶质细胞包围 ,这种特殊结构形 成了血浆与脑脊液 之间的屏障。
35
36
37
四、生物转化/代谢 ( biotransformation/ metabolism)
30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D:游离型药物, DP:结合型药物,PT:血浆蛋白总量,KD:解离常31数
2、体液PH影响
碱化尿液排酸药,酸化尿液排碱药。 细胞内液(PH=7.0),细胞外液 (PH=7.4)→故弱酸药在细胞外浓 度高,而弱碱性在细胞内高。
32
3、血流量与膜的通透性
器官血流量 再分布:早期心、脑、肾,后期脂肪、皮
61
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
绝对生物利用度:把静脉注射和血管外途径 给药时的AUC值进行比较: F= AUCev/AUCiv×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在同一给药途径下,对不 同制剂进行比较: F=AUC受试制剂/AUC标准制剂×100%
62
第三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药物消除动力学过程是指进人血液循环的 药物由于分布、代谢和排泄,使其血药浓度 不断衰减的过程。
物在尿中离子化,酸化尿液使碱性药物在尿 中离子化,阻止药物重吸收。
50
二)胆汁排泄
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有的直接随粪 便排出,但较多的药物可由小肠上皮吸收, 并经肝脏重新进入全身循环,这种肝脏、 胆汁间、小肠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 意义:肝肠循环能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如洋地黄毒苷。洋地黄中毒,消胆胺可加 速其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1-3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酶的诱导作用:能够增强药酶活性或增加药酶生成的作 用为药酶的诱导作用,药酶诱导剂如苯妥英钠、利福平等。 药酶诱导剂可以加速某些药物和自身的转化,这是药物产 生耐受性的原因之一。
药酶的抑制作用:能够降低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生成的作 用为药酶的抑制作用,药酶抑制剂较常见的有氯霉素、异 烟肼等。药酶抑制剂可抑制药酶,使自身或其他药物代谢 减慢,血药浓度增高,药效增强,甚至出现毒性,故联合 用药时应多加注意。
10/31/2024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1-3 药物代谢动力学
2. 生物转化的时相和类型 (1)Ⅰ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通过该相反应大部分药物失去药理活性,少数药物 被活化,作用增强,甚至形成毒性代谢产物。 (2)Ⅱ相反应:结合反应 药物及代谢产物在酶的作用下,与内源性物质如葡 萄糖醛酸、硫酸、乙酸等结合成无活性的、极性大的、 易溶于水的代谢物从肾排泄。
被动转运:
滤过、简单 -




扩散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10/31/2024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1-3 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自进入机体到从机体消除的全过 程。 决定了血药浓度和靶部位的浓度,影响疗效。 1.吸收 2.分布 3.生物转化 4.排泄
10/31/2024
二、药物的体内过 程
脂溶性高、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的多,排泄得慢; 而水溶性药物排泄得快。增加尿量,可降低尿液中药物 的浓度,加快药物的排泄。
改变尿液的pH可使药物的解离程度发生变化,对弱 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影响较大。临床利用改变尿液pH的 办法加速药物的排泄以治疗药物中毒。

药代动力学-PPT

药代动力学-PPT

斜率为
:体形变异指数 常数
药物间的主要差别在于
多数组织重量的约等于1
与机体功能有关的在0.65-0.8之间(GFR,耗氧量等)
帕尼培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氨替比林
内 在 清 除 率
苯妥英
氨替比林和苯妥英肝内在清除率和体重的关系
注意点:
1,异速增大方程对多数药物适用,但也有预测值 与实测值相差大的药物,此时用校正法校正。
周边室 Xp。Vp
dXc dt =-(k12+k10)Xc+k21Xp dXp dt =k12Xc- k21Xp 经拉普拉斯转换
Ct=A e- t + B e- t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程序
PCNONLIN, 3P87, 3P97, PK-BP-NI等
k10k21 k21 k12 k10
4)效应为间接的, 存在时间差。
3.药物效应超前于血药浓度变化
如果按时间顺序进行浓度-效应一对一作图,得到曲线呈顺时 针滞后环(clockwise-hysteresis)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快速耐受性(受体的下向调节或非活性产物增多) 2)形成抑制代谢物 3)立体选择性代谢仍然用消旋体表示。
② 生化参数如酶活性参数(Vmax,Km)
③药物热力学性质如脂溶性, 电离性等
④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性质, 如膜通透 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以及药物与 组织亲和力等。
组织/血浆中药物浓度比Kp测定
1)稳态给药方法 非消除性组织
Kp
CT ,ss CA,ss
消除性组织 2)面积法
非消除性组织
Kp
CT ,ss C A,ss (1 E)
4,消除过程为物理性 5,有足够的数据回归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胞裂外排(exocytosis)
药物代谢动力学
跨膜转运(Membrane Transfer)
simple diffusion
carrier-mediated
active
facilitated
1. 药物理化性质; 2. 给药途径; 3. 药物剂型; 4. 影响药物从消化道内吸收的主要因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药物理化性质:
●分子量; ●脂溶性; ●解离度;
问题:什么样的药物容易被吸收?
药物代谢动力学
2. 给药途径
●常见的给药方式:
静脉 、吸入 、舌下和直肠、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 口服 、皮肤
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吸入(呼吸道给药,inhalation)
�定义:经口鼻吸入的药物从肺泡吸收的给药方式; 肺泡上皮细胞能吸收5 µm左右微粒, 肺泡表面积大(达200m2) ,
●适用于挥发性药物和气体药物,如鼻炎喷雾剂 ;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三)局部用药
●完整的皮肤吸收能力差 ; �适用于脂溶性高的药或加促皮吸收的药剂,如皮康王、无极膏 。 �问题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是局部给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
6)药物通过胞膜的速度受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药物分子大小; �药物脂溶性; �药物解离状况;
分子量小、脂溶性高、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
药物代谢动力学
7)药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受环境pH的影响
� --------------离子障 ion-trapping �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
�原则:药物解离程度脂溶性 跨膜转运 效应。

药理学3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药理学3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药物的排泄
研究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包括药物的排泄途径和排泄速 率。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
指导临床用药
通过了解药物的代谢过程,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 依据,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预测药物疗效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浓 度变化,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优化药物设计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的代谢特点 和排泄途径,为新药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由不同类型的酶催化 ,如单胺氧化酶、儿茶酚胺氧化酶等。
了解药物的代谢过程有助于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安 全性,以及解释个体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的排泄
药物排泄是指体内蓄积的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尿 液、胆汁和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胆汁排泄是某些药物排泄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经 肝脏代谢的药物。胆汁中的药物可能重新进入肠 道并被再吸收,形成肠肝循环。
生理药动学模型
要点一
总结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基于药动学和生理学的原理,能够更准确 地模拟药物的体内是基于药动学和生理学的原理建立的数学 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模拟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过程。该模型考虑了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转运和 代谢机制以及生理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生理药动学模 型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和更全面的药物评价,有助于深 入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和作用机制。
01
02
03
生物利用度(F)
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 环的量与给药量的比值, 反映了药物的吸收程度和 速率。
F的计算公式
F = (AUC / 给药量) × 100%。F越大,表示药物 的吸收程度越高。
F的意义
通过F可以了解药物在体 内的吸收程度和速率,有 助于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安 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内药物 浓度随时 间变化的 动力学规 律
3
血管或 血管外
作用部位 分布
体 外
体循环
排泄 代谢型
药物
吸收
游离型药物
结合型药物 肝脏
化 转 物 生
肠肝循环
胆囊
小肠
(一)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 1. 被动转运 ► (1). 滤过 ► (2). 简单扩散 ► (3).易化扩散 载体 ► 2.主动转运 载体
► 2.
胆汁排泄 ► 肝肠循环:一些药物从肝脏经胆道排 泄进入肠道,可以重新吸收回到肝脏。 ► 3. 肠道排泄
经肠黏膜分泌而排泄是某些药物排泄的主 要途径.
► 4.其他途径排泄
肺 、乳汁、唾液等。
四、药物消除动力学
► 药物经过生物转化或排泄,血药浓度逐渐减
少的过程称之为消除(elimination)。 ► 体内药物消除过程的规律可用以下微分公式 表示:

药物的解离程度又可以影响药物的脂溶 性,所以简单扩散也受药物的解离度的影 响。 ► 大多数药物是弱电解质 (弱酸或弱碱 ), 人体内的药物多数以非解离的分子态(脂 溶性高)和解离的离子态(脂溶性低)二 种型态混合存在。哪一种型态占多数,取 决于该药的解离常数(pKa)和体液pH。 ► pKa 是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 50% 解离时溶 液的pH值。
► 酸性环境中,解离度
,解离型(离子)多,
一、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 (3)易化扩散
► 需要载体(通透酶,离子通道),不需要能
量,顺电化学差转运。 2.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逆电化学差(如药物浓度梯度)转运药物, 需要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许多细胞膜上具有特殊的跨膜蛋 白(载体),控制体内一些重要的内源性生 理物质和药物进出细胞。特点: ①选择性; ②饱和性;③竞争性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1) (2)
4. 药物代谢酶系
专一性酶:特异性酶,特定的化学结构基团 非专一性酶:非特异性酶 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 化酶系,简称肝药酶; 细 胞 色 素 P450 单 氧 化 酶 系 : 细 胞 色 素 P450 (cytochrome P450, CYP450) 参与内源性物质和 外源性物质的代谢.
四、药物消除动力学
2. 零级消除动力学
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在以恒定的量消除 (恒量消除或恒速消除)。 当血药浓度过高
(即体内药量过多)时,已经超过机体的消除能力, 机体只能按照最大消除能力在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 量消除。
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时,t1/2不是一个常数, 药物的消除速度与血药初始浓度 (C0) 有关。 其血浆浓度 - 时间曲线( C-t 曲线)为直线, 但对数浓度 -时间曲线( logC-t 曲线)不呈 直线。
(2) 注射部位的吸收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 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nfusion,iv in drop)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sc)
(3)呼吸道吸收
首过消除 (First pass eliminaiton)
肠壁 门静脉 体循环

代谢
代谢
吸收过程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内检测部位17
(2) 药物的理化性质
分子愈小,脂溶性愈大,则越容易被吸收。
(3)药物的剂型
不同剂型、给药途径不同,药物的吸收速度不 同。 缓释制剂 控释制剂
(4)吸收环境
①局部吸收面积 ②血液循环情况 ③局部环境PH值 ④胃肠功能状态
简单扩散
载体转运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6
1. 被动转运 顺浓度差或电化学差(如药物
浓度梯度)转运药物;不需要消耗能量。
(1) 滤过
水溶性小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受流体静压 或渗透压的影响。 肠黏膜上皮细胞及其它大多数细胞膜孔道4~8Å (=1010m ),仅水、尿素等小分子水溶性物质能 通过,分子量>100者即不能通过。
一、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 药物在与其自身酸碱性相反的环境
中,解离度 ,极性 ,脂溶性 ,不易 跨膜; 药物在与其自身酸碱性相同的环境 中,解离度 ,极性 ,脂溶性 ,易跨 膜。 ► 药物总是以分子状态转运,以离子 状态在作用部位显效。
一、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 弱酸性药物
►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体液环境中 ( pKa
四、药物消除动力学
3. 非线性动力学
一些药物(如苯妥英、水杨酸、乙醇等)表 现为混合动力学,即在低浓度或小剂量时, 按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达到一定高浓度 或大剂量时,按零级动力学规律消除,其 血浆对数浓度 - 时间曲线( logC-t 曲线) 或血浆浓度 -时间曲线( C-t曲线)都不呈 直线,故称为非线性消除动力学( nonlinear elimination kinetics)。 非线性动力学的判断,依据给予 3个剂量后, 其t1/2是否相同。
(1)可逆性 血浆游离药物浓度降低,结合型药物可释 放。 ► (2)暂时失去活性 结合型药物难以到达作用部位。 ► (3)不能通过细胞膜 难以分布到组织中。 ► (4)饱和性 饱和时,游离药物浓度骤升,效应增强或 毒性增大。 ► (5)竞争置换 同时应用两个结合于同一结合点的与 血浆蛋白结合率都很高的药物,可发生竞争性置换现 象,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
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以相等剂量和间隔 连续多次给药,经过一定时间后 ( 约 5 个半 衰期),血药浓度会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呈锯 齿形水平波动,称为稳态浓度( 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 Css)
最大稳态浓度(稳态峰浓度,Css-max) 最小稳态浓度(稳态谷浓度,Css-min) 均值称为平均稳态浓度( Css)
► (3)血眼屏障(blood-eye
全身给药时药物不能在眼内达到有效浓度,采取局部 滴眼或眼周边给药可提高眼内有效浓度。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三)代谢 (metabolism)
► 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改变,
又称为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 1.药物代谢的作用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二)分布(distribution)
► 药物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
过程 ► 药物的分布多数是不均匀的,同时又是处于 动态平衡状态,即随着药物吸收与排泄不断 地变化。 ► 药物作用强度基本取决于药物在作用部位的 浓度。
► 1.
血浆蛋白结合率:大多数药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血浆中
均可与血浆蛋白不同程度地结合而形成结合型 药物,与游离型药物同时存在于血液中,以一 定的结合百分率达到平衡。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内容与要求
► 一、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 三、药物消除动力学 ► 四、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 ► 五、药动学的基本参数
Definition
药物体内处置 (Disposition) 吸收 (Absorption) 分布 (Distribution) 代谢 (Metabolism) 排泄 (Excretion)
> pH),解离度 ,非解离型(分子)多,脂溶 性 ,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扩散; ► 在碱性体液环境中(即 pKa < pH),解 离度 , 解离型(离子)多,脂溶性 , 药物 不容易透过细胞膜。
一、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 弱碱性药物
► 弱 碱 性 药 物 在 碱 性 环 境 中 ( 即 pH
> pKa),解离度 ,非解离型(分子)多, 脂溶性 ,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扩散; 脂溶性 ,药物不容易透过细胞膜。
(1)给药途径
① 不同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差异 吸收速度:吸入
﹥肌注 ﹥皮注﹥
舌下及直肠
﹥口服
﹥粘膜 ﹥皮肤
吸收程度:吸入 /肌注 /皮注/舌下及直肠 ﹥口服﹥皮肤 ②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 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体循环,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 脏时,部分药物受到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明 显减少。 意义:调整剂量或改变给药途径,注射或舌下及直肠给药可避 免。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5.药物代谢酶的诱导与抑制 ► (1) 酶诱导:某些药物增强药物代谢酶活性或增 加肝药酶的生成,如巴比妥类、利福平、苯妥英 钠、卡马西平等。 ► 有些药物还可增强酶活性而加快自身代谢,称为 自身诱导。 ► (2) 酶抑制:某些药物减弱药物代谢酶活性或减 少肝药酶的生成,如氯霉素、保泰松、胺碘酮 、 西咪替丁、异烟肼等。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四)排泄 (excretion) ► 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 官或分泌器官,从体内排出到体外的 转运过程。 ► 大多数药物经肾脏,部分药物经由胆 道。某些药亦可从呼吸器官、汗腺、 唾液腺和乳腺等排泄。
► 1.
肾脏排泄
(1) 肾小球滤过 (2) 近曲小管分泌:以主动方式将药物自血 浆分泌入肾小管内。 有分泌阴离子(酸性药物离子)和阳离子 (碱性药物离子)两种非特异机制,经同一 机制分泌的药物可竞争转运载体而发生竞争 性抑制。 (3) 肾小管重吸收 ► 影响因素 (1) 肾功能 (2) 尿液PH值

► ►
dC/dt = kCn
n = 1:一级消除动力学 n = 0:零级消除动力学
四、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
1. 一级消除动力学
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百分率消 除(恒比消除)。其血浆对数浓度 - 时间 曲线(logC-t曲线)为直线。 大多数药物在治疗剂量给药时,按照一级 动力学规律消除,其半衰期( t1/2)是一 个常数,药物的消除速度与血药初始浓 度(C0)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