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作品中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在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 以其独特的乡土文学风格和对湘 西风土人情的细腻描绘而著称。
沈从文的主要作品与成就
主要作品
《边城》、《长河》、《湘西散 记》等。
成就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乡土 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誉 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湘西世界概述
湘西的自然环境与风土人情
自然环境
湘西地处湖南的西部,拥有壮丽的自 然风光,包括秀美的山水、茂密的森 林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风土人情
湘西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他们 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传承着独特 的文化。
湘西的历史文化与民俗传统
历史文化
湘西拥有悠久的历史,是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这些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
传承文化遗产
发展文化旅游
加强对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 的传承和保护,培养更多的传承人,让这 些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展。
将湘西的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 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 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湘西文化。
பைடு நூலகம்
THANKS
感谢观看
沈从文笔下湘西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文学创作的影响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作品对后来的 乡土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发 了众多作家对乡土文化的关注与
创作。
文化研究的启示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为文化研究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和视角,促进了人们 对乡土文化、民俗传统等方面的研 究与思考。
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沈从文的作品中对湘西自然风光的 描绘,引发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 注与保护意识,促进了生态文学的 发展。
湘西的神话故事
沈从文笔下的纯美湘西世界——沈从文作品赏析
纸 贵
□
——
沈
从
沈 从
文
文 作
笔
品下
赏 析
的
纯
美
成一体的风景存在。物美,山美, 水 美, 还 有 人 事 美, 才 使 风 俗、 风 情、 风 景 的 发 现 充 满 生 气, 自 然 成 趣。 自 然 风 物 孕 育 了 一 方 乡 土 民 俗, 而 自 然 风 物 与 乡 风 民 俗 又共同影响着当地人民心灵深处 最 宝 贵 的 东 西 —— 人 性。 用 沈 从 文 自 己 的 话 说 便 是,“ 人 事 在 一 定 背 景 中 发 生, 人 和 景 物 错 综 在 一起”。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那 么 又 是 什 么 样 的 水 土、 什 么 样
沈从文用清净如水的笔墨描 萧》《三三》《丈夫》《边城》《长 他们必到某一座吊脚楼去跟那个
绘了一个至纯至美的湘西世界。 河》等。湘西的山水似一幅深藏 多情妇人欢乐一夜,留下全部的
那里有恬美的山水风物、淳朴的 意境的水墨画,处处透着一种秀 家当,然后去风浪里讨生活。而
民风民俗以及纯净的人性。正是 气。大自然在创造时都赋予它们 妇人就在吊脚楼里痴痴等待着下
三、湘西世界中的纯美人性
又 相 互 搏 斗 的 生 存 状 态。 这 湘 西
湘 西 的 山 美, 水 美, 最 主 要
湘西人的生活环境影响着
行深入的理性剖析,而是作为一 他们的生存方式,同时也影响着
个局外人,静观着他们或愚或智 他们的精神世界。湘西人的纯洁
的行为、或悲或喜的命运。
心 灵 是 湘 西 世 界 中 最 美 的 东 西。
端午是湘西一年中最热闹的 这 个湘西人内在的世界或许比
日子。湘西人过端午最有特色的 外在世界还要美。而这内外两个
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世界
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世界1. 湘西世界的地理背景湘西是指中国湖南省的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多山且多雨,山峦起伏,河流纵横。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生活艰苦,但同时也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
沈从文以湘西为背景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小说作品。
2. 湘西世界中的人物形象沈从文笔下刻画出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生动形象的人物。
比如,在《边城》中,他刻画了乡村女子韦小宝和李秀莲这两个形象鲜明、性格迥异、但又富有感染力的女性角色。
他们以自己独特而坚强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3. 湘西世界中的自然环境湘西地区自然环境独特而美丽,蕴含着浓厚而神秘的文化氛围。
沈从文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气候变化等细致入微地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湘西的大自然之中。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雨水、山水、雾气等自然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仅是背景的描绘,更是作品中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映射。
4. 湘西世界中的人情味湘西地区人民淳朴善良,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传统,对待亲情、友情和爱情都表现出深厚而真挚的感情。
沈从文通过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交往方式的描写,展现了湘西地区独特而真实的人情味。
5. 湘西世界中的历史背景沈从文笔下描绘了湘西地区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传统习俗等细致入微地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湘西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事情。
他在小说中融入了大量历史元素,并通过对历史事件背后人物命运和心理变化等方面进行刻画,使作品更富有厚重感。
6. 湘西世界中的宗教信仰湘西地区有着独特而深入人心的宗教信仰,这种信仰不仅仅是一种宗教形式,更是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和追求。
沈从文在小说中多次描绘了湘西地区的宗教信仰,通过对人物的心灵世界和内心矛盾的描写,深入探讨了宗教信仰对于人们生活和命运的影响。
7. 湘西世界中的社会问题湘西地区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社会问题较多的地区。
沈从文在小说中通过对社会问题如贫困、文盲、封建迷信等进行揭示和批判,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对于湘西地区人民生活造成了哪些困扰。
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世界沈从文是20世纪著名的中国现代作家,他以其对湘西风情的独特描写而闻名于世。
沈从文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多个领域,但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他对湘西世界的深刻描写。
他生长在湖南省益阳市的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这使得他对湘西的民风民俗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表现。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是一个聚焦着湖南西部特有的山水风情和民族文化的世界。
在他的作品中,湘西的山川河流、百态人情、神秘宗教、鲜明风土人情等元素皆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他的作品以水、土地、气候等自然环境为背景,以湘西人的生活、信仰、风俗为主题,塑造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湘西山水画卷。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彷徨》、《湘西子弟》等作品,无不在叙述湘西的风情事故和当地人的生活状态。
在《边城》中,他以凤凰古城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特殊的边境小镇,展现了湘西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人文景观。
小说中热情奔放的少数民族风情、独特的建筑景观和淳朴的人情,将湘西独有的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彷徨》是沈从文的另一部代表作,其中描述了湘西的乡土生活和农民的艰辛命运。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真挚深刻,让人对湘西的山水与人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湘西子弟》中,沈从文更多地描述了湘西的学子,在外求学的艰辛和在湘西的生活境遇,真实地刻画了湘西人的朴实、淳朴和坚韧的性格。
沈从文对湘西的热爱和深情之情,不仅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同时也体现在他的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中。
他曾多次前往湘西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并积极参与当地的文化保护和振兴工作。
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湘西文化田野调查,并将调查所得成果写入了《湘西日记》等著作中。
在对湘西文化的研究上,沈从文的著作不仅融合了诗歌、小说、散文的文学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当地传统文化的考证和传承。
他对湘西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庙会节庆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让人们对湘西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沈从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文学天赋,将湘西的丰富多彩表现得鲜活生动,为湘西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增添了独特的艺术光彩。
沈从文构建湘西世界的作品
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是长篇小说《边城》。
该小说以湘西边陲的一个小镇为背景,描写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传统文化,反映了湘西地区的历史变迁、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在小说中,沈从文通过对镇上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铺陈,构建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湘西世界。
他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传统,描绘出湘西人民勤劳智慧、豁达坚韧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湘西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
同时,在小说中,沈从文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反思和批判,揭示了封建礼教、官僚腐败等问题对当地人民造成的种种困境和不幸。
他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步揭示和批判,呼唤了新时代下的湘西人民应有的精神状态和奋斗目标。
可以说,《边城》是沈从文用笔所绘制的湘西世界,是一幅真实而动人的湘西风光图。
该小说不仅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心灵归属。
以边城为例,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以边城为例,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沈从文作品《边城》讲述了几个人旅行在湘西地区的故事,通过他们的旅行经历,展现了湘西的世界。
沈从文将湘西的景色、民谣、历史文化以细腻的笔触,完美地再现出来,营造丰富多彩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在小说《边城》中展现了湘西所特有的气候状况。
他描写了湘西乡村时雨时甚,湿清蒸腾的景象:“雨水跳跃,光滑如银,像一只把满满的草碗打翻了一般。
”“雨有歇息,又有重启,淭滚滚,栗栗而至。
”他还描写了湘西那凉爽曲折、空旷明亮的景色:“地面高低的峻峰,一成不变,见着没有鸟儿叫,也没有什么树木摆弄,荒僻漆黑……”这些描写,淋漓尽致地勾勒出湘西的高原气候,也展现了湘西乡村恬静而特有的自然风光。
沈从文在小说《边城》中还给湘西世界带来了民情与文化,他写到:“行人隔着相隔的竹林,偶尔可以听见一窝湍急的距声,大概就是山里的红木簪中穿出声来的……”他还描写了百姓们使用破旧的火把,在深夜里进行勤劳力行活动;他还写到了山里人们欢唱的民谣:“只见他们吟咏起歌,诗意绕指柔,溢满嘹亮歌声,那时歌里歌外,昏暗夜空,满是凄凉滋味。
”这些描写勾勒出湘西世界温暖老实的民间文化。
小说《边城》中,沈从文还把湘西的历史人文一一细致而丰富的绘制出来:他把湘西的知青们在社会里的表现凸显出来,就像小说中的柯小畅、山花放纵自由;他还写到了湘西古老的革命传统,以及小伙伴们的友情,满怀敬畏的爱国精神;他还将湘西受破坏的道德和优质的人文素养生动的表达出来。
以上各方面的细致描写,形成了湘西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独特世界。
总之,沈从文在《边城》一书中,细腻而生动地描写出了湘西的世界。
从气候、文化、历史等方面来看,他勾勒出湘西乡村平和而又深深扎根在湘西土地之上的气息,更深刻地展现了湘西人淳朴而生机勃勃的特点。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特殊的身世经历赋予他独特的文学气质,而《边城》正是他构架的这个世界的核心之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希望大家喜欢。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1 边城——一片爱与美的世界地处湘川黔交界处的“边城”——茶峒,山清水秀,风光怡人。
《边城》以白塔下,“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相依为命为基本素材,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端午节的龙舟赛上,翠翠与外公走散,巧遇当地船总顺顺的儿子傩送,傩送派人送翠翠回家,他青春活泼心地善良,给情窦初开的翠翠平添了一件无法言明的心事,朦胧中有着爱的追求与梦想。
然而傩送的大哥天保也同时爱上了美丽纯情的翠翠,二兄弟按当时风俗相约唱山歌比赛定夺。
后天保为成全弟弟,乘船离家不幸遇难;傩送则悲痛难耐,驾舟出走。
外公因为翠翠的未来心力交瘁,在暴风雨之夜盍然长逝,留下了孤独的翠翠一人,在白塔下静静守候着她的心上人。
那个用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作者以纯净的笔触谱写出一首爱与美之歌。
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清新,是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
而青年男女的情爱,父子祖孙间的亲爱,人民相互之间的友爱,以及自然万物之爱与湘西之美糅合在一起,了无痕迹地融人了全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中。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1](p45)在边城澈纯明净的风俗画卷中,作者把自己的希冀与追求投射在众多淳朴美好的人物身上,潜心营造出一片爱与美的世界。
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世界
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世界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代表作之一是以湘西世界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边城》。
本文将以该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表现形式、主题思想和文化价值。
一、湘西世界的表现形式《边城》是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叙述边山故事的形式展示了湘西世界的丰富多彩。
小说中充满了湖南方言和当地风俗,这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湘西文化的内涵。
作者通过刻画湘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物产资源,揭示了湘西的地理特征和资源优势。
小说还通过描写湘西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展现出湘西世界的人文特征。
二、湘西世界的主题思想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湘西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的探究。
小说中深刻展现了湘西地区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揭示了湘西世界的独特人文精神。
小说中反映的文化与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情感、个性、命运等方面在湖南文学中也是具有独特性的。
小说以优美的语言艺术展示了湘西世界的内心世界,是一种推进华南文学发展的宝贵财富。
三、湘西世界的文化价值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小说中对湘西风俗和民俗的描写,对湘西地方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小说以湘西世界为背景,通过对湘西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心理描写,展现了湘西人民的勇敢和乐观精神,在文化上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最后,小说通过对湘西世界的描写,使得湘西地区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得到展示和传播,具有防止文化消失的作用。
综上所述,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表现形式多样,主题思想卓越,文化价值显著。
通过研究该小说,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湘西地区的文化和历史,也能够对湖南文学的发展做出具有推动意义的贡献。
沈从文反映湘西生活的作品
沈从文反映湘西生活的作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沈从文是湘西一位著名的作家,其作品广泛反映了湘西独特的生活风貌和文化。
他通过作品描绘了湘西的山川风物、民风民俗、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现了湘西的真实面貌。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湘西的山峦叠嶂、翠竹掩映、溪水潺潺成为了常见的景观。
在《边城》中,沈从文通过对湘西山水的描写,展现了湘西的神秘和宁静。
他用文字描绘了湘西的山中村落,山间的云雾缭绕,让读者仿佛置身感受着湘西的山水之美。
除了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沈从文的作品还深入刻画了湘西人民的生活。
他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和心灵世界。
在《边城》中,女主人公荷叶的坚韧与柔情、沉静与深情深深地触动着读者。
而在《湘西杂记》中,沈从文以饱满的笔触描绘了湘西人民的坚韧、善良和乡愁。
沈从文的作品中不仅反映了湘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还融入了对湘西文化的深刻理解。
他借助作品揭示了湘西人民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传递了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在《湘西杂记》中,他对湘西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进行了深入挖掘,呈现了湘西独特的文化氛围。
沈从文的作品是湘西的一面镜子,透过他的笔触,读者可以看到湘西的风土人情、生活百态和文化传统。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杰作,更是湘西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述和深刻的思考,沈从文让湘西的生活风貌得以永恒,让湘西的文化得以传承。
沈从文通过自己的作品,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湘西的生活和文化。
他的作品广泛受到读者的喜爱和赞誉,成为湘西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沈从文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更是一位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湘西人。
他的作品将湘西的美丽与深情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湘西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喜爱。
愿沈从文的作品继续闪耀湘西的文学之光,让湘西的风土人情永远留存于世。
第二篇示例:沈从文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细腻的笔触闻名于世。
而他的作品中,尤以描写湘西生活的作品最为出色和引人注目。
沈从文小说湘西世界的原始美
沈从文小说湘西世界的原生态美内容摘要:在沈从文小说中有许多描写湘西这个生养他的地方,还有在这个地方发生的美丽的故事和纯情人物。
在小说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湘西的自然风景,被它的原生态的美得到情感享受,在这里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纯情人物的善良美丽,犹如湘西的拟人化一般同样有着原生态美。
对于纯情的人物我们在内心审视,看到人物就像湘西的美丽自然一样,将我们的精神投入其中。
让我们的情绪在湘西世界里散步。
关键字:原生态美、湘西、纯情人物、自然京派代表作家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生于荒僻而风光如画、富有传奇性的湘西凤凰县。
她身上流着苗、汉、土家各族的血液,这给他带来特殊的气质,带来多彩的幻想和少数民族在长期受压历史中积淀的沉忧隐痛。
湘西的二十多年的生活成长经历为沈从文一生的写作凝练了纯真的美丽自然和人文风光。
在他的很多部小说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湘西世界那情感释放的美丽,深深地迷恋他笔下的纯洁懵懵懂懂的犹如湘西那样的美丽女子,感叹湘西男子尚武、勇敢、热情的汉子。
湘西,是沈从文生命里重要的地方。
在湘西这个独特的地方,那个相对原始的、淳朴、多水的地方,培养了他敏感的审美意识。
在这个水山环绕的地方,让这位伟大的作家思想细腻,犹如水一样的性格,水在他生命中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
当我们阅读沈从文的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晰地欣赏到作品中对湘西的描写。
呈现给我们水山交织的湘西,让我们看到了湘西那令人欣羡的自然景观和这里水土所哺育的人的独特。
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的湘西原始的美,令人思想欢快,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在小说《三三》中我们看到了湘西这个川、湘、鄂、黔四省交界的土地的清澈的河流,一切都是让人感到和谐的美妙的自然风光。
在这原始美丽的自然风光中我们看到了人们淳朴的生活。
有傍水而建的碾坊,有长久以来形成独特风光的堡子。
在这篇小说的开始我们就看到了这里人文生活的原始淳朴之美,和这片美丽可爱的湘西土地相得益彰。
“堡子位置在山弯里,溪水沿到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
沈从文湘西世界的作品
沈从文湘西世界的作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师级作家,其作品不仅在湘西地区深受人们喜爱,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沈从文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创作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文学作品,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是《边城》,这是一部反映湘西风土人情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湖南张家界的边城为背景,通过描绘边城的人们、事物和环境,展现了湘西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生活。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主人公李铁花是一位勇敢正义的少年,为救母亲和妹妹从军,深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铁花的冒险经历和爱情故事,展现了湘西女性的独特魅力和湘西男性的勇敢正义。
《湘西故事》是沈从文另一部代表作,该书是由七十多篇小说组成,以湘西地区为背景,反映了湘西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中,被誉为“湘西女神”的“老太君”是小说家塑造的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形象。
她是一位身怀绝技、性格刚强的女子,被人们称为“湘西第一刀客”。
小说中还有王国维、于右任、钱钟书等知名学者在湘西的亲身经历,通过他们的视角和口述,淋漓展现了湘西的神秘和文化。
除此之外,沈从文的代表作还包括《菊花》、《边城儿女》、《南方的风》等。
这些小说不仅描绘了湘西地区的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更展现了湘西人民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民智慧。
他的作品不仅为湘西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赢得了广泛的阅读群众的喜爱和追捧。
总的来说,沈从文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创作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文学作品,有力地展现了湘西地区的特殊文化和人民风貌,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各种价值取向和情感表达,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珍品。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分析
牧歌情调:浓郁的抒情气息
《边城》里,凄凉哀婉的抒情格调是沈从 文过去情感的投射。 “我的过去痛苦的挣扎, 受压抑无可安排的乡下 人对于爱情的憧憬,在 这个不幸故事上,才得 到了排泄与弥补”。
牧歌情调:浓郁的抒情气息
沈从文的抒情超过了个人情感范围。 “表现受过长期压迫而又富于幻想 和敏感的少数民族在心坎里的那一 股沉郁隐痛……他不仅唱出了少数 民族的心声,也唱出了旧一代知识 分子的心声。” ---朱光潜
(二)、梦幻叙事
“有人用文字写人类行为的历史,我要写 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
沈从文小说的梦幻叙事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 一是直接写梦境、幻境(心理描写); 一是写写梦境和幻境
对沈从文这个浪漫主义者来说,单 纯反映现实人生是永远不够的,只 有将梦幻的成分羼和进去,小说才 会有生命。 沈从文的小说中梦境俯首皆拾。
牧歌情调:浓郁的抒情气息
沈从文小说的抒情气息,另一方面,是在 湘西题材的作品里,浸透了作者对乡土的 眷眷深情。 沈从文进北京之前,在家乡湘西的沅水流 域及其支流上常年漂泊,与各种各样的底 层小人物打过交道,了解了他们,并接触 了他们的灵魂。
沈 从 文 笔 下 的 湘 西 世 界
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 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 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 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 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 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 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一、“湘西世界”的叙事特点: 传奇、梦幻、牧歌 二、“湘西世界”的内容特点: 诗性与原始性的结合 三、 湘西世界的独特性: 真善美的统一
传奇色彩:生命的神性与传奇性
湘西作为沈从文小说的一个背景,神秘、 传奇,但在这个背景中凸出的是生命。 沈从文曾说,“我是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 却只信仰‘生命’。” 在湘西这个背景中,沈从文时时刻刻想努 力展示的是生命的神圣和庄严。 沈从文小说的传奇色彩更多地源自于他对 生命传奇性的叙写。
浅析沈从文两大艺术世界 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的不同
浅析沈从文两大艺术世界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的不同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涉及广泛,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等多个领域。
他的文学风格独特,主题丰富,其中以他构建的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最为著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沈从文两大艺术世界之间的差异。
一、湘西世界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创的一个文学世界。
湘西是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这里的山水风光、人文风情、方言语言都成为了沈从文文学创作的素材。
他用自己敏锐的笔触描绘了湘西世界的美丽与神秘,同时也生动地表达了湘西人的崇高情操与独特风貌。
在湘西世界中,沈从文展现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思考与反思。
他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湘西世界里的山川奇观、草木芳香、人们的善良与朴实,以及这些元素所蕴含的深邃哲理。
但是,湘西世界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因素,例如迷信、传统封建礼教等等。
沈从文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通过作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揭示和探讨。
他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回应了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挑战。
二、都市世界相比于湘西世界,都市世界是沈从文另一个重要的文学创作领域。
他用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刻画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都市世界里,他抛弃了湘西世界所具有的地域色彩与社会背景,而将目光投向了城市的繁华与现代化进程。
沈从文的都市世界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南京,另一个是他后来在香港的创作。
在这两个时期,他都通过作品带领读者了解不同的城市文化与生活方式,深度揭示了城市中所存在的文化冲突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都市世界中,沈从文把握了现代性的本质特征,以及城市文化对个体生命的影响。
他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心灵呈现出一个个在城市中迷失的人们的孤独、苦闷和无助。
三、湘西世界与都市世界的不同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是沈从文两个不同的艺术创作领域,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其中最主要的差异在于风格的不同。
湘西世界以自然和生命为主题,比较具有叙事性与丰富的意象,另一方面,都市世界则更加注重表现现代都市中人们的情感体验和文化冲突,更为现代且注重观念化。
简述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简述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一、 原始健全的人性世界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是飞扬着灵气的圣地,持存着未受现代文明熏染的真诚、朴实、自然、强悍的人生形式。
虚伪、懦弱绝对不属于这个世界,人们要笑就笑,要哭就哭。
这里的人生不是由理性支配的有社会实践意义的生命活动,而是作为肉体的、有感性、有欲望、有自然生命力的人的个体存在方式与状态,就像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一样,在原始、野性中充满了生命的顽强活力,寄寓了沈从文对健康、善良、美丽的人性美的深情赞颂。
天真娇美的少女和饱经风霜的老人是沈从文小说经常表现的人物形象。
前者如《三三》中的三三,《边城》中的翠翠,《长河》中的夭夭,《阿黑小史》中的阿黑;后者如《边城》中的老水手等。
在湘西山明水秀中,受着自然的养育,远离尘嚣。
女孩子浪漫如花,清纯如水,他们的心灵没有沾染半点世俗的纤尘,诚实无邪,聪明伶俐,是人类天性的真正代表;老爷爷忠厚善良,慈爱可亲,生活的磨难并不曾损蚀他们的淳朴。
在这个世界里,不论是家境殷实的富人,还是精明的商人,都未受到商业文化的渲染,均待人以诚;不论是农人还是水手,都仁厚朴实;即便是娼妓,也依然保留着淳朴、善良的人性之光。
作家对这些人物饱含感情,在回避现实生活中民生与社会窘境的同时,寄寓了作者对健康、善良、淳厚的人性美的深情赞颂。
二、 秀丽清新的自然风光自小生活在湘西的青山绿水中,沈从文对这一片美丽的景色有着深深的眷恋。
在小说中,他以饱满的情感,描绘了湘西绮丽动人的风光,这是一种虽被外来文明侵蚀但仍保存着古老原始状态的自然,镌刻着宁静、质朴与美丽,弥漫着古朴、幽静和祥和的情调,令人心动、痴迷。
这里有青山绿水,有弯弯的山路,有往来的船只,有吊脚楼支撑的小镇,还有色彩鲜艳的桃花杏花,俨然是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
这样秀美淳朴的大自然陶冶着湘西人民,是他们完美人性的外在表现。
草木、小虫、飞鸟都被赋予了原始的生命力和深深的爱与美的情意,充满了山乡远古的生态气息。
茶峒的小溪,沅水中的深潭,清澈透明,鱼儿嬉游,给人清新、舒服的感觉。
浅析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浅析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摘要:沈从文对湘西生活的回忆性书写是他众多作品中较为典型的一部分,他笔下的湘西世界不是一个封闭的乌托邦式的桃花源,而是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人间世界,那里人们的生活在战争与时代变迁的影响下显出颓败与堕落。
本文深刻剖析沈从文在不同时期乡土小说中对湘西世界的描写,并发掘沈从文作品对于人性的关注,对人与自然灵性相通的讴歌。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乡土小说一、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创作背景沈从文创作时期所处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我国社会的动荡时期。
沈从文在生活的都市中见惯了人情冷暖,他成了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乡下人”,故乡成了他精神上的净土,但几次回乡却发现物是人非,正如之前谈到对他一次又一次地重视记忆中的故乡,他看到社会变革冲击下湘西的变化与人们的堕落,他基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索,并且将重建乡村世界与湘西自治的愿望倾注到他的作品中。
他不仅让我们读到自然与人给我们的启示,也企图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反思让我们正视我们所处的环境。
二、沈从文不同创作时期的湘西世界1.初期对湘西世界的描写:《从文自传》和《边城》从《从文自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少年时对家乡的记忆,如《我所生长的地方》中是这样写的“凡有机会追随了屈原溯江而行那条常年澄清的沅水,向上游去的旅客和商人,都应当明白‘镇筸’是个可以安顿他的行李的最舒服的地方,那里土匪的名称不习惯于一般人的耳朵,兵卒纯善如平民,与人无侮无扰。
农民勇敢而安分,且莫不敬神守法。
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村庄走去,同农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一什之利。
地方统治者分数种:最上为天神,其次为官,又其次才为村长同执行武术的神的侍奉者。
人人洁身信神,守法爱官,每家皆有兵役……”(沈从文,1992)我们可以看到,湘西普通人的生活大致是这样的,人们守法敬神,遵从古礼,甚至连兵卒都“纯善”如民。
不难看出沈从文记忆中的家乡人事有一种近乎完美的状态,是一种和谐尽然有序的状态。
同样沈从文的《边城》留给大家的印象相似,可却又有本质的不同,即沈从文笔下的茶峒是一个充满人间烟火的现实世界,一条河打通了它与外界的联系,人们去附近的城镇赶集,庆祝节日,村民们同样按照古老的遗风生活,可这里不只有美好,仍然有苦难,这里的湘西世界似乎更加有魅力,因为这个地方是存在的,并不是桃花源那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湘西地方色彩。
他以湘西为背景,通过独特的语言和描述方式,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让无数读者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湘西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这里的人们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
他通过对湘西风土人情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对乡土文化的深深眷恋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他笔下的“边城”。
《边城》是一部描绘湘西小镇生活的小说,它以翠翠、傩送和天保三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湘西社会的风俗人情与人的善良、正直。
沈从文用他独特的语言和描述方式,将湘西的风景、人物和人情味儿融为一体,让人仿佛置身于这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除了《边城》,沈从文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小说作品,如《长河》、《萧萧》、《菜园》等,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湘西的风土人情和沈从文对乡土文化的深刻理解。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淳朴的民风、古老的文化传统和人性的美好。
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对乡土文化的眷恋,更体现了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湘西的美丽风光和朴实人民,成为了沈从文笔下永恒的主题,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总结起来,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是一个融汇了自然美、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理想世界,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将这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呈现给了读者。
这个世界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它代表了沈从文对乡土文化的深刻眷恋和对现代社会的思考与批判。
在这个世界里,读者可以体会到不同于城市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和人性的美好,从而感受到沈从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与艺术魅力。
沈从文,这位湘西的文学巨匠,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人文思考,创造了一个鲜活而独特的湘西世界。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文化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沈从文文学作品在文化传承、思想深度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独特性。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一、构建一个“湘西世界”“湘西世界”的直观印象可以从卓雅的《沈从文和他的湘西》开始,书中文字多取于《沈从文文集》配以恰切的图片,黄永玉在此书开篇说道沈从文“写湘西风景,写距离,写节奏,写对比,精致看起来多美,读起来多好听,想起来多么令人神往。
人会美丽和聪明起来,甚至培养出一种孤傲的欣赏力。
”本书主要是对沈从文笔下所构筑的湘西世界描写经典处的荟萃。
全书五个章节,第一章对”湘西世界“有个总括:写到“那里土匪的名称不习惯于一般人的耳朵。
兵卒纯善如平民,与人无悔无扰。
农民勇敢而安分,且莫不敬神守法。
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地方统治者分数种:最上为天神,其次为官,又其次才为村长同执行巫术的神的侍奉者。
人人洁身信神,守法爱官。
每家俱有兵役,可按月各自到营上领取一点银子,一份米粮,且可从官家领取二百年前被政府所没收的公田耕耨播种”。
1. 关“湘西世界”的文字《长河》。
那种黛色无际的崖石,那种一丛丛幽香眩目的奇葩,那种小小洄旋的溪流,合成一个如何不可言说迷人心目的圣境!若没有这种地方,屈原便再疯一点,据我想来,他文章未必就能写得那么美丽。
小小灰色的渔船,船舷船顶上站满了黑色沉默的鱼鹰,向下游缓缓划去了。
石滩上走着脊梁略弯的拉船人。
这些东西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百年前或百年后皆仿佛同目前一样。
他们那么忠实庄严的生活,负担了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
日头月亮看得多,放宽了眼界和心胸,常常把个妇人也拉下水,到船上来烧火煮饭养孩子。
过两年,气运好,船不泼汤,捞了二三百洋钱便换只三舱双橹大船......因此当地有一半人在地面上生根,有一半人在水面各处流转。
把呻吟,把叹息,把哀鸣,把疲乏与刀割样的痛苦融化到这最简单的反复的三数字里,在别一方面,若说有意义,这意义总也不会超乎读书人所熟习的“渔歌欸乃胜过蛙鼓两行”的意义吧。
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遇不相熟的人,做生意时得先交钱,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
《简论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人物及人生形式》打印稿
论文题目简论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人物及人生形式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姓名孙娟娟学号041061135学校潍坊电大诸城分校指导教师王红霞论文提交日期2006年5月15日论文答辩日期答辩主持人学位申请级别2006年5月15日简论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人物及人生形式诸城市程戈庄初中南校孙娟娟【正文内容】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汉血统,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个封建行伍之家,是清王朝提督沈宏富之孙,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是创作数量甚为宏富的现代作家之一。
他的散文集有《从文自传》《湘西散记》《湘西》,著名小说集《虎雏》《八骏图》,长篇小说代表作《边城》、《长河》、《阿黑小史》。
湘西: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中的湘西,是他所生长的沅水流域,地处湖南西部,属湖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处,是苗族、侗族和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在历史上,这里被中原文化鄙夷为“披发左狂”的荆蛮之地。
沈从文的《湘西散记》中的《桃源与沅州》中提到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也在这里。
此地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文明开化程度比较低。
沈从文创作宏富,作品结集80多部,可以说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在景象万千的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算得上是一个相当独特的文人。
他的独特形象首先来自于他的生命所赖以生存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
他所生长的沅水流域地处湖南西部,属湖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处,是苗族、侗族和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历史上被中原文化鄙夷为“披发左狂”的荆蛮之地。
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文化落后,正是在这里,他不仅获得了与众多现代作家迥然相异的身世背景,并且拥有了极其丰富的人生感悟,并由此而形成了他日后文学生涯中不同寻常的情感内蕴和持久的精神特质。
同时,他的独特经历也造成了他在文学上的独特性,1917年8月,沈从文以预备兵的名义入伍。
此后5年多的时间里,沈从文随军辗转流徙于湖南、四川、贵州省边境与长达千里的沅水流域,亲眼目睹并亲身经历了中国乡村世界的野蛮与残酷,破败凋敝和中国农民困顿悲惨的生活,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同时也对封建势力压迫下的苦苦挣扎的底层人民抱有深切地同情。
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罗娅雯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摘 要:在沈从文所描写的小说世界中,总是充满一股浓浓的湘西风味。
在那些湘西世界中,于自然,他保存了湘西景色的原汁原味,以朴实、简单的手法将湘西独特的地域风情、民俗风貌一一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于人物,乡土人民那自然、纯朴的民俗风情和纯真、简单的爱情表达让湘西人民的质朴美丽跃然纸上;于行文风格,自然朴实、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给人以活鲜的美感。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小说;民俗审美作者简介:罗娅雯(1996-),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新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32-02引言: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中,将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纯朴简单的山乡人物,融入到清新质朴的语言文字中,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湘西地域的和谐氛围与自然美景。
沈从文在对自然美的追求及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写作文风。
他以民俗风情为写作的源泉,通过对湘西地域的不同民俗的择取及应用后,创作出了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别具一格的湘西小说,对现代文学在文学形态上的民族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沈从文创作湘西小说的简要背景一些文学作家经过五四时期提倡人性解放与人性自由思想的洗礼后,在写作中写到了熟知的故乡,努力发掘出民俗文化,各种民俗文化在这些作家的笔触下被展现给了广大读者,让读者看到了一种健康向上、自然美丽的人性品德和民族精神。
在这些作家里面,沈从文是突出代表。
沈从文以边地民俗为写作素材,真实地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民俗风情,同时又以现代性的视角透视了民族心理,将萎靡的民族理性及情感点亮,让国民的美好品德和性格再次回归到人们的精神中。
例如在《边城》里展现的信仰、居住、游艺、婚嫁、丧葬等民俗风情,突出了边地环境背景,将其中传达出的民族精神作为唤醒人们民族意识的工具。
这也是沈从文写作湘西小说的最大意义。
浅析沈从文文学作品中的“湘西世界”论文
浅析沈从文文学作品中的“湘西世界”论文沈从文作为中国乃至世界20世纪初颇具影响力的乡土作家,沈从文文学作品中的湘西是他生命的起点。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沈从文文学作品中的“湘西世界”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沈从文文学作品中的“湘西世界”论文篇1:《浅析沈从文文学作品中的“湘西世界”》【论文关键词】沈从文文学“湘西世界”【论文摘要】在对沈从文进行深入的阐释与研究中,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重心。
与整个沈从文研究的发展相应,人们对“湘西”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也呈现出一个不断深入与丰富,多元与复杂的状态。
沈从文研究从其创作伊始到21世纪的今天,可谓几经曲折变化。
时至今日,沈从文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日渐成为了一门显学。
沈从文研究呈现出日渐完备成熟,多元丰富,不断推进的良性状态……而在对沈从文进行深入的阐释与研究中,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重心。
具体而言,对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的认识呈现出几种这样的态势。
建国前,人们多注重肯定其湘西世界所特有的朴质自然、和谐优美的人生情趣与牧歌风味。
同时,也注意到湘西世界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建国后到新时期,其湘西世界与沈从文整个创作一块归于另类而湮没无闻。
新时期以来,随着沈从文热的悄然而起,人们对“湘西”的认识与理解、阐释与发掘则呈现出多元丰富,不断深入的状态。
首先,是沈从文创作中“湘西”与都市相对而在的意义与价值的发现。
凌宇的《从边城走向世界》作为国内第一部对沈从文创作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就将湘西作为与“沉落的都市”而对立存在的“生命多方的乡村世界”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对沈从文创作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特点做了整体性的把握,并充分认识到了“湘西”世界构成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他认为,那里不仅“跃动着的原始生命活力”,而且呈现了“与世沉浮的乡村灵魂”;不仅悲悯着“巨压下的性格变异”的苦难,而且也在积极地“向生命的神性凝目”。
同时,凌宇还从广阔的文化背景与生存视阈中,对湘西世界中所独有的苗族文化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特殊语境中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进行了发掘与精辟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西:沈从文的精神故乡——读沈从文作品有感474166 河南省邓州市元庄二初中王光海[内容摘要] 任何作家都处在一定的客观环境和文化氛围里。
作家要展开自己的创作,离不开对一定地域空间与背景文化的借助与依托。
在成长的过程中,环境和文化中的一切都会影响着作家思想意识的形成,由此,作家敏感的心灵也不断地获得对所处环境和文化的认同。
作家性格、心理、气质、观念赖以形成和文学空间得以生成的精神上或地域上的本土,对作家创作的启示是非常广泛的,文章以沈从文作品中的湘西世界为例进行阐述,藉以探讨湘西本土文化对沈从文创作的启示和影响。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本土湘西世界“人性小庙”“乡下人”作家赖他得以成长的地域范围、文化环境而构筑自己独特的文学世界,这在古今中外都是司空见惯的文学现象。
文学反映作家的创作理想决定了他要受制于作家的思想感情、价值取向、人生理想和生存体验。
任何一个作家,无论他是现实的还是浪漫的,现代的还是后现代的,无论他是写客体世界的还是心灵世界,总离不开他生活的历史、心灵的痕迹、思维的回音,离不开沉浸在他灵魂中的那种文化氛围耳濡目染的影响。
作家要将某种创作意图赋以文本的形式,首先要面对的是空间的选择与背景的设定。
在这种构建中,作家充分发挥主体精神对该地文化环境的同化作用,他们一般借助某个现实地方的各种成分作为载体,加入自己的观念重新提炼、组合与塑造,形成一个似是而非的地方,他们与现实中的原地相似相交而无法重叠。
现实故土对作家影响甚深的某个地方往往会成为作家的精神家园,诱使他在作品中一次次执着地“还乡”,将故土文化带入自己的作品中,久而久之,成了他创作的恒常背景。
典型的如本文要论及的湘西本土之于沈从文。
另外,沪港洋场之于张爱玲,浙东越地之于鲁迅,湖北黄梅故乡和京西城郊世界之于废名,河南果园城世界之于芦焚,北京城根篱下世界之于萧乾,苏北高邮地区之于汪曾祺,葛川江之于李杭育,约克纳帕塔法之于福克纳,都是生动的例证。
一、沈从文赖以生存的湘西世界1、“乡下人”的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汉血统,出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个封建行伍之家,系清王朝提督沈宏富之孙。
自幼聪颖顽皮,依恋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而经常逃学,甘心忍受小学老师和父母的责罚。
1918年加入敌方军队,任上士司书,驻守辰州(沅陵)及沅水流域诸县,其间曾一度离军任屠宰税征收员。
青少年时代,他走遍湘、川、黔边界,了解、体察苗、汉、土家各族的社会生活与民风民俗,这成为他日后从事文字创作的主要生活源泉。
沈从文以小说创作为主,散文创作为次,一生结集六十多种,是创作数量甚为宏富的现代作家之一。
1926年至1928年,是其创作的起步阶段,主要结集有《鸭子》、《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合集》、《蜜柑》、《好管闲事的人》、《老实人》、《雨后及其它》、《呆官日记》、《阿丽思中国游记》等。
30、40年代是其创作成熟丰收的阶段,先后出版中短篇小说《神物之爱》、《旅店及其它》、《一个天才的通信》、《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凤子》、《八骏图》以及散文集《从文自传》、《昆明冬景》、《湘西》等,约50多种。
湘西本土是沈从文文学之思的发源地。
从二十岁离开湘西到后来终身浪迹各大都市,沈从文的文学及心灵之根始终安扎在湘西故土,从小在阅读一本小书的同时也在阅读一本大书,湘西生活的各方面他都亲身经历过或耳闻目睹过。
“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
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①。
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在成为作家之前,几乎未受过正规教育。
他说:“我实在是个乡下人。
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这乡下人又因为从小飘江湖,各处奔跑,挨饿,受寒,身体发育受了障碍,另外却发育了想象,而且储蓄了一点点人生经验。
”②他是带着个人的直觉进行创作的。
他即未系统地学习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又未系统地接受西方美学、文艺学的教育,故而不受任何传统与理论的束缚,创作思想一任其性,自由自在地发挥与发展,具有其独特性。
沈从文在都市里做了一辈子的“乡下人”,他固执地认为现代物质文明是对自然生命本身的伤害,在很多作品中从性爱角度入手,对之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目睹都市普遍患上“阉寺性”毛病的人们,沈从文从湘西人自然和谐、健康强劲,和着天地之脉搏而舞动的性爱方式上获得讽刺力量。
城市苍白缺血,沈从文找不到期冀中的一切,他因此而将目光转回故土,“其独慰诗人之心者,则尚有天然在矣。
人生不可知,社会不可恃,则对天物之不伪,遂寄无限之深情”③,他对崇尚自然、注重生命天然美的湘西情有独钟,一次又一次深情回眸。
沈从文一切关于生命的理解都源于湘西或者只有在相西的土壤上才有的生命力,离开了湘西本土的铺垫与印证,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不会有如此炫目的光彩。
2、湘西本土文化“湘西本土”作为湘、鄂、川、黔四省相交边境地区的湘属部分,是一个直到本世纪初叶仍然公路不通、火车不行的广漠山地,高山多阻隔,长河不尽流,地理环境十分闭塞。
湘西作为一个具体的地方,它与外界隔绝甚深,几乎是一个想象中的地方。
湘西这片边远地区居住着苗、瑶、侗、土家、汉等多个民族,这种格局是在不断的演变中形成的,其间有着政治力量的干预和统治者“改土归流”的安抚政策的同化。
但由于土着居民苗人有着极为叛逆的血统,征服与抗拒一直矛盾地在湘西这片土地上演着,苗人长期保持着原始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与纯朴美好的生活习性、人情风俗。
自汉以来的封建统治者几千年的驯化之功,终将封建关系带入湘西,而本世纪初的西方传教士的进入及外资、洋货的输入,使湘西原始文化、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互相并存,各种生活方式互相溶合而又不断排斥,纠缠出湘西复杂多元的生存面貌。
如此丰富的地域文化为沈从文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和丰富的创作素材,很难想象,没有湘西本土诸方面作背景,缺乏“湘西本土”的孕育与滋养,沈从文就能创造出如此雄强、传奇而富于特色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作品取材广泛,在常见城市知识者生活之外,另开辟了一个神奇的湘西世界,兼具浪漫诡奇色彩与现实速写,因此视野很开阔。
在他笔下既有对原始生命活力的热情赞美(《雨后》、《龙朱》),又有对边地村寨淳朴人情的诗意展示;既吟唱徘徊于爱与死之间的浪漫故事(《月下小景》、《媚金·豹子·与那羊》),又对宗法制乡村社会的落后、闭塞进行速写(《丈夫》、《萧萧》)。
在回忆湘西古老善良风俗人性的同时,也大胆暴露了穷苦人民在外来政治、经济压迫下,生活困顿、日渐萧条、趋于崩溃的现状(《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牛》、《失业》),更有一些作品从侧面反映了国民党残暴的统治与革命者的反抗(《菜园》、《大小阮》、《新于旧》)。
读者从沈从文作品中看到的是一个原始氏族遗风与封建宗法关系并存的湘西社会,又是一个古老传统正在消失的社会。
在沈从文将湘西作为一种地域范围,更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引入文坛以前,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还未曾有“湘西”这个概念的存在,湘西终于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离不开沈从文的提炼与叙述之功。
湘西的山水、人性、人情、风物、习俗,在沈从文的笔下、作品中渐次展开与呈现,“湘西世界”眉目日益清晰并逐渐丰满。
这里神、人被同时供奉,神性人性水乳交融,物质文明对精神的戕害尚未伤及到湘西文化的内核,而地理环境的恶劣使湘西民族性格中充满了蛮、悍、韧的因子,在沈从文笔下却正是民族顽强生命力的源头,而他的观念里这种生命强力也正是一个民族元气之所在。
在沈从文的地域性作家身份的背后,是纵溯古今、横贯中西的关于生命的共同的思考,那就是真、善、美的生命形态和生命本质,是在人类文化视角的关照下的世界图景。
湘西山水钟灵毓秀,孕育出鲜艳斑斓的湘西本土文化。
神性的精灵、人性的淳朴、人情的淳厚、风俗的奇异、风光的绮丽,健康的“不悖于人性”的生命形式,是湘西本土文化的本质与内核,它们与土地的贫瘠、地势的险恶、风俗的诡异,恶劣的生存空间所形成的野蛮好斗民风紧紧结合在一起,需要作者独具慧眼的发现和独具匠心的提炼与运用。
美与丑是同一事物紧密结合的两个面,如何将美准确地传达,如何在审丑中把握到更深刻更本质的美,是湘西本土文化带给沈从文的难题,稍不小心,作品就会成为读者猎奇心理的满足物,根本就谈不上营造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传达作者的人生理想。
沈从文准确地把握到湘西本土文化的精髓,并因此而使作品获得了蓬勃的生命力。
沈从文笔下人物与湘西本土文化存在一种天然的联系,离开了这种本土文化的衬托,他们便显得空洞,不真实,缺乏说服力与生命力。
《边城》中的翠翠性格中闪动着的灵性光辉,是与周围青翠的竹篁、自在的溪流、神性的白塔、古朴的民风互相契合的,那遭陌生人盯视,“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的少女仿佛不属于尘世,她只存活于亦神亦人的湘西人群体。
《长河》中那以拿自然、上天赋与的柑桔卖钱为耻的事也只有出现在商业气氛非常淡薄的湘西这样的地方才不令人觉得突兀。
二、湘西本土文化对沈从文创作的启示开始文学创作的沈从文,寄身于中国一些着名的大都市。
都市的生活经历与所目睹的世态人情,使他执着地认定自己是一个寄居都市的“乡下人”。
身体的迁移并不意味着精神的离乡,无法在都市找到自己生命的“根”所带来的那种漂泊感,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在作品中“还乡”,湘西本土文化中许多与他渴望的理想世界相契合成了启示他创作的重要因素。
(一)“湘西本土”是沈从文构建“人性小庙”的载体在乡土题材的作品中,沈从文注重表现自然人性,追求未受现代文明及宗法文化污染的“原始强力”,以此来救助日趋萎顿的都市文明。
因此,他的乡村多为田园牧歌式的“世外桃源”,《边城》便是代表。
作品描写撑渡船的老人与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平凡生活与翠翠的爱情悲剧。
小说达到了风俗、人物、命运三者描写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界。
其中翠翠便是作家理想人性的化身。
不仅如此,小说中其他人物包括老船夫、傩送兄弟、杨马兵等人也都善良、纯朴而正直,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契合”。
小说中宁静自足的生活、淳厚的人性之美,单纯而执着的地方性格,在加上乡风民俗的原始自然之美,作者心中象征着人类童年期的“乌托邦”便油然而生,显然,其中又寄托了沈从文再造文明的执着理想。
然而,正如汪曾祺所说:“《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
”“《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
”沈从文将现实理想化的目的,即在于用“梦”与“真”构成的文学图景,同文本之处的丑陋现实相比照,让人们从这样的图景中去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