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论语的论文怎么写

合集下载

《论语》论文(通用3篇)

《论语》论文(通用3篇)

《论语》论文(通用3篇)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论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论语》论文《论语》,我在中学时候就曾通读过了,那时候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对孔夫子的世界观和理论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有些地方甚至用讥笑的眼光看。

如孔夫子的“自行束樇而上,吾未尝不诲焉”,觉得迂得可以。

用这样的心情读书,得到的收获可想而知。

今年初丁检在会上推荐读《于丹论语心得》,于是在网上下载了认真看,看了后,有了严肃的思考和心得。

于丹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读《论语》为引领,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动通俗的语言中,抓住了论语的核心要义,剖析并展开来,结合我们当前的社会,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论语》重新认识的体会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把握自我,不为外界表象所迷惑。

忠孝礼仪是《论语》对“士人”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以前的人一听到“忠孝”,立刻肃然起敬,乃至于“流涕”。

但文革后我们根据学到的理论对这些看法有了变化,对“忠”,认为是愚忠,封建礼教的产物,“孝”是封建社会家长专制的工具,“礼”是伪善。

于是,我们没有了文化行为标准,没有判断是非的镜子,除了法律因素外,我们的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上没有,法律上除了基本准则外也没有。

于是,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现在我们身边。

有些掌握了机密的国家工作人员通敌,出卖国家机密,背叛了党和人民;有的不孝敬父母,欺诈老人的钱财;生意场上,有的不讲诚信,要么货到不拿款,要么款到不发货;官场上,买官买官,拉帮结派,做一些昧着良心的事情,乃至贪污受贿。

搞得来使人们对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都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了。

其实,《论语》早就把这问题解决了,只是我们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处理好各项关系,就是要讲求“忠孝”。

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对领导,要“忠”;对朋友,对工作,要“诚”,对父母,对老人要“孝”,对子女,对孩子要“悌”,对他人,乃至敌人,要有“礼”。

论语论文5000字

论语论文5000字

论语论文5000字篇一:论语小论文 3000-5000字论语小论文之论君子不器摘要:孔子曾说“君子不器”,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通说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该像器皿那样只有一定的用途,而应该多才多艺,无所不能。

但其实这句话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得到新的解读。

关键词:论语;君子不器;工具;解读在《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句很值得让人玩味的话:“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这四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由于该句没有上下文,也无太多可确证的资料,因此人们很难断定孔子是在什么情景下讲出它的。

这简短的四个字,给后学之人留下了广阔的解读空间。

一“君子”一词在西周指贵族。

《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郑玄曰:“君子止位在官长者。

”在《论语》中,“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通说认为,“君子不器”之“君子”专指有德者。

但笔者认为,两者兼而有之,只不过指有德者的成份更大一些罢了。

因为“君子不器”这句话出自《为政》篇中,该篇的内容中涉及到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当然,该篇还包括其他一些有关学习方法和孝悌思想的内容),由此观之,孔子在这里说出“君子不器”,虽然可以认为君子是指有德者,但也未尝不可以理解为有位者,理解为孔子有对为官者、有位者隔空喊话的味道。

可能有人会驳斥说“为政”这一标题乃为《论语》编撰者所加,不足以说明孔子此处之“君子”有指有位者之嫌。

但是,我认为,既然编撰者将“君子不器”一章列入《为政》篇中,必然有它的道理,要不然,为何不把此章列入其他篇中呢?況且将此处之“君子”理解为二者兼具,也完全能够讲得通。

“器”字作何解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到:“器,皿也。

象器之口,犬所守之。

” [1]可见,“器”字的本意是“器皿”、“容器”之义,后引申为“器量”、“才用”和“人才”以及“器重”等意思。

而在《易传?系辞上》中所讲的“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器”则是一个哲学术语,指有形的具体事物。

《论语》论文(通用6篇)

《论语》论文(通用6篇)

《论语》论文(通用6篇)第一篇: 《论语》论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第二篇: 《论语》论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命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当我静坐书房,捧起《论语译注》这本书,听着耳边沙沙的翻书声,闻着淡淡的书墨之香,何等惬意,何等舒畅。

读《论语译注》这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摆脱幼稚,逐渐成长。

论文经典范文

论文经典范文

论文经典范文在撰写论文时,经典范文是非常有用的参考资料。

经典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论文的结构、内容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典范文,并分析其特点和优点。

1.《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思想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在写论文时,我们可以借鉴《论语》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方法,使论文更加精炼、深刻和有力。

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经典语句,都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我们可以在论文中引用这些语句,以增强论文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2.《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红楼梦》中的语言优美、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写论文时,我们可以借鉴《红楼梦》的语言表达和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特点,使论文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

例如,《红楼梦》中的“荣府之宝”、“贾母之仁”等人物形象,都是非常鲜明的。

我们可以在论文中借鉴这些人物形象,以增强论文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3.《论文写作指南》《论文写作指南》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写作指南,其中包含了很多写作技巧和范例。

在写论文时,我们可以借鉴《论文写作指南》中的写作技巧和范例,以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例如,《论文写作指南》中的“三段式论文结构”、“论文的逻辑框架”等写作技巧,都是非常实用的。

我们可以在论文中运用这些写作技巧,以增强论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4.《论文范文集》《论文范文集》是一本收录了很多优秀论文的范例集,其中包含了各个学科领域的论文范例。

在写论文时,我们可以借鉴《论文范文集》中的范例,以了解论文的结构、内容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论文范文集》中的“社会学论文”、“心理学论文”等范例,都是非常优秀的。

我们可以在论文中参考这些范例,以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论语作文万能素材(优秀10篇)

论语作文万能素材(优秀10篇)

论语作文万能素材(优秀10篇)论语作文万能素材篇1最是书香能致远,常吟清词愈馨香。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读书,能吸取几千年的知识。

阅读经典,接受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熏陶。

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假期研读的《论语》,让我领会许多道理。

《论语》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孔子提出的“仁政“德治”“道义”“礼敬”“信实”“忠孝”“友善”,“勤俭”“廉耻”,“慎独”等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植根于华夏沃土之中,是处事和安身立命的标准。

《论语》中语言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他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

孝敬之道就是这样朴素的起点,于丹在本书开头就倡导了这样一种朴素而又现实的思想。

孔子的学生有若就以前解释过孝悌的重要性,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古代不乏有尽孝道之人:儒商吴展,他十几年来如一日细心照看着自己的双亲,在古时候就有卧冰求鲤的王祥,恣蚊饱血的吴猛,刻木求亲的丁兰等,而现如今的人们却渐渐将这种品质淡忘了。

常听人们说:小时候总想着没有经济实力,等将来独立了,再赚钱,赡养父母;长大了,又忙着为工作打拼,为生活奔波,想赚了大钱在尽孝也不迟;到个人成就有成生活美满时,再想给父母更多物质享受,却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孝是陪伴,是长辈寂寞时的一通电话,一次旅行;孝是用心,是留心长辈的愿望并为之实现;孝是成长的,是努力成长去成为更令人骄傲的人,孝是爱。

所以啊,当我们乘风破浪时,别忘了为我们造就船舱的人;当我们扶摇而上时,别忘了为我们梳理翅膀的人;当你发现或感受到助你而行的风时,不要理所当然告诉自己那是长辈天经地义的爱,别忘了,你也应该予长辈同等的爱,即是孝。

儒与道的区别作文800字议论文引用巜论语》

儒与道的区别作文800字议论文引用巜论语》

儒与道的区别作文800字议论文引用巜论语》其一,儒家尊师重教,主张“学而优则仕”,提倡平民通过良好的教育,参与国家政治。

“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就是说“学而优”必“仕”,否则就是违背道义。

对于道家而言,更注重的是对人的个体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其最大的理想就是主张顺应自然、返璞归真,这种自然主义理想,在天就是自生自成的自然;在人就是小国寡民的淳朴社会;在个人就是淳朴自由的真人赤子;在政治就是不是强权也不行仁政的无为而治。

道家认为现实社会的世俗价值、功名利禄、政教礼法等等都不过是束缚人、奴役人的樊篱。

其二,儒家重视德育,“《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史记·史太公自序》),有力说明了儒家对德育的重视及德育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

而在道家当时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礼崩乐坏”的时代,反对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反对采用任何具体的社会改革理论和方案,追求向自然状态复归的“无为主义”。

其三,丛治国之道方面讲,儒家倡导“为政以德”、“以德服民”。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由此可见儒家认为以道德去教育、引导民众,才是治本,才能真正形成稳固和谐的社会政治秩序。

而道家思想主张君王要治理国家,其“上德”就是应该效法和顺应自然,遵循万物的本性而不违逆,达到“无为而治”。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流。

从中国历史看来,儒家道德教育体系的建立,影响十分巨大,在中国形成了重视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

“学而优则仕”在中国社会千百年来,起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导向作用,成为知识分子积极向学的巨大推动力。

与此同时,道家自然主义思想的一个内在意蕴是要批判和反省有文明进步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分离的现象,寻找一种人与自然重新契合的生存方式,教导我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秩序,回归人与自然融合无间的和谐状态。

论语以孝为主题的议论文1500字

论语以孝为主题的议论文1500字

论语以孝为主题的议论文1500字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中,“孝”作为其中一个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从提出到完善,蕴含了多少丰富的国学知识,埋藏了多少中国人民的智慧,也隐藏着无数中华民族的秘密,这都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的。

说到“孝”,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儒家,想到孔子,想到《论语》。

在本文,我就想通过《论语》中涉及到“孝”的部分来阐述一下我对中国古代的“孝”的了解与认识。

为什么要选择《论语》来对“孝”进行阐述呢?原因如下:“孝”的发展历程十分复杂,“孝”的概念提出后,有许多文人学者对他进行补充(主要有两个时期:两汉和宋明)。

可是,越到后来,“孝”的含义越是僵化、死板,变成了“愚孝”,尤其是宋明以后,“孝”变成了束缚人的绳索,变成了统治者的工具。

所以,要真正了解“孝”,就要追溯到最开始,也就是孔子的时候。

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了解人或者说懂人性(可是偏偏孔子不谈人性,也许真如易中天所言,孔子知道谈论人性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漩涡。

)“神于天,圣于地”,圣人永远是脚踩大地、天底下最接地气的人。

所以,孔子眼中的“孝”,我认为才是中国传统孝道的精华部分,才是最符合人性、最合情理、最准确的部分,理解中国古代的“孝”文化,当从《论语》开始。

(在这里想要说明两点:第一,尽管后来的“孝”对中国文化影响更深,更加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本文想通过《论语》来说明一种更加原始的“孝”;第二,“孝”的起源应该早于孔子,但不妨将孔子视为那个时候的代表。

)那什么是“孝”?这一点《论语》没有很明确地提出,孔子对“孝”的回答,都是how to do的问题,没有回答being的问题(其实不只是“孝”,例如“君子”、“仁”都是如此,这是中国实用理性的一个特点)。

“孝”的含义不止一种。

首先,我认为是朱熹的说法,就是“善事父母为孝”(《论语集注》),“善”这个字用得好,不是说一味顺从父母就是“孝”,而是善于侍奉父母,让父母开心。

论语 论文

论语 论文

论语论文
《论语》是一部经典的儒家著作,记载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论语》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他的为人和治学之道。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倡仁爱和道德原则。

他的思想对于塑造中国传统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文明的传承都有积极的影响。

《论语》还传承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提倡智慧和实践的并重。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第一)的重要性,提倡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主思考能力有着深刻的启示,对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此外,《论语》还提供了对于社会伦理和政治制度的思考。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君主政治和社会道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于探讨社会治理和政治理论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于现代社会的政治思考提供了参考。

总之,《论语》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具有重要的思想内涵和价值。

它不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言行,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和理解《论语》是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途径,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

孔子在先秦诸子中的政治地位并不算最高,然而其政治思想之后却被拥趸为主流的政治理念,流传至今。

纵观其《论语》中提出的政治观点,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其“德治”在君主专制体制下为民众谋得夹缝中生存的利益,二为其“仁”和“恕”而产生的“和”的政治理想,而任何一本书都应该瑕瑜互见,其在演化过程中消极作用也渐渐体现,那便是对读书人的思想禁锢,因为涉及思想领域,本篇暂不提及。

一社稷之主素无常位,而民心向背至关乎此。

我国自古至今,历代统治者所共同认同的一个政治思想,便是民本思想,“德治”与“法治”并重,也不是从当代中国才开始施行。

早在周公时期,便提出“敬德保民”,而德治的发展,大概在于孔子,《论语》一书充分体现此种思想,“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贯穿《论语》始终,影响后世,直至今日。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国的皇帝,而秦国善于改革的政治家也不在少数,商鞅,李斯,韩非等为秦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但秦始皇及二世的猛如虎的苛政,使不可一世的秦王朝灭顶而亡。

而后面的西汉则是充分汲取了秦王的惨痛经历,领导阶级对于前人亡国的深刻反省,《论语》乃至更深发展的儒家思想遇到了绝好的历史机遇,正式成为我国封建王朝的政治指导思想,并一步步演化为我国的治国方略,西汉由此成为我国繁荣王朝之始。

可见《论语》极其衍生出的思想对于政治,的确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论语》中反映出的“德治”思想,大概分为以下几点:其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显然,《论语》中对于德治的要求是从最上层的领导阶级开始的,也便是古代君主(以至于当今的党政机关)应该率先做出模范作用,道德标准是远高于法律制度的,这就要求领导阶级要更高对自己有高度的要求,领导阶级从根本上是为大众而服务的,不应身居高位而对自己无所要求。

这就说明,《论语》思想不仅仅是忠君,其更加强调的是领导阶级对民众的教诲与引导。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论文

论语.论文

《论语》论文论《论语》中的孝******学院:XXXXXXX专业:XXXXXXXXXX班级:20xx级学号:*******手机号:159XXXXXXXX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正文内容 (2)摘要:“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所提倡的行为,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的就是中华民族对孝的重视。

而我们的传统孝道又是以孔子的孝道思想为基础的,孔子作为对孝道思想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孝道观自建立起就对中国人的行为、情感、思维方式以及中国社会的进程有着极深的影响,直至今日,孔子的孝道观在当代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论语》孔子孝文化正文内容:“孝”,从字义上解释是指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是指子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的、家里长辈的意愿,这是一种稳定的伦常关系。

而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则是以“敬”为前提的,作为子女、晚辈,对“敬”的最好表达就是所谓的“顺”,即“孝顺”、“孝敬”,故孝的本质是也就是“顺从”。

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那时的华夏先祖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

而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就是一位全面地系统地论述孝道的思想家。

孔老夫子曾经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这是对其弟子子游发问的回答,夫子在这里突出的一个“敬”字,说的很有道理,我们要对父母尽孝,不能只是赡养父母,不仅要物质上赡养,还要在态度上恭敬,是应该让父母过的舒适开心,故夫子的孝论并不单纯是指赡养行为,更重要的,夫子认为孝是一种内在情感,一种根源于血缘关系的自然亲情。

这是夫子对孝行的那种较高层次要求的体现。

无外乎孟子也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

”(《孟子·万章上》)“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根本内容。

夫子认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必须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的。

最新论语修身的议论文4篇

最新论语修身的议论文4篇

最新论语修身的议论文4篇合理性论证:1.如果你努力学习,坚持不懈,你就不用担心不成功。

——华2.伟大的成就与努力成正比。

工作了,就会有收获。

久而久之,从少到多,奇迹都是可以创造的。

——鲁迅3.生活是勤奋的,你不能要求什么。

-叶凡事实论据:1.王羲之努力成为“书圣”2.互相看看3.头吊梁是锥形的4、自学高尔基。

高尔基小时候每天要花十几个小时的辛苦和鞭笞责骂。

但是即使他这样生活,他也总是抓住空闲时间的每一分钟去学习。

店主禁止他读书,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弄书,躲在阁楼和储藏室里看书。

晚上,他借着月光或自制的小灯看书。

没有蜡烛,他从旧蜡烛盘里收集蜡油,放在罐子里,注入一些灯油,用棉线卷一炷读。

他在面包店当工人的时候,用零碎的木棍在揉面台上搭起一个临时书架,一边揉面一边看书。

有一次,老板进去看他在看书,想把书拿走扔进火里。

高尔基一把抓住老板的胳膊,愤怒地喊道:“你敢烧那本书!”吼回老板。

监视和恐吓没能阻止高尔基学习,反而坚定了他自学的信念。

议论文:决心(1)引言“人无志气”。

如果他没有野心,他的人生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

不得不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度过这一天是令人难过的。

只有尽早设定一个崇高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人生才有意义,事业才有成就!“有志者事竟成。

”过去和现在无数成功人士都验证了这个道理。

(2)事实论据崇高的抱负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出身贫寒。

年轻时,他在农村当员工,为别人种地。

当时他就下定决心,以后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

所有做员工的合伙人都嘲笑他,认为那些替别人种地的下层人还想做大事。

真的是一只青蛙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

看到他宏伟的抱负,陈涉不能被一些目光短浅的人理解,叹了口气:“鸟儿知道天鹅的野心!”意思是小鸟不可能知道天鹅的野心。

后来,陈涉终于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他首先进攻并推翻了秦朝。

鲁迅抛弃了医学文学青年时代,鲁迅去日本仙台医学院学医,希望以医救国。

第二学年,学校增加了一门新的学科——细菌学。

论语论文

论语论文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死后,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而论语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了儒家学说的重要思想:“仁”,“礼”,“乐”,“君子”,“好学”。

一:孔子之“仁”孔子“仁”的观念,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

其概念范畴包含道德伦理,讲“爱”;政治伦理,讲“礼”;哲学伦理,讲“道”。

其精神深深的影响并主导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为中华文明谱写了不朽的篇章,也为世界文明发展史做出伟大的贡献。

“仁”在我们民族共有的家园在中国历史上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的大变革和转型时期。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在这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潜藏着各种不稳定的因素。

为了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孔子“仁爱”的思想有着可资借鉴的重要价值。

1和谐的社会价值优于冲突的价值孔子主张“爱人”的思想是从自然之道为出发点,联系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与人生所应当遵循的道的标准。

在孔子看来,由于虚荣,人们会争强好胜,逞能好斗;由于利益,人们会使用不当的心机和行为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都是使得社会人际关系紧张的因素,也是使社会失去和谐的根本原因。

如果人们在社会中都能遵“道”(即仁道)行事,淡薄名利,社会的纷争势必减少,社会必将趋于和谐和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又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

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体现着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这就是当今社会之“道"。

2社会弱势群体的价值优于特权阶层的价值由于一些先天的和后天的条件的限制以及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当代社会出现了弱势群体。

大量弱势者的存在如果由于他们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和缺乏社会的关爱那么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势必会更加下降,对社会的认同感也会随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也很难处于和谐之中。

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议论文5篇

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议论文5篇

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议论文5篇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议论文篇1《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的语录,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创立了儒家教派,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关于哲学、艺术、伦理、文学、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言论,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

《论语》是一本“老古董”。

年轻人很少由喜欢它的。

他们多半认为,都21世纪了,谁还去看古文啊!尽管这样,还是有人喜欢它的。

我就是其中一位。

孔夫子是我的偶像,我爱屋及乌才喜欢《论语》的,就决定读读它。

读后觉得,他的言论很有道理,可以知道我们为人处世。

我最欣赏的是他“以仁为本”的思想,他的胸怀和他的学问一样大。

我认为,沉迷于漫画书的朋友们,偶尔看看古书,体会一下前人留下的精华,是大有益处的。

母亲的读后感作为当今的父母大多认为,子女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课题。

我也不能脱俗,总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快乐健康地长大,总怕自己没有教育好她。

女儿11岁了,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了。

我不想把我的强加给她,因此,我买了一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丛书,希望她会从中有所启发。

《论语》是十本之一,也是她认真阅读的第一本。

我以前没有系统地读过《论语》,和女儿一起读时才发现,我许多为人处世的原则原来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依据。

我很遗憾,以前没有认真的阅读过《论语》,更希望女儿能够从中有所“悟”,如愿的话,女儿会从中大获裨益的。

孔子的学习观,我十分欣赏。

他提倡学习不仅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和做事,强调在实践中学习。

这与当今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是很一致的。

如今的孩子,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注重能力和人际交往的培养。

而这些,孔子在许多许多年前就用一句句精辟的经典格言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完成。

我不认为女儿学了“见贤思齐”就能立志成为圣人,学了“事父母,必竭其力”就能极孝,学了“学而时习之”就能学会学习,她的领悟需要时间,阅读《论语》只是对她的思想道德的一个启蒙。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半部论语治天下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半部论语治天下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深刻影响了我国几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各个领域。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自问世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欢和尊崇。

内含的思想既深刻,又充满智慧。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论语》来治天下,让当下世界更加美好。

首先,《论语》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孔子认为:做人要具备仁德之心。

仁者爱人,不仁则不爱人。

仁德之人讲究廉耻,不会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情。

而做人所应该具备的东西不仅仅是仁德,还应该有谦虚、和善、勤劳等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有许多人缺乏这些品质,他们不顾道德、法律甚至人性去做一些伤害社会、伤害人类的事情。

如果我们能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做人理念,来培养我们自己的品质,那么我们就能够成为更好的人。

其次,《论语》教育我们如何做一名良好的领袖。

一个好的领袖,应该具备谋略、刚毅、正义、果断以及善于沟通等素质。

同时,好的领袖也应该虚心谦虚,听取下属的意见,充分尊重下属的权威。

孔子在《论语》中所强调的“君子不器”也提醒我们,做一个领袖不仅要有高超的智慧和理解能力,更要有领导人的度量和情商。

在当前世界许多领袖只谋求自己个人的利益,不顾及民众的疾苦,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和谐。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学习《论语》,了解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领袖,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品质去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最后,《论语》教育我们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拥有许多珍贵的思想和艺术品。

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也能够通过实践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让它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论语》是一部伟大的经典,不仅包含了许多智慧、谋略和教育格言,还培养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基本品质和人格力量。

论语论文_精品文档

论语论文_精品文档

论语论文《论语》读后感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

记载成《论语》。

我们初中学习《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学习这一课程我有了自己的体会和心得,下面是我对学习《论语》之后里面两则论语的理解与认识。

《论语十则》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过来就是:“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当时初中老师讲课的时候只是让我们背诵,了解他的翻译,并没有过多的解释。

上大学之后又开了这一课时,老师深入讲解其中的意义。

老师说孔子的话只是几句却有深刻的意义。

外国友人经常佩服我们孔子所说的话,只是几个字却道出很深刻的意义。

《论语十则》第四则我也很有体会,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过来就是:“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读书却不思考其中所蕴涵的意思。

中国教育现在仍是填鸭式教育,我们也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

总是认为学习很多知识都是无用的,现在考虑一下是我自己没有用心去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

所以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

上学时候很爱空想,空想自己会怎样。

没有去认真学习自己该学的知识,有一段时间让自己的学习很不好。

在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之后我了解到很多自己以前忽略的知识。

自己以前盲目的知识。

从这一课我学习到很多知识。

老师说很多外国友人现在研究我们中国文化,尤其是孔子,他们很想学会中国的文化知识。

我想我以后要重视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我学习的旅游英语,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更加重视自己的中国文学知识积累,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让自己可以为文化的发展可以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有关论语的论文

有关论语的论文

理想之光翻开《论语》,我们会发现,朴素的字句后常常闪耀着一种理想之光。

《论语-子函》中记录了孔子这样一句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句话流传很广泛,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志向很重要,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方向。

所以孔子在教授学生的时候,经常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理想。

在《论语-先进》中有一个少有的完整的段落叫做侍坐,记载了孔子是如何跟弟子们一起畅谈理想的。

原文是这样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我们把这段翻译一下就是这样的:这一天,孔子的四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

孔子很随意的跟他们讲,不要认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在我面前讲话。

我平常老是听见你们说,没有人了解我的志向啊。

假如现在有人了解你们,准备启用你们,你们能做什么呢?子路是个急性子,听老师这么一说,就不佳思索的回答说:“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关于论语怎么写作文(精选8篇)

关于论语怎么写作文(精选8篇)

关于论语怎么写作文(精选8篇)关于论语怎么写作文篇1《论语》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后人尊称他为“圣人”。

我喜欢《论语》,不是因为它告诉我们多少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大道理,而是它充满智慧的语言,是生活的感悟和积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

意思是说:“把老师教给你的知识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实践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奋人心的事。

”孔子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应该是件快乐的事。

孔子的这句开场白就是告诉弟子们,理论联系实际,把学来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证明你已经把握了知识。

而真正懂得知识的人在现实中的运作会兴趣倍增,会自然产生出需要更多知识的充实。

我们知道了学习、实践的重要性,我们还要记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则是重中之重。

只读书学习而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读死书。

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精神疲惫,就成为“纸上谈兵”。

这就告诉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再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为“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那么就可以当老师了。

”这也就是对我们学习思考提出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温故而知新。

”作为学生,能做到这一点,就是真正会学习了。

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好多精辟的语言,我都很喜欢。

至今,有很多成语都是从《论语》中演变而来的,比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举一反三等。

我喜欢《论语》,篇幅不是很长,所以很多能背,也常在作文中引经据典,有时和人聊天时也会引用一两句,也因此被人说我卖弄学问,但我喜欢这种感觉。

我喜欢《论语》,它使我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智慧,也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感谢《论语》,伴我成长。

论语十二章议论文

论语十二章议论文

论语十二章议论文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议论文范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

孔子就常坦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

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

《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

”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写一篇议论文500

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写一篇议论文500

论语作文议论文【精选7篇】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在中华几千年封建王朝里被奉为治国圭臬。

《为政篇》里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只是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越来越疑惑。

在我们学习中,光读书而不思考,就会错误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光思考而不读书,疑惑越来越多,却又找不到正确答案。

只有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领先。

《八佾篇》里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

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要告诉他们确切的去处。

无论我们在哪儿,爸爸妈妈总是最牵挂我们的人,自己出去玩了,必须要跟父母说一声,让他们放心。

如果耽误了时间不能准时回家,也要跟他们说一声,不让他们担心,所以,儒家思想里的孝顺理念极大丰富了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论语的论文怎么写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要: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过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看来未免言过其实,但是,在中国文化史上《论语》确实是最重要的一部书。所谓“千里滔滔水,源自滥觞时”,它是许多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所以有人说认识中国文化传统须从儒家开始,而认识儒家则须从孔子开始,而要在透彻地了解《论语》的思想的同时,仔细琢磨它的文学手法的自觉运用,我们会对它流传千载而仍有无穷魅力的经典地位更为信服。
关键词:论语、文学手法、文学价值
一、言简意赅、隽永有味的语言
《论语》是记录孔子与弟子的言行,阐释深刻义理的一部书,它以当时明白晓畅的口语为著,同时吸收了书面语典雅洗练的长处,形成了言简意赅、隽永有味的独特艺术风貌,是语录体的典范之作。在先秦诸子中除了劳资的《道德经》可与之婢美,其他优秀的先秦诸子著作或是短小完整的说理文、或是长篇大论,都不像《论语》那样三言五语便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后人受其影响,也有不少语录体著作,较为著名的有朱熹的《朱子语类》,但文学价值远不能与《论语》相比。因此《论语》中出现的许多含义深刻,令人回味的格言、成语,千百年来为人争相传颂,“学而不思则辋,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篇)“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色厉则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窃之盗也与!”“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阳货篇》)还有很多如吾日三省吾身、既往不咎、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后生可畏、举一反三、任重而道远、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祸起萧墙、既来之则安之等不一一列举,语言简练而发人深省。
二、表现的形象化
形象化是文学的精髓。《论语》善于运用具体的意象表现深刻的道理,阐释得明白、生动、甚至富有诗意。如孔子批评宰于大白天睡大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公治长》)因为宰予之前曾信誓旦旦要努力学习,因此孔子又说“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孔子用朽木和粪土之墙来说明人的不可救药,用宰予的行为教育学生不能轻信他人的表白还要看他的行为。当子贡询问孔子有一块美玉是保存起来还是买了,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一语双关,把自己比做待价而沽的美玉。有些形象化的表达还非常富有诗意,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河水的川流不息来象征光阴的流逝,意味深唱。“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用松柏来赞颂人的不屈精神,给后世文人无穷的创作灵感。
三、丰富的感情色彩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感动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情感力量。《论语》是记言的语录,谈的有都是做人《先进》篇中有几章写空子与颜回的感情,非常感人。孔子喜爱自己的笛子颜回,把他当作自己的知音,自己的道德学问的传人,他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不幸早逝,孔子伤心欲绝,顿足捶胸地说:“噫!天丧予!天丧予!”弟子担心他哭坏了身子,劝他节哀,他说:“非夫人之为 而谁为?”这种表达深厚感情的语言比比皆是。孔子领着弟子周游列国,在匡地被围困的时候,颜回走丢了,最后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孔子见到颜回,又惊又喜,说:“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两位夫子的言语中传达着热烈而深挚的感情。颜回深知老师对自己的钟爱、器重,自己死了,老师不知会怎样悲痛,因此逃难时他一心要回到老师身边,见到老师才会说出这样的话。但是颜回还是死在了孔子的前面,第二年孔子的另一个得意的弟子子路也死了,孔子经受不住打击,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去世了。阅读了这些对话,我们又怎能不为这其中包含的深深的师生之情所打动呢?这就是《论语》所蕴涵的动人的文学力量。所谓“发之于新,形之于言。”孔子发怒的时候,《八佾》篇记载季氏越礼使用八佾之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愤激之情,溢于言表。情之所至,甚至口不择言,孔子对殉葬的陋习极为憎恨,当时有人用人形陶俑陪葬,孔子大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遭到了孔子断子绝孙的诅咒。子贡问,今之从政者何如,孔子说:“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斗筲是一种小的盛饭的工具,不屑的语言批评了当政者的心胸狭隘和无能。有爱有恨,有喜有忧,嬉笑怒骂,《论语》表现了丰富的感情色彩。
四、个性化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
《论语》以记言为主,虽然简短,却能充分体现人物个性,所以《论语》的人物形象很鲜明。孔子本人和蔼可亲的神态,诲人不卷的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精神都随其言谈而呼之欲出。孔门的几大弟子,语言各是一种风格,颜回的虚心虔诚,子贡的智慧巧妙,子路的莽撞冒失,无不与其精神气质相合。子贡在孔门弟子中智商很高,是一个明白事理、迎合实际的人,他当过官,不肯过穷日子,投机做生意发过财,赚过钱,但是孔子说他达不到仁的境界,《八佾》篇记载了子贡可惜告朔祭礼上作牺牲的羊,觉得浪费,孔子就讽刺他说,你爱惜羊,我更爱惜礼。在孔子弟子中,子路的个性最为鲜明,他爱憎分明、豪爽成性,做事风风火火,说话冒冒失失,多次顶撞孔子,《子路》篇中记载,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卫国请孔子出来当政,孔子将从何入手,孔子说:“为政,必先正名也。”子路听了,放肆大笑说:“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气得孔子大骂子路粗野:“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子路就是这样心无成府,口无遮拦之人,因此总受到老师的呵责。还有一次,孔子称赞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听了很吃醋,质问孔子:“子行三军,则谁与?”(《子罕》)子路有勇力,又有军事才能,是以此为骄傲,于是又遭到了老师的一顿批评。子路就是这样,直来直去,心里藏不住东西。他还是大方侠义之人,他曾说:“恩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公治长》)孔子深知子路的脾气,出于对学生的爱护,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教育他,子路虽然经常顶撞老师,却打内心尊敬老师,子路的顶撞和孔子的批评,为《论语》增加了很多趣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