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定位基准选择原则
1)粗基准的选择
在选择粗基准时考虑的重点是:一是如何保证各加工 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二是保证各加工面与非加工面之 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三是保证装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 体选择时可采用下列原则: (1)当零件上只有一个非加工 表面时,为了保证非加工表 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 求,应选择非加工表面作粗 基准(图 (a));如果零件上有 多个非加工表面,则应以其 中与加工面相互位置要求较 高的表面作粗基准,如图 (b) 所示。
2.各表面形状、结构应便于加工
二、零件图技术要求分析
1. 零件的精度分析 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 度。 2. 零件材料分析 材料性能对加工方法的影响。 3.其他技术要求 (1) 热处理、表面处理及其他防腐处理。 (2) 特殊检验方法,如磁力探伤、X光检查、荧光检 验等。 (3)其他要求,如动平衡、退磁处理等。
2. 模具工艺文件的编制
模具工艺规程包括加工工艺规程、装配工艺规程和检 验工艺规程三部分。生产中常以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来指 导、规范生产。
编制工艺规程的步骤: 1. 分析研究模具装配图和审查零件图; 2. 确定生产类型;(单件或成批生产) 3. 确定毛坯种类和尺寸; 4. 拟定工艺路线;(定位基准和加工方法) 5.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6. 确定各工序采用的机床及刀具、量具等工艺装备; 7. 二类工具的设计和工艺编制; 8. 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等; 9. 填写工艺文件。
工序是构成工艺过程的 基本单位,工序划分的 主要依据是加工地点是 否变动和加工内容是否 连续。举例:带肩导柱 的车削,复杂型腔的数 控加工。
2.安装:在零件加工之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 占有正确的位置并将其紧固的过程称为装夹(包 括定位与夹紧两个过程)。工件(或装配单元)经 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安装。
选择精基准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减小定位误差,提高 加工精度。同时考虑装夹方便,夹具结构简单。选择精基 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基准重合”原则. 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重合”原 则。
(2)“基准统一”原则 当工件以某一组精基准定位可以比较方便地加工其他各 表面时,应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采用此组精基准定位,这 就是“基准统一”原则。 (3)“自为基准”的原则 当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尽可能小而均匀时, 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例如磨削床身的导轨 面时,就是以导轨面本身作定位基准(图2.18)。此外,用 浮动铰刀铰孔,用圆拉刀拉孔,用无心磨床磨外圆表面等, 均为以加工表面本身作定位基准的实例。
(c)
(3) 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在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通 常只允许使用一次,以免产生较大的定位误差。如图所示 的小轴加工,如重复使用B面去加工A、C面,则必然会 使A面与C面的轴线产生较大的同轴度误差。 (4)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浇口、冒口或飞边等缺陷, 以便定位可靠。
Leabharlann Baidu
2)精基准的选择
(4)“互为基准”的原则 为了获得均匀的加工余量或较高的位置精度,可采用互 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原则。如薄板的磨削、导套的内外圆 面加工。 (5)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操作方便的原则
二、模具制造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模具制造工艺过程定义为: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 寸、相互位置及性能,将其转变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它是 模具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即从生产准备到验收、试模合格之 前,属于制造工艺过程。
1.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 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3.毛坯尺寸的确定方法
例1:某模具零件的外形尺寸为30mm× 140mm
×220mm,材料为Cr12MoV。 毛坯尺寸:35mm×145mm× 225mm
例2:如图所示零件,试确定毛坯尺寸
外形尺寸: 48×72× 86 毛坯尺寸 52×76× 90
4. 坯料加工
长方体毛坯加工工序: 备料——锻造——热处理退火(回火)——刨(铣)六 面——磨平面。 圆形坯料加工工序: 备料——车加工——内外圆磨表面。 留磨余量
(3)处理加工现场技术问题
处理模具零件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和生 产管理问题是模具工艺技术人员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4)试模和鉴定工作
模具在装配之后的试模是模具生产的主要环节,模具 设计人员、工艺人员和其他人员通过试模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对模具的最终技术质量状态作出 正确的结论。
一、模具制造的生产过程
模具的生产过程,是指将用户提供的产品信息和制件的技术信息 通过结构分析、工艺性分析,设计成模具;并基于此,将原材料经 过加工、装配,转变为具有使用性能的成型工具的全过程。
原材料的 运输、存放 生产准备 毛坯制造 机加工、热 处理 装配
试模
包装、入库
具体地说,模具生产过程分以下六个阶段:(1)模具方案确 定 (2)模具结构设计 (3)生产准备 成型件材料、模块等坯 料加工;标准零、部件配购;根据造型设计,编制NC、 CNC加工代码组成的加工程序;以及刀具、工装等。 (4)模 具成型零件加工 (5)装配与试模 (6)验收与试用。
§2.5 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 概念:
(1)基准:在零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用于确定其它点、 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分别称为基准点、基 准线和基准面。 1)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 基准. 2)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和装配中所使用的基准。 ①定位基准: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依据 的基准。 ②测量基准(检验基准):测量零件已加工表面位置及尺寸 的基准。 ③装配基准:装配时用于确定零件相互间正确装配位置的基 准。
多工位连续加工
工步的合并
5.工作行程(走刀):切削工具在加工 表面上切削,每切去一层材料称为一 个工作行程(走刀)。
一个工步里可以有一个工作行程,也 可以有多个工作行程。如外圆的余量较多, 在粗车工步中可以有多次工作行程。
§2.2 编制工艺规程的依据
一、工艺规程的作用与内容
1.工艺规程:把整个零件的全部加工过程按照一定的格式 所写成的书面文件。它简要地规定了零件的加工顺序、选 用机床、工具、工序的技术要求及必要的操作方法。 2.工艺规程的作用:用以组织、指导、管理和控制模具制 造的各个工序。
§ 2.3 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一、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 的前提下,其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好,就有利于优质高产。结构工艺性 的优劣,除与各个零件本身特点有关之外,还应考虑整机的 装配工艺性和生产类型。 1.原材料 机械零件所采用的原材料,除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外,还应 考虑: (1)便于采购,不随意使用贵重、稀缺材料; (2)便于加工,不随意使用在原始状态下具有过高硬度、过高 韧性的材料。
三、模具工艺工作
1. 模具工艺工作的主要内容 (1)编制工艺文件
模具工艺文件主要包括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模具装 配工艺要点或工艺规程、原材料清单、外购件清单和外协件 清单等。
(2)二类工具的设计和工艺编制
二类工具(二级工具)是指加工模具零件和模具装配中所用 的各种专用工具。经常设计的二类工具有:非标准的铰刀和 铣刀、各型面检验样板、非标准量规、仿形加工用靠模、电 火花成型加工电极、型面检验放大图样等。
(2)如果零件上没有非加工表面,选择粗基准时,应考虑合理 地分配各表面的加工余量。 ①应保证各主要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为满足这个要求, 应选择毛坯余量最小的表面作粗基准。如图2.13(c)所示 的阶梯轴。应选Ф58mm外圆表面作粗基准。 ②对于工件上的某些重要表面(如导轨和重要孔等),为了尽 可能使其加工余量均匀,则应选择重要表面作粗基准。 或选择工件上那些加工面积较大,形状复杂,加工量 较大的表面为粗基准。
例1:圆锥定位套 模具零件的工艺分析: a.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 分析; b. 零件图技术要求 分析; 零件的技术要求: 尺寸精度、几何形状 精度、各表面的相互 位置精度、表面质量、 零件材料、热处理及 其它要求。 通过分析,判断其可行 性和合理性,合理选择 零件的各种加工方法和 工艺路线。
§2.4 毛 坯 选 择
4.工步 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 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 一部分工序称为工步。
加工表面与加工工具只要改变一个, 就应算作另一工步,如对同一个孔进 行钻孔、扩孔、铰孔,应作为三个工 步。在工艺卡片中,按工序写出各加 工工步,就规定了一个工序的具体操 作方法及次序。
工步的合并: (1)对那些在一次安装中连续进行 的若干相同的工步,通常看作一个 工步。如:钻4个孔 (2)对性质相同,尺寸相差不大的 表面,可合并为一个工步。如:同 一工件不同尺寸外圆的车削。
一、毛坯的分类和选择原则
毛坯的选择应根据所用材料、零件结构、复杂程度、 生产类型和本厂的生产条件几个方面来决定。
二、毛坯的形状和尺寸
工艺人员在分析产品图纸后,应该对所负责设计的 工艺过程的那部分零件决定毛坯方案,而后在编制工艺过 程的同时,逐步决定毛坯尺寸和形状,画出毛坯图。 1.毛坯形状 根据零件形状选择合适的毛坯形状。 2.毛坯尺寸 根据所采用的毛坯方案,估计各表面的工序数,由各 工序的加工余量决定毛坯的尺寸,即在原零件尺寸基础上 加上各表面在各工序所有的加工余量的总和(总加工余量), 构成毛坯的尺寸。而后根据毛坯制造和零件机械加工所要 求的结构工艺性修改其形状,绘制毛坯图。
2. 定位基准的分类
粗基准:在加工的起始工序中,只能用毛坯上未经加工 的表面作定位基准,则该表面称为粗基准。 精基准:利用已经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称为精基 准。 由于产品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定位基准选择是否 合适,作为定位基准的表面应该具备一定的精确性。但是, 在一个毛坯件的第一道机械加工工序,工件上各表面都是 毛面,所选用的基准面也只能是毛面。因此,定位基准就 有粗基准(毛基准)和精基准(光基准)的差别,它们的情况 不同,选择的原则也就不一样。
第2章
本章主要内容:
模具制造工艺过程的编制
2.1 基本概念 2.2 编制工艺过程的依据 2.3 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2.4 毛坯选择 2.5 定位基准的选择 2.6 工艺路线的拟订 2.7 加工余量的确定 2.8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9 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 2.10 装配、试模与调整、维修
§2.1基 本 概 念
一个工序中可以只有一次安装,也可以有多次安装。 应尽量减少安装次数。举例:导柱外圆面、端面及中心孔 的车、钻。
3.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 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 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 位置称为工位。(位置是否改变)
举例:三轴钻床利用回转工作台换位使零件按照装卸、 钻孔、扩孔和铰孔四个工位连续完成加工。
二、定位基准
1. 定位基准的特点 (1)工件定位时,所选定位基准可能是点、线、面,其中点或 线应由某些具体的表面体现出来,这些表面称为定位基准 面。例如以中心线作定位基准,可由内、外圆表面或两对 称的侧平面体现。 (2)工件定位时,往往通过它的定位表面放置在机床上或夹具 中,这时定位基准面起支承作用,但并不是所有定位表面 都起支承作用。如直接找正、划线找正定位,所找正的那 条线或那个面本身是定位基准,有时它是被加工表面,不 能起支承作用。 (3)工件定位时,应视零件加工的具体情况,根据六点定位原 则选择定位基准。需要限制的自由度少,可能只需一个表 面定位(如平面);所需要限制的自由度多,则需要一组表 面定位;限制六个自由度,必须沿三个坐标方向以三个表 面作定位基准。
二、工艺规程编制的原则与依据
1.工艺规程编制的原则 在一定的条件下,以最简便的方法、最快的速度、最少 的劳动量和最少的费用,可靠地加工出符合图纸各项要求 的零件。
2.工艺规程编制的依据
根据必要的技术资料,生产计划(周期、进度、数量), 本厂的生产条件(设备、工人技术水平、生产场地、起重 运输等),结合需要的可能性,因地制宜地全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