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论人生修养
高考作文鲜素材:曾国藩: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
高考作文鲜素材:曾国藩: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古人常说“三不朽”,即一个人可以立德、立功、立言。
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三点的有三个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曾国藩。
曾国藩总结一生,写成家书告诫子女,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
”这是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也是一个家庭兴衰的根本。
01人败皆因懒俗话说得好:成由勤俭败由奢。
不论是修身自律,还是齐家治国,“勤”字都是不二法门。
早年的曾国藩并不聪明,科举考试接连失利。
在一次乡试中,甚至被湖南学政当众羞辱,他屡试不第,考了足足七次才成为秀才,可谓命途多舛。
曾国藩是家里的长子长孙,本身就承担着巨大的家族压力,心中况味可想而知。
智力不如别人,就只能一点点努力,进步一点是一点,他时刻检省自己,书本不舍,日课不辍,坚持了几十年。
曾国藩对自己儿子说:“熬过此关,便可少进。
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困境之中,勤奋刻苦,一步步走,慢慢熬过去,自然可以不断精进!不仅对自己如此,曾国藩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也是这样。
所有的曾氏子孙必须自己洒扫庭院,从小杜绝他们好吃懒做的坏习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才有回报。
只想着走捷径,耍小聪明,可能会得意一时,但终将原形毕露。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刻苦努力,才能抓住机遇,一飞冲天。
02事败皆因傲《易经》讲: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在易经六十四卦中,唯有谦卦全吉,无不利。
一个人必须保持敬畏,才能规避祸患。
目中无人,骄矜之心一起,整个人就会失去一份谨慎,从小错到大错。
慢慢就会衰败下来。
曾国藩平叛有功,升任二品大员。
但是他却没有把自己的蓝轿子换成高级官员的绿轿子。
出行仪仗,一切从简。
攻克南京,平定太平天国之后,他不敢居功,反而让弟弟辞职回家。
自己主动裁撤湘军,低调谦逊。
满招损,谦受益。
唯有保持一颗谦逊的心,才能有福气,人生才能顺遂。
唯有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人生才能不断进步。
在满朝文武都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时候,曾国藩没有傲慢自大,他虚心学习西方的数理化,积极兴办洋务,为清朝中兴做出巨大贡献。
曾国藩人生的六大忠告
曾国藩人生的六大忠告
1.谦虚谨慎:做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不要过于自信和轻率。
2. 勤奋努力: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勤劳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3. 诚实守信:诚实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守信是做事的基本原则。
不要轻易违背自己的承诺和信誉。
4. 调适心态:人生有起有落,不要因为失败或挫折而丧失信心,也不要因为成功而骄傲自满。
保持平常心态,才能走得更远。
5. 关注他人:要关注他人,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尽力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只有和谐共处,才能够实现自己和他人的共同发展。
6. 心怀感恩:不要忘记自己的来源,不要忘记身边的人和事。
对生命和所得的一切心存感恩,才能更加珍惜并发挥自己的价值。
- 1 -。
曾国藩经典语录
曾国藩经典语录
曾国藩是清朝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品格被后人誉为“忠良之士”、“忠良曾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经典语录,给后人启迪与指引。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曾国藩经典语录: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注重修身养性,认为一个人首先需要自律,才能有能力管理家庭、治理国家,最终实现天下太平。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曾国藩提倡读书学习,认为广泛的知识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才华,使其在写作创作时能够获得灵感。
3. 以诚待人,以信为本:曾国藩倡导诚信为处世准则,认为只有真诚待人、守信用才能赢得他人尊重和信任。
4. 克己复礼,敬天怀人:曾国藩主张自律自强,强调恪守礼仪,尊重天命,尊重他人,推崇“敬天怀人”的胸怀。
5. 为政不在多令旨,而在行率令行:曾国藩强调领导者的行为对下属的影响,认为领导者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地推动工作。
6.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曾国藩主张海纳百川,接纳不同意见和文化,相互包容,共同进步,才能打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7.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曾国藩认为,只有尊重和爱护他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在精到神通:曾国藩主张脚踏实地地向前,循序渐进地学习,追求博学多才,使自己能够具备高深的智慧和见识。
以上是一些曾国藩的经典语录,这些语录蕴含着他的深邃思想和哲学智慧,对于当代人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秉持这些价值观,成就更为美好的人生。
曾国藩励志修身名言
曾国藩励志修身名言曾国藩,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的名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修身哲理,对于我们在追求成功和塑造品格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这句话直击要害,点出了失败的两个常见根源:懒惰和骄傲。
庸人往往因懒惰而错失机会,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最终一事无成。
而那些有才华的人,常常因骄傲自满而固步自封,失去了继续进步的动力,导致失败。
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警惕这两个“敌人”,保持勤奋努力的态度,同时保持谦逊,不断学习和进步。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恒心和专注是成功的关键。
当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情时,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开始到结束都坚持不懈。
如果总是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今天做这个,明天想那个,就像坐在这座山上,却望着那座山,最终将一事无成。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追求梦想,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这告诉我们与人相处和领导他人的智慧。
不看重钱财,能够聚拢人心;严格要求自己,能够让人信服;胸怀宽广,能够赢得他人的支持;身先士卒,能够带领他人前行。
在团队合作中,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能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关于利益和谋略,曾国藩有着独到的见解。
利益不能独自占有,要懂得与他人分享,否则就会招致失败。
而谋略则不宜与过多的人商量,因为人多意见杂,容易泄露机密。
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利益时要有大局观,在制定谋略时要有判断力和决断力。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 一个家庭的衰败往往源于奢侈浪费,一个人的失败常常是因为贪图安逸,而招人讨厌往往是因为骄傲自大。
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同时,不能贪图安逸,要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进取;还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
曾国藩人生格言
* 给予犯错误的人帮助,是一种美德。
* 说出逆耳之言需要勇气,接受逆耳之言更需要胸怀。逆耳之言虽然难听,但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工作的盲目性,让我们思考更缜密、决策更科学。理智的接受他人的批评,是完善自己的重要途径之一。
* 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
*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 质朴是挽救浮华的良药:宁静致远,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个人先把自己的内心安顿好了,就会对事情看得更远,对问题了解得更透彻。只有在心境宁静如水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智慧、灵感,才会处于活跃的状态,创造的潜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一旦失去了这份宁静,就会陷入浮躁的泥潭不能自拔,最终得到的只能是怅然失望,抱怨无穷。
*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处世禁忌四缄:勿夸夸其谈、勿好为人师、勿轻信人短、勿斤斤计较。
* 在与人交往时,我们要学会收敛锋芒,适当的掩饰自己的才能,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只有时时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我们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自己得到更高的提升。
* 大是大非面前必须刚强而不能柔弱,在功名利禄面前大可不必逞强斗狠。
* 一切事都必须检查,一天不检查,日后补救就困难了。
* 凡成就大事的人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宽广的胸襟。
* 谦卑处世人常在: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事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一个懂得谦逊的人是一个真正懂得积蓄力量的人,谦逊能够避免给别人造成太张扬的印象,这样的印象恰好能够使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积累经验与能力,最后达到成功。
*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曾国藩处世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修身养性,立德为本曾国藩认为,修身养性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他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天地者,人之心也。
”意思是说,人要顺应天地之道,修身养性,才能成为天地之心。
在修身养性方面,曾国藩提出了“三不”原则:不怨天、不尤人、不悔过。
他认为,一个人要具备高尚的品德,首先要做到不怨天,即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积极应对,而不是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尤人,即对待他人要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不悔过,即对自己的过错要勇于承认,并努力改正。
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而不是怨天尤人。
同时,对待他人要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勤奋好学,博学笃行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他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勤奋好学,博学笃行。
在读书方面,曾国藩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他认为,读书是提高自己修养的重要途径,而实践则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感悟: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勤奋好学,博学笃行。
同时,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曾国藩在官场生涯中,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戒骄戒躁,虚怀若谷。
他曾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与人交往中,曾国藩主张以诚待人,谦虚谨慎,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戒骄戒躁。
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只有谦虚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四、自律自强,奋发有为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自律自强,奋发有为。
他提倡“自胜者强,自强者胜”。
在官场生涯中,曾国藩严格要求自己,勤政爱民,廉洁自律。
他坚信,只有自律自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
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自律自强,奋发有为。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大臣,他在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明朝遗臣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挫折,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下面将总结五个重要的经验,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第一,诚实守信。
曾国藩一生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便是诚实守信。
他不仅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政治生涯中也一直秉持着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官清廉,不为权势所动。
曾国藩用自己的事实胜过其他的措辞,他的清廉正直也充分地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我们应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到,做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诚实守信,我们要始终信守承诺,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第二,精益求精。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上精益求精,在学术和兵法上也是如此。
他一生勤奋好学,常常为了深入研究一道难题而整夜不眠。
曾国藩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不断学习和改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
第三,看事物全面。
曾国藩在政治、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得到深入了解和研究,他能够看到事物的多个方面,不受片面的观点所限制。
他也能够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全面的解决方案。
我们也应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到,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要善于换位思考,看待事物要有广度与深度,才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第四,坚定信念。
曾国藩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和士大夫,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秉持着忠诚、守信、正义的原则,不受世俗的浮躁和利益的干扰。
他一心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从不为自己打算。
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周围的声音所干扰,要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终生。
第五,不忘初心。
曾国藩一生中最重要的心路历程,也是不忘初心。
他为人民、为国家的初心从未改变。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政治风云变幻、世事兴废,但始终专注于自己的使命,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从未被私心所动。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人生必修课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人生必修课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的日常生活,除去公务外皆以修身十二法按部就班,以此为戒,终成伟人。
“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户”,是曾国藩给自己及后人定下的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成功之道颇多,《家书》更是洋洋洒洒几大卷,太繁杂,太冗长,难以坚持,很少有人能完整读下来。
而曾国藩修身12法,又叫自律12法,又称修身12项铁规,简单易行可操作通俗易懂,即有时间管理,早中晚干什么?又有精气神管理,又有身心体管理,养心养气养神,又有文武艺,又有儒释道融合,兼顾各类门派各种学问,面面俱到。
是进行自我管理,自我修行,自我革命的好课程,也是一门MBA课程。
要象曾国藩一样长期坚持,有志有学有恒,念念相续,无有疲厌,信受奉行,必有回响,定能成就第一等功夫,第一等事业。
第一天:原文及译文1.主敬,整齐严束,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主静,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小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5.读史,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
6.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皆需一一记出。
7.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
8.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9.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10.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食欲。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皆当作功课,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曾国藩修身五字:诚、敬、静、谨、恒
曾国藩修身五字:诚、敬、静、谨、恒传统的主流文化对大成功还有一个评价体系,那就是我们都熟悉的立德立功立言,《左传》中说,一个人如果做到这几个方面,人就获得成功了。
曾国藩在中国的近代被称为完人,他有道德,有军功,有文章。
在翰林院工作期间,曾国藩把修身当作他日常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现在保留下有他12项课程,其中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对自己的人生修炼,有五个字。
首先是诚,诚实、诚恳,为人的表里一致,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要修炼自己的诚。
第二个就是敬,所谓敬就是敬畏,人要有畏惧,人不能无法无天,要有敬畏,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是指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指的就是言语上的谨慎,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是指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这五个字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就是人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独处,也就是指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按照最高准则来对待。
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曾国藩慎独的手段是记日记,每天记日记,对自己一天言行进行检查、进行反思,对自己在修身方面作检讨。
道光22年,他在一天的日记里这样记载,他说昨天夜晚做了一个梦,梦到别人得到一笔额外的好处,自己很羡慕,醒来之后对自己痛加指责,说自己好利之心如此严重,做梦居然梦到,这是不能容忍的。
中午到朋友家吃饭,席间得知某人获得一项分外收入,心里又是羡慕,他在日记里也写到,刚刚上午批判了自己,中午又犯了,“真可谓下流”。
最为可贵的是,从31岁所开始的修身,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在此后的三十年中,即便身为军事统帅,每天在杀戮声中度过,他每天仍然是吾每日三省吾身。
可以说,修身是曾国藩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经典人生哲理语录
◎ 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 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 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 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 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 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 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 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 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
◎ 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曾国藩修身十三条,值得学习
曾国藩修⾝⼗三条,值得学习遇到事情多了,才会体察到古⼈为什么古⼈会那么崇尚修⾝,具体的怎么修⾝,还要向近代⼤儒曾国藩学习。
他的这套⽅法还是⾮常长有效的。
⼀、持⾝敬肃。
⾐冠外貌保持整齐,⼼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的念头、举⽌中有⽆背离义理之处。
平⽇闲居⽆事的时候宁静安泰,保养德性,⼀旦投于事务之中则专⼼致志,不存杂念。
精神状态清澈明朗,就如同旭⽇东升,光彩照⼈。
⼆、静坐(每⽇不拘何时,静坐⽚刻,来复仁⼼,正位凝命,如⿍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
)五、读史(每⽇圈点⼗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刻刻留⼼。
)七、养⽓(⽓藏丹⽥,⽆不可对⼈⾔之事。
)⼋、保⾝(节欲、节劳、节饮⾷。
)九、写⽇记(须端楷,凡⽇间⾝过、⼼过、⼝过,皆⼀⼀记出,终⾝不间断。
)⼗、⽇知所亡(每⽇记茶余偶谈⼀则,分德⾏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忘所能(每⽉作诗⽂数⾸,以验积理的多寡,养⽓之盛否。
)⼗⼆、作字(早饭后作字。
凡笔墨应酬,当作⾃⼰功课。
)⼗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总结⼀下,他的⼈⽣格律就是下⾯⼏个:⾸先是诚,为⼈表⾥⼀致,⼀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第⼆个是敬,敬畏,内⼼不存邪念,持⾝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不说⼤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是⼀有⼆是⼆。
第五个字是恒,⽣活有规律、饮⾷有节、起居有常。
最⾼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根据他的这些,也制定⼀下⾃⼰的修⾝⽅法吧:⼈⽣格律:诚:为⼈诚恳,对待不欺骗⾃⼰和别⼈。
敬:敬业,对⼯作和事业保持持久的热情,敬畏,对⾃然规律和历史规律充满敬畏。
静:⼼静,⽓静,神静,体静,这个是我当下最⽋缺的吧。
谨:⼩⼼使得万年船,对待⽣活充满谨慎。
恒:做事要持之以恒,特别是⽣活的⼩事情,这种最能看出⼀个⼈是否有恒⼼,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曾国藩诫子书
xx《诫子书》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如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
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
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知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四曰习劳则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
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1/ 1。
曾国藩16字人生格言
曾国藩16字人生格言他一生修身养性,共有十三套学问,其中的《曾国藩家书》记录了他一生的修身、齐家、从政的重要思想,内容易懂、思想深刻,值得我们学习。
曾国藩还留下了许多的人生感悟以及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
有这样一幅对联,是曾国藩当年赠给朋友的,对联只有16个字,却包含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只要读懂半句,人生就能够一帆风顺。
这幅对联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世间所有的事情,大抵都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计划,第二步是实施。
如何计划谋划一件事?曾国藩告诉我们应该“大处着眼”。
大处着眼,是一个人的眼界,是一个人的心境。
“志当存高远”,做一件事,应该有着高远的志向,有着超远的规划,有着开阔的视野。
小到一件事,大到整个人生,都要有大局观。
定下目标,做好计划,如何去做一件事?从小处着手。
实践出真知,做事谨记切勿眼高手低。
既然制定了目标,谋划了方案,就要逐步去实施方案、实现目标。
小处着手,是一个人的态度,一个人的品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多么远大的目标,都要靠着双手双脚去实现。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人生亦是如此,眼高手低者夸夸其谈,眼低手高者难成大器。
只有明确了人生目标,端正了人生态度,理想付诸于行动,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告诉我们做事的人生哲理。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人是一种动物,是一种有思想的高级动物。
或是群居,或是独处。
出门在外,工作办事,如何和大家相处?曾国藩告诫我们“群居守口“。
俗话说“沉默是金”,言多必失。
这些哲理,并不是告诉我们闭口不言,而是告诉我们在说任何话之前,都要深思熟虑,斟酌再三,能不说的尽量不去说,能不发表意见和观点,就尽量不发表。
清朝宰相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倒,他的生存哲学就是八个字:”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意思就是说,就算你说的话十分合适、万般正确,但是一旦说出了口,就覆水难收,所以不如不说。
张廷玉就是靠着八字真言,最终配享“太庙“,成为清朝唯一获此殊荣的汉人。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志:做人要做第一等人人生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凡蒋相无钟,圣贤豪杰亦无钟,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恒:有横断无不成之事一为坚持,二为专注,三为渐进。
于修业则贞之以恒。
专:力气用到点子上。
西洋技艺所以卓越古今者,由其每治一事,处心积虑,不达目的决不止。
心越用则越灵,技越推则越巧。
熟:笨功夫也有大收获熟源于勤,熟导致精。
裕: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治心当以“广大” 二字为药。
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宽广,气量宏大。
一笑即可了之。
静: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
静坐克己,静坐反思。
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宁静已以致远。
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淡:品位好人生的真谛。
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
暇: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事物运动的节奏讲究一张一弛。
暇谋:核心人物越是身处危险,越要脱去恐惧的悲观心态,气定神闲,要以四两压千斤,安定人心。
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从心态上进行放松,是松字决的最高境界。
大事抓紧,小事放松。
理财:来的松,销的旺。
第三篇:塑造形象之诀:明:眼越明,心越亮。
凡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
人贵自知,自知则明。
深明大义,晓明大体。
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事前易暗,事后易明。
人才以陶冶而成,以勉强磨砺而生。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观察,方得其大概。
由谦,勤而生明。
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四多者:多看,多做,多问,多想。
实:靠岸“认真” 二字大天下。
脚踏实地,从浅处,实处着手,事业才能可大可久。
以朴实为根本,培植根基,而后再讲权变,方能无虞。
用人当用朴实可靠之人,对于成大事者而言,用人不慎,必败无疑。
天下事当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凡事都非一触可就,都要经过不断累积,由小而大的过程。
曾国藩有关人生的格言
曾国藩有关人生的格言曾国藩格言语录篇1、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2、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3、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4、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5、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7、凡用兵打仗上的事,做一节就说一节,若是预先便去说后面的好几节,到后来往往与事实不符。
8、弟处在这种百事都不顺利的时候,也只有采取逆来顺受的法子,依旧不外乎悔字诀、硬字诀而已。
9、死与生,我已置之于度外,但求临死的.时候,心中没有悔憾之事,这就大幸了。
10、肝气抑郁最容易伤害人。
11、先哲说利益不十倍不变法,我说人员不十倍不改变旧制。
12、上天的意思究竟如何不可知道,我们竭力去做,是成是败则不计较。
13、凡有血气,必有争心,人之好胜,谁不如我,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强恕之事也。
一日强恕,日日强恕;一事强恕,事事强恕,久之则渐近自然。
以之修身,则顺而安;以之涉世,则谐而详。
——《曾国藩书信》。
14、至作文,则所以浦此心之灵机也。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
——《曾国藩书信》。
15、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曾国藩书信》。
16、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
——《曾国藩书信》。
17、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曾国藩书信》。
18、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趋于平实,颇不易矣。
若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
能实,则渐平矣。
——《曾国藩书信》。
19、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
——《曾国藩书信》。
20、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曾国藩书信》。
21、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日眠食有恒,二日惩忿,三日节欲,四日每夜临睡洗脚,五日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曾国藩修身处世语录
曾国藩修身处世语录导读:经典语录曾国藩修身处世语录1、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
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
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2、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3、君子所信者,此心也。
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4、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
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5、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6、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7、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8、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9、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
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10、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11、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12、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13、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
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4、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
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
此是长厚心,盛德事。
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15、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6、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
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7、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18、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
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
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19、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20、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21、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
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
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
曾国藩的修身与修心绝学
曾国藩的修身与修心绝学性格决定命运,抱负决定成就,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
在优秀的领导者身上,我们总是能发现许多优秀的特质。
但是没有天生的领导,这些特质无一不是从修养中来的。
自我修养,是领导者走向成功的起点。
早年的曾国藩同平常人一样,也有很多缺点,然而他凭借着自己的修身工夫,确立了良好的品格。
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身艺术。
欲正人先正己曾国藩语录:1.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 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一些人有好为人师的毛病,总是轻易对别人的作为指指点点,甚至横加指责,满口仁义道德,但是,自己的作为却难以服众,说一套做一套。
这样的人别人是会敬而远之的。
曾国藩说,正人先正己,“以己所向,转移习俗”。
他恨官气,因此摒弃官府排场,禁止部下迎送虚文;他恨懒惰,自己首先做到放醒炮即起。
当然,曾国藩的这些认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自身经历中得到的教训。
曾国藩被朝廷任命为两江总督后,为了树立威信,整饬腐败到了极点的官风吏治,仿效当年武则天的办法,在总督衙门口设置了一个举劾匦(与今天的举报箱类似),号召军民将官吏奸弊等情事写成举劾书投入匦内,由总督大人亲自阅览。
这个举动引起了一些人的极大恐慌。
当时两江总督衙门驻节祁门县,祁门县令包人杰就有大祸临头之感。
他不惜重金,向一位当过48年刀笔吏、侍候过十多位县太爷的施七爹讨教对付办法。
施七爹略施小计,便让曾国藩败了兴。
曾国藩开匦所拆开的第一封举劾书,就是检举其弟曾国荃打下吉安后偷运两万多银两回家的事情。
接下来还有揭发曾国藩打仗无功,争权有术,办事不按国法等内容的举劾信。
曾国藩极为恼怒,明知道这是有人故意和自己作对,有心想查个水落石出,又怕事情一旦传扬出去更不好办,朝廷对握有兵权的汉人早有戒心,这些真真假假的事情怎能说得清楚?于是只好以“军务紧急”为由,撤掉了举劾匦。
一个小小的刀笔吏,竟能轻而易举地挫败堂堂封疆大吏、一品大员整饬吏治的雄心壮志,的确发人深思。
曾国藩的10句处世箴言,句句都是人生哲学,概括了人生的所有阶段
曾国藩的10句处世箴言,句句都是人生哲学,概括了人生的所有阶段很多人都说,“做人要学曾国藩,行商要看胡雪岩。
”曾国藩身居高位数十载,能够一直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他的为官与做人的智慧,能够在恰当的左右逢源,重点是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拿捏好分寸,特别是在平时,能够严以律己,善于识人,被后世誉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是具有大智慧的通透之人!曾国潘的很多名言哪怕是到了现在,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的。
曾国藩对于后世的影响可谓是足够深远,毕竟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实践与行动的的第一人。
曾国藩在一生的时间中,是十分注重后代的教育问题,最为代表的是能够开辟我国留学史的第一个篇章就能可见其对教育的重视。
对于后代的教育,分别从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等方面对后代子孙提出了警戒。
其中曾国藩有十句非常经典的名言,涵盖了人生的所有阶段,句句都是人生忠告,值得我们学习!1、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意思是说,慷慨疏财才能有更宽的人脉,为人厚道,才能让人别人信服,不与人斤斤计较才能得到更多的人赞赏,做事身先士卒才能有更多的人与你并肩同行。
总结来说,就是严以律己。
2、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就是说,做事情不能只凭借自己的喜好来,说话要讲究证据,不能盲目不加思考的就开口。
3、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与喜欢猜忌多疑的人一起处理事情,事情是一定办不成的,因为他的精力都用在了猜忌别人,而且这种人会不信任他人,所以一起共事是很难成功的。
与眼中只有利益的人一起共事,自己也是一定会受到连累的。
4、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性格急躁的人一定没有成熟稳重的见识,畏手畏脚的的人,就一定不会有卓越的远见,而欲望过多的人一定没有慷慨大方的操守,喜欢侃侃而谈的人一定缺少实事求是地精神,好勇斗狠的人一定不会有文学的儒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论人生修养Absract:In many domains,Zeng Guofan achieced successes,this was mainlyreferred to his rich and profound philosophicalideas on human life ,Apart from the purpose of life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bearing morality with reverence ,ane the life attitude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completely perfecting one’s nature and satisfying with one’s fortune ,a series of cultivating methods was included in the life philosophy of Zeng Guofan .Just these cultivating methods enabled him to stand out from his contemporaries .This paper aims at briefly discussing Zeng Guofan’s theory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mind.曾国藩(1811~1872)立德、立功、立言,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成功,这主要得益于他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学思想。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除了“荷道以躬”的人生目的,“尽性知命”的人生态度之外,还包括一整套的修养方法。
正是这些修养方法,使得曾国藩在其同时代人中,“有如鹤立鸡群,就象圣母峰突出于喜马拉雅山诸峰之上,永远在宁静之中,永远覆盖着一层白雪的明朗。
”(张君励引容闳语,载《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新儒家思想史》第560页)本文拟就曾国藩的人生修养理论谈几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1.诚信曾国藩继承儒家的传统观念,提出“诚信为本”的人生原则。
诚的本义是信,《说文》曰:“诚者,信也。
”儒家用“诚”这个范畴来表示人生的最高境界,有时也指宇宙的最高本体。
孟子、荀子都讲诚,《中庸》也多次提到诚。
在宋明理学中,诚更成了重要范畴,周敦颐说诚是圣人之本,朱熹说诚是天理之本然。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则把诚看作实有的东西,看作宇宙的规律。
曾国藩对“诚”有自己的理解。
他说:“诚者,不欺也。
不欺者,心无私著也。
无私著者,至虚也。
是故,天下之至诚,天下之至虚者也。
”(《曾国藩全集·读书录·周易》,岳麓书社1986年版。
后文凡引自该书的都省掉书名,家书、书信等都依据该书编号。
)意谓,只有心中没有私见,十分专一,才能做到真正无妄,这就是“诚”。
曾国藩认为,诚是极端重要的,是宇宙人生的基本原则:“君子之学道也,亦必有所谓基业者。
大抵以规模宏大、言辞诚信为本。
”(《诗文·笔记二十七则》)“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书信0001号)因此,“君子之道,莫大于以忠诚为天下倡。
”(《诗文·湘乡昭忠祠记》)曾国藩一生倡导“拙诚”,其理论依据即在于此。
曾国藩认为,诚的好处是可以感动别人。
“有其实必有其荣,有其荣必有其应,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读书录·汉书》)“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
”(家书0237号)这就是说,即使奸诈之人,也能被诚所感动。
因此,只要“处处出于至诚,则人皆感悦而告之以善矣。
”(家书1280号)曾国藩又说,诚的功用是很大的,“一人肫诚,万众可感;一心坚定,天地可回。
”(批牍0511号)“诚则金石可穿,鬼神可格。
”(批牍5929号)不仅如此,诚还有挽救世道人心的效力,“今日而言治术,则莫若综合名实;今日而言学术,则莫若取笃实践。
[践]履之士,物穷则变,救浮华者莫如质。
”(书信0001号)“质”也就是诚的意思。
他还说:“世之乱也,上下纵于亡等之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难避害,曾不肯捐丝粟之力以拯天下。
得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己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艰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
由是众人效其所为,亦皆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
呜呼!吾乡数君子所以鼓舞群伦,历九州而戡大乱,非拙且诚者之效与?”(《诗文·湘乡昭忠祠记》)从这里,我们看到曾国藩极力鼓吹诚还有他政治上的目的。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有了诚,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曾国藩也说:“家人天亲之地,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
”(家书0037号)这就是说,有了“至诚”的态度,还要注意方法,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家人之间尚须如此,别人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这种“委曲行之”的方法,很容易走向诚的反面。
特别是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完全不耍手段是很难做到的。
曾国藩虽然自称是笃实一路人,也承认有时不得不“略参些机权作用,把自家学坏了。
”(家书0237号)这种机权作用实际上是没有作用的,“徒惹人笑,教人怀恨,”(同上)所以曾国藩主张“一味向平实处用心。
”(同上)2.慎独“慎独”语出《中庸》,在宋明理学中被发展为一种修养工夫。
曾国藩也认为,要想成为圣贤,须“奉方寸如严师,畏天理如刑罚”(家书3901号)。
“方寸”就是人的内心(或谓良知),曾国藩说,如果内心“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家书1432号)“慎独”的工夫就是要做到不自欺。
君子与小人的分别就在于此,“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
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谦之功密。
”(《诗文·君子慎独论》)所以“慎独”的功夫是十分重要的,“独知之地,慎之又慎。
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同上)作为程朱理学的继承人,曾国藩反对世儒“以格致为外求,而专力知善知恶”(同上),他认为,“明宜先乎诚,非格致则慎独亦失当。
心必丽于实,非事物则独将失守。
”(同上)格致与慎独结合起来,才可以避免这些毛病,曾国藩明确指出这是“入德之方”。
曾国藩又把慎独看作自修之道的最高境界,“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家书1432号)他认为,能做到慎独的人,“可以对天地鬼神”,“此心常快足宽平”(同上),因而他称之为“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
”(同上)慎独的内容无所不包,曾国藩特别注重“不忮不求”,曾作有《忮求诗二首》,并注曰:“将生平阅历为韵语,示儿侄辈当遗嘱。
”他对忮、求二字也有明确的解释:“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
求者,贪利贪名,怀士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
”(家书1407号)由此看来,“不忮不求”主要是行恕、知足。
曾国藩指出,“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
”(同上)忮、求的危害是很大的,“忮不去,满怀都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
”(同上)因此,“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
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箭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同上)不忮不求成了推行仁义的基础。
曾国藩对忮、求的论述,抓住了修身的关键,既深刻,又全面。
为了做到“慎独”,曾国藩采用了一些辅助性的方法。
首先是主静。
北宋周子揭出“主静”之旨,程朱亦常以“静”字教人,曾国藩也说:“静则生明,动则多咎。
”(《诗文·书赠仲弟六则》)主张“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
”(《诗文·课程十二条》)曾国藩说:“苟其遗弃伦物而于静中别求端倪者,或不免误入歧途。
若习静以涵养此心,则即《大学》所云‘定静安虑’者,又何忮趋之有?”(书信7817号)》“涵养此心”,实即慎独之一端。
曾国藩认为,主静虽然与释道相似,只要得法,“犹是养生之道。
”(同上)怎样才是得法?他说:“斋宿日观,天鸡一鸣。
万簌俱息,但闻钟声。
后有毒蛇,前有猛虎。
神定不慑,谁敢予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
我虑则一,彼纷不纷。
”(《诗文·五箴》)大意是,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使思虑绝对集中,就可以进入静虚的境界,“体验来复之仁心。
”在日常事务中,也有所谓静道,“一曰不入是非之场,二曰不入势利之场。
”(《诗文·书赠仲弟六则》)乡里之词讼曲直,官场之得失升沉,都是与己无涉的,大可一概不管,曾国藩认为这样即可保持“清福”,有益于慎独。
其次是写“日课”。
曾国藩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一日起,学习理学家倭仁的做法,“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融目克治。
”(家书0025号)实际上就是记日记,把自己的毛病都写出来,决心改正,“念念改过,虽小必惩。
”(家书0024号)反省的标准则主要是“八德”:勤、俭、刚、明、孝、信、谦、浑。
曾国藩认为,这样做对于慎独工夫也是有好处的。
3.敬恕曾国藩给自己规定了“课程十二条”,其中第一条就是敬。
他认为敬字是“孔门持以教人”的诀窍,“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家书1432号),因而他奉为修身至宝。
敬是什么?曾国藩说:“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
”(书信0607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凡事认真。
为什么要居敬呢?他说:“女之不庄,伐生戕性。
谁人可慢?何事可驰?驰事者无成,慢人者反尔。
纵彼不反,亦长吾骄。
”(《诗文·五箴》)这是从反面来说的,处事松懈,就会一事无成;待人傲慢,别人也会待自己傲慢。
就算别人不以傲慢待自己,自己也增长了傲气。
因此,对人对事,都须居敬。
曾国藩也从正面说过:“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家书1432号)这实际上就是修齐治平是思路,而把居敬看作修身的主要手段。
他还特别提出“敬字切近之效”,在于“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同上)认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同上)是自然规律,只要“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强健,又何疑乎?”(同上)因此,曾国藩指出:“主敬则身强”(同上)。
他举例说:“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危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
”(同上)主敬的具体做法使“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同上),就是说,内心要集中注意力,“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诗文·课程十二条》)不可胡思乱想;外表要端庄整齐,“不苟言……不苟笑”(《读书录·周易》)。
曾国藩认为,做到了这两点,就自然会出现“敬之气象”:“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家书1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