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帝王评说论文

合集下载

浅析对封建帝王的评价(一)

浅析对封建帝王的评价(一)

浅析对封建帝王的评价(一)论文关键词:帝王历史文学论文摘要:当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在写古代帝王的生活的时候,需要有主体意识的介入,作为现代的剧作者还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这个“最现代的思想”去掌握和选择历史资料、去分析历史事实、去评价历史人物、去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并最终让人对于今人的社会有所“感悟”和联想。

评价帝王应该有三个要点:我们的作者不要把这些帝王看成是人生的,离开他们历史就不能前进;我们的作者们应当把帝王置于历史发展潮流中去把握,看他是顺应历史潮流呢,还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要写出帝王形象的思想和心理的复杂性,定量分析没有意义,需要的是写出他们的悖论式悲剧。

一帝王形象创造需要“主体意识”的参与在众多文学爱好者中,有的学者认为: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是“双声话语”,既要历史的真,又要艺术的美。

这样说自然是对的,但还不够。

实际上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是“三声话语”,除历史的真和艺术的美之外,还必须有作家或编导的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差不多就是胡风所说的“主观战斗精神”。

我还认为这第三种声音,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剧本的内在的灵魂。

诚然,我们看重历史的真(可信),艺术的美(好看),但是历史的真和艺术的美如何才能达到呢?这就有赖于作家的自身思想情感介入与参与。

历史的真,不是现成的东西,尽管有各种历史著作作为依据,但那是后代的历史学家追忆的东西,其中的偏见几乎到处可见,有意的的增添,刻意地忽略,甚至故意的歪曲,都是可能的。

所以有的学者把原本原貌历史的叫做“历史1”,而把历史著作中所展现的历史叫做“历史2”。

作家不可能面对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历史1”。

在我看来,就是大家一致称赞的司马迁的《史记》,其中也有不少的虚构和假定,美化和丑化,选择与摈弃,增添和忽略,隐藏与突显,否则那些人物对话他是从何得来的?难道他司马迁真的听到了几百年前他笔下人物的对谈了吗?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何尽可能(我只说尽可能)接近历史的本真原貌呢?这就要靠作家主观思想情感的介入与参与,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感人物之所感,想人物之所想,做人物之所做,选择那些应该选择的,摈弃那些应该摒弃的,补充那些必须补充,删改那些必须删改的……,这样,也许更能接近历史本真。

我喜欢的帝王论文800字

我喜欢的帝王论文800字

我喜欢的帝王论文800字从前一段时间里,我便迷上了《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

其中,让我最佩服的皇帝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了。

努尔哈赤本是女真部的一个平凡的小男孩儿,但因为明朝杀了两个人,使努尔哈赤这个平凡的小男孩儿变身成了一个在历史上崛起了296年的王朝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指挥明朝攻下古勒寨后屠城,去寨中探亲的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和外祖父觉昌安也未能幸免。

少年丧父的努尔哈赤在会建州的途中遇到额亦都等人拥戴,用祖、含恨起兵,开始统—建州女真各部的战争。

努尔哈赤戎马一生,为什么能够在多次大战中获胜呢?主要等原因就是:努尔哈赤能做到“天合”、“地合”、“人合”、“己合”。

在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掌握了天时,也就是天合,这时赫图阿拉大雪封山,天寒地冻,对明的前进造成了很大的干扰。

但这种天气对后金是有利的,因为他们就是当地土生土长,适应那个气候。

努尔哈赤正是因为利用了这个天时,才能够打败明朝。

第二是地合(也就是地利),努尔哈赤打败了杨镐之后,取得萨尔浒大战胜利之后,就往西进了,就进入到辽河流域了,就打沈阳。

沈阳和辽阳是明朝在辽东最坚固的两座城市,地行可以说对后金不利的,山路对它有利。

怎么变不利为有利,怎么变地不合为地合?后金骑兵攻沈阳城,城坚池深,怎么攻啊?努尔哈赤就利用地合,地不合我创造一个条件让地合。

就是把明朝沈阳守城的兵队引出城来,叫做引敌出城,城外不就是平原吗?野战争锋,骑兵作战明朝不行,后金强,就在城外野战把明朝消灭了。

再配上里应外合,就把沈阳城打下来了。

我有两座坚城。

但是努尔哈赤他变不利为有利:我把你主力引出来,我在平原上用骑兵的优势,我同你冲击。

创造一个地合的优势,就连着打下了沈阳和辽阳,两座重镇。

我们是幸福的一代——这是天合。

我们的国家十分富强,我们可以坐在教室里读书——这是地合。

我们要和同学们和睦相处——这是人合,我们在学习方面要多多思考,遇到不会的题要迎难而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问同学、问老师、问家长,不要憋在心里,不懂装懂——这是己合。

《清代帝王评说》

《清代帝王评说》

考试序列号____通识教育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清代帝王课后感想课程名称:清代帝王评说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任课教师田渝年月日清代帝王评说课后有感清代帝王评说课程结束,在课程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清代史上各个清代帝王,他们的功绩抑或过错,也了解到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国,历代帝王们是如何统治了这个大国二百九十六年,清王朝是如何有盛转衰,他们又是如何影响中国的历史发展。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从一本清代帝王史感悟看做人做事道理,培养个人正确的历史观。

下面简述对清代帝王的认识和感想。

清朝是由中国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

虽然为少数名族统治,但其中曾现长时间之久的“康乾盛世”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带到巅峰,仅此即充分证明了清代有几位有为的帝王,极大得推动了历史发展。

由入关前努尔哈赤太祖含辛茹苦打江山开始到宣统皇帝溥仪退位结束清王朝,历经风风雨雨,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康熙以及乾隆两位盛世的皇帝,他们带给我的感受犹如欣赏了一部震撼的电影一样。

先说康熙皇帝,即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顺治皇帝第三子。

顺治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后第二个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因度过天花一劫活下来的玄烨,巧合地继承了皇位,但可以这样讲,如果说顺治皇帝的即位是孝庄文皇后的英明决断,是人力所为的话;那么康熙皇帝的即位就应该是上天的安排,是老天爷为黎民百姓选择了一位好皇帝。

是的,他是确确实实是中国古代史上难得一见的帝王,总结他一生,有以下影响深远的贡献:其中小有重农治河,兴修水利;移天缩地,兴修园林;兴文重教,编撰典籍;引进西学,学习科技;大有平定三藩,巩固统一;反击侵略,签署条约;统一台湾,设置府县;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都是丰功伟绩,令人深生敬畏!年幼始,他的天资便开始崭露头角。

康熙继位时,年仅八岁,由鳌拜等四位大臣辅政。

致使鳌拜结党营私,严重危害了皇帝的统治。

乾隆论文

乾隆论文

乾隆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之一, 他继承父祖业绩,励精图治,为清朝统治的巩固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使清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但是他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雍正之功之过都对当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乾隆之功,体恤爱民,奖励农桑,促进生产发展。

乾隆帝继承了皇祖“固本恤民”的方针, 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皇祖减免钱粮的轻徭薄赋政策。

他认为, “本固”才能“邦宁”、“固本”必须“恤民”。

“诚以民为邦本, 治天下之道, 莫先于爱民。

爱民之道, 以减赋蠲祖为首务也”。

1乾隆年间蠲免钱粮的次数之多和数量之大, 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除了因灾因事因“恩”(如太后、皇上圣寿庆贺武功等) 和免除“税欠”先后下达数以百计的蠲赋恩诏, 减免了数以亿两计的赋银以外, 还五次普免天下一年田赋丁税, 三次全免八省漕粮, 共免赋银两亿多两, 较诸其祖父康熙帝一次普免全国钱粮和一次免收入省漕粮来说, 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认为,正是有了乾隆如此的关心百姓生计,才会促进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真是孙肖于祖而起越于祖。

另外,乾隆皇帝还劝农开垦田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在政策的鼓励下,全国各地出现了垦荒的热潮,不但人烟密集之处的山头地角得以垦种,而且人烟稀少的山林地带,也垦出了大片的肥田沃土,呈现出“土性饶沃,方圆百里之内,不下数千顷”2的昌盛局面。

据《清实录》记载,乾隆五年至三十五年的时间内,内地省垦田数字已达到二十万顷以上。

民以食为天,乾隆帝在这一举措上很大程度缓和了因人口迅速增长而导致的耕地相对不足的矛盾,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乾隆之功,致力于扫颓风整吏治,痛除积弊,励精图治。

他反复告诫主持考核的各级官员,一定要“矢慎矢公,正确至当,举一人使众皆知劝,退一人使众皆知傲,始足以澄清吏治,整伤宫方。

”3由于乾隆皇帝的高度重视,在他执政的几十年间,京察、大计一直按期举行,并坚持定期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

雍正论文 2

雍正论文 2

雍正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之一, 在位十三年间, 对清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为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但是他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雍正之功之过都对当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雍正之功,以务实精神治天下。

他刚一继位,便针对腐败衰颓之风进行了坚决地惩治与清肃。

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文武百官:“朕平生最憎虚诈二字”,“最恶虚名”。

一“憎”一“恶”,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虚伪、欺诈等腐败风气的批判态度。

奏折是君臣之间沟通情况,上传下达的工具。

清朝文武大员的奏折,都是派专人赴京,直接送到皇宫大门。

雍正指出:有事,一个月上报几次都无妨;没事,哪怕几年没有折子也不会怪罪。

他反复强调:“只务实行,不在章奏。

” 云南布政使葛森没事找事,频繁上奏。

雍正就批评他说:路途这样远,派专人送来这些没有用的奏折,不知你用心何在?如果想用密折奏报,来讨好皇上、挟制上司、恐吓下属,那实在是耍小聪明了。

雍正多次告诫群臣说:说一丈不如行一尺。

他所关注的是文武大员是否实实在在地干事,而决不在于奏报是否多,说得是否动听。

雍正皇帝对于清除贪官庸人是毫不手软,而对有才干的人却是倍加爱惜。

河南大员田文镜铲除贪官,果断坚决,由此招致了不少人的怨恨,有人给他开列了十大罪状。

雍正经过核实后,将诬告者治罪,下令田文镜官升两级。

雍正在田文镜的奏折上,表扬他“为国忠诚。

”并好言安慰田文镜说:“小人流言何妨也,不必气量窄小” 。

正是他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才在一定程度上革除了康熙后期遗留下的虚诈不实的官场弊端,为乾隆初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雍正之功,体恤爱民,以勤政服天下。

与康熙帝一样,雍正帝勤于政事。

他宵衣旰食,夙夜忧勤,按照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办事。

后人收集他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

经过13年的励精图治,使满清帝国各方面在康熙时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康乾盛世的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雍正元年,雍正帝从直隶巡抚李维钧之请,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改变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标准,减轻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负担。

清朝皇帝的中国观(之一)_论文

清朝皇帝的中国观(之一)_论文

清朝皇帝的中国观(之一)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发展以至最后定型的关键时期。

清朝不仅对奠定今天中国的版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近现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概念也是在清朝统治时期才出现的。

今天无论汉族,还是众多少数民族,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自己的祖国是中国。

看起来这似乎无需论证,其实,中国各族人民从民族认同到对统一国家的认同经历了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淀与整合,在清朝统治的三百年间,才最终成为定局;而作为主导那一时期中国政治的清朝皇帝对中国的体认,以及他们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实践行为,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清开国时期的国家概念明代的中国,主要依托中原农耕地区的明朝,隔九边与蒙古族所建立的北元及尔后的鞑靼、瓦剌以敌国长期对峙。

迨明朝末造,东北边陲建州女真崛起。

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起兵,到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清兵入关定鼎燕京,大约60年间,见于文献记载的满洲使用的国号有“女直国”、“建州国”、“后金国”、“大金国”和“大清国”。

(注: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满洲源流”载,清皇室始祖布库里雍顺“其国定号满洲”,“南朝误名建州”。

这是清初《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撰稿者的杜撰。

清开国时期从未使用“满洲国”一称。

据潘喆、李鸿彬、孙方明编:《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一辑第298页。

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版。

)万历二十四年(1596)努尔哈赤致朝鲜方面的回帖中自称“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

(注:《建州纪程图记》第22页。

辽宁大学《清初史料丛刊》1979年版。

)这是努尔哈赤使用“女直国”国名的最早记载。

“女直”即女真,因辽兴宗讳宗真,故改称女真为女直。

万历三十一年(1603)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筑城,两年后致辽抚赵楫、总兵李成梁的呈文中说:“我奴儿哈赤收管我建州国之人,看守朝廷九百五十余里边疆”。

(注:转引自黄彰健《奴儿哈赤所建国号考》一文(台湾文海出版社《清史论丛》第一辑)。

)万历三十五年(1607)三月努尔哈赤又致书朝鲜国王:“建州等处地方夷王佟呈,为夷情事。

广工公选课《清帝王评说》---期末论文

广工公选课《清帝王评说》---期末论文

目录摘要、关键词 (1)一、前言 (1)二、高宗简介 (1)三、人物评价 (1)1、总评 (1)2、正面评价 (2)3、负面评价 (2)四、结语 (2)I⏹摘要:本文通过对乾隆皇帝的简单介绍、客观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粗略叙述,简略的阐述了本人对乾隆皇帝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清朝乾隆一、前言从三皇五帝至如今,中国历经无数荣辱兴衰,在这其中清王朝将近三百年的统治历史是我们不得不提的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阶段。

清朝是由中国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存在了两百多年,而且统治期间还出现过“康乾盛世”,这足以证明清王朝确确实实存在着有位君主。

通过《清代帝王评说》选修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我们系统的了解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一代有为君主治政有为之举,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清高宗--乾隆皇帝,以下是我对乾隆皇帝的简单评价。

二、高宗简介乾隆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公元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

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治政方面:重视吏治,尤其注重官员的选拔和管理;知人善任,亲自举荐贤良能臣,善于驾驭群臣;勤政安民。

●经济方面:重视农商业的发展,号召农民学习先进农业技术,注重水利工程,兴修水利。

●军事方面:一征金川、安定西藏、统一西域、收复准噶尔部,扩大了近代中国版图。

●文化方面:重用汉人,编纂图书,重视文化的发展。

此外,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使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堪称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

三、人物评价1.总评高宗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

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

对康熙的评价(大学选修清朝帝王评说论文)

对康熙的评价(大学选修清朝帝王评说论文)

200 —200 学年第广东工业大学公选课平时作业
康熙晚年储位之争很激烈,了解了这方面历史后,立刻写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康熙一生对权力的欲望很大,不愿意自己的皇子在自己在生的时候比自己更强大,不愿意看到皇子威胁到他的皇权,是引起他晚年储位之争的重要原因,说到底就是封建皇权的集中表现。

他的儿子,其实每一个都有很大的能力,都具有拥有皇位的实力。

追求皇位的,也是因为他们想在最高的地方来展示自己。

比如八阿哥胤襈,其实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适合做一位仁君。

可是,也正是因为他完美,太得人心,而康熙疑心很重,因此对八阿哥反而防范有加,加上康熙对胤禩的出身不满,这样导致胤禩的必然失败。

但换位想想,倘若康熙能放下自己的疑心,懂得给予儿子一个更大的舞台,相信儿子,这样相信每一个儿子都有能力成为一代仁君。

对于皇太子胤礽两立两废的经历,可以看出康熙其实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

而对于四阿哥,雍正觉得他孝悌,因此对他有很好的形象。

每个皇子,不同的特点都给雍正留下了很多印象,表现太突出,又可能留下坏印象,因此,想做皇帝但又要保存自己
的太子,到最后留下的,应该属于最有心计的四阿哥胤禛。

或许,也只有这样的君王才可以统领全国上下吧。

储位之争,就是因为皇子们能力都太强了而无法避免,可惜的是康熙晚年要在儿子的明争暗斗中度过,也许,他在为自己的权利和生命担忧。

但换位想想,如果他在儿子已经有能力能做君王时,放手让那个儿子来,自己安详地度过晚年,这样或许能欣怀走完余生。

选修:清代帝王评说论文

选修:清代帝王评说论文

考试序列号148通识教育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我所认为的康熙课程名称:清代帝王评说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任课教师田渝2013年4月26日我所认为的康熙康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清代帝王之一,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都看过不少精彩的清朝电视剧,即使没上过历史课,我们也知道爱新觉罗·玄烨就是康熙。

不过我认为,“三分真,七分假”的“辫子戏”,没有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真实历史上的康熙。

康熙大帝的功绩,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他16岁时以智慧和勇气设计铲除了专权跋扈的辅臣鳌拜;他平定三藩、肃清河务、整顿漕运;他又平定了准葛尔和葛尔丹,解决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难题;他遏制了沙皇俄国的扩张,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康熙死后,他庙号“圣祖”,谥号“仁皇帝”。

在那个推崇儒学的时代,可见这是怎样的帝王光芒。

武功只能给康熙增添英雄色彩,文治才是这位帝王的传奇。

康熙修建了承德避暑山庄,这堪称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然而,“只为贪图享乐,劳民伤财”是很多人对他的误解。

承德避暑山庄,决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休息场所,它与木兰围场一样是康熙政治大棋盘上的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

这些按照蒙古西藏等民族风格修建的宫殿庙宇,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让蒙古西藏等各种上层人物进入山庄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透过这一片片幽静淡雅的山水人们似乎又回到了二百多年以前。

未来我们看到,六世班禅为乾隆祝寿就住在这里,派遣驻藏大臣,明确灵童转世和金瓶掣签制度也在这里。

蒙古王爷们朝见皇帝住在这里,皇帝接见外国使臣也在这里。

卷秩浩繁的《四库全书》存放在这里,嘉庆和咸丰两位皇帝先后死在这里,它见证了清王朝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睿智如他,这样才是我们所敬重的康熙!更可贵的是,康熙并不相信什么灵丹妙药,也不相信什么长生不老。

康熙二十八年他南巡时,有人进献《炼丹养生秘书》,他对献书者痛加斥责后,掷还其书曰:“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之言,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

”当他年近花甲,嘴上添了几根白胡须时,有人劝他使用“乌须药”,他说:“从古以来,白须皇帝能有几何?我若能须发皓然,岂不为万事之美谈?”汉武帝也曾寻找仙丹以求长生不老,唐太宗也是想倚靠丹药追求永生,很多很多的帝王都想统治天下到永远。

清代帝王评说论文

清代帝王评说论文

平定准噶尔丹叛乱
雅克萨之战图
《康熙字典》图
经有60多种,总数将近20000卷,这是一笔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

七、他,重视科学,热爱西学,学习科技。

说到西学,一般的帝王都会选择排斥,或者是轻蔑它。

可是康熙不然,他不但没有排斥它,反而还乐意接受它。

其实,这也是受到他的父亲顺治帝的陶冶,当时顺治帝很重视和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的关系,就是汤若望叫康熙和他一起编修历法,而这部历法的名字就叫做《时宪历》,而当时顺指定任命汤若望为钦天监的监正。

还有另一个人叫做杨光先,当时也在钦天监工作,但是杨光先上书状告汤若望,
11。

对康熙的评价论文1500字《康熙—千古一帝》

对康熙的评价论文1500字《康熙—千古一帝》

康乾盛世明君之——康熙康熙,中国历史上在位年数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一生励精图治治理国家,创下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他在位期间,使国力昌盛,使中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康熙8岁登基,在位61年,功劳极大。

生平主要事迹有:①平定三藩②收复台湾③驱逐沙俄势力。

在经济上,他六下江南,体察民情,发展农业,积极治理国家,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风范。

在学术上,康熙还积极倡导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严格教导皇子们诵书背经,并且让他们努力练习骑马拉弓等武艺。

康熙在治理国家上的丰功伟绩,足以让他承受得起“千古一帝”这个光荣的称号。

接下来,就让我们根据康熙的事迹对他进行具体评说。

一、康熙是一个机智、勇敢、果断的帝王康熙在他十六岁时便除掉了鳌拜。

鳌拜满清第一勇士,当年曾为清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顺治帝逝世后被任命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

但他后来日益猖獗,目无天子,少年康熙面对这样一个极具重量级的人物,他心中并没有表现出害怕,反而坚定了他除鳌拜的决心,鳌拜一日不除,就会给国家和朝廷带来危害。

考虑到鳌拜位高权重,势力众多,他首先想尽办法削除他身边的势力,直到他势力单薄。

此外,康熙又训练了一队青年相扑手,最后在朝廷上将其抓捕。

可是,康熙并没有将其立即杀死,鉴于鳌拜劳苦功高,并未处以死刑,只是将其终身监禁,并且只惩治鳌拜同党,并没有扩大范围。

康熙小小年纪凭着自己的智慧,便能做出这种惊天大事,不得不让无数英雄为之折服。

在除鳌拜的过程中,康熙表现得勇敢、果断、沉着机智,对整个事件出其不意,干净利落,部署周密,使鳌拜毫无防备,一举清楚鳌拜及其同党。

康熙对整个事件的处理,表现出一个满腹经纶的谋略家,一位博大胸怀、具有高明手段、仁爱态度的明君的风范。

二、康熙是一位坚定、镇定、淡定的帝王智擒鳌拜之后,康熙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削平三藩。

三藩藩王势力过大,且割据一方,不受朝廷管制,挥霍无度,康熙认为天下的大权应该统一。

康熙期末论文

康熙期末论文

千年一帝——浅谈康熙康熙帝,即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5.4——1722.12.20)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他在八岁登基,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是一个有汉人血统的满洲皇帝;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军事奇才;他是一个从不躲懒的勤劳天子;他是一个了解西方科技的东方君主;他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博学皇帝;他开启了康雍乾三朝盛世的辉煌局面,使中国恢复统一、富强中兴。

如果把康熙大帝的一生看做一本书,则可分为生于忧患,少年天子,智擒鳌拜,御门听政,削平三藩,收揽士心,统一台湾,抗俄签约,北疆长城,进兵安藏,以农为本,治理黄河,六下江南,御史弹相,康熙字典,爱好西学,样式雷家,文字之狱,读书之道,养生之道,后宫生活,立废太子,悲苦而死。

这位14 岁即亲政的年轻皇帝以其社会景象,其文治武功,其历史业绩,可谓千年一帝。

接下来,就让我们根据康熙的事迹对他进行具体评说。

1、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影响康熙大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首先,康熙帝在位期间组织了南削三藩,解决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而且在削藩期间重用绿营,也对缓和满汉矛盾有巨大作用。

之后,康熙帝有收复了台湾 靖平了海疆,使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央政权的统一管辖,断绝了西方殖民者侵占台湾,进而侵略中国的愿望。

之后,康熙帝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并且和平解决了西藏问题,粉碎了民族分裂势力和国外侵略势力分裂中国的阴谋。

并且两次亲征雅克萨,打败了侵略中国东北疆域的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为中俄两国带来了近两百年的和平,也基本确定了中国的版图。

如果说秦始皇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造者,唐太宗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那么,康熙帝便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者。

这一点毋庸置疑。

2、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康熙帝崇儒尊孔,对孔子行三拜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

不仅开科取士,而且重用儒生,恢复了孔氏家族的地位。

康熙皇帝论文

康熙皇帝论文

清朝十二帝之康熙皇帝12软件1班 20120510111 于庆健大清帝国,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恢宏史诗,只是晚清时期,以慈禧为首的末代皇族,没有承启前人的雄浑乐章,一帮败家子,毁掉了大清的江山基业!纵览大清十二帝,其中不乏雄才大略的康、雍、乾三帝,开创了大清盛世。

十二皇帝,千秋功罪,史家自有评说。

以在下看来,康熙皇帝,乃是最为了不得的一代帝王。

真可谓“秦皇汉武,稍逊风骚。

唐宗宋祖,略输文采。

清代康熙,雄才为略,无人可比”。

历代帝王,屈指数来,其文采武略,无出其右。

清史记载,康熙皇帝十分重视科学家。

康熙年间,西洋的自然科学传入中国不久,一般读书人都看不起。

康熙却笃爱之极,以至到了废寝忘食,痴迷如狂的地步。

康熙于数学、天文、历法、物理、生物、外语、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无一不懂。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皇帝第3子,大清圣祖仁皇帝,清朝第4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2位皇帝,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为中国历史上的最成功的帝王之一。

重要政绩: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讨伐准格尔葛尔丹﹔组织人才整理和编辑“康熙字典”。

康熙8岁丧父10岁丧母,由其皇祖母孝庄皇太后抚养长大,即位之时,清廷伊始。

康熙虽然继承皇帝位,但因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于四位辅政大臣手中。

这四位辅政大臣中,索尼居首位,总掌启奏批红等大权,但年老力衰。

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

其后遏必隆则明哲保身,不与人争锋。

富有野心的鳌拜,为了在索尼退下之后控制朝政,一方面拉拢遏必隆,一方面借圈地事件打击苏克沙哈。

鳌拜处理朝政时,十分专横,无视康熙。

我是一个喜欢历史的人,在看过《康熙王朝》之后,对康熙的个人成就和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敬佩,不仅仅是康熙一生的丰功伟绩,还有他的为君之道,做一篇对《康熙王朝》的观后感吧。

说道康熙,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孝庄太皇太后,她的功绩是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甚至不比吕雉、武则天和慈禧太后要差,是他一手成就了康熙皇帝,大家都知道康熙皇帝年少登基,14岁亲政,虽然顺治皇帝留给他四大辅臣,但他们哪一个不是权倾朝野,拥兵自重。

清代帝王评说论文

清代帝王评说论文

考试序列号____通识教育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谈“康乾盛世”课程名称:清代帝王评说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班级网络工程13级4班学号姓名联系方式任课教师田渝20 15 年10 月31 日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的一个皇朝盛世,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在此期间,局势较为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财富有所积累,疆域辽阔,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处发展阶段。

康熙朝开创了全新的盛世局面。

雍正朝继其后,继往开来,继续把盛世推向前进。

乾隆朝集前三代人之大成,始成“全盛”之局,达到了鼎盛。

康雍乾盛世持续百余年,为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个盛世。

清朝入关,首要吏治,从严整顿,大得民心。

明末吏治腐败,是其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清朝统治集团,时时以明亡为戒,大力整顿吏治,扫除明末以来的贪风和颓风。

摄政王多尔衮下令:“贪官必诛……何必论赃多少!”顺治亲政后也说:“安民之本,首在严惩贪官。

”康熙治国,宣布“惟以察吏安民为要务”。

雍正即位,向全国臣民宣示:“朕惟国家首要吏治。

”他大声疾呼:“吏治不清,民何由安!”乾隆朝已进入鼎盛,仍不放松吏治,以“整肃官方”,达到“惠爱斯民之至意”。

三朝澄清吏治的思想及治国方针,一派相承:一方面严厉打击、惩治贪官污吏,另一面,大量表彰廉吏,树为清官典范,倡导百官效法。

终数十年之整顿,吏治完全改观。

经济持久繁荣,突出表现在农业耕地面积空前扩大,尤其是向边疆发展,不少荒原被垦为良田。

红薯等新的农作物得到推广,使农业产量大幅增加,人口爆炸性猛增,乾隆时达到3亿人,粮食基本能满足需要。

此外,国库财政储备充足,最高的年份达到8000万两,常年保持在6000到7000余万两。

大规模蠲免钱粮,康熙、乾隆两朝曾五次全免全国农业钱粮近3亿两白银。

规模之大,蠲免之巨,为历代所仅见。

故社会稳定,长治久安,达百余年。

清代帝王评说课后感

清代帝王评说课后感

《清代帝王评说课后感》清朝是最后一个严谨意义上的封建皇朝,也是离我们最近的皇朝。

西下的夕阳总有最美的余光。

没落的封建皇朝也一样,在最后的皇朝中也出现了留名青史的明君——康熙,雍正,乾隆。

这三位也是清代帝王评说这个课程重点开讲的三个皇帝。

在初中刚学历史时,有时总分不清这三者的关系,后来学了历史才逐渐理清。

但真正对这三位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还是现在选修了清代帝王评说这门课后。

康熙皇帝,姓名爱新觉罗·玄烨,生于公元1654年5月4日,死于公元1722年12月20日,是顺治皇帝第 3 子,大清圣祖仁皇帝,清朝第 4 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 2 位皇帝,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为中国历史上的最成功的帝王之一。

他的重要政绩有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讨伐准格尔葛尔丹﹔组织人才整理和编辑“康熙字典”。

雍正,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满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庙号清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清泰陵。

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与“打击贪腐”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去世后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雍正帝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

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崩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

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

乾隆帝与康熙帝统治的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康雍乾盛世”。

清代帝王评说六篇论文

清代帝王评说六篇论文

考试序列号通识教育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康熙的历史评价课程名称:清代帝王评说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任课教师田渝年月日康熙的历史评价前言康熙,作为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为顺治皇帝第三子,8岁登基,在位61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简称仁皇帝。

康熙在位期间,国运昌盛,疆域辽阔,为清朝前期的全盛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各个方面也有非常大的突破,历史评价为:名为守业,实为开创。

正文根据康熙在位期间的总结,康熙一生对你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一下的贡献:第一、削平三番,巩固统一;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第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第四、亲征塑漠,善治蒙古;第五、移天缩地,兴建园林;第六、兴文重教,编撰典籍;第七、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作为一个统治者,康熙所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多的,但是,凭借着康熙自身的高超的统治能力和魄力,终于为清王朝打开了新的一页,这一页,是中国历史灿烂的一页,也是世界文明历史上的重要一页。

康熙王朝时期的各个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发展,为清王朝前期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我认为清王朝前期的鼎盛局面,是一种超于实际的发展,大大超出了整个民族的承受能力,所以容易导致整个民族沉浸在天朝上国过的梦幻当中,也就预示着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败,所以,这一种盛世局面暗藏着一种危机。

康熙时期,平三番,收台湾,抵沙俄,让清王朝的政治统治高度统一、集中,封建统治慢慢达到历史的最高峰,直至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立,完全地说明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力量达到了顶峰,也预兆着清王朝走向衰败。

康乾盛世,完全让整个清王朝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愚昧的骄傲当中,也让中华民族逐渐脱离世界进步的轨道,偏离了世界发展的道路,成为一个落在世界发展潮流之后的国家。

直至中国封闭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中华民族才慢慢看到世界的发展,逐渐醒悟过来,这时,回顾历史,我们才发现,我们曾经走在世界发展的潮头之上,然而历史又让我们转变为一个错过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

对康熙的评价论文1500字《康熙—千古一帝》

对康熙的评价论文1500字《康熙—千古一帝》

康乾盛世明君之——康熙康熙,中国历史上在位年数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一生励精图治治理国家,创下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他在位期间,使国力昌盛,使中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康熙8岁登基,在位61年,功劳极大。

生平主要事迹有:①平定三藩②收复台湾③驱逐沙俄势力。

在经济上,他六下江南,体察民情,发展农业,积极治理国家,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风范。

在学术上,康熙还积极倡导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严格教导皇子们诵书背经,并且让他们努力练习骑马拉弓等武艺。

康熙在治理国家上的丰功伟绩,足以让他承受得起“千古一帝”这个光荣的称号。

接下来,就让我们根据康熙的事迹对他进行具体评说。

一、康熙是一个机智、勇敢、果断的帝王康熙在他十六岁时便除掉了鳌拜。

鳌拜满清第一勇士,当年曾为清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顺治帝逝世后被任命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

但他后来日益猖獗,目无天子,少年康熙面对这样一个极具重量级的人物,他心中并没有表现出害怕,反而坚定了他除鳌拜的决心,鳌拜一日不除,就会给国家和朝廷带来危害。

考虑到鳌拜位高权重,势力众多,他首先想尽办法削除他身边的势力,直到他势力单薄。

此外,康熙又训练了一队青年相扑手,最后在朝廷上将其抓捕。

可是,康熙并没有将其立即杀死,鉴于鳌拜劳苦功高,并未处以死刑,只是将其终身监禁,并且只惩治鳌拜同党,并没有扩大范围。

康熙小小年纪凭着自己的智慧,便能做出这种惊天大事,不得不让无数英雄为之折服。

在除鳌拜的过程中,康熙表现得勇敢、果断、沉着机智,对整个事件出其不意,干净利落,部署周密,使鳌拜毫无防备,一举清楚鳌拜及其同党。

康熙对整个事件的处理,表现出一个满腹经纶的谋略家,一位博大胸怀、具有高明手段、仁爱态度的明君的风范。

二、康熙是一位坚定、镇定、淡定的帝王智擒鳌拜之后,康熙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削平三藩。

三藩藩王势力过大,且割据一方,不受朝廷管制,挥霍无度,康熙认为天下的大权应该统一。

雍正人物分析论文1500

雍正人物分析论文1500

雍正人物分析论文1500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之中,在位十三年也算是不短的了。

但是,雍正皇帝夹在康熙和乾隆之间,就显得那么短暂,以至于人们称呼康乾盛世干脆直接把雍正的十多年给忽略了。

雍正皇帝本人的知名度也远不如其父和其子。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认识雍正皇帝呢?以一个传统的帝王标准来评价雍正的话,你会发现雍正皇帝在中国古代的帝王群体之中绝对是居于第一方阵之中的。

首先,雍正皇帝是一个非常勤政的皇帝。

他在位十三年之中,他每天只是睡四五个小时而已。

一年之中,也就是在生日、过年等为数不多的几天里才会休息。

十多年间,他在群臣的奏折之中批复了一千多万字的批语。

反观明朝的那些皇帝们,连奏章都懒得批复,干脆交给太监们去代笔。

其次,雍正皇帝也是一个比较节俭的帝王。

相对于乾隆皇帝的好大喜功,雍正皇帝算是比较低调的一个。

相对而言,他也没有修建很多的离宫别苑,也没有后宫佳丽三千,更没有巡游无度,如乾隆那样六下江南,耗费了无数的民脂民膏。

再次,雍正皇帝也算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皇帝。

这一点,也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1、雍正皇帝不管他即位到底是否合法,他在即位之后一直到去世之前,都始终牢牢地掌握着权力,没有出现大权旁落,没有出现宦官专权和外戚专权的局面,也没有什么人能够对他的皇位构成什么有效的威胁。

2、雍正皇帝具有比较强的协调统筹能力,虽然私下里他的敌人从来都没有闲着。

到那时毕竟雍正十多年里没有出现大的政治风波,雍正皇帝能够驾驭不同方面的势力,维持政局的稳定。

3、雍正皇帝建立了密折制度,很多中下级官员都获得了直接向皇帝奏报的权力,确保了皇帝可以最大限度获得全面的信息,而且这个制度也可以再很大程度上起到群臣之间相互制约的效果。

从而确保了皇帝的权力。

4、雍正皇帝建立起了军机处,架空了内阁,使得权力进一步向皇帝集中,机要事务都是皇帝和极少数的大臣们商议之后决策的。

从而确保了皇帝的个人独裁。

5、雍正皇帝推行改土归流的制度,加强了祖国的统一。

在此前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是由当地的土司酋长来世袭的,雍正下令让各地的土司官职都改为政府任命的流官来管理。

清代帝王评说论文

清代帝王评说论文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历史有感课程名称: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任课教师2014 年月日浅谈历史有感上了《清代帝王评说》这门课之后,看过诸多更迭和人事变迁,我对历史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也是产生了许多感慨。

皇家的宫殿、人事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宫殿与人事,都是棋局的一部分。

一宫一殿,是棋盘上的权势棋格,一人一事,是左右交错的生死棋线。

而深陷棋局中的人,却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孑然不知,唯有被动的入局接受所有环环相扣、步步接踵的一切。

而我们通过认识和了解这些人和事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学到前人的处事智慧。

我们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因为这一朝代既有“康乾盛世”“改土归流”,亦有“文字狱”、“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可历史不需要也不可能向后人伸手乞求公正,但面对世俗化情绪的社会评价,我们应该随时警惕,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正如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在选修课上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康熙--康熙皇帝是清朝最为杰出的皇帝,后世更誉为“千古一帝”。

当然不是说他康熙一定就是千古皇帝第一强――不同时代的帝王确实有不大好比较之处;但他绝对足以列名超迈千古的寥寥数帝之席。

其文治武功,世所共见为世所罕见。

从个人修为来说,其国学造诣之渊深博大,几乎涵盖中华文化的各个枝节,大规模地组织人力编辑出版《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大清会典》,文化气魄铺天盖地,堪称中国有史以来最为博学的皇帝。

更为令人吃惊的是,这位满族出身的帝王不但于汉人文化倾心终身,他还在故宫和避暑山庄认真研究欧几里德几何学,经常演算习题,又学习了法国数学家巴蒂的《实用和理论几何学》,比较它与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差别,其对包括欧氏几何、生理、物理等等所谓“西学”率先采取的开放接纳,为我所用、好学不倦的先进姿态以及由此取得的极大成就使其足以无愧“千古一帝”之誉。

然而,他却没有把先进的西方科技文化传播到民间,康熙对西学的学习具有局限性和狭隘性,这种局限体现在学习只在宫中,引进西学也有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序列号____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
20 年月日
康乾盛世
自康熙(1661-1721)经雍正(1722-1734)至乾隆(17235-1796)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

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以致英国迟迟不能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中华民族经过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发展,至康乾盛世,其经济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成就。

她的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都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农业来看,不论是当时的人口数量,还是耕地面积,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历史时期。

据统计,康熙24年(1685年)全国共有耕地6亿亩,到乾隆终年(1799年),全国耕地约为10.5亿亩,粮食产量则迅速增至2040亿斤。

中国农作物的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

人口从1700年前后的约1.5亿增加到1794年(乾隆59年)的约3.13亿,占全世界9亿人口的1/3。

从手工业来看,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生产规模扩大,手工作坊、手工业逐渐增多。

如广东的冶炼业、京西的采煤业、江南的纺织业、云南的铜矿业等。

手工劳动的分工进一步精细,如江苏松江棉布染色业作坊,按照产品种类,分成为蓝坊、红坊、漂色坊、杂色坊。

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发育。

粮食、布匹、棉花、
丝、绸缎、茶、盐成为主要商品。

对外贸易急剧增长。

主要出口商品有茶、丝、土布,尤以茶叶占第一位。

18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平均从中国购买茶叶值银400万两。

而英国商人运到中国来销售的主要商品(毛织品、金属、棉花)的总值,尚不足以抵消从中国运出的茶叶一项。

为了平衡贸易收支,英国商人必须运送大量白银到中国。

康熙年间,清朝征收的关税正额有银43000两,实际上关税收入大大超过“正额”。

乾隆末,每年“盈余”(即超额部分)已达85万两,超过康熙年间所定关税正额的20多倍。

正是为了平衡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把大量鸦片运进中国,并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

18世纪初,在康熙帝主持下,清廷从事两项巨大的科学工程。

一项是《律历渊源》(1713-1722),介绍了中国和西方音乐各种理论、乐器制造、天文历法以及西方的数学与中国的算学;另一项是用近代科学方法绘制了第一幅详细的中国地图(1708-1719年)。

中国的城市也有很大发展。

到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即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

城市以下的墟市集镇的数量也大大增加。

然而,正是在同一个时间,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英国,一种新的文明--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一场伟大的革命--最终改造了整个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一个新的运
动--冲决中世纪封建神学桎梏束缚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由此以降仅100多年的历史,就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

在变化了的世界面前,康雍乾三代英明君主却表现出惊人的麻木和极度的愚昧: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囿于传统、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特别是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

与西欧国家不遗余力地保护工商业发展的做法相反,清王朝对工商业控制、压抑、打击,把工商视为“末业”,认为兴商既不合祖宗成法,也对国家无利。

在儒家思想的统治下,终清一朝,弥漫着轻视和蔑视科技之风,把科技知识视为“形而下”,把发明创造称为“奇技淫巧”。

”康熙帝对自然科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宫廷中罗致了许多懂科学的耶稣会传教士,聘请了一批数学家研究天文数学。

但是西方科学未跨出宫廷一步,只供皇帝个人欣赏。

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对自然科学均无爱好,加以康熙末年由于礼仪之争,罗马教廷与清朝的关系破裂,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彻底阻滞了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入和交流。

闭关锁国、拒绝交流是清廷对外关系的基本政策。

康乾时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时代,是经济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的时代。

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却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封闭国策。

对外政策的着眼点是怀柔远人,外夷归附,宣扬恩德以保持国内秩
序的稳定。

至于航海探险、远洋贸易、对外扩张,这一切既缺少实行的手段、能力,也没有试探的兴趣。

它不重视对外贸易的经济利益,只把通商当作怀柔的手段。

当欧美国家纷纷走上实行民主政体的道路,消除专制制度的时候,康乾盛世的三位帝王却在一步步收紧权力之网上的纲绳,把封建皇权推上空前集权的巅峰。

这种体制避免了历代王朝经常发生的宰相、外戚、宦官擅权和武将跋扈、文官植党以及士人非政的现象,但更加缺少约束和监督机制。

官吏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贪污腐化,贿赂行私层出不穷,最终不仅导致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陷于停滞,而且严重阻滞了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变革之路。

加以国际大势剧变,中华民族已濒于西方列强宰割的绝境。

盛世局面下隐藏着巨大危机,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各种衰败之象逐步显露出来,而清廷社会统治和管理能力日渐衰微。

乾隆后期各种民变相继爆发,也标志着清朝开始走向衰落,清朝遂陷入萧条冷落的嘉道中衰之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