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积的近似数教案人教版

积的近似数教案人教版

积的近似数教案人教版《积的近似数教案》嗨,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学习积的近似数呢。

这就像是我们去超市买东西,有时候不需要特别精确的数字,大概知道个差不多就可以啦。

一、故事引入我给大家讲个事儿哈。

小明和他的爸爸妈妈去水果摊买苹果。

苹果每斤3.8元,他们称了4.2斤。

老板很快就说:“大概16元。

”小明可好奇了,他在心里想,这老板怎么算得这么快呢?他自己拿笔在小本子上算了起来,3.8乘以4.2等于15.96元。

那老板为什么说大概16元呢?这就和我们今天要学的积的近似数有关系啦。

二、探究积的近似数1.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咱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乘法算式,2.34×5.6。

按照正常的乘法计算,我们算出结果是13.104。

可是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不需要这么精确的数字呢。

比如说,我们在估算做一个手工需要多少材料的时候,大概的数字就够了。

那怎么求这个积的近似数呢?我们得看题目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我们就看这个积的百分位。

百分位是0,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0小于5,那就把百分位和后面的数都舍去,这个积的近似数就是13.1啦。

要是要求保留两位小数呢,我们就看千分位,千分位是4,4也小于5,同样舍去,近似数就是13.10。

我来考考大家哈。

4.56×3.2,算出积是14.592。

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该是多少呢?对啦,看百分位是9,9大于5,那就要向十分位进1,近似数就是14.6。

2. 生活中的例子咱们再回到小明买苹果的事儿。

老板为什么说大概16元呢?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钱的计算我们一般保留到元就可以啦。

3.8×4.2 = 15.96元,这里要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9大于5,向个位进1,所以就约等于16元。

还有啊,小红去买布做衣服。

布每米12.5元,她要买3.4米。

12.5×3.4 = 42.5元。

如果老板说保留整数的话,那就是43元啦。

三、小组互动现在啊,咱们分成小组来做些练习。

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的近似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2. 学习简单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3.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习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白板、黑板、彩色粉笔、教学用具、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道题目:“如果我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应该支付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答案为6元。

2. 学习积的意义(10分钟)教师将一颗水果、一块巧克力等物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相同的数量,介绍数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积的含义。

3. 认识计算积的方法(15分钟)教师通过多个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计算积的规律,如2×3=6、4×2=8等,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积的方法。

4. 学习近似数的计算方法(2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小明买了5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他应该支付多少钱?”学生可以通过近似计算方法,得出答案为10元。

5. 操练积的计算(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通过近似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求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计算能力。

6. 练习巩固(1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批改,及时纠正错误。

7. 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学会了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计算能力。

七、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但是,在操练积的计算环节中,可能存在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扎实,故下节课需要针对这一部分进行巩固和加强。

《积的近似数》数学教案设计

《积的近似数》数学教案设计

《积的近似数》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积的近似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能熟练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近似数就是与真实值相差不大的数值。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近似数来表示一些数量。

(二)讲授新课1. 举例说明:如果我们要买一个价格为98元的商品,我们付了100元,售货员会找给我们多少零钱呢?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98元看作100元,那么找给我们的零钱就是2元。

2.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积的近似数。

3. 教师讲解:求积的近似数,我们可以先算出准确的积,然后根据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取整。

4. 教师演示例题:例如,计算5.6×7.8的结果,我们先算出准确的积是43.68,然后根据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得到的结果是43.7。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2. 集体核对答案,解答疑问。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

(五)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积的近似数1. 什么是近似数?2. 如何求积的近似数?3. 四舍五入法的应用4. 例题讲解5. 课堂练习6. 课堂小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他们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理解,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将近似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讲解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近似数的概念。

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5米,我们可以用1.5米来近似表示他的身高,这就是近似数。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情况下我们会用到近似数?2.呈现(15分钟)呈现近似数的定义和方法。

近似数是一个数的接近值,通常用于简化计算或表示一个不精确的数值。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有: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通过实例讲解这些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求近似数的练习题,检验他们对于近似数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求近似数。

例如:一瓶饮料约有500毫升,求这瓶饮料的近似数。

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的近似数教案教案名称:积的近似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积的概念和意义;2. 学习如何计算积的近似数;3. 掌握积的四舍五入原则;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纸和铅笔;3. 多组小数计算题目的练习纸。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主题(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例如:“你知道什么是积吗?积在数学中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Step 2:学习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可以使用教学课件或黑板进行示范性演示,并指导学生跟随计算。

Step 3:积的近似数计算(1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如何计算积的近似数。

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如:45.6 × 31.7 ≈ 40 × 30 = 1200。

Step 4:四舍五入原则(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原则,即五位后进一。

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如:四舍五入到整数的例子、四舍五入到小数点后一位的例子等。

Step 5:练习和巩固(15分钟)教师分发练习纸,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小数计算的积的近似数题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Step 6:总结和归纳(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和归纳学习的重点内容,强化知识的掌握。

Step 7:拓展思考(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计算积的近似值?你能举例说明吗?”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巩固积的近似数计算方法的掌握。

作业可以包括计算题目和应用题目,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反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反馈。

在最后的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2023年《积的近似数》教案

2023年《积的近似数》教案

2023年《积的近似数》教案《积的近似数》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依据须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肯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育学生依据详细状况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依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须要,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1、口算1.2×0.3、0.7×0.5、0.21×0.8、1.8×0.51-0.82、.3+0.74、1.25×8、0.25×0.42、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投影出示)2.095、4.307、1.8642思索并回答:(依据学生的回答填空)(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须要保留许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依据须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肯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二、尝试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

那狗的嗅觉究竟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

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列式,板书:0.049×45。

4、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5、引导学生视察、思索:(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

可以依据须要保留肯定的小数位数。

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近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依据什么保留?(3)横式中的结果应当怎样写?强调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能用等号。

6、专项练习(依据下面算式填空)3.4×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求积的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对四则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求近似数时,可能还存在着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不深、操作不熟练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难点: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利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求积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求积的近似数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求积的近似数的定义和四舍五入法的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学生在独立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讲解解题过程,巩固对求积的近似数的掌握。

拓展(10分钟)教师利用实例让学生感受求积的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积的意义
2.能够用近似数表示积
3.能够利用近似数计算积
二、教学重点
1.积的概念理解
2.近似数表示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近似数计算积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道题目:“23 * 47 =”,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积。

2. 引入新知识
•介绍积的概念: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

3. 讲解近似数表示积
•老师给出一个近似数的定义:近似数是为了使计算更加简便,用一些较为容易计算的数值来代替准确的数值。

•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以及如何用近似数表示积。

4. 练习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计算给定的积,并用近似数表示结果。

5. 拓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近似数计算更复杂的积。

6. 总结
•进行本节课的知识总结,强调积的概念和近似数的应用。

•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准确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作业,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

七、课后反思
针对今天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工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

2.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或实际需求,合理保留小数乘法结果的有效数字。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计算能力,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选择和应用小数乘法的近似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掌握“四舍五入法”在小数乘法中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近似位数,并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理解“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中的应用。

•正确处理小数末尾的0和近似数的精度问题。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的计算过程和示例。

•练习纸和笔,供学生记录和练习使用。

•实物或图片,用于创设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演示,展示求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的具体过程。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学生对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的理解和掌握。

•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在求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中遇到的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境: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测量等),引导学生思考在哪些情况下需要用到近似数。

•提出问题:当小数乘法的结果有很多位小数时,我们如何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2. 知识讲解•引入概念:介绍近似数的概念,以及为什么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用到近似数。

•讲解方法:详细讲解“四舍五入法”在小数乘法中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并通过示例展示计算过程。

•注意事项:强调在求近似数时,需要注意小数末尾的0和近似数的精度问题。

《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设计

《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设计

《积的近似值》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设计:积的近似值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求积的近似值。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需要估算总价等,引出积的近似值这个概念。

(二)讲授新课
1. 介绍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当乘数中有一个或多个是近似值时,所得到的结果就是积的近似值。

2. 讲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主要有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

具体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例如:已知5.8×3.1≈?,请用四舍五入法求其近似值。

(四)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积的近似值的概念以及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积的近似值的求法。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
可以利用教科书、练习册、网络资源等作为教学辅助工具。

以上就是《积的近似值》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节内容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后续学习分数、小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小数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求近似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求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求近似数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和实际案例。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找零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估算找零钱的金额。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呈现(10分钟)介绍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如四舍五入、去尾法、进一法等。

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近似数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练习题可包括简单的小数、分数近似计算。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总结学生的做法,强调求近似数的方法及应用。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

教案主题: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一、教学目标:1.了解积的概念,掌握积的计算方法;2.学会利用近似数计算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积的概念,掌握积的计算方法;2.学会利用近似数计算积。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数的加减法,在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引入乘法运算。

学生对数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理解,但对积的概念可能还不太熟悉。

本节课将重点培养学生对积的理解和计算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10分钟)学生思考问题: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可以用到乘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解乘法的作用和应用场景,如购物计算、面积计算等。

2.新课呈现(20分钟)2.1引出积的概念教师出示两个矩形图形,要求学生计算两个矩形的面积分别为5平方厘米和8平方厘米,然后计算两个矩形的总面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面积乘起来后得到的结果叫什么?学生回答:积。

教师解释积的概念: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2.2计算积的方法教师出示两个数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计算乘积。

教师解释乘法的计算方法:从被乘数中取出一个乘数,然后将被乘数重复相加,重复次数为另一个乘数的值,最后将得到的数相加得到积。

2.3近似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教师出示一个近似数,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分析。

教师解释近似数的概念:近似数是对一个数进行近似估计后得到的结果。

教师出示两个近似数,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然后计算它们的乘积。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近似数的计算方法:先将近似数化为整数,然后进行乘法运算,最后根据需要确定结果的小数位数。

3.示范与练习(30分钟)3.1教师示范计算积的过程,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3.2学生自主练习,巩固计算积的方法。

4.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计算积的方法和近似数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积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计算积的方法和近似数的应用。

同时,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精选5篇)《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材p11例6及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

教学难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呢?(用“四舍五入”法)(出示如下表格)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0954.3071.先思考再回答:(1)怎么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应各是多少?指生回答。

2.揭题: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激趣谈话: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经过训练后的警犬,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获很多案件,比如追捕逃犯、搜查违禁品等。

同学们,为什么警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1)学生自主回答。

(2)师补充: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

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3)出示: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追问: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独立列算式并计算出算式的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这一章节在教材中的位置安排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乘除法运算之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运算的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于乘除法运算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在进行计算时,往往还是依赖于精确的计算,对于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这一章节时,需要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知道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进行估算的能力,提高运算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2.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近似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例如:小华买了一本书,价格为28元,他给了售货员30元,问他给了售货员多少元的近似数?2.呈现(10分钟)讲解近似数的概念,介绍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通过PPT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掌握求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近似数的计算练习。

给出一些具体的数值,让学生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求法,提高运算的灵活性。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近似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求它的面积的近似数。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近似数。

例如:在购物时,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总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积的概念,学会求解近似数的积。

2.能力目标:运用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2.掌握求解近似数积的方法。

难点1.如何运用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数学》教科书及相关教学辅助资料。

2.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教学工具。

3.练习题、作业布置等相关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引入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近似数,为什么需要使用近似数。

2. 概念讲解(15分钟)1.对积的概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积的含义。

2.介绍近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作用和意义。

3. 解题示范(20分钟)教师示范和引导学生进行近似数积的计算,解释步骤和思路,让学生掌握方法。

4. 练习与讨论(2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及时纠正错误。

5.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情况下需要使用近似数积,如何应用近似数积方法解决问题。

6. 归纳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积的近似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近似数积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推理和分析能力,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本节课所学内容,加强对近似数积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就是本节课《积的近似数》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有效地教学。

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的近似数教案
以下是一份以积的近似数为主题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2.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3.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近似数,那谁来说说什么是近似数呀?
生:就是和准确数很接近的数。

师:非常棒!那今天我们来学习积的近似数。

大家先来看一个例子,计算3.14×2.5。

(学生计算)
师:算出来了吧,那结果是多少呢?
生:7.85。

师:那如果题目要求我们保留一位小数,该怎么做呢?
生:看百分位,百分位是 5,要进一位,所以是 7.9。

师:没错,这就是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那大家再想想,如果要求保留两位小数呢?
生:那就看千分位,千分位是 0,舍去,就是 7.85。

师:很好,那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求积的近似数的步骤吧。

(师生一起总结)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试试吧。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对于保留小数位数的确定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后续练习中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积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理解并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乘法运算得到近似数。
-学会根据不同问题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提高计算效率。
2.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运算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能合理处理。
-将估算方法与实际情境结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在情感态度方面,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的近似数的奥秘。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辅导,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其他估算方法与四舍五入法有什么异同?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2.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可包括以下类型:
-基础题:直接应用四舍五入法计算积的近似数。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引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例如购物时遇到的价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估算总价。例如,“小明妈妈去超市购物,她看中了一件衣服和一双鞋子,衣服的价格是89元,鞋子的价格是128元。如果妈妈想知道大概需要多少钱,她应该怎么估算呢?”通过这个情境,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近似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
-课后拓展:布置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评价:
-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情感态度发展。
-创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积的近似数》教案设计

《积的近似数》教案设计

《积的近似数》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说明求“积的近似数”的背景和一般方法,指出要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接下来,以算出狗的嗅觉细胞为2.205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同时说明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

与后面求”商的近似数“相统一,增强了知识学习的连贯性。

【教学目标】.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过程。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升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的近似数。

【数学思想】迁移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谈话复习有关近似数的知识:出示问题。

(1)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数?(2)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呢?23.6498.9572.引入新知。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学生来总结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举例说说具体使用方法。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再交流。

达成目标:帮助学生回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为求积的近似数做好知识迁移准备。

二.共同探索,总结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探究积的近似数的求法.谈话引出例6: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

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出示例6)。

2.教师指出:狗嗅觉细胞的个数不需要知道精确数,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就可以了。

请学生独立解答。

3.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讨论积的近似数的求法。

组织评价.讨论,得出: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成相同。

4.明确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学生读数据: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罗鸣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过程。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将例题和练习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引新
1.出示问题。

求下列小数的近似数:
75.805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分别是多少?
1.9736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分别是多少?
(1)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数呢?
(2)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
2.引入新知。

谈话: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所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板书:积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回顾用“四舍五入”法将小数按要求取近似数,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作知识和方法上的铺垫。


(二)情境——王动建构
1.谈话引出例6。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非常灵敏吗?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

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出示教材第11页的例6)。

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

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
2.收集信息,理解题意。

让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可以发现这里的0.049亿也是近似数。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并不一定都要知道数的准确值,都会用到近似数。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图意。

3.独立列式。

师:怎样计算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呢?(实际是要求0.049的45倍是多少。


学生思考后,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解答,教师指名学生板演。

4.尝试迁移,自主探索。

师: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数呢?(在课件上补充这个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试做情况,收集不同的做法,进行展示。

可能有以下做法:
0. 049×45=2.2(亿个) 0.049×45≈2.3(亿个) 0.049×45≈2.2(亿个)
5.对比交流不同的方法。

展示的学生充分表达取近似数的过程和理由,组织学生讨论、评价。

第一种方法针对“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明确得数是写积的近似数,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能用等号。

第二种方法针对“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明确方法。

第三种方法则引导学生想为什么这么求。

根据交流的结果形成板书:
6.拓展。

师:如果题目要求保留两位小数,怎样取它的近似数?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说说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数的方法:看千分位上是几,千分位上是5,所以舍去后要向前一位进1,结果是约等于2. 21亿个。

7.明晰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讨论:怎样求积的近似数?
小结:求积的近似数,要先算出相乘的积,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在写横式得数时,注意要用约等号。

(设计意图:关注“求积的近似数”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引领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尝试探究、互相交流的过程,在最熟悉的地方顺应方法,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三)练习——应用拓展
1.基础练习:例6“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讨论:求积的近似数需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小结:(1)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取积的近似数,保留小数位数;(2)计算要仔细,要检查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应用练习:例6“做一做”第2题。

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3.85×2.5=9.625(元) 3.85×2.5≈9. 63(元)
针对不同答案交流: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
小结:虽然此题没要求保留两位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比分更小的钱币,所以应自觉保留两位小数。

以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认真观察,遇到这类问题就需要按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求积的近似数在生活实践中的用途,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并不一定都要知道它们的准确值。

因此,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当求出积以后,要主动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进一步凸显求积的近似数是生活、生产的需要。


3.延伸练习:练习三第1~3题。

(四)反思——总结提升
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思考。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