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治疗的研究进展
慢性便秘分型治疗方法论文
慢性便秘的分型及治疗方法【关键词】便秘/分型中医分型便秘/治疗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26-02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 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动力疾病[1],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对便秘的定义经常是以排便次数减少,粪便质硬,每次排便时间延长,排便过度用力,排便不尽感等临床症状为标准。
北美人群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在2%-27%之间[2]。
北京地区对18~70 岁成年人进行的一项随机、分层、分级调查表明,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 07 % ,女性是男性的4.59倍[3]。
慢性便秘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患者猝死;部分便秘和肛肠疾病,如痔、肛裂等密切相关[4]。
临床上受便秘困扰的患者愈来愈多,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
而长期以来,临床上由于缺乏对慢性便秘分型的认识,治疗存在误区,忽视不同慢性便秘患者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少患者治疗疗程长,成本高,疗效差,甚至产生了焦虑、抑郁;更有患者滥用和/或长期依赖泻药,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也为家庭和社会增加了负担。
因此,区分慢性便秘类型,掌握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在循证医学的原则上给予患者合理的诊治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对慢性便秘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
国际上相继推出了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病理生理及治疗的标准[5]。
2002年我国也提出了适合国情的慢性便秘诊治指南[6]。
现就慢性便秘的分型及其治疗方法进行综述:1 慢性便秘的分型1.1 西医学分类[7]1.1.1 慢性器质性(继发性) 便秘指在过去的12个月中至少12周连续或间断出现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 3次) 、粪便呈团块或硬结、排便困难及排便不尽感等症状。
常见的原因有:①肠管器质性病变;②直肠、肛门器质性病变;③肠管平滑肌或肌神经系统病变;④结肠神经肌肉病变;⑤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⑥神经系统疾病;⑦精神心理障碍; ⑧药物性因素。
慢性便秘的治疗进展
・
6 ・ 0
中国疗 养 医学2 1 年第 2 卷 第 1 C i JC n a setMe Jn 2 1 , o.0, o1 01 O 期 hn ovl cn d,a .0 1 V 12 N . e
p tns i c rnc osp tn. J . m J at et o ai t e wt hoi h cnt ai I ] A i o G sr ne l, o r 2 0 13 1 : 7— 7 0 8, 0 ( ) 10 17. 【 ] C m lr 6 a ie M , ees , es n R , t 1 Sft ses e t li B yn G K rt s e e a. a y ssm n e a
中国疗 养 医学2 1 年 第2 卷第 1 C i JC na s n M d Jn2 1 , o 2 , o 1 01 0 期 h ovl c t e ,a . l V 1 0 N . n : 0 5 6 9 2 1 ) 10 5 — 2 10 — 1X(0 10 — 0 9 0
重 腹 痛 、 郁 或有 盆底 功 能 障碍 , 管 、 抑 食 胃或 小肠 运 动功
能 障 碍 的患 者 , 术 效 果不 佳 , 手 而且 可 能 会 出现 其 他 严重
并 发 症 , 此 , 前 必 须 经 生 理 学 和 心 理 学 两 方 面 的 严 格 因 术
评 价 后 慎 重选 择 。近 年 来对 于慢 性 便 秘 的 治疗 又 更 多地 恢 复 到 以非 手 术 治疗 为 主 , 括 药 物 和生 物 反馈 治疗 等 , 包 对 其手 术 适应 证 的把 握 越来 越严 。 1
排便, 如番 泻 叶 、 黄 、 仁 丸 、 大 麻 蓖麻 油 等 , 期效 果 明显 , 短
促结肠动力药物治疗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_吴霜
吴霜, 吴本升,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29孙桂东, 陈玉根, 杨柏霖,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29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重点课题基金资助项目, No. 2011-WS40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基金资助项目, No. LZ11042作者贡献分布: 本综述由杨柏霖与陈玉根设计; 文献搜集由吴霜、吴本升及孙桂东完成; 论文写作由吴本升与吴霜完成; 杨柏霖审校.通讯作者: 杨柏霖, 副主任医师, 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155号,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blyang1971@ 收稿日期: 2012-10-17 修回日期: 2013-01-07接受日期: 2013-01-18 在线出版日期: 2013-02-18Colonic motility-promotingagents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Shuang Wu, Gui-Dong Sun,Yu-Gen Chen, Ben-Sheng Wu, Bo-Lin YangShuang Wu, Ben-Sheng Wu,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Jiangsu Province, ChinaGui-Dong Sun, Yu-Gen Chen, Bo-Lin Yang, 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Surgery, Af fi 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gjing 210029, Jiangsu Province, ChinaSupported by: the Great Topic Found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China, No. 2011-WS40; and the Found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o. LZ11042Correspondence to: Bo-Lin Yang, 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Surgery, Af fi 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155 Hanzhong Road, Nangjing 210029, Jiangsu Province, China. blyang1971@Received: 2012-10-17 Revised: 2013-01-07Accepted: 2013-01-18 Published online: 2013-02-18AbstractChronic constipation (C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unctional gastroin testinal disorders. Possible etiologies for CC include alterations i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nd secretion. Research efforts in CC have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multifactorial and often overlapping etiologies including abnormalities in myenteric neurons, alterations in neurotransmitter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incoordination of the muscles of the pelvic fl oor or anorectum.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safety and ef fi cacy of colonic motility-promoting agents, such as 5-HT modulators,wcj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年2月18日; 21(5): 434-439ISSN 1009-3079 (print) ISSN 2219-2859 (online)文献综述 REVIEW促结肠动力药物治疗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吴 霜, 孙桂东, 陈玉根, 吴本升, 杨柏霖®■背景资料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便秘比率高达15%-20%, 功能性便秘多分为慢传输便秘与出口梗阻型便秘, 目前临床治疗方式主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使用处方或非处方药如容积性泻剂、粪便软化剂、渗透性轻泻剂、刺激性泻剂、栓剂如酚酞和比沙可啶栓、离子通道激活剂等.motilin agonists, chloride-channel activators, opioid antagonists, uroguanylin and GC-2C re-ceptor agonists, in the management of CC.© 2013 Baishideng. All rights reserved.Key Words: Chronic constipation; Colonic motility-promoting agents; Curative effect; SafetyWu S, Sun GD, Chen YG, Wu BS, Yang BL. Colonic motility-promoting agents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13; 21(5): 434-439 URL: /1009-3079/21/434.asp DOI: /10.11569/wcjd.v21.i5.434摘要慢性便秘是最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之一, 对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各国医疗支出中占比例高. 便秘受多种肠道动力以及内分泌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 慢性便秘的药物治疗靶点趋向于肠肌层神经、神经传导介质及其受体改变、盆底肌和肛提肌收缩不协调等. 本文搜集归纳国内外近年便秘治疗常用药, 尤其是促结肠动力药物, 包括无羟色胺(5-HT)受体激动剂、氯离子通道激活剂、尿鸟苷素和鸟苷酸环化酶-C 受体激动剂、阿片拮抗剂等, 就其疗效和安全性综述如下.© 2013年版权归Baishideng 所有.关键词: 慢性便秘; 促结肠动力药物; 疗效; 安全性吴霜, 孙桂东, 陈玉根, 吴本升, 杨柏霖. 促结肠动力药物治疗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 21(5): 434-439URL: /1009-3079/21/434.asp DOI:/10.11569/wcjd.v21.i5.4340 引言功能性便秘多分为慢传输便秘与出口梗阻型便秘, 相关数据表明, 全世界便秘患者的发病率2%-27%[1], 且在逐年增长. 美国每年花费在通便药物上面的医疗开销约有50亿-80亿美元. 慢性便秘发病率: 可能与社会经济地位、女性分娩以及种族差异、环境、年龄等多种因素相关[2]. 初■同行评议者蓝宇, 教授, 北京积水潭医院消化科吴霜, 等. 促结肠动力药物治疗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435■研发前沿国内便秘诊疗指南将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混合型便秘. 而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目前多依赖于心理疗法及生物负反馈治疗, 慢传输型便秘的药物治疗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从促进结肠动力这一研究目标入手, 归纳罗列近年来市面上常见的促结肠动力药物的不同治疗靶点. 总结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及疗效性.发便秘多能获得迅速有效的改善, 医生一般建议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加大纤维食物的摄入、加大运动量等)、使用处方或非处方药如容积性泻剂(欧车前、甲基纤维素、聚卡波非钙)、粪便软化剂(泻盐或者矿物油)、渗透性轻泻剂(硫酸镁、甘露醇)、刺激性泻剂(番泻叶、蒽醌类)、栓剂如酚酞和比沙可啶栓、离子通道激活剂(鲁比前列酮)等改善便秘症状. 但是药物对慢传输便秘和便秘为主的IBS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还有待提升, 仅1/4-2/3的患者对医生的治疗满意[1]. 近年来肠神经系统及慢性便秘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促使了一系列促结肠动力新药的开发与临床应用. 1 五羟色胺肠神经控制了肠动力和肠道分泌. 肠神经系统释放多种神经递质, 包括乙酰胆碱、五羟色胺(5-HT)、P 物质、肠血管缩氨酸、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3]. 5-HT 由肠黏膜的嗜铬细胞分泌, 通过众多的受体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与胃肠道动力密切相关的受体是5-HT3和5-HT4[4]. 5-HT 分泌后, 通过与相关受体的结合, 促进胃肠动力及传输, 为便秘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5]. 1.1 5-HT4激动剂1.1.1 马来酸替加色罗: 替加色罗(HTF-919, HIF-919A, SDZ-HIF-919)是5-HT4在肠神经系统的激动剂, 为FDA 批准的治疗慢性便秘的两种处方药物之一, 其通过激发神经递质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丛感觉神经元的进一步释放, 减少内脏敏感性, 刺激蠕动反射, 增加结肠动力, 以及促进肠道氯离子的分泌, 从而促使液体向结肠肠腔的转运. 替加色罗对提高完整自发性的排便频率有效, 并且排便时不需要过度用力[6-8]. 与安慰剂相比, 替加色罗对一过性的腹泻有良好的耐受性, 不良反应有头疼、恶心感[9], 罕见而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严重腹泻以及局部缺血性肠炎[10]. 尽管替加色罗与钾离子强心通路无相互作用, 不具有西沙比利的强心作用, 但是2006年对18 000例患者用药后回顾性的临床数据评估显示, 替加色罗就安慰剂比较而言, 心血管缺血事件, 包括心肌梗塞、中风、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较高, 现已在临床停用[11].1.1.2 普卡必利: 普卡必利(R-93877)作为5-HT4受体激动剂, 其促蠕动作用只针对结肠, 对胃排空和小肠传输无任何影响, 可以治疗结肠传输时间延迟造成的排便困难. 一项包括713例长期存在慢性便秘患者(91%女性)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表明, 普卡必利2 mg 、4 mg 在平均给药4 wk 后, 31%和28%的患者产生3次/wk 或以上的自发性排便, 给药12 wk 以后, 该比例为47%和47%(P <0.01), 对照组为则仅有26%[12]. 另一项包括1 924例患者的研究证明了上述结果, 与安慰剂对照相比, 连续12 wk 服用普卡必利2 mg-4 mg 显著改善一系列便秘相关症状, 如腹胀、腹部不适感和排便困难, 患者对肠道功能的满意度能持续至24 mo 以上[1]. 普卡必利安全且易被耐受[12], 不良反应主要有在治疗初期出现头疼、腹痛、腹泻、恶心等不适. 两组临床研究均检查了服药患者的24 h 动态心电图,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无QT 间期超过500 ms 、QT 增幅超过60 ms 的情况, 证实了普卡必利无QT 间期延迟的药物不良反应[13].1.2 5-HT3受体抑制剂与5-HT4受体激动剂组合1.2.1 莫沙必利: 枸橼酸莫沙必利(A S-4370; TAK-370)是一种具有5-HT4受体激动作用的苯酰胺胃动力药, 他能促进肠胆碱能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 但不阻断钾离子通道和大脑神经细胞膜上的D2多巴胺受体[14]. 他与西沙比利结构类似, 但多巴胺抑制功能较弱, 比西沙比利和胃复安更能促进胃排空[15]. 莫沙必利同时具有5-HT3受体抑制功能, 其主要代谢物脱-4-氟苄莫沙必利具有5-HT3受体阻断作用. 在一项帕金森便秘患者的临床试验中, 15 mg 莫沙必利1次/d 服用3 mo, 除了1位患者因上腹部不适退出试验, 其余均能很好的耐受, 所有患者在肠道运动频率以及排便困难方面有明显改善, 研究者认为莫沙必利能缓解帕金森便秘患者的一些症状并无严重不良反应[14].1.2.2 伦扎必利: 伦扎必利是新型5-HT3受体抑制剂与5-HT4受体激动剂, 刺激结肠收缩, 改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 患者的便秘症状[16]. 近期一项伦扎必利对IBS 便秘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 伦扎必利改善了粪便性状, 增加了肠动力, 但是没有缓解IBS 患者腹痛不适的症状[17]. 研究表明, 伦扎必利对肠功能以及结肠传输有显著的改善, 但起对小肠传输和胃排空没有影响[16]. 有研究证明伦扎必利对IBS 男女不同性别的患者疗效存在差别[18]. 在一项三期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中, 对1 798例女性IBS-便秘型患者的12 wk 研究中发现, 伦扎必利2 mg bid 或者4 mg, 1次/d 与安慰剂对照, 结果显示仅5%和6%的患者有效.436 ISSN 1009-3079 (print) ISSN 2219-2859 (online)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年2月18日 第21卷 第5期■相关报道Tack认为, 结肠传输减慢可能是排便紊乱的结果, 那么缩短结肠运输时间, 促进结肠动力可以作为治疗便秘的关键手段. 普卡必利是高度选择性的5-H T4受体, 对靶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 其不良反应轻微, 对高龄阿片药物依赖性便秘及严重慢性便秘的女性疗效甚优.1.3 5-HT3受体激动剂 Pumosetrag(DDP-733;MKC-733)是治疗IBS-C(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的IBS患者)和夜间胃食管返流病的5-HT3受体激动剂[19], 关于此药的临床数据较为有限, 但是在健康人群的一项研究表明该药能加速小肠传输,延缓胃排空[20]. 亦有研究证明该药能改善便秘患者的症状, 研究表明DDP733, 3次/d, 1.4 mg/次是理想耐受剂量, 与安慰剂组对比临床有效率为54%、15%[19].2 胃动素胃动素是一个由内分泌Mo细胞分泌的22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 他通过激活来源于胃肠管平滑肌细胞和肠神经系统的G-蛋白和胃动素受体来刺激胃肠动力[21], 临床和药理学研究证明大环内酯类抗菌素(红霉素), 一种胃动素受体兴奋剂, 能加速胃轻瘫患者的胃排空, 刺激禁食状态小肠的肌电迁移[22]. 最初对胃动素的研究仅局限于近端胃肠道运动. 最近, 结肠胃动素受体激动剂的研究有了新进展, 研究显示胃动素受体在结肠表达, 胃动素能刺激人结肠平滑肌收缩, 促进肠蠕动[23].3 氯离子通道激活剂: 鲁比前列酮(S P I-0211,RU-0211)已知存在9种氯离子通道[24], 最被人熟知的是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体(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CFTR), 一种分布于肠上皮细胞的cAMP氯离子通道. 2型和3型的氯化物通道是容量调节通道, 由非哺乳类和哺乳类的胃肠细胞和肝细胞表达, 这些通道负责了多种活动, 包括细胞内的pH值调节、膜电位平衡、炎性细胞外渗、上皮氯离子传输和分泌液体, 氨基酸渗透转运膜和细胞增殖. 尤其是氯离子2通道已被发现存在于肠腔壁细胞、小肠和大肠上皮细胞, 显微镜学将氯离子2通道定位于人类肠上皮细胞的顶膜[25]. 也有证据表明豚鼠的末端结肠上皮细胞存在氯离子转运通道[25],有人认为氯离子2通道是末端结肠基底膜的氯离子转出通道, 这将提供一个上皮细胞的顶面和基底外围互串研究机制.近期研究发现鲁比前列酮(一种二环脂肪酸), 可以激活2型氯离子通道(CIC-2), 增加肠液的分泌和肠道的运动, 从而增加排便, 减轻慢性特发性便秘的症状, 且不改变血浆中钠和钾的浓度. 最初并不被认为该药机制与CFTR通道相互作用[26], 但是, 近期一项研究发现鲁比前列酮促进氯离子和肠液的分泌是依赖于激活CFTR后完成的[27], 这将他的作用效果局限于与囊性纤维化有关的肠道疾病. 该药来源于前列腺素E1的代谢[26,28]. 与前列腺素不同的是, 他不刺激平滑肌收缩, 而是选择性的作用于氯离子2型通道来激活刺激氯离子分泌. 氯离子过度分泌将引起钠离子的被动分泌, 导致等渗液体进入肠腔[29]. 有人认为肠液分泌的刺激将会导致肠道动力的增加,一旦等渗溶液进入肠腔, 结肠将再吸收这些多余的水分, 而产生频繁的肠道运动. 有人推测肠道液体体积的增加将减少腹部不适, 疼痛以及腹胀症状, 软化大便. 一项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确认了这个推测, 证明鲁比前列酮与安慰剂对照相比, 能被很好的耐受并且缓解便秘症状. 鲁比前列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30]. 有研究证实了鲁比前列酮较安慰剂而言, 对便秘患者的治愈率高达百分之百[31].4 尿鸟苷素和鸟苷酸环化酶-C受体激动剂: 利那洛肽尿鸟苷素是主要由肠道分泌的肽激素, 他与肠上皮细胞中GC-C(鸟苷酸环化酶-C受体肽激动剂)受体联合发挥功效, GC-C(是一种耐热肠毒素)在肠黏膜细胞中特异性表达[32,33]. 鸟苷素和尿鸟苷素激活, 调节肠道水、电解质的动态平衡, 促进液体流动至肠管, 使粪便在下消化道传输加快, 从而促进排便[34].利那洛肽醋酸盐(MD-1100)是治疗IBS便秘和慢性便秘的新兴药物. 为肠上皮细胞尿苷酸环化酶C受体肽激动剂. 在大鼠模型中, 口服给予该药能刺激氯离子和碳酸氢盐进入肠管, 从而促进肠液分泌加快胃肠动力[35].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估了利那洛肽口服给药的疗效, 两组共36例IBS的女性便秘患者分别给予100 μg和1 000 μg的利那洛肽, 1 000 μg显著加速了结肠运动并改善了肠道功能. 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和消化不良[36].5 阿片拮抗剂: 甲基纳曲酮和爱维莫潘近年来, 应用阿片类药物氢可酮和氧可酮治疗慢性非肿瘤性疼痛几乎呈指数倍增长[26]. 大多数阿片拮抗剂能通过血脑屏障[37], 减轻阵痛效果并产生阿片药物撤退性反应. 这类药物易导致阿片依赖性肠功能紊乱和术后肠梗阻, 而且目前临床常用的泻药对此类药物产生的便秘疗效较吴霜, 等. 促结肠动力药物治疗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437■创新盘点本文从造成慢性便秘可能的分子生物病因学角度出发, 总结出不同病因下可选择的药物, 系统阐述了目前促进结肠动力的药物治疗手段.差[38]. 甲基纳曲酮和爱维莫潘是新近研发用来治疗阿片药物肠功能失调和肠梗阻的阿片拮抗剂. 5.1 溴化甲基纳曲酮(MNTX; MOA-728) 溴化甲基纳曲酮(MNTX; MOA-728)是一种钠曲酮四代阿片拮抗剂. 钠曲酮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因此, 他可以预防外围阿片类聚合酶链副反应并且保持中心镇痛作用[39-41]. 该药已经在正常人群、美沙酮依赖性慢性便秘患者、老年性便秘、阿片药物导致的肠道功能紊乱患者以及术后肠梗阻患者中进行了临床试验. 在一期和二期健康受试者, 口服与静脉给药均能在不影响止痛效果的同时改善阿片药物诱导的肠动力延迟[42]. 二期临床试验显示, 长期接受阿片药物治疗患者的盲肠传输时间缩短至52 min [43]. 在三期临床试验中, 甲基纳曲酮皮下静注能获得同样的疗效[44]. 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甲基纳曲酮静脉注射治疗结肠次全切除术后肠梗阻患者, 治疗组较安慰剂组具有较早的自发性肠道蠕动并且能较早地自主排气[39].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部不适, 气胀和恶心, 与安慰剂对照分别是17%、13%、11% vs 13%、7%、7%以及与剂量相关或剂量依赖的一过性直立性低血压[45]. 5.2 爱维莫潘(ADL-8-2698; LY-24636) 爱维莫潘是选择性的阿片受体抑制剂, 是近年用于治疗急性术后肠梗阻和改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胃结肠传输延迟的主要药物[46]. 因其对阿片受体有更高的亲和力, 所以比甲基纳曲酮更为有效[46]. 2006-11美国批准爱维莫潘作为术后肠梗阻的主要治疗药物; 2008-05 FDA 又重新修订了用药风险评估和缓解策略, 确定该药促进了结肠或小肠部分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除此之外, 研究表明爱维莫潘能在不影响阿片类药物止痛效果的同时改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动力传输抑制[46]. 结肠首次术后运动时间提前, 平均每周的肠道活动次数极大地增加[47]. 但是, 欧洲进行的试验未能复制爱维莫潘在减少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48]. 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爱维莫潘能够预防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且6 mg 与12 mg 剂量组疗效相同. 该荟萃分析结果同时显示甲基纳曲酮和爱维莫潘在治疗阿片药物诱导的胃肠传输时间延长和便秘为主症的患者中有效[49].6 结论功能性便秘的药理生理学在过去的十年有了很大的进步. 如今, 更多研究证明了5-HT 抑制剂和激动剂的复合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他在治疗IBS 和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方面潜在新兴靶点正被进一步挖掘. 研究多着重于对5-HT 再吸收转运载体及其在5-HT 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转运蛋白更为精确的调控胃肠道对5-H T 生物利用度, 同时使肠功能趋于正常化. 而新生代药物研究趋向于基因组学领域, 包括氯离子通道激活剂、GC-2C 激动、阿片受体激动剂和抑制剂等, 促使肠道功能紊乱的治疗从个体化走向标准化. 7 参考文献1Tack J, Müller-Lissner S, Stanghellini V, Boeckxs-taens G, Kamm MA, Simren M, Galmiche JP, Fried 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a European perspective.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1; 23: 697-710 [PMID: 21605282 DOI: 10.1111/j.1365-2982.2011.01709.x]2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Chronic Constipation Task Force.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North America. Am J Gastroenterol 2005; 100 Suppl 1: S1-S4 [PMID: 16008640]3Bueno L, Fioramonti J, Delvaux M, Frexinos J. Me-diators and pharmacology of visceral sensitivity: from basic to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Gastroenterology 1997; 112: 1714-1743 [PMID: 9136853 DOI: 10.1016/S0016-5085(97)70056-8]4Lesurtel M, Soll C, Graf R, Clavien PA. Role of serotonin in the hepato-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 old molecule for new perspectives. Cell Mol Life Sci 2008; 65: 940-952 [PMID: 18080089 DOI: 10.1007/s00018-007-7377-3]5 Talley NJ. Review article: 5-hydroxytryptamine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in the modul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nd sensation: clinical implica-tions. Aliment Pharmacol Ther 1992; 6: 273-289 [PMID: 1600046 DOI: 10.1111/j.1365-2036.1992.tb00050.x]6 Camilleri M. Review article: tegaserod.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1; 15: 277-289 [PMID: 11207504]7 Prather CM, Camilleri M, Zinsmeister AR, McK-inzie S, Thomforde G. Tegaserod accelerates oroce-cal transit in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Gastroenterology 2000; 118: 463-468 [PMID: 10702196 DOI: 10.1016/S0016-5085(00)70251-70254]8 Degen L, Matzinger D, Merz M, Appel-Dingemanse S, Osborne S, Lüchinger S, Bertold R, Maecke H, Beglinger C. Tegaserod, a 5-HT4 receptor partial agonist, accelerates gastric emptying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in healthy male subjects.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1; 15: 1745-1751 [PMID: 11683688 DOI: 10.1046/j.1365-2036.2001.01103.x]9 Johanson JF, Wald A, Tougas G, Chey WD, Novick JS, Lembo AJ, Fordham F, Guella M, Nault B. Effect of tegaserod in chronic constipatio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4; 2: 796-805 [PMID: 15354280]10 Wooltorton E. Tegaserod (Zelnorm)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reports of serious diarrhea and intestinal ischemia. CMAJ 2004; 170: 1908 [PMID: 15210635 DOI: 10.1503/cmaj.1040882]11Tegaserod: withdrawal from the world market. A treatment for constipa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ffects. Prescrire Int 2008; 17: 112-113 [PMID:438 ISSN 1009-3079 (print) ISSN 2219-2859 (online)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年2月18日 第21卷 第5期18630355]12 Camilleri M, Kerstens R, Rykx A, VandeplasscheL. A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prucalopride forsevere chronic constipation. N Engl J Med 2008; 358:2344-2354 [PMID: 18509121]13 Mendzelevski B, Ausma J, Chanter DO, Robinson P,Kerstens R, Vandeplassche L, Camm J. Assessmentof the cardiac safety of prucalopride in healthy vol-unteer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 andpositive-controlled thorough QT study. Br J ClinPharmacol 2012; 73: 203-209 [PMID: 21848574 DOI:10.1111/j.1365-2125.2011.04088.x.]14 Liu Z, Sakakibara R, Odaka T, Uchiyama T, Uchi-yama T, Yamamoto T, Ito T, Asahina M, YamaguchiK, Yamaguchi T, Hattori T. Mosapride citrate, anovel 5-HT4 agonist and partial 5-HT3 antagonist,ameliorates constipation in parkinsonian patients.Mov Disord 2005; 20: 680-686 [PMID: 15719424 DOI:10.1002/mds.20387]15 Schmitt EC, Pigatto PD, Boneschi V, Bubola D, FinziAF. Pyoderma gangrenosum treated with low-dosecyclosporin. Br J Dermatol 1993; 128: 230-231 [PMID:8457463 DOI: 10.2165/00003495-200868070-00007] 16 Camilleri M, McKinzie S, Fox J, Foxx-OrensteinA, Burton D, Thomforde G, Baxter K, ZinsmeisterAR. Effect of renzapride on transit in 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4; 2: 895-904 [PMID: 15476153DOI: 10.1016/S1542-3565(04)00391-X]17 George AM, Meyers NL, Hickling RI. Clinical trial:renzapride therapy for constipation-predominantirritable bowel syndrome--multicentre,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study inprimary healthcare setting.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8; 27: 830-837 [PMID: 18284648 DOI: 10.1111/j.1365-2036.2008.03649.x]18 Spiller RC, Meyers NL, Hickling RI. Identifi cation ofpatients with non-d, non-C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nd treatment with renzapride: an exploratory,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Dig Dis Sci 2008; 53: 3191-3200[PMID: 18465239 DOI: 10.1007/s10620-008-0295-x] 19 Evangelista S. Drug evaluation: Pumosetrag for the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 ux disease. Curr Opin Investig Drugs2007; 8: 416-422 [PMID: 17520871]20 Fujita T, Yokota S, Sawada M, Majima M, OhtaniY, Kumagai Y. Effect of MKC-733, a 5-HT receptorpartial agonist, on bowel motility and symptoms insubjects with constipation: an exploratory study. JClin Pharm Ther 2005; 30: 611-622 [PMID: 16336295] 21 Feighner SD, Tan CP, McKee KK, Palyha OC, Hre-niuk DL, Pong SS, Austin CP, Figueroa D, MacNeilD, Cascieri MA, Nargund R, Bakshi R, AbramovitzM, Stocco R, Kargman S, O'Neill G, Van Der PloegLH, Evans J, Patchett AA, Smith RG, Howard AD.Receptor for motilin identifi ed in the human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Science 1999; 284: 2184-2188 [PMID:10381885 DOI: 10.1126/science.284.5423.2184]22 Weber FH Jr, Richards RD, McCallum RW. Eryth-romycin: a motilin agonist and gastrointestinalprokinetic agent. Am J Gastroenterol 1993; 88: 485-490[PMID: 8470625]23 Van Assche G, Depoortere I, Thijs T, Missiaen L,Penninckx F, Takanashi H, Geboes K, Janssens J,Peeters TL. Contractile effects and intracellularCa2+ signalling induced by motilin and erythromy-cin in the circular smooth muscle of human colon.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01; 13: 27-35 [PMID:11169123 DOI: 10.1046/j.1365-2982.2001.00237.x]24 Lipecka J, Bali M, Thomas A, Fanen P, Edelman A,Fritsch J. Distribution of ClC-2 chloride channel inrat and human epithelial tissues. Am J Physiol CellPhysiol 2002; 282: C805-C816 [PMID: 11880269]25 Catalán M, Niemeyer MI, Cid LP, Sepúlveda FV.Basolateral ClC-2 chloride channels in surface colonepithelium: regulation by a direct effect of intracel-lular chloride. Gastroenterology 2004; 126: 1104-1114[PMID: 15057749 DOI: 10.1053/j.gastro.2004.01.010] 26 Cuppoletti J, Malinowska DH, Tewari KP, Li QJ,Sherry AM, Patchen ML, Ueno R. SPI-0211 activatesT84 cell chloride transport and recombinant humanClC-2 chloride currents.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2004; 287: C1173-C1183 [PMID: 15213059 DOI:10.1152/ajpcell.00528.2003]27 Bijvelds MJ, Bot AG, Escher JC, De Jonge HR. Ac-tivation of intestinal Cl- secretion by lubiprostonerequires the cystic fi 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Gastroenterology 2009; 137: 976-985[PMID: 19454284 DOI: 10.1053/j.gastro.2009.05.037] 28 Lubiprostone: RU 0211, SPI 0211. Drugs R D 2005; 6:245-248 [PMID: 15991886]29 Lacy BE, Levy LC. Lubiprostone: a chloride channelactivator. J Clin Gastroenterol 2007; 41: 345-351 [PMID:17413599 DOI: 10.1097/01.mcg.0000225665.68920.df] 30 Johanson JF, Morton D, Geenen J, Ueno R. Multi-center, 4-week,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lubiprostone, a locally-actingtype-2 chloride channel activator, in patients withchronic constipation. Am J Gastroenterol 2008; 103:170-177 [PMID: 17916109]31 Drossman DA, Chey WD, Johanson JF, Fass R, ScottC, Panas R, Ueno R. Clinical trial: lubiprostonein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associated irritablebowel syndrome--results of two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studies.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9; 29: 329-341 [PMID: 19006537 DOI: 10.1111/j.1365-2036.2008.03881.x]32 Kuhn M. Function and dysfunction of mammalianmembrane guanylyl cyclase receptors: lessons fromgenetic mouse models and implications for humandiseases. Handb Exp Pharmacol 2009; (191): 47-69[PMID: 19089325 DOI: 10.1007/978-3-540-68964-5_4] 33 Hasegawa M, Shimonishi Y. Recognition and signaltransduction mechanism of Escherichia coli heat-stable enterotoxin and its receptor, guanylate cy-clase C. J Pept Res 2005; 65: 261-271 [PMID: 15705168DOI: 10.1111/j.1399-3011.2005.00218.x]34 Forte LR. Uroguanylin and guanylin peptides: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Phar-macol Ther 2004; 104: 137-162 [PMID: 15518884]35 Johnston JM, Kurtz CB, Drossman DA, Lembo AJ,Jeglinski BI, MacDougall JE, Antonelli SM, CurrieMG. Pilot study on the effect of linaclotid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stipation. Am J Gastroenterol2009; 104: 125-132 [PMID: 19098860 DOI: 10.1038/ajg.2008.59]36 Manchikanti L, Singh A. Therapeutic opioids: a ten-year perspective on the complexitie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escalating use, abuse, and nonmedicaluse of opioids. Pain Physician 2008; 11: S63-S88 [PMID:18443641]37 Brown DR, Goldberg LI. The use of quaternarynarcotic antagonists in opiate research. Neurophar-■应用要点本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直接用于指导治疗慢传输便秘, 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 如性别差异, 有无手术史, 蒽醌类泻药服用时间的长短, 自身基础疾病的不同, 年龄差异等等, 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 从而达到将不良反应调控至最低, 来改善便秘促进排便的目的.吴霜, 等. 促结肠动力药物治疗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439macology 1985; 24: 181-191 [PMID: 2986035 DOI:10.1016/0028-3908(85)90072-3]38 Kurz A, Sessler DI. Opioid-induced bowel dysfunc-tion: pathophysiology and potential new therapies.Drugs 2003; 63: 649-671 [PMID: 12656645 DOI:10.2165/00003495-200363070-00003]39 Tavani A, Bianchi G, Ferretti P, Manara L. Morphineis most effective on gastrointestinal propulsion inrats by intraperitoneal route: evidence for local ac-tion. Life Sci 1980; 27: 2211-2217 [PMID: 7207014 DOI:10.1016/0024-3205(80)90386-0]40 Foss JF. A review of the potential role of methyln-altrexone in opioid bowel dysfunction. Am J Surg2001; 182: 19S-26S [PMID: 11755893 DOI: 10.1016/S0002-9610(01)00783-8]41 Camilleri M. Alvimopan, a selective peripherallyacting mu-opioid antagonist.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05; 17: 157-165 [PMID: 15787936 DOI: 10.1111/j.1365-2982.2005.00640.x]42 Yuan CS, Foss JF, O'Connor M, Toledano A, RoizenMF, Moss J. Methylnaltrexone prevents morphine-induced delay in oral-cecal transit time withoutaffecting analgesia: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Clin Pharmacol Ther1996; 59: 469-475 [PMID: 8612393 DOI: 10.1016/S0009-9236(96)90117-4]43 Yuan CS, Foss JF, O'Connor M, Osinski J, Karrison T,Moss J, Roizen MF. Methylnaltrexone for reversal ofconstipation due to chronic methadone us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0; 283: 367-372[PMID: 10647800 DOI: 10.1001/jama.284.11.1383] 44 Thomas J, Karver S, Cooney GA, ChamberlainBH, Watt CK, Slatkin NE, Stambler N, Kremer AB,Israel RJ. Methylnaltrexone for opioid-inducedconstipation in advanced illness. N Engl J Med 2008;358: 2332-2343 [PMID: 18509120 DOI: 10.1056/NEJ-Moa0707377]45 Yuan CS, Foss JF, Osinski J, Toledano A, RoizenMF, Moss J.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ral meth-ylnaltrexone in preventing morphine-induceddelay in oral-cecal transit time. Clin Pharmacol Ther1997; 61: 467-475 [PMID: 9129564 DOI: 10.1016/S0009-9236(97)90197-1]46 Paulson DM, Kennedy DT, Donovick RA, CarpenterRL, Cherubini M, Techner L, Du W, Ma Y, SchmidtWK, Wallin B, Jackson D. Alvimopan: an oral, pe-ripherally acting, mu-opioid receptor antagonist forthe treatment of opioid-induced bowel dysfunction--a 21-day treatment-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Pain2005; 6: 184-192 [PMID: 15772912]47 Webster L, Jansen JP, Peppin J, Lasko B, Irving G,Morlion B, Snidow J, Pierce A, Mortensen E, Kle-oudis C, Carter E. Alvimopan, a peripherally actingmu-opioid receptor (PAM-OR) antagonist for thetreatment of opioid-induced bowel dysfunction: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dose-finding study in subjects takingopioids for chronic non-cancer pain. Pain 2008; 137:428-440 [PMID: 18164818]48 Büchler MW, Seiler CM, Monson JR, Flamant Y,Thompson-Fawcett MW, Byrne MM, MortensenER, Altman JF, Williamson R. Clinical trial: alvi-mopan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ileusafter abdominal surgery: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randomized, double-blind, multicentre,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8; 28: 312-325 [PMID: 19086236 DOI: 10.1111/j.1365-2036.2008.03696.x]49 McNicol E, Boyce DB, Schumann R, Carr D.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u-opioid antagonists in thetreatment of opioid-induced bowel dysfunction: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s. Pain Med 2008; 9: 634-659 [PMID:18828197 DOI: 10.1111/j.1526-4637.2007.00335.x]编辑 田滢 电编 鲁亚静■同行评价本文选题及结构较新颖, 文章结构层次清晰,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为该病的诊疗提供较全面的参考依据.。
乳果糖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研究进展
乳果糖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研究进展乳果糖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的药物。
它属于低分子量碳水化合物,能够通过刺激肠道对水的吸收,改善便秘症状。
本文将介绍乳果糖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的研究进展。
乳果糖作为一种渗透性药物,通过增加肠腔内渗透物的浓度,从而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
这种增加渗透压的作用可以刺激肠腔内的水分进入肠腔,增加肠腔内的容量,并减少便便的水分。
这对于便秘患者来说非常有益,因为便秘常常伴随着胃肠道内的水分不足。
乳果糖的作用机制类似于植物纤维,但与植物纤维相比,乳果糖更容易被肠道吸收,不会引起胃胀等不良反应。
乳果糖的研究在慢性便秘患者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
一项研究利用乳果糖治疗慢性便秘患者,结果显示,乳果糖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排便周期、排便次数和排便感觉。
另一项研究则表明,乳果糖对于老年慢性便秘患者也有效,能够改善他们的排便困难症状。
此外,乳果糖还具有一些其他优点。
首先,乳果糖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和其他不良反应。
其次,乳果糖还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最后,乳果糖还可以增加大肠腺泡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促进肠道免疫功能的增强。
尽管乳果糖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乳果糖的最佳剂量尚不清楚,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剂量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其次,乳果糖对于急性便秘患者的疗效尚不确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其在这类患者中的作用。
最后,乳果糖的疗效在长期使用中是否会降低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乳果糖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的药物。
它通过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刺激肠腔内的水分进入肠腔,改善便秘症状。
乳果糖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耐受性良好,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和促进肠道免疫功能的作用。
然而,乳果糖的最佳剂量、对急性便秘患者的疗效以及长期使用的安全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解决。
中医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内蒙古中医药第 40 卷2021 年 3 月第 3 期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〇1.40 No.3 2021153中医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李娅曹志群•(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摘要查阅了近几年中医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文献后,从气虚型、气阴两虚型、阳虚型、阴虚肠燥型、实热型5个方面概述研 究情况,汇总了临床疗效显著的中药灌肠、食疗、推拿按摩、灸法、耳穴埋豆等多种中医外治法,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79(2021)03-0153-03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 on senile functional constipationLI Y a,C A0Z h i-q u n(S h a n d o n 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c i n e,S h a n d o n g J i n a n 250014)[Abstract] After co n s u l t i n g the literature o 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b y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in recent years,this p a p e r s u m m a r i z e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situation f r o m five a s p e c t s:qi de f i c i e n c y t y p e,qi yin d e f i ciency t y p e,y a n g d e f i c i e n c y t y p e,yin deficiency t ype a n d b o w e l d r y n e s s t y p e,a n d e x c e s s heat type.In a d d i t i o n,the external t r e a t m e n t m e t h o d s of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s u c h as e n e m a,d i e t o t h e r a p y,m a s s a g e,m o x i b u s t i o n,a c u p o i n t catgut e m b e d d i n g a n d n a v e l t h e r a p y,e t c,a r e s u m m a r i z e d for clinical r eference.[Keywords] Senile F u n c t i o n a l C o n s t i p a t i o n;C h i n e s e Traditional M e d i c i n e;S u m m a r i s e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功能性便秘 患病率为15%~20%。
中药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研究进展何中鑫导师:王建民关键词中药慢性传输型便秘综述慢传输型便秘( ,)又称慢通过性便秘或结肠无力,是指结肠的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引起的便秘[1],主要特征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大便排出困难,患者多有长期服用泻剂史。
其发病率占功能性便秘的45.5%[2],其可发生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但以中老年人常见,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多于男性,是临床常见的消化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如何能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活治疗,是临床医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较好,副反应少。
且能个体化治疗,故有很大优势,现就其中药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病因病机研究中医对于便秘的病因病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隋代《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说: “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
”“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结,壅塞不通也。
”明确指出津液不足、糟粕内结、水不能行舟是便秘发生的机理。
后世医家对便秘的病因病机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概括说来,便秘病因大致分为肠胃热积,津液受损; 情志不舒,气机郁滞; 气血不足,下元亏损; 阳虚体弱,阴寒内生等。
病机关键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与肺、脾( 胃) 、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薛敏[3]认为老年功能性便秘其本在脾肾阴虚,其标为痰、瘀、热互结致气机升降失调。
胃以通降为和,胃气和则浊气下降,糟粕得以排出大肠。
王瑛瑛[4]认为腑气不通、肠津亏损是本病的根本病机; 行气导滞、滋阴润肠是本病的基本治疗大法。
刘兴祥[5]认为便秘的病因病机主要有4个方面:①饮食不洁,热盛伤津;②情志失调,肝气不舒;③劳倦过度,年高津衰或病后产后失血过多;④素体阳虚或病后阳气虚衰,阴寒凝滞。
王玉芳[6]认为肝具有主疏泄的功能,对大肠传送糟粕的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肝的功能失调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原因。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不顺畅、频率减少、便质干燥或硬结,持续时间较长,且无明显病理生理异常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中医学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主要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失调、肠道濡湿失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强调调理脾胃功能、通畅气机、滋补脏腑等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在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不断涌现出一系列新的临床疗法和药物,为功能性便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对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中医药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000字】1.2 研究目的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显著的疗效。
虽然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报道和临床经验,但对于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尚属罕见。
本文旨在对近5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探讨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针灸等中医疗法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为临床中医师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决策依据,促进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一步发展。
2. 正文2.1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便秘、大便干燥、大便排出困难等症状。
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协调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包括脾胃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肾虚肠涩等。
黄芪增液汤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进展
黄芪增液汤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进展摘要:慢性便秘患者诱发和加重多种重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生活。
以“黄芪增液汤”为代表的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疗效确切,优势明显。
但其治疗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
现存研究表明黄芪增液汤通过促进胃肠道运动,调节肠道津液代谢、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发挥治疗作用。
然而最新证据提示我们黄芪增液汤可能还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治疗作用。
关键字:老年慢性便秘;功能性便秘;黄芪增液汤;肠道菌群老年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1]。
据国家卫计委预测,到2023 年左右老年人便秘人数将提前突破3亿[2]。
慢性便秘可能诱发或加重肛裂、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结肠癌等疾病,也会造成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3]。
慢性便秘(CC)是老年人的一种复杂疾病,其特征是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困难或排便困难。
其诊断主要依据罗马Ⅳ标准,包括功能性便秘、阿片引起的便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排便障碍 4 种疾病。
目前,便秘的药物治疗策略主要为泻药,促动力药,促分泌素,生物反馈疗法,纤维补充剂以及手术治疗[4],这些药物虽然可暂时缓解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不适症状,但存在依赖性高、复发率高、药物针对性差等问题,且可能严重损害肠道神经,反而加重便秘。
中医治疗老年慢性便秘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副作用少,且安全系数较高,不易复发,无论是缓解近期病症,还是随访远期疗效,均有较好的作用。
1.以“黄芪增液汤”为代表的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疗效确切,优势明显在对大多数CC患者的调查中发现,气阴两虚型占绝大多数。
故以黄芪增液汤为代表的益气养阴法临床疗效较好,逐渐成为治疗便秘的重要法则。
毕继发[5]研究发现加味增液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临床症状改善显著。
覃慧[6]认为加味增液汤加减方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气阴两虚型)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气阴两虚的症状,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便秘药物临床治疗分析
慢性便秘药物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促进肠动力药物对慢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效果,完善慢性便秘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
方法,选取治疗过的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共35例,对这35例患者均采用促进肠动力类治疗药物,对患者单纯性连续使用药物15d,观察患者自感便意情况,便体质量,排便间隔,以及体质改变情况,根据观察数据结果做详细分析。
结果,使用促进肠动力药物对慢性便秘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为15例,有效患者为15例,无效患者为5例,药剂尤其对便体质量的改善效果尤为明显,便体由干、黑、涩,变为润泽、深黄、顺滑。
结论,具有促进肠道动力的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病理情况,临床显效迅速,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慢性;便秘药物;治疗前言:慢性便秘通常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引发的,在临床治疗中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慢性便秘严重影响了病患的生活质量,同时会引发一些其它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慢性便秘临床上又可以称之为顽固性便秘或是难治性便秘,慢性便秘的临床治疗用药尚无统一的规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缓泻剂和促胃肠动力药物来恢复或增强已减弱的胃肠运动功能是这类疾病治疗的主要措施。
因此开发新型促胃肠动力药物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慢性便秘药物治疗的评估参数包括便次、粪便性状、排便是否困难等,并有量化指标。
常应用Brista评估治疗后粪便性状变化,还有粪便重量或含水量,排便困难的程度、不畅等变化;此外,对伴随的腹胀、腹痛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目前这方面研究主要包括合成类化药物及中药,尤其在促胃肠动力中药研究方面,国内有长足的发展。
现就近年来缓泻剂、促胃肠动力合成类药物的基础与临床试验研究进展以及促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治疗过的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共35名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共有22例,男性患者共有23,并未显示出性别差异性;最小患者年龄为22岁,最大患者年龄为6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0岁,患者疾病类型:单纯性慢性便秘患者共有14例,慢性便秘联合冠心病患者共有10例,慢性便秘联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有6例,慢性便秘联合脑血管疾病患者共有5例、这35例患者中属于慢传输性便秘类型的患者共有23例,属于出II梗阻类型的慢性便秘患者共有22例。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研究进展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研究进展李晶1卢建珍1周文英1裴静波2关键词功能性排便障碍;生物反馈疗法;疗效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FDD)是慢性便秘的一种亚型,其主要特征是排便时盆底肌和肛门外括约肌不协调收缩,和(或)直肠推进力不足,引起肛门出口阻力增加,导致粪便无法正常排出,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2]。
目前,药物、食物调整、运动等方法治疗FDD效果欠佳[3]。
研究证实,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FDD患者的便秘症状,被多项国内外指南和共识推荐为治疗FDD 的首选方法[4-8]。
但生物反馈疗法在临床应用尚不广泛,本文主要综述生物反馈疗法在治疗FDD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更高效地运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FDD有所裨益。
1生物反馈疗法治疗FDD概述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调节疗法,它将人体内一些生理过程的信息转化为声音、图像等可被理解的信号,让患者学会控制紊乱的生理、心理活动[9]。
在患者模拟排便时,借助肛门直肠测压器或肌电传感器让患者理解腹壁、盆底、直肠、肛门肌肉用力的状态,纠正错误动作,增加腹内和直肠压力,松弛盆底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在反复训练中强化正确动作,掌握正确的如厕行为[10]。
不同机构用生物反馈治疗FDD的方案各不相同,一项研究中使用的方案值得借鉴:(1)教育患者:向患者解释在排便时他们未能正确的放松盆底肌和肛门外括约肌;(2)增加直肠推进力:在直肠测压器引导下教导患者增加腹内压;(3)训练放松盆底肛门肌群:通过测压器或肌电传感器教导患者在排便时学会放松盆底肛门肌群;(4)训练模拟排便:将润滑的球囊模拟粪便,配合治疗师轻柔地牵拉球囊,教导患者排出球囊[2]。
此外一些研究将膈肌训练和直肠感觉训练也融入生物反馈治疗中[11]。
生物反馈治疗FDD的疗程,治疗频率、单次治疗时间尚无统一标准。
有研究推荐每两周定期进行5~6次训练,每次持续30~60min,但应根据患者需求进行个性化训练[12]。
便秘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便秘的研究及治疗进展一、概述1.定义便秘(Constipation)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太困难,或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帮助排便。
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7d内自发性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1]。
(1999年5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肛肠外科组的专家们在全国便秘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上对1990年11月制定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进行了修订,并提出了“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7天内自发性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的量化概念。
)2.流行病学资料便秘多发于久坐工作者,或活动受限者,或生活过于紧张者。
近年来,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便秘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发病年龄也越来越低,青壮年中长期便秘患者已不在少数。
各国关于便秘的调查资料,说法不一。
1)流行病学资料国内便秘调查资料显示,便秘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地域、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相关。
我国北京、天津和西安地区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便秘比率高达15%-20%。
而对北京地区18-70岁成年人进行的一项随机、分层、分级调查表明,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且精神因素是高危因子之一[2]。
便秘的发病率因地域而异,且城、乡人群的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①便秘的年龄分布研究资料均显示老龄化是便秘的一个高发因素,便秘患者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多。
刘世信[3]等以天津市两个区年龄≥15岁的人口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随年龄增加便秘患病率明显增加,且60岁以上者明显增多。
尉秀清[4]等在广州的调查结果亦显示,便秘患者随年龄增长而明显。
②便秘的性别分布大部分流行病学资料认为便秘和性别有密切关系,女性是高危人群。
广州的调查显示男女患病率比为1:1.77[4]。
北京成人男女患病率比为1:4.59[5]。
天津市男性患病率为2.61%,女性为5.95%,男女比例为1:2.75[3]。
慢性便秘的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口服药物研究进展
255新医学 综述2024年4月第55卷第4期慢性便秘的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口服药物研究进展黄涵 蔡妍 陈卫建 吴凌康【摘要】 充分的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的前提,而慢性便秘(CC )是肠道准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近年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CC 的肠道准备方案。
文章就CC 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清洁剂选择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各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从而提高CC 的肠道准备质量,及时对结直肠癌进行三级预防。
【关键词】 慢性便秘;结直肠癌;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口服给药Research progress on oral medication for bowel prepar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stipation Huang Han △, Cai Yan , Chen Weijian , Wu Lingkang.△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 Hangzhou 31005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u Lingkang , E -mail:*****************.cn【Abstract 】 Adequate bowel prepara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colonoscopy , and chronic constipation (CC ) is one of the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 scholars hav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bowel preparation for CC. In this article , the selection of intestinal detergents before colonoscopy for CC was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review. The e ff 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each protocol were asses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owel preparation for CC and deliver timely tertiary prevent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Key words 】 Chronic constipation ; Colorectal cancer ; Colonoscopy ; Bowel preparation ; Oral administration基金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专项项目(2022ZX007)作者单位:310053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黄涵);310053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省中医“瘀毒”证重点实验室 中医“治未病”智慧健康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蔡妍);310005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卫建,吴凌康)通信作者:吴凌康,E -mail:*****************.cnDOI : 10.3969/j.issn.0253-9802.2024.04.003结直肠癌(CRC )是世界上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主 要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 改变,有时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有重 叠,但肠易激综合征通常无排便困难 和粪便干硬的症状。
03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治 疗
药物治疗
泻药
通过刺激肠道蠕动,帮 助排便。常见的泻药有 酚酞片、硫酸镁、乳果
糖等。
促动力药
如莫沙必利,可促进肠 道蠕动,帮助排便。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表现和排粪造影等检查结果。患者需满足 以下条件:至少6个月出现上述症状,且结肠传输时间延长,排除其他原因导致 的便秘。
诊断方法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排粪造影、结肠 传输试验等,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出口梗阻型便秘
出口梗阻型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 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症状相似,但 病因在于直肠和肛门的功能异常,而 非结肠传输缓慢。
流行病学情况
发病率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但具体数据因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而异。
患病群体
CCS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老年人发病率更高。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患者。
预防与控制
对于CCS的预防,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当运动,保 持良好心态。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手术治疗等。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 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增加粪 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
适量运动
保持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促进 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避免长时间久坐
长时间久坐会影响肠道蠕动, 应适时起身活动。
老年性便秘治疗研究进展
老年性便秘治疗研究进展摘要:老年性便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不尽感、粪便干燥硬结等为主诉的一种病症。
它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其他疾病合并出现。
老年性便秘可引发其他肠道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对近些年来关于老年性便秘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老年性便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老年性便秘;治疗;研究进展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性便秘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1]。
其主要发病原因多为老年人由于疾病等原因长期卧床、叠加精神因素以及饮食因素等进而产生便秘[2]。
据相关数据统计老年性便秘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60-44岁年龄段老年性便秘的发病率为8.7%,85岁以上年龄段老年性便秘的发病率为19.5%[3]。
由于老年性便秘影响老年人在便秘过程中因为增加腹压、屏气等会诱导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如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脑出血等;同时老年性便秘还可引发痔疮、肛裂以及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4-5]。
因此临床对老年性便秘开展积极的治疗,对于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老年性便秘诊断标准及发病原因便秘按照罗马Ⅲ的标准可以定义为:(1)排便存在困难、排便频率降低以及排便存在不尽感;(2)患者每周排便数量小于3次,每天排便重量小于35g;(3)患者全肠道转运状况符合Bristol粪便分型Ⅰ-Ⅱ型[6]。
老年性便秘的发病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单纯性便秘,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生活习惯引起的,如长期食用精细而纤维素太少的食物进而不能对胃肠道产生有效刺激。
(2)功能性便秘,主要是由于出口梗阻或者传输功能障碍引发[7]。
(3)器质性便秘,主要是由于肛直肠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引发。
(4)药物性便秘:主要是指患者长期服用抗抑郁药、抗酸药、泻剂、降压药、利尿剂以及止痛药等引发。
功能性便秘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功能性便秘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研究进展王臖文 孙会会 姜元喜 陈 莹 许树长 【摘要】 功能性便秘(FC)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C)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传统治疗方法往往无法有效解决患者的便秘及腹部症状,各种新的治疗方法值得关注。
该文从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精神心理干预方面综述了FC及IBS C的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DOI:10.3969/j.issn.1673 534X.2021.01.0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74067、81570484、81600424);上海市科委西医引导类项目(16411970400);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SHDC12016109) 作者单位:200065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科 通信作者:许树长,Email:xschang@163.com;陈莹,Email:cyghostren@163.com 功能性便秘(FC)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C)均为功能性肠病,是下消化道常见的动力障碍型疾病[1]。
FC分为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慢传输型便秘(STC)及混合型便秘(MC),IBS C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一种亚型。
FC和IBS C患者均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在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区别在于腹痛是否为主要症状[2]。
FC及IBS C的发病率较高,虽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本文从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精神心理干预方面综述了FC及IBS C的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轻至中度慢性便秘的一线治疗方法。
养成规律的排便时间,并采用有利于打开直肠角的体位(如蹲坐前倾位)排便对改善排便困难有益。
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81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80550360)①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 沈阳 110847②沈阳市肛肠医院通信作者:刘斌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郭晗① 刘斌② 【摘要】 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社会发展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便秘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愈发明显。
慢传输型便秘(STC)作为便秘的主要类型,发病率也逐年增高。
目前STC 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尽明确,本文将从STC 发病机制的角度出发,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讨论综述,希望为STC 将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和思路。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doi:10.14033/ki.cfmr.2023.30.0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30-0181-04 Research Progress on Pathogenesis of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GUO Han, LIU Bi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30): 181-184 [Abstract] With the influence of dietary structure, living habit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essure, the influence of constipation on human daily life and quality of lif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s the main type of constipation, the incidence of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 is also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t present,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STC is not clear. This article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the related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athogenesis of STC, hoping to provide help and idea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STC. [Key words]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Pathogenesis Research progress First-author's address: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China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我国慢性便秘在成人中的发病率为4.0%~10.0%,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1]。
功能型便秘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The exchange of experience│经验交流- 145 -功能型便秘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孔德胜1 李明1 宋万立1 巴图德力根*(1.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028000)【摘要】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发病与治疗的机制未完全清楚,本文就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便秘;治疗;研究进展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表现为持续的排便困难、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粪便硬结,包括隐形便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生存压力的加大, FC 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本文就FC 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1.发病机制FC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考虑与结肠和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异常等因素有关。
1.1结肠运动功能障碍肠道神经元、递质和胶质细胞病变、Cajal 间质细胞(ICC)网络异常、CL 离子通道功能障碍、平滑肌病变或衰老等因素可引起结肠传输时间延长,收缩力减弱。
胃肠道有大量的神经组织,保证功能稳定,其质和量的变化,都会引起肠道功能障碍[1],ICC 的密度明显减少也会导致FC。
胃肠道可产生多种胃肠激素,其浓度变化和平衡失调也会引发FC [2]。
1.2肛门直肠功能障碍肛门直肠功能障碍,多存在膈肌、腹肌、直肠、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力量不协调,排便压降低,直肠肛门部感觉异常,随意松弛障碍等,而导致出口梗阻型FC,尤其老年女性发病率会更高[3]。
1.3 精神心理异常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加大,由 “脑-肠-菌”轴 (brain-gut-bacteria ,BGBA),FC 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攀升,并趋向年轻化。
2.治疗2.1调整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习惯是FC 治疗的基础。
饮食上推荐纤维素25-35g/d,饮水1.5-2.0L,多运动,一般于晨起或餐后2h 内尝试排便,晨起后饮一杯白开水,同时要把排便当成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事,不能拖延,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到排便的过程当中,避免玩手机、阅读等外界干扰。
便秘药物治疗(下)
便秘药物治疗(下)辛学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四、胆酸转运抑制剂在美国一项单中心随机实验研究中发现,患有功能性便秘的女性在服用A3309(Elboxiibat)(回肠胆汁酸转运抑制剂)后病情可得到缓解。
来自于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梅奥诊所的麦克·卡米莱利博士通过邮件告诉《路透健康新闻》的记者,“A3309有治疗正常及慢传输性便秘的潜力”。
此项研究报告的第二作者,卡米莱博士说:“在我们的研究中,较高剂量的药物可显著增加升结肠的排空速度,而这正是慢传输性便秘的主要问题。
”临床Ib期剂量递增的实验发现,A3309可以提高患有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的结肠转运时间。
在目前的实验中,Camllleri博士和他的同事随机给予36名患有功能性便秘的女性A3309(15mg或20mg,1次/d)或安慰剂。
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采用的是罗马Ⅱ标准。
2012年《American Journal of Gastgoenterology》在线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在8h、24h和48h检测时,A3309与安慰剂组相比可加速总结肠传输,20mg剂量组的效果更显著。
服用20mg剂量的A3309升结肠排空也加快了。
与安慰剂组相比,胃排空明显延长,但在统计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A3309对粪便黏稠性、排便通畅性、阻塞性及患者反馈的对便秘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方面都有显著的有利影响。
服用A3390后,血清C4水平(作为粪便胆汁酸损失的替代)上升,并与24h和48h的结肠传输速度一致。
服用A3309后,血清C4水平与粪便松散度也一致。
治疗结束后的7h至10d内血清C4恢复到正常水平。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轻度至中度腹部绞痛(疼痛),在用药15mg组中,出现几率为4/11,在20mg组中,出现几率为6/12,但安慰剂组没有此不良反应。
无患者因腹部绞痛(疼痛)或其他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
五、阿片μ受体抑制剂阿维莫泮用于大肠或小肠部分切除术后的18岁以上的住院病人,以促进术后病人正常肠道功能的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合生元:指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制品,或再加入维 生素、微量元素等。合生元既有益生菌的生理性细菌功效, 又可增加这种有益菌的数量,使作用更持久。一项随机双盲 对照研究[19]表示,合生元能改变便秘患者排便性状和次数,
但不能改善腹部症状。 三、中医中药
《 中医内科学》将便秘分为虚实两端,其中实秘包括热 秘、寒秘、气秘,虚秘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基本证型。 研究[20]显示,中药方剂枳术通便汤可通过影响肠壁神经丛 来改善 STC 模 型 大 鼠 的 肠 道 传 输 功 能。多 项 研 究[21-22]表 明,针灸可有效 治 疗 慢 性 便 秘,减 少 排 便 次 数,改 善 伴 随 症 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腧穴和操作方法的选择可辨 证与辨病相结合,对合并其他脏腑疾病的患者,可灵活运用 不同的针灸方法,完善个体化治疗[23]。
④刺激性泻剂:刺激性泻剂是作用最强的一类泻药,包 括蒽醌类( 番泻叶、大黄、麻仁丸)、蓖麻油等,能直接刺激结 肠黏膜,促进蠕动,减少肠腔水分吸收,迅速缓解便秘症状, 但可出现腹痛、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刺激性泻 剂易出现药物依赖、损害患者的肠神经系统,使结肠动力减 弱、加重便秘。此外,蒽醌类药物可引起结肠黑变病,使用时 应予警惕。
3 Stewart WF,Liberman JN,Sandler RS,et al. Epidemiology of constipation( EPOC)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relation of clinical subtypes to sociodemographic feature[s J]. Am J Gastroenterol,1999,94(12):3530-3540.
4 Chang L. Review article:epidemiolog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J ].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4,20 Suppl 7:31-39.
3. 促分泌剂:其通过增加肠上皮的分泌功能而促进排 便,主要的药物包括鲁比前列酮和利那洛肽。鲁比前列酮是 一种双环脂肪酸类前列腺素 E 衍生物,可选择性活化肠上 皮细胞顶膜的 2 型氯离子通道,促进肠上皮细胞分泌氯离 子,从而增加肠 液 分 泌,缓 解 便 秘,且 并 不 影 响 血 电 解 质 平 衡[15-16]。利那洛肽是由 14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可激活肠 上皮细胞管腔表面的鸟苷酸环化酶 C 受体,促进氯化物和 碳酸氢盐的分泌,加速肠 道 蠕 动。临 床 试 验[17]结 果 表 明, 采用 利那洛肽治疗后,慢性便秘患者的相关生活质量明显 改善。
2. 促动力药:这类药物作用于肠神经末梢,调节神经递 质的释放或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增加肠动力,可用于 STC 患者。新型促肠动力药普芦卡必利为苯并呋喃类甲酰胺类 化合物的衍生物,是高选择性、高亲和力的 5 羟色胺 4 受体 激动剂,可促进 肠 道 动 力,缩 短 结 肠 通 过 时 间,增 加 排 便 次 数,提高直肠对扩张和电刺激的敏感性[10]。最近研究表明, 普芦卡必利对慢性便秘患者的完全自主排便、总体便秘相关 症状以及便秘相关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安慰 剂,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13-14]。
5 刘巍,刘晓红,方秀才,等. 北京地区门诊慢性便秘患 者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 J]. 胃肠病学,2010,15(2): 95-98.
·382·
Chin J Gastroenterol,2015,Vol. 20,No. 6
6 Nellesen D,Yee K,Chawla A,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conomic and humanistic burden of illnes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chronic constipation[ J ]. J Manag Care Pharm,2013,19(9):755-764.
胃肠病学 2015 年第 20 卷二醇和乳果糖等。此类药物可 在肠内产生高渗环境,保留肠腔中水和电解质,软化粪便;主 要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聚乙二醇为长链高分子聚合物, 不被小肠吸收分解,可使肠道液体增多,软化粪便,且能缓解 腹痛腹胀,对便秘患者的食欲不振亦有一 定 缓 解 作 用[11]。 研究[12]表明,与粗纤维、亚麻纤维和果糖的混合物相比,聚 乙二醇更易被慢性便秘患儿接受。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各国便秘的发病率约为 0. 7% ~ 81% ,其中功能性便秘占 2. 4% ~ 27. 2%[2-4]。刘巍等[5]对 2007 年 3-5 月北京地区 10 家医院消化科门诊患者进行统 计,结果显示慢性便秘患者 3 009 例次(4. 1% ),其中重度便 秘患者 649 例次(21. 6% );问卷调查显示 62. 2% 的便秘患 者不完全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通便药。长期便秘影响了人们 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还可引起结肠憩室、肛周疾病、结肠 黑变病等,与结肠癌、心脑血管疾病、乳腺疾病和早老年性痴 呆等的发病亦密切相关[6]。
4. 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可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保 持微生态平衡,包括益生菌、合生元等。
①益生菌:指活菌或死菌包含其产物的细菌,是促进肠 内菌群平衡、对宿主有益的活微生态制剂。常见的益生菌包 括乳酸菌( 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粪链球菌、枯草 杆菌)、芽孢杆菌( 蜡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有研 究[18]显示,益生菌可改变慢性便秘患者排便频率和伴随症 状,并可改善腹部症状。
DOI:10. 3969 / j. issn. 1008-7125. 2015. 06. 011 * Email:xugp0801@ 163. com
慢性便秘症状的个体差异较大,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 疗方法。其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肠道动力和排 便生理功能,治 疗 前 应 充 分 评 估 患 者 的 便 秘 类 型 和 严 重 程 度,从而采取个体化和综合性治疗措施。
一、常规疗法 慢性便秘的常规疗法包括改善饮食习惯、增加水分和膳 食纤维的摄取量。同时建议患者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 持健康的心 理 状 态,并 且 进 行 适 当 的 体 育 锻 炼[7]。 但 有 研 究结果表明纤维素在一定程度上可加重便秘患者腹胀的不 适症状[8]。 二、药物治疗 常规疗法处理无效时,可考虑采用药物治疗,主要包括 泻剂、促动力类药物、促分泌剂、微生态制剂等[9-10]。 1. 泻剂:通过减少肠道吸收、刺激肠道分泌、提高肠腔 内渗透压而促进排便,主要包括容积性泻剂、润滑性泻剂、渗 透性泻剂、刺激性泻剂。 ①容积性泻剂:指含磷酸镁、硫酸镁、硫酸钠、枸橼酸镁 等药物,能增加小肠和结肠的分泌和活动,促进肠道蠕动,缩 短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促进排便。建议空腹服用容积 性泻剂,同时大量饮水,加速通便作用。但容积性泻剂易引 起腹胀、腹痛,结肠乏力的患者慎用。 ②润滑性泻剂:包括石蜡油、开塞露和中药成分的麻仁 丸,其在小肠内不被吸收和消化,可润滑肠壁和粪便,阻止肠 内水分的吸收,软化大便。润滑性泻剂多用于粪质干硬者, 特别适合老年和幼儿的便秘( 短期使用)。
Key words Chronic Constipation; Therapy; Colonic Motility
慢性便秘( chronic constipation)是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 次数减少为主诉的症候群。根据结肠动力学特点,与慢性便 秘相关的功能性疾病一般可分为 4 种类型[1]:①慢传输型便 秘(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由结肠动力障碍使肠内容 物滞留于结肠引起的便秘。STC 是最常见的便秘类型,多表 现为排便次数少,粪便坚硬,少有便意。②排便障碍型便秘 ( defecatory disorder ):既 往 称 之 为 出 口 梗 阻 型( 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费时、排 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需手法辅助排便。结肠 传输可能正常或延缓。③混合型( mixed constipation,MC): 具备上述两种亚型的特点。④正常传输型便秘:多见于便秘 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有便秘症状,同时伴有腹痛或 腹胀,但结肠传输功能正常。
关键词 慢性便秘; 治疗; 结肠动力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rapy for Chronic Constipation XU Guoping,LAI Y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Xiaoshan,Hangzhou(3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