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蝴蝶的家》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蝴蝶的家》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蝴蝶的家》是一篇描写蝴蝶生活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绘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在阳光下翩翩起舞的美妙画面,展现了蝴蝶的美丽和生活的自由快乐。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悟文章中的美好情感。
但部分学生对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可能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感悟文章中的美好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蝴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蝴蝶的美好形象产生直观的认识。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蝴蝶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蝴蝶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蝴蝶的美好形象和自由快乐的生活。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爱我中华》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爱我中华》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发现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
2.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准备1.课文《爱我中华》2.多媒体课件3.课堂活动材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板书课题:“爱我中华”,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分享对课题的理解和感受。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意思。
三、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a.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
b.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祖国的热爱。
2.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理解作者对祖国的敬仰之情。
a.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
b.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用行动表达对祖国的爱?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3.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感情朗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语气、节奏、情感。
2.学生分组练习朗读,互相评价。
3.选取优秀学生进行朗读展示。
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爱中华”的短文。
2.向家人或朋友介绍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爱我中华》一文,使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描写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导入,谈话激趣1、牛和鹅的两张,学生说印象:牛特别老师憨厚;被鹅啄过。
2、出示第一段话“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相信这句话吗?3、导入新课:本文的作者任大霖刚开始也和你们一样,相信这句话,但是后来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我们赶紧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听读课文:因为课文没有预习,采用了教师读,学生听的方式。
提醒学生关注字音、句子、停顿等。
2、自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读一读: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想一想:课文分为哪几个层次,分别说了什么?3、全班分享课文层次:第一层次:(1-4自然段)我们欺负牛,害怕鹅。
第二层次:5-12自然段)“我”被鹅欺负,金奎叔解救了我第三层次:(13-15自然段)“我”改变了态度,不再害怕鹅,也不欺负牛。
三、自读课文,学习批注1、出示学习任务:自读课文第二部分(5-12段),画一画其中你感受深刻的词语、句子,试着在旁边做批注。
2、学生自读,做批注。
教师巡视,发现大部分孩子的批注都是采用画横线的方式,基本都是针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做批注。
3、微课展示如何做批注,学习方法。
4、教师批注展示,如何圈点勾画,从哪些角度做批注。
5、学生完善自己的批注,添加憋的角度的批注。
四、品读动作,感受变化1、默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结合自己的批注,再一次默读全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词语,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2、学生圈点勾画,教师巡视。
大部分集中在第五自然段、第六自然段、第九自然段。
3、小组交流: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说一说,把你体会到的读给小组同学听。
4、全班交流分享:根据学生的分享,一边板书心情变化的抛物线图。
(1)“我们马上就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从“都不说话”“贴着”“悄悄地走”能体会出我们这个时候很担心,不敢弄出什么动静,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心情。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蝴蝶夜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蝴蝶夜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1. 理解课文《蝴蝶夜读》的意思和情感;2. 理解课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子的意思;3. 能够准确朗读和理解课文;4. 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蝴蝶夜读》的意思和情感;2. 理解课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子的意思;3. 能够准确朗读和理解课文。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本《蝴蝶夜读》、PPT课件、黑板、书法毛笔等;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课文《蝴蝶夜读》。
2. 新课呈现(15分钟)- 利用PPT课件呈现《蝴蝶夜读》的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和情感。
- 解释和讲解生词和重要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 听读课文(10分钟)- 让学生听读课文,并跟读。
- 指导学生正确发音、把握语调和停顿。
4. 朗读训练(15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语感和语音语调。
- 教师逐组点评,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运用。
5. 阅读理解(15分钟)- 布置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答案。
- 教师解答疑惑,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回答问题。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练册的相关练题或写作任务。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蝴蝶夜读》的意思和情感,并能准确朗读和理解课文。
通过听读、朗读训练和阅读理解的综合活动,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内容,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和表达。
六、教后反思本节课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有序。
学生在听读、朗读和阅读理解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更多的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公开课教案第【1】篇〗《雪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
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
老师带了一些让大家一饱眼福。
(出示课件)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说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
(出示课件)所以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一首《雪梅》。
二、学诗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诗。
读古诗,讲究的是抑扬顿挫,谁能有节奏的读一读。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
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
指名读注释。
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反馈。
相机指导。
学习古诗,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
指名读注释。
结合注释,说说诗意。
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
反馈。
你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降”,认输“搁”,放下“逊”,逊色、差一点。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三、四句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板书:雪白梅香(板书:各有长短)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
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出示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8《千年梦圆在今朝》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8《千年梦圆在今朝》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和它对世界的影响。
文章以中国古代科学家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故事为背景,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篇课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也是对科学知识的初步认识。
教材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故事。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感兴趣的话题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他们集中精力学习。
此外,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基础薄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和它对世界的影响,学习科学家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和它对世界的影响,学习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精神品质。
2.难点:理解指南针的科学原理,以及它对世界航海事业的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具:准备指南针模型、造纸术材料等,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3.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名师优质教案优秀10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名师优质教案优秀10篇篇一: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主题用“网”组词,引出主题“国际互联网”,欣赏图片,将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二、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同学们有哪些问题(出示):预设:(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2)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3)国际互联网有哪些用途?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探究这些问题。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三、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交流朗读过渡: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师: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师: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师:“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理解“地球村”,说说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自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通过诵读诗句、品悟字词,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当时朝廷、将领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感知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想象画面,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查阅诗人和本诗背景资料。
结合注释,自学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里。
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
(板书诗题和诗人)。
二、解诗题,知诗人。
(检查预习)1.解诗题齐读诗题,读准“塞”的音,说说“塞”和“出塞”的意思。
师随机补充“边塞”的重要性。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1)PPT出示王昌龄简介,指名读。
(2)学生分享搜集的关于诗人和本诗背景的不同资料,师随机对学生予以肯定。
三、诵诗句,明诗意。
1、诵诗句(PPT出示全诗)(1)读正确、流利,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反馈读,引导学生结合字音、流畅度评价。
(注意“教”读第一声。
可补充原因——唐诗平仄规律;《古代汉语字典》解释)学习“秦”字,齐读全诗。
(2)读出节奏有韵味。
指名读出节奏,评价。
(告知七言绝句的节奏通常为前四后三,也可按词读。
)自由练读。
师生合作读。
(3)展示读。
师: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2-3名学生读,师相机评价。
(4)总结初读古诗的要求:首先我们要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就是我们说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2.结合注释,明白诗句大意。
师:放声朗读便于记诵,低声吟咏利于思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诗句,参照文下注释,说说意思,不懂之处同桌一起探讨。
(1)学生自学诗句,同桌探讨,师巡视了解疑问之处。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公开课教案第【1】篇〗《雪梅》赏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看、赏雪梅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史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
(放)师:美吗?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生回答。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
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
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
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2.板书课题。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二、读古诗、诵雪梅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诗读正确。
评: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2.认读标拼音的字。
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5.去掉拼音指名读。
6.当小老师领读。
7.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8.自己读,读出节奏。
评: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男女生接读。
10.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齐读。
12.背读。
13.领背。
14.同桌互背。
15.齐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
指名说。
师: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梅香(板书)。
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板书)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
四班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支配,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班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欢送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四班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1画杨桃教学要求: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嘱咐〞“教导〞造句。
4、朗读课文。
背诵最终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预备:多媒体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2、揭示课题。
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同学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同学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同学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其次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1)“我〞是什么时候开头学画画的(2)怎样理解父亲嘱咐“我〞的话(敬重客观事实,精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其次段。
1、指名朗读其次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响老师是怎么对待的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
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其次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像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用〞(敬重事实,实事求是)七、作业:练习背诵最终两个自然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古诗三首》中的古诗词内容,并能够读得正确流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古诗三首》的内容理解和正确的朗读表达。
2.难点:学生在表达古诗时如何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氛围。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及音响设备。
2.《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材。
3.教师准备诵读《古诗三首》的录音或视频。
4.学生制作的古诗词朗读卡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音乐和诗歌的声音优美古典的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出今日学习的内容。
2.学习《古诗三首》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诗词的朗读和相关解析,让学生快速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的韵律。
3.分组演练分组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读练习和模仿,让学生利用表情和语言来展现古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
4.全班呈现请每组派代表继续表演他们的古诗词朗读,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和品味古诗词的美好。
5.小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多欣赏和阅读古诗词。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三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培养了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多布置古诗词的朗读和表演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三首》其中一首古诗。
2.撰写一篇感悟古诗的小作文。
七、扩展阅读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古诗词名篇,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进行欣赏和理解。
以上为本次《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7《爬天都峰》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7《爬天都峰》教案(公开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并能朗读课文《爬天都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夸张手法,能运用夸张手法进行文字创作。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鼓励学生勇敢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难点:理解夸张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课文《爬天都峰》、黑板、彩色粉笔、PPT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对“天都峰”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夸张手法的使用。
•帮助学生记忆生词和理解课文背后的寓意。
3. 拓展延伸
•让学生围绕夸张的手法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类似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4. 归纳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夸张手法的运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多读一些夸张手法的作品,或者自己进行夸张手法的文字创作。
六、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教学中哪些环节做得好,哪些环节需要改进,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这节《爬天都峰》的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自然与探险的热爱。
四年级上册语文《开天辟地》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开天辟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开天辟地》的内容,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神话故事的理解与感悟。
2.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神话故事。
2.板书课题:开天辟地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学习生字词,教师指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四、课堂练习1.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书写生字词,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课文内容,复习生字词。
2.提问: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二、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2.学生分小组讨论:你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三、课堂活动1.学生表演课文故事,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创作自己的神话故事,展示自己的想象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外作业:收集其他神话故事,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学会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朗读、表达和合作能力。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同学们,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中,你们觉得最神奇的地方是什么?(等待学生回答)对,盘古的身体化作了万物,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2、体会作者从各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从而在写作上受到启发。
3、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师:(课件出示牛的)同学们对牛有什么印象?板书:牛(生自由说)。
(鲁迅先生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把自己比作牛。
他还称赞: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牛给人们的印象总是吃苦耐劳,却又默默奉献。
)(出示鹅的)你对鹅又有什么看法呢?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看法?(生自由答)板书:鹅(牛字稍小,鹅字稍大)。
师: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一篇关于牛和鹅的课文。
(补充板书:和)齐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质疑,师提炼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为什么牛字小,鹅字大?)板书:1、主要内容。
2、牛、鹅。
师:答案都在课文里,我们一起来读。
二、初读感知,理清思路1、指4名学生读第3、5、8、12自然段,检查预习阅读情况,师生评价。
2、默读课文,思考之前提出的问题,如果有收获,请在书上作批注。
3、指名汇报,你现在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指名说)(1)本文的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名说)师点拨:可以按“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说。
评价,小结:我们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用“课文先写了……接着写了……最后写了……”的方式来说,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得更清楚。
(2)为什么把牛字写得小,把鹅字写得大?(生自由说)师:因为这就是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
①“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用喜欢的符号勾画,朗读)板书:无所谓为什么会这样?(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过渡:因为牛和鹅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人轻视牛,而害怕鹅。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学教案五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学教案五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问题,明确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证实假想的探索过程,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
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同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关于恐龙进化的知识。
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树立同学探究意识,培养同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理念】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溢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天性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和听说过恐龙这种动物,喜欢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很多方面的资料。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3.板书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4.读题、解题:是指恐龙中体轻的一支逐步有陆地生存转向空中,最终演化成鸟儿。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习1.自读全文:指名逐段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局部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⑴读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屏:分小组读、男、女生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质疑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运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质疑的能力。
3. 采用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1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3 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0分钟)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 学生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象。
3. 课堂讲解(15分钟)3.1 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解析重点句子。
3.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3.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实践练习(10分钟)4.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4.2 学生进行课文填空练习,巩固生字词。
5. 课堂小结(5分钟)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5分钟)6.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掌握生字词。
6.2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知识积累。
六、教学反思(5分钟)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6.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6.3 教师总结,给予鼓励,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爬天都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爬天都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名称:《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课时数:1课时(45分钟)适用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 能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并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1. 教学相关词汇和短语,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
2. 教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课件、活动设计。
2. 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课题《爬天都峰》。
出示一张图画,让学生观察图画,并与他们进行互动:- 请你们看这幅图画,这是什么地方?- 你们认为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入下一步学习内容。
2. 导学(10分钟)导入新词汇及短语,如“石阶”、“山路”、“雪山”、“望远镜”,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并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然后教学问答技巧,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在课文中,马小跳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你们想登上高山吗?你们觉得爬高山有什么好处?通过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3. 练习活动(15分钟)活动1:词汇挑战赛将教学过的词汇写在黑板上,分为若干组,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根据老师的描述或者图片,学生要尽快抢答,说出正确的词汇,答对一次得一分,答错或不答扣一分。
最后根据得分情况给予奖励。
活动2:小组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老师给一个对话题:“如果你有机会爬山,你想爬哪座山?为什么?”要求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给出理由。
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介绍小组的讨论结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活动3:朗读比赛让学生用朗读方式表演课文,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基本意思。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调和语感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4.能够通过朗读课文积累词汇、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课本、黑板、多媒体设备。
2.学生:课本、笔、纸。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朗读课文:教师先用正确的语调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跟读。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思。
4.单词研究: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并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这些词汇。
5.句子结构研究:教师解释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并让学生模仿、理解和运用这些句子结构。
6.分角色朗读:将课文分成若干段,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朗读其中的一段。
7.合作练:学生两人一组,相互朗读课文,并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
8.总结:教师让学生总结课堂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价1.语音准确性评价:教师通过听学生的朗读,评估他们的语音准确性和语感表达能力。
2.词汇掌握评价: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并能够正确运用。
3.句子结构理解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模仿和运用,评估他们对课文中的句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能力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加强对词汇的记忆和对句子结构的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加重视词汇和句子结构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公开课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活动。
公开课主题鲜明、任务明确,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好时机。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1一、解读文本,感知“天下奇观”《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
“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
潮来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
潮来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
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1、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⑴ 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提高学生品读词句的能力。
⑵ 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2、的教学重点是讲述描写“潮来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重点讲述课文最扣人心弦的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受到感染和熏陶。
这样教学,既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
教学中,我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
通过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三、建构过程,感悟“天下奇观”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伊始,我用潮水图片作衬托,同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过潮水吗?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看到波涛汹涌的潮水图片后不断地赞叹,我顺势引导学生:“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通过创设情景,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潮来时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
遇到困难的地方,我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⑴ 听“潮声”体会声音之奇:“潮来时的声音很大,最能表现潮水声音的词是……”我引导学生思考。
“闷雷滚动、山崩地裂”。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很快地抓住了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
我再借助课件,让学生感受“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的声音,使学生逐步感受到大潮越来越强的声势。
这时,学生读着文本上的文字,耳边回响着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的声音,情寓其中,体会到潮来时声音之奇。
⑵ 观“潮形”感受形态之奇: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重点体会“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等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大潮的雄伟气势。
特别是在感悟“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句话时,有学生提问:“老师,作者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我先表扬了学生。
接着,我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逐步添上的词语有什么作用?同时进行一些小镜头“精彩回放”。
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②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观看了视频后,我反问学生:“作者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呢?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有什么作用?”此时学生已经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潮来时的形态和战马向前奔很像。
战马马不停蹄地向前,潮水也是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铺天盖地地涌来。
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了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这样教学,既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指导和训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进行精彩部分的巩固。
通过学生试读、教师导读,师生评价读、多样的朗读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
熟读自然成诵,有意识地让学生背一背,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四、直观形象,再现“天下奇观”【板书设计】观潮(天下奇观)潮来前江面很平静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来──山崩地裂潮来时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潮来后依旧风号浪吼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
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路线、重点词语线,按照观察的顺序,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了教法的实施。
【教学反思】“为学生营造充满诗意的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
面对《观潮》这样一篇大气磅礴,诗意十足的课文,我们更应该以强烈的人文意识、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的读书实践催生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
让孩子们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上与文本实现心灵的晤对,享受阅读的快乐!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正确读写新学词语。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重、难点: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习单元导读;我们要学习第5组课文“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认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2、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
板题、读课同学们,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二、初步读文,学习生字词1、指名读课文,正音、师:读课文时,边读课文,边想画面那是个很好的读书习惯。
我们班上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到过长城,那么我们运用这个方法在课文中尽情地游览吧。
2、检查字词:第一组: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高大坚固、气魄雄伟。
理解词意,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知道“崇”和“峻”都是“高”的意思,了解构词方式。
出示第二组词: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读一读,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示长城结构图,由学生板图标注“垛子、瞭望口、射口、”这些位置,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小结长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难点:在了解了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的同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或图片)、歌曲《长城长》一、音乐导入,渲染氛围1、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长城,你们还记得作者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吗?[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这句话。
]生:(出示)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我们再一起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2、我们都知道奇迹是指(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不平凡的业绩。
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难能可贵的)。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让我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看录象走进长城。
(播放录象)二、图文结合,感知长城——学习第一自然段1、现在,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出示长城远景图片):如果要为刚才那个短片配上一两句话,你觉得哪些句子比较合适?3、A: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1) 读了这句话后,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个词让你体会最深刻?(2) 看完了图片后,你一定更明白“崇山峻岭”这个词的意思了吧?再看一看图中的长城的样子,“蜿蜒盘旋”也不难理解了吧?(3) 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长城长这一特点的呢?你觉得这样写好吗?好在哪?(4) 同学们越来越善于思考了。
谁能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大家说读得怎样,你能把它的气魄雄伟读出来吗?过渡:还有哪句话可以做这些图的解说词?4、B: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长城长)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介绍长城“长”这个特点的?(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两个地方。
(出示图片:山海关、嘉峪关)(1) 我们再看看要从山海关到达嘉峪关一共要经过哪些地方?(出示地图)[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2) 现在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来评价长城?(真是气势雄伟……)(3) 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相信更能把长城的气魄雄伟读出来。
过渡:让我们继续随着作者从更近的角度去认识长城。
三、品读词句,品味长城——学习第二自段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
(高大坚固)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成的。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生: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在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暸望台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A、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句子或词语令你感到很新奇吗?(1)老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垛口、嘹望口、射口(2)、听了老师说的后,你们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垛子、瞭望口、射口吧!(3)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当士兵从嘹望口发现敌情时,便迅速来到城台顶上燃烟放炮,远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听到,这样一座传给一座,几千里外的敌情在几个时辰内就可以传到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