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3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

合集下载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答案] 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 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 我浑然。
典例 5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属于侧面描写。从标题可以看出,作 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专题九
古代诗歌阅读
第三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撬点· 基础点 重难点
基础点: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鉴赏诗歌的 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高 考对此考点的考查方法也主要在这四个方面进行。 (1)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 (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 问等,此外在诗歌中常运用的修辞手法还有用典、双关、互文、叠词、顶真等。 (2)表达方式也可称表达方法。 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古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高考重点考查抒情和描写。 (3)表现手法。此处指狭义上的表现手法,指诗歌情感与主旨的呈现方式等,主要有比兴、对比、衬托、 渲染、想象、联想等,这是考查的重点。 (4)篇章结构的技巧主要包括照应、铺垫、过渡、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重难点:1.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及效果。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2017年高考诗歌赏析之表现手法

2017年高考诗歌赏析之表现手法
渲两染句了是诗抒人情与,当诗地人民把众的自深己情矛厚盾谊、,激使动得的诗意心余情韵以不坦尽然。 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第9页,共25页。
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 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 表现手法。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 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 只是个象征体,目的是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 二字,不只是对石灰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 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 喻,象征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表达自
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第10页,共25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 分析。
答案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云水的逍遥自在象征 诗人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 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罩了周围的景物,才惊回现实。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 词句。结句的“闲愁”,正是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缥缥缈 缈,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 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以比拟。
答案 这里运用了渲染的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
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用 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 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 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 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 他乡不胜的感伤。

鉴赏古诗歌的表现手法例题及答案

鉴赏古诗歌的表现手法例题及答案

鉴赏古诗歌的表现手法例题及答案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和烘托等。

1.衬托。

例:阅读下而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①_________杜审言迟日②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绝句漫兴九首(一)_________杜_________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③,便教莺语太丁宁。

[注]①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写在这次流放途中。

②迟日:春日。

③造次:匆忙。

《渡湘江》中“今春花鸟作边愁”句和《绝句漫兴九首(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在情与景的表现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诗都将“花鸟”人格化,并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

春日花鸟本为娱人之物,《渡湘江》中鸟语花香在诗人心目中只倍增远去边疆的哀愁;《绝句漫兴九首(一)》中,诗人见花,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

《渡湘江》是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诗,通篇运用反衬和对比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诗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

诗人渡江南下,看到江水滔滔北流,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抒发了怀念京国的悲思愁绪。

《绝句漫兴九首(一)》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情绪。

第一句概括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

第二句是说春色不晓人情,莽莽撞撞地来到江亭,闯入诗人的眼帘。

第三、四两句,是诗人的责怪之辞:花匆匆的开放,莺频频地啼叫,似乎故意来捉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

本诗用“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符合生活中的实际,结果是哀感倍生。

题目要求从情与景的关系来比较它们的相同点。

从大的类型来看,情与景有一致和不一致的。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3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3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一)【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试题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一般集中体现在某一联诗句。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如此题主要从借景抒情和动静结合的角度回答。

一、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七)陶渊明日幕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面创作的诗歌。

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

B.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构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

良辰美最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篇的抒情蓄势。

D.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酒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的美丽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E.这首诗具有隐喻的意味,结尾处佳人发出的对世间美好事物难以恒常的感喟,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显见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仍然难忘世事,内心并不旷达超脱。

2.“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

2018年3月20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下列小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⑤。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⑥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

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

③蹴鞠:踢球。

④紫塞:泛指北方。

⑤青枫:古人钻木取火,四时各异其木。

《周礼·月令》规定,春天用柳,夏天用枣杏和桑柘,秋天用柞树,冬天用槐檀。

春季当用柳,荆楚却用青枫。

⑥汉主:指唐皇。

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可谓构思精妙。

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第四联为眼前实景,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四野人家也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

第五联为想象虚景,此时长安的楼阁应掩映于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了。

两联一实一虚,以南鸟北归有期,衬迁客返京无望;以荆楚用青枫钻木取火的异地异俗来委婉传达漂泊之苦,故都之思。

再辅之以想象中清明节的故都美景,更是把诗人身处异乡,想念京华故都之情含蓄深婉地表现出来,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妙。

1。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含解析)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参考答案】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任选一种)如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常见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如典例部分,明确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让考生从中任选一种加以赏析。

一般答题步骤和要领:(1)首先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解题格式和模板: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晨雨杜甫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烘托和渲染 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 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 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 形象更鲜明突出。这是两种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 的描写手法。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 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雪。”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描写——远处 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烘托 钓叟的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白居易的《琵 琶行并序》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渲染手法补充 渲染与烘托
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赏析各自的表达技巧。
山园小梅(其一) [宋]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别董大 [唐]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表现手法——(三)渲染
渲染是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 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以营造 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增强艺术 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着 力描写。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 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 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 “动”,更加渲染了春涧的寂静。
①以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引出诗歌话题, 引出下文对现实中人才际遇的描写。②与下文 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 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处境。③赞许燕昭王招 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一)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

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

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

一.描写手法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

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4周)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4周)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参考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试题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

古人云“诗言志”,这个“志”就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

诗歌的情感分析类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中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句。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辛弃疾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①。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

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

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②千骑临秋。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③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④。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1.这首宋诗《暮春即事》通过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专心研读的情景。

诗中描写了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等动态景象,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态景象。

这样的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和读书的投入,达到了忘我境界。

2.这首唐诗《早寒有怀》通过描写黄昏江景的迷茫,烘托出作者心境的迷茫。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上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作者于迷茫的黄昏江景中寄寓了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3.这首诗《台城》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古讽今。

诗人身处晚唐,回顾六朝旧事,借吊古城之名,抒发了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诗中写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些景象都在借古讽今,表达出诗人对当时时局的感慨。

4.这首宋词《蝶恋花·旅月怀人》通过描写月色、乌鹊、故人、梅花笛、蟋蟀、芭蕉等景象,表达了词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词中写月去疏帘才几尺,XXX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XXX,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这些景象都在表达词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解析:本题需要分析词人在描写离别、乡愁时所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①借景抒情。

词人通过描绘烟柳、淡云、孤雁、XXX等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和乡愁之情。

②运用比兴手法。

如“浮生长恨飘蓬”,将人生比喻为一片漂泊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的不安和无奈。

③运用排比手法。

如“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通过排比的方式,把词人的心情表现得更加深刻。

④运用拟人手法。

如“酒醒人静奈愁浓”,将愁情拟人,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悲凉和痛苦。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表现手法和答题方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表现手法和答题方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表现手法和答题方式古代诗歌鉴赏是目前大部分高中同学的薄弱环节,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表现手法和答题方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表现手法一、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间接抒情1.托物言志: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再如《梅花》《荷》《莲》等。

2.借景抒情: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 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因为不同的诗歌其抒情方式也是不同的,下面这些样式,你可以大体了解,不做必须掌握。

如:有的是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有的是以乐景衬乐情: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有的是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有的是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

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有哪些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有哪些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有哪些
表达技巧分三大类:1、表现手法;2、表达方式;3、修辞手法。

1、表现手法: 常见的有:衬托(也叫烘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对比:即正反对比。

象征:抑扬:铺垫与渲染:托物言志:联想与想象:白描与细描(工笔):粗笔勾勒:用典:也叫用事。

又分正用、反用、化用等几种。

2、表达方式:有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对古代诗歌鉴赏而言,“说明”不用,“叙述”与“议论”用得不多,所以主要是3种。

抒情:又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理抒情等。

3、修辞手法:《教学大纲》规定的是12——15种;《考纲》上规定的是8——12种。

主要的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对偶、对比、衬托、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借代、引用、双关等。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答案 ②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
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思乡之情。
例5. 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唐·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 色暮。
③“潮退水平春色暮”在词中的含 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 ③潮退了,春深了,思乡而不得 归期,景色描写为思乡涂抹了凄迷的 色彩。
例3.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简要说说一二句与三四句 的关系。
答案 一二句写景,用比喻手法描 绘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 英雄用武之地,为三四句的骑马勇 士登场作铺垫
例3.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其五)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
准确,鲜明,生动,传神,通俗,
委婉,含蓄,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富 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渲染气氛, 烘托环境,凸显人物形象,强化情感, 突出主旨,点题,画龙点睛,等等。
例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答案】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 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 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 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 水的美好和蓬勃的生机。
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 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 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
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 色,这是虚笔。

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含解析)

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含解析)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参考答案】BD【试题分析】【易错警示】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先明确典故的类型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

典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国家,一为个人。

运用前者,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运用后者,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

故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关注典故的内容,本题中的典故是“李揆因担心被扣留而否认是‘大唐第一人’”,而苏辙出使契丹与李揆之行相同,故苏轼有与李揆一样的担忧。

如何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诗歌的修辞手法,属于诗歌常见的三种表达技巧之一,此外的两种是表现手法(表现方法)和篇章结构(谋篇布局)。

这里先介绍修辞手法。

诗歌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夸张、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复、双关、用典、互文等等。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首诗(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课件-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九分析鉴赏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课件-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九分析鉴赏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诗意助读】 年过半百最是无才的我登门拜访,满头银霜与宴席上闪闪的酒器相映衬, 此景此情感慨很深。深情感谢韩公的宴请,可是自己深感年华虚度,不配享有 这等礼遇。佳节宴集无乐可言,却是在忧愁中度过,唯有借醉酒抒发自己难酬 的壮志雄心。晚上乘雨归来,凄寒无睡意,读着韩公的新诗更添了那壮志难酬 的哀叹。
第三步:评 评价该手法的运用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作者为何“久” 愁,缘何壮心“偶傍”,其实都是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深沉哀愁。 参考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2 分)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 “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 界。(2 分)
(二)考查角度 对表现手法主要考查分析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对表现思想感情,突出作品 主旨的作用。 高考重点是分析表现手法的类型、特点及表达效果。
[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①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2.明确试题类型,准确把握答题角度 通过审题,确立设题类型。 解答表现手法类题目,一般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考虑,答题时一定要 具体,不要笼统地贴标签。
3.语言表述力求准确、精练、概括 这种考查形式要求组织语言来解答,所以如何组织好答案的语言,把筛选 整合好的内容准确、精练、概括地表述出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注】 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一)
【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试题分析】
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一般集中体现在某一联诗句。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如此题主要从借景抒情和动静结合的角度回答。

一、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幕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面创作的诗歌。

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

B.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构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

良辰美最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篇的抒情蓄势。

D.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酒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的美丽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
E.这首诗具有隐喻的意味,结尾处佳人发出的对世间美好事物难以恒常的感喟,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显见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仍然难忘世事,内心并不旷达超脱。

2.“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②。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

②一渔竿: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三十始一命”,“一命”是说官职来之不易,这让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深感懊丧,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因此消磨殆尽。

B.颔联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的厌倦,官职卑微,本不屑为之,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

C.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河水涨起淹没采樵小路,山花怒放醉倚药栏的充满生机、秀丽清幽的山野景象。

D.诗中的“吞”字写出了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字则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

E.全诗抒发了诗人做官赴任时对原来的隐居之地的留恋之情,表现了诗人不屑担任卑微的官职的愤激之情。

4.尾联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一、
1.BE
2.①运用叠词和衬托手法写景,用“皎皎”状月并以云相托,用“灼灼”写花,兼以叶相衬,生动传神地写出花月交辉的美好景象。

(叠词和衬托,答出一种即可)
②运用比喻手法,以月和花之美来比佳人正值青春年华,靓丽动人,享受着生命和生活
的美好。

③以乐衬哀,眼前如花似月的一切越美好,越能反衬出下面诗句“岂无一时好,不久当
如何?”所表达的抒情主人公的惶恐、失意和焦虑。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表现手法。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中“云间月”、“叶中花”,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

“云间月”和“叶中花”只是暂时的美好,不久的将来会怎么样呢?明月皎皎,将为云掩;灼灼叶花,终将
凋零,所以诗人也不免自伤暮年之至,以乐衬哀。

二、
3.AE
4.用典和借代。

“五斗米”运用典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渔竿”代指古代隐士。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解析】尾联“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两句用典。

“五斗米”不是指实数,而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张,即言其少,意思是指“俸禄微薄”。

这是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除了这首诗之外,岑参还在多首诗中用了这个典故,如“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此诗结尾二句运用了用典、借代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地写景,同时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