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3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试题(含解析)新人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一)

【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试题分析】

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一般集中体现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从借景抒情和动静结合的角度回答。

一、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幕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面创作的诗歌。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

B.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构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良辰美最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篇的抒情蓄势。

D.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酒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的美丽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

E.这首诗具有隐喻的意味,结尾处佳人发出的对世间美好事物难以恒常的感喟,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显见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仍然难忘世事,内心并不旷达超脱。2.“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②。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②一渔竿: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三十始一命”,“一命”是说官职来之不易,这让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深感懊丧,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因此消磨殆尽。

B.颔联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的厌倦,官职卑微,本不屑为之,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

C.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河水涨起淹没采樵小路,山花怒放醉倚药栏的充满生机、秀丽清幽的山野景象。

D.诗中的“吞”字写出了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字则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

E.全诗抒发了诗人做官赴任时对原来的隐居之地的留恋之情,表现了诗人不屑担任卑微的官职的愤激之情。

4.尾联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一、

1.BE

2.①运用叠词和衬托手法写景,用“皎皎”状月并以云相托,用“灼灼”写花,兼以叶相衬,生动传神地写出花月交辉的美好景象。(叠词和衬托,答出一种即可)

②运用比喻手法,以月和花之美来比佳人正值青春年华,靓丽动人,享受着生命和生活

的美好。

③以乐衬哀,眼前如花似月的一切越美好,越能反衬出下面诗句“岂无一时好,不久当

如何?”所表达的抒情主人公的惶恐、失意和焦虑。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表现手法。“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中“云间月”、“叶中花”,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云间月”和“叶中花”只是暂时的美好,不久的将来会怎么样呢?明月皎皎,将为云掩;灼灼叶花,终将

凋零,所以诗人也不免自伤暮年之至,以乐衬哀。

二、

3.AE

4.用典和借代。“五斗米”运用典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渔竿”代指古代隐士。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解析】尾联“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两句用典。“五斗米”不是指实数,而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张,即言其少,意思是指“俸禄微薄”。这是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除了这首诗之外,岑参还在多首诗中用了这个典故,如“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此诗结尾二句运用了用典、借代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地写景,同时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