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措施管理制度
林业应急措施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林业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林业生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林业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林业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林业系统各级单位,包括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企事业单位及林业生产经营单位。
第三条林业应急管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
第二章应急预案第四条林业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第五条综合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和目的;(二)林业系统突发事件风险识别、预警和评估;(三)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组织指挥体系;(四)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程序、措施和资源调配;(五)突发事件应急恢复和重建。
第六条专项应急预案应针对林业生产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如森林火灾、林业病虫害、自然灾害等,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第七条现场处置方案应针对具体突发事件,明确现场应急处置的具体步骤、措施和责任分工。
第三章应急响应第八条林业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第九条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和四级响应。
第十条一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林业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广泛,对生态环境和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需跨区域、跨部门联合处置。
第十一条二级响应:发生重大林业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较大,对生态环境和林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需跨区域、跨部门联合处置。
第十二条三级响应:发生较大林业突发事件,影响范围有限,对生态环境和林业生产造成一定危害,需在本单位范围内处置。
第十三条四级响应:发生一般林业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较小,对生态环境和林业生产造成轻微危害,需在本单位范围内处置。
第四章应急恢复与重建第十四条应急事件处置结束后,各级单位应立即开展应急恢复与重建工作。
第十五条应急恢复与重建工作包括:(一)调查评估突发事件原因和影响;(二)修复受损的林业设施和生态环境;(三)恢复林业生产秩序;(四)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措施
一、引言为确保公司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措施。
二、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教育培训(1)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特殊工种人员需通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上岗。
2. 安全生产管理(1)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3)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3. 消防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2)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3)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技能。
4. 职业健康管理(1)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治理,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2)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病及时治疗。
5. 应急管理(1)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应急职责。
(2)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三、应急措施1. 火灾应急措施(1)发现火情,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启动火灾应急预案。
(2)组织员工进行灭火,确保火势得到控制。
(3)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2. 爆炸应急措施(1)发现爆炸迹象,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启动爆炸应急预案。
(2)迅速关闭相关设备,切断电源、气源。
(3)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3. 人员中毒应急措施(1)发现人员中毒,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启动中毒应急预案。
(2)迅速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3)对中毒原因进行调查,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交通事故应急措施(1)发生交通事故,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启动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2)组织人员救治伤员,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应急管理现场处置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现场处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应急管理现场处置工作,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效率和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场处置工作。
第三条应急管理现场处置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精准施救、全员参与、协同配合”的原则。
第四条应急管理现场处置工作应建立“四级联动、五级负责”的指挥体系,保障快速、有效响应和处置。
第五条本单位应急管理现场处置工作分为常态化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两个阶段,各自设立相应的标准和程序。
第六条应急管理现场处置工作应建立工作人员的随时值守机制,保证24小时的处置能力。
第七条应急管理现场处置工作应不断完善技术设备和保障措施,提高处置能力和效率。
第二章应急处置流程第八条应急管理现场处置工作的流程分为预警、处置和恢复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应有明确的责任单位和操作程序。
第九条预警阶段的工作包括信息收集、风险评估、预警发布等内容,责任单位为应急指挥部,具体操作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
第十条处置阶段的工作包括现场勘察、任务分配、资源调度、应急措施等内容,责任单位为现场指挥部,应按照统一指挥的原则进行。
第十一条恢复阶段的工作包括事故评估、后期整改、公众安抚等内容,责任单位为复原工作组,应制定明确的计划和措施。
第三章应急管理措施第十二条应急管理现场处置工作的措施包括人员保障、物资支持、技术设备、信息通讯等内容,责任单位为保障部门,应全面做好准备工作。
第十三条人员保障措施包括应急演练、培训教育、心理疏导等内容,责任单位为人力资源部门,应做到全员参与、协同配合。
第十四条物资支持措施包括储备物资、调运配送、现场供应等内容,责任单位为后勤保障部门,应满足应急处置的需要。
第十五条技术设备措施包括应急装备、通讯系统、监测设施等内容,责任单位为技术部门,应提高设备性能和使用效率。
第十六条信息通讯措施包括信息平台、通讯网络、传输设备等内容,责任单位为信息中心,应建立快速、可靠的信息通道。
应急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应急管理制度范本为了规范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____号)和市县安监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本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____),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3、为了使应急预案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应急预案要经单位内部组织评审并报县安监局进行备案。
4、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5、要在年初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6、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要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7、应急预案每年要组织修订完善一次,具体由安全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进行修订,企业负责人审查后组织学习并执行。
8、如果发生事故,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9、对在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单位将根据情况给予表彰和奖励。
应急管理制度范本(二)一、制度目的为了做好单位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确保人身安全,保护单位财产,提高单位抗灾能力和减少灾害损失。
二、制度适用范围适用于单位全体员工及相关工作人员。
三、制度内容1.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根据单位特点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灾害类型、应急组织机构、应急措施等内容。
应急方面管理制度
应急方面管理制度一、应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提高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处置,减少损失。
2.保障员工和资产安全,维护企业形象和声誉。
3.合法合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减少法律风险。
4.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应急敏感度,预防和控制潜在风险。
二、应急管理制度的构建1.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应急管理工作大格局。
2.编制应急预案,包括灾害防范和救援预案、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预案要细化、具体,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3.配备应急设备和器材,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启用,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4.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让员工熟悉应急预案和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明确通信渠道,快速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6.定期进行应急管理制度的评估和改进,不断完善制度。
三、应急管理制度的执行1.明确领导责任,强化领导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加强员工培训,让员工了解应急预案和应急流程,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
3.加强应急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让员工熟悉应急流程和技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建立应急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应急处置能力。
6.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四、应急管理制度的改进1.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多进行演练和反馈,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更新。
2.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建立跨部门、跨单位的协同机制,形成综合整体的应急管理体系。
3.建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实时监控和多角度分析,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加强与社会各界的配合和合作,建立企业与公众、媒体、政府等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全社会的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工作制度范文(4篇)
应急管理工作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单位安全稳定,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理能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科学决策,依法执政;分级负责,连续发展。
第四条本制度的目标是:确保组织机构和设施处于安全状态,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应急事件的防控能力和处置能力。
第五条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类指导,统一领导;科学决策,依法处置;依靠技术,重视教育;加强预防,强化责任。
第六条应急管理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优先,防范为主;科学决策,依法执政;责任明确,分工合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
第二章应急管理的职责第七条应急管理委员会是本单位的最高应急管理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应急管理的规划、政策、制度和措施。
第八条应急管理委员会由本单位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相关部门及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
第九条应急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一)审议通过应急管理规划、政策、制度和措施。
(二)监督和检查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
(三)组织应急演练,评估应急响应和处理能力。
(四)协调解决应急事件中的重大问题。
(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级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条应急管理部门是本单位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应急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一)负责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方案。
(二)组织指导本单位的应急演练和培训。
(三)收集、分析和评估应急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四)协调本单位的应急资源,做好与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五)组织应急事件的处置,保证安全和秩序。
第十二条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一)严格遵守本制度及有关法律法规,切实落实工作任务。
(二)及时上报和汇报应急信息,配合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三)熟悉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做好应急演练工作。
(四)发现应急事件或者突发情况,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
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
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一、概述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应急情况,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了本应急处置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机构全体员工,在面对各类突发事件和应急情况时,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
三、责任部门1. 应急处置小组:由本机构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内部的应急处置组织和执行工作。
3. 全体员工:负责积极配合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应急响应级别本机构的应急响应级别分为四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应急事件,具体要求如下:1. 一级应急响应:发生重大灾难或事故,对组织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需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置工作。
2. 二级应急响应:发生较大规模的灾难或事故,对组织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需要及时启动应急处置工作。
3. 三级应急响应:发生一般性的灾难或事故,对组织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可能造成些许威胁,需要适时启动应急处置工作。
4. 四级应急响应:发生个别事故或突发事件,对组织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没有直接威胁,需要及时处置以避免进一步扩大影响。
五、应急处置工作流程1. 接到报警或发生应急事件后,应急处置小组成员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通知各部门负责人和全体员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根据事件的情况,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并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参与应急处置工作,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
3. 各部门负责人按照应急处置小组的指示,组织本部门的人员有序疏散或采取其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4. 全体员工要服从应急处置小组和各部门负责人的指挥,积极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做好自身的保护工作。
5. 应急处置小组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管理机构汇报应急处置工作的进展情况,接受指导和协调。
六、应急处置演练为了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和应急情况的能力,本机构定期组织应急处置演练,测试员工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完善。
应急管理制度及保障措施
应急管理制度及保障措施一、应急管理制度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社会整体应急能力,我国建立了一整套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资源调度等各个环节,旨在提高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公民的应急能力。
1.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操作指南,是在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内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必须依法制定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以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迅速有效地做出应对和处置。
2. 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类演练活动,包括实地演练、模拟演练、联合演练等形式,对各级政府和单位的应急响应能力进行检验和提高,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制度。
3. 应急资源调度应急资源调度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对各类资源的调度和协调,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各级政府和单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及时有效地调动各类应急资源,提高应急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
二、应急保障措施除了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制度外,我国还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保障措施,以提高社会整体应急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 信息通讯保障信息通讯保障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措施,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应急通讯网络和卫星通讯系统,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传递信息和指令。
各级政府和单位也要加强信息通讯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提高通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物资保障物资保障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保障措施,各级政府和单位要提前储备各类紧急救援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医疗器材、应急药品等,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3. 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是提高社会整体应急能力的重要环节,各级政府和单位要加强对救援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各类技能待遇,以确保他们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4. 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措施,各级政府和单位要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
安全消防管理制度 应急措施及方案
安全消防管理制度应急措施及方案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保障单位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消防管理制度及应急措施方案。
第二条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消防安全职责,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提高火灾应急救援能力。
第三条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重点是:加强火灾预防工作,消除火灾隐患;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消防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制定应急预案,提高火灾应急救援能力。
二、消防安全组织管理第四条本单位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消防安全工作。
消防安全委员会主任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
第五条各部门、车间、班组应设立消防安全管理员,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的消防安全工作。
消防安全管理员应具备相应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六条消防安全委员会定期召开消防安全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部署消防安全工作。
第七条各部门、车间、班组应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三、火灾预防第八条各部门、车间、班组应定期开展火灾隐患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第九条加强火源、电源管理,禁止在禁止区域使用明火,确需使用明火的,应办理动火证,并采取相应消防安全措施。
第十条禁止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逃生。
第十一条单位应定期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消防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四、火灾应急预案与应急响应第十二条单位应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火灾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配置、应急演练等内容。
第十三条火灾发生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报警,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逃生,扑救初期火灾。
第十四条单位应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检验火灾应急预案的实战效果,提高火灾应急救援能力。
紧急抢救措施管理制度
紧急抢救措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院紧急抢救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情况与紧急抢救的本领,订立本《紧急抢救措施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全部医护人员必需严格遵守,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三条紧急抢救措施包含但不限于突发性疾病、意外损害、重点事故等突发情况下的抢救工作。
第二章应急抢救团队的组建及职责第四条出诊医护人员应急抢救团队由各科室主治医师、护士长、医疗设备管理人员构成,负责本科室内的各类紧急抢救工作。
第五条急诊科应急抢救团队由急诊科主任、急诊科医师、护士长、放射科医师、试验室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心电图室的操作人员等构成,负责急诊患者的紧急抢救工作。
第六条其他相关专科应急抢救团队的组建及职责依据各自科室特点、工作需求和人员配置在科室内自行订立,提交医务处备案。
第七条各级应急抢救团队的重要职责包含:1.及时出诊、快速准确做出诊断和处理;2.乐观搭配其他团队成员,相互通知和沟通工作,保证工作连贯性;3.完善的抢救设备和药品的管理,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4.协调应急抢救工作与其他科室的联动。
第八条应急抢救团队成员应定期参加紧急抢救培训和演练,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应急抢救本领和临场处理本领。
第三章紧急抢救工作的流程与程序第九条紧急抢救工作的流程与程序如下:1.接诊与推断:当患者显现突发情况需要紧急抢救时,接诊医务人员应当及时推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快速启动抢救流程。
2.呼叫团队:接诊医务人员将紧急抢救的情况告知应急抢救团队,并供应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现场信息,以便快速响应和准确推断。
3.工作协调:应急抢救团队成员相互搭配,通力协作,明确工作分工,快速到达现场。
4.抢救措施:依据患者病情,执行紧急抢救措施,包含心肺复苏、呼吸道管理、药物应用等。
5.抢救记录:抢救过程中及时记录紧要信息,包含患者基本情况、抢救措施和药物使用等,以备后续参考。
应急管理措施及预案制度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和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应急管理措施及预案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应急管理措施及预案制度。
二、应急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1)成立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
(2)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供应。
2. 提高应急预警能力(1)建立完善的预警监测系统,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事故进行实时监测。
(2)加强与气象、地震、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3)加强应急预警信息的发布,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和群众。
3.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1)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水平。
(3)加强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1)建立健全应急响应程序,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和流程。
(2)加强应急指挥调度,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开展。
(3)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应急救援合力。
三、预案制度1. 预案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依法依规,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3)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和应急处置需要。
(4)注重实效,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 预案编制内容(1)总体预案:明确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等。
(2)专项预案:针对特定类型突发事件和事故,制定具体的应急处置措施。
(3)现场处置方案:针对具体场所和情况,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 预案管理(1)预案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2)预案应定期修订,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应急保障措施管理制度
应急保障措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和完善应急保障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应急保障措施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应急保障措施应当遵循预防、保护、救援和恢复的原则,实行预防为主、应急处置为辅的工作方针。
第四条应急保障措施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应急保障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并健全应急保障措施,鼓励开展应急保障措施的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研究,提高应急保障措施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第六条应急保障措施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应急保障措施的整体协调和管理,监督和指导地方各级应急保障措施工作,协助地方协调应急保障资源。
第七条地方政府应急保障措施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应急保障措施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推动和监督应急保障措施的实施,并接受国家应急保障措施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各部门要加强应急保障措施管理,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措施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防范和应付各类安全事件和灾害事故。
第二章应急保障措施工作机构第九条应急保障措施工作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应急保障措施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应急保障措施管理部门、应急保障措施协调组织等。
第十条国家应急保障措施管理部门主要职责为:1. 主持起草和修改全国应急保障措施法规和规章;2. 组织和协调全国应急保障措施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全国应急保障措施工作的落实情况;3. 负责应急保障措施的专业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培训;4. 组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灾难事故的应急保障措施。
第十一条地方政府应急保障措施管理部门主要职责为:1. 负责本地区应急保障措施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2. 负责本地区应急保障措施的协调和指导;3. 负责应急保障措施的资源储备和调度;4. 组织应对本地区重大突发事件和灾难事故的应急保障措施。
第十二条应急保障措施协调组织主要职责为:1. 负责应急保障措施的信息收集和发布;2. 负责应急保障措施的资源协调和调度;3. 负责应急保障措施的救援和抢险;4. 负责应急保障措施的保障和保障。
档案管理制度应急措施
一、引言档案作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信息资源,其安全性和完整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确保档案管理制度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应急措施。
二、应急措施1. 人员应急响应(1)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档案管理制度应急工作。
(2)明确应急小组成员职责,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开展。
(3)定期对全体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应急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信息安全应急措施(1)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档案信息不被泄露、篡改和破坏。
(2)对重要档案进行加密存储,防止非法访问。
(3)定期对档案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4)制定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
3. 档案实体安全应急措施(1)加强档案库房安全管理,确保库房环境符合档案存储要求。
(2)配置必要的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尘等设备,提高档案实体安全。
(3)定期对档案库房进行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4)制定档案实体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4. 档案修复与抢救(1)建立档案修复与抢救队伍,负责对受损档案进行修复和抢救。
(2)购置必要的修复设备,提高档案修复能力。
(3)制定档案修复与抢救预案,确保在档案受损时能够迅速开展抢救工作。
5. 应急物资储备(1)根据档案管理需求,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灭火器、防潮箱、修复工具等。
(2)定期检查应急物资的完好性,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6. 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演练方案。
(3)总结应急演练经验,不断完善应急措施。
三、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分析突发事件情况,制定应对措施。
3. 指派专人负责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应急工作。
酒店旅馆业治安管理制度应急措施、卫生管理制度
酒店旅馆业治安管理制度应急措施、卫生管理制度一、酒店旅馆业治安管理制度应急措施1、应急预案的制定酒店旅馆业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下安全应对。
应急预案应根据本地区的安全情况和事件类型进行针对性制定。
应急预案应包括:(1)应急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2)应急通讯方法;(3)应急物资备妥情况;(4)应急救援措施及处置流程;(5)应急演练计划;2、安全防范措施(1)安装监控设备,增强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外来人员的访问管控;(2)广泛宣传防范措施,提高员工和客人的安全意识;(3)增强物品保管和防盗措施,根据旅客的要求提供安全保管服务;(4)加强对可疑人员的查控力度,对疑似危险物品和嫌疑人员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适当措施。
3、应急电源设施酒店旅馆业必须确保应急电源设施能够及时地提供电力供给,以保障酒店业的正常运作。
应急电源设施应包括:紧急照明系统、应急照明电源、消防门禁系统、监控设备、感应探测器等。
4、应急演练酒店旅馆业在平日里应开展应急演练,以验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应急演练应包括: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流程、员工的应急岗位职责分工和现场指挥和协调等。
二、酒店旅馆业卫生管理制度1、制定卫生管理制度酒店旅馆业应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酒店与客户之间的卫生责任和要求,确保酒店的卫生安全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该制度应包括遵守卫生法规、设施设备的清洗消毒、卫生间和浴室的清洁、食堂的卫生、厨房的卫生等内容。
2、设施设备清洗消毒酒店旅馆业应落实定期清洗消毒制度,将浴室、卫生间等设施设备保持清洁和消毒,落实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预防措施。
食堂和厨房的设施设备,也要进行专业的清洗消毒处理,保证不受污染,不对人体产生危害。
3、客房清洁酒店旅馆业应保证客房的清洁,每客一洁,也应经过专业标准的清洁消毒处理,避免各种细菌的交叉感染,提高客人对酒店的卫生安全质量的信心。
4、食品安全酒店旅馆业在餐饮服务上,应遵循健康、安全、卫生的原则,预防交叉感染。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管理制度(通用21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应急预案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篇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2.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
3.成立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为副组长,安监科长、各采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
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监科,并负责日常管理。
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
5.应急管理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管理培训。
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
6.应急演练。
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分别安排一次桌面演练和综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
安监科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
7.应急通讯设备保障。
公司要对电话、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器材进行经常性维护或更新,确保通讯畅通。
8.应急救援物资保障。
根据公司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
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
9.应急处置。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
应急管理制度及保障措施
应急管理制度及保障措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应急管理制度及保障措施是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灾难或危机而建立的组织机构、体系和程序。
在现代社会中,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都在不断扩大,因此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一、建立应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建立应急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管理体系和程序,有效提高应急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2.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制度可以提前预防和应对各种危机事件,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建立应急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1. 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各级政府应建立应急管理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和职责,建立健全的应急指挥体系。
2. 应急预案制定。
应根据各类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协同配合机制。
3. 应急演练和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各级应急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4. 应急资源保障。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保障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确保灾害发生时的紧急需要。
5. 应急信息发布。
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准确地发布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信息,引导民众做出正确的应对和自救。
6. 应急后勤保障。
建立应急后勤保障体系,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后勤支援,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和工作需求。
三、应急管理制度的保障措施1. 政策法规的制定。
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应急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为应急管理提供保障。
2. 资金投入和支持。
各级政府应增加应急管理经费投入,建立健全的资金保障机制,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技术装备的更新升级。
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应急管理系统,更新升级相关技术装备,提高应急救援和指挥的效率和准确性。
4. 社会参与和支持。
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的培养和组织,发挥其在应急救援和服务保障中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格局。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措施
一、总则为加强公司防泄漏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防泄漏安全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责任明确,分工协作;3. 技术保障,科学管理;4. 应急有序,快速响应。
三、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1. 设备设施管理: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修、维护,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加强设备设施的操作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严格执行设备设施操作规程,防止泄漏事故发生。
2. 物料管理:严格执行物料管理制度,对易泄漏物料进行分类储存,设置醒目标志;加强物料搬运、装卸、储存过程中的安全监管,防止泄漏。
3. 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环境监测,掌握泄漏情况;对泄漏区域进行及时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4. 应急预案:制定防泄漏应急预案,明确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措施和责任分工;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5. 安全培训:加强对员工的防泄漏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对新增员工、转岗员工进行专项培训,确保其掌握防泄漏安全知识。
四、防泄漏应急措施1. 发现泄漏:员工发现泄漏时,应立即报告,并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切断泄漏源;(2)迅速撤离泄漏区域;(3)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4)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
2. 应急处置:(1)泄漏物质为易燃易爆物品,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2)泄漏物质为有毒有害物质,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泄漏区域,并采取通风、稀释等措施;(3)泄漏物质为其他物品,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 应急救援:(1)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队伍;(2)向上级部门报告泄漏事故,请求支援;(3)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治,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
4. 事故调查与处理:(1)对泄漏事故进行彻底调查,查明原因;(2)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一、引言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规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制定一套科学、高效的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体制,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的流程,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的协作配合,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果。
三、工作原则(1)依法依规。
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科学高效。
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协同配合。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密切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事故应急情况。
(4)安全稳定。
在救援工作中,要注重安全稳定,确保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的安全。
(5)追究责任。
对于因应急救援不力导致重大事故或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组织机构(1)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
(2)救援队伍:由各相关部门组成,根据不同救援任务组建。
包括消防救援队伍、医疗救援队伍、工程救援队伍等。
(3)联络人员:负责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协助指挥部开展工作。
(4)应急救援人员:由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抽调的专业人员组成,具备相应的救援能力和技术。
五、工作流程(1)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要及时调集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救援力量,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救援队伍要按照指挥部的要求,迅速到达现场,并展开救援工作。
(3)联络人员要及时与外界进行沟通,向上级报告救援情况,协助指挥部进行工作安排和资源调度。
(4)应急救援人员要根据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救援方案,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5)救援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设备配置(1)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的制度,确保其完好有效。
(2)根据不同应急救援任务的需要,合理配置物资和设备。
应急管理工作制度(三篇)
应急管理工作制度一、总则应急管理工作是指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或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秩序,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来应对和处置的管理工作。
制定应急管理工作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应急管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能力,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任务和职责1. 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确保各单位和个人能够掌握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流程。
2. 组织演练和培训,提高各单位和个人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3. 组织应急资源的储备和调配,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调动必要的资源进行处置。
4. 组织应急救援和灾害事后恢复工作,为灾区人民提供必要的救援和支持。
5. 组织应急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做到及时、准确、透明。
三、预案制定与修订1. 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应当根据具体的行业和地区情况,充分考虑突发事件的类型和可能的影响,制定具体的处置流程和措施。
2. 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应急资源的调配和使用、应急演练和培训、应急救援和灾害恢复等方面的内容。
3. 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四、演练和培训1. 演练应当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类型进行,演练内容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的调度和指挥、应急资源的调配和使用、应急救援和灾害恢复等方面。
2. 演练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演练结果应当进行总结和评估,并及时修订预案。
3. 培训应当针对不同的应急处置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流程、应急救援技能的掌握和使用、应急资源的调配和使用等方面。
五、应急资源储备和调配1. 各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储备必要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力、物资、设备等。
2. 应急资源的调配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调动必要的资源进行处置。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1. 咱得明确,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那可是救命的东西啊!就好比你在海上遇到风浪,这制度就是你的救生艇呀!比如发生火灾了,大家得知道该怎么疏散,怎么灭火吧,这就是制度的重要性。
2. 每个人都得清楚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就像你在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方向。
要是地震了,你知道该往哪儿躲,该怎么保护自己吗?这就靠制度啦!3.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这可不能马虎啊!想想看,如果遇到危险,它就是你的保护神啊!像有人受伤了,按照制度来急救,那可能就挽回一条生命呢!4. 你说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重要不重要?那简直太重要了!就如同战场上的战术,决定着成败呢!比如说发生了化学品泄漏,知道怎么处理才能避免更大危害吧,这就是制度的用处。
5. 咱可别小瞧了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它可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好比是你迷路时的地图。
要是遇到洪水了,怎么避险,怎么求救,制度都写得明明白白。
6.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真的超级重要啊!它就像你的好朋友,关键时候帮你大忙。
比如有突发疾病的人,按照制度进行急救操作,那不是很好吗?7. 大家要重视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啊!这可是性命攸关的事儿!就像你在沙漠中找到的水源。
要是发生踩踏事件了,知道怎么维持秩序,保护自己和他人,不就是靠制度嘛。
8.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这可不是说着玩的!它就如同你的秘密武器。
当有意外发生时,比如电梯故障,知道该怎么应对,这全靠制度指导啊。
9. 可别不当回事啊,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它简直就是你的守护天使!假设发生了爆炸,按照制度行动,就能减少损失和伤害呀!10. 一定要记住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啊!它是无比重要的!就像你在寒冬里的暖炉。
要是遇到了歹徒袭击,根据制度来应对,说不定就能化险为夷呢!我的观点结论: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对待并熟知,在关键时刻它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保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措施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在紧急情况下仍能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能够正常生产,并保证顾客的需求,特制定本办法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在生产过程中能事先预测到的非自然灾害所产生的突发性事件。
3.定义:突发性事件:原材料、外协件及外购件的供应中断、劳动力短缺、关键及主要设备故障、公用设施故障(如:停水、电)、交通运输故障等,不包括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等现象)4.权责4.1突发性事件之应急处理措施的计划和对策拟定:各相关部门。
4.2突发性事件之应急处理措施的计划和对策之审查、核准:管理者代表和总经理。
4.3突发性事件之应急处理措施之计划和对策执行:各相关部门。
5.作业内容5.1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图(见附件一)。
5.2为避免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不可抗拒的各种自然灾害除外,如:地震、风暴等现象),各部门应针对公司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如:物料供应中断或不能按期到料、劳动力短缺(如:员工罢工、集体辞职、公司人才流失、生产能力过剩而人力不足等)、关键/主要设备故障、公用设施故障(如:停电、停水、限电)、交通运输故障(如:火车运输、汽车运输、海运、空运等)、售后市场的退货等}制定其应急处理措施计划和处理对策,以合理地保护在紧急情况下能向顾客正常供货,以维护顾客的权益。
5.3公用设备故障:停电(包括限电);5.3.1停电突发性事件处理部门:设备部、暖通生产部、散热器生产部、行政厂务部。
5.3.2停电应急处理措施计划:5.3.2.1设备部电气维修、厂务高压配电室确认停电所发生的原因和状况。
5.3.2.2如为公司内部原因所造成,则生产管理部应要求设备部、厂务尽快修复。
5.3.2.3如为公司外部原因所造成,则设备部、厂务应迅速与外界供电部门取得联系,并确定外界供电部门修复和供电的时间。
5.3.2.4如因供电局要求限电,则生产管理部要调配好重点工序(如焊接、涂装等)的供电需求。
合理分配电力资源。
5.3.3 停电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对策:5.3.3.1市场部和生产管理部应迅速查核停电是否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
5.3.3.2如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则市场部应在停电的当天及时与顾客取得联系,以得到顾客的谅解和取得顾客同意延迟交货的书面证据,并调整生产计划,要求相关部门配合生产并在供电已稳定的情况下调本部门人力和/或安排人员加班。
5.3.3.3如不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必要时由生产管理部调整生产计划,要求相关部门配合生产并调整本部门人力和/或安排人员加班。
5.3.3.4当公司内无法承受长时间停电的负荷时,生产管理部应要求采购部设法寻找和安排合格的、有能力承制本公司产品的外协加工供应商。
5.3.3.5必要时,公司应建立发电机,如一旦发生停电突发性事件时,设备部、厂务立即发电供应,以确保公司能正常生产。
5.4 公用设备故障:停水;5.4.1 停水突发性事件处理部门:设备部、暖通生产部、散热器生产部、行政厂务部。
5.4.2停水应急处理措施计划:5.4.2.1 由设备部、厂务确认停水所发生的原因和状况。
5.4.2.2如为公司内部原因所造成,则生产管理部应要求设备部、厂务尽快修复。
5.4.2.3如为公司外部原因所造成,则设备部、厂务应迅速与外界供水部门取得联系,并确定外界供水部门修复和供水的时间。
5.4.3停水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对策:5.4.3.1市场部和生产管理部应迅速查核停水是否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
5.4.3.2如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则市场部应在停水的当天及时与顾客取得联系,以得到顾客的谅解和取得顾客同意延迟交货的书面证据,并调整生产计划,要求相关部门配合生产并在供水已稳定的情况下调整本部门人力和/或安排人员加班。
5.4.3.3如不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必要时由生产管理部调整生产计划,要求相关部门配合生产并调整本部门人力和/或安排人员加班。
5.4.3.4 当公司内无法承受长时间停水的负荷时,生产管理部应要求采购部设法寻找和安排合格的、有能力承制本公司产品的外协加工供应商或要求公司办寻找有能力承送本公司产品的外部供水部门。
5.5 劳动力短缺:罢工;5.5.1 罢工突发性事件处理部门:行政人事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和相关部门。
5.5.2 罢工应急处理措施计划:5.5.2.1 由行政人事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和相关部门确认员工罢工所发生的原因和状况。
5.5.2.2由公司高阶管理层会同行政人事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和相关部门商讨和决定员工罢工的解决方法(如:与罢工员工妥善沟通和交流、解决罢工员工最关心的问题、设法安排罢工员工复工等)并要求罢工员工尽快恢复工作。
5.5.3罢工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对策:5.5.3.1市场部和生产管理部应迅速查核员工罢工是否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
5.5.3.2如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则市场部应在员工罢工的当天及时与顾客取得联系,以得到顾客的谅解和取得顾客同意延迟交货的书面证据,并调整生产计划和,在罢工员工复工后或人员得到补充后要求相关部门配合生产并调整本部门人力和/或安排人员加班。
5.5.3.3如不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必要时由生产管理部调整生产计划,在罢工员工复工后或人员得到补充后要求相关部门配合生产并调整本部门人力和/或安排人员加班。
部设法寻找和安排合格的、有能力承制本公司产品的外协加工供应商。
5.5.3.5必要时,公司应建立与当地劳动职业机构联络名录,并与之保持联系,如一旦发生员工罢工突发性事件时,行政人事管理部立即与当地劳动职业机构联络,请其招聘所缺人员以补充罢工员工,并由行政人事管理部和相关部门立即对所招的人员或刚补充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立即投入生产,以确保公司能立即恢复生产和正常生产。
5.6 劳动力短缺:集体辞职;5.6.1集体辞职突发性事件处理部门:行政人事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和相关部门。
5.6.2 集体辞职应急处理措施计划:5.6.2.1行政人事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和相关部门确认员工集体辞职所发生的原因和状况。
5.6.2.2由公司高阶管理层会同行政人事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和相关部门商讨和决定员工集体辞职的解决方法(如:与集体辞职员工妥善沟通和交流、解决集体辞职员工最关心的问题、设法安排集体辞职员工复工等)并要求集体辞职员工尽快恢复工作。
5.6.3 集体辞职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对策:5.6.3.1市场部和生产管理部应迅速查核员工集体辞职是否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
5.6.3.2如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则市场部应在员工集体辞职的当天及时与顾客取得联系,以得到顾客的谅解和取得顾客同意延迟交货的书面证据,并调整生产计划,在集体辞职员工复工后或人员得到补充后要求相关部门配合生产并调整本部门人力和/或安排人员加班。
5.6.3.3如不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必要时由生产管理部调整生产计划,在集体辞职员工复工后或人员得到补充后要求相关部门配合生产并调整本部门人力和/或安排人员加班。
采购部设法寻找和安排合格的、有能力承制本公司产品的外协加工供应商。
5.6.3.5必要时,公司应建立与当地劳动职业机构联络名录,并与之保持联系,如一旦发生员工集体辞职突发性事件时,行政人事管理部立即与当地劳动职业机构联络,请其招聘所缺人员以补充集体辞职员工,并由行政人事管理部和相关部门立即对所招的人员或刚补充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立即投入生产,以确保公司能立即恢复生产和正常生产。
5.7劳动力短缺:生产能力过剩而人力不足;5.7.1生产能力过剩而人力不足之突发性事件处理部门:行政人事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和相关部门。
5.7.2生产能力过剩而人力不足之应急处理措施计划:5.7.2.1 行政人事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和相关部门确认生产能力过剩而人力不足所发生的原因和状况。
5.7.2.2由公司高阶管理层会同行政人事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和相关部门商讨和决定生产能力过剩而人力不足的解决方法。
5.7.3 生产能力过剩而人力不足之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对策:5.7.3.1市场部和生产管理部应迅速查核生产能力过剩而人力不足是否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
5.7.3.2如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则市场部应在生产能力过剩而人力不足的当天及时与顾客取得联系,以得到顾客的谅解和取得顾客同意延迟交货的书面证据,并调整生产计划,在人员得到补充后要求相关部门配合生产并调整本部门人力和/或安排人员加班。
5.7.3.3如不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必要时由生产管理部调整生产计划,在人员得到补充后要求相关部门配合生产并调整本部门人力和/或安排人员加班。
5.7.3.4当公司内无法承受长时间的生产能力过剩而人力不足的负荷时,生产管理部应要求采购部设法寻找和安排合格的、有能力承制本公司产品的外协加工供应商。
5.7.3.5必要时,公司应建立与当地劳动职业机构联络名录,并与之保持联系,如一旦发生生产能力过剩而人力不足之突发性事件时,行政人事管理部立即与当地劳动职业机构联络,请其招聘人员以补充生产能力过剩而人力不足部门,并由公司办和相关部门立即对所招的人员或刚补充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立即投入生产,以确保公司能立即恢复生产和正常生产。
5.8 供应中断(如:原材料、外购/外协件、辅助材料等):5.8.1供应中断突发性事件处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采购部、市场部。
5.8.2 供应中断应急处理措施计划:5.8.2.1 由采购部确认供应中断所发生的原因和状况。
5.8.2.2如为公司内部原因所造成,则生产管理部应要求采购部尽快修复。
5.8.2.3如为公司外部原因所造成,则采购部应迅速与外界原材料、外购/ 外协件、辅助材料供应部门取得联系,并确定外界原材料、外购/外协件、辅助材料供应部门修复和供料的时间。
5.8.3供应中断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对策:5.8.3.1 市场部和生产管理部应迅速查核供应中断是否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
5.8.3.2 如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则市场部应在供应中断的当天及时与顾客取得联系,以得到顾客的谅解和取得顾客同意延迟交货的书面证据,并调整生产计划,要求相关部门配合生产并在原材料、外购/外协件、辅助材料已够使用的情况下调整本部门人力和/或安排人员加班。
5.8.3.3如不会影响顾客的交货期,必要时由生产管理部调整生产计划,要求相关部门配合生产并在原材料、外购/外协件、辅助材料已够用的情况下调整本部门人力和/或安排人员加班。
5.8.3.4当公司内无法承受长时间供应中断的负荷时,生产管理部应要求采购部设法寻找和安排合格的、有能力承制本公司产品的外协加工供应商。
5.8.3.5 必要时,公司应建立重要的、主要的、关键的、用量比较大的、在短时间内难以购买的原材料、外购/外协件、辅助材料的最低安全库存量,如一旦发生供应中断突发性事件时,生产管理部原材料、外购/外协件仓库和辅助材料仓库立即发放原材料、外购/外协件、辅助材料所建立的最低安全库存量给生产管理部各相关部门进行生产,以确保公司能正常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