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寒假自主学习诊断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北京市人大附中2020届高三寒假摸底考试自主练习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北京市人大附中2020届高三寒假摸底考试自主练习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北京市人大附中2020届高三寒假摸底考试自主练习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20届高三寒假自主学习练习语文2月10日本练习共8页,150分。

时长150分钟。

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超过了10%。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

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的热议话题。

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

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

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

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有利于焚烧,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受技术和工艺制约,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

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

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2014.9 【试卷综析】本套试题作为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有下列特色:1.考查全面:除了考字音、词语运用、句子的衔接、诗歌赏析、文言文翻译外,还考查了默写及各类文体文章的阅读和鉴赏,也考查了语言表达等语言技巧性较强的试题。

全卷90%以上的内容侧重考查能力,比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利于全面准确的评价高三语文学习情况。

2.注重积累:选择题中有2道题,文言阅读中的实词和虚词解释,15题的名篇名句的补写,都体现了对知识积累的要求,突出考查这方面的能力。

3.突出实践:语文是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本试卷突出了这一特点。

阅读中主观题占的比例较大,句子的仿写具有强烈的实践特点.4.试题设计具有人文性,作文“行为与位置”贴合实际生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有话说,有理发,有体验,有经历,其它的选文也给了学生各个方面做人的教育。

第I卷(选择题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题文】A0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着.陆/着.凉.打叉./不差.钱蔓.延/顺蔓.摸瓜B.婢.女/裨.将拙.劣/捉.迷藏猝.死/人文荟萃.C.台甫./果脯.饯.行/监.护人折.本/百折.不挠D.刹.那/古刹.剥削./削.铅笔吭.声/引吭.高歌【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A zhuó/zháo,chā/chà,màn/wàn;B bī/pí, zhuó/zhu ó, cù/cuī C fǔ/fǔ,jiàn/jiān ,shé/zhé D chà/chà,xuē/xiāo ,kēng/háng【思路点拨】如何掌握多音字的读音:①学习多音字时,一定要把字音和它所组成的词语结合起来去认识和记忆,这样才能达到准确无误。

2019-2020年高三寒假检测语文试卷

2019-2020年高三寒假检测语文试卷

2019-2020年高三寒假检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作文纸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偌.大( ruò)潜.意识( qiǎn ) 比比皆是制之死地而后生B.炽.热(chì)混.合物 (hùn ) 振聋发聩按下葫芦起了瓢C.戏谑.(nüè)处.女作( chǔ ) 雍荣大度识时务者为俊杰D.莅.临(lì)应.用文(yīng) 异曲同工不敢跃雷池一步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2011年10月21日,世界各大报纸都在位置刊登了利比亚独裁者卡扎菲被击毙的消息。

②这次“抢盐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很多,比如媒体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

③白描,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A.显要披露简练B.显耀透露简练C.显要透露凝练D.显耀披露凝练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稳民生、控通胀、保增长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B.8月4日晚,体育总局冬运管理中心公布了对短道速滑队内部严重冲突事件的处理,冬奥会四金得主王濛被撤销队长职务、开除出队。

C.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D.新颁布的《物权法》深受广大业主所欢迎,因为它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律,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朱光潜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研究一个浅例。

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A与B、C与D、E与F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B与C 以及D与E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

还不仅此。

我们把这六条垂直线摆在一块看,它们仿佛自成一个谐和的整体;至于G与H两条没有规律的线则仿佛是这整体以外的东西,如果勉强把它搭上前面的六条线一块看,就觉得它不和谐。

(1)A、B、C、D、E、F为六条平行垂直线,G与H为两条没有规律的线。

(2)A与B、C与D、E与F距离都相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这个有趣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很重要的道理。

④一、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

把六条垂直线看成三个柱子,就是直觉到一种形象。

它们本来同是垂直线,我们把A和B选在一块看,却不把B和C选在一块看;同是直线所围的空间,本来没有远近的分别,我们却把A、B中的空间看得近,把B、C中的空间看得远。

由此可知在外物者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

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⑤二、事物本来也要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

A至F六条线可以看成一个整体,G与H两条线何以不能纳入这个整体里面去呢?这里我们很可以见出心和物的关系。

我们从左看到右时,看出CD和AB相似,DE又和BC相似。

这两种相似的感觉便在心中形成一个有规律的节奏,使我们预料此后都可由此例推,右边所有的线都顺着左边诸线的节奏。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语文)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语文)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选择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等写在答题纸上,并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主观题请在规定区域答题。

请务必保持答题纸的整洁,不要折叠,考试结束,将答题纸交回。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20分)河流的秘密对于居住在河边的人们来说,河流是个秘密。

谁能有柔软之极雄壮之极的文笔为河流谱写四季歌?我一直喜欢阅读所有关于河流的诗文篇章,所有热爱河流、关注河流的心灵都是湿润的,有时候那样的心灵像一盏渔灯,它无法照亮岸边黑暗的天空,但是那团光与水为友,让人敬重。

赞美河流如何能消解河流与我们日益加剧的敌意和隔阂。

一个热爱河流的人常常说他羡慕一条鱼,鱼属于河流,因此它能够来到河水深处,探访河流的心灵。

可是谁能想到如今的鱼与河流的亲情日益淡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说河流中鱼类在急剧减少。

所有水与鱼的事件都归结为污染,可污染两个字怎么能说出河流深处发生的革命?谁知道是鱼类背叛了河流,还是河流把鱼类逐出了家门?我突然想起了童年时代居所的后窗。

后窗面向一条瘦小的河,这样的河往往处于城市外围或者边缘。

这样的河流终日梦想着与长江、黄河的相见,却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抱恨终生,因此它看上去不仅瘦小而且忧郁。

这样的河流经年累月地被治理,负担着过多的衔接城乡水运、水利疏导的任务。

河岸上堆积了人们快速生产发展的商店、工厂、码头、垃圾站,这一切使河流有一种牢骚满腹、自暴自弃的表情,当然这绝不是一种美好的表情——让我难忘的就是这种奇特的河水的表情。

从记事起,我从后窗看见的就是一条压抑的河流,一条被玷污了的河流,一条患了思乡病的河流。

只有在装运货物的驳船停泊在岸边时,它才发出轻微的类似呓语的喃喃之声。

即使是孩子,也能轻易地判断那不是快乐的声音。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带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带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I)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I)

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8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I)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齐白石授徒..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李苦禅谨记老师的这句话,因此他学的是老师独到的艺术匠心,而不是简单地描摩..老师的艺术样式。

在绘画(题材/体裁)上,齐白石一生“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万虫”“百鸟”寄托了齐白石对自然生活的思念。

而李苦禅则有意避开老师常画的风物,更强调对象的象征意义,(赋予/付与)对象某些人格内涵。

如综合了鹰、鹫等多种猛禽特点的“雄鹰”形象,是阳刚的化身;风中伫立..是..的劲竹刚正不阿的人格写照;①“雪侮霜欺芳益烈’’的白梅则表现了竖贞不屈的品格……②在艺术修养方面,齐白石是诗、书、画、印四全,自谓“印第一,诗第二,书第三,画第四”;李苦禅未着意..印学,诗不及齐,书法过之,较之老师又增武术戏曲之功。

李苦禅认为:“齐老师治印是以金石艺术融入大写意,我把要这功夫尽用在读碑贴..和欣赏铜器图文和砖石刻画的拓片..上——③体会它的金石味道,融进自己的书画里,习得齐派治印的真精神。

”此外,李苦禅对《易经》很感兴趣,他在绘画中追求一种“禅境”,齐白石赞扬他“能将有法为无法”。

齐白石爱画暮鸦归林,从鸟的朝飞暮还中(领悟/领略)人生的真谛:李苦禅每临自然生机景象,往往喃喃念叨..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A.授徒伫(chù)立B.描摩劲(jìng)竹C.念叨着(zhuó)意D.碑贴拓(tà)片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题材付与领悟B.体裁付与领略C.题材赋予领悟D.体裁赋予领略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C2.C3.D2.试题分析:题材是文章领域内容,体裁是表达形式。

2019-2020年高三12月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2月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2月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艺术默契”与京剧的伴奏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但这变动乃是在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作用中自然出现的;任何一方如果突然间严重破坏“默契”,那么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便趋于破裂,艺术作品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社会效果。

就京剧的伴奏而言,使用简单的民族乐器早已形成“默契”。

这种“默契”还不仅仅是出于谅解与定势,而且也符合求美求新的愿望。

因为对许多老观众来说,主要以京胡伴奏唱腔自有其美妙的感受,特别像徐兰沅、王少卿为梅兰芳伴奏,在老观众心目中都已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增加更多的音响只会起消极的作用。

客观地看,这些伴奏与演唱之间也确有水乳交融之妙。

虽然这样的珠联璧合已不易见于当世,但因心理定势的关系,老观众仍感到以苍劲或细腻的琴声来伴奏各种风格唱腔是最符合听觉要求的。

同时老观众也并不保守,在伴奏的发展中,京胡加上了二胡,又加上了月琴;名琴师们还不断设计一些花过门、花点子,并在托腔①时准确运用琴声与唱腔的离合变化,这都已被接受并受到欢迎,所以双方的“默契”事实上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

但是,当伴奏突然变为庞大的交响乐队时,由于背离原有的“默契”太大了,所以表示不能欣赏。

这种不能欣赏,是受到不以人为意志为转移的“默契”运动规律的制约的,不能简单地视为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生事物。

不过,艺术“默契”虽然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事情,是在创作与欣赏这个大系统内所出现的一种规律性互动,却也必然受到系统之外的种种社会历史因素的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寒假自主学习诊断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水为天地至柔之物,却▲着不尽的力量,河中圆圆的鹅卵石就是明证。

治水,不二法门是▲,不违其本性,不悖大自然的规律。

同样是征服,鲧▲以刚治之。

终究大业未成,送了自己身家性命;而禹以柔治之,▲最终降伏洪魔,造福苍生。

A.孕育因地制宜妄想反而B.蕴含因势利导希望却C.蕴含因势利导妄想反而D.孕育因地制宜希望却2.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时光一去如梭似你穿针(《七夕》)B.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东风破》)C.梦在远方化成一缕纱(《菊花台》)D.你就像天边最美的云朵(《小苹果》)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专家认为,如果全国实行统一的药品编码,就可以建立药品信息系统及用计算机对种类繁多的药品进行科学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B.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日前发布,中石化连续八年蝉联榜首,国字号的垄断企业和银行包揽前十,而民营及民营控股企业无缘前十。

C.事故调查组要坚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查清技术和管理原因,准确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给遇难者家属和全社会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D.睡姿不当会导致视力受损,有时还会引发多种疾病,特别是趴着睡觉会造成眼压过高,不仅可能诱发青光眼,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

4.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而毛泽东笔下的秋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下列是古人描绘秋景的诗句,从中选出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意境,最为接近的一项(3分)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

而村,并不是都有的。

有的人,昏昏然走了一辈子路,到头来还是没找到那柳暗花明处的村。

人人都能找到那个村子,悲哀则无。

A.唯有开辟新路,才能于无路处寻觅到精神的家园。

B.只有迈开双脚,奋力前行,才能走到柳暗花明处。

C.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无路可走,而在于无村可依。

D.柳暗花明处的村,常常隐藏在山重水复的困顿处。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上余青州书苏洵洵闻之,楚人高.令尹子文①之行,曰:“三以为令尹而不喜,三夺其令尹而不怒。

”其为令尹也,楚人为之喜:而其去令尹也,楚人为之怒。

己不期为令尹,而令尹自至。

夫令尹子文岂独恶夫富贵哉?知其不可以求得,而安其自得,是以喜怒不及其心,而.人为之嚣嚣。

嗟夫!岂亦不足以见己大而人小邪?脱然为弃于.人,而不知弃之为悲;纷然为取于人,而不知取之为乐。

昔者,明公②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而为天下之名卿。

当其盛时,激昂慷慨,论得失,定可否,左摩西羌,右揣契丹,奉使千里,弹压强悍不屈之虏,其辩如决河流而东注诸海,名声四溢于中原而磅礴于戎狄之国,可谓至盛矣!及至中废而为海滨之匹夫,盖其间十有余年,明公无求于人,而人亦无求于明公者。

其后,适会南蛮纵横放肆,而莫之或救。

明公乃.起于民伍之中,折尺箠而笞之,不旋踵而南方乂.安。

夫明公岂有求而为之哉?适会事变以成大功,功成而爵禄至。

明公之于进退之事,盖亦绰绰乎有余裕矣。

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间,而不知自止!达者安于逸乐,而习为高岸之节,顾视四海饥寒穷困之士,莫不颦蹙呕哕而不乐。

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此二人者,皆不可与语于轻富贵而安贫贱。

何者?彼不知贫富贵贱之正味也。

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而狃.于贫贱之辱者,而后可与语此。

洵,西蜀之匹夫,尝有志于当世,因循不遇,遂至于老。

然其.尝所欲见者,天下之士,盖有五六人。

五六人者,已略见矣;而独明公之未尝见,每以为恨。

今明公来朝,而洵适在此,是以不得不见。

伏惟加察,幸甚!(选自苏洵《嘉佑集》,有删改)【注】①令尹子文:令尹,春秋时期楚国官名,位同国相。

子文,姓斗,名谷於菟,字子文。

楚国内乱,子文自毁其家,以纾国难。

三次被免去相位,毫无愠色。

②明公:对于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的尊称,此处指余靖,时任青州知州。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人高.令尹子文之行高:高尚B.明公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奋:振作C.不旋踵而南方乂.安乂:安定D.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丽狃.于贫贱之辱者狃:习惯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人为之嚣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脱然为弃于.人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C.明公乃.起于民伍之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然其.尝所欲见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其后,适会南蛮纵横放肆,而莫之或救。

(3分)(2)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间,而不知自止!(3分)(3)五六人者,已略见矣;而独明公之未尝见,每以为恨。

(4分)9.根据文意,请简要概述作者苏洵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歌子·过严关张孝祥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

昏昏西北度严关。

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

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

此行休问几时还。

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

(1)“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

昏昏西北度严关”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画面?(3分)(2)请简要赏析“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

(3分)(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尔卜尔筮,▲。

(《诗经·卫风·氓》)(2)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努学》)(3)▲,多于在庚之粟粒。

(杜牧《阿房宫赋》)(4)锦瑟无端五十弦,▲。

(李商隐《锦瑟》)(5)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6)▲,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7)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扬州:三月烟花(节选)陈世旭①那个三月,是什么让快意青春的诗仙如此怅惘?云水微茫,霞光潋滟,一片缥缈的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牵着热烈的视线,牵走浪漫的诗心。

鸟语花香中的千古丽句,写尽对绝世繁华的渴望;所有的诗意,皆与一个无比美丽的诱惑有关。

②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烟花三月的扬州,让石头也会跟着飞翔。

长江万里多少城池,扬州最让人握不住心旌。

③瘦西湖。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迤逦兰舟画舫,扬州浮在水上。

青石砌成的桥洞,逸出陈年的酒香。

如此的意境,无须渲染。

走进的是画卷,溅起的是诗行。

蜂蝶荡漾春光,柳莺笑语春风。

一泓曲水,轻飏妙曼束腰;一湖千娇百媚,比美人瘦。

④巷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流水人家,悠长在史卷深处。

独自徜徉,疏远了尘嚣。

白墙黑瓦,款款人影衣香。

一把纸伞,撑起细雨霏霏。

谁家的女儿,在屋檐下捡拾花瓣,侧肩回眸一场邂逅。

三月的眸子,透出嫩绿的遐想。

曲径落红成阵,掩埋着谁的相思?雨滴敲打门楣,隐没了谁的叹息?是晓梦,惊破了一瓯春?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密语藏在窸窸窣窣的衣袂。

栖居在芳华深处的心,从馨香里悄然苏醒。

⑤三月最宜于酝酿故事,扬州最宜于缅怀古典。

⑥缅怀古典的春情。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满湖是丽人如花,满船是罗绮花酒,笑隔柔桑共人语,醉了花一样的流年。

佳人浅笑,公子策马,一不小心,误入了桃花劫。

杨柳洋溢的庭院,花影压了重门,不知深几许?虚掩的门,等着推敲。

粉面桃花的舞姬,凤眼迷离。

樱桃红破,玉人与洞箫,让二十四桥飘摇。

⑦缅怀古典的性情。

少时仗剑漫游,壮年散发弄扁舟,白首便与青松做伴。

人生泛乎若不系之舟,诗和远方,永远是最高的主题。

佳人在旁美酒在握,以风流倜傥与闻天下。

流连风月而忘却功名,视官冕君王如同无物。

静则无人野渡,蓑笠渔翁;闹则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

叹一声人生只合扬州死,写诗不避讳曾经的薄幸荒唐。

一个引杯添酒,一个把箸击盘,白居易刘禹锡惺惺相惜,驿外听见马嘶,南风不识故人心;禅智寺的台阶长满了柔软的青苔,晨曦里蹒跚着酩酊的杜牧之。

年轻的节度使府掌书记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欧阳修呵护琼花,苏东坡罢黜牡丹会,同是文章太守,名士风骨岂止五百年。

⑧缅怀古典的诗情。

唐朝是诗的海洋,《春江花月夜》是海上明月。

月光君临海浪,涛声飘逸。

闪动的长歌,有些许神秘。

乘着海风的恢弘,在海天间缭绕。

云浮于最远的天边。

辽阔,宁静,星光闪烁于苍穹。

月下的高崖,智慧和孤傲熠熠闪耀,照亮了灵感的神殿。

人来人往只在须臾,月圆月缺永恒不变。

而时光的背后,有张若虚,定格在语言的阡陌,守望诗歌的瑰丽田园。

⑨三月,我在扬州收集记忆,收集千年遗落的旧梦。

⑩东风得意,芳草斜阳,王维画中。

酒旗在水村山郭临风,寺庙与楼台笼于淡烟。

雕栏玉砌,亭榭重重,堆石懒卧。

薰衣草一片明亮,虞美人娇若西施。

历史是扬州的佳酿,深夜的沙漏里,散落着苍老的呓语。

拈香细读经卷,诗意浸染了青衫。

几分惬意,几分微醺,几分悠然散淡了情绪。

数声鸟啼,卷帘无语。

春灯如雪,一茶一偈,且随了板桥:“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

”在行云流水间寻找远古的情怀,在绿色的律动中明了人世的意义。

抚琴对月,静待一轮盈缺。

⑾可以错过天堂,不可以错过扬州三月。

三月,一个多梦的季节,一个成长的季节,一个拥有的季节——拥有了阳春三月一样的惊喜,便拥有了心灵的期许。

即使斑驳了三月的色彩,也不损扬州的雍容华贵。

穿过现代的旖旎,铜镜说服了岁月,永远也看不见凋谢。

三月的扬州无须形容,一树千年依旧的鸟鸣,明朗的是千年依旧的心境。

1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②段中“扬州最让人握不住心旌”的原因。

(4分)13.请赏析第⑥段中划线句的表达特色。

(6分)14.请简析第⑩段中划线句的含意。

(4分)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说笑钱钟书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

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

一般人并非因有幽默而笑,是会笑而借笑来掩饰他们的没有幽默。

笑的本意,逐渐丧失;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地变成了幽默贫乏的遮盖。

笑是最流动、最迅速的表情,从眼睛里泛到口角边。

东方朔《神异经》载东王公投壶不中,“天为之笑”,张华注说天笑即是闪电,真是绝顶聪明的想像。

据荷兰夫人的《追忆录》,薛德尼•斯密史也曾说:“电光是天的诙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