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的语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化”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适应形势需要,遵循课标理念,我认为,教学改革应该走出单一的“点”“线”“面”的纯学科教学,积极推行“立体化”的语文教学。
一、推行“立体化”的语文教学,从教学目标上来说,就是要推行“三个维度”并重的语文教学
课标对教学目标有这样明确的表述:“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这样“三个维度”的思想,是比较全面比较科学的(当然,在具体表述上,可能还有值得斟酌之处)。
我们推行“立体化”的语文教学,就要在教材钻研、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综合
考虑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例如,我校某青年教师承担了区级公开课的执教任务,选定的教学内容是《小巷深处》。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钻研,得到了这样的认识:对于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必须尽量做到“情满课堂”,把“母爱”这条主线贯穿始终,同时,对于初一的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是始终不能放松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彼此分享学习的快乐。
于是,在作为公开课的该课第一课时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课前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气氛――以孟郊的《游子吟》引入,激发学生的情感――学习字词,落实知识教学――让学生自读回答“这是一个()的故事”, 引导学生提高整体感知能力――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与表达的方法――文段品读,教师指导与示范朗读――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母亲以及自己对母爱的理解――用富有诗意饱含情感的语言进行“课堂小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布置语句积累与相应的课后练笔――在满文军的《懂你》中结束,再度感受母爱。
不难看出,这样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整个教学始终注重“过
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得到了强化。
按以上的设计进行的公开课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了听课专家与教
师的高度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提倡“三个维度”并重,这是从语文
教学的整体上来说的,具体到某一教学内容,则要根据其自身
的特点而有所侧重。
二、推行“立体化”的语文教学,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就
是要推行“系统化”的语文教学
在课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很引人注目――“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这是针对前期语文教学实践中
的弊病而提出的新理念,凸出了“语文实践”的重要性,有其
重要意义和价值。
然而,在数年来的推广与实践中,这句话似
乎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表现为人们在语文教学中避“系统”唯恐不及,似乎谈“系统”“整体”便是保守僵化,而教学中的随意、自由则是创新、先进的体现。
我以为,这是对课标的误读,很可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步入新的误区。
实际上,语文教学是不应该排斥系统化的。
与其他科目相比,语文学科显得散漫空泛,不成体系,教学
上的诸多困窘,与此密切相关。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执
教者各自为战,跟着感觉走,学习者零敲碎打,被动又茫然。
这
样,语文教学的重复、低效就在所难免。
要改变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状况,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要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随意、无序,尽可能使其系统化。
辽宁魏书生老师将语文教学的要点加以归纳整合,采用“语文知识树”来辅助教学而取得突出的成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我们广东,钟德赣老
师主持的“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也正是以单元为一个基本的系统,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从而收到良好效
果的。
其实,课标说的也只是“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针对的是“刻意追求”, 限定的是“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不排斥“语文教学的系统化”。
相反,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课程目标九年一
贯整体设计……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促进学生语
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这些,正与语文教学的系统
化观念相一致。
而课标本身将小学初中共九个年级的教学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指导,以及第二部分中“阶段目标”的设立,更具体体现了教学设计中的整体考虑。
我们所推行的“立体化”教学,正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
简而言之,就是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对语文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形成一定的教学体系,然后将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放置在
整个体系中来加以规划和处理,以求得教学的低耗高效。
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
从时间的角度看,我们视每一节课为一周课的子系统,每一周课又是一月课、一学期课的子系统,而每一学期课是一学年课的子系统,每学年课又是整个初中阶段课程的子系统。
从空间的角度看,我们视每一篇课文为一个单元的子系统,每一个单元为一册书的子系统,每册书又是整个初中教材的子系统。
教学中的每个子系统均为上一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同级子系统相辅相成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这样来看待语文教学,便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井然有序;这样来规划具体的语文教学,便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左右逢源。
语文教学系统化,有利于教师的“教”。
在系统化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此一子系统中得到的收获,在彼处仍会发挥作用,在此处略讲甚至不讲的,完全可以在彼处详讲而得到强化。
着眼于全局来教学,我们就不必求大求全而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大可放开手脚大胆取舍,集中精力来挖掘当前具体教学内容中最有价值之处,把最该教的内容教得透彻明白,从而提高效率,避免重复浪费。
实际上,只要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能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整个系统自然便会充满活力,进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想境界。
语文教学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的“学”。
井然有序,步步为营,学生能够学得扎实全面,在有条不紊之中,取得螺旋式的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胸怀全局,目标明确,学生得以随时
将他们所学到的东西放置于头脑中学习体系的相应位置,犹如柴草捆成垛、珍珠连成串,易于理解、易于记忆、易于提取运用;同时,明确学习内容的总体情况,还便于学生查缺补漏,自我规划自我完善。
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推行“立体化”的语文教学,从教学形式上来说,就是要推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的外延也便是语文的外延,这些道理,已为人们熟知和接受。
课标有这样的论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
”在对课标的深入学习中,我们意识到,要将课堂生活化,将生活课堂化,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大量的尝试,极力引导学生形成在生活中学语文的习惯。
比如,在笔者的《教学随笔》中,就记录着自己的这样一
个教学片段:
语文课,继续学习《藤野先生》。
其中一个环节是“提出
值得研讨的问题,课堂交流”。
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少,时间差点不够。
有些问题,牵涉到较多值得注意的内容,的确很有价值。
当然,也有些问题显得较肤浅。
小琪这次也积极参与了。
她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添改讲义”的事例中,作者感到“不安”而又“感激”,这是否矛盾?
这在一些程度好的学生那里应该完全不成问题吧。
对于小琪来讲,可能确实在困扰她呢。
我采用了教师当场解答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想
着怎么才能让小琪容易明白。
这时,刚提完问题的小琪咳嗽了几声,我便问她:
“身体有点不舒服?”
“嗯。
”
“假如昨晚你就不舒服,已经睡觉的父母听到你的咳嗽声,整夜来照顾你,你会感激吗?”
“会。
”
“但是,父母为照顾你是放弃了自己的休息呀!你难道就
不感到不安吗?”
教室里发出了会意的笑声。
小琪也恍然大悟,舒心地笑了。
趁热打铁,我再次强调了“单元提示”中告诉我们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
又如,我校毕业生谢雯冰同学参加了市电视台的主持人比赛,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电视台录取,并成为本地的“明星”。
借着这一热潮,我引导学生一起重温比赛中的一些场景,在学生颇感兴趣的“师姐夺冠”具体过程及相关报导中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和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在书本外的天地中享受语文的美好。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