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1精选全文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1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宏观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院经济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经济学有两大分支,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宏观经济的增长与稳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因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的一大重要领域,它在经济类课程中占有显赫的地位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宏观经济学》课程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认清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提高学习者借鉴,参考,择取,利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发展学习者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增进学习者从事经济学研究与改革创新的能力.《宏观经济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内容上与会计学,贸易学等经济类课程有关联,在应用上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学习本课程,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求学习者关注知识与方法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本课程拟采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的,由萨谬尔森编写的《经济学》一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1,萧琛等译:《宏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2年4月版.2,[美]劳伦斯.迈因纳斯,凯思林.南茨著,曹祖平等译:《经济学学习指南》,华夏出版社,2003年1月版.3,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本章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阐释其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以及如何用它们解释近年来许多非常重要的历史问题和政策问题.学生在学完本章后,应当能够: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明确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明确为完成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主要的政策工具;了解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策目标间进行权衡的可能性;了解政策工具及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深入了解总供给,总需求以及宏观经济均衡;利用总供求的分析来说明经济政策和外生变量是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的供给和需求的.一,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2,由于大萧条的出现,许多经济学家和决策者认识到,政府必须更多的参与使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化的活动.当市场经济靠自身的力量不能达到充分就业和经济繁荣的水平,政府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少失业和缩短经济下降周期.3,经济增长取决于经济周期的反复无常的变动.政府运用政策工具以减缓经济活动中的这种摆动,并且尽力使GDP保持在或接近于其潜在的水平.4,劳动力分为两组:正在工作的个体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个体.失业率计量的是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的比率,既不在工作也不在找工作的个体并不列入劳动力之中. 5,稳定的物价是健康经济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物价迅速变化会扭曲公司和个人的经济决策.物价总体水平最常用的衡量方法是消费者价格指数.二,总供给与总需求1,一国的总供给(AS)取决于企业能够收取的价格水平,以及经济的生产能力或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由可以获得的生产性投入以及与之相结合的管理与技术效率本身决定的.2,总需求(AD)是指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愿意对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总额.AD受价格水平以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3,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和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经济的总产出.全国的产出和价格水平按需求者愿意购买企业所愿意销售产品的水平来确定.直接的产出和价格水平决定就业,失业和净出口.第二章经济活动的衡量本章内容教学任务完成后,学习者应当能够:清楚的解释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以及精确的衡量一国产出的重要性的原因所在;明确GDP计算的产出法和收入法或成本法的定义;了解GDP计算中间产品和增加值的定义;解释名义GDP与实际GDP 之间的区别;按照生产法分析GDP的构成:消费(C),总国内私人投入(I),政府购买(G)及净出口(X),并解释其原因;了解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别;解释为什么一国总投资(IT)通常要等于该国总的私人储蓄(PS)加政府购买(GS);区分3种不同的价格指数:CPI,GDP缩水和PPI.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商品和服务的产量的最综合的指标.它由一国在给定年份中的消费(C),总国内私人投入(I),政府购买(G)及净出口(X)等4个部分的货币价值之和构成.2,通过使用物价指数,能够"紧缩"名义GDP(即用现价计算的GDP)以得到更准确的实际GDP(即用某一个基准年的货币购买力所表示的GDP)指标.使用这样一种物价指数可以照顾到由于价格水平变化所造成的统计尺度的变动.3,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是两个进一步推算的官方统计项目.可支配收入(DI)是指在扣除税收支付,未分配利润中的公司储蓄以及转移支付之后,人们实际上剩下来的能够用于其消费或储蓄的收入.4,根据国民帐户的规则,所计算的储蓄必然等于所计算的投资.在一个假设的只存在家庭的经济中,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而在一个完备的经济中,私人储蓄加政府盈余等于国内投资加国外净投资.储蓄与投资的恒等意味着:无论经济是处于,景气还是萧条,社会是处于和平还是战争,储蓄与投资的恒等关系都必然是成立的. 5,国内生产总值甚至国内生产净值都不是一个完美的衡量真正的经济福利的指标.近年来,统计学家开始作一些修正,对一些非市场活动(如地下经济)进行衡量. 6,总体价格水平上升时,出现通货膨胀(价格水平下降时则出现通货紧缩).我们用物价指数来计量通货膨胀.最重要的价格概念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它衡量的是消费者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与基期年份的支出之比率.第三章消费与投资通过本章内容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决定性;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的定义;将个人消费函数加总得出一个国家的消费函数,它是由可支配收入,财富,永久性收入以及生命周期假说决定的;认识到投资是全部支出的第二大组成部分,要理解经济中投资支出的水平取决于预期收入,成本和对未来的预期;将消费和投资视为总需求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消费与储蓄1,消费(C)主要是由可支配收入(DI)决定的,因此,消费函数把消费与可支配收入联系起来.储蓄(S)是未用于消费的可支配收入.储蓄函数是消费函数的镜像反映. 2,边际消费倾向(MPS)是消费变化与可支配收入基本变化之比率.边际储蓄倾向(MPC)是可支配收入变化相关的储蓄变化的相应比率,MPS+MPC=1.3,可以把个人消费函数累加起来,以对全国消费函数进行估算,这也取决于可支配收入.4,消费函数是以纵轴上的消费支出和横轴上的可支配收入绘制而成的,通常,如果财富或长期收入等其他一些变量发生变化,消费函数和相应的储蓄函数,会向上或向下移动.二,投资的决定因素1,投资――对新住房,工厂,设备以及库存增加的支出,是总需求的第二大组成部分.其作用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决定总需求,而且在于它与资本存量,长期经济增长和总供给的关系.2,投资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经济中产出或GDP的总体水平.假如经理认为其产品的销售市场坚挺,那么公司更愿意投资于新厂房和设备.因此,假如经济在增长,销售在上升,公司则更愿意投资.这种产出变化率与投资率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加速原理.3,投资的第二个重要决定因素是成本.因为资本设备通常价格昂贵并能持续使用多年,公司往往通过借贷来为其投资项目融资.因此,利率是与投资相联系的一种重要成本.与投资有关的另一个成本因素,是政府对公司征收的公司税.纳税减少利润,因而减少投资项目的吸引力.替换办法是,由政府提供投资税额减免,以鼓励公司扩大投资.4,投资是总需求中最不稳定的组成部分.这种不稳定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在确定投资水平时预期的重要性.5,投资需求曲线把利率与投资水平联系起来.该曲线向下倾斜,当经济中的产出,税率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变化时,能够上下移动.第四章经济周期和总需求理论本章教学要让学习者能够:概括出美国经济周期的经历以及原因;理解经济周期各连续的阶段;描述总供给和总需求背后的经济周期理论;要懂得使用预测经济周期行为的经济建模方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了解微观需求和宏观需求的差别.一,经济周期1,经济周期各不相同又各自相同.每个经济周期都有其各自的产生原因,时间长短,严重程度和发展轨迹.但是尽管存在这些不同,它们均遵循同一基本模式:陷于衰退;降到最低点;转向恢复和进入繁荣,达到顶点.之后再重新开始这一过程.虽然它们存在不同之处,但某些政策的基本模式有可能减轻周期波动的严重性.2,对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有不少解释,可分为两种类型:内部的和外部的.外部的产生根源包括经济体制外发生的变化:自然灾害,战争等.内部机制包括乘数加速数原理和需求引致周期.3,经济学家们并未充分理解产生经济周期的根源.由此适当的发展了许多不同的理论.二,总需求的分析基础1,总需求包括经济各部门的全部意愿支出:消费(C),国内私人投资(I),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采购(G)以及净出口(X).2,AD曲线向下倾斜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给效应.当价格上升时,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则实际货币供给会减少.实际货币供给量是名义货币供给量除以物价水平确定的.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得相对稀缺或紧缩,因此货币的价格或利率就上升.各种依靠借贷资金的开支――消费,投资甚至净出口――则下降.3,微观的和宏观的需求曲线之间存在若干重要的区别.微观中,注意力集中于某种商品的某个市场.在宏观中,我们旨在获得一幅整体经济而非仅仅是一个市场的图景.4,有若干原因导致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其中,两种主要的变量是政策变量和外生的变量.政策变量包括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的变化.外生变量是由模型之外或超出决策者控制范围的变量.第五章乘数模型本章探讨乘数模型,要求学习者掌握的主要知识技能点有:理解简单经济均衡状态中,S和I与C+I是等价的;解释简单经济朝均衡状态移动开始时经济是不均衡的;解释计划和实际的支出与投资之间的区别;由边际消费倾向推出乘数的值;理解乘数模型是怎样与经济中的AS-AD模型相结合的;理解政府的财政政策是怎样影响乘数模型中的产出的;理解税收乘数与支出乘数的差别.一,基本乘数模型1,在一个简单的封闭经济中,意愿投资和储蓄将确定GDP的均衡价值.为简化分析,教科书中假设投资是外生的.即把投资作为已知条件,而不由GDP决定,可以将投资曲线画成一条横线.2,通过把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C+I)与总产出相比较,发现经济的均衡状态.3,乘数与消费联系紧密.当公司多投资时,就业于投资的项目的工人将挣的更多的收入.MPC决定他们将消费多少额外的收入.然后,开支接受者将根据MPC转而支出更多.4,乘数对于产出变化的有效性,取决于经济离充分就业或潜在GDP水平有多近. 二,乘数模型中的财政政策1,乘数应用于影响和冲击经济的内部和外部变量.外部变化包括战争,气候和石油价格变化等.影响经济的内部变量包括政府开支,税收和投资.2,政府在提供集体或公共货物以及重新分配收入方面所起的作用.宏观经济理论进一步确定了包括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稳定经济的政府作用.财政政策如运用适当,对产出,就业和价格会产生重大的影响.3,政府用税收为其开支筹措款项.当政府征收一笔固定数额作为税收时,采用一次性收税法,不管经济的产出水平.这时,DI不等于GDP,而是DI+T=GDP.4,假如经济中的总支出超过产出水平,则经济将扩张.而如果C+I+G小于产出水平,则经济将收缩.5,G的变化对GDP的效应与I的变化完全一样.它表示消费函数以外或超出消费函数的支出变化.因此,1/(1-MPC)=1/MPS.6,税收乘数等于支出乘数乘以MPC.当政府改变税收时,也将对经济产生倍数效应.然而,税收乘数总是小于支出乘数.第六章货币与商业银行通过本章教学,学习者能够理解:货币体系发展的过程;了解M1与M2的差别;利率决定货币价格的作用;货币的3种职能;了解银行系统发展的过程;明确在银行系统中货币乘数背后的数学原理;了解金融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之间的转换;了解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以及所引出股票市场价格的随机行走理论.一,货币和利率1,在我们的经济模式中,使用的货币主要形式是交易货币即M1.M1包括流通中的硬币和纸币,再加上即期和其他活期存款.M2作为广义的货币总和,包括M1,储蓄帐户和小额的定期存款.在过去的10年中,这一更广义的货币定义较之M1已成为一种更稳定的衡量货币供给量增长的指标.这一发展趋势部分是因为银行所创造的各种各样的新的支付工具所致.2,利率是货币的价格,经济中没有不变的利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条件会导致利率升高:存款或贷款的到期时间越长;与这一特定贷款或金融投资相联系的风险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小;与贷款相联系的行政管理的成本越高.3,借款者和放款者同样需要关注通货膨胀对其金融资产和债务的价值的影响.随着通货膨胀的上升,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将会下降.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4,货币作为商品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货币具有三个基本的功能:交换媒介;记帐单位;价值储藏.以货币的形式持有资产或财富的成本,是对获得更高收益率或更高的其他金融资产利率机会的放弃.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主要为:交易需求,资产需求. 二,银行业务和货币供给1,银行以无息准备金的形式持有一部分资产.这部分准备金以现金形式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或存于中央银行.持有准备金是为了符合法定准备金的要求,也是为了满足银行之间日拆现金的需要.2,"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使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每一笔新存款中,必须有一部分以闲置的准备金形式持有,其余的部分才可以贷放.货币供给乘数=1/存款准备金比率.事实上,如果银行持有过量的准备金或者当所有的新货币不被存入银行时,货币创造过程就会减弱.第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通过本章教学,学习者能够:描述美联储的运行结构;简述公开市场的运行方式;叙述货币政策变量,政策的中间目标与目标变量的区别;解释美联储和银行系统解除管制的后果;描述货币市场供求图中货币供给的变化与名义利率变化之间的联系;叙述银行储备的变化和货币供而引发的名义GDP的变化,名义利率,投资和其他支出与它们所导致的总需求的变化之间的联系.一,中央银行业务和联邦储备系统1,美国的货币政策由联邦储备系统的管理委员会制定.美联储根据该委员会做的决定,控制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法定准备金比率.美联储通过改变贴现率,增加或减少准备金的数量,从而启动影响总需求的机制.2,从本质上讲,货币政策是为了使借款更容易或更困难而设计的一种政策.借款的人之所以借款是为了消费,因此,如果借款的数量能够得到控制,那么消费的总量也同样可以得到控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也会增加.3,商业银行不只是为了证明它们对银行业务系统有信心才与美联储保持一致,而是由于法律的要求,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对客户的存款留有准备金,美联储的存款是持有准备金的最便利的方式.如果美联储开始执行紧缩货币的公开市场业务时,商业银行恰好有多余的准备金.银行不会因为准备金不足而产生减少贷款和存款的压力,美联储必须继续其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直到商业银行感到压力为止. 二,货币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1,随着公司和家庭借款数量的多少,货币供给可以改变.以合理稳定的价格水平,避免经济衰退和稳定的经济增长为目标,美联储试图控制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也可以随国际储备的变化而变化.货币政策影响价格,产出,增长和价格的过程称为货币传导机制.2,货币供给的变化与实际经济情况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两条向下倾斜的曲线.一条是货币需求曲线,另外一条是投资需求曲线.从长远观点看,货币供给导致名义价值成比例的变化是可能的.但没有带来产出和就业的真正改变,叫做"货币中性". 第八章失业与总供给基础本章教学要求学习者理解与掌握的重要内容有:叙述总供给背后的两种基本要素;解释有关总供给曲线古典观点和凯恩斯观点的差别;解释总供给曲线短期和长期形状的差别;理解奥肯法则;了解失业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解释失业率的计算过程;区分摩擦性,结构性及周期性失业;区分自愿性和非自愿性失业.一,总供给基础1,一个经济的总供给是由其潜在的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以及工资,价格在经济中的行为方式共同决定.2,古典主义的看法:工资和价格对经济反应灵敏,具有完全弹性.因此,一国经济基本上完全由其潜在GDP水平决定.即总供给曲线就表现为一条在潜在GDP水平上的垂直线.3,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工资和价格对经济的反应是缓慢的,具有粘性.因此一国经济可能在远低于潜在产出的水平上实现均衡.即总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水平线或一条非常平坦的曲线,至少在潜在GDP的左侧.二,失业1,奥肯法则是统计学上的一个奇迹,它告诉我们,实际GDP相对潜在GDP每下降2%,失业率就上升1个百分点.如果实际GDP与潜在GDP以相同的比率增长,那么失业率保持不变.2,失业者指那些现在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就业者指那些在劳动力市场上从事有报酬的工作的人.经济学家根据失业的原因将失业分为3种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另一方面,经济学家们又试图通过区分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来了解失业及其背后的原因.3,不同类型的失业要求政府作出不同的政策反应.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不会给经济带来多大的麻烦;周期性失业可通过经济政策熨平经济周期的低谷来解决.但要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需要政府对结构性失业者进行重新培训,才能让他们找到新的工作.第九章保持价格稳定通过本章教学,学习者能够:叙述衡量通货膨胀的方法;区分温和型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叙述通货膨胀怎样对财富的分配,资源配置及相对价格产生的影响;区分惯性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以总供给,总需求图为背景,解释各种类型的通货膨胀;总结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种惯性通货膨胀的作用;定义最低可持续失业率并对降低它而所面临的挑战加以解释.一,通货膨胀的本质及影响1,人们常常用某一期到下一期价格指数的变化率来衡量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并不是说所有的价格都在上涨,它是价格和成本的综合水平的上升.2,尽管历史上发生过恶性通货膨胀,但令人欣慰的是,急剧的通货膨胀不会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同时,温和的通货膨胀并不会严重到破坏相关的价格体系,而且预期通货膨胀率十分稳定且可以预见.3,均衡的通货膨胀使所有商品或大部分商品的价格成比例上升,非均衡的通货膨胀则只影响特定的商品或商品种类.人们可以通过事先的计划安排来消除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影响,但由于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会产生再分配效应,人们不得不采取巨大成本加以规避.因此,非均衡且不可预测的通货膨胀最具有破坏力.二,现代通货膨胀理论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由于过多的总需求引起的,而且经常与更高的实际GDP 和名义GDP联系在一起.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是成本上升推动总供给上升,因此它与更低的实际GDP水平联系在一起.惯性通货膨胀率所反应的是通货膨胀的内在的比率,在这样一个比率水平上,人们可以对它产生预期.2,由于经济具有动态的本质,我们永远不能期望可以根除失业现象.要增加就业,必须保持高于企业意愿的工资率,这就对经济的通货膨胀产生向上的压力.LSUR是最低可持续失业率,这是在没有通货膨胀压力下,我们可以期望达到的最低失业率.3,菲利普斯曲线向我们展示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短期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从长期看,惯性通货膨胀会上升,从而整个菲利普斯曲线会向上移,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将不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三,反通货膨胀政策的两难困境1,在某种程度上,一个经济体可采取措施使自己与通货膨胀绝缘,这些措施包括:各种转移支付,调整名义利率等.2,为了降低惯性通货膨胀率,一个国家必须承受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的后果.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实现完全稳定的价格和自由市场的基础上维持充分就业.第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说课

《宏观经济学》说课
《宏观经济学》
组 编 教育部高教司 主 编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精选2021版课件
1
Company
Logo
一、教学目的或目标
1《宏观经济学》是系统介绍国 民经济运行、结构、核算和循环的 理论,系统介绍凯恩斯国民收入决 定模型,并据此介绍失业、通货膨 胀、国家宏观政策(财政政策、货 币政策)、经济增长与周期等国民 经济的基本理论。

8
精选2021版课件
Company
Logo
六、学好宏观经济学是不是很难?
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
Hale Waihona Puke Step 1❖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 并理解
Step 2
❖不耻下问, 有问题就问, 随时随地解 决问题
Step 3
❖认真完成 课后作业

3
精选2021版课件
Company
Logo引言
二、宏观经济学考虑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经济活动及 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
❖ 社会的总产量(为什么美国的GDP比中国多?) ❖ 收入(为什么美国人比索马里的人要富裕?) ❖ 价格水平(为什么猪肉价格比十年前翻了三
倍?)
❖ 就业水平(为什么有很多人下岗,大学生也说 找工作难?)

7
精选2021版课件
Company
Logo
五、宏观经济学鸟瞰和本书的教学体系
短期决定及 对策
国民收入
产品市场


总需求曲线 货币市场

国际市场

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和总量 生产函数)
长期决定和对策-经济增长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

宏观经济学说课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说课ppt课件

2020/3/11
1144
具体的学习方法
预习复习法
探究学习法
练习学习法
学会设疑、发现、尝试、联想、总结 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15
六、教学程序设计
导入设计
复习旧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知识性、应用性、 课
解决问题能力


归纳总结
课堂练习
16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角色扮演法
导入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 点评与总结反馈法。
2
2.课程地位
与之前学科的联系: 作为专业基础课,《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共同
构成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前有微观经济个体视角对经 济的理解做铺垫,再研究宏观经济,更有助于从总体上鸟 瞰总体经济的运行。
与后续学科的联系: 《宏观经济学》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对学生
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为以后学习《货币银行 学》、《财政与金融》、《证券市场》《股票与期货》等 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55绪论绪论开篇的话开篇的话22第九章第九章国民收入决定国民收入决定1010第十章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88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88第十二章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66总结总结归纳复习归纳复习22总计总计363666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2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通货膨胀理论4现代经济周期理论6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推导过程预期的与惯性的通货膨胀理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抉择开放经济中经济调节的困境教学难点课程总学时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及答案精编版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及答案精编版

宏观经济学考试论述题(第四大题部分)六、论述题:61.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能否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62.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6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NP增加要多一些?64.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算不算GNP?65.如果政府雇用原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做工作人员,GNP会发生什么变化?66.在下列两项中每一项所发生的情况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什么区别?(a)一个企业为经理买一辆小汽车以及这个企业给这个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一辆小汽车;(b)你决定买本国产品消费而不是买进口货消费。

67.“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的说法对吗?68.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记入GNP?而人们从政府公债得到的利息不记入GNP?69.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70.为什么住宅建筑支出不被看作之耐用消费品支出而看作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71.为什么存货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72.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NP?7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DPI这五个总量中那个总量有影响?74.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家通常可假定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75.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假如某一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着失业国民收入和就业将会产生什么变化?凯恩斯认为应采取何种对策?76.支出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有什么区别?77.如果消费的变化是国民收入变化带来的,那么,这样的消费和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是否有同样大的影响?78.有时候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移给穷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79.消费支出波动比国民生产总值波动要平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0.消费和消费支出有什么区别?81.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试解释。

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答案精修订

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答案精修订

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答案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考试《宏观经济学》学习中心:姓名:学号: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1、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为“0”。

2、两人或两人以上答题内容或用语有50%以上相同者判为雷同,成绩为“0”。

3、所提交试卷或材料没有对老师题目进行作答或提交内容与该课程要求完全不相干者,认定为“白卷”或“错卷”,成绩为“0”。

一、题型1、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2、简答题(5道题,每题10分,共50分)3、论述题(1道题,每题30分,共30分)二、题目1、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1)国内生产总值(2)挤出效应(3)消费物价指数(4)通货膨胀(5)经济增长(6)摩擦形失业(7)基础货币(8)货币乘数(9)结构性失业(10)滞胀2、简答题(5道题,每题10分,共50分)(1)请回答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2)请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3)请说明乘数理论的基本内容(4)请介绍三种经济增长模型的假设、内容、结论及局限性(5)请介绍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以及形成的原因(6)请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影响汇率的因素(7)请举例说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8)请通过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9)请举出几种常见的失业类型以及形成的原因(10)请通过循环流向图说明为什么一国的总收入等于它的总支出2、论述题(1道题,每题30分,共30分)(1)请结合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我国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我国治理失业的对策。

(2)请结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现状,分析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我国治理通货膨胀问题的对策。

《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

《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考试《宏观经济学》学习中心:_合肥______ 姓名:__梁志超__ 学号:__082083___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得说明1、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她已有论文),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得内容或其她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为“0”。

2、两人或两人以上答题内容或用语有50%以上相同者判为雷同,成绩为“0”。

3、所提交试卷或材料没有对老师题目进行作答或提交内容与该课程要求完全不相干者,认定为“白卷”或“错卷”,成绩为“0”。

一、题型1、简答题(5道题,每题12分,共60分)2、论述题(1道题,每题40分,共40分)二、题目1、简答题(5道题,每题12分,共60分)(1)请回答货币政策工具得内容?答:货币政策工具就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得手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得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得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与选择性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与再贴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

(3)请说明乘数理论得基本内容?答:1、乘数指自发性支出增加一倍所导致得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得倍数。

2、投资乘数指投资增加一倍所导致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得倍数。

ki =Δy/Δi3、乘数原理:投资增加引起得国民收入得增加量就是投资增加量得若干倍。

(5)请介绍经济周期得定义、阶段以及形成得原因?答: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 就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得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得一种现象。

一般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与复苏四个阶段,也叫衰退、谷底、扩张与顶峰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形成得原因有两种: 一就是外因论。

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得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得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宏观经济学》考试复习材料.docx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宏观经济学》考试复习材料.docx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宏观经济学》考试复习材料—、考试说明《宏观经济学》属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纽成部分,它研究一个社会整体经济屮的有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和变化,以及整体经济的运行,涉及经济的繁荣与衰退、经济中商站和劳务的总产出与产出的增氏、通货膨胀率与火业率等问题,既考察短期的经济波动,也考察t期的经济增长。

学习宏观经济学,需要白对经济生活的初步了解,以及初等数学知识,能够理解简单的图形和数学函数,利用图形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

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试题题型及答题技巧如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答题技巧:和关知识点要回答全面,因为都可能是采分点,涉及的基本概念要表述清楚,要点清晰,简明扼要,进行必要解释,切忌长篇大论。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答题技巧:列出相关知识点并详加阐述,要点全面、明确、清晰、一目了然,论述详细有条理,重点突出,充分,体现独立思考。

要求画图的一定要画出图形分析,图形也是采分点,作图标注要清晰,便于结合图形阐述。

此外,冇些题冃虽然不要求应出图形,但是结合图形分析会更方便,这样的题目建议大家也画出图形來。

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导言(简单了解)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含义(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表示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计入GDP的经济活动需要具备的条件(重点掌握):主要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來理解。

3、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重点掌握):用公式表示支出法核算的GDP为GDP=C+I+G+ (X -M)o用公式表示按收入法核算的GDP构成,GDP二工资+净利息+租金+公司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企业间接税+折旧。

4、其它国民收入核算指标(掌握):内牛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1);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宏观经济学说课稿

宏观经济学说课稿

《宏观经济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利率的决定》。

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所选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 由高鸿业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年第五版。

该教材以全面反映新知识、新信息为主要特色;在内容上: 坚持基础性、针对性原则, 根据经济学基础理论选择教学内容。

本次说课的内容在教材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三节, 是首次介绍货币市场, 进而学习LM模型, 掌握IS-LM理论。

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货币需求动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货币供求均衡”和“货币供给与需求曲线变动”等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本着教学大纲的标准,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货币供求均衡”和“货币供给与需求曲线变动”。

教学难点: “货币需求动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供求均衡”和“货币供给与需求曲线变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 我再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谈一谈。

三、教学目标根据《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我们这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货币市场的供给、需求、均衡等理论。

四、教学方法本次课我将采用“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理论逻辑与数学关系相结合以及图形分析”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本次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 (2-3分钟)由于学生第一次学习货币市场, 并且缺乏对货币市场的感性认识, 所以拟合产品市场均衡的实现过程, 即需求供给均衡。

然后, 告诉学生货币市场有同样的实现均衡的过程, 只是货币价格是利率。

2024版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2024版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 产业政策分析: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特定产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 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改变生产要素配置、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环境等方式来影响相关产业的供给能力和市场需求。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投资补贴等方式来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知 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创新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这些措施可以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并满足 市场需求。
总需求曲线表示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中商品和劳 务的需求量。它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价格水平与总 需求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基于货 币数量论、利率效应、财富效应等因素。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包括物价水平、收入水平、利率 水平、消费者信心等。物价水平上升会导致实际货币供 应量减少,进而降低总需求;收入水平提高会增加消费 和投资支出,从而增加总需求;利率水平下降会降低储 蓄倾向,增加消费和投资支出,提高总需求;消费者信 心增强会促进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推动总需求上升。
经济秩序紊乱
通货膨胀会破坏正常的经 济秩序,使价格信号失真, 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含义
劳动力投入
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重要推动作用。
资本积累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含义
• 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提 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 素。
同时,汇率变动还会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国内物价水平。
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及分析方法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
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 漏账户等。
经常账户分析
主要分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 转移等项目的变动情况。

宏观经济学论述主观题

宏观经济学论述主观题

四、简答题1. 为什么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收入等于总支出?因为计算的是同一产品---当年新生产的GDP ,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支出法”是从支出角度进行核算,“收入法”是从要素分配角度进行核算)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所以结果必然是一致的。

即总产出等于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2.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能否计入我国GDP ,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 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

(2)国内消费者购买2 000股海信电器股票。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1万台。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

(1) (1)不计入,“二手”违背“一定时期”“新生产的”(2)不计入,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 。

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3)计入,存货投资(4)计入,净出口(5)不计入,失业救济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社会总收入不变。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3.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为什么要把进口产品和服务剔除在外?因为不是本国生产的。

国内生产总值按照支出法核算时: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不应再把进口产品和服务包括在内。

(关键要说明核算的是本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而支出法计算过程中,各项支出含购买国外产品的支出,所以要把国外产品的购买支出即进口扣除)4、什么是GDP 平减指数?什么是消费物价指数? 二者有何差别?GDP 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DP 与实际的GDP 的比率CPI 是反应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根据若干主要日用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价格来编制。

《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

《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考试《宏观经济学》学习中心: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1、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为“0”。

2、两人或两人以上答题内容或用语有50%以上相同者判为雷同,成绩为“0”。

3、所提交试卷或材料没有对老师题目进行作答或提交内容与该课程要求完全不相干者,认定为“白卷”或“错卷”,成绩为“0”。

一、题型1、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2、简答题(5道题,每题10分,共50分)3、论述题(1道题,每题30分,共30分)二、题目1、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2)挤出效应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1)支出乘数的大小;(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

因此,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极大。

反之,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零,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极大。

因此,挤出效应是完全的。

(4)通货膨胀答: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2024年宏观经济学说课稿

2024年宏观经济学说课稿
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国民收入、经济增长、 失业、通货膨胀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经济学完整体系。
3
宏观经济学重要性
对于理解国家经济政策、把握经济走向具有重要 意义。
2024/3/1
4
课程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概 念、原理和方法。
2024/3/1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宏观经济学知 识分析经济现象,解决
第六课时
复习课程重点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 的理论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和阅 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宏观经济学相关问题。
10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2024/3/1
11
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
系统讲授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全面理解宏观经济运行规律。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24
爱国主义情怀培养
2024/3/1
讲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01
通过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比较国内外经济政策
02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经济政策的异同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
经济政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关注国家经济安全
03
在阐述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时,强调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题解决能力。
2024/3/1
8
重点章节与知识点
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长
介绍GDP、GNP等国民经济核算指 标,分析经济增长的因素和趋势。
失业与通货膨胀
阐述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概念、类型和 影响因素,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治 理措施。

宏观经济学说课教案01 于雷

宏观经济学说课教案01 于雷

编号:SKZ—JL—JXZX—37《经济学基础》教案(2011 ~2012 学年第二学期)适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院系(部)外国语学院班级2010国际经济与贸易班教师于雷教案首页本次课标题:说课授课日期授课班级2010级国际贸易班课时1节上课地点1JD301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知道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对这门课程能产生兴趣2.让学生对这么课的学习方法有个明确的认识。

了解:这门课开设的意义了解:这门课的基本内容掌握:这门课的学习方法教学任务及案例通过形象的结合实际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要学什么学习宏观经济学要用什么方法案例、上帝给牧师讲的故事,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

苏南模式中GDP的意义CPI与猪八戒的故事恩格尔系数在杨白劳身上的体现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宏观经济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方法单元考核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参考资料迈克尔帕金 . 《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冯雷钢《经济学常识》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教学设计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方法与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分钟)告知(教学内容、目的)讲述学习《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的意义、基本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讲授听讲 5引入(任务项目)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用一个上帝与牧师对话的故事讲授听讲15操练(掌握能力)宏观经济学的内容讲授、提问听讲20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体会)宏观经济学就是由理论政策和模型三个模块构成讲授听讲 5归纳(知识和能力)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方法讲授、提问听讲、发言10作业后记教学内容一、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1.这学期由我来给各位同学讲西方经济学的宏观部分也就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听起来很抽象,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

同学会觉得宏观经济学很较抽象啊。

宏观经济学到底要我们研究什么啊。

有的人会说,我不懂经济学照样能挣钱,花钱的时候也没算错了帐。

我买2个鸡蛋,肯定不会去掏一百块钱,我买一只老母鸡也不会算错了帐。

IS曲线(宏观经济学)说课讲解

IS曲线(宏观经济学)说课讲解

IS曲线概述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IS曲线的经济含义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2)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

3)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4)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意味着需求未能消化当期的产出,产品市场供大于求。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意味着当期的产出未能满足需求,产品市场供小于求。

IS曲线的性质IS曲线表示产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所应保持的关系,所以:只有IS曲线上的点对应的国民收入才是均衡收入。

所有不在IS曲线上的点都是非均衡点,如图1所示,IS曲线右边的点意味着I﹤S,如点A,而IS曲线左边的点意味着I﹥S,如点B。

IS曲线的斜率及影响因素IS曲线的斜率及影响IS曲线的斜率的因素(1)IS曲线的斜率:dr/dY=-(1-b+bt)/h=-[1-(1-t)b]/h<0(2)影响IS曲线的斜率的因素:b和hb值越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国民收入的乘数越大,Y对r的反应越灵敏;b值越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国民收入的乘数越小,Y对r的反应越不灵敏。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说课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说课

宏观经济学教案(2014年6月修订)学院二○一四年六月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首页备注:选用教材及参考书须注明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等版本信息。

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注:1.每次课(2或4学时)填写课程章节教案首页;2.教案与讲义正文附后,手书打印均可。

第一章导论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水平、运行、波动、增长以及调控的一门经济学科。

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应用方法上。

微观经济学:使用传统(物理学、牛顿力学等)方法研究、分析、综合考虑其内部作用,解释经济现象。

利用个量方法分析经济,研究的是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学:归纳总结各类经济现象,用总量的方法研究经济(综合法)主要研究: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通货膨胀、宏观货币政策、宏观财政政策、环保等问题。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1662年威廉·配弟英国《赋税论》是宏观经济问题的最早研究者,其核心思想是保持财政平衡,通过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国民财富。

1758年魁奈法国《经济表》开创宏观总量分析的先河。

其核心思想是研究一个农业国家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问题。

采取固定体价格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社会商品流通总量和货币流通总量、社会总产品和总收入以及社会生产两大部门(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交换关系,作了宏观静态分析。

马克思《资本论》将社会总产品在使用价值上分成两大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其次将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成物资资料产品税补偿金(c)、工人工资收入(v)和资本家剩余价值(m),最后再对社会再生产(产品的实现)进行研究,分析了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失衡的不可避免性。

奠定了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

1929年,西方爆发经济大危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宏观经济问题成为当时西方经济学家的热闹话题和紧急任务。

1936 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西方宏观经济分析的第一部代表作。

其主要思想有:(1)否定充分就业;(2)否定萨伊定律,即否定法国萨伊的“供给为其自身创造需求”理论,认为供给并不总是与需求相等,宏观经济经常处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3)主张国家干预。

宏观经济学说课稿

宏观经济学说课稿

宏观经济学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整体经济现象,掌握宏观经济政策,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本文作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货膨胀、失业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探讨国民收入的来源、构成及其决定因素,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

2. 通货膨胀与失业:分析通货膨胀和失业的产生原因、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3. 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政府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了解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宏观经济指标。

2. 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产生原因、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3. 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手段,掌握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方法。

1. 提高学生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宏观经济理论解释现实经济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提供合理建议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国家经济政策,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影响因素。

2.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 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手段及其运用。

(二)难点1.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

2.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相互关系及其政策调控。

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及其效果分析。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考试《宏观经济学》学习中心:_合肥______ 姓名:__梁志超__ 学号:__082083___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1、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为“0”。

2、两人或两人以上答题内容或用语有50%以上相同者判为雷同,成绩为“0”。

3、所提交试卷或材料没有对老师题目进行作答或提交内容与该课程要求完全不相干者,认定为“白卷”或“错卷”,成绩为“0”。

一、题型1、简答题(5道题,每题12分,共60分)2、论述题(1道题,每题40分,共40分)二、题目1、简答题(5道题,每题12分,共60分)(1)请回答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答: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

(3)请说明乘数理论的基本内容?答:1.乘数指自发性支出增加一倍所导致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2.投资乘数指投资增加一倍所导致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ki =Δy/Δi3. 乘数原理:投资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投资增加量的若干倍。

(5)请介绍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以及形成的原因?答: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一般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也叫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形成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外因论。

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

二是内因论。

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

(7)请举例说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答: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与法定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以及银行的贷款转化为客户的活期存款等制度相关。

因为活期存款就是货币,所以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后,一般并不取出现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贷款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以便随时开支票使用。

所以,银行贷款的增加又意味着活期存款的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活动就会创造货币,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

而商业银行所创造货币的多少,取决于法定准备率。

(9)请举出几种常见的失业类型以及形成的原因?答:摩擦性失业,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失业,如新生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工人想转换工作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失业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出现社会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产业结构变化以及生产形式、规模的变化,促使劳动力结构进行相应调整而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的周期性萎缩而导致的失业。

2、论述题(1道题,每题40分,共40分)(1)请结合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我国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我国治理失业的对策。

答:1、国企的下岗人员及隐性失业问题严重由于我国失业率的统计是把失业与下岗分开,没有把下岗人员算入失业大军中去,使得城镇失业登记率所反映的数字不能说明当前社会真实的失业情况,据资料统计,2003中国下岗工人的人数达600多万,而在1998~2000年的3年间,全国共增加下岗工人2032万人,据2000年的数字统计得出国企下岗职工是全部下岗职工的72.1%,而且这些职工主要是集中在老工业基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煤炭、纺织、机械、军工业等行业的国有企业。

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缓慢,经营发展存在很大的问题,常造成企业开工不足,许多人员开工不足,以及由于历史的关系,企业本身有大量编外工人,这些人就是国企内部的隐性失业人员。

据有关部门预测,目前国有企业中,富余人员达2200多万人,由于大量富余人员的存在,且分流困难,使得企业经营机制转移每前进一步都如履薄冰2、农村中的富余劳动力严重而且转移困难据数字统计,我国农村人口达8.59亿人,为全国总人口的70.91%,农村从业人员为4.50亿,为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72.20%。

除去失业人员外,农村中尚有4亿人口无所事事。

除去老人、丧失劳动力及未达到劳动年龄的儿童外,农村中富余人员的基数还是很大的。

据专家估计2002年,我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达到1.7亿。

由此,我们不能看出,中国就业大头在农村。

近两年来,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屡屡闹“民工荒”。

“民工荒”形成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使得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十分不畅。

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进城务工的农民缺乏身份认同,子女入学困难,常受到不平等待遇及歧视,而城市政策制定者对进城务工农民的管理手段往往也是粗放式,粗暴式的,即管理管理再管理,没有以人为本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3、劳动力的供给量在持续不断地增加据资料统计,在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的劳动人口为1000多万人,比九五期间每年多出200多万人,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出生率,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加,是由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已达到劳动年龄。

如此大的劳动力资源供给,成为中国最为丰富的、最有竞争力的经济资源,但同时也给中国就业造成巨大的压力。

而从城镇劳动力的供给与配置情况看,以2000年为例,城镇劳动力供给总数为1665万人,而当年城镇劳动力配置总数为1000万人,劳动力供给与配置缺口为656万人,而根据趋势分析,劳动力供求矛盾会进一步突出。

4、失业人员的结构据资料统计,我国下岗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6~45岁的年龄段,如果把样本中全部下岗职工的年龄分为5个组,25岁以下,26~35岁,36~45岁,46~55岁及55岁以上,那么它们的各自比例分别为5.79 %,25.3%,44 .04%,21.06% ,2.58%。

而在所有下岗人员的性别中,男性占43.46%,女性占56.54%。

而在36~45岁年龄段组中,女性人数比例占51.88%。

这说明,总的来说,女性比男性较易下岗。

36~45岁这一年龄段的人一旦失业,他们面临的困难更大,因为他们还是社会最依赖的劳动力,不可能成为被赡养人另外,他们已经度过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阶段,一旦去从事新的就业岗位,他们付出的代价要远高于年轻劳动力;此外,他们还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义务。

(二)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 1.保持极高的经济发展态势,同时注意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是保持了较高的速度。

但由于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中人员配置的不合理,使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加的就业弹性减少。

尽管如此,经济的发展还是每年增加500多万的就业职位,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少的数字。

2008年奥运将在北京举行,按照中国经济增长就业总弹性0.1计算,单奥运会将每年新增178万个就业机会。

因此,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劳动力过剩经济的局面,在长时期内保持适度的较高经济增长是十分必要的,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

在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的同时,继续深化改革,是长期获得较高经济增长的保证,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从业人员合理流动及配置,使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2.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现企业的扭亏为盈。

这样,随着企业经济小于的好转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及生产能力的提高,一些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会有所提高,就会变得不在富余。

3.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乃至民营经济作为为我国劳动力的就业重要去向,对吸纳劳动力,舒缓就业压力的帮助足不可估量的。

如科技型的民营企业需要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则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而且对劳动力的水平要求不高。

因此,必须要大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民营企业建立和发展的营商环境,简化成立企业的手续,继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

4.农村就业市场的启动启动农村的就业市场,吸引更多的人对农村及企业进行投资,一方面使农村乃至农业资本不足的情况能够改善,另一方面,农村的过剩劳动力在农村中和农业中就业的机会相应增加,这样,就使大大减少因富余的饿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而给城市造成的压力。

(3)请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发展的实践,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

答:经济增长:国民收入的增长其基础是技术进步、制度变革和意识形态的调整。

是指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加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1)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服务量的增加。

(2)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一是投资量。

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二是劳动量。

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三是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效率。

提高生产率也对经济增长直接作出贡献。

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阶段,是有差别的。

一般来说,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阶段,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阶段,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2.实现较快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量度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率。

(2)我国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必要性在于:第一,现在我国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和人均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只有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逐步赶上并最终超过它们第二,我国人民现在的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质量比较差。

只有实现经济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较快地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三,我国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失业、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没有较快的经济增长也难以解决。

3)我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可能性在于:第一,资源条件比较有利。

(可以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积累的潜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制度条件良好。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为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根本性条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大推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