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肿瘤相关的免疫抑制细胞ppt
合集下载
肿瘤免疫幻灯课件
![肿瘤免疫幻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f71c597375a417876f8f33.png)
人 类 T 细 胞 白 细 胞 病 毒 I(HTLV-1) 与 成人T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有关。
病毒诱发肿瘤的特点
( 1).病毒主要通过其DNA或RNA整合到 宿主细胞DNA中,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 表达肿瘤抗原。恶性细胞的抗原保留病毒 核酸的遗传信息。
(2).由同一病毒诱发的肿瘤,不论其动物种 属及组织来源如何,均表达相同的肿瘤抗
带瘤宿主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其为外来 物,故不具有免疫原性。但TAA在异种动 物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可用其制备异种 抗血清来检测带瘤宿主的肿瘤细胞或血清 中的这类物质。
1 胚胎性抗原
胚胎抗原(fetal antigen)在正常情 况下仅出现在胚胎组织中,胎儿出生 后逐渐减少或消失。
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时相应编码基因 可被激活呈异常表达,出现在细胞质、 膜表面或分泌在血流中,其含量与细 胞的恶性程度往往呈正相关。
• 20世纪70年代,通过对RNA肿瘤病毒的 深入研究,证实了病毒癌基因的存在, 至今已鉴定出30余种病毒癌基因。
• 在20世纪80年代,应用分子杂交等技术,发现在 动物和人类细胞的基因组中存在与病毒癌基因同 源的序列,参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发育,在正常 情况下低表达或不表达,被激活后高表达引起细 胞癌变,称这种基因为细胞癌基因。由于细胞癌 基因在正常细胞内以非激活状态存在,故又称为 原癌基因。
胞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是T细胞识别的特异性 肿瘤抗原。
4 正常静止基因表达的肿瘤抗原
瘤细胞中某些被T细胞所识别的抗原 往 往 由 正 常 状 态 下 的 静 止 基 因 ( silent genes)所表达,除人的正常睾丸细胞外, 这些基因一般只在恶性细胞中被激活而 呈异常表达。
• 从人黑色素瘤、肺癌和乳腺癌等肿瘤已发现 多种这类基因,例如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 (melanoma antigen-encoding gene, MAGE)。已知MAGE家族至少有12个成员 (MAGE-1-- MAGE-12),MAGE家庭成员在 不同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多个成员也 可在同一肿瘤中表达。
病毒诱发肿瘤的特点
( 1).病毒主要通过其DNA或RNA整合到 宿主细胞DNA中,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 表达肿瘤抗原。恶性细胞的抗原保留病毒 核酸的遗传信息。
(2).由同一病毒诱发的肿瘤,不论其动物种 属及组织来源如何,均表达相同的肿瘤抗
带瘤宿主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其为外来 物,故不具有免疫原性。但TAA在异种动 物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可用其制备异种 抗血清来检测带瘤宿主的肿瘤细胞或血清 中的这类物质。
1 胚胎性抗原
胚胎抗原(fetal antigen)在正常情 况下仅出现在胚胎组织中,胎儿出生 后逐渐减少或消失。
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时相应编码基因 可被激活呈异常表达,出现在细胞质、 膜表面或分泌在血流中,其含量与细 胞的恶性程度往往呈正相关。
• 20世纪70年代,通过对RNA肿瘤病毒的 深入研究,证实了病毒癌基因的存在, 至今已鉴定出30余种病毒癌基因。
• 在20世纪80年代,应用分子杂交等技术,发现在 动物和人类细胞的基因组中存在与病毒癌基因同 源的序列,参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发育,在正常 情况下低表达或不表达,被激活后高表达引起细 胞癌变,称这种基因为细胞癌基因。由于细胞癌 基因在正常细胞内以非激活状态存在,故又称为 原癌基因。
胞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是T细胞识别的特异性 肿瘤抗原。
4 正常静止基因表达的肿瘤抗原
瘤细胞中某些被T细胞所识别的抗原 往 往 由 正 常 状 态 下 的 静 止 基 因 ( silent genes)所表达,除人的正常睾丸细胞外, 这些基因一般只在恶性细胞中被激活而 呈异常表达。
• 从人黑色素瘤、肺癌和乳腺癌等肿瘤已发现 多种这类基因,例如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 (melanoma antigen-encoding gene, MAGE)。已知MAGE家族至少有12个成员 (MAGE-1-- MAGE-12),MAGE家庭成员在 不同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多个成员也 可在同一肿瘤中表达。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处理PPT演示课件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处理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acd6aa3169a4517623a370.png)
22.5 (6.37-79.4) 5.06 (1.26-20.3) 3.55 (1.37-9.19) 2.02 (0.39-10.5) 3.02 (0.12-74.0)
P值
0.054 0.745 0.006 0.352 0.562
0.021 0.168 0.052 0.421 0.798
不同检查点抑制剂的irAEs毒性谱不同
• 大多数irAE是轻至中度的,偶尔会发生 危及生命的irAEs12;
• 皮肤、肠、内分泌、肺和肌肉骨骼不良 反应相对常见12;
• 心血管、血液、肾脏、神经和眼部副作 用也可发生,但相对少见1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引起的irAEs 与传统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存在本质不同
• 由于免疫疗法作用机制与传统化疗不同,因此,这种疗法会引起独特的治疗反应以及相应的不 良反应13;
越多,毒性越严重且越频繁;
可恢复
• 呈相加或协同性:联合多种不同化 疗药物,毒性越严重
与药物作用机制有关,激活 • 的免疫系统不仅作用于肿瘤, 还作用于身体其他组织
呈剂量依赖性,但非周期依赖性: 在治疗1或2周期时,就可能出现毒 性反应
可能需要停药, 并治疗毒性
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相比, irAEs整体发生率较低,耐受性较好
• 一项荟萃分析,共纳入了20项随机对照研究,包含10794例患5种不同肿瘤的患者,比较免疫 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或其他联合方案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相对风险。研究旨在对免疫检查点 抑制剂治疗所引起的致死性毒性、不良事件和停药不良事件风险进行定量风险。
meta分析:PD-1/PD-L1抑制剂 vs 化疗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免疫相关毒性
所有等级 结肠炎 AST 皮疹 甲状腺功能减退 肺炎 高等级 结肠炎 AST 皮疹 甲状腺功能减退 肺炎
P值
0.054 0.745 0.006 0.352 0.562
0.021 0.168 0.052 0.421 0.798
不同检查点抑制剂的irAEs毒性谱不同
• 大多数irAE是轻至中度的,偶尔会发生 危及生命的irAEs12;
• 皮肤、肠、内分泌、肺和肌肉骨骼不良 反应相对常见12;
• 心血管、血液、肾脏、神经和眼部副作 用也可发生,但相对少见1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引起的irAEs 与传统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存在本质不同
• 由于免疫疗法作用机制与传统化疗不同,因此,这种疗法会引起独特的治疗反应以及相应的不 良反应13;
越多,毒性越严重且越频繁;
可恢复
• 呈相加或协同性:联合多种不同化 疗药物,毒性越严重
与药物作用机制有关,激活 • 的免疫系统不仅作用于肿瘤, 还作用于身体其他组织
呈剂量依赖性,但非周期依赖性: 在治疗1或2周期时,就可能出现毒 性反应
可能需要停药, 并治疗毒性
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相比, irAEs整体发生率较低,耐受性较好
• 一项荟萃分析,共纳入了20项随机对照研究,包含10794例患5种不同肿瘤的患者,比较免疫 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或其他联合方案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相对风险。研究旨在对免疫检查点 抑制剂治疗所引起的致死性毒性、不良事件和停药不良事件风险进行定量风险。
meta分析:PD-1/PD-L1抑制剂 vs 化疗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免疫相关毒性
所有等级 结肠炎 AST 皮疹 甲状腺功能减退 肺炎 高等级 结肠炎 AST 皮疹 甲状腺功能减退 肺炎
肿瘤免疫PPT精选课件
![肿瘤免疫PPT精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37913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a.png)
此类抗原只表现出量的变化而无严格肿瘤特异性。 胚胎抗原(fetal antigen)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1
(二)根据肿瘤发生情况的分类 1.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
特异性高而抗原性弱 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 肿瘤抗原间很少出现交叉反应
12
2.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同一种病毒诱发的不同类型肿瘤(无论其组织来源或 动物种类如何不同),均可表达相同的抗原且抗原性 较强。因为此类抗原是由病毒基因编码,因此称之为 病毒肿瘤相关抗原。
29
MHC I分子表达低下
30
缺乏协同刺激分子
31
4.肿瘤细胞导致的免疫抑制: 肿瘤细胞可通过分泌TGF-b、IL-10等抑制性细胞因
子或其他免疫抑制物质抑制机体抗原提呈细胞(包括 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固有免疫细胞(包括NK细 胞)的功能。 某些肿瘤细胞表面可表达FasL和抑制性分子,诱导 肿瘤特异性T细胞凋亡和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肿瘤细胞还可通过主动诱导荷瘤机体产生调节性T细 胞(Treg)和Gr-1+CD11b+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而抑制免疫应答。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
4
一、肿瘤抗原产生的分子机理
细胞癌变 过程中合 成了新的 蛋白质分 子(Her2/neu)
由于基因 突变或重 排等使正 常蛋白质 分子的结 构发生改 变(p53、 Ras蛋白)
由于糖基 正常情况 致癌病毒 化等原因 下处于隐 表达的肿 导致异常 蔽状态的 瘤抗原 的细胞蛋 抗原表位 (人乳头 白及其产 暴露出来。 瘤病毒 物(神经 (MAGE) E6、E7) 节苷脂 GM2和GD2)
的类似于化学诱发的肿瘤的抗原,也有的类似于病毒诱发的 肿瘤。 如:Ras突变蛋白10%的肿瘤病人表达,乳腺癌表达的Her2/neu等。
11
(二)根据肿瘤发生情况的分类 1.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
特异性高而抗原性弱 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 肿瘤抗原间很少出现交叉反应
12
2.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同一种病毒诱发的不同类型肿瘤(无论其组织来源或 动物种类如何不同),均可表达相同的抗原且抗原性 较强。因为此类抗原是由病毒基因编码,因此称之为 病毒肿瘤相关抗原。
29
MHC I分子表达低下
30
缺乏协同刺激分子
31
4.肿瘤细胞导致的免疫抑制: 肿瘤细胞可通过分泌TGF-b、IL-10等抑制性细胞因
子或其他免疫抑制物质抑制机体抗原提呈细胞(包括 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固有免疫细胞(包括NK细 胞)的功能。 某些肿瘤细胞表面可表达FasL和抑制性分子,诱导 肿瘤特异性T细胞凋亡和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肿瘤细胞还可通过主动诱导荷瘤机体产生调节性T细 胞(Treg)和Gr-1+CD11b+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而抑制免疫应答。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
4
一、肿瘤抗原产生的分子机理
细胞癌变 过程中合 成了新的 蛋白质分 子(Her2/neu)
由于基因 突变或重 排等使正 常蛋白质 分子的结 构发生改 变(p53、 Ras蛋白)
由于糖基 正常情况 致癌病毒 化等原因 下处于隐 表达的肿 导致异常 蔽状态的 瘤抗原 的细胞蛋 抗原表位 (人乳头 白及其产 暴露出来。 瘤病毒 物(神经 (MAGE) E6、E7) 节苷脂 GM2和GD2)
的类似于化学诱发的肿瘤的抗原,也有的类似于病毒诱发的 肿瘤。 如:Ras突变蛋白10%的肿瘤病人表达,乳腺癌表达的Her2/neu等。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ppt课件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62dcee360cba1aa811da4a.png)
放射治疗癌症还有如下缺点: 放疗无法根治已转移扩散的癌细胞。 放疗只针对看得见的病灶起作用,不能杀死所有的癌细胞。 放疗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带来一系列全身性的功能紊乱与失调,如胃
肠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胀、低烧不退、食欲下降等。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 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 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 新型治疗方法。肿瘤细胞免疫 疗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 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 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 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 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 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肿瘤细 胞免疫疗法是继手术、放疗和 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 术。
例约337万例,比2010年增加28万例——这相当于每分钟就有6个人得癌。 年报数字是如何得出的 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的陈万青教授说,根据分布在全 国各地的项目点上报的数据统计,2011年全国新增癌症病例337万例,比 2010年增加28万例。
传统肿瘤(癌症)治疗方法之一【手 术】
3
手术治疗癌症是对癌症组织进行全部或局部的切除,效果直接迅速。 甚至,有些发生部位不是很险恶的早期原位癌,采取根治性手术,有 完全治愈的可能。但由于手术给机体带来的损伤,会使患者的免疫力 降低,术后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肿瘤生物治疗特点
8
清除微小病灶和 残余肿瘤细胞
增强机体免疫功 能
肿瘤生物
治疗特点
增强放、化疗的
靶向性强
敏感性
无明显毒副作用
治疗流程
9
5、经过多个疗 程的治疗,有 效杀除患者体 内肿瘤细胞, 促进康复,改 善患者的生活
质量。
1、用先进的 血细胞分离机 采集患者自身 一定量的外周 单核细胞。
2、在GMP实验 室里,分离单个 核细胞置于培养 瓶中,加入培养 液和细胞因子刺
肠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胀、低烧不退、食欲下降等。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 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 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 新型治疗方法。肿瘤细胞免疫 疗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 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 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 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 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 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肿瘤细 胞免疫疗法是继手术、放疗和 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 术。
例约337万例,比2010年增加28万例——这相当于每分钟就有6个人得癌。 年报数字是如何得出的 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的陈万青教授说,根据分布在全 国各地的项目点上报的数据统计,2011年全国新增癌症病例337万例,比 2010年增加28万例。
传统肿瘤(癌症)治疗方法之一【手 术】
3
手术治疗癌症是对癌症组织进行全部或局部的切除,效果直接迅速。 甚至,有些发生部位不是很险恶的早期原位癌,采取根治性手术,有 完全治愈的可能。但由于手术给机体带来的损伤,会使患者的免疫力 降低,术后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肿瘤生物治疗特点
8
清除微小病灶和 残余肿瘤细胞
增强机体免疫功 能
肿瘤生物
治疗特点
增强放、化疗的
靶向性强
敏感性
无明显毒副作用
治疗流程
9
5、经过多个疗 程的治疗,有 效杀除患者体 内肿瘤细胞, 促进康复,改 善患者的生活
质量。
1、用先进的 血细胞分离机 采集患者自身 一定量的外周 单核细胞。
2、在GMP实验 室里,分离单个 核细胞置于培养 瓶中,加入培养 液和细胞因子刺
肿瘤的免疫治疗 ppt课件
![肿瘤的免疫治疗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7bd4bb680203d8ce2f24cb.png)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作用机制
• 在T细胞激活过程中,T细胞与树突细胞需 要为期8~20小时的稳定接触。而PD-1与PDL1的结合会破坏T细胞与树突细胞之间稳定 接触的产生,从而导致T细胞激活过程的中 止。
• 肿瘤限制宿主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机制是 提高PD-1配体PD-L1,PD-L2在肿瘤微环境中的 表达量。
PPT课件
11
已上市的PD-1/PD-L1抗体
PPT课件
12
适 应 症
• 自2014年9月以来,PD-1抑制剂已经被FDA正式 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肝 癌、胃癌、肾癌、膀胱癌、头颈部肿瘤、霍奇 金淋巴瘤、Merkel细胞癌以及所有微卫星高度 不稳定(MSI-H)的实体瘤。 • 此外,PD-1抑制剂在结直肠癌、食管癌、三阴 性乳腺癌、鼻咽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 癌、子宫内膜癌、胶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 恶性间皮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胸腺癌等其他 多种实体瘤中,显示出了初步的、鼓舞人心的 疗效。
2
肿瘤免疫治疗的历史和现状
• 19世纪中期:免疫治疗的萌芽阶段 • 上世纪70年代:免疫治疗的发展阶段: 1984 年高剂量白介素2(IL-2)治愈第一例病人给肿瘤 免疫治疗带来一线曙光。 • 上世纪末,免疫检查点对T细胞免疫应答的开 关控制使机体免于伤害性免疫反应基础研究的 突破,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了转折:细胞毒性 T淋巴相关抗原4(CTLA4, 其基因于1987年被克 隆);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 亡蛋白1配体1(PD1-PDL1)1mg/kg16%3mg/kg26%
10mg/kg
15%
3年OS
5年OS
13%
PPT课件
26%
CART细胞免疫疗法PPT课件
![CART细胞免疫疗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1152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7.png)
细胞冻存与复苏
建立稳定的细胞冻存和复苏体系,确保CART细胞在长时间保存后仍能保持其活性和杀伤力。
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细胞形态与表型
通过显微镜观察CART细胞的形态,确保其正常;采用流式 细胞术等方法检测CART细胞的表型,如CD3+、CD4+、 CD8+等标志物的表达情况。
安全性指标
检测CART细胞制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微生物污染、内毒素 等安全性指标,确保CART细胞的安全性。
CART细胞免疫疗法PPT课 件
目 录
• 引言 • CART细胞免疫疗法基本原理 • CART细胞制备与质量控制 • CART细胞免疫疗法临床应用 • CART细胞免疫疗法安全性问题探讨 • 挑战与展望:推动CART细胞免疫疗法发展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癌症治疗现状
01
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存在局限性和副作用。
02
CART细胞免疫疗法基 本原理
免疫系统与肿瘤关系
免疫系统功能
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及体内异常细 胞,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免疫监视与肿瘤发生
免疫系统在防止肿瘤发生、发展过程 中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免疫逃逸
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 攻击,如表达低免疫原性、分泌免疫 抑制因子等。
CART细胞作用机制
疗效预测因素
分析影响CART细胞免疫疗法疗效的 因素,如肿瘤负荷、肿瘤微环境等, 为患者筛选提供参考。
CART细胞制备流程优化
细胞采集与分离
采用高效、安全的细胞采集方法,如白细胞去除术等,确保采集到足够数量的T细胞;同时采 用适当的细胞分离技术,如磁珠分选等,提高T细胞的纯度。
基因转导与扩增
建立稳定的细胞冻存和复苏体系,确保CART细胞在长时间保存后仍能保持其活性和杀伤力。
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细胞形态与表型
通过显微镜观察CART细胞的形态,确保其正常;采用流式 细胞术等方法检测CART细胞的表型,如CD3+、CD4+、 CD8+等标志物的表达情况。
安全性指标
检测CART细胞制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微生物污染、内毒素 等安全性指标,确保CART细胞的安全性。
CART细胞免疫疗法PPT课 件
目 录
• 引言 • CART细胞免疫疗法基本原理 • CART细胞制备与质量控制 • CART细胞免疫疗法临床应用 • CART细胞免疫疗法安全性问题探讨 • 挑战与展望:推动CART细胞免疫疗法发展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癌症治疗现状
01
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存在局限性和副作用。
02
CART细胞免疫疗法基 本原理
免疫系统与肿瘤关系
免疫系统功能
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及体内异常细 胞,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免疫监视与肿瘤发生
免疫系统在防止肿瘤发生、发展过程 中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免疫逃逸
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 攻击,如表达低免疫原性、分泌免疫 抑制因子等。
CART细胞作用机制
疗效预测因素
分析影响CART细胞免疫疗法疗效的 因素,如肿瘤负荷、肿瘤微环境等, 为患者筛选提供参考。
CART细胞制备流程优化
细胞采集与分离
采用高效、安全的细胞采集方法,如白细胞去除术等,确保采集到足够数量的T细胞;同时采 用适当的细胞分离技术,如磁珠分选等,提高T细胞的纯度。
基因转导与扩增
肿瘤相关的免疫抑制细胞
![肿瘤相关的免疫抑制细胞](https://img.taocdn.com/s3/m/0c2b27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7.png)
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
肿瘤免疫抑制细胞通过分泌多种酶类 和生长因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等,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肿瘤免疫抑制细胞还可以通过调节肿 瘤微环境中的其他细胞,如间质细胞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等,促进肿瘤细 胞的侵袭和转移。
04
肿瘤免疫抑制细胞与肿瘤免疫治 疗
肿瘤免疫抑制细胞是一类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 抑制作用的细胞,包括Treg细胞、MDSC、 Th2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等。
这些细胞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表达免疫 检查点分子等方式,抑制T细胞和NK细胞的抗 肿瘤活性,导致肿瘤逃逸免疫攻击。
肿瘤免疫抑制细胞的存在和扩增与肿瘤的进展 、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因此消除或抑制这些 细胞的活性是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
肿瘤细胞表达FasL、PD-L1等分子, 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Fas、PD-1等受体 结合,诱导T细胞凋亡或失活,进一步 削弱免疫应答。
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免疫抑制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促 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为肿瘤提供养分和氧气 ,促进肿瘤生长和扩散。
肿瘤免疫抑制细胞还可以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其他细胞 ,如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
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现状
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的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 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包括细胞免疫治疗、免疫调节剂治疗和肿瘤疫苗治疗等。
细胞免疫治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CAR-T细胞疗法和PD-1抑制剂,它们在某些类型的 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肿瘤免疫抑制细胞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影响
肿瘤活性。
细胞疗法是指利用基因工程 技术或细胞工程技术改造T细 胞或NK细胞,使其表达特定 的受体或激活信号,从而增
《肿瘤免疫治疗》PPT课件
![《肿瘤免疫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2b9b6b51e79b896902264a.png)
ZHAN Hai-lun,et al.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2;125(21):3771-3777
122例非小细胞肺癌
36例腺癌,18例鳞癌
Lili Yang,et al.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13) 62:65–73
DC-CIK细胞免疫技术
➢肾癌 137例 分成三组:DC-CIK,TNF-α,对照组
调节性T细胞明显下降
五年生存率:100%,93.3%,88.9%
33个GBM病人 平均存活时间(月):
17.2 vs 10.2 1年生存率
88% vs 36%
Dillman et al.J Immunother Volume 32, Number 9, November–December 2009
活性杀伤的免疫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 来源于肿瘤组织,引流淋巴结,胸腹水; 分离后用高浓度IL-2诱导,主要是CD8+的T细胞; 同时用免疫抑制剂能增加TIL效果; 效果是LAK的50-100倍,副作用小,细胞存活周期长;
DC-CIK细胞免疫技术
➢抗原附载:多肽,肿瘤细胞裂解物,肿瘤细胞; ➢效应细胞:CI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特点:结合了DC附载的靶向性特异性和CIK的快速增殖,光谱杀瘤能力;
DC-CIK细胞免疫技术
➢NIH clinical trials: 12项临床试验 ➢治疗:鼻咽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肝细胞肝癌,食道癌,肾癌;
Nathalie Labarrie`re ,et al.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02) 51: 532–538
肿瘤免疫治疗-肿瘤生物治疗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肿瘤免疫治疗-肿瘤生物治疗学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b5ff6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c.png)
肿瘤疫苗
肿瘤疫苗是一种利用肿瘤抗原制备的疫苗,旨在激发或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 答。
肿瘤疫苗的种类包括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预防某些癌 症的发生,如宫颈癌疫苗等。治疗性疫苗则是针对已经发生的肿瘤,通过刺激机 体免疫系统来杀伤肿瘤细胞。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是一种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常用于治 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免疫调节剂可以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 力,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干扰 素、白细胞介素-2、纳武利尤单抗等。
抗体治疗
抗体治疗是一种利用抗体来杀伤肿瘤 细胞的方法。
抗体治疗通过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抗 原或相关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 生长和扩散。常见的抗体治疗药物包 括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抗体等。
肿瘤疫苗
研发针对特定肿瘤抗原的疫苗 ,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
胞的识别和攻击。
前景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免疫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更有效、更安全 的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有望克服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挑战,为患 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果。
肿瘤免疫治疗-肿瘤生物治疗 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目录
• 肿瘤免疫治疗概述 • 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 • 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 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 肿瘤免疫治疗的挑战与前景 • 相关词汇解释与参考文献
01
肿瘤免疫治疗概述
肿瘤免疫治疗定义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调节和激活人 体免疫系统来识别、攻击和清除肿瘤 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肿瘤细胞
指异常增生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 能力,可形成肿块并侵犯周围组织。
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ppt课件
![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b56a5376c66137ee0619a7.png)
激发或增强机体的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阻止肿瘤生长、 扩 散 和 复 发 , 称 为 肿 瘤 特 异 性 主 动 免 疫 治 疗 ( specific active immuno - therapy, SAIT)。 1.细胞性疫苗 (1)肿瘤细胞性疫苗 (2)肿瘤抗原肽或基因修饰的APC疫苗 2.分子疫苗 3.基因疫苗
2. 肿瘤细胞的“漏逸” 肿瘤生长早期,体内仅出现少量肿瘤细胞,机体免疫系统未
能对其识别并产生应答。一旦肿瘤迅速生长并形成瘤细胞集团 后,肿瘤抗原的编码基因可能发生突变,从而干扰或逃避机1体8
3. MHC分子表达异常 某些肿瘤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表达减少或缺失,
导致抗原递呈功能障碍,影响肿瘤特异性CTL活化和抗肿 瘤效应。
对于多数免疫原性较强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起主要作用; 对于免疫原性较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肿瘤,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1
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1. 体液免疫应答
1) 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IgM、IgG1和IgG3与肿瘤抗原结合 成IC,活化补体攻击并溶解肿瘤。
2)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吞噬细胞、 NK、PMN等依靠ADCC效应杀伤肿瘤瘤细胞 。
30
31
32
A patient with round cell sarcoma of the jaw and abdominal metastases seen by Coley in 1899. a | Photograph after 63 injections with Coley's toxins; tumour had diminished to about half its original size. b | Photograph after further treatment with Coley's toxins. In his 1910 lecture at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Coley reported that the patient was still alive and well. Images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 17 © (1910)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2. 肿瘤细胞的“漏逸” 肿瘤生长早期,体内仅出现少量肿瘤细胞,机体免疫系统未
能对其识别并产生应答。一旦肿瘤迅速生长并形成瘤细胞集团 后,肿瘤抗原的编码基因可能发生突变,从而干扰或逃避机1体8
3. MHC分子表达异常 某些肿瘤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表达减少或缺失,
导致抗原递呈功能障碍,影响肿瘤特异性CTL活化和抗肿 瘤效应。
对于多数免疫原性较强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起主要作用; 对于免疫原性较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肿瘤,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1
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1. 体液免疫应答
1) 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IgM、IgG1和IgG3与肿瘤抗原结合 成IC,活化补体攻击并溶解肿瘤。
2)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吞噬细胞、 NK、PMN等依靠ADCC效应杀伤肿瘤瘤细胞 。
30
31
32
A patient with round cell sarcoma of the jaw and abdominal metastases seen by Coley in 1899. a | Photograph after 63 injections with Coley's toxins; tumour had diminished to about half its original size. b | Photograph after further treatment with Coley's toxins. In his 1910 lecture at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Coley reported that the patient was still alive and well. Images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 17 © (1910)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选肿瘤相关的免疫抑制细胞 ppt
主要内容
一、肿瘤免疫的概述 二、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egDC) 三、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 (TAM) 四、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 五、调节性T细胞(Treg)
肿瘤发生相关机制
1. 癌基因/抑癌基因学说 2. 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学说 3. 端粒和端粒酶学说 4. 肿瘤干细胞学说 5. 肿瘤相关的免疫学理论
突变并逃逸而生存下来,即“适者生存”。 (3)肿瘤逃逸阶段
逃逸的肿瘤细胞无控制生长。
自然选择→肿瘤逃逸
肿瘤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和异质性 → 逃逸;
肿瘤生存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如生长因子、营 养供给和免疫压力等)形成外界选择压力,使瘤细 胞发生突变,获得某种有利其生存的基因而得以存 活。
肿瘤微环境有利于TAM、MDSC、Treg和regDC等免
即表型成熟或不成熟DC均可被肿瘤微环境 “调教”为免疫抑制性DC(即regDC)。
regDC 的诱导及其免疫抑制途径
Tumor-derived IL-10, TGF-β and PGE2诱导 regDC。 主要通过STAT3、MAPK 等信号途径。
• regDC 通过分泌IL-10, TGF-β诱导Treg • regDC 产生 ARG1、 IDO 或iNOS等抑制T细胞功能 • regDC 的细胞膜上表达抑制性共刺激分子如B7-H1等
However, exis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DCs can exist in a multitude of functional states other than simply immature or mature.
怎样理解调节性DC (regDC)
regDCs can exist as immature, semi-mature and fully mature DC subpopulations that use different mechanisms for induction of immune tolerance and immune suppression.
2. pDCs have also been reported to exhibit potent immunosuppressive and tolerogenic properties
3. A commonly accepted paradigm is that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DCs are maturation-dependent.
* 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C, pDC)
根据DC成熟状态分类:成熟DC和未成熟DC(iDC )
根据DC功能状态分类
* 耐受性DC:表达IDO的DC、高表达ILT4的DC; * 调节性DC :可诱导高表达IL-10的Tr1细胞
(二者均为浆细胞样iDC)
根据DC分布部位分类
* 淋巴组织中DC:括滤泡DC、并指状DC和胸腺DC * 非淋巴组织中DC:朗格汉斯细胞和间质DC
主要内容
一、肿瘤免疫的概述 二、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egDC) 三、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 (TAM) 四、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 五、调节性T细胞(Treg)
DC的分类及命名
根据DC来源分类
* 髓样DC(myeloid DC,mDC) 或传统DC (conventional DC, cDC)
பைடு நூலகம்
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和迁移
B Menu F
Dendritic Cell Maturation
MHC II↑ B7-1/B7-2↑
组织中未成熟DC
- 强吞噬和吞饮作用 - 处理抗原能力强 - 低水平的MHC - 缺乏共刺激分子 - 递呈抗原能力弱
淋巴组织中成熟DC
- 不再有吞噬能力 - 表达共刺激分子(B7-1/B7-2) - 高表达MHC和黏附分子 - 抗原递呈能力强
疫抑制性细胞产生→ 逃逸。
(以增强机体免疫应答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亦有可能引起肿瘤逃逸)
Cancer Immunoediting
Annual Reviews
Tumor Escape Mechamism
Annual Reviews
生理条件下髓系细胞的分化
Reg DC
肿瘤微环境下髓系细胞的不正常分化
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识别并特异地杀 伤突变细胞,使突变细胞在未形成肿瘤之前即 被清除,但当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不能清除突变 细胞时,则可形成肿瘤。
——肿瘤免疫监视学说( Burnet in 1967 )
肿瘤发生的阶段(从监视→逃逸)
(1)肿瘤清除阶段 天然/适应性免疫机制清除部分肿瘤细胞。
(2)肿瘤平衡阶段 在多种肿瘤监视压力下,某些肿瘤细胞发生
肿瘤微环境对DC的影响
肿瘤微环境中除了免疫抑制性细胞和 细胞因子干扰DC分化成熟外,还有很 多因素干扰成熟DC的功能: 低氧 胞外高水平的腺苷 高水平乳酸 低pH值
怎样理解调节性DC (regDC)
1. cDCs, including tissue-resident DCs, migratory DCs and inflammatory DCs might exhibit immunosuppressive properties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or in immature stage.
DC的生物学功能
抗原提呈
免疫调节
* 强的吞饮作用 * 受体介导的内吞
(FcR/CR/ 甘露糖受体) * 吞噬作用 * 表面捕获(FDC) ( FcR和C3bR)
* 激活初始T细胞,启 动免疫应答;
*分泌细胞因子,调节 免疫细胞分化、发育;
* 分泌趋化性细胞因子, 趋化T/B细胞;
* 利用未成熟DC诱 导免疫耐受。
DC
DC
T 细 胞 活 化 增 殖
影响DC分化成熟的因素
1. 微生物产物、炎性细胞因子是诱导DC成 熟的重要因子;
2. 刺激DC的抗原种类,如自身抗原、肿瘤抗原 (TA)等抑制DC的成熟;
3. DC所处环境中的抑制性免疫细胞(如Treg、M2、 MDSC等)和细胞因子(IL-10、TGF-)等。
主要内容
一、肿瘤免疫的概述 二、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egDC) 三、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 (TAM) 四、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 五、调节性T细胞(Treg)
肿瘤发生相关机制
1. 癌基因/抑癌基因学说 2. 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学说 3. 端粒和端粒酶学说 4. 肿瘤干细胞学说 5. 肿瘤相关的免疫学理论
突变并逃逸而生存下来,即“适者生存”。 (3)肿瘤逃逸阶段
逃逸的肿瘤细胞无控制生长。
自然选择→肿瘤逃逸
肿瘤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和异质性 → 逃逸;
肿瘤生存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如生长因子、营 养供给和免疫压力等)形成外界选择压力,使瘤细 胞发生突变,获得某种有利其生存的基因而得以存 活。
肿瘤微环境有利于TAM、MDSC、Treg和regDC等免
即表型成熟或不成熟DC均可被肿瘤微环境 “调教”为免疫抑制性DC(即regDC)。
regDC 的诱导及其免疫抑制途径
Tumor-derived IL-10, TGF-β and PGE2诱导 regDC。 主要通过STAT3、MAPK 等信号途径。
• regDC 通过分泌IL-10, TGF-β诱导Treg • regDC 产生 ARG1、 IDO 或iNOS等抑制T细胞功能 • regDC 的细胞膜上表达抑制性共刺激分子如B7-H1等
However, exis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DCs can exist in a multitude of functional states other than simply immature or mature.
怎样理解调节性DC (regDC)
regDCs can exist as immature, semi-mature and fully mature DC subpopulations that use different mechanisms for induction of immune tolerance and immune suppression.
2. pDCs have also been reported to exhibit potent immunosuppressive and tolerogenic properties
3. A commonly accepted paradigm is that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DCs are maturation-dependent.
* 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C, pDC)
根据DC成熟状态分类:成熟DC和未成熟DC(iDC )
根据DC功能状态分类
* 耐受性DC:表达IDO的DC、高表达ILT4的DC; * 调节性DC :可诱导高表达IL-10的Tr1细胞
(二者均为浆细胞样iDC)
根据DC分布部位分类
* 淋巴组织中DC:括滤泡DC、并指状DC和胸腺DC * 非淋巴组织中DC:朗格汉斯细胞和间质DC
主要内容
一、肿瘤免疫的概述 二、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egDC) 三、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 (TAM) 四、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 五、调节性T细胞(Treg)
DC的分类及命名
根据DC来源分类
* 髓样DC(myeloid DC,mDC) 或传统DC (conventional DC, cDC)
பைடு நூலகம்
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和迁移
B Menu F
Dendritic Cell Maturation
MHC II↑ B7-1/B7-2↑
组织中未成熟DC
- 强吞噬和吞饮作用 - 处理抗原能力强 - 低水平的MHC - 缺乏共刺激分子 - 递呈抗原能力弱
淋巴组织中成熟DC
- 不再有吞噬能力 - 表达共刺激分子(B7-1/B7-2) - 高表达MHC和黏附分子 - 抗原递呈能力强
疫抑制性细胞产生→ 逃逸。
(以增强机体免疫应答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亦有可能引起肿瘤逃逸)
Cancer Immunoediting
Annual Reviews
Tumor Escape Mechamism
Annual Reviews
生理条件下髓系细胞的分化
Reg DC
肿瘤微环境下髓系细胞的不正常分化
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识别并特异地杀 伤突变细胞,使突变细胞在未形成肿瘤之前即 被清除,但当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不能清除突变 细胞时,则可形成肿瘤。
——肿瘤免疫监视学说( Burnet in 1967 )
肿瘤发生的阶段(从监视→逃逸)
(1)肿瘤清除阶段 天然/适应性免疫机制清除部分肿瘤细胞。
(2)肿瘤平衡阶段 在多种肿瘤监视压力下,某些肿瘤细胞发生
肿瘤微环境对DC的影响
肿瘤微环境中除了免疫抑制性细胞和 细胞因子干扰DC分化成熟外,还有很 多因素干扰成熟DC的功能: 低氧 胞外高水平的腺苷 高水平乳酸 低pH值
怎样理解调节性DC (regDC)
1. cDCs, including tissue-resident DCs, migratory DCs and inflammatory DCs might exhibit immunosuppressive properties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or in immature stage.
DC的生物学功能
抗原提呈
免疫调节
* 强的吞饮作用 * 受体介导的内吞
(FcR/CR/ 甘露糖受体) * 吞噬作用 * 表面捕获(FDC) ( FcR和C3bR)
* 激活初始T细胞,启 动免疫应答;
*分泌细胞因子,调节 免疫细胞分化、发育;
* 分泌趋化性细胞因子, 趋化T/B细胞;
* 利用未成熟DC诱 导免疫耐受。
DC
DC
T 细 胞 活 化 增 殖
影响DC分化成熟的因素
1. 微生物产物、炎性细胞因子是诱导DC成 熟的重要因子;
2. 刺激DC的抗原种类,如自身抗原、肿瘤抗原 (TA)等抑制DC的成熟;
3. DC所处环境中的抑制性免疫细胞(如Treg、M2、 MDSC等)和细胞因子(IL-10、TG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