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了解原子的结构;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1.宇宙有多大?(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
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
(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2)交流资料数据: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5篇.doc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5篇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重、难点: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
热。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学生猜想)进行新课:1、探究:水的沸腾( ) ……提出问题( ) ……设计试验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 ……进行试验数据记录: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2、沸腾:(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3、蒸发:(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3)、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4、沸腾与蒸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汽化的两种方式)5、液化(放热):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水蒸气遇冷会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的实例)(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水蒸气烫伤更严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液化、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举较多的例子进行分析可以讨论:吸热、放热是必要条件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共有十五个章节。
本节课为第一章,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质量、速度等。
2. 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解释。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质量、速度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物理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巩固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二章,主要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七、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析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3节安全用电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平安用电◇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记住平安电压的数值。
2.知道触电的缘由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3.知道平安用电的常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对常见的触电事故的了解,培育学生平安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触电事故的缘由和正确处理事故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形成平安用电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生活中我们会常常遇到一些用电平安警示标记,如“高压危急”“有电危急”等。
回忆一下,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标记?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电压越高越危急[阅读课本]P113“电压越高越危急”[思索]生活中常见到“当心触电”这样的警示牌,那么怎样才叫触电呢?[提示]人或动物接触或接近带电体,有电流通过,引起损害。
[思索]用手干脆接触一节干电池两端,会发生触电吗?[提示]通常状况下人体的电阻约为104~105Ω;在皮肤潮湿时,人体的电阻可降低到约103Ω。
依据欧姆定律,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所以不会引起损害。
【拓展】人对100~200 uA的电流无反应;电流达到1 mA左右会引起麻的感觉;不超过10 mA时,人尚可摆脱电流;超过30 mA时,就会感到剧痛、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急;当达到50 mA时,很短时间就会使人心跳停止。
[归纳提升]触电事故是指有肯定强度的电流流过人体,引起损害性的事故。
[思索]通过人体的电流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
[思索]为什么说“电压越高越危急”?[提示]人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高,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损害越大。
[思索]你知道人体的平安电压值是多少吗?[提示]依据人体的电阻和人体可以承受的最大电流,一般认为不超过36 V的电压是平安电压。
[思索]人体接触低于36 V的电压的带电体肯定平安吗?[提示]人体是导体,不同的人,在不同状况下的电阻也不同,身体干燥时电阻较大,潮湿时电阻较小,所以人体接触低于36 V的电压的带电体不肯定平安。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设计目录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4)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4)第二节质量 (6)¤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8)第三节密度 (10)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2)¤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4)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6)第十一章复习和总结 (18)第十二章运动和力课时安排 (21)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21)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23)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5)第四节力 (27)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 (29)第六节二力平衡 (31)第十二章复习和总结 (34)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时安排 (38)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38)第二节重力 (39)第三节摩擦力 (41)第四节杠杆 (43)第五节其它简单机械 (45)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46)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49)第一节压强 (49)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51)第三节大气压强 (54)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56)第五节浮力 (57)第六节浮力的应用 (59)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62)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65)第一节功 (65)第二节机械效率 (67)第三节功率 (69)第四节动能和势能 (71)第五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73)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 (75)第十六章热和能 (78)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78)第二节内能(1) (80)第二节内能(2) (83)第三节比热容(1) (85)第三节比热容(2) (87)第四节热机 (89)第五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91)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93)第一节能源家族 (93)第二节核能 (95)第三节太阳能 (97)第四节能源革命 (99)第四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03)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复习 (105)知识复习建议: (109)【模拟试题】 (120)【试题答案】 (131)6.在如图1所示的四种电路图中,电路连接正确且电流表测L1电流的图是() (149)A B C D (149)0.6 (153)0.2 (153)N (158)A (187)A (189)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5m (197)B、用手把2个鸡蛋举高1m,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为10J (197)C、一位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200kg (197)D、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 (197)A (198)B (198)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材分析《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综合素质为目标。
全册内容共分为20个单元,涵盖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本册教案旨在通过物理实验、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物理现象和实验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教学难点:物理现象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进行评价。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七、教学计划根据学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物理】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材,主要涉及第十章《电磁学》的第三节“电流的热效应”和第四节“电阻和电阻定律”。
详细内容包括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的介绍与运用,电阻的定义、影响因素和电阻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流的热效应,能运用焦耳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2. 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掌握电阻定律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电阻定律。
难点:焦耳定律的计算,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源、实验电路图。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效应。
2. 例题讲解:讲解焦耳定律的公式,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进行相关计算。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4. 知识拓展:介绍电阻的定义,引导学生探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5.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验证电阻定律,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定律。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热效应2. 焦耳定律:Q=I²Rt3. 电阻的定义4.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5. 电阻定律:R=ρL/A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电流为5A,电阻为10Ω的导体在1分钟内产生的热量。
(2)一根长度为1m,横截面积为1mm²的导线,电阻为0.2Ω,求该导线的电阻率。
2. 答案:(1)Q=I²Rt=(5A)²×10Ω×60s=15000J(2)R=ρL/A,ρ=R×A/L=(0.2Ω×1mm²)/(1m×10⁶mm²)=2×10⁻⁷Ω·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焦耳定律和电阻定律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章节一:力和运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b. 让学生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2. 教学重点:a. 力的概念和作用。
b.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3. 教学难点:a. 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b. 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作用的两种效果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示范: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应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二:压力和浮力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2. 教学重点:a.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3. 教学难点:a. 压力和浮力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压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
c. 示范:进行压力和浮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压力和浮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三:简单机械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重点:a.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3. 教学难点:a. 杠杆和滑轮组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简单机械的作用。
b. 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c. 示范: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四:声现象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概念:介绍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特性:描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质量、温度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无关。
4. 比热容的应用:介绍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比热容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热水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热水袋和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物品与比热容的关系。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给出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并解释各参数的含义。
3. 演示实验:进行比热容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热水袋的热量传递等。
4.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计算公式:Q=cmΔt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块质量为2kg的铜,从20℃升高到100℃所吸收的热量。
答案:Q=cmΔt=2kg×0.39×(100℃20℃)=50.4J2. 题目: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比热容为3.6×10^3J/(kg·℃),质量为50kg,升高温度为50℃,求发动机冷却液所吸收的热量。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二)新课学习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例:人走路a.哪里存在摩擦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例:滑雪比赛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b.怎样减小摩擦力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
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
(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课后小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精选10篇)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篇一一、电荷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
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
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电流和电路1、电路的组成: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4)导线:连接电路2、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三、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
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
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1)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流出。
3)估测、试触,选择合适量程五、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1)进户线:火线、零线。
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
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
(其保护作用)2、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及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力与物体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3 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
教学内容: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通过实验演示能量的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2.2 功和能量守恒学习目标:掌握功的计算及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能量守恒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三章:压强和浮力3.1 压强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压强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3.2 浮力的概念学习目标: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浮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四章:电路和电流4.1 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电路的基本元件,通过实验演示电路的闭合与断开。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4.2 电流的概念学习目标:掌握电流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电流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五章:电磁现象5.1 电磁感应学习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电磁感应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发电机的原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填表: 很小 有 有 无有 很小 无 无
8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完整版 )
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具有
流动性; 气体分子的间距很大, 分子之间作用
力极小,具有流动性,易被压缩。
学生加深理解
(四)、分 子动理论的 基本观点
5、小结分子动理论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分子、原子 构 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 热运动 ; 分子之间存在着 引力和斥力 。
学生观看视频, 体 会固体之间同样可以 产生扩散现象。
[ 师生总结 ] :气体、液体及固体之间
都可以发生扩散,其中气体扩散的最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各种情况的 扩散现象,更形象、具体。并通过气体、 液体及固体间的扩散来认识到这些现象 的实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2、影响扩散
[ 提出问题 ] :
[ 动手实验 ] : 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
存在斥力,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我
们现在模拟体会一下当分子之间的距离
变化时作用力的变化。
学生体验:压活塞 的过程中,感觉用很大 的力也很难将水的体 积压缩变小。
讨论、总结:说明 分子间存在在一种相 互排斥的力。
讨论、猜想:距离 增加时表现为引力, 距 离减小时表现为斥力, 距离不变时没有作用 力。
第 1 节 热机
第 1 节 家庭电路
第 2 节 热机的效率
第 2 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 3 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 3 节 安全用电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 1 节 两种电荷
第 1 节 磁现象 磁场
第 2 节 电流和电路
第 2 节 电生磁
第 3 节 串联和并联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优秀8篇)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优秀8篇)篇一: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篇一《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
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篇一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录结果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三、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四、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区别: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3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v=s t3.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4.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v=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第1页(共35页) s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浮力》为九年级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的五、六二节,本章知识是以前力学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
《浮力》则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一起看看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欢迎查阅!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浮力》为九年级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的五、六二节,本章知识是以前力学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
《浮力》则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新教材力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秤、细线、水、大烧杯、食盐、鸡蛋、金属块等二、说教法通过设置情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活动,把浮力知识有机地进行归纳,串联起来。
得出解决浮力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对知识系统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
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创设“死海不死”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诱发探索欲望,引入复习课。
采用多媒体,生动活泼,交互性好,能调动学生全部感官,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2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浮力》为九年级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的五、六二节,本章知识是以前力学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
《浮力》则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新教材力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秤、细线、水、大烧杯、食盐、鸡蛋、金属块等二、说教法通过设置情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活动,把浮力知识有机地进行归纳,串联起来。
得出解决浮力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对知识系统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
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创设“死海不死”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诱发探索欲望,引入复习课。
采用多媒体,生动活泼,交互性好,能调动学生全部感官,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
2、实验质疑,合作探究(1)建立浮力概念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浮力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出示问题1:如何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增强学生的研究和探索欲望。
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并由多媒体展现实验过程,得到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
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复习了浮力的概念,突出了重点。
(2)探究浮力的大小首先利用多媒体简单回顾阿基米德原理,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教师出示问题2:小东的爸爸买了一个玉制实心工艺品,小东想知道它的密度,他利用了一个弹簧秤、一根细线和一盘清水,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方案。
此题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来测密度,通过学生分组设计实验,体现学生探究意识,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既复习了实验,又突破了难点。
(3)探究浮沉的条件教师出示问题3:鸡蛋放在清水中会怎样?怎样使鸡蛋上浮?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趣,学生会主动参与,从而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解决这一问题要运用力、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4)浮力的应用教师出示问题4: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钢铁的密度比水大,为什么钢铁制造的轮船会漂浮在水面上呢?设置这一问题,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边分析边利用多媒体展示: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密度计。
这部分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潜水艇及飞艇的技术问题不必纠缠。
(5)浮力知识小结学习了浮力知识后,你有哪些收获?请把你的收获与同学交流分享。
通过回顾交流来复习浮力主要知识点,可以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相互补充,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了学生。
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浮力知识点,让学生对浮力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3、巩固应用,拓展提高为了加深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上设计了三个典型习题,一道计算题,帮助学生学会利用浮力进行简单的计算,理清解题思路,一道有关吹泡泡的问题,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一道将弹簧秤改装成测浮力装置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采用内容式板书,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浮力的大小 (注意:浸没和部分浸入)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方向适用条件液体和气体从力的角度:从密度角度(实心)浮F浮>G 上浮ρ物力浮沉的条件 F浮=G 悬浮ρ物 =ρ液F浮ρ液轮船、密度计(漂浮) 称重法:F浮=G物-F应用潜水艇计算排液法:F浮=G排=ρ液gV排气球和飞艇平衡法:F 浮=G物(漂浮或悬浮)六、说教学效果评估本节课内容多,概念性强,学生复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复习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复习巩固,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积极参与探究,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学习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边。
阿基米德原理是一条重要规律,虽然实验简单,但对初中生的思维难度较大,复习演示,对提高潜能生、优秀生都有很大帮助。
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浸入”、“露出”、“上浮”、“漂浮”等词的认识模糊,对物理状态不知道就急于下结论,我通过习题澄清认识,释疑解惑。
课堂上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以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让学生热爱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
附:例题和习题例题:(1)质量为1000千克,体积为800分米³的鱼雷,在水中上浮还是下沉?(2)一艘轮船从海面驶入到河面上,它所的受的浮力怎么变化?它从海面驶入河面船身是浮起来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习题:(1)质量为250克的物体静止在水中,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它的密度是多少?(2)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小朋友用吸管吹泡泡,开始时上升,随后便下降,这是为什么?(3)将弹簧秤改造成一个可以直接测浮力大小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