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生品社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小岗村的珍贵“契约” >>说课稿
一.说教材教法
1.<< 小岗村的珍贵“契约” >>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
元第二个主题活动《从小村庄看大变化》的第一个话题。
它是对应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初步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和自豪感”而设计的话题。
本课中有很多涉及农村改革的相关方针政策,有许多知识点如“生产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大包干。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了解农村改革情况应该具备的基本常识。
教材呈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介绍了小岗村这份契约的内容;2.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带来的巨变;3.小岗村的做法在全国得到推广,掀起了我国农村改革的热潮。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生活在城市里,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可生活在“变化”中的学生对于是什么带来的变化?从变化中可以感受、体悟什么?却从未关注。
特别是对于农村生活很陌生,对于“包产到户”、“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承包制”以及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激发的认知几乎为零;“变化”给人们精神面貌带来的变化更是一片茫然,他们觉得太抽象,距离太远,似乎无话可说。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本单元涉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方针政策,有许多知识点如“包产到户”、“改革开放”、“计划经济”······这些名词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学生很难理解。
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祖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这份珍贵的契约的内容;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使小岗村发生了巨变,也使中国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懂得正是这份契约掀起了我国农村改革的热潮,从而改变了无数中国农民的命运。
4.教学重难点
针对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让学生感受这份契约的珍贵以及农村改革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道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是中华民族将近五千年的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
难点: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为了突破重难点,应该注意1.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点带面,以小见大;2.设计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便于操作。
5.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体,让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
(2).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就某些知识点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确定搜集知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3).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询问家长或上网了解本单元所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如: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分产到户······(4).学会分工合作完成调查、交流等相关学习活动。
6.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视频播放设备,教材中提到的契约及其相关的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小岗村的资料,了解契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课堂布置:
将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
下面我重点说说这节展示交流课的教学程。
二.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创设了一个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流程,具体分为三个环节:(活动一,看契约活动二,读契约活动三,从“契约”走去)。
接下来,我依次对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做一下说明:
活动一看契约
这份契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离学生生活的时代非常遥远,怎么走近它呢?我找到了一份影像资料,这份资料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小岗村实行土地改革的一幕幕。
我是这样导入的。
1.同学们,在国家博物馆里有一件珍贵的藏品,它不是奇珍异宝,
也不是名人字画,而是一份契约,请看大屏幕(珍贵的契约)。
2.这就是那份珍贵的契约,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疑问呢?
生:这份契约为什么要放在国家博物馆里收藏?
生:为什么说它是珍贵的?
生:它的珍贵表现在哪些地方?
3在这份契约的背后还有一段故事呢,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自己去寻找答案。
(播放视频资料: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安徽凤阳小岗村)
设计理念:学贵有疑,在老师创设的悬念下,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自主地解决问题并形成能力,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
活动二读契约
这一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明白这张珍贵的契约的意义。
我采用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的顺序进行。
在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提炼,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师生互补中,对这份契约的意义由模糊到清晰。
1.学生回答时,教师注意从这几方面提炼:A.在那个时代,普遍认为只有公有制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实行土地承包就是违反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订立契约的时候,大家都是冒着甘愿“坐牢杀头"的风险。
B.“大锅饭”带来的“多干少干一个样”,实际上是使广大农民失去了生产积极性,“大包干”则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这份契约体现了农民的自主性,这种自发的“改革”后来得到了党中央的支持,并由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教师相机板书:农民的自主性
农村改革
农民的积极性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小岗村发生了巨变,也使中国农村面貌日
新月异,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老农民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请他
来谈谈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农村生活的变化。
通过老农民
深情地讲述,此时此刻,无需太多的语言,这张契约的重大意义
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上。
(教师适时小结:回望那份珍贵的
契约,我们不会忘记是它掀起了我国农村改革的热潮,从而改变
了无数中国农民的命运。
)
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
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活动三从“契约“走出去
此环节让学生结合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来了解农村改革的重大作用,教学时我分三步走:
1.刚才这位老伯伯向我们介绍了农村生活的变化,想不想看看新农村的面貌?
2.展示图片资料:农民在自己承包的田间耕作;农民踊跃向国家交售粮食,棉花;农民住上了漂亮的楼房。
3.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生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提炼:农民的劳动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那么是不是中国的农村改革已经完成了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
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议一议。
5.全班交流:
生:土地征收规范缺失,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土地征收补偿对被征收者保护不力,修改后的相关法律依然不尽
合理;
生:土地征收执行程序不严格,违法现象严重;
生:土地补偿费支付不到位,安置不落实,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没有保障;
生:腐败现象严重、社会各界反映强烈。
由于征地的决定权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中,加上土地审批权重利大,极易滋生腐败,土地审批领
域已经成为腐败的重灾区。
6.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认识到任何一项改革
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国的农村改革仍在不断探索中。
下面我简要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三.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板书是在学生学生交流感悟中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炼小结,清晰直观,全面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
农民自主性
契约——农村改革 (珍贵)
农民积极性
最后我要说说我的教学预设。
四.教学预设
各位评委老师,回看这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珍贵”二字,利用视频资料,文字资料以及谈话等形式很好地解读了珍贵二字的含义。
在教学中我注意把握好“学文明理”这一重头戏,紧扣教材,突出学科性,讲求准确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实效性,丝丝入扣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
国家大事,激发爱国之情。
<<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说课稿
二.说教材教法
1.<<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
个主题活动《从小村庄看大变化》的第二个话题。
它是对应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初步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和自豪感”而设计的话题。
这篇课文通过展现深圳改革开放30年来在政治,经济,交通,社会生活,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
2.学情分析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对“改革开放”这个名词很陌生;我们所居住的地方离深圳也很遥远。
不过,我们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查找资料,收集资料,能在网上找到第一手资料,通过课堂的交流展示,能对深圳有初步了解,对改革开放有初步认识。
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人们精神风貌的
巨大变化;感受深圳特区建设者的“拓荒牛”精神。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
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改革开放使祖国经济腾飞和综合国力增强;知道深圳是
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理解经济特区的含义;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4.教学重难点
针对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1)感知深圳的过去和现在;(2)深圳发展变化的原因。
难点:理解什么是深圳精神。
为了突破重难点,应该注意1.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点带面,以小见大;2.设计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便于操作。
5.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体,让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
(2).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就某些知识点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确定搜集知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3).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询问家长或上网了解本单元所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如: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拓荒牛”精神。
(4).学会分工合作完成调查、交流等相关学习活动。
6.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视频播放设备,及其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深圳的过去与现在的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歌曲《春天的故事》,五张经济特区邮票,邓小平的介绍;诗歌《昨天,这里是一座村庄》
学生准备:1.课前收集深圳在交通,建筑,文化生活,经济发展,人口等方面的图片,资料及我国其他经济特区的图片和新闻报道。
2.将搜集的资料整理成手抄报形式。
将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
下面我重点说说这节展示交流课的教学程序。
二.教学程序
活动一深圳的过去和现在
1.同学们,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热爱自己的学校,当然也了解自己家庭和学校的过去,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或自己的学校,并说说她的过去呢? 2.那我们生活的城市又是怎样的呢?
3.我们的家,我们的学校,我们生活的城市在发展变化之中,实际上其它的城市都在发展,也都在变化之中,其中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位于中国的南海边,原来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那画了一个圈,随后那儿神话般的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你们知道这个地方是哪吗?(深圳)今天就让我们去深圳看看、看它是怎么发展变化着的。
(导入新课)
4课件:(图片)现在的深圳高楼林立,花园广布。
5.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以前是什么样的吗?出示图片(昔日的小渔村)
【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家庭、学校的自身变化,再引导学生谈自己所在的城市所发生的变化,再得出我们身边的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着,我们生活的城市也在发展变化之中.通过两幅画面的反差对比,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自主思考:一个昔日破旧的小渔村是如何变成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的?
活动二魅力深圳
1.大家想了解深圳的发展变化吗?如果不在课堂上你会怎么去了解深圳?
2.生:上网查找资料,看新闻,问去过深圳的人。
3.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以课前收集的有关深圳的图片资料办成的手抄报,内容分为交通,建筑,文化生活,经济发展,人口五个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现代化大都市深圳的魅力。
【设计意图:课前,教师指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和社会现实收集资料,并指导发现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并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展示活动中得到的肯定会使学生在整堂课上一直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
活动三感受“拓荒牛”精神
1.师生互动:(学生可能这样提问:
A.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从小渔村到大城市”,我想知道深圳为什么会由“小渔村”变成“大城市”,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又是什么?B.深圳在哪里?C.为什么深圳人用开荒牛作为自己的象征?……)
2.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小渔村为什么会变大城市呢?我想同学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意见,但我想让大家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然而小组向全班汇报,行吗?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大家说得挺有道理的,大家再想想,深圳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6.对,深圳的发展人的因素起重要的作用。
从深圳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能够改造社会,使人们能生活得更美好。
7.出示“拓荒牛”: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它能成为深圳的城市标志吗?【设计意图:学生主动的提问后,解决方式成为综合联系相关知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组互动解决。
学生提出“深圳在哪里”和“为什么深圳人用开荒牛作为自己的象征”等问题,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解决,对前一个问题生展示《中国政区图》和《广东省地图》说明深圳的位置,并突出了深圳在中国、在广东的位置,并说明了与香港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后一问题学生则从牛的开拓精神,牛的任劳任怨等方面加以解答。
学生提出“深圳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深圳为什么会由小渔村变成大城市”等问题,教师则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
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集合起来,作为对“深圳发展”的研究性学习。
】
活动四拓展视野深化主题
1.深圳作为中国改革的试验区和先遣队它的成功带动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带动着中国城市改革。
课前大家也调查了与经济特区或城市改革有关的报道和图片快拿出来与大家进行交流。
2.看着祖国的日新月异,我们每位在座的同学都感慨万千,激动不已,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为生在这改革的时代,见证这重要的历史变迁二感到
自豪。
此时此刻,我们不能忘记一位老人(音乐起---《春天的故事》)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一个不平凡的设想使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让“小渔村变成大都市”。
4出示诗歌《昨天,这里是一座村庄》,师生深情朗诵。
【设计意图:这节课以深圳的变化为例,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由点到面,通过交流互动了解、感受这一巨大成就,并知道给中国带来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
板书设计
从小渔村到大城市
发展的原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