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的用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连词 代 与 代 名 与 名 动 与 动 (1)吾与汝毕力平险。 (2)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3)穆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 与逐出之,与归之与复之,孰利?
连词“与”同介词“与”的辨识: 连词“与”表并列关系,一般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代 词或名词性词组。 介词“与”则常和名词代词组成介宾词组。 下列情况,“与”作介词 1、“与”前有助动词、副词等修饰成分时,“与” 是介词, (1)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2)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 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2、“与”后有代词“之”时,“与”是介词,因为 代词“之”只作宾语。 (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4、动作行为是“与”前面一项对后面一项发出的, 则“与”是介词。 (10)来!予与尔言。 (11)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5、动作行为不全是“与”前后两项共同发出的,而 只是强调“与”前面一项,则“与”介词。 (12)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6、动作行为虽然是“与”前后共同发生的,但有主 次之分 (13)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只有“于”—“於”开始出现,但以“于”为 主—“于”“於”大致相等——以“於”为主,逐渐 取代“于”。
ຫໍສະໝຸດ Baidu
先秦古籍中的“于”“於”概貌 1、甲骨文 《春秋经》 有“于”无“於” 2|、《诗经》《仪礼》《尚书》 “于”“於” 多 “於”少 3、《左传》 “于”“於”大致相当 4、《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战 国策》《韩非子》《国语》《吕氏春秋》 “于” 少 “於”多 大部分先秦典籍都属这种情况。有的著作中 “于”“於”多少可能与方言作者本人的特点 等因素有关,尚需深入研究,但就其大体上总 的趋势看, “于”“於”的发展似乎贯穿着这 样一条线索:

与:动词 与 名 动宾关系 参与 帮助 结交 代 (1)蹇叔之子与师。 (2)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 (3)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与:介词 与 名 动 代 A、介入关联对象 和 同 跟 替 给
(1)秦伯与郑人盟。 (2)逢丑父与公易位。 (3)汉王与义帝发丧。 B、表示比较对象 (1)吾比夫子,犹黄鹄与坏虫也。 (2)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心腹也。 C、表示被动,用法同“为”,可译作“被”。 (1)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邃。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3、“与”前后出现省略时,是介词,因为连词所连的 两项是不可省略的。 (5)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6)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 (7)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8)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战谯门中。 (9)欲呼张良与俱去。 完整的“名(代)+与+名(代)+谓语动词”句式中的 “与”最难区分是介词还是连词,首先,从结构上分 析,如果“与”前后两项能互换位置,“与”能用顿 号来代替,而不影响句子的意思,则“与”是连词, 反之,“与”是介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