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6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6篇)《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与反思篇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
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深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3、利用网络资源,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不同恐龙的不同特点,深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出示)是啊,一只是笨重的恐龙,一个是轻盈的鸽子,看起来一点关系都没有,用课文中的话说,是毫无关系,可是科学家们通过漫长的研究发现,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6.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二课时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6.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本课为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课《飞向蓝天的恐龙》的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以及恐龙如何演变成鸟类等科学知识的讲解,同时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恐龙的基本分类,掌握恐龙与鸟类之间的演化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生物学和自然历史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1. 恐龙与鸟类演化关系的科学解释,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2. 恐龙分类的复杂性,需要简化信息,使之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恐龙和鸟类的图片、视频资料。
2. 恐龙模型或图片:直观展示恐龙的外形特征。
3. 教学挂图:展示恐龙的分类和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恐龙的基本知识。
2. 新课内容:- 讲解恐龙的分类,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恐龙图片,辅以简短说明。
- 讲解恐龙如何演变成鸟类,通过动画演示和图解,让学生理解这一漫长的演化过程。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恐龙和鸟类之间的相似之处,每组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恐龙与鸟类的关系,以及恐龙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条理分明,包括以下要点:- 恐龙的分类:肉食性、植食性- 恐龙与鸟类的相似点:骨骼结构、羽毛等- 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作业设计1. 学生绘制恐龙到鸟类演化过程的思维导图。
2. 写一篇关于“我喜欢的恐龙”短文,要求描述其特征及生活习性。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进行。
特别关注学生对恐龙演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于自然科学探究的兴趣是否得到提升。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6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6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针对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6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的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将围绕恐龙的分类、恐龙与鸟类的关系、恐龙的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故事、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恐龙的历史,并学会如何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恐龙的基本分类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4.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教学难点1. 恐龙与鸟类之间的演化关系。
2. 恐龙生活习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1. 恐龙模型或图片。
2. 有关恐龙的科普书籍或资料。
3. 小组讨论记录表。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课时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2. 探索与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恐龙资料,让学生自主探索恐龙的分类和特点。
小组内讨论,总结恐龙与鸟类的关系。
3. 分享与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分享探索成果,其他学生补充或提问。
4. 深入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恐龙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恐龙的生活习性。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进行课后自主探索。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恐龙的分类、特点、与鸟类的关系等核心内容进行设计,使用图表、关键词和简短的句子来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学生绘制恐龙的分类图。
2. 写一篇关于恐龙生活习性的短文。
3. 家长参与活动:与家长一起讨论恐龙与鸟类的关系。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果,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学习任务一:回顾课文,鸟类的起源一、回顾课文1.上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恐龙和鸟儿的关系,但是科学家们还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这两句话是什么关系?“一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3.问题激趣:笨重凶猛的恐龙是也如何变成轻灵敏捷的鸟儿的呢?学习任务二:再读课文,理清演化过程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1.设问句,过渡段,承上启下。
2.学生自读4自然段,梳理恐龙演化的几个阶段。
3.读句子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
(得出结论)4.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1)组内交流。
(2)汇报,提示:注意时间顺序,概括演化内容。
预设:先讲了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和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外表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其中一支猎食性恐龙演化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学习任务三:体会语言学习表达1.我们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每一个时期的演变过程,课文中还有不少语句表达很准确,请你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预设一(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和“漫长的”可以删去吗?预设:不可以,“一支”是说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是说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这体现了用词的准确、严谨。
预设二: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其中,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情节和主题;•理解词汇:恐龙、飞行、远古、生物等;•掌握词汇:恐龙、飞行、远古、生物的读音和拼写;•运用所学语言,描述恐龙起飞的情景。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绘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名称、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题;•运用所学语言,描述恐龙起飞的情景。
2.2 教学难点•掌握词汇:恐龙、飞行、远古、生物的读音和拼写;•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恐龙图片或玩具进行引入,让学生认识恐龙;2.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恐龙起飞的场景,引入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
3.2 初步阅读1.教师向学生介绍《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大致情节,引导学生感受故事气氛;2.课前准备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初读时寻找答案:恐龙为什么会飞行?恐龙为什么消失了?3.3 细读与理解1.教师读一遍课文,让学生仔细听;2.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3.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情节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和情感;4.教师带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梳理文中关于飞行和恐龙消失的原因。
3.4 言语训练1.教师让学生学习新词汇:恐龙、飞行、远古、生物,讲解读音和拼写;2.学生自己说出新词汇和使用新词汇造句。
3.5 合作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恐龙为什么会飞行;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3.随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或进行讲解。
3.6 练习与巩固1.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再现课文恐龙起飞的情景;2.学生自己练习使用新词汇造句。
四、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深入地了解了恐龙这个远古生物,了解了它们是如何起飞的。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案--6《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案–6《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
2.能够运用所学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表达和简单书写。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对话、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探索未知的热情。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团结友爱。
Ⅱ.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
2.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
难点1.运用所学课文内容进行简单书写。
2.提高文字理解能力。
Ⅲ.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与恐龙相关的视频,引入本课话题,并带出“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个标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Step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解释生词和难点词语。
2.学生跟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信息。
Step 3.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事件和主要人物。
2.每组呈现讨论结果,学生互相交流观点,拓展思维。
Step 4. 创作活动1.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展开简短的创作活动,可以是续写、改编或做成漫画等形式。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
Step 5.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总结本课学习的收获和体会,激励学生多读书、多写作。
Ⅳ. 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通过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恐龙的故事,还锻炼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Ⅴ. 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恐龙的小短文。
2.背诵本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朗读。
感谢您阅读本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恐龙的生活习性、恐龙的飞行原理以及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
我们将详细解析教材中关于恐龙飞行的生理结构、羽毛演化以及翅膀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飞行原理,理解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
2. 学会通过观察、分析,运用科学思维探讨生物进化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恐龙飞行原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恐龙的生理结构、羽毛演化、翅膀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恐龙模型、鸟类模型、羽毛标本。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恐龙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感受恐龙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恐龙模型、鸟类模型和羽毛标本,讲解恐龙飞行的生理结构和飞行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4.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解析教材中关于恐龙飞行翅膀运动、羽毛演化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5.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强调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
六、板书设计1. 《飞向蓝天的恐龙》2. 板书内容:a. 恐龙生活习性b. 恐龙飞行原理c. 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d. 恐龙飞行生理结构e. 羽毛演化f. 翅膀运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恐龙飞行的生理结构。
b. 请分析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
c. 请举例说明恐龙飞行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a. 恐龙的飞行生理结构包括:轻盈的骨骼、发达的胸肌、具有羽毛的翅膀等。
b. 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羽毛逐渐演化,身体结构逐渐适应飞行等。
c. 恐龙飞行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飞机的翼型设计、无人机等。
6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恐龙的特点以及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恐龙的特点以及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
2. 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
3. 语法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和相关的语法知识。
2. 难点:理解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背后的科学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恐龙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恐龙的特点以及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
2. 讲解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恐龙的特点以及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要求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书写和含义。
4. 语法讲解: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为学生讲解相关的语法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5.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板书设计:1. 恐龙的特点2. 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恐龙生活的画面。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法讲解和课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恐龙的特点以及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作业设计,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恐龙的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第2课时)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课文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下文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
3、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是本文的重点;2、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是本文的难点。
学习过程:活动一:品味飞向蓝天的恐龙活动任务:探究“作者是从哪几个阶段来写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的?”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课件呈现活动任务,全班齐读。
2、自主学习:快速地读课文,思考问题。
并找出相关的句子或段落。
3、小组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分享交流成果。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并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或段落读一读。
头脑风暴:谁来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活动二:拓展提升活动任务: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之谜呢?”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课件呈现活动任务,指名读。
2、自主学习:快速地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
4、展示分享:指名说一说。
5、梳理提升:师生共同梳理。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三)导结大自然之谜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和解开,这需要我们今后不断探索,用我们的科学去一一揭开。
(四)板书设计第一种恐龙飞向蓝天的恐龙庞大的恐龙家族一些猎食性恐龙课后反思:。
6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材包括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本和相关科普读物。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图片包括恐龙和鸟类的图片,以及科学家研究的图片。图表包括恐龙和鸟类的关系图、演化过程图等。视频包括科学家研究的视频、恐龙和鸟类的生活习性等。
(2)对学生的练习题作业进行批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和指导,给出改进建议。
(3)对学生的自主探究作业进行批改,检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和指导,给出改进建议。
(4)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5)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学习成果,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四年级的学生对恐龙和鸟类等科普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喜欢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来学习新知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他们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视觉学习,有的喜欢通过听觉学习,有的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可能会对文章中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概念感到困惑,需要老师进行详细解释和引导。同时,他们可能对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联系缺乏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此外,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 《恐龙的故事》:这本书通过讲述恐龙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演化过程,增加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1、指名带读生字词,听写部分生字。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并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理清课文内容1、学习第一段:⑴ 自读一自然段,画出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⑵ “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的是谁?归纳二者在外形、习性方面的不同点。
⑶ 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师:为了给人类的假想找到依据,中外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发现?2、默读第二段,思考中外科学家的不同发现,并小组交流:⑴ 媒体出示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副古生物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⑵ “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呢?⑶ 指导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家在钻研过程中的心情。
在读中感悟欣喜若狂的含义。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1、轻声自读这一部分,并画出自己认为写的好语句多读几遍。
说说这部分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2、指名读三、四段,小组讨论:陆地上的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飞向蓝天的?3、完成表格:恐龙的庞大家族恐龙的演化过程它们各自的特点作者说明的角度4、思考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的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理解:“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6、再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5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5篇)2022-12-12《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精选15篇)《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字词,继续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2、讨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生自由交流。
二、精读理解。
1、恐龙到底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找出答案。
2、指名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师生评价交流情况。
(板书)第一种和狗一般大小(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有些恐龙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四足行走庞大家族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有些身材小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有些温顺可爱(猎食性恐龙)身体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
恐龙繁衍成一个庞大的恐龙家族,繁衍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这一部分。
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发现?(排比、对比)同桌合作读,感受对比的写法。
(2)对于这些恐龙,你们有什么了解吗?理解茹毛饮血,想象画面男女生合作读。
(3)在恐龙家族中,还有许多恐龙,你能像课文这样,用有些......有些......说一说吗?指名说,生互评价。
(4)看演化图,你们能不能背一背这句话?3、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恐龙,只有一种猎食性恐龙最终演变为鸟类,谁来读一读它们的变化?其他同学闭眼想象:它有哪些变化?指名说。
是这样吗?我们再到课文中验证一下,自由读文。
5、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完整演化过程吗?小组合作说演化过程。
6、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生接读)毋庸置疑怎样理解?(无须怀疑)带着这种语气再读这句话。
《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精品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该部分内容位于教材第三章“生命的奇迹”第二节。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飞行原理以及与鸟类的联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及其与鸟类的联系。
2. 掌握恐龙飞行的原理,理解其在生物进化史上的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恐龙飞行的原理及其与鸟类的联系。
重点: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及其在生物进化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恐龙化石和鸟类骨骼对比图,引导学生思考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分析恐龙如何飞向蓝天。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实例,深入剖析恐龙飞行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生物的飞行原理。
六、板书设计1. 《飞向蓝天的恐龙》2. 主要内容:恐龙的起源与演化恐龙飞行原理恐龙与鸟类的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
(2)分析恐龙飞行的原理。
(3)谈谈恐龙与鸟类之间的联系。
2. 答案:(1)恐龙起源于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恐龙。
其中,翼龙类恐龙逐渐演化成鸟类。
(2)恐龙飞行的原理主要依靠其强大的胸肌、轻便的骨骼和特化的翼膜。
这些特点使得恐龙能够在空中飞行。
(3)恐龙与鸟类之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如骨骼结构、呼吸系统等。
科学家认为,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飞行原理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了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可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如研究其他生物的飞行原理、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案
教师:这么庞大的家族都能飞上美丽的蓝天吗?(生:不是)请大家找出相应的语句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23】猎食性恐龙的特点: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3)这一重要的发现多么令人欣喜啊!这也是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我们带着这种欢欣鼓舞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一句话。指导感情朗读,体会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读出欣喜若狂的心情)
(二)第三、四自然段的学习
师:是啊,凶猛、笨重、迟钝的恐龙能变成轻灵、五彩斑斓、凌空翱翔的鸟,多么不可思议啊!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看默读提示:默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想想恐龙是怎样一步步演化成鸟儿的?
抓住重点词语“欣喜若狂、点睛之笔”来理解课文,了解科学家在重大发现面前,欣喜若狂的心情。
让学生分组学习,逐步感受恐龙的演化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对优秀文本的欣赏能力。
依次学习片段,可以感受作者语言表达准确的特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A、想想看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B、【课件出示22】(恐龙种类的图片)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恐龙的认识。
C、注意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一段话。
预设:蚂蚁经过进化,有些蚂蚁还保持着原有的黑色,有些蚂蚁则变成了黑红色,有些蚂蚁比他的祖先大了好几倍,有些蚂蚁则小巧玲珑,十分招人喜爱,有些蚂蚁变成了掠夺者,成为了人类的敌人,有些蚂蚁则变成了益虫,成为了人类的好朋友.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的《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阅读一篇内容丰富的文章来掌握关于恐龙的基本知识与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阅读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恐龙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能够熟练阅读、理解并背诵文章的部分内容。
3.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初步的语文表达能力,能够简单描述恐龙的基本特征。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了解到自然界中的恐龙的样貌与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加强与他人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培养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如“恐龙、体形、飞龙、陆行、攀爬、群居”等。
2.掌握和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能够描述恐龙的生存环境与基本特征。
3.通过学习和模仿,提高初步的语文表达能力,理解文章内核。
2.教学难点1.拓宽学生的阅读量,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3.培养学生有效的协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阅读课文,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教师用纸板,教案手册等。
2.准备恐龙的幻灯片,并将其展示在课室屏幕上。
3.贴出学生的创作、绘画或手工作品的展示版块,以及贴纸、绘画纸等工具。
五、教学流程1.引入习题:为什么恐龙已经灭绝了?它们当初生活在什么地方?提问让小朋友们逐渐接受课程内容,进入学习状态。
2.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配不同的视角,向学生展示恐龙的种类与特征。
1.视角一:介绍恐龙的种类将恐龙的种类一一展开,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并将展示这些恐龙的幻灯片呈现在课室屏幕上。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重要标志让学生记忆——例如不是所有蜥蜴都是恐龙等。
2.视角二:团队合作与交流老师可以说:“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同的恐龙种类。
6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电脑、打印机。
2.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QQ群。
3.信息化资源:恐龙和鸟类的科普视频、生字词学习软件。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问答环节、互动游戏。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恐龙的故事》:一本关于恐龙的科普书籍,介绍了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和演化过程。
-《鸟类的故事》:一本关于鸟类的科普书籍,介绍了鸟类的种类、生活习性和演化过程。
-《恐龙与鸟类的关系》:一篇学术论文,详细介绍了恐龙与鸟类之间的联系和演化过程。
-《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一篇介绍恐龙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过程的科普文章。
-《翼龙的飞行原理》:一篇介绍翼龙飞行原理的科学文章,帮助学生理解恐龙与鸟类的关系。
-《恐龙与鸟类的演化》:一部关于恐龙与鸟类演化的纪录片,展示了恐龙与鸟类的演化过程。
-生字词学习:恐龙、飞翔、轻盈、笨拙等词汇。
-课文内容理解:科学家通过研究恐龙化石,推测出恐龙和鸟类的关系。
-语言表达:学习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科学素养:了解恐龙和鸟类的关系,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生字词学习:列举生字词,并进行讲解。
-课文内容理解:展示课文结构,讲解重点内容。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飞向蓝天的恐龙》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课文第二章“恐龙的演化”,详细讲解恐龙如何从陆地生物逐渐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
内容包括恐龙的生活习性、恐龙与鸟类的相似之处、恐龙的飞行演化过程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恐龙的演化过程,掌握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恐龙的飞行演化过程。
教学重点: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恐龙模型、鸟类图片。
2. 学具:阅读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恐龙模型和鸟类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引发学生对恐龙与鸟类关系的思考。
过程:5分钟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二章,了解恐龙的演化过程。
过程:15分钟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分享阅读心得。
过程:15分钟4. 例题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恐龙飞行演化过程的图解,讲解恐龙如何飞向蓝天。
过程:15分钟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件内容,绘制恐龙飞行演化过程的简图。
过程:15分钟过程: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2. 内容:恐龙的演化过程、恐龙与鸟类关系、飞行演化过程图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以时间为线索,绘制一幅恐龙飞行演化过程的简图,并配上文字说明。
答案:略2. 作业要求:内容完整、图解清晰、文字说明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对恐龙的演化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差异,避免混淆。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6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6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飞向蓝天的恐龙》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本课为第二课时。
文章通过对恐龙的演化过程进行科学阐述,揭示了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对古生物学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恐龙向鸟类演化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搜集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信息整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增强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认识。
教学难点1. 理解恐龙与鸟类之间的演化关系。
2. 掌握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提取关键信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恐龙模型、鸟类图片、教科书、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引起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标记生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 教师讲解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恐龙演化的原因和过程,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恐龙演化的科学原理,解答学生疑问。
5. 互动环节:进行“恐龙知识小问答”,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恐龙与鸟类的关系。
板书设计板书将分为两部分:左边列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如恐龙的种类、演化特点等;右边用图表形式展示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拓展作业: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恐龙和鸟类的资料,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对恐龙演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向蓝天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2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教学背景:1、四年级的学生,让其去推想、去想象,学生经常会“想当然”,写不出具体的依据。
结合《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要写推想,写想象”得根据真实的依据来进行,这样的推想或者想象才能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2、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不能用恰当的词语对事物的状态、程度、性质做细致的区分判断,并用合适的词语来准确表达。
结合《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对一些“判断”的表述中,学习如何作出准确表达。
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依据”与“推想”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依据部分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推想和想象得根据真实的依据”2、抓住文中关于“依据、推想”的关键语句,体会用不确定的语言去描写不确定的事物,也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古生物学家徐星带给我们的科普文章,(教师示意学生齐读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
昨天曹老师带领大家初读课文,理解了课文内容。
课文题目是“飞向蓝天的恐龙”,文章中作者也具体写到了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逐步飞上蓝天的过程。
你能借助这些词语说一说吗?出示词语: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大小数千万年后形态各异庞大猎食性恐龙骨骼羽毛树栖滑翔飞行地面上奔跑飞翔(指导学生叙述要有层次:四个要点,但不是四个层次)l 两亿三千万年前,地球上出现第一种恐龙及恐龙的大小、样子。
l 数千万年后,这种恐龙的后代演化成形态各异的不同种类:有的两足奔跑,有的四足行走;有的体型庞大,有的身形矮小;有的食肉,有的食草。
l 其中,一些食肉恐龙体型越来越小,外形也越来越像鸟类,不仅骨骼相似,而且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取代了鳞片和鳞甲。
但,这时候,这些外表长了美丽的羽毛的恐龙,仍然是恐龙,还不是鸟。
l 这些长了羽毛的恐龙或者由于树栖生活中的滑翔,或者是在奔跑中,逐渐学会了飞翔。
学会了飞翔的恐龙,最终演化成了天之骄子——鸟。
师:刚才,我们回顾了文中“恐龙变成鸟,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似乎看到了中生代的地球。
这些生动的画面,是怎么来的?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吗?你怎么认为的?生回答要点:抓“中生代”“两亿三千万年前”(资料备用:人类的历史才几百万年,而最早的能直立行走的人类最早出现在1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而早期智人最早出现在20万年以前,而人类文明史,出现了语言、文字、文化等,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才只有5000多年,而早于第一个人类出现前的6000多万年前,所有的恐龙,都已经灭绝了。
没有人可以看见。
)师: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象、推想?有没有实际看到的内容?大家打开书,找一找,哪些内容是作者实际看到的?生:第四段是想象、推想第二自然段中写到了作者实际看到的内容。
出示第二自然段,读出“看”的语句(红色显示)师设疑:既然这篇文章都源于想象、推想,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段实际看到的内容?不写行不行?为什么?出示1,3,4段,生自由谈看法。
学生回答要点:不写的话,第四段的推想就不可信,因为谁都没有看到过,怎么相信这样就是真的呢!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想象、推想要有现实的依据。
(板书:想象、推想要有现实的依据)二、体会、感悟:推想要根据“真实的依据”1、研读依据部分。
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那我们就看看科学家们都找到了哪些依据?默读第二自然段,读出相关语句,课件呈现。
骨骼相似长有羽毛2、对比研究虚实关系。
师:这些科学事实与后面的推想有怎样的关系?(师对比出示2、4自然段)师:对比着读一读,找一找,哪些语句是相关的?右面的推想是以左面的哪些事实为依据呢?生默读,独立思考,而后可以前后桌,左右桌合作交流,教师可不提倡,不反对。
师巡视,然后也可参与讨论。
生回答要点:l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是在科学家们研究了大量恐龙化石之后,作出的推想。
l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 是在科学家们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的化石的骨骼相似性之后,作出的推想。
l “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是在科学家们多次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之后作出的推想。
师:同学们,科学家的科学论文、科学发现、科学推理都是以充分甚至确凿的现实依据的。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两部分中依据和想象的关系。
师引导学生梳理:科学家们研究了大量恐龙化石之后,推想出——(学生对应读推想内容)科学家们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的化石的骨骼相似性之后,推想出——(学生对应读推想内容)科学家们多次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之后,推想出——(学生对应读推想内容)师:同学们,第4自然段还有一段话,大家看,它是以什么为依据呢?(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
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师:不论是“化石”,还是“生活实际”想象和推想要有现实的依据,让我们重温一下恐龙的演化过程。
老师描述哪里,你们就读哪里——师引读:科学家们依据恐龙化石,推想恐龙形态各异的样子:生接读: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以植物为食。
师引读:科学家们又依据恐龙和鸟类骨骼相似,长有羽毛推想出恐龙演化得越来越像鸟:生接读: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师引读:科学家们又依据鸟类现实的飞翔,推想出恐龙是这样飞向蓝天的:生接读: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崭新的生活天地3、师总结:“现实”是“想出来内容”的理由、依据。
我们虽然不是科学家,但我们写作文时,也要注意,想象要合理,要有现实依据,不能随意想象、胡思乱想,甚至是瞎想。
三、体会用不确定的语言去描写不确定的事物,也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师:依据现实去想象、推想是这篇科普文章的一大特点,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表达的准确性。
课后就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出示课后练习师:你怎么理解“写准确”?(学生自由表达看法:就是写具体,就是依据现实去写……)师:这是你们认为的准确,读读这句话怎么写准确了?出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líng)空翱(áo)翔的鸟儿”。
(“一支、漫长的演化”加点)。
师:“加点词语”准确地写出了什么内容?去掉加点的词语会怎样呢?(删改,加点的词语去掉,改成):“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líng)空翱(áo)翔的鸟儿”。
“恐龙最终变成了凌空飞翔的鸟儿。
”要求学生对比朗读,体会,删改前后,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改后的写法行不行?讨论要点:修改之后的写法不行。
修改后,意思不准确——不是所有的恐龙都变成了鸟儿,而且,恐龙变成鸟,是经历很长时间演变这层意思没有了,会让人误解。
2、师引导体会:“一支、漫长演变”,准确表达出了什么意思一支——数量、范围漫长的演变——时间、过程3、师:“一支”指一个分支或一个种类,知道具体的数量吗?“漫长的演化”是个模糊的时间,怎么就准确了?因为谁也不知道具体的数量和时间。
不能精确的就如实的写出来,用不确定的语言去描写不确定的事物,也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4、对比朗读,体会原文的准确意思。
“恐龙最终变成了凌空飞翔的鸟儿。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líng)空翱(áo)翔的鸟儿”。
(二)拓展练习师:找一找第四自然段中还有哪些把不能精确的数量、范围,不能精确的时间写准确了?并把你认为写得准确的词语加上圆点。
1、学生自己思考、勾画。
2、交流讨论:这些句子,这些词语,准确写出了怎样的“范围、数量”。
(交流时,学生说书中勾画的句子)预设:重点引导:“大约、可能”——删掉会怎么样?“有些…有些…”——换成“有的…有的…”可不可以?联系前面的“庞大家族”理解语言准确性。
(研读一些,可以同时改为:一个,引导体会)“有些、、、有些、、、”到“一些”到“一种”的变化——科学家们随着对化石研究的深入,范围不断缩小,看到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
用语严谨、准确)师总结:我们在写文章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事情我们拿不准,怎么办?这时你要运用不确定性的词、句将这种不确定性如实地写出来,这样写不但不影响你的文章的可信度,还会让人更相信你的话。
让我们把体会到的送入朗读中,感受语言的准确。
3、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引导学生回顾、归纳。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要点:想象、推想要有现实的依据用不确定的语言把不确定的内容写准确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阅读《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勾画出表达准确的句子,标注出使用准确的词语。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设计思路】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地学习。
在这一课时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抓住了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采用填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去探究、去发现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以及作者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再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体会,然后再让学习通过图片直观感受课文叙述的条理性,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恐龙演化的过程说一说,达到内化吸收语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