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向蓝天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2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教学背景:

1、四年级的学生,让其去推想、去想象,学生经常会“想当然”,写不出具体的依据。结合《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要写推想,写想象”得根据真实的依据来进行,这样的推想或者想象才能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2、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不能用恰当的词语对事物的状态、程度、性质做细致的区分判断,并用合适的词语来准确表达。结合《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对一些“判断”的表述中,学习如何作出准确表达。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依据”与“推想”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依据部分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推想和想象得根据真实的依据”

2、抓住文中关于“依据、推想”的关键语句,体会用不确定的语言去描写不确定的事物,也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古生物学家徐星带给我们的科普文章,(教师示意学生齐读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昨天曹老师带领大家初读课文,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题目是“飞向蓝天的恐龙”,文章中作者也具体写到

了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逐步飞上蓝天的过程。你能借助这些词语说一说吗?

出示词语: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大小

数千万年后形态各异庞大

猎食性恐龙骨骼羽毛

树栖滑翔飞行地面上奔跑飞翔

(指导学生叙述要有层次:四个要点,但不是四个层次)

l 两亿三千万年前,地球上出现第一种恐龙及恐龙的大小、样子。

l 数千万年后,这种恐龙的后代演化成形态各异的不同种类:有的两足奔跑,有的四足行走;

有的体型庞大,有的身形矮小;

有的食肉,有的食草。

l 其中,一些食肉恐龙体型越来越小,外形也越来越像鸟类,不仅骨骼相似,而且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取代了鳞片和鳞甲。但,这时候,这些外表长了美丽的羽毛的恐龙,仍然是恐龙,还不是鸟。

l 这些长了羽毛的恐龙或者由于树栖生活中的滑翔,或者是在奔跑中,逐渐学会了飞翔。学会了飞翔的恐龙,最终演化成了天之骄子——鸟。

师:刚才,我们回顾了文中“恐龙变成鸟,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似乎看到了中生代的地球。这些生动的画面,是怎么来的?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吗?你怎么认为的?

生回答要点:抓“中生代”“两亿三千万年前”

(资料备用:人类的历史才几百万年,而最早的能直立行走的人类最早出现

在1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而早期智人最早出现在20万年以前,而人类文明史,出现了语言、文字、文化等,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才只有5000多年,而早于第一个人类出现前的6000多万年前,所有的恐龙,都已经灭绝了。没有人可以看见。)

师: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象、推想?有没有实际看到的内容?

大家打开书,找一找,哪些内容是作者实际看到的?

生:第四段是想象、推想

第二自然段中写到了作者实际看到的内容。

出示第二自然段,读出“看”的语句(红色显示)

师设疑:既然这篇文章都源于想象、推想,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段实际看到的内容?不写行不行?为什么?

出示1,3,4段,生自由谈看法。

学生回答要点:不写的话,第四段的推想就不可信,因为谁都没有看到过,怎么相信这样就是真的呢!

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想象、推想要有现实的依据。

(板书:想象、推想要有现实的依据)

二、体会、感悟:推想要根据“真实的依据”

1、研读依据部分。

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那我们就看看科学家们都找到了哪些依据?

默读第二自然段,读出相关语句,课件呈现。

骨骼相似

长有羽毛

2、对比研究虚实关系。

师:这些科学事实与后面的推想有怎样的关系?

(师对比出示2、4自然段)

师:对比着读一读,找一找,哪些语句是相关的?右面的推想是以左面的哪些事实为依据呢?

生默读,独立思考,而后可以前后桌,左右桌合作交流,教师可不提倡,不反对。

师巡视,然后也可参与讨论。

生回答要点:

l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是在科学家们研究了大量恐龙化石之后,作出的推想。

l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

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 是在科学家们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的化石的骨骼相似性之后,作出的推想。

l “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是在科学家们

多次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之后作出的推想。

师:同学们,科学家的科学论文、科学发现、科学推理都是以充分甚至确凿的现实依据的。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两部分中依据和想象的关系。

师引导学生梳理:

科学家们研究了大量恐龙化石之后,推想出——(学生对应读推想内容)科学家们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的化石的骨骼相似性之后,推想出——(学生对应读推想内容)

科学家们多次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之后,推想出——(学生对应读推想内容)

师:同学们,第4自然段还有一段话,大家看,它是以什么为依据呢?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师:不论是“化石”,还是“生活实际”想象和推想要有现实的依据,让我们重温一下恐龙的演化过程。老师描述哪里,你们就读哪里——

师引读:科学家们依据恐龙化石,推想恐龙形态各异的样子:

生接读: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以植物为食。

师引读:科学家们又依据恐龙和鸟类骨骼相似,长有羽毛推想出恐龙演化得越来越像鸟:

生接读: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