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第三十二首》阅读答案附赏析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第三十二首》阅读答案附赏析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第三十二首》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怀[阮籍]①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②。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③。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注:①阮籍:“竹林七贤”之一,好老庄哲学,与嵇康齐名,蔑视礼教,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得以保卒余年。

②春秋时期的齐景公晚年登上临淄城外的牛山,见山川之美,感叹自身生命短暂而痛哭。

③松子: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1.“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象征着什么?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①象征着时光的流逝(1分),表现了诗人对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伤之感(2分)。

②也喻指曹魏政权由显赫繁盛趋于衰亡,一去不返,终归寂灭(1分)。

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落的担忧(1分)。

2.①对比。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形成强烈对比,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曹魏政权都去若俯仰,何况区区一介寒士,不过如尘似露,倾刻消亡罢了。

②运用典故。

“齐景升丘山”句运用齐景公惜命的典故,“孔圣临长川”运用孔子伤逝的典故,极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

最后四句运用赤松子和渔父的典故,表达了要跟从赤松子,追随渔父,即或仙或隐,远离尘世之纷扰,庶几可以避患远祸,得逍遥之乐的思想。

(举出一个例子分析即可)③比兴。

首二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使诗意含蓄。

【赏析】:“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首二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

句式与曹植《赠徐干》中“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相同,表现出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生感情。

只不过阮诗未写“白日”匿于何处,曹诗落实是“西山”。

《远游》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3篇)

《远游》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3篇)

《远游》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远游》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3篇)Copyright©20XX-2022 语文迷版权所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本店铺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远游》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部编教材(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确凿.(záo)涟漪.(yī)搓.捻(cuō)花团锦簇.(cù)B桑葚.(shèn)浩淼.(miǎo)企.盼(qǐ)人迹罕.至(hān)C秕.谷(bī)徜.徉(cháng)绽.开(zhàn)人声鼎沸.(fú)D蝉蜕.(tuì)镌.刻(juān)绚.丽(xùn)谆.谆教导(zhū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浑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

B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密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C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宵里去了。

D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元宵节到了,东山公园里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B她非常喜欢读书,对于自己喜欢的语段,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诵读。

C观看了普通劳动者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的事迹,孩子们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D那辆失事车子冲上人行道,站在香烟摊前的男子便首当其冲....,被压在了轮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汇总统计、调查登记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B.无论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追求、有闯劲、敢奋斗,任何人都可以在梦想的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 《植树的牧羊人》写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变荒原的故事,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B.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展示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的散文集。

D. 《论语》《孟子》是儒家代表著作;《吕氏春秋》《列子》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2.古诗文填空。

(1)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1)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抒发乡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2) 我们本学期学过的描写月的诗句有许多,如曹操《观沧海》“______,若出其中”,言的是诗人借日月来表明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言的是边城月色,凄神寒骨;李白《峨眉山月歌》“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言的是月映江中的美景。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3.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ㅤㅤ翻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轻风流水应和着牧童liáo()亮的短笛声,让春lì()临人间;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奉献给温晴的济南;人迹罕至的百草园,藏着童年鲁迅毫不吝sè()地喜爱;天上的街市引人遐想,让我们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1) 给加点字注音。

①花团锦簇.______②贮.蓄______(2)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liáo ______亮②lì______临③吝sè______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4.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甲】“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坐在堂中间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杜甫《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以下小题。

远游杜甫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嵩,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内,猿啼失木间。

弊裘苏季子,历国未知还。

[ 注 ] 暮年诗人出夔州至潭州,诗写于此间。

越嵩(su) ,古郡名,治所在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停入侵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

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

季子,苏秦游说秦王未果、敝裘而归的事,指人奔走劳碌。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A.诗的首联,由近而远,写水写山,以云衬托出峻峭壁立的高峰之高。

B.诗的颔联描绘越嵩与荆蛮之独到的天气现象,沙尘飞扬,风雨交加。

C.诗的颈联写雁与猿,颇具示意性,独猿失木,暗指诗人此时的情境。

D.诗前三联对仗工整,写雁猿,写山川,写边疆,虚实联合,视听联合。

E.诗的尾联,借典抒怀,抒发了诗人要像苏秦同样立功立业,实现梦想。

15.联合诗句,剖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4. BE 15. “尘沙”“风雨”喻指战事、动乱的形势,表达诗人对动乱时势、战乱社会的忧愁;借季子敝裘的典故与独猿失木的现象,抒写了诗人流浪 ( 羁旅 ) 之苦;借雁衔芦草而飞的现象,表露出前程迷惑之悲和思乡之痛。

【分析】14.试题剖析:此题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B 项,“诗的颔联描绘越嵩与荆蛮之独到的天气现象,沙尘飞扬,风雨交加”说法错误,此联中“沙尘”“风雨”,暗指战争、动乱不安的形势,并不是实指天气现象。

E 项,尾联借用典故,暗喻诗人人生之困难,流浪之苦;“立功立业,实现梦想”,过分解读了诗歌要旨。

应选 BE。

点睛:关于诗歌感情题,一般的考察方向有二,一是考察感情的表现方式,二是考察感情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二者都波及。

关于感情的掌握,能够从题材下手,同一类题材常常都表达这近似的感情;能够从抒怀谈论的句子下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能够从作者和创作背景下手,做到知人论世;能够从题目下手,题目常常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故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能够从光景形象下手,光景形象衬托或衬托诗人的感情或借景抒怀;能够从用典下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比较,委婉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态度和感情。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远行(周太舸)》阅读答案(2)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远行(周太舸)》阅读答案(2)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远行(周太舸)》阅读答案(2)《远行(周太舸)》阅读答案(2):篇一:2014年中考真题及答案-湖南永州语文(无答案)【学科网】永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语文(试题卷)温馨提示: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

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对应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9分)在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中,有4位同学陈述了自己的探究成果,阅读后请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9分)在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中,有4位同学陈述了自己的探究成果,阅读后请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佳:家风是一种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常常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让人记忆深刻,永久不忘。

但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奔离析,家风传承也正面临诸多挑战。

在社会加剧转形过程中,不仅传统大家族逐渐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赵捷:二战前,欧洲学者曾探讨,四大古文明为何只有中国文明屹立至今?结论是“可.能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教”。

重视人伦情感,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也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汉字“孝”的彤艾,不仅是“子”承“老”,而且是“老”传“子”。

中华文化的人伦情义正是通过家庭代代相传。

传承家风当从百姓日常人伦入手,从家教入手,从每个人自小如何待人八手。

章强:孩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好家庭是良好的成长沃土,好家风是优良的生态环境,好家教是高尚的精神滋养。

优良的家风与家教,还可对“恶”防徽堵渐,2011年公布.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年度报告说明,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环境、家庭教育。

王明玥:良好家风传承,重要的是长辈的“身体力行”。

范仲淹之所以志在“,”,因为幼时母亲告诉他,“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良相可以治国安邦,良医可“治病救人”一个人想要自己快乐,就必须让别人先快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1.熟知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3大解题步骤”[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典例剖析][例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赴洛道中作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

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

按辔,扣紧驭马的缰绳,使马慢步行走。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朝夕均不能排遣的孤独和忧伤。

D.“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E.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岩、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解题流程】设误角度:情感分析不当、技巧确认不准分析:B项,情感分析不当(无中生有)。

诗人风尘仆仆,行于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

C项,技巧确认不准。

“互文”错误,应是“朝”“夕”对比,两相呼应。

【答案】BC[例2]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诗词阅读及答案】赴洛道中作 陆机阅读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赴洛道中作 陆机阅读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赴洛道中作陆机阅读答案【诗词阅读及答案】赴洛道中作陆机阅读答案去罗道中当(金)鲁吉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镇策致崇秋,案例缰绳② 服从平芒。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缰绳靠在岩石上,倾听着悲伤的风。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我睡不着枕头,但我想一个人抖我的衣服。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

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

按一下缰绳,摸一下马的缰绳,让马慢慢地走。

16.按照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内容。

(4分)“贞策之崇秋”中的“之”是指①. 在“毕业表”中,有一句话是:“在宫殿里,在豪宅里,②, 不③.其中“志”的意思是④.17.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游山涉水,山川修广》紧跟着诗名,在他的《远行》中总结了艰辛的旅程。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坐在歌岩上听凄风”这句话用“悲伤”修饰了风,突出了诗人情感中的孤独和孤独。

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丘、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18.陆机曾说:“诗因情而美。

”这意味着诗歌侧重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并应注意语言的美。

从这个角度来看,请欣赏这首诗“晚上睡在阴影里,想着早上去”。

(4分)19.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

(5分)答复:16.登高俱为一体不宜异同奖励、晋升17.b18.这两句诗使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将难以触碰的“影”和“思”写得有形有质,成为漫漫旅途中仅有的伴侣。

抒情主人公在夜晚抱着影子入睡,在白天满怀忧思前行,这幅万里独行图正体现出他的孤独和忧伤。

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早”和“晚”是相互比较和呼应的。

“抱影睡觉”和“想与题同行”的结构简洁、严谨、精致。

19.采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加突出。

《溪居》《减字木兰花》《省试湘灵鼓瑟》《机女叹》《山雨》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溪居》《减字木兰花》《省试湘灵鼓瑟》《机女叹》《山雨》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裴度与柳宗元《溪居》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溪居裴度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①,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②。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

②榜(péng)进船。

此句意为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有声。

(1)“红尘飘不到”、“来往不逢人”两句诗均描写“溪居”生活环境,其相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其不同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4分)两句都有人迹罕至的意思(1分),写出溪居环境的偏远、僻静(2分),表现出诗人远离尘俗的心境(1分)。

(2)(4分)裴诗表达的是亲近自然(1分)的喜悦、悠然自得之情(1分),柳诗表达的是被贬后远离官场(1分)的轻松、聊以自慰之情(1分)。

(或:裴诗表达的是退居山野远离官场亲近自然的自娱自乐之情,是由衷喜爱和闲适;柳诗表达的是谪居山野脱离官场纵情山水的自愚自乐之情,有怡情山水之幸,又心有不甘)【对比赏析】:裴度曾任宰相,并以平淮、蔡功高封晋国公,位高爵显,致招嫉妒.数起数罢.终徙东都留守.他激流勇退,转亲丘壑.《溪居》一首,当为晚年之作.这首诗用欣赏的口吻描绘自己乡间别墅的幽雅环境.诗写得清淡脱俗,格调超逸高古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

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往独来,偷安自幸。

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

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的行动。

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

秦观、李清照《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减字木兰花李清照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显示了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八年级下册《经典常谈》习题及答案(九)

八年级下册《经典常谈》习题及答案(九)

一、填空题1.楚国有亲齐派和亲秦派,屈原属于___________派,与他做对的张仪属于诸子百家中的___________家。

2.《离骚》中,屈原将怀王比作___________,他又将___________比作香草。

“美人香草”从此便成为政治的譬喻。

3.《经典常谈》中,认为屈原也是诸子之一,属于___________家。

1.亲齐纵横2.美人贤臣3.神仙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法家集大成者是韩非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荀子的学生。

B.儒家拥挤旧文化制度,道家反对一切文化制度。

C.清代人普遍认为《汉书》的文学成就高于《史记》。

D.《吕氏春秋》是一部试图统一思想的书,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书。

【解析】C项,唐代古文运动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汉书》好于《史记》,之后则《史记》更受推崇。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属于道家,与庄子辩论的惠子属于法家。

B.礼治主义和非攻主义都属于儒家学说。

C.春秋时宴会上的赋诗,类似于后世的点戏,常常带有政治意味。

D.《周易》是五经之首,本是辅助卜法的书。

【解析】A项,惠子是辩者,在汉代被称为名家。

B项,非攻主义是墨家学说。

D项,《周易》本是辅助筮法的书。

三、问答题1.阅读下面名著语段,回答问题。

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相传便是他的忌日;他是投水死的,竞渡据说原来是表示救他的,粽子原来是祭他的。

现在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也是为了纪念的缘故。

(1)上面语段中的“他”是指_________,“他”的作品《_________》写于“他”被流放期间。

(2)“他”为什么要投水而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屈原示例:离骚(或九章)(2)屈原不忍亲见亡国的惨象,又想以一死来感悟顷襄王,便自沉在汨罗江里。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诗歌第二句“芙蓉向脸两边开”用了衬托的手法,明写________,实则为了衬托出________之美。

(2)请赏析“乱”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4.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

(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登飞来峰》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2023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质量检测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人士大夫在诗词中常表期待归隐田园和山林之意,而诗词中也常言向往寄身江海。

但不同于归隐田园的躬行实践,诗人的江海余生,侧重彰显漂泊中的自由洒脱,是对“生活在别处”的浪漫想象。

首先,“江海”作为常见意象,除实指江河湖海外,也表心胸开阔、才情过人之意。

当江海表隐逸之情时,最典型的表达是终老江海。

这非文人骚客的独有想象,孔子就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因失意而欲退隐是文人常态,但终老江海中更重洒脱之意。

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便非常典型,因遭遇挫折而想扬长而去。

另一范例是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李白与苏轼的想象潇洒且快意,这固然与两人性格有关,但即使柳宗元也曾言“幸因解网入鸟兽,毕命江海终游遨”。

显见诗人的江海余生不仅意欲逃离尘劳,更期待寄身江海后的超脱。

在这类想象中,“江海”常与“五湖”结合。

越王复国后,因其“可与履危不可与安”,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李白尤爱此典,翩然而去的范蠡,实现了他“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理想。

范蠡“乘轻舟”而去,故“小舟”“扁舟”也是高频意象。

“扁舟”虽自由,却只够容身,不能如陶渊明所言“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但驾扁舟于江海间,不再附着权力体系,也不留恋私人情感。

诗人想象“寄余生”的“江海”,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水域,不论人生失意还是功成身退,都能于其中彻底远离尘世纷扰。

其次,将江海余生与归隐田园相较,更能显其差异。

固然二者都意在脱离仕宦尘劳,不再被其束缚,从而掌握人生自主性。

且从可行性言,似乎都可付诸实践。

但江海余生中,不论是“江海”“五湖”还是“扁舟”,都非具象所指,也非实际规划。

以苏轼为例,他多次表示人生远景是和苏辙“归田”,其言“老去归田只此身”,又说“归田计已决”,后来苏轼也确实在宜兴买地。

《远游》阅读理解及答案

《远游》阅读理解及答案

《远游》阅读理解及答案
《远游》阅读理解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远游①杜甫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②家。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注】①本是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

②著处:处处,到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远游之迹: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因此,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

B.颔联既描写眼前之景,又即景寓情,以飘摇动荡的风竹、江沙隐喻自己的人生际遇。

C.颈联述远游之事:强扶衰病之躯种药,借吟诗来排解嗟叹,字里行间充满悲苦之情。

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次分明,章法谨严,颇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之风。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
试题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3分)A(“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不正确。

“贱子”是诗人的自称。


15.(6分)
①意为恍惚中听到胡骑(安史叛军)逃走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京城的情况;
②表现了诗人虽流落异乡,贫病交加,但仍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可贵品质。

(答出一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

统编版2023年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预习七年级上-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统编版2023年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预习七年级上-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统编版2023年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预习七年级上-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小题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歌,王孙自可留。

【注释】暝:日落,天色将晚。

王孙:原指贵族弟子,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1)诗的前四句写出了初秋的傍晚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人通过对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 幽清明净(2)诗人通过对秋日山居生活中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写出了安静美好、闲适自在,淡泊名利,噪官场、归隐的人生境界。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诗歌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明了时间、地点,“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给人世外桃源之感。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为: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

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七(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七(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共10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其十四)(魏)阮籍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

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

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

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注释)肇:初始。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B.从形式来看,本诗是一首格律诗。

C.“蟋蟀鸣床帏”采用起兴手法触发情感抒发。

D.“晨鸡鸣高树”采用虚实结合手法描写环境。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高亢豪放B.蕴藉深沉C.清新雅丽D.平实质朴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扠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一首哀伤宗周覆灭的诗。

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

②处者:役夫家中的亲人。

③式微:出自《诗经>,旧说是黎国诸侯为狄人所逐,寄居卫国,臣子劝归之作。

这里取其劝归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乐情的手法,色彩鲜明,境界开阔,意象飞动,是历代读者激赏的名句。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表现了游子有家难归的心情。

D.九、十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者”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2.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慷慨悲凉”的特点,二者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①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②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①阮籍(210年-263年),三国魏人。

字嗣宗。

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月夜忆舍弟》《秦州杂诗》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月夜忆舍弟》《秦州杂诗》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月夜忆舍弟》《秦州杂诗》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月夜忆舍弟【乙】秦州杂诗①(其一)杜甫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水落鱼龙②夜,山空鸟鼠③秋。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注释】①秦州:甘肃天水古称。

安史之乱后,杜甫弃职携眷西行,客居秦州三个月,写下著名的《秦州杂诗二十首》。

【甲】诗也写于秦州。

②鱼龙:指鱼龙川,今名北河。

③鸟鼠:指鸟鼠山,位于今甘肃渭源县。

与“鱼龙”指代秦州境内山水。

1.安史之乱使杜甫弟兄分散,【甲】诗从两个感官角度描写了笼罩着悲凉气氛的边地秋夜之景,【乙】诗则借两个地名来表现秋的肃杀凄凉,暗示秦州也不是乐土。

2.两首诗创作背景相同,请简要说说抒发了杜甫怎样的情感。

【答案】1.视觉、听觉鱼龙、鸟鼠2.两首诗都抒发了杜甫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饱受艰难困苦的忧虑关怀之情,对身处战乱、兄弟离散的忧虑、牵挂和思亲之情,对自身辗转漂泊、老病无成的伤感之情,以及渴望安宁、向往和平的愿望。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第①空:根据“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可知,“戍鼓”即边塞驻军的鼓声,其声悲壮而沉重。

“边秋一雁声”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进一步增强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选取了一只孤雁在秋空中悲鸣的意象,与“戍鼓”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荒凉而悲戚的画面。

由此可知感官角度是:视觉和听觉。

第②空:根据“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可知,借“鱼龙”和“鸟鼠”两个地名来表现秋的肃杀凄凉。

这里的“鱼龙”和“鸟鼠”都是秦州地区的地名,诗人通过这两个地名,以及“水落”和“山空”的描绘,展现了秦州秋季的荒凉和萧条。

这样的景象与“秋”的季节特点相结合,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悲凉氛围,暗示秦州也不是乐土。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李太白集》。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客居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继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

“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在这幽深的竹林里,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照映。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钱起《归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钱起《归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钱起《归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归雁钱起①潇湘②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③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①钱起:唐朝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

此诗作于任中。

②潇湘:此处指湘江。

③二十五弦:指瑟,传说湘江女神湘灵善鼓瑟。

《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等闲:随随便便,轻易。

(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从诗人跟归雁这个南方来客的问答中,可以体察到诗人身羁北方而怀念南方家乡的感情。

(2)拟人。

诗歌把大雁“拟人化”,全诗一问一答,就像是两位老朋友在聊天。

首联是诗人对归雁的询问:南来的雁啊,你为何离开环境优美、水草丰富的潇湘而千里迢迢地飞回北方来呢?次联是代归雁回答:因为那里有湘灵在夜月下鼓瑟,我禁不住那曲调的清冷悲怨,所以才折返回来。

解析:诗歌假借诗人与雁的问答以披露春夜的某种感受,在婉转流利的形式中寄寓了深长的情思。

在这里,诗人自己的旅愁和乡思是作诗的原动力,而南来的大雁,或与归雁有关的瑟曲则是使诗人获得灵感并使飘忽的灵感变得生动形象的契机。

【问题】(1)联系诗句简答:诗人看见归雁产生了哪些想象和联想?(3分)(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分)【参考答案】:(1)(3分,不必细致区分“联想”“想像”概念)诗人从归雁联想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1分),从湘江联想湘江女神并想像了她在月夜下鼓瑟(1分),由瑟声联想到凄凉哀怨的乡思,想像到大雁不忍再听下去,飞回北方(1分)。

(2)(4分)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羁思难耐(1分),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的旅雁(1分),寄托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或思乡之情)(2分)。

鉴赏:诗人客居在北方,看见大雁北返,触动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归雁》诗。

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远游》全文欣赏

《远游》全文欣赏

《远游》全文欣赏导语:《远游》表达了屈原悲愤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下面是《远游》的全文阅读,欢迎参考!远游先秦:屈原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讬乘而上浮?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

奇傅说之讬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

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群而遁逸。

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

时仿佛以遥见兮,精晈晈以往来。

超氛埃而淑邮兮,终不反其故都。

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

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蘦。

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长向风而舒情。

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重曰: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麤秽除。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曰“道可受兮,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

虚以待之存,无为之先;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

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

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

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玉色頩以脕颜兮,精醇粹而始壮。

质销铄以汋约兮,神要眇以淫放。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

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

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太微之所居。

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

屯余车之万乘兮,纷容与而并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游》阅读附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远游①杜甫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②家。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注】①本是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

②著处:处处,到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远游之迹: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因此,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

B.颔联既描写眼前之景,又即景寓情,以飘摇动荡的风竹、江沙隐喻自己的人生际遇。

C.颈联述远游之事:强扶衰病之躯种药,借吟诗来排解嗟叹,字里行间充满悲苦之情。

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次分明,章法谨严,颇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之风。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14.(3分)A(“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不正确。

“贱子”是诗人的自称。


15.(6分)
①意为恍惚中听到胡骑(安史叛军)逃走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京城的情况;
②表现了诗人虽流落异乡,贫病交加,但仍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可贵品质。

(答出一点给3 分,意思答对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