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病人护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热的中医护理
一、高热的概念:
一般指由外感时邪热毒及内伤疾病等引起的以体温升高“实热”、“日晡潮热”、等发生在许多疾病过程中的常见症状。常见于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中暑、风湿恶性肿瘤或临床输血、输液出现反应时。
二、护理评估:
1、评估高热的病因: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发热多由六淫之邪侵袭肌表,伤及肺卫,邪正相争,致使营卫不和,阳气蒸越于外而发高热。内伤发热,多由情志不畅,郁而化火,或因瘀血内阻,久而化热,或因食积滞而发热。
2、评估高热的病位:脏腑、气血阴阳。
3、评估高热的病性:
⑴外感发热
①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肤失于温煦,故恶寒,寒气袭表,卫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则发热,寒性收引,经脉拘急,筋骨失于温养,则头身疼痛,邪寒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寒性凝滞,腠理致密,玄府不开,故见无汗。
②风热之邪:风热之邪侵袭卫表,卫气阻遏不能布达于外,故风热,微恶寒,热邪上犯肺失宣降,气逆于上则咳嗽,热邪伤津故口干,舌边尖红,脉浮数为邪热在卫表的征象。
③暑热之邪:暑热之邪多直入气分,正盛邪实,交争剧烈,初起即见状热、汗多、烦渴、脉洪大等症状,且易伤气耗津,故可出现津气欲脱危重之变。
⑵内伤发热
①五志过极化火:情志的刺激,影响了机体阴阳、气血和脏器的生理平衡,
造成气机郁结,气郁久则阳而化热。
②邪郁化火:瘀血、食积导致机体阳气的郁滞,气郁则生热化火,实热内结。阳热之气过盛,火热燔灼急迫,气血沸涌,则见发热、壮热,面赤,舌苔黄而干燥,脉洪大,邪热迫津外泄,则汗多,阳热之邪耗伤津液,则见口渴喜冷饮。
4、评估高热的病程
一般来说,大部分外感发热者,由于正气未衰,邪正相搏,正气可以抗衡邪气,经过正确的治疗均可及时痊愈,部分病人感热毒之邪太盛,邪毒内陷,或脏腑原有宿疾,正气损伤已久,易产生惊厥闭脱之变证,病情凶险,预后多有不良.
三、常见护理问题:
⑴体温过高。
⑵活动无耐力。
⑶体液不足。
⑷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四、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高热病人的病室温度要适宜,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过高易使体温上升,过低易复感外邪而加重病情。室温可保持在20℃~22℃.并且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高热病人口咽容易干燥,冬天可在暖气上放一盆清水,使其蒸发以湿润空气,有条件可使用加湿器.另外,还要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噪声影响病人休息.室内光线应柔和,避免强光刺激.
2、饮食护理
⑴高热病人的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以流质、半流质为宜。
⑵病人口渴时应鼓励多饮水或果汁,如西瓜汁、梨汁、桔汁等。汗出较多应注意补充水分,可用鲜芦根煎汤代茶饮或给淡盐水,不能饮水者,应用鼻饲揉法或静脉输液等方法补充津液的消耗,以免脱水。
⑶高热病人应忌食油腻、辛辣、厚味食品。热病初愈,饮食仍以清淡稀软为主,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要注意补充营养,要少食多餐。可选择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
3、服药护理
高热病人起病急、病势重、变化快,如按常规每天服1剂,效果不明显,可每天服2~3剂,每2~4小时1次.服药困难时,可将药液浓煎以减少药量,或用鼻饲给药法灌服.服药后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4、降温护理
应根据证型的不同,辩证选择降温方法。
⑴物理降温法
可采用冰袋冷敷头部或腹股沟等部位,或用中药煎汤擦浴,如石膏水擦浴、或用温水、乙醇擦浴,冰水灌肠等方法。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体温下降情况以及病情变化,以免体温骤降而致虚脱,冷疗过程中注意皮肤、阴囊有无冻伤,以及末梢循环情况,半小时测体温1次,使体温降至38℃~38.5℃为宜。
⑵针刺法
可选用大椎、曲池、合谷、风池等穴,用毫针刺法或十宣放血法降温。
⑶刮痧法
中暑高热病人,可在两肋部、夹脊部、肘窝等部位进行刮痧。
⑷药物降温
选用柴胡、金银花、黄芩、大青叶等中药煎饮或用注射剂,如柴胡注射液、黄芩注射液等、中成药可选用紫雪丹、牛黄清心丸等。
⑸中药灌肠法
根据病情可给予中药煎汤灌肠通便,也能够降温退热。
(二)、辨证施护:
1、表里证
⑴病邪在表里者,严禁用物理降温的方法降温,以免引邪入里而致热入心包。
⑵如病人热已退,发散药即应停服,以免发散太过损伤津液。
⑶外感发热如恶寒重时可给生姜红糖水或苏叶水、葱白萝卜水。风热型高热可给金银花、板蓝根水,并多饮清凉饮料。
⑷风寒表里证中医治法为辛温解表,方药用葱岐汤或荆防败毒散;风热表里证中医治法为辛凉解表,方药用银翘散加减。用发散药时,汤药应热服,服药要加盖衣被,以微微汗出为宜,或进食少许热粥以培汗源,助邪外达;并观察病人服药后汗出的多少,如汗出过多,会引起津液损伤而致动风神昏。
2、里热征
⑴里热征病人病情较重,病人在高热时喜冷恶热,病室内要清爽。可酌情选用各种降温法降低体温。
⑵对可能出现热极生风的高热病人应密切观察,如发现四肢肌肉不时跳动,口角颤抖,两目呆滞,则是动风的征兆,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报告医师。
⑶发现病人有谵妄或神志模糊时,可能为邪入心包,应注意观察变化。
⑷病人口渴喜冷饮或大渴引饮,是热邪实炽盛,津液大伤的表现,宜多给清凉饮料或水果、果汁等。
⑸对热结阳明、大便秘结的病人,可用缓解泻药通便。
⑹里热炽盛,热入营血的病人,可能会出现斑疹、吐衄、便血等血证,应按
血证进行护理。
⑺中医治法为清泄里热,护阴保津。方药用白虎汤。
五、健康指导:
1、注意四时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被,防寒保暖,避免外邪侵袭。
2、注意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平素易于感冒者可进行耐寒锻炼,自夏天开始,坚持冷水浴,持之以恒,可收良效。
3、体质虚弱者,可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积极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