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和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1
2
什么叫断句?
(200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2010年北大自主招生断句兼翻译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翻译成现代文。----选自《淮南子》
三、借助虚词断句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例18 “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2005年辽宁卷)
分析:这里有两个关键词:“承”译为“承受”“秉承”一类的意思;“年”译为“年成”“收成”一类的意思。如果两个关键词翻译错误,这个题就很难得分。
例19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2005年全国卷Ⅱ)
分析:其中“丧”与“争”是关键词,一个译作“为它治丧”,一个译作“直言规劝”。

文言文断句翻译小短文

文言文断句翻译小短文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断句与翻译】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实可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他勤奋敏捷,并且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问题当作耻辱,因此人们称他为‘文’。

”【全文翻译】孔子在这里讲述了学习的乐趣、做人的道理以及君子的品质。

他认为,学习知识后能够按时复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这才是君子的风范。

曾子则强调反省自己,每天都要检查自己是否忠诚、诚实,是否认真复习老师传授的知识。

孔子进一步阐述,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勤奋敏捷地对待工作,谨慎地说话,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好学的人。

他勤奋敏捷,善于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问题当作耻辱,因此人们称他为“文”。

这篇文言文短文通过对学习、做人和品质的阐述,传达了古代圣贤的智慧,对现代人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古文断句与翻译技巧

古文断句与翻译技巧

二、古文的翻译技巧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信”“达”“雅”,即准确、通顺、有文采。翻译时 一般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具体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 篇,篇不离章。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六字法则:对、换、留、删、补、调。
参考内容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人们交流和记录思想的重要工具。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对于现代人来说, 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断句和翻译是两个关键的环节。
阅读文言文语段,可以通过通读语段,弄懂大意来断句。有些比较明显容易 断开的就可以不必考虑,有些则需要通读全句或上下文,真正弄通整个句子的意 思,通常要先通读全文,弄懂意思以后才能切脉断句,如果匆匆朗读,往往会读 破句子。
2、依据对话标志断句
文言文中的人物对话,在一般情况下,都要用一些提示性词语作标志。用 “曰”、“云”、“言”等字表示口语对话(引号内无论引用的内容长短,都算 作对话),用“云”、“日”等字表示转述的内容,用为标志的对话(只作提示, 不能作为停顿标志的词语),只要有上下文一看便知。而那些没有用提示词语的 对话,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加。
一、文言文断句
断句是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基础。正确的断句能够揭示文言文的内在逻辑和 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文中的思想和情感。断句的难点主要在于对虚词和实词的 区分,以及对于句群和句式的理解。
例如,“夫仁者/好施/而恶责/人之心/也。”与“夫仁者好施而恶责人之心 也。”两种断句方式在意义上有着显著的差别。前者将“好施”与“恶责人之心” 视为并列关系,而后者则将它们视为因果关系。因此,正确的断句对于理解文言 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二、文言文翻译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在文言文的翻译中,我们需要 注意保持原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文化背景和修辞特点。

文言文断句加翻译

文言文断句加翻译

昔者楚庄王宴群臣于云梦,酒酣乐作,命优人歌舞。

优人乃为《渔父》之歌,歌曰:“江水洋洋,渔父江边。

舟摇摇,网撒撒。

鱼跃水面,网罟相连。

渔父何欢,江水何鲜?所乐非鱼,所欢非船。

所欢者何?持节之尊。

所乐者何?临风而歌。


断句:
昔者楚庄王宴群臣于云梦,/ 酒酣乐作,/ 命优人歌舞。

/ 优人乃为《渔父》之歌,/ 歌曰:“江水洋洋,/ 渔父江边。

/ 舟摇摇,/ 网撒撒。

/ 鱼跃水面,/ 网罟相连。

/ 渔父何欢,/ 江水何鲜?/ 所乐非鱼,/ 所欢非船。

/ 所欢者何?/ 持节之尊。

/ 所乐者何?/ 临风而歌。


翻译:
昔日,楚庄王在云梦之地宴请群臣。

酒喝得正酣,音乐声起,便命令优伶们歌舞。

优伶们便唱起了《渔父》之歌,歌中唱道:“江水浩荡,渔父站在江边。

小船轻轻摇晃,渔网缓缓撒开。

鱼儿跃出水面,渔网与鱼儿相连。

渔父为何如此欢乐,江水又为何如此清澈鲜美?我所乐的并非鱼儿,我所欢的并非船只。

我所欢的是什么?是手握节杖的尊贵。

我所乐的是什么?是在风中高歌。


这段文言文描绘了楚庄王在云梦之地宴请群臣的情景,以及优伶们所唱的《渔父》之歌。

歌词中通过对比渔父的生活与楚庄王的尊贵地位,表达了对于不同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

翻译及断句()

翻译及断句()

名为翻译句子, 名为翻译句子,实则考查关键词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3、发图,图穷而匕见 野芳发 4、野芳发而幽香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 5、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无论弟不能樵 纵或能之, 6、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项伯杀人, 7、项伯杀人,臣活之 旦日不可不蚤 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9、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10、若夫霪雨霏霏 霪雨霏霏, 10、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11、便可白公姥 11、便可白公姥 12、昼夜勤作息 12、昼夜勤作息
句子翻译
①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讳饰)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讳饰) ——孙权起身上厕所 孙权起身上厕所 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②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秦国有并吞天下, 秦国有并吞天下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互文) ③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互文) ——在兵败危急艰难的时候接受了重任 在兵败危急艰难的时候接受了重任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借代) ④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借代) ——做官的人 做官的人 郡将下车则切齿(借代) ⑤郡将下车则切齿(借代) ——官吏到任 官吏到任 振长策而御宇内(借喻) ⑥振长策而御宇内(借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武力来统治各国 用武力来统治各国 运用辞格的句子,不能照搬不动或生硬直译, 运用辞格的句子,不能照搬不动或生硬直译,而要用符合现代汉语 习惯的词语来表达
通晓文意
例2、给下列文言语段加上标点符号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 远而人 之所罕至 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数量词
表示数量、度量或序列,如“ 一”、“二”、“三”等。
虚词与实词的辨析
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语法作用,而 实词则表达实际意义。
虚词的使用频率较低,而实词则 较为常见。
在文言文中,虚词和实词的组合 和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制,需 要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和选
择。
THANKS
感谢观看
意义。
增词与减词
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适当 增减词语,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调整语序
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调整 语序,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
达习惯。
翻译的常见错误与纠正
语义理解错误
由于对文言文的语义理解不准确,导致译文出现偏差。应加强对 文言文语义的理解和把握。
文化背景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对某些特定词汇或表达方式的理解可能存在 偏差。应注意文化背景的差异,并适当进行解释和说明。
语法错误
由于对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掌握不够准确,导致译文出现语法错误 。应注意语法规则的掌握和应用。
03
CATALOGUE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判断句
总结词
判断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句式,用来判断或 陈述某个事实。
总结词
判断句的断句方式通常是在判断词“者”、“也 ”之前断句。
详细描述
判断句通常以“……者,……也”或“……,……也 ”的格式出现,例如“楚国,天地之强国也”( 《战国策·楚策》)。
05
04
叹词
用于表达感叹、呼唤或应答,如“呜 呼”、“夫”等。
实词的分类与用法
指示代词
指代事物、情况或时间,如“ 是”、“此”、“彼”等。
形容词
描述事物性质、状态或程度, 如“美”、“良”、“大”等 。

文言文断句以及翻译

文言文断句以及翻译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文言文断句:《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论语·学而》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去复习它,这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原文:《孟子·告子下》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观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文言文断句:《孟子·告子下》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观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孟子·告子下》孟子说:“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放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放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会为了苟且偷生而做出不道德的事情。

文言文断句翻译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翻译及例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实践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例句】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例句:他每天坚持学习,按时复习,不亦说乎?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例句:听说远方的朋友要来,他兴奋不已,不亦乐乎?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例句:他面对别人的误解,始终保持冷静,不愠不火,真是一位君子。

【文言文断句方法】
1. 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如主谓宾结构、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2. 注意文言文的断句标志,如“之”、“乎”、“也”、“矣”、“焉”等。

3. 根据句意和语境,合理断句,使句子通顺易懂。

4. 遵循“先虚后实”、“先主后宾”的原则,即先断句中的虚词,再断句中的实词。

【文言文翻译方法】
1. 理解原文大意,抓住关键词汇。

2. 将关键词汇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词性、语法和语境。

3. 保持句子通顺,尽量使译文与原文风格相似。

4. 注意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如省略、倒装、对偶等。

【总结】
通过对《论语·学而》中这句话的断句和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面对困难和不公时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保持乐观的心态,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的例子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的例子

昔仲尼尝极言礼乐之用,曰:“夫礼,所以序天地也;乐,所以导阴阳也。

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用,同天意也。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臾离身,则暴乱生矣。

”断句:昔仲尼尝极言礼乐之用,曰:“夫礼,所以序天地也;乐,所以导阴阳也。

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用,同天意也。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臾离身,则暴乱生矣。

”翻译:昔日,孔仲尼曾极力阐述礼乐的作用,他说:“礼,是用来调和天地秩序的;乐,是用来引导阴阳变化的。

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乐的作用,与天意相合。

礼乐不可须臾离身,一旦离开身体片刻,那么暴乱就会产生。

”断句分析:1. “昔仲尼尝极言礼乐之用”,此句断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昔”、“仲尼尝极言”、“礼乐之用”。

其中,“昔”是时间状语,表示过去;“仲尼尝极言”是主语加谓语,指孔子曾经极力谈论;“礼乐之用”是宾语,指礼乐的作用。

2. “曰:‘夫礼,所以序天地也;乐,所以导阴阳也。

’”,此句断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曰”、“夫礼,所以序天地也”、“乐,所以导阴阳也”。

其中,“曰”是引语词,表示孔子说;“夫礼,所以序天地也”和“乐,所以导阴阳也”是并列的两个句子,分别阐述礼和乐的作用。

3. “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用,同天意也。

”,此句断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用,同天意也”。

其中,“礼之用”是主语,指礼的作用;“和为贵”是谓语,表示和谐是礼的重要价值;“乐之用,同天意也”是宾语,指乐的作用与天意相合。

4.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臾离身,则暴乱生矣。

”,此句断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臾离身”、“则暴乱生矣”。

其中,“礼乐不可斯须去身”是条件状语,表示礼乐不能离开身体;“须臾离身”是结果状语,表示离开身体的时间很短;“则暴乱生矣”是结果,表示如果离开身体,就会产生暴乱。

整段文言文通过断句,将孔子的言论清晰地表达出来,强调了礼乐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引导自然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不可离身的必要性。

文言翻译和断句

文言翻译和断句

如“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
“十之一二”,即“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二”。
“留”,就是保留。凡年号、帝号、国号、人名、地名、官名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等均可保留,照抄即可,不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官名)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起义》)(年号。秦朝的第二代皇帝胡亥) 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三国志·魏书﹒武帝传》(量具名)
译文: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二、减。
二、 减。 1、对于“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如: (1)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2、有些文言虚词并无实义,只是起到补充音节或表明语气的作用,翻译时要删掉,如“夫战,勇气也”一句,只要译出判断语气则可,首尾两字可不译。
01
02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捕蛇者说》)(省主语)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赤壁之站》)(省介词)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省谓语动词)
蟹六(条)跪而二(只)螯。(《劝学》)(省量词)
八、补。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经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如: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代词语,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女、汝”等换成“你”;把判断句的“者”、“也”等词换成“是”。
“调”,就是调整。将文言文特殊句式中的主谓倒装句、提宾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的语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A.甚矣,汝之不惠。 古之人不余欺也。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文言文断句方法翻译方法

文言文断句方法翻译方法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赅,其义深而难明。

故学文言文,首在断句,次在翻译。

今吾人试论文言文之断句方法与翻译方法,以助后学。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1. 以字词为单位:文言文中的字词,多有固定搭配,如“曰”、“云”、“乎”、“也”、“矣”、“焉”、“耳”等,可据此断句。

2. 以句首句末语气词为标志:文言文中的语气词,如“夫”、“盖”、“故”、“焉”、“矣”、“耳”等,常位于句首或句末,可作为断句依据。

3. 依据句式结构:文言文有固定的句式结构,如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并列结构等,可据此断句。

4. 考虑上下文关系:文言文中,上下文之间往往有密切联系,断句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5. 借助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用对仗、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可根据这些手法断句。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将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式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文意思。

此法适用于简单、明了的文言文。

2. 意译法:意译法是根据原文意思,用现代汉语重新表达,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字词。

此法适用于复杂、深奥的文言文。

3. 语境翻译法:语境翻译法是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上下文关系,使翻译更加准确、生动。

4. 对比翻译法:对比翻译法是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翻译文言文。

5. 修辞翻译法:修辞翻译法是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原文的修辞手法,使翻译更加生动、形象。

三、断句与翻译之关系断句与翻译相辅相成,断句是翻译的前提,翻译是断句的目的。

只有准确断句,才能更好地翻译文言文;只有翻译得准确,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总之,学习文言文,断句与翻译是两大关键。

学习者应熟练掌握断句方法,不断提高翻译能力,方能游刃有余地阅读、研究文言文。

以下为具体实例: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断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

《断句与翻译》课件

《断句与翻译》课件

依据语法结构断句
语法结构是指句子中词语的组合方式和规则,依据语法结构断句是指根据句子的 语法规则进行断句。
在断句时,需要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以及句子的时态、语态等 变化,根据语法结构的规则进行断句,以确保翻译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03
翻译中的断句处理
直译与意译
直译
按照原文的句子结构和语序进行 翻译,尽量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 。
在翻译过程中,正确的断句可以帮助 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图和逻辑, 从而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提高翻译准确性
在翻译过程中,正确的断句可 以帮助译者更准确地理解原文 的意思,从而更准确地传达原 文的含义。
断句错误可能导致翻译不准确 ,甚至产生歧义,影响读者对 原文的理解。
正确的断句可以提高翻译的流 畅性和自然度,使译文更加符 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重新组织句子结构可以使译文更加清晰易懂,提高译文的 可读性。
04
断句与翻译实践
案例分析一:新闻报道的断句与翻译
总结词
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断句技巧和翻 译策略
详细描述
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主要包括准确、 简洁、时效性强等,断句技巧需要考 虑新闻的结构和重点,翻译策略则需 要注重信息的准确传递和语言的流畅 性。
总结词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断句与翻译的基本要 求。
详细描述
断句与翻译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 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流畅地传达原 文的意思。此外,还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和准确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等 问题。为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译者需要不 断学习和实践,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
自己的语言水平。
案例分析二:文学作品的断句与翻译
总结词

文言文断句金句翻译

文言文断句金句翻译

一、原文: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忧虑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二、原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处境困顿时,就努力修养自身;得志显达时,就要努力造福天下。

三、原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个领域的人不如热爱它的人,热爱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四、原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翻译: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先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五、原文: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翻译:人生在世,得意之时应当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月光。

六、原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七、原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翻译:大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容纳无数江河。

八、原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翻译:读遍万卷书籍,走过万里路。

九、原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追求淡泊无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追求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十、原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人民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君主最轻。

这些文言文断句金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学习这些金句,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更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使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

昔者楚庄王问于孔子曰:“君子之行,何如?”孔子对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庄王曰:“善哉!吾闻之,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吾将行之,以率吾民。

”孔子闻之,曰:“善哉!王之改过,诚可喜也。

然犹未也,君子之德,其犹水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文言文断句】昔者楚庄王问于孔子曰:“君子之行,何如?”孔子对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庄王曰:“善哉!吾闻之,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吾将行之,以率吾民。

”孔子闻之,曰:“善哉!王之改过,诚可喜也。

然犹未也,君子之德,其犹水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文言文翻译】从前,楚庄王向孔子问道:“君子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孔子回答说:“君子的行为,要静心修身,节俭养德。

不合礼节的事不要看,不合礼节的事不要听,不合礼节的事不要说,不合礼节的事不要做。

用道德来引导,用礼节来统一,有羞耻之心并且能自我约束。

”庄王说:“说得真好!我听说,君子的品德就像风,小人的品德就像草。

草上吹过风,一定会倒下。

我将按照您的教导去做,来领导我的百姓。

”孔子听到这话,说:“说得好啊!大王能够改正错误,实在令人高兴。

但是,还不完全是这样,君子的品德,难道不像水吗?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它所处的环境是善的,内心是深沉的,对待他人是仁慈的,言语是诚信的,政治是清明的,处理事务是有能力的,行动是顺应时机的。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没有过失。

”。

文言文断句翻译

文言文断句翻译

昔余游庐山,览其胜景,心旷神怡,遂作此谣。

山川壮丽,云雾缭绕,飞泉喷薄,奇石嶙峋。

登高望远,天地豁然开朗,恍若置身仙境。

“巍巍庐山,屹立东方。

百川之源,万壑之长。

”此句断句如下:巍巍庐山 / 屹立东方 / 百川之源 / 万壑之长。

翻译:巍峨的庐山,屹立在东方。

百川的源头,万壑的尽头。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句断句如下:山回路转 / 不见君 / 雪上空留 / 马行处。

翻译:山势回环曲折,再也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你骑马走过的痕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句断句如下:飞流直下 / 三千尺 / 疑是 / 银河落九天。

翻译: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高达三千尺,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此句断句如下:日照香炉 / 生紫烟 / 遥看 / 瀑布挂前川。

翻译: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升起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仿佛悬挂在前面的山川之上。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此句断句如下:黄云万里 / 动风色 / 白波九道 / 流雪山。

翻译:万里黄云翻滚,风起云涌;九道白波流淌,雪山在波涛中起伏。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此句断句如下:蜀江水碧 / 蜀山青 / 圣主朝朝暮暮 / 情。

翻译:蜀江的水碧绿,蜀山的颜色青翠;圣明的君主,从早到晚都怀着这样的情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此句断句如下: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翻译:走到水的尽头,就坐下观看云彩升起的时候。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句断句如下:偶然值林叟 / 谈笑无还期。

翻译:偶然遇到林中的老人,谈笑风生,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庐山谣》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需要仔细分析文意,把握诗句的结构和韵律,才能准确传达原诗的意境。

文言文断句翻译法

文言文断句翻译法

文言文,古之汉语也,言简意赅,韵味无穷。

然欲通晓其意,非断句不可。

断句者,分句也,即将文言文分割成若干个有意义的句子,使读者易于理解。

翻译法,则是对文言文进行解释,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便于今人阅读。

本文将简要介绍文言文断句翻译之法。

一、断句之法1. 根据语法结构断句文言文语法结构严谨,句式固定。

故可根据主谓宾、定状补等语法成分进行断句。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中,“孔子曰”为主谓结构,“学而时习之”为宾语从句,“不亦说乎”为反问句。

2. 根据修辞手法断句文言文常用对仗、排比、顶真等修辞手法。

根据这些手法,可将其分割成若干个有意义的句子。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此句中,运用了顶真手法,可断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 根据句子成分断句文言文句子成分较为复杂,可根据句子成分进行断句。

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此句中,“夫君子之行”为主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并列谓语。

4. 根据语意逻辑断句文言文注重语意逻辑,根据语意逻辑进行断句。

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句中,根据语意逻辑,可断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翻译之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将文言文中的字词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力求保持原文意思。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直译为:“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意译法意译法是根据原文意思,用现代汉语重新组织语言,使译文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意译为:“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思念。

”3. 灵活翻译法灵活翻译法是在直译和意译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对原文进行适当调整。

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灵活翻译为:“当王师北上征服中原的时候,家中的祭祀活动不忘告知先人。

”总之,掌握文言文断句翻译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文。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断句和翻译+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断句和翻译+课件
何为“断句”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有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句读:语意完足的称为「句」,语意未完而可稍停顿的称为「读」。
真题演练
(2021《本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特点:积累专有名词皇上因为兵部郎中戴胄为人忠心清廉公正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
2023全国高考甲卷
真题演练
3.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
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2023全国卷乙
真题演练
4.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断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断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断句原文、翻译及赏析断句原文、翻译及赏析断句南北朝刘昶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断句》注释1.断句:近似于绝句,通常四句。

2.鄣(zhāng):边塞险要的城堡。

3.绝:堵绝。

《断句》译文白云掩没城堡漫卷而来,昏暗的烟尘从天边浮起。

四壁关山已把行路阻绝,故乡遥遥又何止几千里。

《断句》赏析刘昶在宋不以诗名,这首《断句》是他流传下来的唯一诗篇。

这首诗同项羽的《垓下歌》一样,具有撼山动地的感人力量。

平时不知书的项羽在重兵围困、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面对宝马美姬,悲从中来,慷慨而歌,唱出了震撼千古的绝唱。

刘昶也是在有国难投、有家难奔的绝境之中,唱出这悲壮激昂,左右莫不哀哽的悲歌的,这是诗人真实感情的流露。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所说的:“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

”也就是指的这种情形。

刘昶在自己的国家里无法立足,不得已仓惶出逃,而所投奔的恰恰又是自己的敌国,此去的前途危险难测,或许,等待着他的也是杀头。

尽管如此,自己还必须尽快往前赶,因为后路已经断绝,向前毕竟还有一线生机,这渺茫的希望在激励着他一路狂奔。

身陷绝境的刘昶,当时的惶急悲愤是不言而喻的。

诗的前三句,集中笔力,以浓重的色彩,描绘出刘昶奔亡途中的景物:白云从群峰迭嶂里涌出,尘土遮天蔽日而起,四面山势陡峭,道路断绝,前途是如此暗淡,周围是如此险阻,正是诗人当时处境的形象描绘。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此时四周的景致,实际上也正是刘昶此时心情的写照。

面对如此惨淡的景物,顿时激起诗人内心感情的波涛。

故乡,自己生长爱恋的地方,如今就要一朝远离,也许永远也见不到了,而自己的妻子和母亲,都还留在故乡,生死未卜,这就更加增添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怀念和担忧。

“故乡几千里”,正是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悲愤呼声。

这首诗不以词藻妍丽取胜,而以悲壮激越的声调感人,“天予真情,发言自高。

”(皎然《诗式》)刘昶为当时情势所激,将满腔悲愤随口倾吐,无暇雕饰,反使此诗成为绝唱,这在日趋华靡的刘宋诗坛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文言文断句口诀及翻译

文言文断句口诀及翻译

文言文,古汉语,文法深,断句难。

欲求解,口诀传,遵循规,无遗言。

一、看标点,易断句。

凡有标点,皆可断处,句读之间,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常作,句中停顿,若遇助词,必断无疑。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若断此处,意义难全。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为句,两句为一,六字为句,三句为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序,先主后宾,断句于此,不失其义。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韵脚为据,韵脚对应,断句无误。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之句,断法相同,若断此处,对仗不合。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之句,句末问号,断句于此,疑问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之句,句末感叹,断句于此,感叹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之句,意犹未尽,断句巧妙,意蕴深远。

翻译如下:文言文,是古代汉语,文法深奥,断句困难。

想要解开其中的奥秘,这里有口诀传授,遵循这些规则,不会有遗漏。

一、看标点,易断句。

只要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地方,句读之间的分隔,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经常作为句中的停顿,如果遇到助词,必定要在这里断句。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如果在这里断句,会导致意义不完整。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一句,两句一组,六字一句,三句一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的语序,主语在前,宾语在后,断句于此,意思不会出错。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以韵脚为依据,韵脚对应的地方,断句不会有错。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的句子,断句的方法相同,如果在这里断句,对仗就会不协调。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句的句子,句末有问号,断句于此,疑问就会显得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句的句子,句末有感叹号,断句于此,感叹就会显得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的句子,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断句要巧妙,才能表达出深远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句和翻译一、断句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断句时要注意标志词,如本题当中的“也”“而”。

还要从内容上加以区分,相对完整的内容可作为断句的重要依据。

答案: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解析:断句时应整体理解句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如句中的“曰”“也”。

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3、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直线部分断句。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解析:本文段通过唐太宗向太子少师萧瑀叙述自己以弓矢定四方,但不完全了解弓的故事,说明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尽识天下之务的道理。

给文言小段断句:第一要悟大意,这是基础。

第二要抓标志,有对话的文段要先抓住标志“曰”字,有语气词要考虑在它的前后断开(因为既有句末语气词又有句首语气词)。

第三要抓关联词,如“则脉理皆邪”。

第四要抓动词,动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文句多是围绕谓语组合而成。

如“朕少好弓矢”的“好”。

“近以示弓工”的“示”。

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说明: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

”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取材于苏轼《仁说》) 解析:段首“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是对下文的总结,也是断句的重要提示。

第一个句段中“矣”是句末语气词,“乎、之、而、者”都可帮助断句。

第二个句段,“一法”“一病”“病尽”逻辑关系明显;“心不”“目不”句式结构整齐,可助断句。

答案: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二、翻译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初,楚子将以商臣为太子,访诸令尹子上。

子上曰:“君之齿未也,而又多爱,黜乃乱也。

楚国之举,恒在少者。

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

”弗听。

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

商臣闻之而未察,告其师潘崇曰:“若之何而察之?”潘崇曰:“享江芈而勿敬也。

”从之。

江芈怒曰:“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杀汝而立职也。

”告潘崇曰:“信矣。

”潘崇曰:“能事诸乎?”曰:“不能。

”“能行乎?”曰:“不能。

”曰:“能行大事乎?”曰:“能。

”冬十月,以宫甲围成王。

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

丁未,王缢。

谥之曰“灵”,不瞑;曰“成”,乃瞑。

(选自《左传》) (1)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之何而察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准确理解重点实词的含义。

如(1)题中的“是”“忍”,(2)题中的“察”。

②注意句式上的特点。

如(1)题中“忍人也”是判断句,(2)题中“若之何”是固定句式,可译为“怎样才能……呢?”答案:(1)况且(商臣)这个人,眼睛(突出)像胡蜂,声音(尖厉)像豺狼,是个残忍的人,不能立为太子。

(2)怎样才能详查证明这件事呢?参考译文早年,楚成王准备立商臣为太子,就此事征询令尹子上的意见。

子上说:“君王的年纪还不大,而且有很多内宠,(如果立了商臣)一旦再加以废黜,就是祸乱(之源)。

楚国立太子的传统习惯,通常是挑选年轻的。

况且(商臣)这个人,眼睛(突出)像胡蜂,声音(尖厉)像豺狼,是个残忍的人,不能立为太子。

”楚成王不听劝告。

立了不久,又想改立王子职,而废黜太子商臣。

商臣听说这个消息但还不很清楚,告诉他老师潘崇说:“怎样才能详查证明这件事呢?”潘崇说:“宴请(你姑母)江芈却故意表示不恭敬。

”商臣采纳了这个办法。

江芈很气愤,说:“呸!贱东西!难怪君王想杀掉你要立职为太子呢!”商臣告诉潘崇说:“事情确实了。

”潘崇说:“你能侍奉王子职吗?”商臣说:“不能。

”潘崇说:“能逃亡他国吗?”商臣说:“不能。

”潘崇说:“你敢采取一项非常行动吗?”商臣说:“能。

”冬季十月,商臣带领宫中的禁卫军包围成王。

成王要求吃了熊掌以后去死,商臣不答应。

丁未日,成王悬梁自尽。

赠封他谥号为“灵”,他不能瞑目;谥号为“成”,才闭上了眼睛。

2、将下列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蕃)仲举言为士则,行为士范。

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曰:君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1)言为士则,行为士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关键词语:“士”,读书人;“则”“范”,同义词,榜样;“式商容之闾”,“式”通“轼”,名词,指车上的扶手板,“商容”,殷代的贤人,“闾”,里巷的大门,在此指商容住的地方;“席不暇暖”比喻特别忙碌;“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礼教”。

答案:(1)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

(2)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

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参考译文陈仲举的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

他一开始做官,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一到任,就询问徐孺子居住的地方,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众人希望太守先进官署。

陈仲举说:“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

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

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

听君向言,多与我同。

今当尽以所注与君。

”遂为服氏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久欲注,尚未了。

听君向言,多与我同。

今当尽以所注与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关键词语:“行”,出行、外出;“注《传》意”,为《春秋传》这部书作注的想法;“了”,完成;“向”,刚才;“尽”全部;“与”,给。

答案:(1)(他)有事到外地去,与服子慎不期而遇,同住一个客店,起初彼此不认识,服子慎在客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为《春秋传》这部书作注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觉得服子慎的看法)多数和自己的相同。

(2)我早就想为《春秋传》作注,目前还没完成。

听了您刚才的话,(看法)大多与我的相同。

现在,我应当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给您。

参考译文郑玄想为《春秋传》作注,还没有完成时,(他)有事到外地去,与服子慎不期而遇,同住一个客店,起初彼此不认识,服子慎在客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为《春秋传》这部书作注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觉得服子慎的看法)多数和自己的相同。

郑玄于是走到车边对服子慎说:“我早就想为《春秋传》作注,目前还没有完成。

听了您刚才的话,(看法)大多与我的相同。

现在,我应当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给您。

”于是成了服氏注。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