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4 风娃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4课《风娃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 24课《风娃娃》(教案)一、教学内容我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来教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4课《风娃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的第三章展开,详细内容包括风的形成、风的速度、风向的判断以及风的作用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风的形成、速度、风向判断等基本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风的基本概念和知识,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风向袋、风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让学生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亲身经历风的力量。
2. 知识讲解:然后我会使用PPT和相关教具,向学生讲解风的基本知识,包括风的形成、速度、风向判断等。
3.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风的知识。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知识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5. 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板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风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图表和关键词,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风的基本知识。
七、作业设计在课后,我会布置一些作业,包括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是关键,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的认知和兴趣。
我计划通过让学生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亲自体验风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风的存在,并为后续的知识讲解做好铺垫。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4《风娃娃》教案

教案:《风娃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信息;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新学的词语造句;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观察和描述风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课为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4课《风娃娃》,讲述了一个关于风娃娃的故事,通过风娃娃的视角展示了风的力量和风对大自然的影响。
2. 生字词学习:本课共有10个生字,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理解和运用;同时,学习本课的10个新词,并能用新学的词语造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信息;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新学的词语造句。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句子,如“风娃娃”、“风的力量”等;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风的特点和风对大自然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对风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互相学习生字词。
4. 课堂讲解: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风娃娃》2. 生字词:风娃娃、力量、大自然、观察、表达、保护、环境、积极、乐观等。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风娃娃教案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风娃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风娃娃》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朗读与感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风娃娃的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风娃娃的形象。
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风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课文阅读:a.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b.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风娃娃的形象。
c. 教师带领学生解析课文,理解生字词。
3. 生字词学习:a.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义、组词。
b.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生字词。
c. 教师检查并指导学生书写。
4. 句子解析:a. 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b. 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5. 课文感悟:a.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感悟风娃娃的形象。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风娃娃》2. 生字词:风、娃娃、草、叶、飞、舞、笑、哭等。
3. 句子解析:典型句子解析。
4.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关于风娃娃的画。
c.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答案:a. 生字词书写正确,笔画清晰。
b. 画面生动,表现出风娃娃的特点。
c. 复述内容准确,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风,观察风对不同事物的影响。
b. 推荐阅读与风相关的绘本,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c.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户外活动,感受风的力量。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风娃娃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风娃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风娃娃》。
本课讲述了风娃娃的成长历程,通过风娃娃的视角,让学生了解风的力量和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和拓展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
2.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风娃娃的成长过程,体会风的力量。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风娃娃的心情变化。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表达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文挂图,让学生观察风娃娃的形象,引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过程细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风娃娃的表情、动作,让学生猜测风娃娃的心情。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讲解生字词。
过程细节: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过程细节:教师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风的了解和感受。
过程细节: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分享自己对风的认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作者和生字词。
2. 在黑板上画出风娃娃的形象,标注心情变化。
3. 列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突出风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写出课文中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写法和含义。
(2)用自己的话概括风娃娃的成长过程。
(3)谈谈你对风的认识和感受。
2. 答案:(1)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写法和含义。
(2)风娃娃的成长过程:风娃娃从不懂事到明白自己的责任,成为有担当的风。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风娃娃》精品教案

语言风格
课文语言简洁明了,句式多变,运用了大量的拟声 词和动词,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课文还 注重语言的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Chapter
启发式教学法应用
通过提问、引导等方 式,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思维活力。
举例风娃娃在生活中 的表现,引导学生理 解风的作用和意义。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 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景模拟法实施
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境,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 文。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 模拟风娃娃的行为和动作,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
引导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思考问 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 同探究课文内容。
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提升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风娃娃还会做哪些事 情?人们会责怪他吗?为什么?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风 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引导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合理利用风 能等自然资源。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风的科普读物或诗 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和阅读视野。
05
学生评价与反馈
Chapter
课堂表现观察记录
01
02
03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记录他们回答问题的次数、 质量以及参与讨论的积极 性。
注意力集中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 力集中程度,记录他们是 否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专 注。
思维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 活动,记录他们是否能够 跟随教师的思路,对问题 进行深入的思考。
“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 行。”这句话反映了风娃娃天真善良的性格特点,也暗 示了他接下来可能会因为过于自信而犯错。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4.《风娃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4.《风娃娃》(教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4课《风娃娃》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共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读通故事;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风娃娃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帮助别人,做有用的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的办法”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为人民服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风娃娃的心情,懂得为人民服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引入风娃娃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小组交流,教师讲解生字词。
3.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分组读,个人读,教师指导朗读。
4. 理解课文:学生默读,小组讨论,教师讲解课文内容。
5. 课堂练习:抄写生字词,造句。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教师讲解课文难点。
3. 说话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说话练习。
4. 课堂练习:学生写一篇关于风娃娃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风娃娃吹跑了吹走了吹坏了吹跑了吹动了吹醒了吹长了吹开了吹跑了吹走了吹坏了吹跑了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用“的办法”造句。
3. 写一篇关于风娃娃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风娃娃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4风娃娃(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图画,让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贪玩会影响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图画内容:图画中的小老鼠在玩耍,不顾学习和生活。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明白贪玩的后果,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价值观。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画《贪玩的小老鼠》。
2. 学具:学生自备纸笔,用于记录观察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表达:学生分组观察图画,讨论图画中的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五、板书设计1. 课题:贪玩的小老鼠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珍惜时间、热爱学习。
3. 教学重点:观察图画,理解故事情节。
4. 教学难点:明白贪玩的后果,培养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价值观。
六、作业设计1. 观察与表达: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日常生活,用图画或文字记录下来,并表达出来。
七、课后反思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评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3. 教学内容是否合适: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评估教学内容是否合适。
一、导入环节二、观察与表达在观察图画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图画的细节,如小老鼠的表情、动作和周围环境等。
可以提出问题,如:“小老鼠在做什么?它看起来开心吗?为什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内容,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心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4课《风娃娃》(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并会写“贪玩、小老鼠、猫、绳子、尾巴、洞、逃、追、笑”等生字词。
2. 能根据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3. 学会通过观察图片,发现细节,进行想象和创造。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不要贪玩。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
2. 看图写话的技巧。
3. 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4. 时间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图片,进行想象和创造,用语言表达出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细节,进行想象和创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生字词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贪玩的小老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 生字词学习:通过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3. 看图写话: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细节,进行想象和创造,用语言表达出来。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每组根据图片内容,编写一个小故事。
5. 分享与点评: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故事,其他组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贪玩的小老鼠》2. 生字词:贪玩、小老鼠、猫、绳子、尾巴、洞、逃、追、笑3. 看图写话的步骤:观察、想象、创造、表达七、作业设计:1. 根据图片,编写一个小故事。
2. 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特别是“看图写话”环节,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在“看图写话”环节,教师通过PPT展示《贪玩的小老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风娃娃1.认识“助、抽、使”等13个生字,会写“车、得、秧、苗”等8个生字,会写“田野、事情、风车”等12个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提示讲述故事。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4.拓展积累“寒风、凉风、暖风”等词语,说说生活中风还能做什么。
重点1.能自主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通过学习,积累“风”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性格特点。
难点1.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提示讲述故事。
2.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1.识字写字本课通篇没有标注拼音,鼓励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识字方法主动识字。
教师宜先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借助生活经验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等方式大胆猜读,自主认读,猜不出来的字可以查一查字典,再组织交流。
比如,认读“秧”等形声字,可观察字形,借助字的偏旁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记。
“哗”可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经验理解,如“哗啦哗啦”,还可运用课文情境积累其他表示声音的词语,如“呼呼”等。
指导写字时,因为“车、得、苗”的横画较多,要引导学生注意“多横不重”,形态要有变化,横之间间隔相当。
“路”横撇笔画穿插到足字旁中。
“车”是独体字,笔顺是:横、撇折、横、竖。
2.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可先让学生自主朗读。
对于一些特别难读的句子,教师可采用阶梯式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句子读连贯,还可以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句进行朗读感悟。
如,文中有两处描写了风娃娃的心理活动:第4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
教学时可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出内心独白语言和对话语言,还可联系全文思考、联想:风娃娃一心想做什么?风娃娃是怎样做好事的?风娃娃做了坏事,人们是怎么责怪他的?以此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风娃娃的心理,读得更加传神。
3.迁移运用课文融故事、道理、知识于一体,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又富有生活气息。
第2、3、5自然段构段方式相似,均为“风娃娃来到(哪儿)看见(什么情况),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将学习语言、领悟道理和想象说话结合起来,再现故事的内容。
1.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
(2)运用已学的方法,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
2.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助、抽、使”等13个生字,会写“车、得、秧、苗”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拓展积累“寒风、凉风、暖风”等词语,说说生活中风还能做什么。
一、诗歌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古诗《风》,随机板书“风”。
课件出示: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揭示课题,课件出示“风娃娃”的样子。
3.过渡:风娃娃觉得自己长大了,他想像妈妈一样去帮助别人。
(板书:帮助)那你们想知道他到底做了哪些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弄个明白吧!古诗导入,帮助学生积累。
教师抓住“帮助”这个中心词,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学生去探究文本,于是,良好的学习状态由此开始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学过的方法自己猜读。
2.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3.归类识字。
(1)课件出示:助、抽、使、劲、哗、秧、拉、表、示、摆、翻、栽、责①学生领读,教师指正,交流方法。
②特别注意:“助、抽、使、示”是翘舌音,“栽、责”是平舌音,“使劲”的“劲”是前鼻音。
③方法小结: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记,如“哗”;与熟字做比较,如“位—拉”“青—责”。
(2)课件出示:哗啦哗啦嗨哟嗨哟①齐读。
②明确:这是两个拟声词。
教师再出示其他拟声词,让学生猜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3)课件出示:一(架)大风车一(艘)大船一(个)广场①填写课文中这几个词组的量词,并读一读。
②拓展词语:一架(飞机、钢琴)一个(苹果、花盆)(4)课件出示:积累带“风”字的词语:寒风凉风暖风狂风台风暴风和风细雨风和日丽风平浪静风调雨顺①学生领读,教师指正。
②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风娃娃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情。
地方:田野、河边和广场。
事情:吹动风车、吹动大船、吹跑风筝、吹跑衣服、吹断小树……2.思考:如果将这几件事情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呢?为什么?明确:“吹动风车”和“吹动大船”是一类,理由是风娃娃确实帮助了别人;后面三件事是一类,理由是风娃娃其实帮了倒忙。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理清文章的脉络,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深入文本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学写生字,规范指导。
学写“车、得、秧、苗”4个字。
其中,教师强调“车”的书写笔顺:横、撇折、横、竖。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同桌互评,教师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进行书写方面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
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汗、场、伤、路”4个生字。
2.深入品读风娃娃做的事情,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提示讲述故事。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一、品读第1~4自然段,感受风娃娃的“喜悦”。
(一)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风娃娃准备去帮助人啦,让我们跟随风娃娃一同到田野去看看吧!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2.读中感悟。
(1)课件出示句一: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
①风娃娃看到了什么?(大风车慢慢地转动,水断断续续地流着。
)②理解“断断续续”。
教师通过倒水演示。
(2)过渡:如果你是风娃娃,你会怎样做?风娃娃是如何做的呢?课件出示句二:他深深地吸一口气,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
①请学生说说风娃娃是怎么做的。
②观察插图,看看风娃娃的表情和动作,说说他是怎么吹的。
随机讲解“使劲”。
③指导朗读,读出风娃娃的“使劲”。
(3)过渡:风娃娃使劲一吹,风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秧苗和风娃娃都高兴起来。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句三: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哗啦哗啦地向田里流去。
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
风娃娃高兴极了。
3.写法小结。
(1)明确:本段是按照“风娃娃来到(哪儿)看见(什么情况),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如何)”的顺序写的。
(2)学生口述故事内容,教师点评。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带着小秧苗的感谢,风娃娃又兴高采烈地来到河边。
朗读第3自然段,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点拨引导:1.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纤夫、纤绳、船帆”。
2.借助音频、视频让学生初步理解“号子”,通过“嗨哟,嗨哟”的声音,引导学生体会纤夫拉船时的艰难和费力。
3.按照第2自然段的小结,讲述第3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风娃娃来到河边,看见许多船工正拉着一艘大船。
风娃娃对着船帆用力吹了口气,船飞快地跑了起来。
风娃娃很高兴。
(三)表格小结。
课件出示:这两段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自己来感悟,想象画面,再结合朗读体验升华自身的情感。
教师通过有步骤地讲解、表格式小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学起来也是得心应手的。
二、品读第5~6自然段,感受风娃娃的“伤心”。
过渡:接下来,风娃娃来到了广场。
他在这里又做了些什么事情呢?1.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自主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叙述表格中的内容。
课件出示:3.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理解“无影无踪”的意思。
4.齐读第5、6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习这一部分,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难点问题。
三、对比感悟,复述故事。
1.风娃娃做了这么多糟糕的事,怪不得——课件出示:(学生齐读)风娃娃不敢再去帮忙了,他委屈地在天上转着,想着:我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2.同样是帮助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课件出示: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1)齐读这句话。
(2)引导学生想想生活中有没有碰到好心办成坏事的情况。
3.结合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再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风妈妈说的话中蕴含的道理。
复述故事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帮助前”“怎么帮助”“帮助后”的顺序来讲述,全面地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写生字,规范指导。
学写“汗、场、伤、路”4个左右结构的字。
它们都是左窄右宽,重点注意“路”横撇笔画穿插到足字旁中。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同桌互评,教师评议。
设计意图:课堂上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培养学生养成写前观察、写后改进的学习习惯,贯彻落实课标的写字要求。
、《风娃娃》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优美的童话故事。
故事里的风娃娃想为大家做好事,就到处用力吹,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结果,说明了“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们乐学,掌握了风的好处和坏处。
回想这一课,我觉得教学环节中有三点令人满意之处。
1.新课导入,古诗增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古诗引入本课,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接着,我提问:“那你们想知道他到底做了哪些事吗?”一下子又把学习的重点引入文本中,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自主学习,掌握方法。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作用是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帮手。
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风娃娃做了什么事情”。
通过阅读,学生很快就能找出风娃娃做的事情:吹动风车、吹动大船、吹跑风筝、吹跑衣服、吹断小树。
接着又问:“如果将这几件事情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呢?为什么?”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学生。
这样的教学设计正是实现了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的目的。
3.复述故事,突出重点。
本文的语文能力训练点是能根据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充分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按照“风娃娃来到(哪儿)看见(什么情况),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如何)”的顺序叙述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句,但要注意讲故事和背课文的区别。
这样的训练,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反思这次课,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
如第二课时中,我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偏少,导致学生的感悟还不够深刻。
另外,板书中写的字偏多,应尽量结合图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