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课堂实录100以内数的读写_人教新课标-最新教育文档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堂实录100以内数的读写_人教新课标-最新教育文档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堂实录100以内数的读写_人教新课标-最新教育文档

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读写》

一、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读写数时都是从最高位起,若数位上没有珠子的,要用0来表示或占位。

2.通过比较说一说,理解数位,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并且认识数位是从左边起的。

3.从生活中找出100以内的数,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建立数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难点:理解数位的含义

四、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上册,学生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初步认识了20以内数的读写。100以内数的读写是建立在20以内数的读写中学习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能在已有知识建构中完成。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计数器理解写数读数的步骤,理解数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认识100是由10个十组成的。

五、教学准备

教具:纽扣图、计数器、计数器卡片、小棒

学具:计数器、小棒

六、课堂实录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小精灵。我们一起看看小精灵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生:小精灵带来了一捆还有一根小棒。

师:那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11.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个是什么吗?

生:这个是计数器。

师:那我们来看,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个是哪个数位?

生:个位。

师:第二位呢?

生:十位。

师:那11怎样在计数器上用拨珠子表示?

生: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在个位上拨一颗珠子。

师: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一个十,在个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一个一,合起来是11.

师:那同学们再来看这里又是几捆小棒?

生:两捆小棒。

师:这里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生:20.

师: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

生:在十位上拨两颗珠子。

师:这是我们上学期用摆小棒和拨计数器表示20以内数的读写。

设计意图:因为在一年级上册通过用摆小棒和拨计数器学习20以内数的读写,这节课刚开始时就用具有代表性的11和20来复习,让学生对已有知识产生认知结构,很快融入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不足:由于刚开始时的紧张,忘记对复习导入这一部分进行总结:上学期我们用摆小棒和拨计数器认识20以内数的读写。是否也可以用摆小棒和拨计数器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引导学生产生认知结构。

(二)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师:同学们,小精灵在帮我们做校服的时候买来了很多纽扣,看到这么多纽扣,小精灵不知道怎么办,我们一起看看纽扣图。

师:首先看这里一共有几种颜色的纽扣?

生:3种。分别是黄色、蓝色和红色。

师:那再来看看每一行的纽扣有几颗?

生:有10颗。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有10颗?

1、2、3、4、5、6、7、8、9、10

师:我们一起看看小精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数一数,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首先说说黄色纽扣有多少粒?

生:黄色纽扣有40粒。

师: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

生:因为一行有10颗,有4行,所以一共是40.

师:也就是说四个十合起来是40.

那再来看看蓝色纽扣有多少粒?

生:有27粒。

师: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

生:两个十和七个一合起来是27.

师:最后看看红色纽扣有多少粒?

生:有33粒。

师:是怎么数出来的?

生:3个加上3个十合起来是33.

师:我们分别知道了这三种颜色纽扣的个数是40、27、33.这些数都是比20要大,但都是100以内的数,这些数应该怎样读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

设计意图:通过数数,复习了数100以内的数,掌握数数的方法和100以内数的组成,这些知识是学生易于接受的,为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学习铺垫。

教学不足:这一部分可以多让学生来说,但是切记说得过多或者是时间用得太多,产生得不如失的场面。

(三)动手操作,掌握新知

1.教学40的读写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认识到一捆小棒表示1个十,那同学们40可以摆几捆小棒呢?用手中的一捆捆的小棒摆出40,看哪个同学动作是又快又对的?

哪个同学可以说说你摆几捆小棒?

生:摆了4捆小棒,表示4个十。

师:那40可以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呢?用手中小小的计数器拉动纸条表示40,现在开始!

师:哪个同学可以说说你是怎么用计数器表示40的?

生:我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表示40.

师:在十位拨4颗珠子表示4个十,是40.

师:那40应该怎样用写、读呢?

师:首先在写数之前,我们要先写“写作”。写数时从高位“十位”开始。十位上有4颗珠子,就在十位上写4.那个位上有珠子吗?

生:没有。

师:那怎么办?

生:写0.

师:个位上没有珠子,我们就用0来表示。

师:那40怎样读作表示呢?

师:同样,我们也是从十位开始,十位有4颗珠子,我们就读作“四十”。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写作40,读作“四十”。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写作和读作有什么不同呢?

生:写作用数字,读作用汉字。

师:我们要记得,写作时用到数字,读作是要写汉字。

设计意图:教学40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要着重讲40的读写,通过用摆小棒和拨计数器表示40,从直观的物体出发,间接教学40的读写。

教学不足:此环节是刚开始接触40的读写,应该在拨计数器环节让学生上开讲台演示自己是怎样拨动计数器的珠子表示40,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2.教学27的读写

师:同学们,蓝色纽扣27粒,怎样用摆小棒表示呢?用最快的速度摆小棒表示27.

生:先摆2捆小棒,再摆7根小棒。

师:先摆2捆小棒,表示2个十,再摆7根小棒,表示7个一,合起来就是27.

师:那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27呢?

生: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在个位上拨7颗珠子。

师:27怎样用写作的方法表示呢?

生:在十位上写2,在个位上写7.

师:写数时,也是从高位十位开始,十位上是自己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师:那怎样用读作的方法表示?

生:读作二十七。

师:读作的时候也是从高位十位开始,十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十,个位是几就读作几。

师:同学们看,如果老师在十位上拨7颗珠子,在个位拨2颗珠子,这里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生:72.

师:那72和27都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

生:2和7.

师:那27中的2和72中的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谁能说说原因的?

生:27中的2在十位,72中的2在个位。

师: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所以27中的2在十位,表示2个十。72中的2在个位,表示2个一,所以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设计意图:27的读写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表示的意思不一样,用27和72进行比较,能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位上的不同导致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教学不足:这一环节最主要的不足是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完成27的读写教学,并且也要学生动手操作来写或者是读数。

3.教学33的读写

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所有的学具放回到抽屉里面。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用摆小棒还有拨计数器学习了40,27的读与写。那红色纽扣33粒,33又怎样用摆小棒和拨计数器表示呢?你们来说,老师来操作!

生:先摆3捆小棒,再摆3根小棒。

生:先在计数器上的十位拨3颗珠子,再在个位拨3颗珠子,表示33.

师:那33怎样用写作和读作的方式表示呢?

生:写作33.

生:读作“三十三”。

师:同学们,33都是由数字3组成,那这两个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位一个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一个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所以不一样。

师:因为所在的数位不一样,所以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33的写作与读作会相对前面两个例子更简便一些,因为33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区分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有什么不同。

教学不足:此环节可以更加开放,大胆放手让学生来操作,动手来写,只有熟练了写作和读作,才能真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4.教学100的读写

师:刚刚我们用摆小棒和拨计数器认识了40、27、33的写作与读作。

那同学们这里一共有多少粒纽扣呢?

生:100粒。

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生:10粒10粒数出来的。

师:那我们一起来数数:1个十、2个十、3个十、、、、、、10个十

师:也就是说10个十是100.

师:我们可以摆出10捆小棒,表示10个十,也就是100.

师:如果用刚刚只有两位数的计数器可以表示100吗?

生:不行。

师:也就是说要添上百位。那这个百位应该添上这个计数器的什么位置上呢?我请一个小帮手帮老师一个忙!

生:摆在十位上的左边。

师:我们要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100,写数时从百位开始,百位上有一颗珠子就在百位上写1,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就用0表示。读作一百。

师:同学们,看这个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打开课本,把相应的空格填好在课本上。

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从两位数到三位数的初步转化,学生初步认识100的组成,以及100的写作与读作。设计时要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所以要用到小棒还有计数器。

教学不足:教学时没有强调“10个十是一百”,这是学生初步认识100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

(四)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做一做”

(五)总结

用学到的100以内数的读写完成课本的小调查!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具体而言也就是使学生在认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使学生在情感上,由不喜欢到喜欢,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由不热爱到热爱。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核心问题是: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能否积极主动地学。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有效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课堂,强烈的目标意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所以,我认为准确确定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教学目标的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你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能有效。第三,在教学中、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是否始终贯穿你设定的教学目标,只有准确地设定学生通过什么样的主题活动,去探究知识生成的过程,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学目标,才能确保学生有收获。教学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表述的是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包括语言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及情感态度等);表述得要具体、明确并可以观察与测量。

二、有效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认为要做到: 1、问题要少而精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位教师在随堂听课中,细心地记录了授课教师在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课后统计居然达到了6 0个之多!还有一本书上也有类似的介绍:一次随机课堂调查中,一位教师在课堂某一时间段短短5分钟时间里,居然随口问了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作了38次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何价值?结果不用多说。 所以,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2、问题难度要适度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这个基础也就是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说:在学习《笔算乘法》时,教师首先要知道这是学生在学习了笔算两位数的基础上再学习的。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这个时机水平就是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三要考虑问题的深度。哪些问题不用思考,看书即可回答。哪些问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思考才能解答。又有哪些问题需要讨论解决和教师点拨才能解决的。老师心中要有数,提问时才能做到有效。所以教师要提有经验性、联系紧、趣味浓、探究大、穿透力强、覆盖面广的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有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标》明确指出:“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实录(整理好)

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整理好 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 执教:山西省朔州市第二小学孙晓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 的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 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石头剪刀布 引入谈话:生活中会遇到类似课前游戏中的搭配问题。 1、国庆节我带女儿旅游,怎样搭配衣服? 课件:图T恤牛仔衣裙子牛仔裤长裙 (1)几件上衣?几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算一种穿法,你会选择哪一种? 生1:第一件上衣和第一件下装搭配 生2:我喜欢从左向右第二件上衣和第二件下装 (2)你认为一共有多少种? 生1:4种 生2:6种 (3)利用学具自己摆一摆,你摆了几种?怎样摆的?轻声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第一种:生1:(操作)上衣不动,依次用下装去搭配上衣,一共六种(摆放次序乱)第二种:生2:(操作)上衣不动,先用三件下装分别与一件上衣搭配。(有序的放)你觉得她摆得怎么样? 生:有顺序 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不会漏掉 师:她按一定的顺序摆,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遗漏 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第三种:生3:用一件下装分别与两件上衣相搭配,一共六种 这种方法好吗?好在哪儿? 生:有顺序,不重复 (4)比较两种搭配,一种是固定上衣,用下装搭配,一种是固定下装,用上衣去搭配。(课件同步演示衣服和裤子的搭配方式) 1 2 1 2 1 2 1 2 A B C A B C (5)想想刚才怎么摆的,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生1:衣服衣服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充分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它以图文并茂、声象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及内涵,良好的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可是一旦为其不可,缺其不行,那也会将其引入一个误区――教学过程自动生成,教师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 因为没有了教师的板书示范,学生往往在书写过程中丢三落四,师生间不能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阻碍学生的思维,使教学的亲和力下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必须合理恰当。要有必要的板书示范,制作课件也切忌哗众取宠。应把解决数学问题放在首位,让数学自身魅力放出光芒。不仅于此,还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宰,我们应根据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积极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教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四性”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数学这门学科的位置愈发显得重要,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课程改革的浪潮也随即席卷而来。而仔细正视我们的教育,似乎有着太多的弊端。据教育部1997年调查的结论表明:现在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基本上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追求唯一的正确答案;教育内容偏难、偏旧、偏窄、偏深;对书本知识的运算技能关注比较多,而对情感、态度关注比较少等等。这些都成了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如何成功地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唯有准确把握好新的课程标准,从教学工作的最基层做起,扎扎实实地改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一、自主性----以学生为根本 尊重学生,承认个体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小学数学教学,不能把学生看作是一张白纸,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对经验现象的逻辑归纳和引申。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更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教师教学的基本方式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给学生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 如学生在学习第一册教材中“比长短”这节内容时,让学生学会一般

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三支铅笔、两把尺和三根小棒,感知这些物体有长有短,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分组活动,合作探究、亲自体验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接着再小组汇报。小组汇报时,他们十分积极,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至有以下几种:1、我是看出来的。2、我是把物体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的。3、因为两头都不对齐,所以可以看出长短。尽管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但得出的结论都是相同的,只要他说得有道理,我都给予了肯定。在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发言之后,我向他们揭示了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显然,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只能凭自己的主观想法“看”出物体的长短,可贵的是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被动体,而是把他们看作了一个个平等的对话主体。教师的学生观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作为一个亲切的聆听者,他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强,思考、表达的欲望空前高涨,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教育性----以德育为重点 德育一直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同时也是我们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我们经常提到日本的思想教育,作为一个民族的思想教育来说,

如何让数学课堂富有激情充满生命力

如何让数学课堂富有激情充满生命力

————————————————————————————————作者:————————————————————————————————日期:

如何让数学课堂富有激情充满生命力-中学数学论文 如何让数学课堂富有激情充满生命力 李红 (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江西赣州341099)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正是由于这一点令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乏味。那么如何才能让数学课堂富有激情,让学生活起来。首先就要有一个有趣、富有悬念的导入过程;再次就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然、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富有挑战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加上诙谐、幽默的语言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下面就是笔者这十年教学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2-0050-01 一、要有一个有趣、富有悬念的引入,让数学课堂充满想象,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如在讲到一元一次方程时,引入情境,一个水池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进水口5小时注满水池,注满水后出水口7小时就可以把水池的水放干。问水池一边打开进水口一边打开出水口,水池能放满吗?若能,几小时放满?若不能,为什么?此题一出,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人说不能,因为一边进水一边出水,进去的水都流走了,所以不能注满,可也有的同学说,可能注满,因为进水更大,

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初中数学论文] 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引言: 课改犹如一缕阳光,照亮课堂;犹如一滴甘露,滋润了快干枯的课堂。他将笑声、掌声送给了老师学生们,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地方,就如农民的田野,艺术家的创作室,科学家的实验室,快乐学习已真正地走进了课堂。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曾经把数学比作“在纸上进行的游戏”,并且认为“是制造快乐的游戏。”现代心理学也证明,人在快乐的心境下,更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更富有创新精神,而且记忆力特别好。生理学家也认为,保持快乐的心境,使人更长寿、更健康,所谓“笑一笑,十年少”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知道,现行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形式进行的课堂活动。在传统教育的方式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较单一,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多样、有趣和富有探索性,倡导有意义的教学、合理整合数学学习资源,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尤显重要。 愉快的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把实施快乐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呢? 首先,教师要以良好的教学面貌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学得愉快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数学教师的情绪状态,或者说是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育实践证明,当教师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摘引自潘菽《教育心理学》。)从许多好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同样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教师宽广的知识面、旺盛的热情、积极的教学情感,就犹如让学生服用了强烈的兴奋剂,使他们自始至终兴致盎然,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满腔热情地去热爱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地投入教学,必须要饶有兴趣地和学生度过每一分每一秒的教学时光。唯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成为充满情感活动富有吸引力的生机盎然的课堂学习生活。所谓快乐教学才能成为可能。 其次,利用积极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乐中求知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一切适宜的手段,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声、色、光、动画等丰富的视听媒体优势,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而根据需要设计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学生手眼脑齐动,兴致浓厚地进行自主探究,效果更显著。 2、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德国教育家拉伊在他的

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发表时间:2019-06-20T15:30:47.753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4期作者:吴涛张艳 [导读]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核心内容,并从中凝练出完善的核心问题。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事处王家山小学723100 摘要:核心问题应该是最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要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从众多问题中提炼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体现数学思想的两到三个核心问题,并在子问题的辅助和引导下,达成教学目标,以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核心问题 一、核心问题的设计 1.精准把握核心内容,设计核心问题。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核心内容,并从中凝练出完善的核心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研读《课标》,了解所教学段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节点,准确把握这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同时还要掌握学生学情,找到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和就近发展区,设计出既体现教学内容、重难点又能符合本班学生实情的真实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时,通过钻研教材,我分析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掌握起来应该比较容易,确定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问题:(1)什么叫比例?怎样的两个比才可以组成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哪些方法?设计这样三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的问题。 2.在新旧知识链接处,设计核心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计核心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比较、迁移中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教师根据分数、百分数的关系,设计以下核心问题:(1)题目哪些百分数可以化成分数?(2)将百分数转化成分数后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有没有变化?(3)百分数应用题解答步骤方法与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通过这样三个核心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解答、对比中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且渗透“转化”的思想。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计核心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展开探索,学生也会逐渐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数学思维也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3.在知识的本质处,设计核心问题。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知识看到背后的数学思想。 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提出“12为什么是3的倍数?”这个问题后,抓住“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紧接着采用分一分、圈一圈的方法分别判断24、36、41是不是3的倍数?每3根分一份,十位剩下小棒数与这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再用75、123进行了验证,从而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不是3的倍数。 这样设计既打破了教材的束缚,通过一个个核心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又掌握了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还明白了知识背后的数学原理和思想。 4.在相关知识的整合处,设计核心问题。由于教学需要,教师需要对众多、琐碎的数学问题进行提炼、整合,设计出既突出教学重点,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核心问题。 二、核心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的技巧 1.巧妙应用“子问题”,引出“核心问题”。一堂数学课不仅仅只有核心问题,我们还需要有辅助达成核心问题的子问题,它是在核心问题之下,为了解决核心问题而设计的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问题,用于引导启发学生解决核心问题。 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点”的具体作用,及弄清核心问题:“点是描述具体数量,为什么点可以连成线?”要让学生理解这个核心问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出示表格和表格数据所画出对应的折线统计图后,教师设计了以下子问题:(1)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有什么作用?(3)关于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你有什么体会?通过这些子问题的思考,由易到难,能激起学生思考与讨论,从而加深对核心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握时段,提升“核心问题”的价值和实效。首先,活动之前教师的提问,然后学生交流活动之中教师的提问,最后是活动快要结束时候的提问。核心问题的提出与实施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时段。 对每个时段提问的目的、策略和技巧要了如指掌,活动之前要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标;活动之中,要以引导学生思考和点拨学生为目标;活动之后,要以引导学生总结和延伸数学知识背后的道理、思想为目标。 3.关注学生,适时调控“核心问题”。核心问题的设计虽然与教学内容、知识本质都紧密联系,但与学生更是息息相关。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清楚了解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和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在哪里,设计出既有挑战性、思考性,又有层次性、深刻性的“真实”的核心问题。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课堂生成,适时调控,灵活处理。 核心问题是课堂的精髓,是课堂的灵魂。对待课堂提问,教师要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课堂教学实录数学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课堂教学实录 授课教师:李强记录、评析:杜中权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本节内容是学习三角形的基础和准备。其中三边关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是对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一种概括提升,同时又是后继学习的基础.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形有关的概念,会把三角形分别按边、角分类。能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 在将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原则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参与操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归纳、概括、反思、展示与交流和语言表达的方法与要领;在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重难点: 本节内容重点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它不仅给出了三角形的三边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的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体现,同时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在解决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与边长问题时又是给学生渗透分类思想的重要素材。 本节的难点一是三角形按边分类,很多学生常把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看成独立的两类,而在解题时产生错误;二是利用三边关系定理解题时,求出三条线段后,学生常常忽视检验它们是否能构成三角形,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也是学生感到困难的一个地方。 4.学前准备:每人准备长短不同的三条细木棒。 二、课堂实录及简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1三角形的边 一、自主探究 1.情景引入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金字塔、飞机、香港中银大厦、分子结构等。从课件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欣赏课件中的图形,引起了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同学们,三角形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从宏伟的建筑物到微小的分子结构,到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在工程建筑、机械制造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三角形的世界,探讨7.1.1 三角形的边。 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情绪高昂地投入到学习中。 [评析]创设富有新意,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下一步的自

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实用性

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实用性 (1)整体把握内容、灵活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根据现有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 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等,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案例1: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 教材105、106页呈现了两个例子来学习中位数,教材试图通过第一个例子的教学,让学生 理解中位数的内涵,掌握求奇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 适用范围。通过第二个例子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偶数个数据的 中位数的方法,并再次体验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因此,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两个例子 要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就可能隔断 时间的有机联系。我们对教材做如下处理:在教学第一个例子的基础上提问:“如果再增加一位同学杨冬的成绩24.5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又是多少”,这样,就把第二个例子的内容整 合到第一个例子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一气呵成,便于学生的有效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 要树立整体观念,能整体建构的知识绝不分散建构。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进行适当整合,实施高效的 数学课堂教学。 (2)活化手头教材,适当补充教材。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认为教材已经给了我们一幅“锦绣作品”,教学时只需要“照本宣科”就行了,从而极少去思考教材呈现的知识是否全面、 是否合理。其实,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是教学的一个起点,而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凭借自己的智慧、灵感、经验,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完善 或加工,必要时还需作适度补充,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在价值,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 生发展服务。案例2:在教学了“折扣”这一内容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书店为了推销 《数学词典》,打出了这样的广告:《数学词典》每本10元,购买200元以上(含200元)的给予九折优惠,购买500元以上(含500元)的给予八折优惠,假如我们班上42每人均 要购买1本,你能不能设计一种最好的购买方案,使每人出最少的钱并购买到《数学词典》。”这样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都能很快设计出以下的几种方案:方案一:每人都买,各人付各人的钱,全班共要付钱:10×42=420(元)。方案二:全班合起来买,总价超过 200元,应按九折付钱,10×42×90%=378(元)。方案三:想办法和其它班合起来买,使总 价超过500元,这样可得本班应付:10×42×80%=336(元)。学生通过将这三种方案相比较,显然可以知道是第三种方案最好。这样通过生活案例将数学知识引导到生活中来,充分挖掘 教材的现实意义,又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提升课堂效率。 2、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条件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 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它不仅强调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 识技能的形成与应用意识,学会独立思考;不仅强调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改变用“纯数学”去 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 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能力,“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关注其它三个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案例3:在教学“圆锥体积”时,让学生分组做实验:一个圆柱形容器、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还有沙子或水,让学生用圆锥容器向圆柱 容器中装水(或沙子)从而证明V=1/3sh的成立。 3、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从学生喜欢的活动入手,提高学生的课堂 学习兴趣。情境不仅是导入,而是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数学是抽象的,但是对儿童来说,他们往往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数学现象。案例:在教学《分类》时,我运用主 题图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图中凌乱的生活场景,学生顿时兴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录集锦(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录集锦(一) 1 高村中学 王晓燕 课题:初一数学“比较线段的长短”(第一课时) 课前探究 情景1:教师不小心把课本掉在教室门口,请同学帮我捡一下,并解释你为什么选择这条路线? 情景2:《课本》P89,如图,小狗和小猫为什么都选择直的路 线?“难道它们也懂数学?” 师:小组先合作,讨论一下。 (学生纷纷讨论,兴致极高) (几分钟后) 师:那位同学能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请4组的5 号同学回答。 生1:我会走最直的路线去捡这本书。(该生说着并沿直线走了过去,快速把书捡了起来) 师:同学们,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路线?而不选择别的路线? 生2:这样好走。 生3:这样走最省时间。 生4:这样走简单。 …… …… 生6:这样走最近。 师:为什么这样走最近? 生5:因为这样走时直的。 生6:直的最近。 师:(赞许)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因为是直线,所以这条路线最短。 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把小狗用一个点A表示,把猎物用另一个点B表示,那么小狗走的路线就是线段AB,把它作为第①路线;从A走到点B,除了线段AB,还可以有无数条路线,如第②路线,第③路线……(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 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在这些线中,哪条最短?

生:(异口同声)①最短。 师:(板书) 1.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师:关于这两个知识点,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①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不是直线最短。 ② 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距离。注意是线段的长度。 师:请大家理解一下这两个知识点。 (设计意图:①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老师的书掉到地上寻求帮助”、“小猫和小狗为了抢食物而奔跑”这样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提出了“难道它们也懂数学?”的疑问,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的一开始就充满灵动的神韵。②把小狗、猎物表示为一个点,把小狗的行走路线表示为一条直线,这样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板书于黑板,教师辅助以语言讲解,让学生充分直观地体会“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明确两点之间距离的含义,并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③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的思路适时调整提问方式,环环相扣的提出问题,启而不发的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思路向主题靠拢;并从学生的回答中,不失时机的挖掘“闪光点”,加以引申引导,以达到本节课的授课目的。) 2 米山中学袁吉玲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师出示幻灯片 你认识上面的几何图形吗?他们由哪些图形组成? 生答:多个圆 师指出: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标课题) 圆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 师指导探究一: 我们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以公共点的个数来区分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我们也从公共点的个数来区分的话有几种位置关系? (1)自己动手在两张透明纸上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固定其中一个

知行合一,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姚丽君)

知行合一,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姚丽君摘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教学理论是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有力武器。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演绎着完美的真理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一种知识,需要反复练习、求证。将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运用于数学课堂,把握好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要求,是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陶行知;知行合一;数学课堂 数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其他课程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学好数学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认为学数学没有用处,学习的过程又很枯燥乏味且辛苦,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打造魅力数学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理论运用到数学课堂,能让数学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一、知行合一的理论渊源 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起源于王阳明,他主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学习应该是先知后行,知行要合一。陶行知先生继承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虽然王阳明的学说含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但他却从中悟出了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随后陶行知在留学期间师从杜威,受杜威的教育理论的影响,他开始反思王阳明学说中“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内涵。杜威的学说属于实用主义哲学,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陶行知在回国后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杜威的理论处处碰壁,因此他又在杜威的理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良,提出“生活及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知行合一理论,是彻底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明代王守仁在《传习录》中有云:“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王守仁所说的这段话,是对知行合一教学思想的通俗概括,它的丰富内涵将在下文中通过理论阐述和举例说明得到进一步揭示。 二、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在数学课堂的运用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教学思想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改良。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寓于生活之中,教

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构建“五步建模教学法”,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在教研室“小学数学‘建模用模’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情境化-----解决问题过程化-----建立模型具体化-----应用模型生活化”)的理念引领下,结合我校实际,针对数学建模的重点,我们把“小学数学建模的有效策略”作为重点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自主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个性教学法——“五步建模教学法”,在教学中致力于学生数学建模的引领,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有效达成了“新课标”提出的能力发展目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建模用模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五步建模教学法”模式流程 二、“五步建模教学法”教学策略 1.通过“创设情境”,变“事理”为“数理”建构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中的法则、定律、公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都是一个个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建模形成数学模型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把“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因为生活原型中揭示的“事理”是学生的“常识”,但是“常识”还不是数学,“常识要成为数学,它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读懂问题情境。 2.通过“转化”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结构的过程。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让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无疑是交给了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3.通过“数形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解答“问题解决”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画图形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兴趣和能力,由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多样化,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更有创造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意识。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 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提出问题情境化) 师: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同学们看王芳生日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今天是王芳的生日,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爸爸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3块,王芳吃了2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 生1:爸爸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81,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 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生2: 82里面有2个81,83里面有3个8 1。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数学信息: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 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吗? 生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83+8 1

浅谈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快乐教学的运用

浅谈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快乐教学的运用 内容提要: 快乐教学是愉快教育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对于上位概念来说,只要前面加上限制性或修饰性词语,若不属于非A即B的情况,其下位概念就是不科学划分的结果,并缩小了上位概念的内涵。快乐教学的提出,对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创设愉快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学习需要,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快乐教学;运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如,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火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火车票价是230元,小山羊的火车票价是250元。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火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火车票价数大谁就先上火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三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三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情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角的度量》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把握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媒体出示一个角)生:角。 师:对,仔细看,角怎么样了? 生:变小了。 师:现在呢? 生:变大了。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生:与角的两条边张开(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是啊,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这个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小这个角就小。(手势演示)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关于角的一些知识,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好吗? 2.用活动角比较两个已知角的大小。 师:黑板上画了两个角:∠1和∠2,猜猜看,哪个角大呢?(∠1=30°,∠2=40°) 生1:我猜∠2大。 生2:我也猜∠2大。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3:我猜∠1大。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测都是凭眼睛看的,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比一比,检验一下呢? 生1:用活动角来比一比。 生2:用直尺来比。 生3:用量角器来量一量。 师:嗯,你已经想到用专门的量角工具来比了。 生4:我还可以用三角板来比。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真厉害! 师:大家说用活动角能比,这就是一个活动角,怎么比?(师出示活动角)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比一比,给大家演示一下呢?生:(指名一生演示) 师: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是怎样比的? 师:他这样比对吗?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提高双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讲座稿 课堂教学指的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握课堂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进入知识. 数学课堂教什么? 数学的基本思想的两个标准: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依赖的思想 学习过数学与没有学习数学的思维差异什么是数学的基本思想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研究对象:数量、图形 研究容:数量关系、图形关系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几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比如:一年级“20以退位减法”,教材提示了用“破十法”“想加算减”“点数”“连续减”等方法都可以。因此这些算法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说孰优孰劣,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经验采用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 “一题多解”与“算法多样化”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算法多样化”是面向群体,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算法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别人的优势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数学课堂的生命力

数学课堂的生命力 【摘要】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应是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的课堂.我们要用自己的热情或激情去感染和影响我们的学生,唤醒学生的潜能,各尽所能,使他们的智慧得到撞击,情感得到交流,信念得到升华,成功得到体验,爆发出不可预计的数学潜能.真正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体。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命力;激活;热情 数学的课堂是有生命的,新课程将解决问题、数学思考及情感价值观作为目标的重要构成,因而合理定位课堂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在新时期的发展应成为引领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1]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的理念已经落实到每日的课堂上,落到了学生的身上,在课改浪潮中,教师需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严格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原则。数学教学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创造一个有利于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力。一、让数学课堂吸引孩子 什么样的数学课堂能吸引孩子,能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我认为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乐于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喜欢亲自经历。如果一堂课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这些心理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的数学课堂能牢牢的吸引住学生。[2]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都要大胆突破,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和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挖掘教材,高效的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