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

食品安全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

食品安全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食品安全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与消费者的健康,促进食品质量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食品质量安全的公平正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以及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食品安全检验活动。

第二章检测项目第三条食品安全检验的检测项目,以食品安全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有关法律法规确定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标准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质量安全要求为准。

第四条食品安全检验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检测项目:(一)营养指标的检验:检测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指标及其他特定成分的含量及质量。

(二)污染物检验:检测食品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抗生素残留、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

(三)微生物检验:检测食品中致病菌、毒素芽孢杆菌、无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群、黄色葡萄球菌、婴儿口臭菌等致病微生物及其活性的含量,以及腐败菌、大肠肝炎病毒、辣根红线虫等不良微生物数量及传染性。

第三章实施办法第五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按照本规程规定的检测项目,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或者公认的技术规范,运用合乎规定的设备和试剂,对使用行政认可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进行食品安全检验。

第六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或者公认的技术规范,充分研究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前景,确定检验体系和范围,并按照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检验技术水平。

第七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成立和办理检验业务的,应当具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技术资质和检验能力。

第八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本检验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测方法、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与持续评定。

第九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可以采取外聘技术人员的方式,加强对检验技术水平的控制和改善。

第十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应当及时完成食品安全检验任务,检验结论应当公布到本行政区域内相关部门,并按规定形式向食品来源地提供技术支持,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卫生检验复习资料

食品卫生检验复习资料



4、靛基质(Imdole)试验 5、明胶(Gelatin)液化试验 有些细菌具有明胶酶(亦称类蛋白水解酶), 能将明胶先水解为多肽,又进一步水解为氨基 酸,失去凝胶性质而液化。 6、尿素酶(Urease)试验 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 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粉红 色。
第七章 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 检测
一、肉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组织酶和外界 微生物的作用,一般要经过僵直——成 熟——自溶——腐败等一系列变化。 1、热肉 2、肉的僵直 3、肉的成熟 4、肉的自溶
二、鲜肉中微生物的来源 三、鲜肉中微生物的检验 四、冷藏肉分类 冷藏肉包括冷却肉、冷冻肉、解冻肉三类。 五、冷藏肉中的微生物变化引起的现象
三、罐头食品的微生物检验
四、罐头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五、 罐头密封性检查 把罐身洗净擦干,然后浸入已煮沸的水中,水 量不少于罐重4倍,水面应高出罐头2.5-3cm, 水温度不低于85℃,浸水5-7分,细心观察表 面有无小气泡逸出。玻璃罐头试验时,应先浸 入40℃以下温水,后再放入85℃以上热水中, 以免爆裂。 判定: (1)如密封性不良,则在罐头表面漏气处出 现一连串的小气泡。 (2)同时观察罐头底盖是否凸出,凸出者表 示密封。待冷却后,底盖缩回恢复原状。
第八章 乳与乳制品中微生物及其检测
一、鲜乳中微生物的来源 二、鲜乳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学变化 三、鲜乳中微生物的检验
第十一章 罐头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
一、引起罐头食品变质的原因 1、化学因素 如中酸性罐头容器的马口铁与内容物相互作用引 起的氢膨胀; 2、物理因素 如贮存温度过高,排气不良,金属容器腐蚀穿孔 等 3、更主要的还是微生物学因素 罐内污染了微生物而导致罐头变质,导致罐头食 品败坏的微生物主要是某些耐热、嗜热并厌氧或 兼性厌氧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检验和控制在 罐头工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

第三章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

表3-1-1 我国食品卫生标准(部分)
分割鲜、冻猪瘦肉
第一节 菌落总数
二、菌落总数的常规检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 4789.2-2010
在GB 4789.2-2010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 群在平板计数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需氧菌或兼 性厌氧菌的菌落总数。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
但本法取样量较常规法少,其代表性将受到一定 的影响。
2. 平板表面点滴法
第一节 菌落总数
三、菌落总数的其它检验方法
1. 平板表面涂布法
2. 平板表面点滴法
与涂布法相似,不同的只是用标定好的微量吸管或注 射器针头按滴(每滴相当于0.025mL)将检样稀释液 滴加到琼脂平板上固定的区域(预先在平板背面用记 号笔划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滴1滴,每个稀释度 滴两个区域,作为平行实验。滴加后,将平板放置片 刻(约5min~10min),然后翻转平板,如前移入温 箱中培养6h~8h后进行计数,将所得菌落数乘以40 (由0.025mL换算为1mL),再乘以样品的稀释倍数, 即得1g或1mL检样所含的菌落数。
第三章 食品微生物 检验的指标
本章内容
第一节 菌落总数
一、菌落总数的概念及卫生意义 二、菌落总数的常规检验方法 三、菌落总数的其它检验方法
第二节 大肠菌群MPN
一、大肠菌群MPN的概念及意义 二、大肠菌群MPN的常规检验方法 三、大肠菌群MPN的其它检验方法
第三节 致病性微生物 第四节 霉菌和酵母菌数测定 第五节 食品中的细菌菌相
菌落总数更具有食品卫生学意义。Why???
第一节 菌落总数
一、菌落总数的概念及卫生意义
1. 概念
2. 测定意义

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
LOGO
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
杨爱华
由NordriDesign™提供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概念与特点
LOGO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应用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应用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外界环境和 是应用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活动规律、 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活动规律、对人和动物健康的 影响极其检验方法与指标的一门学科。 影响极其检验方法与指标的一门学科。 食品微生物检验侧重于有害方面,重点研究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食品微生物检验侧重于有害方面,重点研究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检测范围、 检测范围、卫生指标检验方法 特点: 特点: 研究范围广 设计学科多 应用性强
Page 3
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
LOGO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包括以下几点: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包括以下几点 (1)生产环境的检验 ) 车间用水,空气 地面,墙壁等 空气,地面 墙壁等. 车间用水 空气 地面 墙壁等 (2),原辅料检验 ) 原辅料检验 包括食用动物,谷物 添加剂等一切原辅材料. 谷物,添加剂等一切原辅材料 包括食用动物 谷物 添加剂等一切原辅材料 食品加工,储藏 (3),食品加工 储藏 销售诸环节的检验 ) 食品加工 储藏,销售诸环节的检验 包括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状况检验,加工工具 运输车辆,包 加工工具,运输车辆 包括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状况检验 加工工具 运输车辆 包 装材料的检验等. 装材料的检验等 (4)食品的检验 ) 重要的是对出厂食品,可疑食品及食物中毒食品的检验 重要的是对出厂食品 可疑食品及食物中毒食品的检验. 可疑食品及食物中毒食品的检验
Page 4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看书) 四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看书)

食品卫生微生物指标及微生物检测

食品卫生微生物指标及微生物检测
霉菌和酵母菌超标可能意味着食品生产、加工、运输 和销售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或者食品储存、销售
环节存在交叉污染。
02
微生物检测方法
传统检测方法
培养法
01
通过培养基培养微生物,观察菌落形态、颜色等特征,确定微
生物种类。
镜检法
02
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染色反应等特征,进行
初步分类。
生理生化试验
大肠菌群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粪便,其指标的卫生学意义是表示食品受人 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
大肠菌群超标可能意味着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卫生条件不 达标,或者食品储存、销售环节存在交叉污染。
致病菌
1
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病毒、真 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 重要指标之一。
2
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等。
3
致病菌超标可能意味着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 销售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或者食品储存、销 售环节存在交叉污染。
霉菌和酵母菌
霉菌和酵母菌是指一类丝状真菌和单细胞真菌,它们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是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
霉菌和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毒素,对人体健 康造成危害。
03
通过检测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如氧化酶、糖发酵等,进行
鉴别。
快速检测方法
01
02
03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 性,通过免疫学技术快速 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
生物发光技术
利用某些细菌能够发光的 特性,快速检测食品中的 细菌数量。
电阻抗法
通过测量培养基中电阻的 变化,快速判断食品中是 否存在微生物。
基因检测方法

食品微生物常见检测指标

食品微生物常见检测指标

1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

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被加工过程中被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菌落总数超标可能是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料初始菌数较高,或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是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导致。

如果食品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

2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

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污染的可能性较大。

大肠菌群超标可能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具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而导致。

大肠菌群,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

一般食品中大肠菌群超标,表示食品受动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肠杆菌为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则可能为粪便的陈旧污染。

人吃了大肠菌群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3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就可以摆脱霉菌的污染。

霉菌毒素对人主要毒性表现在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

4酵母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

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有的为致病菌。

空气中、人体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酵母菌,只要在合适的环境就会快速繁殖;吃了酵母菌污染的食品易造成食物中毒,有些免疫力低的人群亦可能发生酵母菌感染。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2、大肠菌群 、 大肠菌群包括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一些中 间类型的细菌。这些细菌是寄居于人及温血动物 肠道内的肠居菌,它随着的大便排出体外。食品 中如果大肠菌群数越多,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 程度越大。故以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食品的卫 生指标来评价食品的质量,具有广泛的意义。
3、致病菌 、 致病菌既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对不同 的食品和不同的场合,应该选择一定的参考菌群 进行检验。例如:海产品以副溶血性弧菌作为参 考菌群,蛋与蛋制品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变形杆菌等作为参考菌群,米、面类食品以 蜡样芽孢杆菌、变形杆菌、霉菌等作为参考菌群, 罐头食品以耐热性芽孢菌作为参考菌群等等。
三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就是根据食品卫生的要 求,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对不同食品所提出的与 食品有关的具体指标要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有菌落总 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
1、菌落总数 、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 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 数。它可以反应食品的新鲜度、被细菌污染的程 度、生产过程中食品是否变质和食品生产的一般 卫生状况等。因此它是判断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 依据之一。
4、霉菌及其毒素 、 我国还没有制定出霉菌的具体指标,鉴于有 很多霉菌能够产生毒素,引起疾病,故应该对产 毒霉菌进行检验。例如:曲霉属的黄曲霉、寄生 曲霉等,青酶属的桔青酶、岛青酶等,镰刀酶属 的串珠镰刀酶,禾谷镰刀酶等等。
5、其它指标 、 微生物指标还应包括病毒,肝炎病毒、猪瘟 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马立克氏病毒、口蹄疫病 毒,狂犬病病毒,猪水泡病毒等;另外,从食品 检验的角度考虑,寄生虫也被很多学者列为微生 物检验的指标:如旋毛虫,囊尾蚴,住肉孢子虫、 蛔虫,肺吸虫,弓形体,螨,姜片吸虫,中华分 枝睾吸虫等等 。

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

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
易死亡,所以难以在食品中检出。 • 基于上述原因,通常采用大肠菌群来预测食品被粪便、肠道病原菌
污染的可能性。
不适于用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指示菌的食品: 冷冻食品 经射线照射处理的食品 pH较高的食品 原因: 在上述食品中大肠菌群的细菌比其他肠道病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更易死亡。
3.致病菌检验
• 食品卫生法规规定,食品中不能有致病菌。
2.大肠菌群检验
• 大肠菌群: 37℃,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G-细菌。 • 大肠菌群作为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的原因: • 大肠菌群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微生物区系,并且只存在 于人
和动物肠道中。 • 大肠菌群通常与动物肠道病原菌同时存在,只是数量不同。 • 动物肠道病原菌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差,在体外环境 中极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污染食品的致病菌数量是不会太多的,一般检验过 程 中很难检查出来。
• 检验致病菌所用到的药品价格一般较高,生产部门在常规检验中列入此 项 检验,会大大提高生产成本。
一、微生物检验项目及意义
微生物检验指标: 菌落总数检验 大 肠菌群检验 致病 菌检验
1.菌落总数检验
• 食品中微生物数量的表示方法: 1g或1ml食品中的细菌总数表示。 • 菌落总数作为食品卫生质量评定的原因: • 反映食品的新鲜程度(新鲜食品内部组织一般没有细菌) • 反映食品生产过程中有否变质 • 反映食品生产的一般卫生情况 • 不适于用菌落总数作为卫生质量指标的食品: • 发酵食品(尤其是细菌发酵食品) • 食品卫生质量综合评定的重要性: • 微生物毒素的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 目前生产企业一般不将致病菌检验列入常规检验指标,主要原因:
• 检验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不能仅借一种或少数几种检验方法即 能 将多种致病菌全部检出。因此,要检验多种致病菌时,势必要应用较多的 检验方法。

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

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

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食品微生物是指在食品中存在的各种微小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

食品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可能会引起食品变质、腐败和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主要是指对食品中微生物数量的限定,通常以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来评价食品微生物的卫生质量。

各国家和地区对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菌落总数是评价食品微生物数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菌落计数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总数。

菌落总数的高低反映了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多少,是评价食品新鲜度和卫生质量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菌落总数超过一定标准就会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肠菌群是一类肠道细菌的总称,它们存在于环境中和动植物体内,是一类潜在的致病菌。

食品中如果含有大肠菌群超标,就可能存在粪便污染或者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不佳的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霉菌和酵母菌是食品微生物中的另外两类重要指标。

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的存在不仅会导致食品变质、腐败,还可能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这两类微生物的限量标准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

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严格遵守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不仅能够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也能够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同时,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也是保障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

总之,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对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的严格执行,能够有效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卫生管理,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为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的执行提供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消费者放心食用食品,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微生物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复习资料绪论食品卫生:指“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卫生学:研究食品中存在或从环境可能进入食品、能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和因素及其评价方法、预防与控制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用者安全的学科。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是运用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活动规律等特性,建立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确定食品卫生的微生物学标准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特点:1.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围广:食品种类多,各地区有各地区的特色,分布不同,在食品来源、加工、运输等都可能受到各种微生物的污染;微生物的种类非常多,数量巨大。

2.涉及学科多样: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以微生物学为基础的,还涉及生物学、生物化学、工艺学、发酵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兽医学方面的知识等。

根据不同的食品以及不同的微生物,采取的检验方法也不同。

3.实用性及应用性强:本学科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验,掌握微生物的特点及活动规律,识别有益的、腐败的、致病的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和保藏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服务,同时控制腐败和病原微生物的活动,防止食品变质和杜绝因食品而引起的病害,保证食品卫生的安全。

4.采用标准化:在食品的卫生质量标准中,有明确的微生物学标准。

必须达到法规规定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中的具体规定,这是法定的检验依据。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任务:1、研究各类食品中微生物种类、分布及其特性2、研究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3、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保藏的关系4、研究食品中的致病性、中毒性、致腐性微生物5、研究各类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及标准;为生产出安全、卫生、符合标准的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章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及指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及指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及指标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的过程。

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总菌落数检验:用于评估食品中的微生物总数,一般采用菌落计数法,计算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内的菌落数。

2. 大肠菌群检验:用于判断食品中是否存在粪便污染,常用指标为大肠菌群总数和大肠菌群中致病菌的检测。

3. 霉菌和酵母菌检验: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和种类,常用指标为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4. 异常微生物检验: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和其他异常微生物,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5. 腐败微生物检验: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腐败菌和产生腐败物质的微生物。

6. 食品添加剂中微生物检验:用于检测食品添加剂中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是根据食品的特性和微生物的危害性而确定的,常见的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总菌落数指标:根据不同食品的特性和微生物的生长条件,确定不同食品的总菌落数指标,如生鲜食品一般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而加工食品则要求更低的总菌落数。

2. 大肠菌群指标:大肠菌群是一类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其检测指标一般为大肠菌群总数和其中的致病菌,如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等。

3. 霉菌和酵母菌指标:霉菌和酵母菌可以导致食品变质和产生毒素,因此其检测指标一般为霉菌和酵母菌的总数。

4. 异常微生物指标:异常微生物是指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检测指标一般为特定菌株的存在与否。

5. 腐败微生物指标:腐败微生物是导致食品变质和产生异味的主要微生物,其检测指标一般为腐败菌的存在与否。

6. 食品添加剂中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中的微生物污染会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其检测指标一般为微生物的存在与否。

三、结语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广泛,涵盖了食品中的各种微生物。

通过合理的检验方法和严格的指标要求,可以有效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检验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是指对食品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限定要求,其制定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防止食品中微生物的过多繁殖,从而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主要包括对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的限定要求。

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食品中所有微生物的总数,其数量越多,说明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越严重。

大肠菌群是一类致病菌的代表,其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食品是否受到粪便污染。

霉菌和酵母菌是常见的食品腐败菌,其过多繁殖会导致食品变质,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和培养基,以便能够有效地检测出食品中的微生物。

其次,要控制好检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培养时间等,以保证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正常生长。

最后,要对检验结果进行准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客观、可靠的结论。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的微生物检验工作,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只有严格执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才能有效地防止食品中微生物的过多繁殖,降低食品变质的可能性,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防止食品变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加强对食品微生物的监测和管理,才能有效地保障消费者的健康,维护食品市场的良好秩序。

希望相关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能够高度重视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PPT课件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PPT课件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流程一般包括样品采集、预处理、检测、计数和鉴定等步骤。样品采集应具有代表 性,预处理则包括稀释、过滤等步骤,以去除干扰物质。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微生物种类和检测目 的来确定。最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计数和鉴定,得出结论。
02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
指在一定条件下,每克或每毫升 食品中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加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和发展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应用领域
食品生产过程控制
01
通过微生物检验,监控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确保食品
不受微生物污染。
食品安全评估
02
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检验,评估食品的安全性,确保食品符合国
家食品安全标准。
之一。
检测方法
通常采用倾注培养法或表面涂布法 进行检测,需要经过培养、计数和 报告三个步骤。
参考范围
不同食品的细菌总数参考范围不同, 一般而言,生乳的细菌总数应不超 过100000cfu/mL,饮用水的细菌 总数应不超过100cfu/mL。
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
指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后能发酵乳 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 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实验室环境控制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和良 好的微生物学状态,定
期进行环境监测。
人员安全与培训
检验人员应接受相关培 训,了解微生物安全知 识,遵守实验室安全规
定。
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无菌操作
在检验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 作原则,避免交叉污染。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检验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复习资料绪论食品卫生:指“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卫生学:研究食品中存在或从环境可能进入食品、能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和因素及其评价方法、预防与控制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用者安全的学科。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是运用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活动规律等特性,建立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确定食品卫生的微生物学标准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特点:1.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围广:食品种类多,各地区有各地区的特色,分布不同,在食品来源、加工、运输等都可能受到各种微生物的污染;微生物的种类非常多,数量巨大。

2.涉及学科多样: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以微生物学为基础的,还涉及生物学、生物化学、工艺学、发酵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兽医学方面的知识等。

根据不同的食品以及不同的微生物,采取的检验方法也不同。

3.实用性及应用性强:本学科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验,掌握微生物的特点及活动规律,识别有益的、腐败的、致病的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和保藏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服务,同时控制腐败和病原微生物的活动,防止食品变质和杜绝因食品而引起的病害,保证食品卫生的安全。

4.采用标准化:在食品的卫生质量标准中,有明确的微生物学标准。

必须达到法规规定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中的具体规定,这是法定的检验依据。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任务:1、研究各类食品中微生物种类、分布及其特性2、研究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3、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保藏的关系4、研究食品中的致病性、中毒性、致腐性微生物5、研究各类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及标准;为生产出安全、卫生、符合标准的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章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
3〕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养 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释倍数,即得 每克〔每毫升〕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五十五分。
2.倾注用培养基应在46℃水浴内保温,温度过高会影响细菌 生长,过低琼脂易于凝因而不能与菌液充分混匀。如无水浴, 应以皮肤感受较热而不烫为宜。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五十五分。
检样 25g(或 25mL)样 品 +225mL稀 释 液 , 均 质
10倍 系 列 稀 释
选 择 2~ 3个 适 宜 样 品 匀 液 各 取 1mL分 别 加 入 无 菌 培 养 皿
每 皿 中 加 入 15~ 20 mL平 板计数琼脂培养基,混匀
36± 1℃
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五十五分。
第一节 细菌相与食品卫生的关系
1、细菌相:指存在于某一物质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
食品中的各种细菌就构成了该食品的细菌相,水中的细菌构成了水 的细菌相。细菌相是对细菌的种类面言,在菌相中相对数量较大的 一种或几种细菌被称为优势菌。
固体检样在参加稀释液后,最好置灭菌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 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 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稀释液。
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制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 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五十五分。
4.培养温度一般为37℃〔水产品的培养温度,由于其生 活环境水温较低,故多采用30℃〕。培养时间一般为48h, 有些方法只要求24h的培养即可计数。培养箱应保持一定 的湿度,琼脂平板培养48h后,培养基失重不应超过15%。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3). 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菌 落蔓延。
4). 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5). 称重取样以CFU/g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
CFU/mL 为单位报告。
(四)特别注意
1 不同稀释度的菌落数应与稀释倍数成反比 (同一稀释度的二个平板的菌落数应基本接 近),即稀释倍数愈高菌落数愈少,稀释倍数 愈低菌落数愈多。如出现逆反现象,则应视为 检验中的差错(有的食品有时可能出现逆反现 象,如酸性饮料等),不应作为检样计数报告 的依据。
第二节 菌落总数 (GB/T4789.2-2008)
一、菌落总数的概念及卫生意义 1、菌落总数 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
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 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 (或1g) 检样中形成菌落的总数。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 37℃培养48h,能在 平板计数 琼脂平板上生长 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 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 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 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 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2.当平板上有链状菌落生长时,如呈链状生 长的菌落之间无任何明显界限,则应作为一个 菌落计,如存在有几条不同来源的链,则每条 链均应按一个菌落计算,不要把链上生长的每 一个菌落分开计数。如有片状菌落生长,该平 板一般不宜采用,如片状菌落不到平板一半, 而另一半又分布均匀,则可以半个平板的菌落 数乘2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数。

3.采样的代表性:如系固体样品,取样时不 应集中一点,宜多采几个部位。固体样品必须 经过均质或研磨,液体样品须经过振摇,以获 得均匀稀释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a rod-shaped member of the coliform group,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most other coliforms by its ability to ferment lactose at 44℃, and by its growth and color reaction on certain types of culture media. When cultured on an EMB plate, a positive result for E. coli is a metallic green media with dark purple colonies. Unlike the general coliform group, E. coli are almost exclusively of fecal origin and their presence is thus an effective confirmation of fecal contamination. Typically, E. coli are about 11% of the coliforms in human feces.
表3-1-1 我国食品卫生标准(部分)
分割鲜、冻猪瘦肉
第一节 菌落总数
二、菌落总数的常规检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 4789.2-2010
在GB 4789.2-2010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 群在平板计数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需氧菌或兼 性厌氧菌的菌落总数。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

此外还有沙门菌属第Ⅲ亚属(能发酵乳糖),来 自土壤和植物的个别细菌(如欧文菌属)。
第二节 大肠菌群MPN 一、大肠菌群MPN的概念及意义
1. 概念 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 大肠菌群MPN(Most Probable Number)—— 为最可能数,是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根据 试验的阳性管数计算出样品中大肠菌群的含量, 报告出每1mL(g)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 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 group—— 粪便 来源的大肠菌群 (2003国标中有检验方法,后删去) /info/4605N的概念及意义 二、大肠菌群MPN的常规检验方法 三、大肠菌群MPN的其它检验方法
第二节 大肠菌群MPN
一、大肠菌群MPN的概念及意义
1. 概念

大肠菌群(coliforms)是指一大群需氧或兼性厌氧、 在37℃培养24h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 芽孢杆菌。
——技术贸易壁垒(TBT)
意义

第一节 菌落总数

一、菌落总数的概念及卫生意义 二、菌落总数的常规检验方法 三、菌落总数的其它检验方法
第一节 菌落总数
一、菌落总数的概念及卫生意义
1. 概念 菌落(colony)是指一个或几个相同的细菌在固体 培养基上增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它是由 数以万计的相同细菌聚集而成的,故又有细菌集落之 称。 菌落总数(colony count)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 在一定的条件下(样品处理、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 和时间、pH、需氧条件)培养后,所得到的每单位 食品(1g,1mL,1cm2)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由于菌落总数测定是在需氧条件下进行的,而且不能 区别细菌种类,因此,菌落总数又称为需氧菌数 (aerobic plate count)或杂菌数。



Coliform bacteria

Definition: are the commonly-used bacterial indicator of sanitary quality of foods and water. They are defined as rod-shaped Gram-negative non-spore forming organisms that can ferment lactose with the production of acid and gas when incubated at 35~37℃. Coliforms are abundant in the feces of warm-blooded animals, but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in soil and on vegetation. In most instances, coliforms themselves are not the cause of sickness, but they are easy to culture and their presence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other pathogenic organisms of fecal origin may be present. Fecal pathogens include bacteria, viruses,or protozoa.
第三章 食品微生物 检验的指标
本章内容
第一节 菌落总数



一、菌落总数的概念及卫生意义 二、菌落总数的常规检验方法 三、菌落总数的其它检验方法 一、大肠菌群MPN的概念及意义 二、大肠菌群MPN的常规检验方法 三、大肠菌群MPN的其它检验方法
第二节 大肠菌群MPN

第三节 致病性微生物 第四节 霉菌和酵母菌数测定 第五节 食品中的细菌菌相
培养基改变依据:
1)国外食品微生物检验 的权威方法(ISO、 FDA、AOAC) 2)营养更优化——胰蛋 白胨、酵母粉、葡萄糖
第一节 菌落总数
三、菌落总数的其它检验方法
1. 平板表面涂布法
将营养琼脂制成平板,经50℃ 1h~2h或35℃ 18h~20h干燥后,于其上滴加检样稀释液0.2mL, 用“L”棒涂布于整个平板的表面,放置片刻(约 10min),将平板翻转,移至36±1℃温箱内培养 24±2h(水产品用30℃培养48±2h)取出,按常 规法进行菌落计数,然后乘以5(由0.2mL换算为 1mL),再乘以样品稀释液的倍数,即得1g或 1mL 检样所含菌落数。 2. 平板表面点滴法


2. 平板表面点滴法
第一节 菌落总数
三、菌落总数的其它检验方法
1. 平板表面涂布法
2. 平板表面点滴法

与涂布法相似,不同的只是用标定好的微量吸管或注 射器针头按滴(每滴相当于0.025mL)将检样稀释液 滴加到琼脂平板上固定的区域(预先在平板背面用记 号笔划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滴1滴,每个稀释度 滴两个区域,作为平行实验。滴加后,将平板放置片 刻(约5min~10min),然后翻转平板,如前移入温 箱中培养6h~8h后进行计数,将所得菌落数乘以40 (由0.025mL换算为1mL),再乘以样品的稀释倍数, 即得1g或1mL检样所含的菌落数。


重点和难点:
菌落总数 卫生学意义及常规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MPN 卫生学意义及常规检验方法 致病性微生物 卫生学意义及常规检验方法
制订食品卫生标准目的

促进工农业生产、保障人体健康及维护国家 的尊严和利益。 由于食品卫生标准具有一定的社会政治性。 食品卫生标准往往被用作食品贸易中类似于 关税壁垒的控制手段,籍此可以“名正言顺” 地限制各国所谓的不合格食品的输入,或籍 此迫使出口国降价出售。
第二节 大肠菌群MPN
二、大肠菌群MPN的常规检验方法
第二节 大肠菌群MPN 二、大肠菌群MPN的常规检验方法
一)

1、检样稀释:以无菌操作,将检样 25 g(或 25 mL) 剪碎放于含有225 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 灭菌玻璃瓶内(内置适量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 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样品在 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均质器中以8 000 r/min~1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根据国家或当地卫生标准要求及对样品污染程度的估 计,连续做几个10倍递增稀释,并选择3个连续的稀 释度,用于接种乳糖胆盐发酵管。
第二节 大肠菌群MPN 一、大肠菌群MPN的概念及意义
1. 概念


大肠菌群并不是细菌学上的分类命名,而是根据 卫生学方面的要求,提出来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 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 全一致。 根据进一步的生化鉴定试验,可将大肠菌群细分 为主要包括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菌属(大肠杆 菌) 、枸橼酸菌属、肠杆菌属(产气杆菌属)、 克雷伯菌属的一部分细菌;
第二节 大肠菌群MPN 一、大肠菌群MPN的概念及意义
1. 概念 2. 意义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作为粪便污染指标 评价食品 的卫生状况,推断食品中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 ??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示菌而提出来的, 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是否受到了人 或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 粪便污染的程度,以及肠道致病菌对人体健康危害性 的大小。
Why???
第二节 大肠菌群MPN
一、大肠菌群MPN的概念及意义
1. 概念 2. 意义 作为粪便污染指示菌的条件: ①和肠道致病菌的来源相同,并且在相同的来源 中普遍存在和数量甚多,以易于检出。②在外界 环境中的生存时间与肠道致病菌相当或稍长。③ 检验方法比较简便。 最好的粪便污染指示菌是大肠杆菌。 各国根据自己的情况,有的用大肠菌群作食品受粪便 污染的指标,有的使用粪大肠菌或大肠杆菌。


第一节 菌落总数
三、菌落总数的其它检验方法
1. 平板表面涂布法

此法较常规法为优,因菌落生长在表面,便于识 别和检查其形态,虽检样中含有食品颗粒,也不 会发生混淆,同时还可以使细菌免遭融化琼脂的 热力伤害,不致因此而使细菌细胞受损而不生长, 避免了由于操作过程中的不良因素使检验中的细 菌菌落数降低。 但本法取样量较常规法少,其代表性将受到一定 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