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朝廷官报
一、官报是封建帝国集权政治的需要
“自报纸历史上言之,邸报之产生,为政 治上之一种需要。”(戈公振《中国报纸进 化之概观》) 宣达皇权,统一思想,传达政令,统一行 动,维护中央集权统治,是中国封建者创办 和发行官报的根本目的。
二、官报的历史沿革
1、产生于唐代 ★唐代有两种类型、两种性质的官报: 一种是为中央朝廷编发的政府公报性质 的朝廷官报。 孙樵《读开元杂报》 •唐代有带政府公报性 质的朝廷官报发行,名 称不是“开元杂报”, 而可能叫“报状”或 “报”。
二Leabharlann Baidu合法民报的主要特征
1、内容是官报的翻版。 2、形式比较完备。 3、报房自主经营。 4、报房自办发行。
简论
一、古代报纸的刊行是政治的一种需要。 二、三种类型的报纸中,官报始终占据着主 导地位。 1、朝廷官报自唐到清末始终存在。 2、合法民报《京报》本质上也是一种官报。 3、最具有新闻报纸特征的非法民报始终不 能有合法地位。 三、中国古代报纸形成的传统根深蒂固。
二、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一些特点
第一,从事业性质上看,中国新闻传播 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首先,各种新闻媒 介应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在政治斗争的 漩涡中发展。其次,政治家办报是中国新闻 媒体运作的主流。 第二,从新闻业务上看,中国的报纸重 视言论,尤其是重视政论。近代国人办报以 政论本位开始。 第三,从管理体制上看,机关报成为了 中国的新闻传播媒介的主体。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节 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 传播活动
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
1、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从远古时代起, 就已经开始了。 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使用过的经过 加工的海蚶壳,和青海民和县阳山遗址出土 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制喇叭筒,都是远古先民 进行社交和传播活动的物证。
2、在《墨子》、《吕氏春秋》、《左传》 中都有早期传播活动的记载,新闻传播 的政情、军情等方面情报都是最新的信 息 。 如《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中所记的 “大叔完聚,缮用兵,将袭郑。……公 闻其期”等,这些可以算做早期的广义 的新闻传播。
明代官报的形式上的重大发展即活字印刷。
清代参考明代官报发行办法,继续在全国 范围内发行朝廷官报。一般都称“邸报”。
三、官报的编发与管理 1、朝廷官报的编发 ★都由封建王朝有关中央机关直接编发 唐代“报状”由朝廷掌管文书的中书舍人编 发,“进奏院状”由进奏官直接编发。 宋代“朝报”门下后省编排,给事中审定, 进奏院抄发,此外还可叫卖都市。 明代“邸报”由通政司、六科负责发抄,提 塘官抄录转发。 清与明相似,不过抄、传制度日趋完善。主 要由军机处主持。
一种为地方官员驻京机构编发的情报性质 的官报。 “汉邸”在唐朝逐步发展为“进奏院”, 职能强化,出现具有情报性质的“进奏院状”。 (由进奏官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 态和各项消息的报告。) 英国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
2、官报在宋代的发展 ★唐代两种类型的官报基本合二为一, 成了朝廷官报。
2、朝廷对官报的管理
加强对发报内容的管理 建立审查制度,管理报纸编排
建立传报制度,严格传报纪律
第三节 非法民报
一、非法民报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 “小报”在宋朝这个特殊的朝 代出现,是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多层 人物空前活跃的产物。
二、非法民报的历史沿革
1、产生于北宋后期 出自“诸路进奏官”之手,被称为“单 状”。 印卖都市、伪装成朝廷官报。 2、盛行于南宋 最早称为“小报”并描述最为详细生动的 是周麟之的《海陵集》中《论禁小报》一文。 “小报”被皇帝严加禁止是在宋孝宗淳熙 十五年的诏令中。
5、时效性较强、影响较大的文字传播载 体,主要是竹、帛和露布。 竹子劈成片称为简,简以绳相穿,称为 策。 帛即绢绸。 露布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 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大多用来传递军事捷 报。古时战场上士兵快马加鞭,高举露布, 一路传递捷报,可以说是古代报纸产生以前, 实效性、公开性最强的传播媒介了。
• 三大卷 200 余万字的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 史》(福建人民出版 社2000年),既体现 了20世纪中国新闻史 研究的最高水平,也 为20世纪的中国新闻 史学划上圆满的句号。
• 这一发端于戈公振先生而成型于方汉 奇先生的新闻史研究模式,其要义在 于按照客观的、如实直书的史家传统, 厘清新闻事业的演进线索,勾画新闻 活动的真实面貌,揭示新闻传播的自 身规律。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1、口头传播。 2、绘画传播。 3、烽烟和旗鼓。主要用于传递军事号令。 烽烟用于示警,旗鼓用于指挥进退。有诗云“战 火连三处,烽烟照五京”便指于此。 4、木铎。《术· 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 铎徇于路”。其中的“铎”,据贾疏云:“皆以 金为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之则曰金 铎”。据说三代周秦时期,有政府官员摇动木铎 在各地采风。木铎成为早期新闻事业的象征。
3、隐现于明清
性质如前、名称变换、时隐时现。
嘉靖和万历年间,伪装为“朝报”。 清朝出现于各省会和京城的“小钞”、 “报条”,遭到朝廷查禁。
三、非法民报的主要特征
1、有一支专业或业余的采编队伍。 2、内容丰富、可读性高。 3、传播迅速、时效性强。 4、编发者以谋利为目的,因而小报是中国 最早具备商品性格的报纸。 5、一定程度反映人民心愿,在客观上起到 了表达舆论的作用。 6、屡遭查禁、但生命力很强。
三、中国报纸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 界上最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中国早在上古时 期,就已经有了报纸的萌芽;中古时期,有了 报纸的雏形。 关于中国报纸的起源的几种说法: 1、周朝说。提出这一观点的有: 日本学者 后藤武男 著有《新闻纸研究》 杉村广太郎 著有《新闻概论》 美国学者 白瑞华 曾参与主编《申报周报》
名称逐渐演变(有“进奏院状报”、
“邸报”、“朝报”等)。 较之唐进奏院状,公共性更为鲜明。 具体内容基本定型。 出现了商品化趋向。
3、官报在明清的延存
历代文献中尚未见到有关元代报纸的记载。 明代朝廷官报的主要概称是“邸报”、
“邸钞”(偶见)。如《万历邸钞》、《天变 邸抄》。
三、怎样学习中国新闻史?
1.“功利思想”辩证视之
2.两个理念不可不知:
“论从史出”:新闻史可以印证新闻
理论,使其具体化、完善化 “古为今用”/“以史为鉴”
新闻与历史:
客体方面都涉及“事实”,主体方
面都涉及“叙事” 李大钊: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 的报。 董桥: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历史是 新闻的定稿。
2、汉朝说。持这一观点的有: 日本学者楚人冠、英国学者安东尼斯密斯 中国新闻史学者戈公振
戈公振提出来的主要论据是: ①汉朝已经出现过传递新闻的活动;②《西汉会要》 里说到当时郡国在京师所设的办事处是邸。 邸的日常工作是“通奏报,待朝宿”,即所谓“下 情上达”。 而“邸”在唐宋以后各朝,都是发行 官报的机构。但这些论据都不足以证明汉朝已经有 了报纸。据有些学者证明汉朝的“邸”,都与后来 的“邸报”无关。现存的汉朝文献资料中,也看不 到“邸报”字样。
四、非法民报对新闻史的意义 1、突破限制,打破了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 格局。 2、小报成为商品,讲求时效和竞争 3、表达民情、有社会进步性
第四节 合法民报
一、合法民报的产生与盛行
产生于明代中期、仍称“邸报”,其
产生与民间报房的出现有直接关系。 明代报房首先出现在京城,有时人们 也称报房编发的报纸为“京报”。 盛行于清代,正式命名为《京报》。 《京报》是中国政企合一报纸的发端。
3、宋代说。
1967年,台湾新闻学者朱传誉先生, 出版了一部史料翔实、考辩精细的《宋代 新闻史》。 在这部书里,他对宋代的邸报,包括 其内容、形式、发行机构、编辑程序等一 系列事项做了充分论述,令人信服地确立 宋代已有邸报的结论。
4、唐代说。
1983年,方汉奇先生在影响广泛的题 为《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 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的论文里,通过 研究唐代进奏院及其传发的进奏院状报, 得出了邸报源于唐代的观点。 戈公振也持“邸报始于汉唐”的观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主讲:滕文莉
绪 论
一、中国新闻史学的源流
1、戈公振先生(18901935),是我国新闻史学的 开山鼻祖。他的《中国报 学史》(商务印书馆1927 年),至今仍以翔实的史料、 丰富的内容和精当的论述 为学界所推崇。
•
方汉奇先生延续着戈公振 开辟的新闻史研究传统。 • 他的名山之作——《中国 近代报刊史》(山西人民出版 社1981年),以其独特的体系、 广博的史料、隽永的文字,而 一直受到学界的普遍称道,成 为戈公振之后又一部广受征引 的著作。1987年,该书荣获第 一届吴玉章新闻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