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笔记明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元明清时代概况(通史教材部分)
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元朝设中书省掌管政事,明太祖朱元珍改革官制,废除中书省,不设宰相,由皇帝兼理宰相之职,大力加强皇权。内阁是承担秘书、顾问职责的机构,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集权的政治体制在清朝达到顶峰。
清朝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
元明清时期的手工业较前代有明显进步,明朝中后期在若干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但明清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明朝初年,理学在知识界占据统治地位。明朝中期王阳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从晚明到清初,由于社会的剧烈变化,出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元明清时期,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仍在发展,元曲、明清小说、戏剧艺术等方面的成就都与市民阶层的兴起又密切关系。
时空定位
明清时期的政治
1.明朝建立内阁制度
(1)废除丞相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明太祖朱元璋对丞相的使用一开始就存有戒心。他认为,这种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他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制度的形成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知识结构
2.明朝的张居正改革
1572年,明穆宗去世,其子继位为明神宗。神宗年方十岁,由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他在皇太后的支持下,削弱六部职权,针对明中后期政治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起反抗的状况,大力整肃吏治,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张居正辅政十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但他的改革触犯了官僚地主利益,引起明神宗不满。他死后被抄家,削夺官秩。背景和目的
背景:
政治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经济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工商皆本;
文化心学;民主思想
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和中书省?
①历朝丞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历史原因)
②明初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具体原因)
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
③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直接原因)
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2.废除宰相制度,中央权力是怎样分配的?
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3.明太祖废宰相实质何在?加强君主专制
4、影响
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5、评价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弊端日益显露
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治观念,宰相制度是“贤人政治”的体现,可以适度弥补君主世袭带来的一些弊病。废除宰相之后,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机能大为削弱,政治正常运作受到严重影响,其恶果在明朝中、后期得到了充分体现。故后人云“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否意味着相权从此就消失了?
否。相权泛指辅助皇帝治理国家的权力。相权与皇权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共同体。只要皇权存在一天,相权也必然存在一天。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六部尚书的权力相应扩大,这种权力实际上也是相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内阁的出现
批红就是领导对其意见的认可或否定。
内阁的评价: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的内侍机构。
明朝内阁制与西方近代内阁制
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明朝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内阁的职责是只备顾问,无决策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近代西方内阁以议会为基础产生,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它是中央立法、决策机构,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异同?内阁首辅、军机大臣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吗?
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3)①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②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③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御史大夫丞
相
太
尉
奉常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图一
秦朝的
中枢决
策机构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