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归纳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有水雾出现3、物理性质:固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⑶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被点燃,蜡烛重新燃烧.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三、实验探究的方法:A、提出问题;B、查阅资料;C、提出假设;D、设计实验;E、收集证据;F、得出结论;G、表达与交流;H、反思与评价.四、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用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仪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1、试管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 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2、烧杯用途: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途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②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4、锥形瓶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6、胶头滴管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注意:①先排空再吸液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注意: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②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操作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克.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10、广口瓶: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11、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12、漏斗: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13、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14、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1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注意事项:①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16、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17、酒精灯: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注意事项: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⑥酒精灯的外焰最高, 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⑧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18、玻璃棒: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19、温度计: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20、药匙: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二、药品的取用规则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闻、不接触.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2、节约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三、固体药品的取用工具:块状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多倒少滴”.工具——量筒和滴管.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靠步骤:①瓶塞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④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靠两下.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3、取用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①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五、固体试剂的称量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克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②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六、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热源,用外焰加热.①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②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⒈液体: A、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 B、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C、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D、试管与桌面成45度⒉固体: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注意A: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B: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C: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七、仪器的装配:装配时, 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1、连接方法1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小心不要使玻璃管折断,以致刺破手掌,使它插入.2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左包右进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3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A、连接装置; B、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C、用手紧握试管加热;D、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八、仪器的洗涤: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课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课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课说课稿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复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学法,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完成今天的说课,其中教学过程是我重点要说的。

第一,说教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一个课题,这是九年级学生学完全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复习课。

主要知识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在中考中的应用,本课题一个课时即可完成。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教材中通过梳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几个实验的过程,区分两者的本质区别,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但是如果教师备课的时候完全按照课本复习这是不可取的。

第一,课堂上时间不允许;第二,对于学生熟悉的实验比如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我们没有必要重复;第三,课堂上实验多反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不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而是要利用实验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第四,既然是复习课,就应当引导学生学会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就应当加大课堂的容量。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我们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所以对于本课题教材中的实验我做了取舍,同时又增加了一些中考中关于此方面知识的应用题。

然后学生充分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自行归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会应用。

基于对中考说明及学生实际的分析,我制定了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会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彻底学习实验现象的记录。

2、过程与方法:通过习题应用,让学生不自觉的复习实验及其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应用能力,通过对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树立用化学实事求是的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态度。

根据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和两者的本质区别及其应用;根据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本节课的难点是在实际应用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对物质种类是否变化的判断。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梳理整理化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梳理整理化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梳理整理化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掌握并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点十分重要,因为它们是我们后续学习更高级化学概念的基础。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进行梳理整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化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1. 纯物质纯物质是指由相同类型的粒子组成的物质,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类。

单质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氧化铜、水等。

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例如饮料、空气等。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质本身的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特点,例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获得。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特点,例如燃烧、腐蚀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

三、化学变化与能量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主要包括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两种形式。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的反应,可以使周围温度升高。

例如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放热反应。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可以使周围温度降低。

例如溶解某些晶体时的溶解过程是一种吸热反应。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

它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包括化学符号、配平和反应条件。

1. 化学符号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化方式,由拉丁字母组成。

例如,氧元素的化学符号是O,氢元素的化学符号是H。

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版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版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版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等的一门自然科学。

在九年级上册的化学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反应、溶液和离子反应等内容。

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版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固定的物理性质,如金属、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具有变化的化学成分和变化的物理性质,如空气、海水等。

2.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一个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3.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能够通过外部感知方式来直接获得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还原等。

二、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的性质:元素不同于化合物,是由相同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元素在周期表上按原子序数排列,可以根据周期表来预测元素的性质。

2.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化合物的性质取决于构成它的元素和元素之间的结合方式。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元素。

3.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符号:元素和化合物都有自己的命名和化学符号。

元素是通过其原子序数和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氢元素的化学符号是H,铜元素的化学符号是Cu;化合物是由阴离子和阳离子或是分子结合而成的,有相应的化学命名法,则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命名规则,如氧化铜、氯化钠等。

三、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表征:化学反应是指原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具有物质的质量不变、反应物逐渐消失、生成新物质等特点。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笔记整理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笔记整理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笔记整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通过系统的知识整理和笔记记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对九年级人教版化学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帮助同学们快速回顾和复习。

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由相同组分的粒子组成,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如金属、非金属元素。

- 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如水、二氧化碳。

2.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物理性质混合而成,不同成分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和反应结果有影响。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在反应中保持不变。

- 平衡反应的特点: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反应速率相等,物质的量不发生明显变化。

三、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数代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能级层数,族数代表原子核周围价电子的数目。

-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分类:金属、非金属、过渡金属、稀有气体等。

2. 化合价和化合式- 原子的化合价: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化学反应时的电价。

- 化合式:由元素符号及相应的化合价表示的化合物分子式。

- 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电子转移结合而成,如NaCl。

- 分子化合物:由共价键连结的非金属原子通过电子共享结合而成,如H₂O。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物和还原物质之间电子的转移过程。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氧化数变化法:根据元素的氧化数变化来确定物质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物质的变色、发热(放热或吸热)、放出气体等现象来判断。

五、酸、碱和盐1. 酸碱中的离子- 酸离子:在水中释放出氢离子的物质,如HCl。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等进行描述。

2.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物质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至少两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的。

- 元素: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3.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生成新的物质和旧的物质的消失。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原子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分为周期和族。

- 原子序数:元素中原子的核中质子的个数,在元素周期表上表示为元素的上方。

- 原子量:元素中一个原子质量的大小。

2.离子和离子键- 离子:带电粒子,由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

- 离子键:离子之间的化学键。

3.分子和共价键- 分子:由至少两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构成的。

- 共价键:原子彼此间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键。

第三章酸、碱、盐1.酸和碱的定义- 酸:指能在溶液中产生H+离子的物质。

- 碱:指能在溶液中产生OH-离子的物质。

2.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指示剂:能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变化颜色的物质。

-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盐的化学命名- 酸的盐:由酸中的氢离子被金属离子取代而生成。

- 碱的盐:由碱中的阳离子被金属离子取代而生成。

第四章氧气和二氧化碳1.氧气的性质和配制方法- 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能助燃和使物质燃烧更旺。

- 氧气的配制方法:通过加热过氧化氢或者加热含有高浓度氧的氢氧化钠溶液。

2.二氧化碳的性质和配制方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不能助燃和使火势更旺。

- 二氧化碳的配制方法:通过用稀盐酸处理大理石或通入酵母发酵产生。

3.碳酸盐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碳酸盐的性质:碳酸盐和酸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 》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 》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一、复习目标1.熟练识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4.掌握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二、课堂导学1.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3.变化、性质和用途(1)物质的决定了物质的,而物质的可以反映物质的。

①燃烧②太阳能或生物能 (2)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 物质的性质。

三、课堂精练例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变式1.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思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

例如:燃料(CH 4、CH 3OH 等) 燃烧产物(CO 2、H 2O 等) 燃料(CH 4、CH 3OH 等),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消除污染。

则上述构想两个转化过程( ) A. 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 B. ①②均为化学变化C. 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D. ①②均为物理变化例2.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B. 铁锈呈红褐色C. 白磷易燃烧D. “干冰”易升华变式2.下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 C. 在-216℃时,氧是固态 D. 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例3.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 B. 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 C. 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 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变式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 .金刚石刻划玻璃C .铜用于制造导线D .稀硫酸除铁锈四、巩固过关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制作叶脉书签B.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C.紫花变红花D.木条遇浓硫酸变黑2.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A. 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B. 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C. 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D. 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3.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均正确并相对应的是()选项性质用途A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铝合金用于制作卫生间的置物架B 钨丝导电性好制作灯泡的灯丝C C02水溶液显酸性C02用作大棚蔬菜的气体肥料D 氢氧化钠能够与酸反应氢氧化钠用于中和胃酸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化学九年级人教知识点梳理

化学九年级人教知识点梳理

化学九年级人教知识点梳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粒子组成的物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粒子组成的物质。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分解的基本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二、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熔点、沸点等,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得到。

2. 物质的化学性质:如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等,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解读,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 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可以影响反应速度和方向。

3. 化学反应的类型:单质与单质的反应、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双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四、离子反应1. 离子的概念和符号表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区别,常见离子的符号表示。

2. 离子反应的过程:离子的形成和解离的过程,离子反应的方程式表示。

五、酸碱中和反应1. 酸和碱的概念:酸是能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2. 酸碱反应的特征:产生盐和水,pH值的变化。

3. 酸碱指示剂:酚酞、甲基橙等用于检测酸碱性的物质。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存在,电子的失去和获得。

3.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金属活动性的比较等。

七、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1. 水的性质和用途:水的溶解性、热性和密度,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2. 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如钙碳酸盐、氢碳酸盐等,建筑材料和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八、化学实验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称量、计量、搅拌、加热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初三人教版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人教版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人教版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也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初三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包含了多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物质与能量1.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化合物和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混合而成,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1.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通过观察和测量可以获得。

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腐蚀性等。

1.3 能量的转化在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能量的转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能量从物质中释放出来,系统的温度升高,如燃烧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能量被物质吸收,系统的温度降低,如溶解反应。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2.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质子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表中水平行称为周期,垂直列成为族。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结构、性质和放射性等特征进行了分类。

3. 化学反应3.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箭头组成。

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3.2 化学反应类型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合成反应是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置换反应是一个元素被另一个元素替换;还原反应是指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

4. 物质的计量4.1 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归纳复习进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归纳复习进程

2Al + 6HCl =2 AlCl 3 + 3H2↑ Al + 3H 2SO4 = Al 2( SO4)3 + 3H2↑ 2Al +3 CuSO4 = Al 2(SO4)3 +3 Cu 现象: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覆盖,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u + 2AgNO3 = Cu(NO3) 2 + 2Ag 现象: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物质覆盖,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Fe + CuSO4 = FeSO4 + Cu 现象: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覆盖,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9、酸
2、碳 C(金刚石、石墨、 C60 等)
金刚石:无色透明、正 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 物理性质 有润滑性。 C 60:形似足球。
八面体固体;最硬 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很软、导电、
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字画、古画、档案书 写等)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 O 2 点燃 CO(2 质量比为 3:8 :11) 点燃
1、氧气 O2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归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 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 空气、液固态为淡蓝色 。 3Fe 2O 2点燃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放出 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 体)
化学性质(氧化性) 4P 5O 2 点燃 2P2O(5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 大量的热) S O 2点燃 SO(2 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 焰、氧气中产 生蓝紫色火焰;放出大 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 气味 的气体)
CO 2 H 2O H 2CO 3 化学性质 ( H 2CO 3 H 2O CO 2)
CO 2 Ca( OH)2 CaCO 3 无毒
H 2 O(检验 CO 2气体)
4、一氧化碳 CO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归纳1. 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初中化学的学习重点之一就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2. 物质的变化2.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指物质发生新的物质组成和性质的改变,如燃烧、氧化等。

•物理变化:指物质在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情况下发生形态或状态上的改变,如溶解、融化等。

2.2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式。

•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的表示方法:反应物在反应物的右边,生成物在生成物的右边,反应条件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上方或下方。

2.3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单代换反应: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中的原子被另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中的原子替代。

•双代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 物质的性质3.1 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三态性质差异•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振动幅度小。

•液体:不固定形状,具有一定体积,分子之间有一定空隙和运动自由度。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空间较大,分子运动自由。

3.2 物质的可燃性和不可燃性•可燃性:指物质与氧气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燃烧。

•不可燃性:指物质不能与氧气发生燃烧。

3.3 物质的导电性•金属导电性:金属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够传导电子。

•非金属导电性:非金属物质导电性较差,不能传导电子。

3.4 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指物质在溶剂中能否完全溶解。

•可溶性:物质能够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不溶性:物质不能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4. 小结通过本文的归纳,我们对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知道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了解了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基本类型。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本文档将归纳整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的重点知识点。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内容概述:
第一章重要化学概念
- 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方程式
- 常见元素符号及其意义
- 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和式子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
- 分子的构成与性质
- 原子和离子的概念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 化合价的概念
- 元素周期表和化合价的联系
第三章分子运动与热
- 分子运动理论
- 温度和热量
- 热传递的方式和热传递规律-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图
第四章空气中的氧气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氧气的制取和应用
- 燃烧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第五章酸、碱与盐
- 酸和碱的性质和分类
- 酸碱中和反应
- 盐的制备和应用
- 酸雨的成因及对环境的影响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金属的常见应用和冶炼
- 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第七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 化学反应的控制
第八章碳与碳化合物
- 碳的性质和应用
- 碳的同素异形体
- 碳的化合价和共价键
- 碳的四类化合物和应用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的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重要知识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重要知识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重要知识整理
1.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 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化学结合而成
- 混合物:由两种或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2. 原子结构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 原子核中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位于原子核外的电子壳层上
3.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
-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显示了元素的周期和族别
- 周期:指元素外层电子壳的数量
- 族别:指元素外层电子壳的配置规律
4. 物质的性质
- 氧化性: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的性质
- 还原性:物质还原其他物质而自身被氧化的性质
- 惰性:物质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的性质
5.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
- 反应物在箭头的左边,产物在箭头的右边
- 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符号和数量要满足反应物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原则
6. 酸碱中和反应
-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 酸和碱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 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摩尔比是1:1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重要知识的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归纳初中化学物质用途归纳气体:O2——供给呼吸、支持燃烧N2——保护气(焊接金属用氮气做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稀有气体——保护气、灯泡中制成各种有色光源。

H2——清洁能源(热值高、无污染、原料来源广)、还原剂CO——用作燃料、炼铁CO2——灭火、光合作用、化工产品原料、气体肥料、干冰用作制冷剂。

CH4——用作燃料液体水——最常用的溶剂,配置溶液;实验室清洗试管;维持生命活动。

乙醇C2H5OH——饮用、做燃料(与汽油混配成乙醇汽油)乙酸CH3COOH——食醋中含有的成分,用作调料。

固体金刚石——镶嵌在刻刀或钻探机的钻头上,用于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钻凿坚硬的岩层;制成钻石。

石墨——制铅笔芯、用于电极电刷、作润滑剂等。

木炭——吸附剂、燃料。

活性炭——吸附剂(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制糖工业中脱色)。

焦炭——冶金工业(炼铁原料)。

酸盐酸HCl——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帮助消化。

硫酸H2SO4——生产化肥、农药、火药、燃料、冶炼金属、精炼石油、金属除锈、做干燥剂(浓硫酸有吸水性)。

碱氢氧化钠NaOH——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生活中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做干燥剂(固体吸水而潮解)。

氢氧化钙Ca(OH)2——用作建筑材料、波尔多液、改良土壤酸性、中和酸性废水。

盐氯化钠NaCl——重要调味品、配置生理盐水、农业选种、工业原料、腌渍咸菜、消融积雪。

碳酸钙CaCO3——用于建筑材料、补钙剂。

碳酸氢钠NaHCO3——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治疗胃酸过多症。

碳酸钠Na2CO3——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化学肥料:氮肥(含N)——使植物枝繁叶茂。

磷肥(含P)——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

钾肥(含K)——增强植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归纳1、氧气O2⎪⎪⎪⎪⎪⎩⎪⎪⎪⎪⎪⎨⎧⎪⎪⎪⎪⎩⎪⎪⎪⎪⎨⎧+++的气体)气味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大焰、氧气中产(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点燃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点燃体)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放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点燃化学性质(氧化性)。

空气、液固态为淡蓝色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物理性质:无色无味、22522432SO O S O P 2O 5P 4O Fe O 2Fe 3 2、碳C (金刚石、石墨、C 60等)⎪⎪⎪⎪⎪⎪⎪⎪⎪⎪⎪⎪⎩⎪⎪⎪⎪⎪⎪⎪⎪⎪⎪⎪⎪⎨⎧⎪⎪⎪⎪⎪⎪⎪⎪⎪⎩⎪⎪⎪⎪⎪⎪⎪⎪⎪⎨⎧⎪⎪⎩⎪⎪⎨⎧+↑++↑++⎪⎩⎪⎨⎧++⎪⎪⎩⎪⎪⎨⎧CO 2C CO CO 3Fe 4C 3O Fe 2CO Cu 2C CuO 27:4:3CO 2O 2C 11:83CO O C C 2232222260高温高温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现象:黑色固体变红高温还原性)(质量比为不充分点燃):(质量比为点燃可燃性写等)(字画、古画、档案书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化学性质:形似足球。

有润滑性。

;很软、导电、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八面体固体;最硬金刚石:无色透明、正物理性质3、二氧化碳CO 2⎪⎪⎪⎩⎪⎪⎪⎨⎧⎪⎪⎩⎪⎪⎨⎧+↓=++==+无毒气体)(检验)()(化学性质水、降温加压变干冰。

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物理性质:无色无味、2232222323222CO O H CaCO OH Ca CO CO O H CO H CO H O H CO4、一氧化碳CO⎪⎪⎪⎩⎪⎪⎪⎨⎧⎪⎪⎩⎪⎪⎨⎧+∆++有毒(煤气中毒)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现象:黑色固体变红还原性:(火焰为蓝色)点燃可燃性:化学性质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物理性质:无色无味、222CO Cu CuO CO CO 2O CO 2 5、氢气H 2⎪⎪⎩⎪⎪⎨⎧⎪⎩⎪⎨⎧+∆++O H Cu CuO H O H 2O H 222222还原性点燃可燃性化学性质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 6、甲烷CH4(俗称沼气)⎪⎩⎪⎨⎧++(火焰为蓝色)点燃化学性质:可燃性水。

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物理性质:无色无味,O H 2CO O 2CH 2224 7、乙醇C 2H 5OH (俗称乙醇)⎪⎩⎪⎨⎧++(火焰为蓝色)点燃化学性质:可燃性体,有酒香,易挥发。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液O H 3CO 2O 3OH H C 22252 8、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置换出来。

的盐溶液中位于后面的金属从他们、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换出酸中得氢、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越活泼活动性越强,化学性质、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弱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化学性质。

、导电导热、有延展性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321Au Pt Ag Hg Cu H Pb Sn Fe Zn Al Mg Na Ca K Fe + 2HCl = FeCl 2 + H 2↑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现象: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Mg + 2HCl = MgCl 2 + H 2↑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Zn + 2HCl = ZnCl 2 + H 2↑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2Al + 6HCl =2 AlCl 3 + 3H 2↑ Al + 3H 2SO 4 = Al 2(SO 4)3 + 3H 2↑2Al +3 CuSO 4 = Al 2(SO 4)3 +3 Cu现象: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覆盖,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u + 2AgNO 3 = Cu (NO 3)2 + 2Ag现象: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物质覆盖,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Fe + CuSO 4 = FeSO 4 + Cu现象: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覆盖,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9、酸⎪⎩⎪⎨⎧。

吸水,可以用作干燥剂:无色液体、浓硫酸易硫酸有刺激性气味。

白雾)、浓盐酸打开瓶盖瓶口有:无色液体、易挥发(盐酸物理性质42SO H HCl化学性质:1、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2、活泼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Fe + 2HCl = FeCl 2 + H 2↑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Mg + 2HCl = MgCl 2 + H 2↑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Zn + 2HCl = ZnCl 2 + H 2↑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2Al + 6HCl =2 AlCl 3 + 3H 2↑ Al + 3H 2SO 4 = Al 2(SO 4)3 + 3H 2↑3、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Fe 2O 3 + 3H 2SO 4 = Fe 2(SO 4)3 + 3H 2O4、酸 + 碱 = 盐 + 水NaOH + HCl = NaCl + H 2O 2NaOH + H 2SO 4 = Na 2SO 4 + 2H 2OCa (OH )2 + 2HCl = CaCl 2 + 2H 2O Al (OH )3 + 3HCl = ACl 3 + 3H 2O5、酸 + 盐 = 新盐 + 新酸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Na2SO4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AgNO3 + HCl = AgC l↓ + HNO3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10、碱氢氧化钠NaOH:俗称火碱、烧碱或苛性钠,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做干燥剂。

氢氧化钙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化学性质:1、非金属氧化物 + 碱 = 盐 + 水CO2 + Ca(OH)2 = CaCO3↓ + H2OCO2 + 2NaOH = Na2CO3 + 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2、碱 + 酸 = 盐 + 水(化学方程式见酸的化学性质4)3、碱 + 盐 = 新盐 + 新碱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CuCl2 + NaOH = Cu(OH)2↓ + 2NaClNH4Cl + NaOH = NaCl + H2O + NH3↑11、盐氯化钠NaCl:白色晶体,有咸味,俗称食盐;碳酸钠Na2CO3:白色晶体,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白色晶体,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白色块状固体,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1、金属单质 + 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金属(化学方程式见金属的化学性质)2、酸 + 盐 = 新盐 + 新酸(见酸的化学性质5)3、碱 + 盐 = 新盐 + 新碱(见碱的化学性质3)4、盐 + 盐 = 两种新盐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NaCl + AgNO3 = AgCl↓+ NaNO3BaCl 2+ Na2SO4 = BaSO4↓+ 2Na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