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整体感知
1、这首词的主旨句应该是在哪里? 明确: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2、如果把全词浓缩为一个字或一个词(词 组),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词中的主 人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请你用一个词概括。 明确:沉着、豪迈、随意而安、通达
合作探究 重点鉴赏
1.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解读小序 了解背景
三月七日,沙 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 独不觉。已而 遂晴,故作此 词。
思考: 小源自文库交代
了哪些信息?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 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地点:沙湖道中。 ★天气:雨,晴。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 行,余。 ★故,交代写作缘由。
总结
《定风波》这首词写眼前景, 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 然现象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 理,以一语双关,以小见大, 虚实结合的手法体现了作者 藐视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 襟怀。
归纳小结
余秋雨说:“没有黄州被贬, 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 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坦 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一 复杂而深邃的情致及旷达的情怀。
6、本词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不细 细品味,难揣其意,大家思考,词人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 手法来表现了他的人生态度的?
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 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 哲理。
⑶虚实结合 实写自然风雨和自己的坦然 面对的态度;虚写人生的风雨、政治 “风雨” 和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 然处之的豁然旷达人生态度。
4.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的内涵。
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
政治的风雨
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
作者在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 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 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 三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 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知人论世
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 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有 些人将他以“谤讪新政”之罪弹劾入狱,这就是有名 的“乌台诗案”。结果20多人受到牵连,苏轼差点被 杀,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那里偏居荒野, 躬耕自乐。1082年的春天(即元丰五年三月七日), 他由几个朋友陪同到黄冈的沙湖相田看地。沙湖在黄 州城东南三十里,时值春天,阴晴不定,出门时,风 和日丽,于是让带着雨具的家僮先行。却不料途中转 阴,进而风雨袭来。大家淋得狼狈,而东坡浑然不觉, 从容不迫地一边吟啸一边慢步前行。不久雨散云收, 斜阳复出。此次沙湖之行就催生了这首《定风波》。
6、本词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不细细品味, 难揣其意,大家思考,词人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做到的?
1.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 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置之不理 雨大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挑 轻松 神态 战 欢快 自若
1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 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 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 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莫 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 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定风波
苏轼
诵读课文,积累感悟
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读出感情
1、读准字音
同行 xíng 吟啸 yín xiào 芒鞋 máng 料峭 qiào 萧瑟 sè 一蓑烟雨 suō
2、读出节奏
3、读出感情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 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 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 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
2.、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 轻?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 深刻含义?
明确: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两句似乎
是说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 松,胜过骑马,风雨有什么可怕的呢?
(2) “竹杖、芒鞋”代指隐居、闲适的江湖 生活,是苏轼向往的,“马”隐喻奔波的 官场生活,“轻胜马”表明苏轼向往一种 隐居闲适的生活,厌恶官场的险恶的争斗。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 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 希望。
5.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 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这三句表面上似乎是说,回到住处, 再看路经之地,既不是风雨交加,也不是 朗朗晴空;实际上,“萧瑟处”隐喻宦途 风雨,“归去”是用陶渊明的“归隐”之 意,而“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有了 归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 天了。显然,这里的主要心态是旷达,主 要意向是隐逸。
2、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这里的“竹杖芒鞋” 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
3、“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只指自然界的风雨?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的内涵和给我们 怎样的人生启示。
5、“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这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整体把握 初步鉴赏
(一)疏通词意 上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 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 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 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下片: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 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 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 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小结此句:
⑴“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 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 和人生险途。
“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⑵这一句是此词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 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人 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祸福。但无论 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越的心态 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 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 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一蓑烟雨任平生
3.思考:“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烟雨?“任”字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烟雨: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的风云变幻 双关手法 任: 镇定 洒脱 从容 旷达 序言“雨具先去”又何来“蓑”?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 心中事,因为“雨具先去”,当时并无蓑衣. 小结: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作者仕途中的坎坷 和生活中遇到的磨难和困难。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 飘逸豁达的态度,也体现出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
新课导入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 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dān)州,他说:“九死南荒 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即使在南方那种蛮荒之地死上很多次我也不感到悔恨 这里能游览到生 平所见最奇异与险峻的风景也足以使我得人生充满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