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方案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方案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复杂情感。

2、教学难点(1)领会“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深刻含义。

(2)掌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字词含义和诗句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送别的音乐,如《送别》,营造出离别的氛围。

(2)提问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经历过送别?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的送别经历,从而引出课题《芙蓉楼送辛渐》。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王昌龄的生平,重点突出他在边塞诗和送别诗方面的成就。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王昌龄被贬江宁丞时,辛渐是他的好友,此次辛渐要前往洛阳,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写下了这首诗。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4、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意思,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的意思是: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烟雨迷蒙的江景图,烘托出了离别的凄凉氛围。

《芙蓉楼送辛渐》 教案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芙蓉楼送辛渐》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生字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友谊。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芙蓉楼送辛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简介诗人王昌龄及其作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重点解析难点字词。

(2)分析诗歌的意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3)讲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友谊的理解。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5. 诗歌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背诵诗歌,教师检查。

(3)默写诗歌,巩固所学。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

(3)思考:你如何看待友谊?下周分享你的想法。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优秀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优秀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优秀6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一教材简析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

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因为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透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化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过程与方法感悟诗歌的资料,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重点能透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述的意境。

教学难点能在不断的补白及小练笔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内心,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1.谈话: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请同学们自读课题,并说说透过诗题你明白了什么(设计意图:课堂伊始,播放此曲,一方面是对送别诗的一个课外积累,同时是为整堂课渲染一种气氛,使学生初步感受那种离愁别绪,为感悟作者的情感奠定基础,以到达“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2.学生谈感受。

资料补充:辛渐是王昌龄的同乡,这次是要送好友辛渐回他们的故乡去,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设计意图:在此处做资料的补充,能够帮忙学生走进作者内心,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及那种难舍难分。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了解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领悟友谊、离别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会。

3.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2. 诗文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传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相关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芙蓉楼送辛渐》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 学习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诗文,解释重点词语。

(2)学生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了解背景(1)教师介绍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体会诗文的思想内涵。

4. 感悟意境(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诗文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诗文的美好情感。

5. 朗读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练习朗读,逐渐达到背诵的要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背诵。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友谊和离别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将《芙蓉楼送辛渐》与其他送别诗进行比较,如《别董大》。

(2)学生分析不同诗人的送别情感和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创意表达(1)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送别诗,表达友谊和离别的情感。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赏并感受送别诗的不同风格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3、情感态与价值观度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

四、课前交流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非常高兴。

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欢大班上课热烈的气氛。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姓郑,郑成功的郑。

名玉琴,玉是美玉的玉,琴是古琴的琴。

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真好,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又结识了()位新朋友。

你们愿意与我交朋友吗?好,那就请朋友们与我一同进入这“古韵流香“的课堂吧。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看到“古韵“二字,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说得没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流香溢彩,举世闻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诗的迷人魅力。

(二)读诗题(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预设:1、地点2、送别诗3、送辛渐师板书课题疑:1芙蓉楼在哪里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辛渐要去哪里?(注释)点击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料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三)读诗人(出示3:诗人)教师导语: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交流一下吧学生交流关于王昌龄的资料师:同学出示资料用一句话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了解到关于王昌龄的哪些信息1,一生坎坷2很重感情3广交朋友4才华横溢(四)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第1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初读诗文,初步感知⒈自读,读准确,读流利。

⒉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大体意思。

⒊多种形式朗读。

二、自主交流,理解诗意⒈自主理解字义:寒雨:寒冷的雨。

连江:满江。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平明:清晨。

客:指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中。

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⒉交流诗句之意: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

三、品读诗文,赏析感悟⒈品读前两句诗⑴请大家默读前两行,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⑵“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的气氛?(“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

)“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是情感?(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

)⑶前两行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

(出示第一首诗)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

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行。

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滴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龙标镇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

他一生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⒉品读后两句诗⑴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技能: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搜集王昌龄的诗歌,或者关于送别的诗歌。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2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明白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3揭题: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二、学习古诗:1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再读,要求:连贯。

4赛读,(分小组进行)。

5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明白里面的意思吗(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6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1)试背——互背(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

(配乐)(4)群众诵读(配乐)。

三、总结。

板书:(古诗全文)知识链接: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

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

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

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简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后两句言志,表明自己的志向。

构思别致,情感真挚。

学情分析:学生处于中高段,之前接触了大量的古诗文,基本能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本首诗是送别诗,特点鲜明,情感真挚。

需要学生在品读中体味,想象中理解,吟诵中感悟,走进诗人的心境,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设计理念:课标明确指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古诗的吟诵、品味、想象中让学生自读自悟,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让学生徜徉在诗中,习得方法,拓展延伸,架起语文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人洁身自好、高洁的精神品格。

3.学习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了解送别诗,感悟不同的送别情。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人洁身自好、高洁的精神品格。

2.学习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对比学习送别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精彩两分钟《我眼中的王昌龄》(学生介绍诗人作品及生平事迹)(意图:课前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学生的介绍,为古诗的学习做铺垫。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学会利用网络媒介搜集资料,并有效进行整合。

)一、激情导入,释题。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王昌龄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芙蓉)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人物、地点)(意图:直奔主题,定好基调,明确人物关系,认识学习生字。

)二、关注景物,读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和韵律。

1. 指名读。

(师生评价)2. 男女生读。

3. 齐读。

你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景物?汇报交流:雨、江、楚山借助地形图介绍楚地和吴地的地理位置,解析送别场景。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范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范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

本学期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了《诗经·采薇》中远征战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喜悦心情;宋代词人辛弃疾那忘怀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三、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1、初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读得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

(2)指导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

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配乐范读。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6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书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大体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熟读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体内容。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在过去三年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在不断的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每一首诗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或深刻的道理。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请同学背诵,说说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体会一下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吴孤洛壶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三.指导自学过渡: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的了解诗句。

1.请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读(划停顿,熟读)解字词(借助注释、查工具书) 解诗句(串词串句)解全诗(串句连诗)朗读(体会感情,有语气朗读)2.小组学习。

3.学习汇报。

(按学法汇报)“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场冷雨连着一江秋水的寒意在夜间悄悄地来到吴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别友人,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我的心也像楚山那样孤寂。

“洛阳亲友如相问,”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问起我的景况,就请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透亮,没有受到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四.深入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诗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我们还需要了解诗的作者及背景,这是我们这节课增加的学法之一。

1. 介绍作者王昌龄及背景。

2. 了解作者、背景,与诗歌相结合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芙蓉楼送辛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透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这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

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介绍诗人。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1、出示自学提示: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

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样样呢?“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玉壶”又是什么样貌呢?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

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应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强。

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

试读。

指名读。

3、拓展延伸。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第1篇】教学技能:《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搜集王昌龄的诗歌,或者关于送别的诗歌。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 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2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二、学习古诗: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 再读,要求:连贯。

4 赛读,(分小组进行)。

5 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6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 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1)试背——互背(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

(配乐)(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板书:(古诗全文)知识链接: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

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

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

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0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0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0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透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这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

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介绍诗人。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1、出示自学提示: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

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样样呢?“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玉壶”又是什么样貌呢?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

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应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强。

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

试读。

指名读。

3、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离别。

你们还明白哪些送别诗?4、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

芙蓉楼送辛渐逐字稿和教案【六篇】

芙蓉楼送辛渐逐字稿和教案【六篇】

芙蓉楼送辛渐逐字稿和教案【六篇】第1篇: 芙蓉楼送辛渐逐字稿和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透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这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

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介绍诗人。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1、出示自学提示: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解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

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样样呢“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玉壶”又是什么样貌呢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

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应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_____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_____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_____(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强。

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

试读。

指名读。

3、拓展延伸。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2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2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2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感悟诗人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教学难点:抓住“冰心”“玉壶”感悟诗人高尚品格。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1、对诗游戏。

(送别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导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3、理解诗题。

4、背景介绍。

二、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1、初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读正音。

(2)指导读出节奏美;指读、男女生共读。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能不能读出节奏来。

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范读,读出韵脚音调。

3、生试读,指读。

4、齐读古诗。

三、感悟诗歌内容。

1、自读自悟。

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和同桌交流哪些字眼让你看到了送别时的情景。

2、同桌交流。

3、课堂交流。

(1)“寒雨”看出送别时的天气下着雨。

(2)“夜”“平明”可以看出送别的时间。

(3)“楚山孤”可以看出诗人送别好友时的孤寂心情。

四、走进诗人感悟品格。

1、教学三、四两句,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

(1)师:芙蓉楼一别之后,辛渐即将回到洛阳,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让辛渐告诉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究竟是为什么?(2)播放动画通过了解了诗人的经历,请再读读这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板书冰心、玉壶)“冰心”是什么意思?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由此可见,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范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范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范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范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 认识生字,书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大体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熟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体内容。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在过去三年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着下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在不断的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每一首诗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或深化的道理。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请同学背诵,说说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体会一下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二、创设情境,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老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吴孤洛壶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三.指导自学过渡: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化的理解诗句。

1.请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读(划停顿,熟读)解字词(借助注释、查工具书) 解诗句(串词串句)解全诗(串句连诗)朗读(体会感情,有语气朗读)2.小组学习。

3.学习汇报。

(按学法汇报)“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场冷雨连着一江秋水的寒意在夜间悄悄地来到吴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别友人,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我的心也像楚山那样孤寂。

“洛阳亲友如相问,”到了洛阳,假如有亲友问起我的景况,就请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就说我的内心仍然纯洁无瑕,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透亮,没有受到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四.深化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为了更深化地理解诗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我们还需要理解诗的作者及背景,这是我们这节课增加的学法之一。

1. 介绍作者王昌龄及背景。

2. 理解作者、背景,与诗歌相结合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

本学期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了《诗经·采薇》中远征战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喜悦心情;宋代词人辛弃疾那忘怀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三、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1、初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读得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书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大体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熟读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体内容。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在过去三年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在不断的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每一首诗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或深刻的道理。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请同学背诵,说说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体会一下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吴孤洛壶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三、指导自学过渡: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的了解诗句。

1.请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读(划停顿,熟读)解字词(借助注释、查工具书)解诗句(串词串句)解全诗(串句连诗)朗读(体会感情,有语气朗读)2.小组学习。

3.学习汇报。

(按学法汇报)“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场冷雨连着一江秋水的寒意在夜间悄悄地来到吴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别友人,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我的心也像楚山那样孤寂。

“洛阳亲友如相问,”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问起我的景况,就请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透亮,没有受到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楼送辛渐》
一、揭题
⒈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誉王昌龄为“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另一首为“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⒈自读,读准确,读流利。

⒉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大体意思。

⒊多种形式朗读。

三、自主交流,理解诗意
⒈自主理解字义:
寒雨:寒冷的雨。

连江:满江。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平明:清晨。

客:指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中。

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⒉交流诗句之意: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
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

四、品读诗文,赏析感悟
⒈品读前两句诗
⑴请大家默读前两行,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
⑵“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的气氛?(“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

)“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是情感?(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


⑶前两行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

(出示第一首诗)
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

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行。

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滴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龙标镇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

他一生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
⒉品读后两句诗
⑴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

(诗人还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


⑵抓字眼: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借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
明自己的信念。

那么,诗人是想表明自己的什么呢?(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

即高洁清廉。

)哪些字词告诉了你诗人的信念?
冰心:从字面可以解释为?诗人想用他说明什么?
玉壶: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⒊归纳主题:《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

⒋表达手法: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⒌指导背诵。

五、拓展总结
⒈人生自古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⒉总结:人生自古伤离别。

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都有彼此,只要我们懂得坚持,只要我们学会珍惜,我们的离别将不再是悲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