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电子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中职机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考
中职机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考中职机电专业是一门与现代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专业,其教学内容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就业能力。
现实中中职机电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师资紧缺、实训设施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针对中职机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思考,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改进中职机电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机电专业人才。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滞后中职机电专业的教学内容往往跟不上工业发展的步伐。
由于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很多学校的教学内容仍停留在过去的一些理论和技术上,而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工业的需求。
2. 师资紧缺中职机电专业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一些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比较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对先进技术的需求。
现代机电工程需要多层次的技能,而一些老师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较为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3. 实训设施不足中职机电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训设施和场地来进行实践教学,但是现实中很多学校的实训条件有限,甚至没有真实工作场景的模拟设备,这使得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到工作环境中,无法很好地提高实践能力。
二、改革思考针对中职机电专业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学校要积极更新教学大纲和教材,与时俱进地开设新课程,增加产学合作课程,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机电技术和知识。
加强中职机电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引入一批具有现代机电工程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通过与企业合作或引进专业人才来提升师资水平,确保学生得到质量高、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教学。
学校应着力提高中职机电专业实训设施的投入,积极修缮、更新和扩建现有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建设符合工业标准的实训工场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教学设备,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机电工程相关技能。
4. 强化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工程实践、校企合作实训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电工程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电工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电工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摘要】今天,全球的电力工业不断发展,各种信息技术也层出不穷。
人类已经离不开电力事业,因此,就要立志于将电力事业发展壮大,这也是很多大专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培养机电专业的原因所在。
中职学校的《电工基础》是一门比较基础的课程,但是不同的专业对其要求不同。
目前,在中职学校的机电专业《电工基础》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基础》教学;问题;对策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机械加工与电子行业飞速发展。
我国很多企业逐渐开始了机电革新,并且走上产业结构的调整道路。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操作技能型机人才。
但是,其中却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我们如何才能使机电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学好《电工基础》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
一、机电专业《电工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电工基础》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很多的概念、定义以及各种知识点,但是,课程教学的时间安排的非常少,因此,很多学生对这一门课程的学习通常是虎头蛇尾。
一般情况下可能是,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直流电路,花少量的时间学习交流电路。
此外,关于磁场、磁路等内容的学习非常困难,也比较抽象,加上老师“得过且过”的心理,使机电专业的学生越学到后面就越感觉困难,最终失去学习兴趣。
《电工基础》课程是机电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有的时候老师对课程的把握不到位也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
例如,如果老师讲解课程的时间较少,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就不深刻,最终影响自己的专业课学习。
如果老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讲解的不清楚,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很吃力,又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学习《电工基础》的时候重点在于老师要把握好课程讲解的“度”。
中职学校的招生一般“来者不拒”,因此,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在学校也不懂得如何学习,上课就睡觉、看言情小说。
机电类课程教导法的改进
机电类课程教导法的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机电领域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领域之一。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机电类专业。
但是,机电类课程的内容繁多、知识点杂乱,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抵触学习。
因此,如何改进机电类课程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了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旨在对机电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探讨。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机电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例如他们是否有学习经验、是否自学过相关知识、是否有行业背景等,因为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一样,针对不同需求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有所区别。
二、引导学生理解机电类课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大量的概念和知识点,还需要灵活运用方法进行解决。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帮助他们理解课程内容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采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目前非常流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机电类的课程中同样适用。
通过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对机电类知识点产生认知,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必须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实验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习内容。
五、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实习是机电类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行业和环境,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内容和实践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实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六、建立课外辅导机制对于机电类课程学生来说,如果存在疑点和问题,有时候不方便在课堂上解决,因此建立课外辅导机制是必要的。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个性化和深入的辅导和帮助,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能力。
总之,在进行机电类课程的教学改进时,应该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高的学习成果。
机电专业教学建议
机电专业教学建议机电专业作为培养具备机械、电子、自动化等技术知识与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的科技进步。
因此,针对机电专业的教学,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评估反馈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以期为提高机电专业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机电专业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包括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多个方面。
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并对机电领域的发展趋势有深入的了解,建议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整合课程内容,避免知识碎片化。
将相关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增加前沿技术课程。
关注机电领域的前沿技术动态,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引入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和技能。
开设跨学科课程。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开设与机电专业相关的交叉课程,如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针对机电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学生需求,建议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制作和调试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引入多媒体教学和信息技术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机电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因此,建议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加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
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改进与创新
教育探讨
论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改进与创新
文/ 林健新
摘 要 :电工 电子技 术是 属于 多种技术 融合 的学科 ,也是一 门理论 性 、实践性都很 强的课程 。要顺应职 业教 育要 求 ,真正 培 养 出技 术 应 用型 人 才 ,就 要 务 实 基 础 ,结 合 专 业 特 点 ,有 所 侧 重 地 突 出 实践 环 节 的教 学 ,激 发 学生 兴 趣 ,培 养 学生 动 手 解 决
扎 实 的专业 基 础 。例 如 :机 电设 备 类专 业 要求 比 较全 面 ,所 有 内 路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同时 , 容都应列为教学内容 ,而计算机类专业则不然 ,除要学习必要的 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指导能力的提 高也起到 了促进作用。
电路基本理论外,应侧重电子技术,特别是数字 电子技术。
实 际 问题 的 能 力 ,更 好 地 将 理 论 与 实践 融 合 , 才能 不 断 适 应 社 会 的 需要 。
关键 词 :电工 电子技术 ;教 学 ;创新 中图分 类号 :F 0 . 4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9 6 2 0 )0 1( )- 1 5 0 0 9 1 6( 0 9 1 c - 0 - 1 0
一
、
调整优化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教学内
一
门课程 ,要想真正学好这门课,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 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教育改革 1 、重视综合型层次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 。综合型层次实验教学 是以加强学生的工程技术综合训练为主,让学生 自己动手设计、 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 “ 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要按照现代化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 制作、调试完成一个产品的制作。基础型层次实验的 目标是以基 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更新教学内容 ,调整课程结构。”教学 本训练为主,完成 了上述方面的基本训练之后 ,也பைடு நூலகம்达到了教学 有其 自身的规律 ,作为理论基础的基本 内容不可能随意删减 ,而 要求。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验教学在电工 电子实验系列课程中起着 新知识不断地涌现 ,学时又不能增加。为解决这个矛盾 ,我们根 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果仅满足于教材规定的必做试验 ,动手能力 据不同非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同时按课程 的培养还不够 ,因此还需要进行综合训练 ,开展综合训练实验 内容的系绕 f要求 ,合理取舍,以便为不同专业学生打下宽厚、 生 教 学 。综 合训 练是 为 了达 到 增 强学 生的 实验 兴 趣 ,开 阔学生 的思
浅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
浅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众所周知机电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装备行业,因此说机电行业的现代化也就成了我国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在未来的10年里,我国计划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新型制造业基地,从而实现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到高端、从大国到强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制造业的发展必然带动机电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不断进步和研发,更不程度上推动了相关的教育服务的改革和发展。
为了适合社会的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复合型人才。
1、创新教学方法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教学首先应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适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
其次应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项目教学、虚拟仿真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注重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培养,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1.1 案例教学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单纯的传授,单项信息传递,满堂灌;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有些信息不能及时的消化,这种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的单一教学方法显然不能适应现代高职高专的教学需求。
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案例分析问题,不仅增加学生的印象,而重要的是利于同学对深奥知识的理解。
实行讨论式、启发式教学,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从单向灌输到师生互动,既创新教学方法,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
特别是在电工电子的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和引导文教学法。
对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借助计算机演示重现信息传递的全过程,将繁琐、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条理、生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而对于电气故障排查的内容,需要通过推理来验证假设,教师常常采用引导文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参考引文,引导学生在设定的工作环境下主动参与。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方法改进浅析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方法改进浅析《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工电子、机电应用、汽修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教学中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所以通常是在学生具备《物理》、《电工基础》、《电工仪表》等知识的前提下开设此课程。
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略有收获,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1.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人民邮电出版社第三版《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共十单元内容,教学大纲中总的教学时数为154学时,而实际教学中却只有78学时的教学时间。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我校实习教学内容,我大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部分删减,并制订了一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实际证明,有了《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中级工合格率也有明显上升。
2.重视“绪论”课的教学,激发兴趣作为《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绪论”,是学生接触这门课的第一堂课,如何上好这堂课,对以后的教学相当重要。
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
首先,可广泛结合当代电子产品的繁多品种如电子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学生极感兴趣的新颖的产品,它们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
其次,我们可介绍生活里琳琅满目不断出现的电子新产品,如液晶彩色电视机、激光唱盘等,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技术,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
再者,还应介绍电子技术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明确电子技术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最后,从身边入手,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日常用稳压器、充电器、收音机等。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改进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改进随着机电传动技术的迅速发展,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在技术教育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目前有关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研究常常存在贴近专业课程的技术研究,缺乏实践性的教学研究,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教学改进仍有待进一步推进。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教学过程及其研究的新方法,以实现课程教学的改进。
首先,介绍了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教学重点及其研究现状,然后简要介绍了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要点。
然后,重点讨论了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视频等,并介绍了例如课程教学的实验和大量的实践性的学习和研究,以及教学模式的运用,以及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实验等,同时介绍了实际实践教学中设备配置,技术服务等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实施中抓取学习者注意力等教学方法,以期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
接下来,本文指出,教学改进应该从课程评价出发,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评价课程,从而提高课程质量。
在评价方面,本文提出了全面的评估模型,以应对复杂的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多种参数,综合评估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
最后,本文介绍了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即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基于教学研究成果,开发更多与实验室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技能掌握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教学过程及其研究
的新方法,以实现课程教学的改进。
本文介绍了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并介绍了基于实际教学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课程评价方法,从而推动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教学改进,提高课程质量,最终满足机电传动技术领域对素质型人才的要求。
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摘要】近年来,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背景介绍中,我们了解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机电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为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措施,例如引入实践教学、搭建实验室等。
教学效果评价显示,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提升。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将是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跨学科合作。
在面临挑战时,学校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必然趋势,我们有信心克服挑战,取得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背景介绍,措施,教学效果评价,发展趋势,挑战,应对,总结,展望。
1. 引言1.1 引言在当前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机电领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
而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正是一种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相关学科整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此种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机电专业教学往往是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学科分开独立教学,学生很难全面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技术应用,使得他们缺乏对综合性问题解决的能力。
而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可以有效地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我国机电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专机电类专业课程建设及对教学的思考
3强化和注重 中专机 电类专业教材的建设 通 过校 企结 合 ,理 论 与实践 相结 合 ,打 造锻 规 划与模式研究
从2 0 年 开 始 ,学校 开 始 了新 一 轮 的 教 学 O1
炼 一支 适应机 电类 专业 教学 的 “ 师型 ”教 师队 双
伍 ,保证 机 电类 专业教 学持 续发 展 。使 培养 的学 改 革工 作 。学校 的教 学改 革从教 学 计划 、课堂 教 生能够胜 任机 电类 专业 需要 ,具 有独立 的操 作能 学 、成 绩考核 与教 材 、学 生能 力培养 等几 个方 面
力和创新 能 力。在机 电 类专业 的建 设中 必须解 放 进 行 。教 学 计划改 革 实现 了德育教 育 优先 ,突 出 思想 ,改 革传 统 的职业技 能教 育观 念 ,打破 旧的 技 能教 育为 重点 的创新 模 式 ;课 堂教 学改 革则 实 办学模 式 ,创 造 出新 型 实用机 电类 技能 人才 培养 现 以实 践训 练教 育为主 ,理 论教 学 为辅 ,实际 动
化 、技能 课程项 目化 、专 业课程 设置 等系 列课题 统专业的建设 的前提下 ,坚 持科学 发展 观 ,开拓
1从生产 、建设实际出发,确立机 电类专 业的培养 目标
中 专机 电类 专业 应 以提 高机 电专业技 能人 才
质量为 建设 目的 ,以实用知 识型 技能人 才 培养 为
专业建 设特 色 。在 专业 建设 中 ,要构建 适应 企业 对机 电类技 能人 才要求 的 、完善 的理论 课程 教学 体系和 实 习教 学 体系 。
的模 式 ,走 校企 联合 、厂校 结合 的 办学新模 式 。
手 操作 为重 点的教 学 与训 练一体 化 ;成绩考 核 改
2创新机电类专业的教 学计划与教 学大 纲 革 实现教 考分 离 ;教材 改革 实现 统编教 材 向本 校
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措施
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措施摘要:近年来,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改革过程中关注实训硬件设备的建设,为了增强学生实训兴趣,提高机电专业实训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专业可持续性发展,通过设置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实训课程内容的专业基础技能模块和岗位技能模块,并以多样化教学、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将企业教学实习纳入实训课程体系等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实训教学机电专业自我效能感前言:作为一名年轻的机电专业的一线教师,笔者在几年的专业课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尝试,不断向前辈和同事学习,不断优化和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同时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将专业实训课上得更好,下面就谈谈自己关于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认识和体会。
一、学校改革考核评价方法,让学生重视实训课程中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凭借自身专业技能走上工作岗位,所以动手能力必须过硬。
当下,许多中职校学生实训课评价机制中的过程性评价较为匮乏,过分注重中级工考核这一总结性评价。
如果能把学生在实训室学习的环节设定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相信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减小实训课程开展教学的难度。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分组讨论法,在实训过程中将全班学生合理分成几个组,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相关讨论。
这样既可以达到让整堂课“活”起来的目的,又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心得,集思广益,为提高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还可以采用竞争机制,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三种评价方式综合起来,评选出五星小组。
二、机电专业实训课程设置多样化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学习期间,参与了本课程的实训内容有:数字电路与电工实训、变频调速实训、PLC编程与实训、传感器实训、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零件等。
在实训中,引导学生不仅对传感器、电路、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自己的编程能力,而且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
总的来说,实训过程是充实的,实训让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实训之中遇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运用不同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潜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机电类专业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兴趣 ,教 师需要有 充分 的准备。
2. 教 师角度 看 从
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或课件将实际生产中的视频材料应用于课堂,
达 到 图、 文 、 声 齐 备 , 既深 化 了学 生 对 实 践 的 认 识 ,反 过 来 又
第 一 , 作 为 工 科 类 课 程 ,虽 然 教 师 在 课 堂 上 能 够 认 真 讲 加 深 对 理 论 的理 解 ,提 高 了学 生 课 堂学 习 的兴 趣 。但 利用 多 媒
念 的视 角, 重点从 教 师层 面提 出一 些建设 睫的建 议 , 以期 对提 高机 电类专业专业课 程课 堂教 学效 果 有所益 处 。
关 键 词 : 电专业 ; 机 专业 课 程 ; 堂教 学 效果 课
作者简 介 : 张吉军 (9 7 ,男,河北青龙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4学院,讲师,主要研 究方向 : 17一) z ̄ - 机械制造 方面的教学-, 究 ;  ̄e f
3 从 学生角度 看 .
一
方 面 学 生 对 专业 课 程 的 重 要 性 认 识 不足 的作用。但此类 课程在实际的课堂教 学 习这 些 专业 课 程 只要 能通 过 就 满 足 ,对 课 程 的 重 要 性 不关心 ,
学 过 程 中 并没 有 真 正 达 到较 理 想 的 效 果 。教 学 过 程 中仍 存 在 许 所 以不会在这些专业课程 上投入较 多精力,而把更多精 力投 向 多 尚需 思 考 和 解 决 的 问题 ,文 中列 出 了教 学 效 果 不 佳 的主 要表 了考 级、考证、考研和 考公务员上,认 为这样做对将 来就业更 现 形 式 , 并进 行 了原 因 分 析 ,重 点 从 教 师 层 面 提 出 一 些 建 设 性 有 现 实 意 义 。这 就 形 成 了课 堂 上 很 多学 生 忙 着 各 自的 考 试 业 务,
职业教育中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中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指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的日益发展,机械电子一体化设备的应用广泛,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职业教育中,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四个方面探讨职业教育中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问题和对策。
一、教学目标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使学生在学校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项目,并通过实习和校企合作进行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
二、课程设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首先,应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如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等,使学生打好基础。
同时,还应增设现代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等前沿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新技术应用能力。
此外,还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分析,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忽视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而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教学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只限于校内的实验室操作,无法真实地模拟工作环境和项目需求。
为此,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参与实际的项目和工作,并通过实践锻炼和实际操作来提高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工作情况与改进分析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工作情况与改进分析一、引言机电专业作为中职教育中的重点专业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技术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的变革,机电专业的教学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改进的机遇。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二、机电专业教学工作情况分析1. 教学资源不足在一些中职学校中,机电专业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包括实验设备、教材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
这给师生的教学活动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 教学内容滞后由于机电专业的技术发展较快,部分学校的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需求,没有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这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3. 实训环境欠佳机电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相关技能,但一些学校的实训环境较差,面积狭小,设备老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
这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获得充分的训练和锻炼。
4. 师资力量不足机电专业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进行指导和教学,但一些学校中机电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偏老,新鲜血液缺乏,无法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
三、改进措施分析1. 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学校应该增加对机电专业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2. 更新教学内容机电专业的教学内容应该与产业发展需求保持同步,定期对课程进行更新和优化,引入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
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将企业实际工作需求纳入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改善实训环境学校应该加大对机电专业实训环境的改善投入,扩大实训场地和更新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条件。
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训,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
4. 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对机电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引进优秀的教师力量,鼓励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来学校任教,更新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以适应专业教学的需求。
浅谈如何提高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教学质量摘要在机电专业课程体系中,电工电子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组成,主要是由于这门学科对学生的工作能力要求非常高,所以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是非常关键的。
电工电子实训课程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因此,本文对提升提高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引言受应试教育以及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学生经常缺乏基本知识,很多学生不能主动学习的知识,缺乏良好的学习技巧。
电工电子课程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提升,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学习,并有效的解决问题,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自己专业的需要。
一、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任务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是机电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对专业技能进行提升,具备比较良好的工作态度。
同时,对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理论知识也需要予以肯定。
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要求学生掌握电子零件的基础知识、识别控制方法、安装调试方法、焊接方法、电子产品设计流程、电气设备操作说明书等,让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就业能力。
二、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现状1、硬件方面需要完善由于缺乏资金以及管理层的重视不足,许多学校的实训室设备很大满足相应的要求。
学校实训室设备短缺,学生在实训室实践课上操作设备时经常遇到困难,无法独立工作。
此外,由于学校实训室中陈旧的电子电气设备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在实训室中使用的设备与实际使用的设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硬件设备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2、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现阶段,很多学校都是以理论课为主,实训课程的难度比较大,实训课的时间较少。
虽然电子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学生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的调动。
3、统一教学方法由于部分大学师资力量不足,理论教育与实验指导同步进行。
此外,不少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在实训的基础上展示这些理念和方法,并不能为学生提供跟进教学。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工作情况与改进分析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工作情况与改进分析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机电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就是培养这一类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
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加以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对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教学工作情况分析1. 教学资源不足当前,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实验室设备不齐全、教学用书缺乏、教学人员短缺等方面。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技能培养。
2. 实践环节不足机电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当前的教学工作中,实践环节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差距。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滞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电行业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但是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无法与时俱进,不能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改进措施分析中职学校应加强对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职学校应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时效性。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机电专业是一个重要的中职学校专业,对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学校应当重视机电专业的教学工作,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保障学生的学习和技能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人才的需求,为我国制造业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专机电电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37OCCUPATION2019 06REFORMATION改革创新编辑 毛 菲中专机电电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文/杨芹心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中专机电电子专业逐渐受到教育专家的重视,中专学校和教师也都意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
本文探讨了在中专机电电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中专机电电子专业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中专机电 机电教学 教学改革中专机电电子专业是中专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中专机电电子毕业生的要求也提高了,直接对中专机电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只有改革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才能使学生满足企业的要求。
为了深化中专机电改革,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毕业生,中专机电专业必须做出更多的改变。
一、中专机电电子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资源紧缺,教学模式单一目前大多中专机电电子专业中,都存在教师数量少的问题,而机电电子专业对技能型教师需求又极大。
教师资源稀缺,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更有效、更全面的教育。
其次,年龄较大的教师可能不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和电工专业的发展情况,课堂内容常年不变。
对学生来说,这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大多课堂教学时,教师都会更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不太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增长。
实际上,教师不仅应该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把教学联系到实际,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做准备,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时代在进步,越来越多的课堂采用了新媒体技术,但是在中专的机电电子课堂中仍存在欠缺之处。
现在的中专电子教学中,大多数学校的教师还是采用以前的教学模式,没有把新的技术和教学结合起来,没有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是单一地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是对于教师教学成果的一方面的展示,另一方面则是要靠动手能力来反馈出来,但教师却没有给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这违背了电子教学的原则。
2.课程安排设计不合理、不科学如果教师想要在中职机电电子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对他们帮助最大的教学,不仅要调整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与措施
①本文系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401225);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项目(项目编号:YQ201412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葛李(1976—),女,汉族,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职业教育。
刘明俊(1979—),男,博士,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与措施①葛李,刘明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172)机电一体化是机械与电子技术的集合体,对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然而实际上,现有的教学手段较少将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难于培养综合全面的人才,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
一、目前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教师是教学的关键,教师的整体素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十分重要。
然而现有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在职教师是一毕业就直接参加工作,没有企业项目实践的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难于给予学生正确的实践指导。
还有部分教师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是在观念上比较落后,不能与时俱进,所以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二)课程的种类过于复杂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对人才需求的市场调查,盲目地增设课程种类,不仅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负担,同时也因为课程过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压力。
(三)机电一体化教学设备陈旧机电一体化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能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设备已经陈旧,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在教学中不能对接当前的行业企业新技术,技能知识陈旧。
(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进行学习。
然而兴趣也是需要培养的,在机电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仅仅把注意力放在了教学任务上,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09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9,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9期)
Total No .309
项目简介:本课题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改革立项项目(JY -B201013)。
收稿日期:2012—05—28
作者简介:曹爱请(1977—),女,河北衡水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
机电专业电子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曹爱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摘要:本文结合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设置以及教学安排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主要从学生兴趣培养、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改进以及课外知识扩展等方面进行讨论。
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非电专业;教学方法;电子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9—0069—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校2007
年底批准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每年学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
该专业是我们学校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特色专业,集机、电、液、计算机、通讯和自动控制为一体,它所要求的人才及人才知识结构、技术素养等明显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工程人员,其培养模式及课程群优化设置与建设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针对本专业“机电结合”的专业特色,本人及所在的教学团队进行了“非电专业”电子类课程教学
体系改革,旨在在电类课程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体现现代教学及“机电一体化”理念。
主要从学生兴趣培养、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改进以及课外知识扩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学生兴趣的培养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如今,填鸭式、强制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认可,相反会遭到学生的心理抵制,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现代大学生专业课教学的立足点已经由原来勾画重点的应试教育转变成培养学生兴趣的引导性教育。
学生只有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才会自觉地主动地认识它、学习它、研究它、挖掘它,并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有所成。
电子类课程教学也不例外,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原来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意识才能被唤醒,学习潜能才能被挖掘,学习
特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
机电类专业学生电子类课程的基础比较薄弱,
同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功率的变化不像机械器件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更容易使学生知难而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方法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能够直观感受的声音、图像、动画,把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第一步:课堂教学方式由CAI 课件取代原来的板书教学。
利用CAI 课件授课图文声像并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
注意力和兴趣;逐行逐段演示教学内容也能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达到板书的效果;同时,利用注释、动作演示功能更形象地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第二步:利用Flash 软件编程,建立形象的动作演示动画。
电子类课程中一些电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
利用Flash 软件编写程序,把电流流动等知识做成动画的形式,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同时也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演示课堂内容。
例如,利用Flash 软件创立LED 小灯控制的动画,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
9
6
到编码器、译码器的动作。
第三步:授课地点由原来的普通教室更换到学生可以随时参与的多功能教室(机房)。
在原来的普通教室上课,采用CAI课件授课图文声并茂,仍不能摆脱“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
采用多功能教室授课,可以增加师生互动。
例如,在“电子系统设计与组装”课程中由于有软件的使用,在多功能教室老师可以边讲边演示,学生可以随时练,同时多功能教室可以控制学生机的状态,避免出现学生在课上玩游戏上网的情况出现。
学生兴趣比较大,参与性很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改进
电子类课程例如“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系统设计与组装”实践性和工程设计性很强,随着电子工业和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对于这些课程尤其是机电专业的学生来说建立符合本专业特色的课程很有必要。
(一)增加了机械和电子技术相结合的实验,如利用接线板设计一个简单的赛车
这个实验一方面涉及光敏电阻、晶体管开关以及电路连接的“电”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涉及到了齿轮的利用以及有关减小摩擦的“机械”的知识。
这个实验的开展对机械和电子两方面的知识都顾及到了,很切合机电一体化的主题。
同时,因为实验内容是一个小赛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二)在原有传统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
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设计者在EDA 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
EDA 技术的引进使学生掌握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同时也掌握了一种新的电子设计手段———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设计手段。
(三)在电子设计与组装课程中引入了“Protel 99”软件
当今社会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很多学生都想多学一门软件,多掌握一门技术,“Protel99”这个软件走入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同时这也是将来从事电子系统设计或者电路图制作方面不可或缺的技艺。
三、课外知识的延伸,扩展学生知识面
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延伸,提出课后思考题和课后练习题。
同时,建立课后兴趣小组。
课后兴趣小组利用已有的教学实验设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兴趣小实验———机电一体化空气推进船和机电一体化电梯实验。
课后思考不仅是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过程,同时又能为下节课内容打下伏笔。
学习兴趣小组的建立为学生增加了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感到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内容直观好学,消除了对电子类课程的恐惧心理,激发了学习电子类课程的兴趣,效果较好。
[1]
四、结论
本文介绍的教学改革方法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我们已经从2010学年春节学期的“数字电子技术”课开始,在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生中试行,实践表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然,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简单的课堂教学还不能达到完好的效果。
我们还需要课内课外相结合,在课外多方法多渠道地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念,从成就感和专业兴趣以及就业等内在动机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习成为精神境界的追求而不是功利性追求。
只有这样,我们的高等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思想和精神的家园,而非简单的职业训练所。
[2]
[参考文献]
[1]张翠明.电子类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谢云,鲍鸿、易波等.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卢其威,武晓华.非电专业“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2).
[4]宋伟刚,罗忠.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5]刘芬,朱海庆,刘桃生.对机电专业电机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7(5).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