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商名人堂——华裕达

合集下载

加拿大成功华商的忠告

加拿大成功华商的忠告

加拿大成功华商的忠告
王壮凌
【期刊名称】《华人时刊》
【年(卷),期】2004(000)010
【摘要】加拿大不仅是居住的好地方,而且也是极好的经商之所。

目前,在加拿大已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华商,他们对想到加拿大投资的中国新人们提出了忠告。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王壮凌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
【相关文献】
1.中加餐饮文化交流座谈会在京举行——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接待加拿大温哥华商务考察团 [J], ;
2.首届加拿大“华商企业家论坛”在多伦多隆重举行本刊封面人物王海澄履新世界华商联合会副主席 [J], 加拿大华商联合会
3.第四届清华国际华商论坛在加拿大举行 [J], 乔印伟
4.心怀感恩情系桑梓——专访加拿大蒙特利尔华商会主席张仕根 [J], 王莉莉[1]
5.加拿大业余冰球协会的忠告致少年冰球队的教练员 [J], 王应辅;付进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球华商名人堂——邱仁士

全球华商名人堂——邱仁士

彼岸中国心——中菲关系友好使者、菲律宾LK大中华集团董事长邱仁士“菲律宾华裔”的身份,印在邱仁士的护照上,也印在他的骨血中。

作为德高望重的侨领楷模与杰出商人,他凭借在菲中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的卓著贡献,先后荣获“菲华精英”、“80位杰出华商之一”、菲律宾协和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第六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特别奖”、“第二届中华杰出商业领袖”等多项殊荣与奖励。

2011年6月又获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颁发的“人民友谊贡献奖”,这是该协会对外授予的最高殊荣,亦是对邱仁士长达半个多世纪不懈奔忙的诚挚敬意。

正如他所说,有一种彼岸的守护,叫“我是中国人”。

架桥铺路 开创中菲贸易往来75年前,邱仁士出生于菲律宾的华侨商人家庭,祖籍中国福建。

与日本侵菲战争绑在一起的童年,不仅让他目睹硝烟中水深火热的苦难,更让他从5岁起就明白一个道理:“没有强大的祖国,人民就要沦为永远的亡国奴。

”什么是祖国?对于邱仁士而言,这是一个双重意义的概念。

自小,父亲邱金杯与母亲许贵治就常常给他讲述关于中国的故事,不但在家中辅导他学习中文,鼓励他大量阅读中文书籍,还把他送到马尼拉的洪光华文学校读书,系统学习祖先的历史文化。

从那个时候开始,邱仁士就这样定义自己:我的祖国是菲律宾,祖籍国是中国,孰轻孰重,已实难分割相较。

1955年,高中毕业的邱仁士随父母前往香港、日本、台湾旅游,第一站到达香港,在一家大书店中,他一口气买下了《毛泽东选集》、《人民画报》、《鲁迅文集》等印刷精美的新中国进步书籍,但未料想在路经台湾海关时被悉数查没。

时值白色恐怖时期,当地官员将邱仁士一家扣押,并审问他书籍的来源,他说那是香港朋友推荐的,是中国最好的书。

官员追问:“你认字吗?”答曰:“不认”官员半信半疑地说:“你不认字,怎么会说普通话呢?”“因为我是中国人!”虽然最终全家人被迫以“放弃书籍”为代价被准许通行,但根植于邱仁士内心的故土情结却更为浓重。

大学毕业后,尽管要全力打拼于商场,他仍在华人社团身兼数职,只要是能做的,从不推辞。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源德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源德

马来西亚慕达控股董事主席林源德在马来西亚,丹斯里拿督林源德先生是位极知名的人物。

他不但是推动马来西亚造纸工业发展的著名华裔企业家,也是马来西亚最高华商组织 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的三届连任会长。

他还作为筹委会和组委会主席,成功筹办与承办了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为世界华商的交流与联谊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广受赞誉。

1正义的青年才俊丹斯里拿督林源德先生,祖籍广东潮州,1935年生于马来西亚吉打州,是家中长子,也是第三代华裔。

他出生时,家里在当地经营小本土产生意,虽衣食无忧,但也并不富裕。

因为父母对传统中华文化和教育都极为重视,所以林源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中华文化教育。

小学毕业后,父母就把他送到了北马槟城州最著名的华文学校——钟灵中学接受就读。

1957年,林源德中学毕业时,正值马来西亚宣布独立,长期受政局影响的人们都在期望迎来一个更好的生活。

许多经营生意的华人纷纷让已读完中学,甚至是未有读完中学的子女,辍学加入到家族生意中,希望人多力量大,抓住机会,促进家族公司的进步。

林源德的家人很有远见,在动荡中确保他顺利读完中学后,更再接再厉,将他送到了由著名侨领企业家、教育家、也是陈嘉庚侄子的陈六使先生刚刚创办不久的民办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就读。

并于1960年,从南大毕业,获得工商学士学位。

除学业优秀外,林源德还拥有几乎是与生俱来的领导才能。

从中学到大学,他都在课外活动方面表现突出,组织学生会工作,参加各种关怀社会、弘扬正义的活动,是积极追求进步的学生领袖。

在南洋大学期间,他担任了学生会副会长,毕业后,又担任了校友会会长职务,是受到老师和同学肯定与赞赏的有为青年。

南大是民办大学,学历不被官方承认,许多毕业生因此无法在官场谋取发展,也不容易在较好的企业公司谋到职位,所以绝大部分南大生无人雇就自雇,朝经商方面发展。

如今马来西亚经商有成的华商中,不少都是南大培养的人才,林源德便是其中之一。

大学毕业后,已在社会上闯荡一段时间的林源德,在正要开展自己事业的时候,遇到一件让他愤慨不已的恶劣事件,并因此遭遇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

华商名人堂——伍万通

华商名人堂——伍万通

他的母系亲族是泰国的名门望族,而祖上却是中国广东客家人。

他的家族企业从最初经营木材及稻米业发展到当今现代化的以金融业为主的多元化综合企业集团,历经五代仍蒸蒸日上,堪称泰国的成功企业典范。

他认为中国孔子思想和美国哈佛教育对他来说同等重要。

同时,他也执着地相信中国龙与泰国象能和谐共舞。

而他本人,则要让自己领导的泰华集团成为一个让中国龙与泰国象和谐共舞的标杆……万通249250显赫的华裔世家伍万通的家族是泰国身份最为显赫、也最能体现“泰中友好”的家族之一。

伍万通的母系亲族不但是泰国的名门望族,更是泰国的先王后裔和当今王室的远亲。

他的母亲姗安婉女亲王是被称为泰国科学之父的拉玛四世国王的曾孙女。

他的曾外祖父(即母亲的祖父)贴瓦翁亲王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任外交部长,并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主导了泰国与法国的和谈,为维护泰国的国家和民族独立做出过重要贡献。

他的外祖父曾任泰国驻英大使,而前泰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前泰国银行(中央银行)行长比迪亚通·贴瓦坤亲王则是伍万通的亲舅舅。

与母系亲族在泰国的显赫身份相呼应的是,伍万通的父系亲族在泰国的传奇般的创业奋斗史。

伍万通家族在泰国的开山先祖伍淼源是广东梅县客家人,他13岁时失去父母,被迫独力谋生。

19世纪70年代,伍淼源前往暹罗(泰国的旧称)谋生,并从此落地生根,枝开叶散。

到泰国后,伍淼源先生最初在曼谷一家华人开办的酒店当“碌将”(即店员,潮州话),之后还在店主的木材行里做过帮工。

期间,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逐步积累了一些财富和木材经营知识,并于1901年开办了自己的木材行——“广源隆”商行,而且积极争取到采伐泰国北部林木的特许权。

在他的精心经营下,“广源隆”从一个木材小商金融巨子 卓越泰华——泰华农民银行首席执行官伍万通他拥有众多大学的学位:14岁游学美国,先后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世纪之交,他又以卓越的事业成就被泰国6所著名大学授予工商管理荣誉博士衔。

全球华商名人堂——吴惠权

全球华商名人堂——吴惠权

创业海外 根回故里——香港福新国际集团董事长吴惠权“这里就是我的根了,是我一生的结晶。

”52岁的吴惠权指着眼前阔达千亩的福新工业园略显激动地说。

地处广东河源的福新工业园是吴惠权这一生中做得最投入的事情。

河源是他的家乡,是欠发达的地方。

福新工业园是这个欠发达城市的最大外商项目之一。

吴惠权说,自己把一生的积累放在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我是一名河源人”。

当年起伏不平的荒野,如今已是生机勃勃的工业城。

“过两年你再来,这里又会大变样!”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大片新楼正在崛起,新楼的旁边,跟随而来的地产商也已亮出第一期作品。

“不出几年,这一大片都会被带动起来,成为推动河源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分子,这也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

”吴惠权笑眯眯地说。

为改变命运远走他乡 凭勤劳智慧改写人生从一个小学徒成长为获得“世界杰出华人奖”的著名企业家,吴惠权有着传奇和值得回忆的奋斗经历。

吴惠权出生于广东河源龙川县新田镇双柳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他保留的一张已经色彩斑驳的全家福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家徒四壁、生活极其艰难的家庭。

吴惠权兄弟姐妹共8人,在全国人民吃饭困难的年头,这样的农村家庭所过的生活是现代人绝对难以想象的,但物质的匮乏还不是让他痛苦的根源。

吴惠权的痛苦是一代人共同的遭遇,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灾难。

吴惠权的父亲吴达开读过私塾,是有些知识的“秀才”。

“文革”时期,吴达开先生受到批斗和折磨,后因不甘受辱服毒自杀。

“我们打电话给公社医院,说父亲喝了农药不行了,没有人理我们。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们背着父亲发疯一般往医院跑,九死一生之后,父亲夺回一条命,但却从此成了植物人,直到1987年去世时还不会下床走路。

”吴惠权回忆说。

即使这样,有关方面依然没有放过对吴惠权一家的批斗。

父亲倒下了,斗争派们就把目光转移到了儿子身上。

那是一段被吴惠权自己称为“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精神上所受的侮辱、折磨真的令人生不如死,万念俱灰,可是每一次我都挺过来了,是什么意念在支撑我活下来?是亲情,为了我苦难的父母,为了我那些少不更事的弟妹们,我不能倒下,不能轻言放弃,更不能死。

全球100位华商创新品牌人物(推荐榜单)

全球100位华商创新品牌人物(推荐榜单)

全球100位华商创新品牌人物(首批推荐)陈光标江苏黄埔集团董事长、2008中国首善(首届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陈丽华富华国际集团主席、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关英才英才国际集团主蒿、汶莱“船王”(首届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江南春分众传媒董事长牛根生蒙牛集团董事长马化腾腾讯企业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国美电器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届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马云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百度董事长兼CEO张宝全今典集团董事长许荣茂世茂集团董事长荣智健中信泰富主席李立民华视传媒董事局主席-叶伟东新昌制药厂研究院院长张田世界和谐集团总裁赵松青炎黄健康传媒董事长王振滔奥康集团董事长丁磊网易董事长林圣雄圣雄集团董事长郑元豹人民集团董事长钱金波红蜻蜓董事长陈天桥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梁稳根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冠球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田汉北京京汉投资集团董事长金志国青岛啤酒总裁李兴浩志高空调总裁段强首都旅游集团董事长鄢礼华世通华纳总裁王献蜀巴士在线董事长兼CEO-武杰天发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令麟台湾东森集团总裁马雪静北京东百发集团董事长徐明大连实德集团总裁尹明善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阙平北京市南国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张永庆央视三维传媒总裁陈伟明中博传媒董事长黄明生开屏传媒CEO王丰内蒙古九昌训马中心董事长赵冬北京久久彤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张春来中国曙光实业集团董事长石岩北京莱双扬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盛春青海德胜投资公司董事长郭子瑞新疆天山通用航空公司董事长王国春五粮液集团董事长王林祥鄂尔多斯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效金古井集团董事长车建新红星家具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中粮集团董事长吴志泽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张宏伟东方集团总裁张近东苏宁电器董事长王爱唐北京东方博古收藏品中心董事长潘志忠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社长李桂荣青岛啤酒集团董事长李福成燕京啤酒董事长杨元庆联想集团主席冯军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朱孟依合生创展董事局主席张茵玖龙纸业董事长张玉珊香港修身堂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张庆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张新颖华泰铝轮毂有限公司总裁李锦林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董事李欣营禹州神州钧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育钦恒丰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少伟惠州市炜达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征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庄儒桂荣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李宁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裁何才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秘书长韩三平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朱林瑶华宝国际主席谢观兴信诚人寿总经理郭广昌复星高科技董事长陶建幸春兰集团总经理高德康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德传青岛港集团总裁梁庆德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梁建章携程网CEO梁稳根三一集团董事长段永平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基四通集团董事长胡成中德力西集团主席谢宜学山东万杰集团执行总裁宋郑还“好孩子”集团总裁安钟岩北京丰顺工贸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倪文驹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陈纪平温州博古斋董事长韩伟大连韩伟集团董事长梅德辉上海万资源绿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华国西安银桥乳业集团董事长王云飞北京凤凰奇境酒业总经理张征宇北京恒基伟业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洪居士慈辉佛教基金会会长刘瑞强黑龙江马迭尔集团董事长朱新礼汇源果汁董事长李志仁台湾胜大庄文化集团董事长黄如论金源集团董事长张爱华爱华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力帆集团董事长左宗申宗申集团董事长余彭年彭年集团董事长陈春中威企业联合体主席卞洪登宝贝集团董事长楮武军善佑善集团董事长李伯淳北京如意人生文化交流中心甘连舫星牌集团董事长周松波华商投资公司德国周氏王朝集团黄朝阳钰泰集团董事长马彦文中讯传媒集团董事长裘丽蓉敦煌集团董事长(以上榜单排名不分先后)。

全球华商名人堂——陈正财

全球华商名人堂——陈正财

一个企业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多时候往往就在于他能够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在某个别人看来不甚起眼的时间点,敏锐抓住某种微小机会而进行深入发掘,以实现发展甚至是飞跃。

马来西亚陈大金属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陈大金属)创办人兼董事长陈正财,就是这一法则的最佳代言人。

当年,从事旧物收购生意的陈正财无意中看到许多人在抢购用过的大型汽油桶。

在能源丰富的马来西亚,这一幕在很多人看来早已稀松平常,但陈正财却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一个用过的空桶为什么会有人抢购?”就是这么一想,他便打造了马来西亚最大的金属桶制造企业。

每每回想从自己搬油桶起家的三十多年创业历程,陈正财始终都觉得,虽然路程漫长艰苦,但最后能够迈向锦绣之途,还是令他欣慰不已。

“走一条正确的路,不要到中年、老年还想要做什么,那时你已经没有机会了,甚至,你的孩子都看不起你。

”对于事业和人生,陈正财有很多自己的独到观点,他说人生就是空白,需要自己去装载,他希望自己的成功经验,能够分享到全社会。

正财陈1·陈正财华商韬略·陈正财“人生本来就是空白,都是自己去装载”——马来西亚陈大金属桶有限公司创办人兼董事经理陈正财在马来西亚,油桶(drum)生产并不能被算作是新兴行业。

马来西亚棕油的产量和出口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石油与天然气的储量也非常庞大,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促成大马能源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让油桶生产成为了一个市场前景颇为广阔且已形成稳定发展模式的古老行业。

三十多年前,陈正财和他的陈大金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陈大金属),就是以这样一个古老的行业为开端,一步步地勾画出了他们事业和人生的亮丽画卷——1975年,风华正茂的陈正财在红海市场中敏锐发掘一片价值蓝海,白手起家创办陈大金属,从旧五金、旧桶的经营和买卖入手,迈出了事业的第一步;1976年,陈大金属在怡保路设厂,开始复新金属桶;1982年,陈大金属在多年探索之后,成功完成设备的设计与生产,将产品形态从复新升级为制造;1992年,陈大金属在巴生开设新厂,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1997年,在金融风暴的猛烈侵袭下,陈大金属非但没受影响,全年营业额仍超过三千万令吉,大唱丰收;1999年,陈大金属取得SIRIM所颁发的ISO9001品质管理证书以及UN MARKING产品认证,这些认证充分表明,陈大金属的产品品质,已经达到国际标准……这些经历,对有着36年发展历史的陈大金属来讲,早已稀松平常。

2006华商影响力100强

2006华商影响力100强

2006全球华商影响力100强榜单名次姓名职务主要公司1 李嘉诚董事长和记黄埔有限公司 2 张朝阳董事局主席搜狐网 3 陈天桥董事长盛大网络 4 李彦宏董事长兼CEO 百度5 柳传志总裁联想控股有限公司6 黄光裕董事局主席鹏润集团7 张瑞敏董事长海尔集团公司8 丁磊董事长网易9 潘石屹董事长SOHO中国地产10 严彬董事长华彬国际集团11 王石董事长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2 荣智健董事长中信泰富13 任正非总裁华为集团14 杨致远总裁雅虎15 江南春董事长分众传媒16 马化腾董事长腾讯公司17 刘长乐台长凤凰卫视18 李礼辉行长中国银行19 王晓初总经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 孙宏斌董事长顺驰集团21 李东生总裁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 郭台铭董事长鸿海精密工业股份公司23 牛根生董事长蒙牛乳业有限公司24 刘永好董事长新希望集团25 郭鹤年董事长郭氏兄弟集团嘉里集团26 马蔚华行长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7 王永庆董事长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8 邵逸夫董事长邵氏集团29 张茵董事长玖龙纸业30 李书福董事长吉利集团31 李泽楷董事长盈科拓展集团32 张宝全董事长今典集团33 施正荣总裁无锡尚德34 李兆基董事长香港恒基集团35 徐明董事长大连实德集团36 郭炳湘董事长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37 宗庆后董事长娃哈哈集团38 陈启宗董事长恒隆地产有限公司39 郭树清董事长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40 鲁冠球董事局主席万向集团41 郑裕彤董事长新世界集团42 尹同耀董事长奇瑞汽车有限公司43 许荣茂董事长世茂集团44 杨凯生行长中国工商银行45 朱骏董事长第九城市46 王文京董事长用友软件47 郭广昌董事长复星集团48 陈一舟董事长兼CEO 千橡互动集团49 王建宙总经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50 张宏伟董事长东方集团51 杨明生行长中国农业银行52 冯国经董事长利丰集团53 朱孟依董事长合生创展54 潘刚董事长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5 张近东董事长苏宁电器56 南存辉董事长兼总裁正泰集团有限公司57 尹明善董事长力帆集团58 段永平董事长步步高59 赵勇董事长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60 蒋超良董事长交通银行61 刘永行董事长东方希望集团62 罗康瑞董事长香港瑞安集团63 王殿甫董事长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64 魏新董事长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65 李宁董事长李宁体育用品公司66 杨钊董事长旭日集团67 陈丽华董事长富华国际集团68 吴鹰总裁杭州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69 李兴浩董事长志高空调70 陈峰董事长海航集团有限公司71 马云主席CEO 阿里巴巴72 刘志强董事长香江集团73 徐旭东董事长远东集团74 王传福董事长比亚迪75 董文彪董事长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76 张雷总裁当代集团77 王国春董事长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78 周凯旋股东TOM集团、TOM在线79 周云帆董事长兼CEO 空中网80 侯为贵总裁中兴通讯81 荣克敏主席金迪生物科技82 莫天全董事长搜房网83 陈元行长国家开发银行84 张大中总裁大中电器85 王振滔董事长浙江奥康集团86 范现国董事长华龙日清食品87 张春江总经理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88 吴瑞林CEO 侨兴集团89 李家祥总经理中国航空集团公司90 沈南鹏董事长红杉资本91 黄文仔董事长宏宇集团92 李金元董事长天狮集团93 傅成玉总经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94 李焜耀董事长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95 李兆会董事长海鑫集团96 甄荣辉总裁51job 97 宋卫平董事长绿城集团98 陈耕总经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99 梁稳根董事长三一集团100 马明哲董事长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分享华商成功企业家介绍和故事

分享华商成功企业家介绍和故事

分享华商成功企业家介绍和故事摘要:一、引言1.阐述华商成功的意义2.介绍华商成功企业家的代表二、华商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特点1.敢于创新,勇于挑战2.注重团队合作,善于用人3.紧抓市场机遇,敏锐洞察市场动态4.坚守诚信,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三、华商成功企业家的故事分享1.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1)创业经历及成功原因(2)对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贡献2.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1)创业历程及成功要素(2)国际化战略及影响力3.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1)创业故事及成功秘诀(2)企业社会责任担当四、华商成功企业家的启示1.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进取心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3.注重企业创新和人才培养4.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回馈社会五、结语1.总结华商成功企业家的意义和价值2.强调企业家精神在华商发展中的重要性正文:华商,作为一支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日益崛起的力量,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他们的成功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树立了一批批成功的企业家典范。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位华商成功企业家的故事,分析他们的成功之道,以期为大家带来启示和借鉴。

一、引言华商成功的意义不仅在于他们为企业创造了丰厚的利润,还在于他们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创新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他们之中,有许多具有国际视野、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企业家,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二、华商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特点1.敢于创新,勇于挑战华商成功企业家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

他们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能力,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探索创新路径。

如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他创业的初期,电子商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互联网发展的巨大潜力,成功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

2.注重团队合作,善于用人华商成功企业家深知团队合作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他们注重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如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他明确提出“人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招聘、培训和激励机制,使华为成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2008全球100位华商创新品牌人物(首批推荐)

2008全球100位华商创新品牌人物(首批推荐)

2008全球100位华商创新品牌人物(首批推荐)陈光标江苏黄埔集团董事长、2008中国首善(首届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陈丽华富华国际集团主席、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关英才英才国际集团主蒿、汶莱“船王”(首届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江南春分众传媒董事长牛根生蒙牛集团董事长马化腾腾讯企业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国美电器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届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马云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百度董事长兼CEO张宝全今典集团董事长许荣茂世茂集团董事长荣智健中信泰富主席李立民华视传媒董事局主席-叶伟东新昌制药厂研究院院长张田世界和谐集团总裁赵松青炎黄健康传媒董事长王振滔奥康集团董事长丁磊网易董事长林圣雄圣雄集团董事长郑元豹人民集团董事长钱金波红蜻蜓董事长陈天桥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梁稳根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冠球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田汉北京京汉投资集团董事长金志国青岛啤酒总裁李兴浩志高空调总裁段强首都旅游集团董事长鄢礼华世通华纳总裁王献蜀巴士在线董事长兼CEO-武杰天发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令麟台湾东森集团总裁马雪静北京东百发集团董事长徐明大连实德集团总裁尹明善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阙平北京市南国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张永庆央视三维传媒总裁陈伟明中博传媒董事长黄明生开屏传媒CEO王丰内蒙古九昌训马中心董事长赵冬北京久久彤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张春来中国曙光实业集团董事长石岩北京莱双扬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盛春青海德胜投资公司董事长郭子瑞新疆天山通用航空公司董事长王国春五粮液集团董事长王林祥鄂尔多斯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效金古井集团董事长车建新红星家具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中粮集团董事长吴志泽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张宏伟东方集团总裁张近东苏宁电器董事长王爱唐北京东方博古收藏品中心董事长潘志忠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社长李桂荣青岛啤酒集团董事长李福成燕京啤酒董事长杨元庆联想集团主席冯军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朱孟依合生创展董事局主席张茵玖龙纸业董事长张玉珊香港修身堂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张庆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张新颖华泰铝轮毂有限公司总裁李锦林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董事李欣营禹州神州钧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育钦恒丰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少伟惠州市炜达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征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庄儒桂荣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李宁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裁何才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秘书长韩三平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朱林瑶华宝国际主席谢观兴信诚人寿总经理郭广昌复星高科技董事长陶建幸春兰集团总经理高德康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德传青岛港集团总裁梁庆德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梁建章携程网CEO梁稳根三一集团董事长段永平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基四通集团董事长胡成中德力西集团主席谢宜学山东万杰集团执行总裁宋郑还“好孩子”集团总裁安钟岩北京丰顺工贸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倪文驹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陈纪平温州博古斋董事长韩伟大连韩伟集团董事长梅德辉上海万资源绿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华国西安银桥乳业集团董事长王云飞北京凤凰奇境酒业总经理张征宇北京恒基伟业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洪居士慈辉佛教基金会会长刘瑞强黑龙江马迭尔集团董事长朱新礼汇源果汁董事长李志仁台湾胜大庄文化集团董事长黄如论金源集团董事长张爱华爱华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力帆集团董事长左宗申宗申集团董事长余彭年彭年集团董事长陈春中威企业联合体主席卞洪登宝贝集团董事长楮武军善佑善集团董事长李伯淳北京如意人生文化交流中心甘连舫星牌集团董事长周松波华商投资公司德国周氏王朝集团黄朝阳钰泰集团董事长马彦文中讯传媒集团董事长裘丽蓉敦煌集团董事长(以上榜单排名不分先后)。

全球华商名人堂——严浩

全球华商名人堂——严浩
有了足够而且稳定的收入之后,严浩还索性放
3
韬华 略商
全球华商
名人堂
·严

是一个社长,甚至到 公司成立的第三年, 他的学籍都还一直在 东京大学里保留着。 那时,他们想的,还 是要回国。“甚至, 我们连比较大的项目 都不接,因为大项目 周期长,我们都是做 三个月左右的。而 且,日本公司也是这 么看我们的,认为我 们可能随时都会回中 国。”
但如今,这一切都被他变成了现实。而且,令 人羡慕的是,从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到现在挑战亚 洲第一,他的路程都非常顺利。
“11月7号,我们发布了EPS在2007年9月至 2008年9月这一财务年度的经营报告,本年内,我 们的营业额达到212亿日元,去年是180亿日元,我 们取得将近20%的增长。利润的增长更多一点,今 年实现利润将近36亿日元。同时这为我 们接下来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严浩 充满信心地说,金融海啸并不会阻止EPS前进的步 伐,因为EPS早已不再是一个稚嫩的企业,而是日 本CRO行业的第一。
2
韬华 略商
全球华商
名人堂
·严

长 春 留 日 予 备 班 时 代 与 同 学 的 合 影 ( 摄 于
年 )
相比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中国念完大学再东渡 日本的大批中国留学生而言,十八九岁就到了日本 的严浩,整个青春都是在日本度过。当时,已经经 济起飞的日本和尚未彻底走出“文化大革命影响” 的中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让严浩他们遭受 了很大的冲击,并且付出巨大的适应代价,但一旦 他们适应过来,他们就开始真正融入到了日本的社 会,这让他后来创业时更能找到与日本主流社会沟 通的方法。
一般来说,目前,一种新药用15年时间完成整 个研发过程的费用大约是5亿美元左右,这其中, 大约有2.5亿美元用在了基础研究上,另外的2.5亿 美元则是用在了基础研究之后的非临床、临床和相 关的认证与售后反馈上。这就是说,CRO公司,将 可以从一个新药的研发过程中,获得价值2.5亿美 元的商业机会。

全球华商名人堂——张念慈

全球华商名人堂——张念慈

1任职巨头医药公司高层期间,他先后主导研发了3款全球年销售超过10亿美元的新药,成果领先于业内。

创业期间,他以科研创新推动生产,横跨保健品与新药领域,缔造了数个极速增长的传奇。

然而,名誉加身、生活无忧的张念慈却从未驻足,他给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在华人地区推出一款世界级的主流新药。

在之前,没有人达成过这一目标。

而现在,张念慈正日益接近这个目标。

张念慈台湾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造华人品牌的世界级新药——台湾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念慈寻找新型抗原 研发抗癌新药近日,与《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杂志齐名的《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刊登了一篇医学论文,该文指出新一代治疗性癌症疫苗Globo H-DT(OBI-833)可以在癌细胞的干细胞上找到Globo抗原,与它结合并将其消灭。

这一发现于药物治疗癌症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癌症干细胞如果可以被抗体找到并消灭,那么即使癌细胞发生了转移,其源头也可寻觅,使得治疗更有成效。

该研究成果,不仅将论文撰写方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声誉推向了新的高度,也让其合作方台湾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OBI Pharma,Inc.,以下简称浩鼎)走进了更多人的视线。

进一步挖掘后,舆论发现,在癌症主动免疫疗法与Globo-H抗原研究领域,浩鼎已经深耕十余年,其研发成果已近成熟,或将改变癌症药物治疗领域的现有格局。

世界级的市场却没有自行研发获得国际标准认可的新药,一直是大中华地区医药界的憾事。

在之前,张念慈的非达霉素(Fidaxomicin,DIFICID)曾有机会改变这一现状,但市场、法规体系的不完善令他却步,并不得不抱憾将项目的研发移至美国。

如今,手握新型抗癌平台的张念慈卷土重来,要做出华人品牌的世界级新药,并冀望以自己的成功推动整个大体系的进步与完善。

这一次,他立下决心,矢志不渝。

时至今日,药物治疗癌症技术已经相对完善,化疗以外的方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单株抗体,标靶并找到癌细胞,再利用身体的免疫系统将其消灭。

全球华商名人堂——谢清海

全球华商名人堂——谢清海

成为大中华区最具优势的基金公司——香港惠理集团主席谢清海谢清海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将支持产生5到10家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本土基金公司,与美国20世纪初的情况类似,惠理的目标,就是在未来10年内成为这其中的一家。

闯进金融市场2007年11月22日,是谢清海人生里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

当天,由他和合作伙伴叶维义创办的惠理基金以惠理集团名义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并实现融资净额约28.33亿港元。

中国著名保险金融集团平安保险作为唯一战略投资者入股9%的股份。

同时,这也是香港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们眼中的重要一天,从此,香港资本市场上有了上市的资产管理公司,以前只能购买基金的投资者,也从当天起,可以购买基金公司的股份,成为基金公司的股东了。

出现在香港交易所的谢清海春风满面地为惠理的成功而举杯,熟悉他经历的人,则由衷地为他和他所创下的非凡成就而深怀敬意。

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家是谢清海10多年前开始拥有的理想,他用10多年时间的努力把理想变成了现实。

但和那些要么拥有硕士博士学位,要么在欧美大型投资银行有着深厚工作履历的投资家相比而言,他的投资家道路显得十分特殊,而且富有传奇色彩。

和那些被金融学教育成投资家的人不同,谢清海几乎是完全依靠自学而熟悉投资领域并且取得成功的。

现年54岁的他,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并且有着艰辛的成长历程。

9岁的时候,谢清海便要自己赚取读书的学费,其中,他印象最深的一份工作是卖菠萝。

当他11岁的时候,父亲离开了人世,身为家中长子的他从此肩负起养家的责任,并且后来在即将完成高中学业时被迫辍学。

谢清海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很多陌生事物只要经过他的法眼,都能被他很快熟悉,举一反三,理解应用。

这可以说是他能够取得今日成就的最大前提。

他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很出众,读书时,他曾参与英文写作比赛并且获得不错的奖励。

20岁以前,谢清海就成功利用这些优势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那时,他进到马来西亚的东南亚第一大报《STAR》工作,最初,他从事着最低端的工作——叠报纸。

全球华商名人堂——黄荣年

全球华商名人堂——黄荣年

1黄荣年做好自己才是做好一切的根本,这是黄荣年笃定的人生信条。

缔造了世界农业企业发展管理标杆,在农业领域主导世界级竞争的他强调:自己并不会为击败所谓的竞争对手而采取什么策略,金光集团的核心竞争在于,企业自身是否看得够远,谋得够深,做得够透,是否可以与时俱进,推动行业的现代化、精细化发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秉持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Perfecting the details, so that the devil will not come(完善细节,魔鬼就不会到来)。

如何做出最好的自己?如何缔造一家伟大企业并持续发展、基业长青?黄荣年的答案,不只是自强不息。

让自己、企业与社群休戚与共,为社会、为更多人造福,是他对自己人生意义所在的定位,也是他实现基业长青的基本法则。

金光集团执行董事、农业食品部总裁2家风。

黄荣年与哥哥姐姐从小就被教育“不可以浪费”,特别是吃饭的时候,碗里不能剩下一粒米。

此外,黄奕聪也经常训导子女,信用比生命更重要,自己再怎么吃苦,也不能亏欠别人一毛钱。

所有这些,都深深烙印在年幼的黄荣年心中,并成为他日后的处世准则。

1967年,黄荣年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变故。

那一年,苏哈托政府宣布取缔印尼的华文学校、社团以及报刊,大批当地的华人子女被迫失学。

用心良苦的黄奕聪,当即安排长子黄志源与次子黄鸿年前往中国读书,之后又安排黄荣年与其他三个哥哥留学新加坡,姐姐则留在印尼帮忙打理家族生意。

初到新加坡,当时正读小学六年级的黄荣年,没时间与人生地不熟的环境充分磨合,一场大考就摆在眼前——他必须通过当地的会考,才能顺利升读初中。

这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新加坡的各项教学体系相较于雅加达都更为成熟、完备,加之黄荣年原先一路跳班,各科底子都不太牢固,备考压力空前巨大。

黄奕聪适时为他聘请了家教,于是每周末为善竞争 分秒必争—金光集团执行董事、农业食品部总裁黄荣年黄荣年(Franky Oesman Widjaja)位于印尼金光集团总部的办公室,可以从36楼的落地窗边俯瞰雅加达。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如光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如光

从一张渔网走出的世界级企业家——印度尼西亚嘉丰集团董事长林如光现今,15岁卖掉渔网开辟新天地的林如光,已经是印尼工业界少有的取得世界级行业成就的企业家之一,由他创办的嘉丰集团已是印尼家喻户晓的玻璃器皿王国,同时,他也是世界最大玻璃器皿制造厂商的企业家之一。

而且,他们的成就还不局限于玻璃器皿。

多年来,本着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念,林如光领导嘉丰集团从玻璃逐渐发展到其他行业,如搪瓷炊具、不锈钢餐具、模具、印花铁罐、包装纸箱、建筑材料、通讯、金融服务以及房地产等等,不但推动了公司的业务发展,也为印尼人民创造了数万个就业机会,进而带动社会的繁荣。

同时,林如光也是最早到中国投资的印尼企业家。

早在印尼与中国断交的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在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的亲自支持下,以新加坡企业家的身份到天津投资,成为第一个到天津外商投资开发区投资的外商……少年雄心 破釜沉舟开新篇祖籍广东陆丰的林如光,出生在印尼苏门答腊的浮罗甘扒,一个仅3.7平方公里,人口三千多人,无水电供应,医疗设备欠缺,以务农为主的小岛屿。

生于那个时代的一代人,几乎都是在艰苦中成长,林如光尤其如此。

15岁,他的父亲林启恩就去世了,一夜间,人从少年到成年。

林启恩先生生前经营渔网、渔船租赁及渔网维修,虽终年辛苦卖命,却也无法改变家庭与生活的窘境。

去世后,他留给全家的唯一财富就是他生前使用的渔网,而且只有一张渔网。

一张渔网,一个陷入崩溃边缘的家庭,一位暗夜忧叹的母亲……一切,需要一位15岁的少年面对。

这很残酷,但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林如光却想要改变。

过去无法改变,他把目光放远未来。

父亲走后,除了悲伤,他想了很多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好的办法。

三天思考之后,他找到母亲,说出自己的想法,把渔网卖掉,改做其他生意。

母亲被他的想法吓了一跳,这相当于一个农民要扔掉锄头,抛弃土地。

但林如光态度坚决,因为他不想再做农民了。

小小的林如光似乎已经找到为什么父亲如此勤奋他们还要如此贫寒的原因,因此,他想走出一条新路来。

全球华商名人堂——胡应湘

全球华商名人堂——胡应湘

胡应湘在中国内地修建第一条高速公路——广深高速时,一位忠厚的老工程师告诉他,我们这里不比香港,连自行车都买不起,你还是别修什么高速路了。

他说,我了解,但我们得知道,香港也是这样发展过来的。

应湘胡·胡应湘名人堂全球华商1远见、实干、勇敢的中国人——香港合和实业集团主席胡应湘素称“日本战略之父”的大前研一常常提醒那些不想被社会淘汰的企业家,应该多思考未来,并以5年为期,去思考未来5年的世界,但也不要为更长远的未来打算,因为那样往往得不偿失。

而胡应湘却是一个喜欢为更长远的未来打算的人,这让他常常感到孤单,并饱受争议。

广深高速在10年后才得到广东省政府领导的结论:“我们之间的争论,是先进与落后之争,你代表先进。

”而他早在1983年就提出的港珠澳大桥构想,更在20多年后才得到共识。

因此,他说自己:“我不是商人。

”创造亚洲之巅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胡应湘对自己最准确的定位是工程师,最大的爱好就是绘图并把图纸变成现实。

胡应湘1935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花县(现广州花都区)。

父亲胡忠在他出生时,已享有“的士大王”的美誉。

1941年香港沦陷,家族产业被没收后,胡忠老先生自己留在香港,让家人陆续回到内地,祖国的多灾多难也因此在胡应湘幼小的心里烙下了印记。

胡应湘说:“从小,数学就是我的强项。

我对成为一名律师或者是作家等等都不感兴趣,因为这些职业都要写很多字,说很多话。

而数学就简单多了,答案只有‘正确’或者‘错误’。

”这个强项为他日后学习工程带来极大的便利。

但只有“正确”或者“错误”的思维,则常常让他在关系复杂的商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得罪很多人。

“原则上,我从来不会妥协。

”他说:“工程师最重要的是以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

”因此,他说话办事,从来都是直来直去。

念完高中以后,胡应湘曾经有过不再上大学的想法。

是母亲改变了他。

“她说,你们年轻一代一定要读书,一定要读大学,我们家不管有钱还是没钱,但是要念书的话,多少钱都拿得起。

全球华商名人堂——杜振源

全球华商名人堂——杜振源

文具夹的蓝海——国际文具集团行政总裁杜振源2008年下半年,在没有太多预警的前提下,金融海啸悄然在美国华尔街爆发,然后快速席卷全球,继重创金融行业之后,又波及了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扩散成为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

在“世界工厂”中国的南部核心地带,广东的出口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出口增速放缓甚至萎缩,成为很多企业要直面的难题。

也因此,除了如何保持已有的出口规模,近两年来,无论是在广东当地的企业还是政府,另一个思考的重点被更多强调:如何扩大内需市场,让广东的产品更多地进入广阔的内地市场。

但这一思考方向似乎并不太适用于国际文具集团(简称:国际文具)。

这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五金、塑胶活页夹和配件的企业,其运作模式非常国际化,在世界各地的员工数量超过10000人,同时在该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也是最大,超过了50%。

更为重要的是,身为文具夹行业的领军者,国际文具是一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企业,它的客户主要分布在海外,目前国内很少有企业进入它的下游产业。

“面对这一轮经济危机冲击时,我们并没有紧缩财政或者缩小生产规模。

”国际文具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杜振源说,本轮经济危机到来后,该公司可以说并没有采取特别的应对措施。

“只是在全集团内营造克服危机的信心,并趁机强化培训、改造内部流程及推广精益方案。

”海啸的机会金融海啸爆发大约半年之后,2008年的11月27日至29日,中国国际文具及办公用品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这次展会由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主办,有来自20个国家及地区的631个参展者和来自70个国家及地区的17983名访客参加。

一如往年,国际文具也参与了这次展会。

面对经济危机下的需求不足,除了努力争取更多客户的认可实现开源,大多数企业家也会在缩减开支上下功夫,但国际文具在这次上海文具展会上选择的是逆市上扬,选择展会W1馆里最大的展位展示自家的品牌和产品,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自己的参展规模。

晚间,杜振源还在上海君悦酒店准备了晚宴,招待这次参与展会的诸多贵宾客户。

世界潮商百人榜

世界潮商百人榜

“世界潮商百人榜”的评选,以个人财富为主评指标,榜单上的潮商人物,有不少人在“全球华商富豪500强”中榜上有名,其中最突出的当属多年蝉联世界华人首富的李嘉诚先生;同时也考察人物的社会责任感、个人美誉度及其在潮人社会中的贡献和知名度。

序号姓名籍贯企业名称及总部所在地(以姓氏拼音为序)1 猜育·干那戌潮安泰丹意集团(泰国)2004年,猜育·干那戌以205.6亿元的财富,名列全球潮商财富榜第二位,仅次于华人首富李嘉诚。

2 陈大河普宁彩星集团(香港)香港彩星集团主席陈大河,1966年创立彩星公司,经营、制造玩具。

至20世纪80年代,彩星集团在美国已拥有十多个货仓,其分销业务拓展至加拿大,成为香港玩具行业中佼佼者。

1984年,彩星股票在香港成功上市。

在彩星集团玩具的系列产品中,“忍者龟”风靡全球,其品牌价值超过2亿美元。

“忍者龟”在美国玩具市场中占有率在6%~8%之间,远远超过美国最大玩具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

以1990年为例,“忍者龟”年营业额41亿元,纯利12亿元。

彩星股票在上市后的两年内,其价格劲升30倍。

接着,陈大河拓展中国大陆、香港的商业、房地产等业务,1993年将房地产业务分拆,于香港上市。

至此,彩星已成为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集团企业。

3 陈汉士潮阳万盛集团(泰国)陈汉士,泰中友协副会长、泰国潮商会馆主席、泰万盛冷冻食品(大众)有限公司集团董事长。

1935年出生于潮阳谷饶镇大坑村,上世纪50年代初到泰国创业。

如今,他的企业已经成为一个2万员工的上市跨国集团。

陈汉士在泰国、美国等地拥有多家规模宏大的企业,包括世界第二大金枪鱼罐头加工厂。

他多次为家乡捐资公益事业,在家乡设立“陈汉士资助贫困大学生基金”,至今已发放近千万资助金。

2008年,陈汉士在曼谷和汕头两次举起北京奥运祥云火炬,为全球火炬手绝无仅有。

4 陈经纬潮阳经纬集团(香港)陈经纬,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业商会会长、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

全球华商名人堂——胡玉麟

全球华商名人堂——胡玉麟

·胡玉麟那个年代,泰国的对外贸易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运输工具用的还是帆船,外贸口岸主要也只是新加坡,出口物资也仅有用以换取电器、牛奶、石油等工业品和能源的饭干(将大米做成半成品后出口的产品),每一次海运航程,都需要多达十几天的时间,每次出海都是一段枯燥而艰辛的历程。

胡玉麟加入公司不久,就开始奔走在新加坡和曼谷之间。

为了取得生活和工作上的进步,他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进步的机会。

一方面,他在实践中努力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独立开展工作的业务能力与水平,一方面,他抓住旅途和业余时间勤奋地补习英文,提高知识。

胡玉麟一共在这家公司供职3年,他忠实的服务、不凡的才干,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和赏识。

到他基本上掌握了外贸的经营本领,在亲友的敦促下,想自立门户开创一番事业时,老板已是一万个的舍不得。

为了能挽留他,这位有二三十年“头家”资历的老板,竟第一遭屈尊下访,登门向胡玉麟求情,恳请他继续辅其左右。

对于老板的举动胡玉麟深为感动,但鲲鹏又焉能为感情所困而不振翼高飞呢?最终,胡玉麟歉疚地谢辞了老板的好意。

老板见挽留不住他,就转而参股投资到他的公司,这既是对这个得心应手的伙计的一种支持心意,也是对这位年轻人必有万里鹏程的一种信任与寄望。

1950年,胡玉麟凭自己在进出口公司积累下来的经验,以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和友人的资助,在曼谷开创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汇川米行,经营大米和树胶出口业务。

开始了真正的创业历程。

当时,二战后的泰国,正在国际上处于不利地位。

其主要出口货物——大米的外销,需经由联合国统一收购发售。

这样一来,泰国质地优秀的大米,不仅被抑价出口,而且常常由于各个发售需求国的苛刻条件,发生好米被当作次米退回的事情。

因为没有其他的出口渠道,被退回的好米时间一长,就发霉生虫,真正成为次米了,但所有的米商都因无权进行自由贸易而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被损失。

面对国家外贸和同行的这一困境,胡玉麟想到:泰国是个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农业国,大米是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农产品,然而战前,大米的对外贸易均操纵在洋人洋行的手中,战后,联合国又贱价收购,任意退货,使国家和米商都蒙受很大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高官挑起创投重担华裕达至今还担任着多家公司的董事长或总裁职务,但他的同事们一般并不称他为华董事长或华总裁,而是称他为华主任。

这是对他曾经担任8年时间上海科技委员会主任的一种纪念,也是对他在那一时期,为科技产业和创投事业发展所作贡献的一种认可和尊敬。

在大家眼里,他是一位好的董事长和总裁,也是一位好的科技委员会主任。

正是他在主管上海科技事业期间,推动了上海创业投资的起步和发展,并将其带到欣欣向荣的境地。

华裕达1939年4月出生,江苏无锡人。

1957年7月毕业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后,他考入到西安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专业就读,并于1962年9月顺利毕业,然后踏上了工作岗位。

华裕达前半生的工作一直与国防事业紧密相关,因此他不愿意,也不方便过多地讲述过去。

从学校一毕业,他就进入原国防科委第七研究院第701研究所从事舰船装备研究设计工作,后被调入到相同工作性质的第711所工作,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研究室主任、柴油机研究发展部主任等职。

711研究所柴油机研究发展部是专业从事柴油机及其装置的科研、设计、开发、生产、经营的综合性实体。

多年来独立或与工厂联合设计、研制了多种型号的高、中、低速柴油机产品,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国防工办重大技术改进成果奖、并装备了大批船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试验和制造技术人才。

文革后期的1974年,华裕达参与并组织国内著名同行专家编制了大型工具书《船用柴油机设计手册》,获国防科技二等奖。

在该机构工作这期间,华裕达经历了国家启动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而且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不能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丝毫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先进的、有用的技术也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而我国许多科研成果却只是停留在实验室,无法成为产品服务于社会。

这让他对如何推动科技产业化,特别是如何解决科研投入和产出等等制约科技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问题作了思考。

1991年,华裕达开始有机会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

当年,他被调任到上海市政府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担任大约1年时间的副主任职务后,于1992年9月被任命为上海市科委主任。

华裕达与创投事业的缘分也在他就任科委主任后结下。

进入地方科委工作后,他有机会接触到很多海外创投机构并被这种模式吸引。

他认为创投的模式正好可以解决他一直困惑的问题,进而促进技中国创投元老的中国式创投——上海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裕达“政府引导创业投资的发展主要有两条:第一,政府资金做种子,优惠政策作推动,帮助解决困难作保证。

第二,政府不要直接运作,必须全力支持创业投资市场化运作,不作任何干预,不介绍人,不介绍项目。

同时要有宽容之心,不急不躁,要给人以时间,要宽容人失败,时间和局部的失败会造就成功。

”——华裕达华商韬略·毕亚军/文2术转化为生产力。

就任上海市科委主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筹建了由上海市政府出资,市科委主管的上海市科技投资公司(上海科投),这是中国最早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的创业投资公司。

“为了快速发展高新科技企业,当时的市委书记吴邦国同志提出“拨改投”概念,即将原来政府通过火炬、星火等产业化计划的项目拨款方式改为投资方式。

因为拨款机制钱少,效率又低,而企业运作本身就必须市场化运作。

为此,1992年政府出资1.5亿元人民币,由市科委主管建立了上海科技投资公司,负责管理此工作;次年又再吸引了7家企业1.55亿元人民币创建了上海科技投资股份公司。

” 华裕达回忆说。

为了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在创立上海科投的同时,华裕达也开门迎客,广泛地同国际间优秀的创业投资机构建立联系,甚至借助他们的经验、资金和人才来发展自己。

创立上海科投的当年,华裕达就代表上海市科委与美国著名投资机构IDG集团创始人麦戈文签署了共同组建中外合资创业投资公司的协议,这也是中国向国际知名创业资金打开的第一扇大门。

华裕达认为,因为政府部门本身并不懂得,也不合适直接运作创业投资,所以政府部门设立的创业投资基金应采取财务出资人与管理人相分离的模式,委托懂技术、懂产业、懂资本运作的专业管理人才去负责运作。

然而当时的法制环境和人们对创业投资的粗浅理解不允许这样做。

因此,上海科投仍然采用老机制来发展,其发展一开始不尽人意。

这种不尽人意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99年。

当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科教兴市。

在总结了上海科投的运作经验之后,市政府决定再出资6亿元人民币,成立一个按国际规范运作,采取委托管理机制,由专业管理人才进行运作的创业投资公司。

当时,华裕达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市领导却看中并鼓励他,继续为上海的科技事业,特别是新兴的创投事业贡献力量。

他知道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毫不犹豫地挑起了重担。

政府领导选择华裕达,是因为看好他在30多年基层技术研究和科技体制改革工作中所积累的对技术发展规律的洞察力,对中国数十年科技体制改革的经历与阅历,以及在科委主任岗位上培养出来的对国家宏观技术、经济动向的把握,和在此期间,他本人对创投事业发展的思考和积极探索。

大家相信,有这些条件,他能够更好地执行“建设上海的风险投资体系”这一任务。

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华裕达是个诚实正直,值得信赖的人。

在当时的环境下,从事创业投资,投给谁,不投谁?该不该投?投了以后赚多少?赔多少?等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本良心帐,能不能做好,会不会做垮,要看能力,也要看良心,因为基本上没有什么制度,这个行业本身也不可能用标准化去管理。

如果手握大量资金的人在品行上有问题,不但事业做不好,恐怕还会捅出大漏子。

华裕达接到使命后,创立了上海创业投资公司(上海创投)。

但政府领导和他都认为,上海创投的主要目的不应该是赚钱。

“如果是为了赚钱,肯定不会找我,很多人比我能赚钱。

”他笑着回忆说。

建立一个创业投资体系上海创投有两个使命,一是藉助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利用风险投资机制推动上海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支持初创期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进而推进上海的创新和创业活动蓬勃发展;另外是要作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和行业领路人,推动上海的创业投资事业的发展探索和创新适应上海特点的创业投资运行机制,以及培养一批创业投资专家和若干优秀创投机构。

华裕达最看中的是后者,这也是上级给他的第一要务。

为了完成这个使命,华裕达大胆创新,率先采取‘基金的基金’和委托管理的方式,建立了一个由政府引导,各界参与的新型创业投资体系,走出了一条地方政府用现代经济手段引导和扶持科技产业发展的新道路。

这也是他在上海科投时就想做,而且准备做的事情,所以进展相对顺利。

期间,他带领上海创投以政府的6亿元启动资金作为种子基金,广泛与海内外各类民间资本合作,先后与海内外20余家投资机构联手成立了17只合资基金,并透过吸引这些机构的资金投入,让可以应用到实际投资中的总资金规模放大到30亿元。

这个举动的示范效应是巨大的,它除对上海创投事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外,也对全国的创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曾有人说,“这6亿元资金,创造了政府引导资金的典范,就像一颗火种,引发了全国的风险投资基金的建立。

”3上海创投在管理上告别过去政府部门投资企业时一手包办的传统,首开出资者与管理者相分离的“专家理财”运行机制,形成上海创业投资的创新特色,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专家理财”运行机制的核心是,要求基金公司只履行出资人的职责,即选择和评估真正实施投资行为的资金投资管理公司,对于自己选择上的资金投资管理公司的具体运作则不进行干预。

同时,华裕达还努力将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以共同利益作为动力之一去保证成功,比如按国际惯例,为资金投资管理公司提取相当于基金规模2%至3%的管理费,并将投资收益的20%至30%和资金投资管理公司分成,从而部分实现了有限合伙制,将投资基金的运作带到了更具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程度。

 为了将有限的资金用得恰到好处,华裕达坚持按专业化管理运营公司,他不仅让专家参与有关项目的策划,更让专家参与投资并辅导企业创业,以随时纠正不良发展倾向。

他认为,寻找专家,帮助投资者管理和培养专家,是创投公司的老总们应该每天都考虑的问题。

当时,创业投资在中国还没有任何成功的例子可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又往往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因此,华裕达带领公司一步一步地探索和实践。

“因为没做过,所以我们会很小心、多卖力。

”他回忆说,“当时,我们都是引进一些先进国家的投资技术,和有经验的专家共同分析,有了相对圆满的意见后才会动手。

”期间,华裕达还继续致力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同业组建了合作基金,并参照美国的模式建立了专业的投资基金,在微电子、软件、生物技术方面进行创业孵化。

2002年,上海创投与新加坡TIF风险基金共同设立了中国的第一只合资基金——华盈TDF,虽然上海创投只在其中出资10%,做了一个小股东,但却从中学习到很多先进的投资理念,而且华盈TDF 还与上海创投的投资模式形成很好的互补。

华盈TDF的主要团队来自新加坡和美国,对中国创业团队缺乏了解,因此投资更多地集中在扩张型企业之上,而上海创投却正好相反,因为肩负着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任,所以他们主要都是投资于早期项目,而且越及时退出投资越好,因为华裕达希望用有限的资金支持更多的企业,所以常常是被投资公司刚有起色,他们会退出投资,进而将退回的资金投入到新的公司上。

这样一来,华盈TDF就刚好可以承接一些上海创投所投资的项目。

2003年,上海创投还与美国硅谷著名创业投资公司——橡子园管理公司、上海张江有限公司在浦东软件园合作建立了橡子园上海孵化器,主要通过专业型和导师型的方式,孵化软件、光通信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等项目。

专业型指进入孵化器的项目属同一产业领域,甚至可以互相关联整合;导师型指孵化器管理团队都是该专业领域的创业专家,管理着专业孵化基金,将突出指导功能,通过指导被孵项目的创新创业,促使企业快速成长和发展。

专注也是华裕达在发展创投事业中的一大特点和贡献。

为了真正将管理的资金应用到帮助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上,即使在投资退出难的困境中,上海创投在面对股市热、地产热的诱惑时,也始终坚持了投资于早期高科技企业的投资方向,而同一时期成立的不少创业投资公司,很多都变成了只投资中后期阶段或者pre-IPO阶段的股权投资公司,有一些甚至变成了炒买炒卖的投机分子。

“很多公司炒股、炒房,一两年就赚了大钱,我们投资早期的企业,不光是不赚钱,将来前景怎么样都不能看得很清楚。

”华裕达坦言,他的确在心理上承受过一些盈利的压力。

但他认为,在中国做创业投资不能太爱钱,否则会很难抵御各种诱惑。

尤其在掌管上海创投这个肩负了相当多政府使命的“特殊”的投资公司时,他在决策时,首先考虑的都是政府应该怎么做,“我的目标很明确,支持高科技小企业,促进科技创新,单纯赚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