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教学环节
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但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需求。
改革措施之一是加强与企业合作,及时了解行业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
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实践环节。
电气自动化专业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机会。
改革措施之二是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虚拟仿真技术和实验设备,以提升实践能力培养效果。
师资力量不足。
电气自动化专业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目前师资力量普遍不足。
改革措施之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引进优秀的教师,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以及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来提高师资力量。
第四,实习实训环节不完善。
电气自动化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较高,但实习实训环节往往存在问题。
改革措施之四是加强实习实训环节的组织和管理。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并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管理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实践活动并取得实际效果。
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也是一个问题。
改革措施之五是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并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
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实习实训环节不完善和培养目标不明确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改善实习实训环节的组织和管理;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指导。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核心课程建设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核心课程建设一、课程体系构架说明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体系由公共必修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四个层次而构成。
实施“一条主线(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贯穿始终)、三个层次、平台+核心技能”的课程建设体系。
强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核心技能服务,使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在深度、广度上得以全麦能提高,彰显专业特色。
二、主要专业课程及教学进度安排主要专业课程及教学进度安排表见附表一。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单片机的一般原理及其组成,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结构、指令系统、定时/计数器、中断技术、串行通讯技术及其存储器、I/O口的扩展技术,通过编程、调试等实际操作,初步掌握单片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传感器:要求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光电效应及光敏器件、新型光电传感器、波与射线式传感器和热电式传感器等知识。
3、EDA技术:EDA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使学生对计算机和EDA工具进行电路的设计和仿真有一定的了解,并会使用开发系统设计PLD器件,掌握multiSIM2001基本操作、仿真仪器的使用、仿真常用分析方法及电路设计、印刷电路板基本知识、原理图绘制等。
4、维修电工: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电工常用工具与仪表、电工材料与低压电器、维修基本操作技能、电工识图的基本方法、室内照明线路与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原理与安装、变频技术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5、ARM: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概述、ARM7体系结构、ARM指令系统、Thumb指令集、嵌入式汇编与C语言程序设计、基于S3C44B0的嵌入式系统、ADS集成开发环境、μC/OS-II简介、Linux操作系统。
6、自动控制技术:内容为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内容,其中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率分析法、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以及非线性系统分析基础和采样控制系统分析基础,是使学生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能够从事与自动化相关的技术工作。
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使我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在2023年暑假期间参加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观摩,深入了解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原理、维护保养以及故障排除,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与过程1. 电气设备认识与操作在实训的第一阶段,我们首先对常见的电气设备进行了认识,包括变压器、配电柜、继电器、接触器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这些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方法。
2. PLC编程与调试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电气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PLC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编程练习。
通过实际调试,我们掌握了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3. 电机控制与变频调速电机是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核心部件。
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电机的种类、工作原理以及控制方法。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变频调速技术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掌握了变频器的调试与维护。
4. 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在实训的最后阶段,我们参与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以及故障排除方法。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训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 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各项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与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也使我学会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电气自动化工作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只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才能确保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实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我收获颇丰。
电气自动化实训课程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我校开设了电气自动化实训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目的1. 熟悉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基本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2. 掌握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维修技能;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训内容1. 电气控制电路基础(1)认识常用电器元件,如继电器、接触器、按钮、开关等;(2)掌握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接线方法;(3)学习电气控制电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2.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1)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2)学会使用电子绘图软件进行电路设计;(3)熟悉电气控制电路的原理图绘制。
3. 电气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1)按照电路图进行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2)进行电路的调试,确保电路正常运行;(3)掌握电气控制电路的调试方法。
4. 电气控制电路维修(1)了解电气控制电路的常见故障;(2)学会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电路检测;(3)掌握电气控制电路的维修方法。
5. PLC编程与调试(1)了解PLC的基本结构、原理及编程方法;(2)学会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编程;(3)掌握PLC程序的调试方法。
6. 自动化生产线控制技术(1)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学习自动化生产线控制技术,如传感器、变频器、步进电动机等;(3)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方法。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学习电气自动化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以及PLC编程与调试等实践操作。
3. 小组讨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
4. 课题研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电气工程自动化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实训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和调试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次实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熟悉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构成及工作原理;2. 掌握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方法和调试技巧;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4. 提高学生对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认识本次实训主要针对以下几种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进行认识:(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LC是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的重要设备,具有编程灵活、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等特点。
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PLC的构成、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2)变频器:变频器是一种用于调节电机转速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实训中,学生需了解变频器的原理、类型、安装和调试方法。
(3)人机界面(HMI):HMI是用于显示和操作自动化系统的设备,具有图形化、直观易用等特点。
实训中,学生需掌握HMI的构成、功能和使用方法。
2. 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操作(1)PLC操作:学生需掌握PLC的编程、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使PLC控制电机实现启停、正反转等功能。
(2)变频器操作:学生需了解变频器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变频器控制电机实现调速功能。
(3)HMI操作:学生需掌握HMI的编程、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使HMI显示和操作自动化系统。
3. 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调试(1)PLC调试:学生需掌握PLC的调试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通过调试,使PLC 控制电机实现预期功能。
(2)变频器调试:学生需了解变频器的调试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通过调试,使变频器控制电机实现调速功能。
(3)HMI调试:学生需掌握HMI的调试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通过调试,使HMI 显示和操作自动化系统。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
掌握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理论、技能及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突出,并获及专业岗位职业训练的高级人才。
2.服务面向定位面向各种条件下的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系统中设备使用、维护、改造设计、调试、技术管理及造价预算等相关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基本培养规格思想道德素质:具备整洁,诚实。
认真,守时,守信的基础;在人格方面,自尊并尊重他人,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善良、正直。
具备商品、市场、竞争、价值、风险等现代化意识。
文化素质:较高文化修养,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知识,具备较高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追求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有求知和终生学习观念。
体育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技能,重视卫生营养保持,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具备健康的情趣和健康的意志品质,具备主体精神和自我意识,有一定的心理调节能力,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对成功与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及承受能力。
职业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相应的法律常识,掌握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熟悉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技术应用及开发设计方面的知识。
掌握较强的计算机,单片机理论及应用的必备的专业知识。
2、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理论教学环节《高等数学》本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
主要介绍函数、极限、导数的应用、原函数与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向量代数及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常微分方程、无穷级数、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拉氏变换、概率论等。
该课程应注重数学概念和分析方法的讲授,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路分析》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摘要】在智能制造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势头迅猛,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行业发展趋势、专业现状分析、课程体系构建必要性、关键内容以及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培养具备智能制造能力的专业人才。
该课程体系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未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仍将面临挑战,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以应对未来发展的挑战。
【关键词】智能制造、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体系构建、发展趋势、现状分析、必要性、关键内容、实施方案、重要性、人才培养、未来发展、挑战。
1. 引言1.1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成为推动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而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向智能化、数字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智能制造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需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分析当前智能制造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现状,并探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还将介绍构建课程体系的关键内容和实施方案,以及探讨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课程体系构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培养更加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
2. 正文2.1 当前智能制造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智能制造的迅猛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电气自动化课程
电气自动化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2017)
一、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 核心课程:电路、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气控制与PLC、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嵌入式系统基础、电力系统自动化、新能源发电技术等。
2.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专业课程实验包括:电路实验、电磁场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机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电力系统分析实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高电压技术实验、发电厂电气部分实验等;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及军训、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电子工艺实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高电压技术课程设计、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气工程实训、电气学院生产实习、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实践与毕业设计等。
三、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应修学分学分比例(%)数学与自然科学2615.03%
工程科学工程基础26.5
68.7539.74%专业基础20.25
专业必修16
专业选修6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集中
实践环节)
3520.23%
人文社科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必修33.25
43.2525%通识教育选修10
合计173100%四、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五、本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关系矩阵
六、本专业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电气电控实训详细实习报告
电气电控实训详细实习报告一、前言电气电控实训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训,使我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本次实训中,我认真学习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熟练掌握了各种电气控制元件的使用和维护,并在实践中设计并安装了一个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详细报告。
二、实训内容1. 了解并熟悉电气控制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
2. 学习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从原理图到实际接线的转换。
3. 熟悉电气控制电路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4. 参加实训过程中的各项实验,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训过程1. 学习电气控制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在实训前期,我们学习了电气控制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
通过学习,我们对这些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电路设计和安装打下了基础。
2. 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和安装: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根据给定的任务,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设计规范,确保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安装过程中,我们按照原理图进行接线,并进行了反复的检查,确保电路的正确性。
3. 电气控制电路的调试和维护:在电路安装完成后,我们进行了调试。
通过反复的实验,我们发现并解决了电路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电路的正常运行。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电气控制电路的维护方法,掌握了如何定期检查和保养电路,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4. 参加实训过程中的各项实验:在实训期间,我们参加了各项实验,如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实验、电气控制电路的故障排除实验等。
通过实验,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了对电气控制电路的理解。
四、实训收获通过本次电气电控实训,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掌握了电气控制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学会了如何设计和安装电气控制电路。
电气实训情况总结
电气实训情况总结1. 引言本文是对电气实训情况的总结报告。
电气实训是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实训内容、实训设备、实训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2. 实训内容电气实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电路基础实训电路基础实训是电气工程学生的基础训练课程,主要包括基本电路的搭建和测量实验。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掌握电路搭建的方法和常用的电路测量仪器的使用。
2.2 电机拆装实训电机拆装实训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熟悉电机的拆卸和安装过程。
通过拆卸和安装电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并提高动手能力。
2.3 电气控制实训电气控制实训主要包括电气元件的选型和电气控制系统的搭建实验。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熟悉各种电气元件的特性和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 实训设备良好的实训设备是电气实训的重要保障。
一个完善的电气实训设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电路实验台电路实验台是进行电路实验的基本设备,它包括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和各种电路连接线。
实验台应具备稳定的电源和准确的测量仪器,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测量。
3.2 电机实验台电机实验台是进行电机拆装和测试的设备,它包括各种类型的电机和相应的测量仪器。
实验台应具备安全可靠的电机拆装装置和精确的测试仪器,以便学生进行电机实验。
3.3 控制实验台控制实验台是进行电气控制实验的设备,它包括各种电气元件和相应的控制器。
实验台应具备多种类型的电气元件和灵活可靠的控制器,以便学生进行各种电气控制实验。
4. 实训效果电气实训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4.1 实践能力提高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气原理和电路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他们可以亲自搭建电路、拆解电机、搭建电气控制系统,并通过测量和测试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4.2 应用能力提高电气实训使学生熟悉电气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PLC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PLC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学分:4学时:96适应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PLC专业技能实训》是三年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于第四学期开设,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课程任务:让学生完成专业方面的综合性实训项目。
通过这些实训项目,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前续课程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知识于具体项目的能力。
另外训练学生的团队分工合作精神(分小组进行)。
本课程的前期课程:《电气控制与PLC》、《电气传动控制应用技术》、《电工及电气测量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本课程的后续课程:《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知识和能力培养等方面要求学生达到下述目标:1.知识目标①熟悉常见的电气设备(如:交流电机、步进电机、变频器、触摸屏、PLC等),掌握其基本原理、主要结构组成。
②通过编制综合性的PLC程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PLC知识,掌握把PLC运用于具体的综合性项目的能力。
③掌握综合性应用项目的硬件接线规范、软件编程规范和调试规范。
④掌握一定的软硬件调试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技能目标①能根据手册或说明书进行电气设备的基本接线操作,包括读懂现有接线图以及根据需要进行接线、改线。
②熟练掌握运用PLC控制具体对象的能力。
③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分析现象并进行解决。
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⑤运用前续专业基础知识于具体的实践性项目的能力。
3.职业素质目标①严格遵守实训规程。
②保持工作环境整洁、爱护设备。
③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条件1.教学环境本课程以实践为主,在实训室完成,实训室要求配备基于PLC控制的综合性实训设备。
学生分组实训(2~4人/组),每组一套设备。
2.实训设备以自动化技术实训室的变频调速技术分室和PLC综合应用技术实训室的实训对象为主,实训对象如基于PLC控制的交流异步电机、步进电机、变频器、触摸屏系统等,其它设备包括计算机、PLC 编程电缆、电气接线电缆等。
电气自动化专业介绍
电气自动化专业介绍一、专业概述电气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
该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能力,能够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自动化设备与系统设计、电力设备维护与管理等工作。
二、专业课程1. 电路理论与分析:介绍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分析,电路的稳态和暂态分析等。
2. 电磁场与电磁波:学习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和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3.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讲解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逻辑门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字电路设计与分析能力。
4. 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介绍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学习电力系统的分析与控制方法,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能力。
5. 自动控制原理:学习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控制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等内容。
6. 机电与拖动控制:讲解机电的基本原理和拖动控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机电控制与调试能力。
三、实践教学1. 实验课程:开展电气自动化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例如,进行电路实验、机电控制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或者实验室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了解电气自动化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3.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进行电气自动化相关的毕业设计,通过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就业前景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具备广泛的就业领域和良好的就业前景。
主要就业方向包括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自动化设备与系统设计、电气工程技术服务等。
毕业生可在电力公司、自动化设备创造企业、工程咨询公司等单位就业,也可从事科研、教育等工作。
五、发展趋势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将更加重要。
自动化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自动化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一、引言
自动化专业实习教学大纲是自动化专业实习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指导实习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对于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大纲根据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结合实习教学实际需求制定,旨在规范实习教学管理,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二、正文
实习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习教学内容
(1)自动化生产线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
(3)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4)自动化生产线的优化与改进。
(5)自动化生产线的维护与管理。
实习教学形式与方法
(1)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厂等生产现场进行实地参观和操作,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实际运行情况。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项目实训:组织学生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课程设计:安排学生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校外实践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方式,是其他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培养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前提高职业能力。
三、设计思路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管理文化;全面掌握电力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学以致用。
四、课程培养目标通过顶岗实习课程的实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1.专业能力了解电气自动化设备公司、电气自动化集成公司、供电公司等企业的文化、企业运作、规章制度。
2.方法能力促成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基本胜任所在岗位要求。
3.社会能力在实习岗位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团队精神、爱岗敬业,责任心强。
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顶岗实习课程是体现职业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后,进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实习。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管理文化;全面掌握自动化设备及供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能运用已掌握的专业技术改造传统设备,设计新设备;综合了解现代电气设备产品营销及售后服务等专业技能。
学以致用,学生既能全面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又能为企业生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课时安排说明:标准教学周为20周,课时为560节,每周14次课28课时,实践560学时。
(一)课程整体设计(二)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六、课程考核与评价学生必须提交符合规定要求的顶岗实习书面报告、电子资料和校外实习单位指导意见和成绩评定表格。
以校外实习单位过程考核为主,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挡,占总评70%;学校教师审阅顶岗实习报告考核为辅,占总评30%;出现安全事故责任属于个人的、违法、违纪事件总评按不及格分计。
电气自动化专业介绍
电气自动化专业介绍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涵盖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材。
本专业的学生将接受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系统培训,学习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掌握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技能。
一、专业特点1.1 综合性:电气自动化专业融合了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内容,学生将学习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技能。
1.2 实践性: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将参预实验课程和实践项目,掌握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1.3 前沿性:电气自动化专业紧跟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学生将学习最新的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做好准备。
二、专业课程2.1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电路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机电与拖动、电力系统分析等。
2.2 自动化技术课程:控制理论与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与设计、工业过程自动化等。
2.3 专业选修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PLC编程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
三、就业前景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具备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能力,可以在各个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就业方向:3.1 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毕业生可以在电力公司、电网运营商等单位从事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工作,负责电力设备的检修、故障排除等工作。
3.2 自动化设备研发与创造:毕业生可以在自动化设备创造企业从事研发、设计和创造工作,参预自动化设备的开辟和生产。
3.3 控制系统工程师:毕业生可以在工业企业从事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工作,保证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高效性。
3.4 项目管理与技术支持:毕业生可以在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持领域从事相关工作,负责项目的计划、实施和技术支持。
四、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电气自动化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将参预以下实践活动:4.1 实验课程:学生将参预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引言概述: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是为培养具备电气自动化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设计的教学体系。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
一、基础理论课程1.1 电路基础:包括电路分析、电路定理、交流电路等内容,培养学生对电路的基本认识和分析能力。
1.2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学习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电路设计能力。
1.3 信号与系统: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包括信号的表示与处理、系统的特性与分析等,为后续的控制系统课程打下基础。
二、控制理论课程2.1 控制工程基础:学习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包括传递函数、稳定性分析、根轨迹等,培养学生的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2.2 自动控制原理:深入学习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PID控制、校正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培养学生的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能力。
2.3 离散控制系统:学习离散时间系统的建模和分析方法,包括离散时间信号、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分析等,为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奠定基础。
三、电气工程课程3.1 电机与传动:学习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等,培养学生的电机选型和控制能力。
3.2 电力电子技术:学习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和应用,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电力变换器和电力调节器等,培养学生的电力电子系统设计和调试能力。
3.3 电气安全与维护:学习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护知识,包括电气事故防范、电气设备检修和维护等,培养学生的电气安全意识和技能。
四、自动化技术课程4.1 工业自动化基础:学习工业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传感器与执行器、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工业通信等,培养学生的自动化系统设计和调试能力。
4.2 过程控制系统:学习过程控制系统的建模和控制方法,包括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策略和优化方法等,培养学生的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计划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的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理论水平与专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具有从事电气工程行业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可以安装、调试和运营电气及自动化设备;对电气及自动化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及售后服务;具有计算机操作, 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等智能控制器的能力;具有结合强弱电、结合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该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为电气工程师。
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重要分为两个方向: 一是从事与电气电子技术有关的自动化控制或电气设备的安装、维护、运营管理工作, 如各类电气设备制造公司电气工程师、电气施工员、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人员;二是从事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技术服务、技术改造设计等工作, 如各类电气工程设计与技术支持公司电气工程师、硬件项目开发以及电气工程设计师等。
三、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及能力分解1. 岗位职业规定2. 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四、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达成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规定, 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确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校企共培、学工合一”。
学校积极寻求合作公司, 以“合作、共赢”为工学结合目的, 让公司真正地参与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
我系与广东倍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签署“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 对本专业的学生试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实行“2+1”(2年校内学习, 1年公司工作学习)“倍思班”培养模式。
该模式将传统的“校内教学—实习—教学”的方式, 改革为“校内教学—公司顶岗实习—公司教学—就业”的方式, 实现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真正合作。
五、人才培养条件规定1.实习实训基地规定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定, 突出职业和实践两大要素,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满足本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 校内外实训基地应当达成一定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2)校外实习基地针对本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校外与多家较为知名的电子、电气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 先后与广东倍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电子工业部第五研究所、东莞森泰电子有限公司等30多家公司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使之成为本专业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重要承担学生的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教师挂职锻炼及顶岗实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教学环节探索【摘要】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学院为例,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探索,提出“2+3”的教学思路,在课程上一分为二,并对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实训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39-01
高职培养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而高职必须根据职业的需要设置专业。
与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应该是维修电工职业,作为职业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因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理论上要求也比较高,那么,如何处理好理论和实训的关系呢?下面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展开讨论。
我院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的就业情况和教育部专业设置目录等,在社会上涉及较多应用较广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方面的专业,因该专业具有理论基础要求较高、抽象难学等特点。
所以在理论基础课上要占用很大时间和精力,但实训方面也要进行专业的强化训练,时间长、难度大,所以要正确处理好理论和实训的关系尤为重要。
现在出现这二方面课不平衡,在上实训课时理论课有的没学过,有的学了可基础不实,给上实训课带来一定困难。
另外,从实训课题开发上也要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专业的适应性,特别是现代科学
技术发展迅速,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经常变化。
而且在现代社会,人们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适应岗位变动的职业迁移能力也是高职人才培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社会需求量大、适应面广的专业,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专业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尚有差距。
鉴于此,电气自动化专业,必须在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际竞争和现代化系统以及其它工业发展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提出的素
质要求。
育人过程需要各种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
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性教学环节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由于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是面向工程实际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其实践性教学环节更应该得到重视。
高职培养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而高职必须根据职业的需要设置专业,对实训环节应以满足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方向能力培养的需要开展。
从我院的专业设置可以看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是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能力。
实训教学环主要是围绕这个核心能力开展的。
主要是以强电为主,如:维修电工实训等。
但在现在控制技术和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还比较欠缺,我认为把这些内容加入到其中,现在的培养主要以考等级为主,但要使学生要有真才实学才是我们的目的。
主要问题有:
1、实训课的专业理论课不能很好衔接,有的专业理论课实训无
法实现,如自控原理,所以学生不能很好掌握;还有只能实现一半,如交直流调速等。
2、专业理论课的实验比较少,所以使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加深印象。
有的实训课可以用实验课解决就可以了,如电机系统实训、电机控制系统综合实训,因为这个实训室里的设备本身就是实验实备,并台套数也较少,如上到理论课时及时做实验,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些。
因为在后面的交直流调速用到这些就可以了。
3、缺乏合适的实训教材,并实训内容要不断更新。
4、实训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为了提高自动化专业实训环节的教学效果与效率,实训环节和专业基础课之间需要统筹安排,相关课程进行整合。
把与实训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充实到纯实训教学里,尽快编写合适的实训教材,并不断更新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效解决理论、实训之间的配合问题,平时多做实验。
在实训时,对于学生来说:在每次实训前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就是把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训,当堂检验与巩固。
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电气自动化专业有着较强的市场适应性,要具有自己的特色。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所涉及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训课题进行整合,可用实验课可以解决的就不做实训,在实训课中加入一定量的、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践项目内容;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教学等。
采取的以项目为导向、以实训项目任务为驱动、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安排上提出“2+3”的教学思路,就是前二个学期以理论基础课为主,打下结实基础,后三个学期以实训为主,有的课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如《plc应用技术》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并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并逐步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注重核心能力、核心技能的培养,是培养社会所需的自动化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人才的有效办法。
同时,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共同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在一定行业范围内的职业迁移能力。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反映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学习资源丰富,为学生课后进行自我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采用的以项目为导向、以实训项目任务为驱动、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plc应用技术》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成果中所研究并实践的基于“工作岗位群和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在全院已经作为典范全面地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 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
育与职业,2006(14).
[2]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职业分类大
典[z].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职业分类大
典(2005年增补本)[z].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