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二、蝗虫的解剖
食用蝗虫活体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蝗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营养价值。
2. 探讨食用蝗虫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 为蝗虫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蝗虫(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蝗虫)2. 实验器材:解剖显微镜、剪刀、镊子、烧杯、培养皿、解剖盘、酒精、生理盐水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蝗虫外部形态:观察蝗虫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翅等部位,了解其外部形态结构。
2. 解剖观察内部结构:将蝗虫进行解剖,观察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等内部结构。
3. 营养成分分析:测定蝗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4. 食用安全性评价:对蝗虫进行活体食用实验,观察食用后的生理反应。
四、实验结果1. 蝗虫外部形态观察:蝗虫体长一般在2-3厘米,身体扁平,背部有硬壳,头部有触角和复眼,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2. 蝗虫内部结构观察:蝗虫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呼吸系统由气管和气门组成;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生殖系统由卵巢和精巢组成。
3. 营养成分分析:蝗虫蛋白质含量在60%左右,脂肪含量在20%左右,碳水化合物含量在10%左右。
同时,蝗虫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4. 食用安全性评价:在实验中,部分志愿者食用了蝗虫活体。
观察发现,食用蝗虫后,志愿者未出现明显的生理不适反应。
部分志愿者表示,蝗虫口感较好,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五、实验结论1. 蝗虫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
2. 蝗虫的食用安全性较好,部分志愿者食用后未出现明显的生理不适反应。
3. 蝗虫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人类提供一种新的食品来源。
六、实验讨论1. 蝗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其开发利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在我国,蝗虫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2. 蝗虫的食用方法多样,可以加工成各种美食。
蝗虫解剖实验报告合集(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蝗虫的解剖,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殖发育过程,进一步掌握昆虫解剖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棉蝗(成虫)2. 实验工具:解剖剪、解剖针、镊子、解剖盘、解剖镜、剪刀、滴管、生理盐水、70%酒精、10%福尔马林、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10%盐酸溶液、蒸馏水等三、实验步骤1. 观察蝗虫外部形态(1)观察蝗虫的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的外部形态,记录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2)观察蝗虫的触角、复眼、口器、足、翅等器官,记录其形态和功能。
2. 解剖蝗虫头部(1)沿蝗虫头部背中线剪开,暴露头部内部结构。
(2)观察并记录蝗虫的脑、食道、嗉囊、胃、中肠、后肠、肝、胰腺、生殖器官等结构。
3. 解剖蝗虫胸部(1)沿蝗虫胸部背中线剪开,暴露胸部内部结构。
(2)观察并记录蝗虫的气管、肌肉、神经、翅等结构。
4. 解剖蝗虫腹部(1)沿蝗虫腹部背中线剪开,暴露腹部内部结构。
(2)观察并记录蝗虫的生殖器官、排泄器官、呼吸器官等结构。
5. 观察生殖器官(1)观察雌蝗虫的卵巢、输卵管、受精囊、产卵器等结构。
(2)观察雄蝗虫的精巢、输精管、储精囊、生殖突等结构。
6. 观察呼吸器官(1)观察蝗虫的气管分支情况。
(2)观察气管末端的气门,了解气门的数量和分布。
7. 观察排泄器官(1)观察蝗虫的排泄器官,如马氏管等。
(2)观察排泄器官的排泄过程。
8. 观察消化系统(1)观察蝗虫的消化系统,如口腔、食道、嗉囊、胃、中肠、后肠等。
(2)观察消化过程中的消化酶分泌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蝗虫头部蝗虫头部主要由脑、食道、嗉囊、胃、中肠、后肠、肝、胰腺、生殖器官等组成。
其中,脑是蝗虫神经系统的中枢,负责调节蝗虫的运动和生理活动;生殖器官负责蝗虫的繁殖。
2. 蝗虫胸部蝗虫胸部主要由气管、肌肉、神经、翅等组成。
气管是蝗虫的呼吸器官,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蝗虫体内;肌肉负责蝗虫的运动;神经负责调节蝗虫的运动和生理活动;翅是蝗虫的飞行器官。
解剖蝗虫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蝗虫的解剖,了解昆虫的内部结构及其生物学特征。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
3. 掌握昆虫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蝗虫(雌性或雄性均可)。
2. 实验仪器:解剖盘、解剖剪、解剖针、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75%酒精、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新鲜蝗虫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剪剪开腹部,取出内部器官。
2. 观察外部形态:(1)观察头部:包括触角、复眼、单眼、口器等。
(2)观察胸部:包括足、翅、气门等。
(3)观察腹部:包括生殖器官、消化器官、呼吸器官等。
3. 解剖头部:(1)剪开头部,取出脑和神经。
(2)观察脑的结构,包括前脑、中脑、后脑。
(3)观察神经的分布和走向。
4. 解剖胸部:(1)剪开胸部,取出心脏、气管等。
(2)观察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瓣膜等。
(3)观察气管的分布和走向。
5. 解剖腹部:(1)剪开腹部,取出消化器官、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等。
(2)观察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
(3)观察生殖器官,包括卵巢、睾丸、精巢等。
(4)观察排泄器官,包括肾、输尿管、膀胱等。
6. 观察呼吸器官:(1)观察气门的分布和走向。
(2)观察气管的结构和分布。
7. 观察其他器官:(1)观察神经节的结构和分布。
(2)观察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头部解剖结果:蝗虫头部包括触角、复眼、单眼、口器等。
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功能,复眼具有视觉功能,单眼具有感光功能,口器用于取食。
2. 胸部解剖结果:蝗虫胸部包括足、翅、气门等。
足用于行走和跳跃,翅用于飞行,气门用于气体交换。
3. 腹部解剖结果:蝗虫腹部包括消化器官、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等。
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用于消化食物。
生殖器官包括卵巢、睾丸、精巢等,用于繁殖。
排泄器官包括肾、输尿管、膀胱等,用于排泄代谢废物。
4. 呼吸器官解剖结果:蝗虫呼吸器官包括气管和气门。
生物教学蝗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蝗虫的解剖,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包括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2. 观察蝗虫的生殖器官,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3. 探究蝗虫的呼吸器官,了解昆虫的呼吸系统。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与工具- 棉蝗虫- 解剖刀- 烧杯- 显微镜- 生理盐水- 滤纸2. 实验步骤(1)蝗虫的外形观察- 观察蝗虫的整体形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以及足和触角等。
- 记录蝗虫的体型、颜色、触角和足的形态。
(2)蝗虫的内部解剖- 使用解剖刀将蝗虫的腹部切开,观察内部结构。
- 观察蝗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器、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 观察蝗虫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
- 观察蝗虫的呼吸系统,注意气门的位置和数量。
(3)生殖器官的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蝗虫的精巢和卵巢。
- 观察精巢中的精子形成过程,了解昆虫的减数分裂。
- 观察卵巢中的卵子发育过程。
(4)呼吸器官的观察- 将蝗虫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烧杯中,观察其呼吸情况。
- 记录蝗虫的呼吸频率和气门的位置。
三、实验结果1. 蝗虫的外部形态:蝗虫为昆虫,具有明显的头部、胸部和腹部,足和触角为分节结构。
2. 蝗虫的内部结构:- 消化系统:蝗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器、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 生殖系统:蝗虫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的精巢和雌性的卵巢。
精巢中精子形成过程为减数分裂。
- 呼吸系统:蝗虫的呼吸器官为气门,位于腹部第一、二节。
3. 生殖器官的观察:- 精巢:精巢中精子形成过程为减数分裂,观察到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
- 卵巢:卵巢中卵子发育过程为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
4. 呼吸器官的观察:- 蝗虫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约30次。
- 气门位于腹部第一、二节。
四、实验结论1. 蝗虫具有昆虫的一般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2. 蝗虫的生殖系统为雌雄异体,精巢和卵巢为生殖器官。
3. 蝗虫的呼吸器官为气门,位于腹部第一、二节。
蝗虫形态结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了解其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 分析蝗虫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蝗虫、放大镜、解剖针、解剖盘、显微镜、解剖剪、解剖刀、生理盐水、滤纸等。
2. 实验仪器:解剖镜、显微镜、放大镜、天平、计时器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蝗虫的整体形态(1)将蝗虫放在解剖盘上,用放大镜观察其整体形态,注意观察其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形状。
(2)记录蝗虫的整体形态特点,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等。
2. 解剖观察蝗虫头部(1)用解剖剪将蝗虫头部剪下,放在解剖盘上。
(2)用解剖针轻轻挑开头部皮肤,观察头部内部结构。
(3)记录头部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如一对复眼、三对单眼、一对触角、口器等。
3. 解剖观察蝗虫胸部(1)用解剖剪将蝗虫胸部剪下,放在解剖盘上。
(2)用解剖针轻轻挑开胸部皮肤,观察胸部内部结构。
(3)记录胸部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如三对足、两对翅、一对触角等。
4. 解剖观察蝗虫腹部(1)用解剖剪将蝗虫腹部剪下,放在解剖盘上。
(2)用解剖针轻轻挑开腹部皮肤,观察腹部内部结构。
(3)记录腹部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如一对触角、一对尾须、一对生殖器官等。
5. 观察蝗虫的呼吸器官(1)用放大镜观察蝗虫的气门,了解其位置和数量。
(2)用解剖针挑开蝗虫的气门,观察气管的分支和分布。
(3)记录蝗虫呼吸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6. 观察蝗虫的生殖器官(1)用放大镜观察蝗虫的生殖器官,了解其位置和形态。
(2)用解剖剪将蝗虫生殖器官剪下,放在解剖盘上。
(3)用解剖针轻轻挑开生殖器官,观察其内部结构。
(4)记录蝗虫生殖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蝗虫的整体形态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头部有一对复眼、三对单眼、一对触角、口器等,腹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尾须、一对生殖器官等。
观察和解剖一种常见无脊椎动物(实验)
4.用镊子仔细地将背部的外骨骼由前向后揭开。
5.将蝗虫背面向上,放在解剖盘中。
注意:
1、剪开体壁时,可以从腹部后端先剪开一个口子,将剪刀头插 入。 2、使用剪刀时,剪刀头微微向上挑起,以免刺破蝗虫的内脏器 官。
3、观察蝗虫的内部结构
卵巢
1、观察蝗虫的生殖腺: ★繁殖能力强
实验内容: 1、观察蝗虫的外形。 2、解剖蝗虫。
观察和解剖蝗虫
方法与技能:
1、对无脊椎动物形态的观察: 1)整体观察(体型、体色、体表特征、身体分部) 2)分部观察(由前往后依次观察头、胸、腹)
2、对无脊椎动物身体细微部分的观察: 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可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
3、对无脊椎动物内部器官的观察: 按一定的顺序:从前往后、从上到下、由表及里
谈谈你对蝗虫的认识…
(可以从生活环境、食物、体色、运动等角度考虑)
蝗虫简介: 是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 目、蝗科昆虫。俗称“蚱蜢”,全世界有超 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 草地和沙漠地区。主要食物是禾本科植物, 如稻、麦、高粱、玉米和竹类的茎叶。
观察和解剖蝗虫
实验目的: 1、知道蝗虫的形态结பைடு நூலகம்特点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2、初步学会解剖蝗虫的技能。
后足 中足 前足
后翅
膜质
蝗虫的胸部:
宽大
有3对足(分节)
2对翅
听觉器官
后足
气门
蝗虫的腹部:
1、第一节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听觉器官。
2、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在左右两侧排列得很整齐的 一行小孔,是气门。★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2、解剖蝗虫
动物——观察和解剖一种常见无脊椎动物(实验)课件(沪教版)
1
2
结果:第2只蝗虫会死亡.
原因: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 户.
将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在水里后,因 为气体不能出入,它就会窒息而死.
腹部
听觉器官
气门
内部结构
网状的气管系统
蝗虫的适应
1、身体表面包着外骨骼,支持保护 身体并防止水分蒸发。
2、感觉器官发达,口器发达。 3、身体分节,用翅膀翱翔,用足跳 跃,运动能力强。
口器
单眼
单眼
头部
触角
复眼
口器
口器
上 下
上颚 下唇
单眼
触角 复眼
上唇
咀嚼式 口器
舌(位于口腔中)
下颚
前翅 后翅
前足
中足
后足
胸部
强壮的后足
后翅 膜质,飞 行作用
前翅 革质,保 护作用
小实验
取两只活蝗虫,分别放进两个盛满水 的试管里,一只把头浸没在水里,另一 只把胸部完全浸没在水里而只露出头 部.注意实验的结果如何?想一想,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为什么蝗虫的数量如此庞大?
视察和解剖一种常见无脊椎动物 ——视察和解剖蝗虫
视察与思考
1、轻轻捏一下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并思考有什么意义?
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
防止水分的蒸发。
2、蝗虫的足有何特点?
足分节
3、蝗虫的躯体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4、身复眼
身体分部 器官及数量
功能
头
触角 (2个)
嗅觉、触觉
部
复眼(2个)单眼(3个) 视觉器官
口器 咀嚼式
取食器官
胸
足
前、中足
爬行
部
(3对) 后足
解剖观察蝗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蝗虫的解剖观察,了解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掌握昆虫的主要器官系统及其功能,加深对昆虫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是农业上常见的害虫。
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明显的分节和刚毛。
头部为感觉器官和取食器官的中心,胸部为运动器官的中心,腹部为消化、呼吸和生殖器官的中心。
通过解剖观察,可以了解蝗虫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蝗虫若干只,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盘、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解剖镜、解剖显微镜、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镜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新鲜蝗虫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刀将头部、胸部和腹部依次切开,观察各部分的结构。
2. 头部解剖:- 观察头部的外部形态,包括触角、复眼、口器等。
- 用解剖剪剪开头部,观察脑、食道、唾液腺、舌等内部结构。
3. 胸部解剖:- 观察胸部的外部形态,包括前翅、后翅、足等。
- 用解剖剪剪开胸部,观察胸肌、神经、血管、气管等内部结构。
4. 腹部解剖:- 观察腹部的外部形态,包括气门、生殖器官等。
- 用解剖剪剪开腹部,观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内部结构。
5. 显微镜观察:- 将解剖得到的组织样本置于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组织结构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头部解剖:- 触角:蝗虫的触角为一对感觉器官,用于感受外界刺激。
- 复眼:蝗虫的复眼由多个小眼组成,具有观察外界环境的功能。
- 口器:蝗虫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用于取食植物。
- 脑:蝗虫的脑位于头部中央,是神经系统的中枢。
- 食道:蝗虫的食道连接口腔和胃,用于食物的初步消化。
- 唾液腺:蝗虫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食物的消化。
- 舌:蝗虫的舌位于口腔底部,用于取食食物。
2. 胸部解剖:- 前翅:蝗虫的前翅为保护性翅膀,具有防御和飞行功能。
- 后翅:蝗虫的后翅为飞行翅膀,具有飞行功能。
- 足:蝗虫的足为运动器官,用于行走、跳跃等。
蝗虫内部器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蝗虫的内部器官结构及其功能。
2. 观察蝗虫内部器官的形态特点。
3. 掌握解剖蝗虫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蝗虫、解剖刀、解剖盘、放大镜、镊子、解剖针、解剖针筒、生理盐水、酒精、碘酒、解剖剪、解剖针、解剖刀、解剖盘、放大镜、镊子、解剖针筒等。
2. 实验工具:显微镜、解剖镜、剪刀、解剖针、解剖刀、解剖盘、生理盐水、酒精、碘酒、解剖剪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蝗虫放置在解剖盘上,用解剖针轻轻穿透头部,使蝗虫麻醉。
(2)用解剖剪将蝗虫的身体剪成两半,以便观察内部器官。
2. 观察头部(1)用放大镜观察蝗虫头部,可以看到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单眼和口器。
(2)用解剖针轻轻挑开头部,观察脑、食道、神经系统和消化腺等器官。
3. 观察胸部(1)用放大镜观察蝗虫胸部,可以看到三对足和两对翅。
(2)用解剖针轻轻挑开胸部,观察心脏、气管、消化腺、生殖腺等器官。
4. 观察腹部(1)用放大镜观察蝗虫腹部,可以看到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等器官。
(2)用解剖针轻轻挑开腹部,观察消化腺、生殖腺、排泄腺等器官。
5. 观察其他器官(1)观察蝗虫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输尿管和排泄孔。
(2)观察蝗虫的生殖系统,包括睾丸、卵巢、生殖管和受精囊。
6. 清理实验材料(1)将解剖后的蝗虫器官放入生理盐水中清洗。
(2)用碘酒消毒解剖针、解剖刀等实验工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头部(1)蝗虫头部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这些器官与感觉、摄食有关。
(2)脑是蝗虫的神经系统中心,负责调节蝗虫的运动和生理活动。
2. 胸部(1)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这些器官使蝗虫能够运动和飞行。
(2)心脏位于胸部,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3)气管是蝗虫的呼吸器官,与气管相通的气门负责气体交换。
3. 腹部(1)腹部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等器官。
(2)消化腺负责消化食物,生殖腺负责产生生殖细胞,排泄腺负责排出废物。
蝗虫的解剖
1、上唇:1片,连于唇基下方,覆盖着
大颚,可活动。
上唇略呈长方形,
其弧状下缘中央有一缺刻;外表面
硬化,内表面柔软。
2、大颚:为1对坚硬的几丁质块,位于
颊的下方,口的左右两侧,·被上唇
覆盖。
两大颚相对的一面有齿,下
部的齿长而尖,为切齿部;上部的
齿粗糙宽大,为臼齿部。
3、小颚:1对,位于大颚后方,下唇
前方。
小颚基部分为轴节和茎节,
轴节连于头壳,其前端与茎节相连。
茎节端部着生2个活动的薄片,外侧
的呈匙状,为外颚叶,内侧的较
硬,端部具齿,为内颚叶。
茎节中
部外侧还有1根细长具5节的小颚须。
4、下唇:1片,位于小颚后方,成为口
器的底板。
下唇的基部称为后颏,
后颏又分为前后2个骨片,后部的称
亚颏,与头部相连,前部的称颏。
颏前端连接能活动的前颏,前颏端
部有1对瓣状的唇舌,两侧有1对具3
节的下唇须。
5、舌,位于大、小颚之间,为口前腔
中央的1个近椭圆形的囊状物,表面
有毛和细刺。
有一突起,即阳茎。
A.雄性;
B.雌性。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一般外形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一、实验目的:
昆虫分类
1.学习昆虫分类代表种类及重要经济昆虫。
3.了解昆虫常用的重要分类特征(如口器、翅、足和触角等) 的基本构造及其变化情况。
实验三、昆虫(蝗虫)的 形态解剖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节肢动物高度发展与广泛适应性、甲壳类适应水生 生活及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通过亚洲飞蝗的比较解剖,进一步认识动物体结构适应 与其机能,动物与环境的统一及动物的整体性。 3、学习亚洲飞蝗的一般解剖方法。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二、实验内容: 1、亚洲飞蝗的一般解剖方法。 2、学习昆虫纲常见代表动物。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19.鳞翅目—粉蝶等;20.蚤目—人蚤;21.双翅目—蚊、蝇等; 22.膜翅目—蜜蜂、胡蜂等;23.纺足目—足丝蚁;24.广翅 目—鱼蛉。
用品:解剖工具、蜡盘、大头针,培养皿、擦镜纸、酒精乙醚 混合液。
仪器:解剖镜、显微镜。 四、示范标本:昆虫各种口器、翅、足和触角。 五、实验作业: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标本钳;整姿台;展翅板;泡沫塑料;粘虫小纸条;三级台; 解剖针;毛笔;粘虫胶;还软器;标签等。 仪器:光标显微镜;普通显微镜;体视镜。 五、实验作业: 1. 交一份课程实习报告(包括昆虫采集方法和种类)。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1.根据自己所鉴定的昆虫制作一个简单的昆虫纲各目检索 表,(至少包括8-10个常见目的昆虫)。 2.填图1、2:填出昆虫各部位的名称及所属目。
解剖蝗虫的基本操作方法
解剖蝗虫的基本操作方法
解剖蝗虫是研究蝗虫解剖学以及相关生物学的重要实验手段。
下面是蝗虫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1. 准备:准备一把锋利的显微刀和一支显微针。
将蝗虫放入显微底片上,用透明胶带固定蝗虫的腿和翅膀,以便固定蝗虫的位置。
2. 开始解剖:从蝗虫的头部开始,用显微刀小心地切开外壳,沿着蝗虫的中线切割。
注意要尽量避免损伤内部结构。
3. 解剖内脏:用显微针小心地把外壳两侧分开,以暴露蝗虫的内脏器官。
可以使用液体生理盐水清洗解剖部位,以清除血液和其他物质。
4. 研究内部器官: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蝗虫的内部结构。
可以使用显微镜下的特殊显微钩或切口用具来进一步调查和研究特定的器官。
5. 记录和保存:记录解剖过程中的观察和研究结果。
根据需要,可以将解剖样本保存在盐水或其他适当的保存液中,以备后续观察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蝗虫解剖需要一定的实验技巧和耐心。
在进行解剖前,最好先了解蝗虫的解剖结构和器官的位置,以便在解剖过程中更准确地进行操作。
另外,
在进行解剖时要小心,以免损坏内部结构,影响后续的研究和观察。
8节肢动物蝗虫的解剖
卵期:卵的孵化过程和孵化条件
跳蝻期:跳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成虫期:成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殖方式
蜕皮过程: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蜕皮
成虫期发育
发育阶段:成虫期是蝗虫发育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
体态特征:成虫具有六条腿的无脊椎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繁殖能力:成虫具有繁殖能力,通过交配产卵进行繁殖
属于直翅目蝗科
分为飞蝗、稻蝗、东亚飞蝗等种类
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
蝗虫的分布与习性
分布范围:全球各地,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栖息环境:草地、草原、沙漠等
食性:以植物为主,特别喜欢食用禾本科植物
迁徙性:部分种类有迁徙习性,成虫会飞行
03
蝗虫的外部形态
头部的构造与功能
蝗虫的头部结构:包括触角、复眼、口器等
肠道:连接胃部和肛门,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呼吸系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气囊:位于蝗虫的腹部,用于储存氧气,辅助呼吸
气管系统:由一系列气管组成,用于呼吸和气体交换
呼吸孔:位于蝗虫的胸部,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呼吸器官:包括气管、气囊和呼吸孔等,共同构成蝗虫的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蝗虫的胸部,由多个心室组成,负责输送血液至全身各部位
分布范围: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
蝗虫的进化特点与适应环境的能力
进化特点:蝗虫经历了多次物种大爆发,形成了多个亚种,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和迁徙能力。
适应环境的能力:蝗虫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包括干旱、半干旱和潮湿地区。它们通过改变饮食习惯、繁殖方式和迁徙行为来适应环境变化。
观察蝗虫标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内部器官的分布和功能,掌握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并学会使用解剖工具进行动物解剖。
二、实验材料1. 棉蝗的浸制标本2. 解剖器、解剖盘、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显微镜等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观察蝗虫整体形态结构首先,观察蝗虫的整体形态,注意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等;胸部有翅两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腹部有气门12对,末端有尾须一对。
2. 解剖蝗虫(1)用解剖刀在蝗虫胸部中央纵向切开,暴露出内部器官。
(2)用解剖剪剪开胸部肌肉,观察气管、心脏、消化系统等器官。
(3)剪开腹部,观察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等。
3. 使用显微镜观察内部器官(1)取蝗虫精巢小管,制作成切片,观察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
(2)取蝗虫气管,观察气管壁结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蝗虫整体形态结构蝗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等;胸部有翅两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腹部有气门12对,末端有尾须一对。
2. 蝗虫内部器官(1)气管:位于蝗虫胸部和腹部,负责气体交换,气管壁由气管上皮、平滑肌和血管组成。
(2)心脏:位于蝗虫胸部,由若干心室组成,负责血液循环。
(3)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生殖器官:位于蝗虫腹部,包括精巢和卵巢,负责生殖。
3. 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蝗虫精巢切片,可见精巢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不同阶段,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4. 气管壁结构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蝗虫气管壁,可见气管上皮、平滑肌和血管等结构。
五、实验结论1. 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具有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翅两对,腹部有气门12对。
2. 蝗虫内部器官包括气管、心脏、消化系统、生殖器官等,各器官功能完善。
3.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清晰,说明蝗虫具有完整的生殖系统。
4.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蝗虫的形态结构、内部器官分布和功能,提高了动物解剖技能。
蝗虫口器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蝗虫口器的结构特点,掌握解剖方法,观察口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其功能,为进一步研究蝗虫的摄食机制提供基础。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或浸制蝗虫、解剖剪、解剖针、镊子、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盐酸、酒精、清水等。
2. 实验仪器:解剖台、显微镜、培养皿、酒精灯、烘箱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新鲜或浸制蝗虫置于解剖台上,用解剖剪剪去头部,使头部与身体分离。
(2)用解剖针轻轻挑起头部,暴露出口器。
2. 解剖观察(1)观察口器的整体结构,包括上唇、下唇、舌、上颚、下颚等部分。
(2)用解剖剪和镊子将上唇、下唇、舌等部分分离,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3)将上颚和下颚分别剪下,置于载玻片上,用盐酸和酒精进行固定。
(4)将固定好的上颚和下颚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其形态、结构和功能。
3. 口器功能观察(1)观察上颚和下颚的咀嚼功能,通过观察其咬合动作和运动轨迹,了解其咀嚼过程。
(2)观察舌的运动,了解其在摄食过程中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口器整体结构蝗虫口器主要由上唇、下唇、舌、上颚、下颚等部分组成。
上唇位于口器的上方,下唇位于口器的下方,舌位于上唇和下唇之间。
上颚和下颚分别位于舌的两侧,负责咀嚼食物。
2. 上颚和下颚的结构与功能上颚和下颚由外骨骼构成,具有坚硬的咀嚼面。
上颚位于口器的上方,负责咬合和咀嚼食物。
下颚位于口器的下方,与上颚协同工作,完成咀嚼过程。
3. 舌的运动与功能舌位于上唇和下唇之间,具有协助上颚和下颚进行咀嚼的作用。
在摄食过程中,舌的运动有助于将食物送入咀嚼面,提高咀嚼效率。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蝗虫口器的结构特点,掌握了解剖方法,观察了口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了其功能。
蝗虫口器由上唇、下唇、舌、上颚、下颚等部分组成,其中上颚和下颚负责咀嚼食物,舌协助上颚和下颚进行咀嚼,提高咀嚼效率。
六、实验体会本次实验使我对蝗虫口器的结构及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蝗虫的解剖课件
我们还可以结合生理学、生态学和行为 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更全面地了 解蝗虫的生活史和生态适应性,为防治
蝗虫灾害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05
CATALOGUE
思考题与讨论
关于蝗虫解剖的思考题
总结
请简述蝗虫的消化系统结构及功能。
思考
与其他昆虫相比,蝗虫的消化系统有哪些独特之处?这些 特点对蝗虫的生存有何意义?
经系统等。
03
清理并整理实验现场, 确保实验室整洁。
05
使用镊子轻轻撕开蝗虫 的体壁,注意不要损坏
内 细观察蝗虫的细部结构
,如口器、复眼等。
04
02
CATALOGUE
蝗虫的外部结构
头部结构
总结词
头部是蝗虫的感觉器官 和摄食器官的所在地, 具有触角、复眼、口器
等结构。
关于蝗虫生态作用的讨论题
讨论蝗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输入 标题
描述
了解蝗虫的食物来源、天敌以及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 用,分析其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作用。探讨蝗虫种群 数量波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总结
思考
思考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来制定有效的蝗虫防治策略 ,实现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平衡。
应用
分析蝗虫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以及其对 土壤肥力的影响。思考如何通过保护天敌或改变土地 利用方式来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比较不同蝗虫种类的解剖结构,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蝗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 适应性。
实验意义与展望
本次实验对于理解蝗虫的生物学特性和 行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解决蝗
虫防治等实际问题。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蝗虫与其他 昆虫之间的比较解剖学,探究昆虫的共 性和差异,为昆虫学研究提供更多有价
实验蝗虫的解剖PPT课件
蝗虫内部结构图
3. 腹部: 生殖、 代谢中心(11节) 第一腹节两侧具听器 (1)外骨骼:雄体第九节腹板发达称为生殖 下板;肛上板、尾须 (2)外生殖器: (3)气门:第1—8节两侧,腹部共有8对气门
(二)内部结构
去除一侧的体壁后,依次观察以下内部结构: 1.循环系统 心脏 2.呼吸系统 气管、气囊 3.消化系统 前、中、后肠 4.排泄系统 马氏管 5.生殖系统
(一)蝗虫的外形
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胸部、腹部;Biblioteka 1. 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
(1)单眼:3个、倒三角形排列 (2)复眼:1对 (3)触角:丝状 (4)口器: 上唇、下唇、大颚、 小颚、舌
2. 胸部: 运动中心 (1)外骨骼:前胸背板发达; 中、后胸各具气门1对。 (2)翅:2对,前翅为覆翅、 后翅为膜翅。 足:3对,前足和中足为 步行足、后足为跳跃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唇:1片,连于唇基下方,覆盖着
大颚,可活动。
上唇略呈长方形,
其弧状下缘中央有一缺刻;外表面
硬化,内表面柔软。
2、大颚:为1对坚硬的几丁质块,位于
颊的下方,口的左右两侧,·被上唇
覆盖。
两大颚相对的一面有齿,下
部的齿长而尖,为切齿部;上部的
齿粗糙宽大,为臼齿部。
3、小颚:1对,位于大颚后方,下唇
前方。
小颚基部分为轴节和茎节,
轴节连于头壳,其前端与茎节相连。
茎节端部着生2个活动的薄片,外侧
的呈匙状,为外颚叶,内侧的较
硬,端部具齿,为内颚叶。
茎节中
部外侧还有1根细长具5节的小颚须。
4、下唇:1片,位于小颚后方,成为口
器的底板。
下唇的基部称为后颏,
后颏又分为前后2个骨片,后部的称
亚颏,与头部相连,前部的称颏。
颏前端连接能活动的前颏,前颏端
部有1对瓣状的唇舌,两侧有1对具3
节的下唇须。
5、舌,位于大、小颚之间,为口前腔
中央的1个近椭圆形的囊状物,表面
有毛和细刺。
有一突起,即阳茎。
A.雄性;
B.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