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教案
【课题】
《关雎》
【选自】
语文版九年级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
(2)学习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3)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它朴素优美、韵律和谐的语言特点。
(4)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1)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
(2)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3)提高想象力。
3、德育目标:(1)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2)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问题探索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语:
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首先要向大家介绍一本书,然后请大家在听完老师的描述之后回忆一下这本书是哪本书。
(1)它是儒家经典之一。(2)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3)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4)它收集了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六世纪春秋中期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5)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没错,这部作品就是《诗经》。而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就是《诗经》中的首篇——《关雎》。
二、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儒家经典之一。它收集了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初到公元前六世纪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多是民间歌谣,共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共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乐歌,共40篇。《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三、介绍《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四、课文讲解
(1)教师范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介绍:
《关雎》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的民间情歌,是我国爱情诗歌的“开山之作”。诗中写一个男子爱慕思念一位美丽贤淑、勤劳善良的少女,以至于夜不能寝,梦中遐想,希望有朝一日与少女结为夫妇,和谐美满地生活。诗歌的感情质朴纯真,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意境优美。
(2)请学生们朗读课文并分析各章大意(提问)
第一章:写诗人看到洲上一对雎鸠,而想到那美丽善良的姑娘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第二章:姑娘劳动的优美身姿,让诗人日夜追求。
第三章:诗人追求失败后忧思想念的情况。
第四章:姑娘劳动的身影,让诗人幻想能与心爱的姑娘欢聚。
第五章:姑娘劳动的身影,让诗人幻想能与美丽、善良的姑娘成亲。
(3)通过诗歌中的具体字词和诗句,分析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4)分析这首诗歌的特点(提问):
1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反复咏唱,朴素优美、韵律和谐。
2追求对象和追求方式的特点:劳动妇女,弹琴鼓瑟。
3整首诗体现出了极强的古朴美。
(5)艺术特色:
1用“起兴”。
“兴”即触景生情,托物兴辞。这种委婉含蓄、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多次运用,产生了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使人由雎鸠成双成对联想到君子淑女终成眷属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2韵律和谐:
运用重言(关关)
运用双声(参差)
运用叠韵(窈窕)
3采用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各章大致相同,更换几字使内容递进,逐层抒发强烈感情,读起来节奏鲜明铿然。
五、总结:
(1)主题:
本诗写一位青年男子对美丽女子的爱慕之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率直、淳朴、真挚、健康的情感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2)思考:
1、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恋爱观?
2、你认为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背诵课文《关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