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材分析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
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
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
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
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教学过程:[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与实验的关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质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质点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质点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之后,我们再来研究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情况。
还是看刚才的三幅图。
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图片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注意地球同时又在自转,所以地球的各部分离太阳的远近在不断变化,可见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分析:当我们讨论地球的公转时怎么看待地球?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800km,与太阳相距1.5×108km,也就是说地球直径约是它与太阳距离的万分之一。
学生:因此,研究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大小而引起的地球各个部分的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视为一个点。
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地球看作一个点时,能够忽略地球质量吗?〔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刚才,同学们其实已经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什么伟大的事呢,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结果影响非常小的因素把它忽略掉,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方面,这是一种科学抽象,物理学中称之为物理模型。
例如,刚才研究地球公转时把地球本身的大小、形状忽略不计,突出地球具有质量,而把地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就是建立了物理模型,物理学中称这种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于是,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为对质点运动的描述。
那么,如果研究地球自转,考查地球上各点的运动,还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地球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一样。
又如,研究火车在沿平直轨道运动时,可以把火车看作质点吗?研究火车过桥呢?研究火车车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呢?这些情况下能把火车看作质点吗?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质点又有哪些特征?1.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它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一PPT课件(29份)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神奇的化学
特性: 1.延展性比钢强100倍 2.能导电,导电性比铜强, 重量只有铜的六分之一
化学与实验
1985年,罗伯特· F.· 科尔、哈罗 德· W.· 克罗托、理查德· E· 斯莫 乐通过实验首次制得C60 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纳米传奇的开端
化学实验安全
2.确保实验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认识一些常见危险化学用品的标志
KClO3制备氧气
有学生想用H2O2来制备氧气,他希望对上述实验剩 余物中的MnO2进行循环利用,如何分离提纯MnO2?
分离、提纯 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 先考虑物理方法,后考虑化学方法 简单易操作
思考讨论:你觉得实验过程中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过滤、蒸发
归纳
方法 过滤 蒸发
将液体和溶于液体但受热 不分解的固体分离开来
分离 将液体和不溶于液 对象 体的固体分离开来 实例
练习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 警示标记中的 ( A )
练习
2.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 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C )
A.硝酸钠、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钠、氯化银 D.硫酸铜、硫酸钠
练习
3.下列实验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 ) ①把鼻孔直接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②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将其倒 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标签对着手心 ③打翻酒精灯时,用水冲洗 ④误食重金属盐时,应该马上服用生蛋白或牛 奶,然后送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④
2.不小心把少量浓H2SO4滴在手上,怎么办?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NaHCO3溶液
2019年新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胶体 讲义
物质的分类胶体[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同素异形体。
3.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4.会制备Fe(OH)3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学生自主学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同素异形体(1)由□01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3)举例:O2与□02O3;红磷与白磷;金刚石、□03石墨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交叉分类法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Ⅱ.某些盐的交叉分类(2)树状分类法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②举例: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2)举例:根据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0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3)分类①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049种分散系。
②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2.胶体的制备和特征(1)Fe(OH)3胶体的制备制备原理: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40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08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09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10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11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12溶液。
1.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法的意义何在?提示: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是高中数学生活的开始。
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同学们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的时候有基本的数学功底,对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本节课是高中数学的第一课,这节课同学们要掌握许多新的名词,以及之前没后见过的数学符号,本节课要提高同学们对高中数学生活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掌握集合的概念,感知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2.能够清楚的知道集合中常用的表示符号。
3.了解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准确的表示方法。
五、学法指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创设情境,揭示所学教师引入问题: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接碰到过一些集合,大家能够说一说吗?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二)引入新知同学们,我们班所有同学站起来。
同学们做动作。
老师提问:老师口令的对象是谁,是全班的同学还是某些同学?老师总结:这些是一个集合,他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个体。
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个概念:集合。
多媒体出示课件:1)20以内的所有的偶数;2)我国都有哪些省份;3)所有的三角形;同学们讨论,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概括这些例子的共同特征: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老师强调全体我们称为集合,整体中的部分就是集合的元素。
老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
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
表示.(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发现,让同学们对集合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
知道正确的区分集合和元素两个概念。
)(三)根据资料,探索集合中元素的特点(1)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注意个别同学的指导,解答学生疑难.让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5小于18的偶数;(2)我国的直辖市。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化学课件+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
以下是生活中常见到的物质:
1.按照物质的分类方法,上述四种物质属于哪类物质?
提示:四种物质均由多种物质组成,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
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分散系。其中泥水属于悬浊
液,食盐水属于溶液,而豆浆和血液属于胶体。
2.有些液溶胶从外观上难以与溶液直接区分,该如何区别它
们?
提示:分别用激光笔照射两种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能
三种氧化物进行分类分析,其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不同,这种
氧化物的化学式及其所属类别为(
)。
A.Fe2O3 金属氧化物 B.CaO 酸性氧化物
C.N2O5 碱性氧化物 D.N2O5 非金属氧化物
答案:D
解析:Fe2O3和CaO都是金属氧化物,同时又都是碱性氧化物。
N2O5是非金属氧化物,同时又是酸性氧化物。
向能看到光亮的“通路”,因此所制得的分散系是胶体。
典型例题
【例题2】 FeCl3溶液、Fe(OH)3胶体以及Fe(OH)3悬浊液是
三种重要的分散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OH)3胶体不同于另外两种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它具
有丁达尔效应
B.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素的同素异形体;等等。
2.多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获取更多的信息。
例如,从组成来看,化合物Na2CO3属于盐;从其组成的阳离子
来看,属于钠盐;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含氧酸盐、碳
酸盐;从溶解性来看,Na2CO3属于易溶性盐;从反应中酸与碱
的中和程度来看,Na2CO3属于正盐(正盐是酸与碱完全中和的
【变式训练1】 根据某种性质,可将CO2、P2O5、SO2归为
一类。下列物质中能归为此类物质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反应热及其测定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反应热及其测定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内容要求认识化学能可以与热能互相转化,能量的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知道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影响。
2.学业要求能从体系与环境的角度认识反应热的概念。
能利用简易量热计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是学生展开化学学科深入学习的第一章节,从编排思路可以看出,教材首先从体系与环境的角度明确了反应热的概念,并以“探究”的形式,利用简易量热计测定中和反应热。
反应热的概念是引入焓变的基础,通过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使学生从定量的角度感受反应热,并利用实验数据,计算生产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学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打下基础。
本章节内容着重引导学生在定量的层次上,讨论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问题,在观念上形成定量的能量观。
在人教版旧教材《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的本章节教学内容编排中,与新教材截然不同。
在教学内容上对反应热的概念没有明确界定,对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放在学习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后的实践活动栏目中。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与必修阶段的衔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成从定性到定量的视角转化。
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更重视探究过程,从提出问题、实验测量、数据处理到问题与讨论,在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
三、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而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在新教材必修阶段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验建立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了解到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释放热量还是吸收热量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从定性角度认识到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化,但缺乏定量测定、表示、计算能量变化大小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在教学中注意定性到定量角度的衔接,引导学生在进行定量分析中形成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化学实验安全含答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中,贴在氢氧化钠试剂瓶上的是( )为腐蚀性试剂,A项正确。
2.化学实验中,人的五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五官的利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不能将鼻子靠近瓶口,A选项错误;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巴吹灭,B选项错误;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D选项错误。
3.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B.用酒精灯内焰加热试管C.CO气体有毒,处理CO尾气时可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CO2D.不慎将水银洒落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硫粉覆盖,A项正确;酒精灯内焰温度较低,用酒精灯内焰加热,使试管外壁受热不均匀从而引起试管炸裂,B项错误;CO有毒,燃烧时可生成无毒的CO2,C项正确;水银有毒易挥发,常温下硫粉可以与Hg反应,消除Hg挥发带来的危害,D项正确。
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H2时,为防止H2逸出,待刚刚出现气泡时就在气体发生器出气口点燃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D.为了闻到化学药品的真实气味可将鼻子凑近药品项中为防止爆炸,H2必须验纯后才能点燃,A项错误;C项中给试管加热时可用火焰直接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C项错误;D项中闻药品的气味必须采取用手轻轻扇动的方法,不能凑近药品用鼻子闻,D项错误。
5.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③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⑤做H2还原CuO的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⑥碱液流到桌子上,先加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水洗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①正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为防止液体倒吸炸裂试管,应该从水槽中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②正确;制取气体时,一定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③正确;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为防止爆炸要验纯后点燃,④正确;做H2还原CuO的实验,开始时要先排除空气,故先通入氢气,结束时要防止金属铜被氧气氧化,可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⑤正确;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弱酸醋酸中和,后用水清洗,⑥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简单的计算和解题方法。
【学习过程】一、化学反应速率1.在必修2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请大家回顾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什么来表示?2.你能根据速率的表示方法写出速率的公式吗?3.当∆c表示反应物浓度变化时取负值,你能准确说出“-”的含义吗?4.计算∆c(H2)、∆c(NH3)、v(H2)、v(NH3)。
5.v(N2)=0.02mol/(L·min)与v(H2)=0.06mol/(L·min)、v(NH3)=0.04 mol/(L· min)是否表示此反应的同一速率?6.根据你的计算结果,v(N2)、v(H2)、v(NH3)三者的数值比为?∆c(N2)、∆c(H2)、∆c(NH3)三者的数值比为?这与反应中各物质化学计量数有何关系?7.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几个注意点。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1.课堂练习1:1.在2 L容积不变容器中发生 N2+3H22NH3的反应。
现通入0.8 mol H2和 0.4 mol N2,2 min 后生成了0.12 mol NH3,求v (H2)、v (N2) 、v(NH3)。
掌握“三段式”计算模板。
2.课堂练习2:反应A + 3B = 2C + 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15mol·L-1·s-1,②V(B) = 0.6mol·L-1·s-1,③V(C) = 0.4mol·L-1·s-1,④V(D) =0.45mol·L-1·s-1。
则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速率快慢顺序是__________。
掌握反应速率的比较方法:比值法和归一法。
3.课堂练习3: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mol/L的两种气体in后,测得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ol/L ,c(Y2)=0.8mol/L ,c(Z)=0.4mol/L,则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高一化学配套第1章第1节第1课时
【 题后总结 】解答有关除杂的问题时,除遵循物质提纯的 一般原则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 1 )为保证杂质离子完全被除去,加入的试剂一般要过 量;
(2)当有多种杂质共存时,要使杂质一一除去,必须考虑
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前面加入的过量试剂在后面的实验步骤 中要能够除去。
- 【针对训练】 2.为了除去粗盐中少量 Ca2+、Mg2+、SO2 4 和
对混合物进行提纯时,一般要遵循“不增”、“不减”、
“易分离”、“易复原”的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①“不增”,即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②“不减”,即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③“易分离”,即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易于分离;
④“易复原”,即被提纯的物质要容易复原,包括状态
等。
2.粗盐的提纯
(1)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原理
二、粗盐的提纯
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二者比较 分离 含义 将混合物的各组成成 分分开 分开后得到的各物质 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提纯 将混合物中含有的 少量杂质除去 杂质不必要恢复原 状态
区别
物理方法
过滤、蒸发、结晶、升华、溶解、萃取、 分液等
化学方法 加热、置换、沉淀、生成气体等
(2)提纯的原则
(2)除去可溶性杂质 杂质 硫酸盐 (Na2SO4) MgCl2 CaCl2 选用的试剂 BaCl2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SO4+BaCl2===BaSO4↓
+2NaCl MgCl2+2NaOH===Mg(OH)2↓
+2NaCl CaCl2+Na2CO3===CaCO3↓ +2NaCl
三、SO 4 的检验 1.所用试剂: 稀盐酸 和 BaCl2溶液 。 2.实验操作:先加入 稀盐酸 ,后加入 BaCl2溶液 。 3.实验现象:开始 无明显现象 ,后来 生成白色沉淀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课件(共20张ppt)
3.现行元素周期表中已经列出了112种元素,其中元素种类最多的周
期是?
C
A.第4周期
B.第5周期
C.第6周期
D.第7周期
2024/1/20
16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短周期元素全是主族元素 错,还有0族元素
2、短周期元素共有20种元素 错,短周期包括1、2、3周期,共18种元素
——32 种
主族 共 7 个主族,包括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
副族 共 7 个副族,只包括在长周期中
族
(16个) 第VIII族 包括第8、9、10 纵行
0族
稀有气体元素
2024/1/20
18
练习
推算原子序数为6,13,34,53,88,82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6号元素: 6-2=4
第二周期第ⅣA 族。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化学 必修2
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
2
1
2019年被联合国批准为“国际化学元素周 期表年”。2019年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 会IUPAC成立100周年,同时也是化学元素周期 表发明150周年。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024/1/20
2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3、过渡元素全是长周期元素 正确,过渡元素还全是金属元素
4、过渡元素全是副族元素
错,还有第VIII族元素
2024/1/20
17
课堂小结:
短周期
周期
(7个) 长周期
第 1周期 第 2周期
第 3周期 第 4周期
第 5周期 第 6周期 第 7周期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全章教学课件
练后感悟
1.关于分散系的“两个”大小比较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系稳定性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2.关于分散质的“两个”只有 只有浊液不能透过滤纸,溶液和胶体能透过; 只有溶液能透过半透膜,浊液和胶体不能透过。
作业:1、教科书P121-4
2、《解析与测评》课时练
感谢聆听
(3) 能 够 与 酸 反 应 的 氧 化 物 一 般 为 金 属 氧 化 物 , 如 CaO + 2HNO3===Ca(NO3)2+H2O、K2O+H2SO4===K2SO4+H2O。
实验室化学试剂的摆放都是按一定属性进行分类的。这种分类 法在生活中也很有用,不妨把自己书架上的书分类摆放,这样寻找 起来极为方便。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 2.学会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3.认识胶体及其性质。 4.学会用实验方法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学习。
知识网络
[预习新知]
一、同素异形体 1.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__性__质____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 ___元__素___的同素异形体。 2 . _金__刚__石 ___、__石__墨__和__C__60__ 是 碳 元 素 的 同 素 异 形 体 ; ___氧__气__和__臭__氧__(_O__3)____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碱与酸反应 碱与某些盐反应
反应实例(写出化学方程式) 2N_a_O_H__+__C_O__2=__=_=_N_a_2_C_O__3+__H__2O
2Na_O_H__+__H_2_S_O_4_=_=_=_N__a_2S__O_4_+__2_H2O 2KO_H__+__C_u_S_O__4=__=_=_K_2_S_O__4+__C__u_(OH)2↓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8月12日晚,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发生 爆炸事故。这一声巨响让全国人民的目光聚焦天 津。 公安部消防局确认,出事仓库内存放四大类、 几十种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有气体、液体、固 体等化学物质,主要有硝酸铵、硝酸钾、电石等。 这次事故是由氰化钠燃烧引起的爆炸,德国 财经网8月16日甚至表示,爆炸的经济损失预计 在数十亿甚至上百亿欧元。
点燃
10.已知2Na+O2=Na2O2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CO3+O2↑,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 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B ) A.干冰灭火剂 B.黄沙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泡沫灭火剂 11.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怎样检 验氢气的纯度?点燃前,为什么要检验氢气的 纯度?
10.已知2Na+O2
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靠近火焰,移开拇指,若无爆鸣声,说明氢气纯净; 若氢气不纯,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前必须 验纯。
Na2O2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CO3+O2↑,下列灭火剂能用于 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A.干冰灭火剂 B.黄沙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泡沫灭火剂 11.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怎样检验氢气的纯度?点燃前,为什么要检验 氢气的纯度?
Na2O2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CO3+O2↑,下列灭火剂能用于 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A.干冰灭火剂 B.黄沙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泡沫灭火剂 11.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怎样检验氢气的纯度?点燃前,为什么要检验 氢气的纯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解析:选C。取用固体时,小颗粒或粉末状
的用药匙,块状或片状的用镊子;少量液体 用胶头滴管滴加;试管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超 过1/3;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以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的正确
操作是( )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解析:选D。滤液浑浊说明仍有不溶性杂质, 应再次过滤;加热时就用玻璃棒搅拌,以防
止因局部过热,液体发生飞溅;加热蒸发时,
烧杯内壁 ③漏斗下端紧靠_________
பைடு நூலகம்
2.蒸发
(1)概念:分离溶于溶剂中的固体溶质的一 种方法。 酒精灯 (2)主要仪器及用品:蒸发皿、________、 玻璃棒 铁架台(带铁圈)、____________。
(3)装置图:
• • • •
2/3 加入的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_______
搅拌 蒸发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__
1、只要Na2CO3加在BaCl2之后便合理 2、最后加入的盐酸只能适量
例题:某KNO3溶液中含杂质KCl、K2SO4和
Ca(NO3)2,现欲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KNO3
溶液,则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是: A.Ba(NO3)2、K2CO3、AgNO3、HNO3 B.K2CO3、Ba(NO3)2、AgNO3、HNO3 C.Ba(NO3)2、AgNO3、K2CO3、HNO3 D.AgNO3、Ba(NO3)2、K2CO3、HNO3 答案:CD
边加边搅拌冷却(酸入水中)。
3.防失火
可燃性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以防失火。
4.防中毒
(1)制取有毒气体时,要使用通风设备,要有尾气处
理装置。
(2)误食重金属盐,应喝豆浆、牛奶或鸡蛋清解毒。
5.防倒吸
(1)加热法制取气体并且用排水法收集时,实
验结束时的操作为: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
熄灭酒精灯。 (2)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要加装安全瓶 或防倒吸装置。
BaCl2 BaCO3 +2NaCl NaOH H2O+2NaCl
CaCl2+Na2CO3=== CaCO3↓+2NaCl
Na2CO3 HCl
H2O+CO2+2NaCl
加入除杂试剂的顺序可以是:
► 1.BaCl2→NaOH ► 2. ► 3.
→Na2CO3 →HCl
BaCl2→ Na2CO3 → NaOH →HCl NaOH →BaCl2→ Na2CO3 →HCl
浓酸沾到皮肤上
浓碱沾到皮肤上 试剂溅入眼睛内
3.实验操作方法
(1)药品取用
(2)物质加热
(3)气体收集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实验后药品的处理方法
(1)实验用剩的试剂一般不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
染试剂。
(2)实验后的废液用废液缸收集,日后集中处理。
要点归纳
实验操作时,加强“六防意识”,防止事故发生
化学
chemistry
Chem is try
化学是尝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1)危险化学药品的存放 ①易燃、易爆试剂应密封保存并远离电源和火源。
②剧毒药品应单独专柜保存。
③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P4)
6.防污染
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的制取或性质探究的实
验中,要有尾气处理或污水处理装置。
了解安全措施!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适用于分离难溶固体与液体组成的混合物
(1)概念:将_____与_____分离的一种方法。 固体 液体 漏斗 玻璃棒 (2)主要仪器及用品: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意外事故 酒精着火 烫伤或烧伤 处理方法 湿布或沙土 应移开可燃物,用_____________盖灭 先用水冲洗烫(烧)伤处,再涂上烫(烧)伤膏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 NaHCO3溶液 _________________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 硼酸 _____________ 大量水 立即用__________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有大量晶体析出 当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用余热蒸干 热的蒸发皿不可直接放在实验桌上,要垫 上石棉网
3.粗盐的提纯
过滤+蒸发
(1)不溶性杂质的除去
通过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之后,得到的固 体就是纯净的食盐了吗?
粗盐 溶解 悬浊液(泥沙、NaCl、MgCl2、CaCl2、硫酸盐) 过滤 不溶性杂质 NaCl、MgCl2、CaCl2、Na2SO4的溶液
(2)可溶性杂质的除去
杂 质 加入的试剂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硫酸盐 (Na2SO4)
BaCl2
Na2SO4+BaCl2=== BaSO4↓+2NaCl
MgCl2+2NaOH=== Mg(OH)2↓+2NaCl CaCl2+Na2CO3=== CaCO3↓+2NaCl
MgCl2 CaCl2
NaOH
Na2CO3
应该在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用余热将剩余的水分蒸干。
自主体验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上印上警示性标志, 下列化学品的名称与警示性标志名称对应正 确的是( )
A.烧碱——爆炸品 B.浓硫酸——剧毒品 C.汽油——腐蚀品
D.酒精——易燃品
解析:选D。烧碱是强碱,浓硫酸是强酸,
都属于腐蚀品;汽油和酒精容易燃烧,属于 易燃品。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滤纸 ________、铁架台(带铁圈)。 (3)装置图:
过滤操作
(4)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漏斗内壁 ——一贴:滤纸紧贴__________ 漏斗上沿 ——二低:①滤纸上沿低于__________
液面 ②______低于滤纸上沿
——三靠: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三层滤纸处 ②玻璃棒紧靠____________
化学除杂
除杂原则: *不增(尽量少引入新杂质) *不减(不损耗样品) *易分(容易分离——生成完全不溶物或气体) *复原(除去各种过量杂质,还原到目标产物)
注意:除杂试剂要适当过量;设计所加试剂的 先后顺序!
Na2SO4+BaCl2=== BaSO4↓+2NaCl MgCl2+2NaOH=== Mg(OH)2↓+2NaCl
了解安全措施!
1.防爆炸
(1)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之前,要检验 气体的纯度。 (2)用H2、CO还原Fe2O3、CuO时,先通入H2或CO, 待检验尾部气体纯净,保证空气已排尽后,再加热。
2.防暴沸
(1)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沸石。
(2)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加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