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置管护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75%的酒精消毒导管入口及周围皮肤,再用无菌贴膜固定, 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同时观察伤口周围是否有红肿、触痛、 液体外渗及导管脱出,以便及时处理。若出现伤口红肿,应及 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拔管及做管头培养,以免发生导管相关性 感染。
六 静脉置管并发症
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 ①置管致猝死,主要有3种原因,呼吸、 心跳骤停与操作中过重压迫颈动脉窦有关;置管时损伤重要内脏及血 管;气栓形成。②损伤周围脏器,形成血胸、气胸、纵隔积液,心包 填塞等。③导管断裂。
留置时间——2~4周
2.管内针:又称外套管穿刺针,套管尖端与穿刺针严密封固,从而保证 了静脉刺破口大小与外套管的外径一致,穿刺部位漏血的机会减少。
留置时间——48~96小时
四 操作方法
1.锁骨下静脉穿刺 (1)经锁骨上穿刺法。病人肩部抬高,头尽量转向对侧(一般选用右侧颈 部进针)并挺露锁骨上窝。消毒铺巾局麻后以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 侧缘,锁骨上约1cm处为进针点。针杆与锁骨或矢状面(中线)呈45o角, 在冠状面针杆保持水平或略向前偏15o,指向胸锁关节。通常进针1.5 ~2cm即可进入静脉。进针过程中针尖再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肌 膜中进行,不易损伤锁骨下动脉与胸膜,成功率高。
3 预防感染 : 严格无菌操作,每天用碘伏消毒穿刺口并更换3M无菌敷 料1次,如有漏血、漏液应及时更换敷料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置管 时间不宜超过7天,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拔除插管。
静脉பைடு நூலகம்管护理
一适应症
1. 严重创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2. 需长期输液或静脉药物的治疗而周围静脉已无法利用者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3. 需经深静脉进行全肠外营养治疗者。 4. 监测中心静脉压。
3.股静脉穿刺
(1) 患者仰卧,将大腿外展与身体长轴成45o。 (2) 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3)取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内侧,进针点皮肤用尖刀戳一小口达 皮下。 (4)将连接注射器的外套管穿刺针(一般16~17cm长)经皮肤小切口刺 入与皮肤成30o~45o,注射器保持适当负压,徐徐进针,当针尖进入静脉 常有突破感,回抽血流通畅。 (5)继续进针2~3mm确保外套管进入静脉腔,固定内针,推进外套管 。 (6)拔除内针,外套管针座连输液器。缝线固定针座。
6 定时观察穿刺肢体的血运情况(肢体有无肿胀、颜色、温度 异常、局部不宜包扎过紧,以免发生肢端坏死)。
7 为了防止感染,每次抽血标本时,严格无菌操作。 8 保证动脉穿刺点的局部干燥,若有渗血应及时更换皮肤保护 膜,消毒穿刺点,范围应大于皮肤保护膜的范围。
9 当病人病情平稳后,不需要测压时应及早拔除测压管,拔管 时局部压迫10分钟,观察无渗血时,用无菌纱布及弹力绷带加压 包扎。
(2)经锁骨下穿刺法。体位及准备同上。取锁骨中点的锁骨下1cm为穿 刺点,一般多选用右侧。消毒、铺巾、局麻后,在选定穿刺点处进针, 用细针试穿,针尖指向头部方向,贴进胸壁与胸壁平面呈15o,穿过锁骨 与第1肋骨的间隙为准,成功后即拔出试探针。换深静脉穿刺针,沿试穿 路径穿刺进入锁骨下静脉。针尖进入静脉时常有突破感,回抽血畅。置 入导管,连接输液装置,固定。
七 不同临床应用的护理要点
对静脉输液管道,24h更换。对接头处的各项操作如进行输液、 给药、抽血及输液泵衔接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 染发生。对输注静脉高营养液患者,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输注完 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再输入其他液体。
• 深静脉置管是血透患者生命线,应该专管专用,透析期间不要用导管 输液、采血,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及血行感染,延长使用时间,血透结 束后,先将双腔导管内血液用生理盐水每侧10ml快速冲净,再用肝素 盐水正压封管,下次在透前将保留的肝素盐水抽出。
2 预防出血和血肿 : 动脉测压装置中任一环节连接松脱,都可导致快速 出血,凝血机制障碍或应用抗凝剂后均增加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率, 因此应将测压系统完全暴露,便于直观。穿刺失败或拔管后要有效地 压迫止血,压迫止血应在5min以上,并用弹性宽胶布加压覆盖。必要 时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30min后予以解除。
• 利用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时,特别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增强心理的安全感。较长时间监测CVP时,应定时用生理盐水配置 的稀肝素液5ml冲洗导管,以保持测压系统通畅和减少感染发生率, 防止导管端周围形成纤维蛋白鞘。
谢谢聆听!
三 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1 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 可摸到搏动。
2 Allen’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观察手掌转红时间, 正常人5~7秒,平均3秒,<7秒表示循环良好,8~15秒属可疑,>15秒血 供不足。>7秒者属Allens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4)进针点皮肤用尖刀戳一小口达皮下。 (5)将连接注射器的外套管穿刺针沿前试探途径穿刺,一手持针杆,另一 手持注射器并保持适当的负压,徐徐进针,当针尖进入静脉时常有突破 感,回抽血流畅通。 (6)继续进针2~3mm,确保外套管进入静脉腔,固定内针,捻转推进外套 管。
(7)拔除内针,外套管针座连输液器。缝线固定针座。
二 插管途径
可选择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项外静脉、股静脉等
三穿刺针及导管
1.针内管:导管经穿刺针内腔插入 ,使用此类穿刺针时,一般先用细针 穿刺确定静脉的位置和方向,再改用5~8cm长的大口径簿壁穿刺针( 或用配套的深静脉插管针)按细针定位方向进针。穿刺成功后,即由针 腔内插入相应粗细的导管入静脉。
动静脉置管护理
内外科:黎雯
动脉置管护理 静脉置管护理
动脉置管护理
一 适应症
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
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
二 穿刺途径
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由于桡 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 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 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较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肱动 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 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 损伤,一般不用。
2.颈内静脉穿刺
(l)病人头低15o~20o,肩背垫高,头转向对侧(一般选用右侧颈进针), 使颈伸展。
(2)消毒铺巾后触摸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以及与锁骨所形成的 三角,确认三角形的顶部作为皮肤定点,并作皮下浸润麻醉。 (3)试穿:针杆与中线平行,与皮肤呈30o~40o角进针,在进针过程中保 持注射器内轻度持续负压,以能及时确认针尖己进入静脉,成功即拔出 试探针。
3.工具: (1) 20G(小儿22G、24G)静脉留置针; (2) 开皮用18G普通针头; (3) 肝素冲洗液(2.5~5μ/ml肝素); (4) 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和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 (1) 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
(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动脉穿刺。针尖指向与血流方向相反, 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对准动脉 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1~2mm,固定针芯而 向前推送外套管,后撤出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 成功。
与深静脉置管有关的并发症:①感染。据研究,细菌主要来自皮肤 、导管接头等。同时,若病人有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恶性肿瘤、营 养不良等,亦为感染的易患因素。②血栓形成与栓塞。③导管阻塞。 输注高价营养时,输入的脂类阳离子复合物遗留导管内所致。
其它危险因素:①血管侵蚀。②导管脱落。多种因素导致病人精 神不安,造成一过性认识混乱,出现烦躁不安;老年患者,由于理解 力缺乏、健忘、夜尿多等原因,是导管脱落的高危因素。同时,局部 不适感、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失眠不断翻身等,亦增加了导管脱落 的可能性。
10 拔除的动脉测压管应放入医疗垃圾袋内。
五动脉置管并发症预防
1 预防动脉内血栓、气栓的形成 : 每次经测压管抽取动脉血后,均应 立即用肝素盐水进行快速冲洗,以防凝血。管道内如有血块堵塞时应 及时予以抽出,切勿将血块推进,以防发生动脉血栓栓塞。在调试零 点、取血等操作过程中,严防气体进入桡动脉内造成气栓栓塞。
3 为保证动脉测压管的通畅应用1%肝素盐水定时冲洗,加压气袋的压 力要大于300mmHg.
4 当动脉波形出现异常、低钝、消失时,考虑动脉穿刺针处有打折或 血栓堵塞现象。处理:揭开皮肤保护膜,若有打折调至正常,若有堵 塞应先抽回血再进行冲洗,防止凝血块冲入动脉内,并用酒精消毒, 待干后贴上皮肤保护膜。
五 置管后导管的维护
1 . 保持导管通畅:在输液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输液速度,避免 管路打折及脱落,保证液体顺利输入。
2 . 导管的固定:导管的固定要牢固,应每班检查导管的深度,一 般置管深度12~13cm,为置管患者做其他操作(尤其是翻身叩背及 其他生活护理)时,应避免导管脱出或推入。
3 . 防止发生局部穿刺处感染:应每周换药2次,用 2%的碘酊
(2) 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 进0.5cm左右,后撤针芯,将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停止退针,并立 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无阻力并且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回目录
四 动脉置管护理常规
1 动脉测压管的各个接头连接处要旋紧,防止脱开或渗漏,并置于无 菌治疗巾内。
2 换能器零点校正,应保证换能器与心脏水平位置一致,以保证测定 数值的准确,交换病人体位时始终保持换能器与心脏水平一致。
六 静脉置管并发症
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 ①置管致猝死,主要有3种原因,呼吸、 心跳骤停与操作中过重压迫颈动脉窦有关;置管时损伤重要内脏及血 管;气栓形成。②损伤周围脏器,形成血胸、气胸、纵隔积液,心包 填塞等。③导管断裂。
留置时间——2~4周
2.管内针:又称外套管穿刺针,套管尖端与穿刺针严密封固,从而保证 了静脉刺破口大小与外套管的外径一致,穿刺部位漏血的机会减少。
留置时间——48~96小时
四 操作方法
1.锁骨下静脉穿刺 (1)经锁骨上穿刺法。病人肩部抬高,头尽量转向对侧(一般选用右侧颈 部进针)并挺露锁骨上窝。消毒铺巾局麻后以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 侧缘,锁骨上约1cm处为进针点。针杆与锁骨或矢状面(中线)呈45o角, 在冠状面针杆保持水平或略向前偏15o,指向胸锁关节。通常进针1.5 ~2cm即可进入静脉。进针过程中针尖再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肌 膜中进行,不易损伤锁骨下动脉与胸膜,成功率高。
3 预防感染 : 严格无菌操作,每天用碘伏消毒穿刺口并更换3M无菌敷 料1次,如有漏血、漏液应及时更换敷料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置管 时间不宜超过7天,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拔除插管。
静脉பைடு நூலகம்管护理
一适应症
1. 严重创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2. 需长期输液或静脉药物的治疗而周围静脉已无法利用者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3. 需经深静脉进行全肠外营养治疗者。 4. 监测中心静脉压。
3.股静脉穿刺
(1) 患者仰卧,将大腿外展与身体长轴成45o。 (2) 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3)取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内侧,进针点皮肤用尖刀戳一小口达 皮下。 (4)将连接注射器的外套管穿刺针(一般16~17cm长)经皮肤小切口刺 入与皮肤成30o~45o,注射器保持适当负压,徐徐进针,当针尖进入静脉 常有突破感,回抽血流通畅。 (5)继续进针2~3mm确保外套管进入静脉腔,固定内针,推进外套管 。 (6)拔除内针,外套管针座连输液器。缝线固定针座。
6 定时观察穿刺肢体的血运情况(肢体有无肿胀、颜色、温度 异常、局部不宜包扎过紧,以免发生肢端坏死)。
7 为了防止感染,每次抽血标本时,严格无菌操作。 8 保证动脉穿刺点的局部干燥,若有渗血应及时更换皮肤保护 膜,消毒穿刺点,范围应大于皮肤保护膜的范围。
9 当病人病情平稳后,不需要测压时应及早拔除测压管,拔管 时局部压迫10分钟,观察无渗血时,用无菌纱布及弹力绷带加压 包扎。
(2)经锁骨下穿刺法。体位及准备同上。取锁骨中点的锁骨下1cm为穿 刺点,一般多选用右侧。消毒、铺巾、局麻后,在选定穿刺点处进针, 用细针试穿,针尖指向头部方向,贴进胸壁与胸壁平面呈15o,穿过锁骨 与第1肋骨的间隙为准,成功后即拔出试探针。换深静脉穿刺针,沿试穿 路径穿刺进入锁骨下静脉。针尖进入静脉时常有突破感,回抽血畅。置 入导管,连接输液装置,固定。
七 不同临床应用的护理要点
对静脉输液管道,24h更换。对接头处的各项操作如进行输液、 给药、抽血及输液泵衔接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 染发生。对输注静脉高营养液患者,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输注完 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再输入其他液体。
• 深静脉置管是血透患者生命线,应该专管专用,透析期间不要用导管 输液、采血,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及血行感染,延长使用时间,血透结 束后,先将双腔导管内血液用生理盐水每侧10ml快速冲净,再用肝素 盐水正压封管,下次在透前将保留的肝素盐水抽出。
2 预防出血和血肿 : 动脉测压装置中任一环节连接松脱,都可导致快速 出血,凝血机制障碍或应用抗凝剂后均增加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率, 因此应将测压系统完全暴露,便于直观。穿刺失败或拔管后要有效地 压迫止血,压迫止血应在5min以上,并用弹性宽胶布加压覆盖。必要 时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30min后予以解除。
• 利用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时,特别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增强心理的安全感。较长时间监测CVP时,应定时用生理盐水配置 的稀肝素液5ml冲洗导管,以保持测压系统通畅和减少感染发生率, 防止导管端周围形成纤维蛋白鞘。
谢谢聆听!
三 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1 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 可摸到搏动。
2 Allen’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观察手掌转红时间, 正常人5~7秒,平均3秒,<7秒表示循环良好,8~15秒属可疑,>15秒血 供不足。>7秒者属Allens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4)进针点皮肤用尖刀戳一小口达皮下。 (5)将连接注射器的外套管穿刺针沿前试探途径穿刺,一手持针杆,另一 手持注射器并保持适当的负压,徐徐进针,当针尖进入静脉时常有突破 感,回抽血流畅通。 (6)继续进针2~3mm,确保外套管进入静脉腔,固定内针,捻转推进外套 管。
(7)拔除内针,外套管针座连输液器。缝线固定针座。
二 插管途径
可选择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项外静脉、股静脉等
三穿刺针及导管
1.针内管:导管经穿刺针内腔插入 ,使用此类穿刺针时,一般先用细针 穿刺确定静脉的位置和方向,再改用5~8cm长的大口径簿壁穿刺针( 或用配套的深静脉插管针)按细针定位方向进针。穿刺成功后,即由针 腔内插入相应粗细的导管入静脉。
动静脉置管护理
内外科:黎雯
动脉置管护理 静脉置管护理
动脉置管护理
一 适应症
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
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
二 穿刺途径
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由于桡 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 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 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较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肱动 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 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 损伤,一般不用。
2.颈内静脉穿刺
(l)病人头低15o~20o,肩背垫高,头转向对侧(一般选用右侧颈进针), 使颈伸展。
(2)消毒铺巾后触摸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以及与锁骨所形成的 三角,确认三角形的顶部作为皮肤定点,并作皮下浸润麻醉。 (3)试穿:针杆与中线平行,与皮肤呈30o~40o角进针,在进针过程中保 持注射器内轻度持续负压,以能及时确认针尖己进入静脉,成功即拔出 试探针。
3.工具: (1) 20G(小儿22G、24G)静脉留置针; (2) 开皮用18G普通针头; (3) 肝素冲洗液(2.5~5μ/ml肝素); (4) 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和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 (1) 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
(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动脉穿刺。针尖指向与血流方向相反, 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对准动脉 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1~2mm,固定针芯而 向前推送外套管,后撤出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 成功。
与深静脉置管有关的并发症:①感染。据研究,细菌主要来自皮肤 、导管接头等。同时,若病人有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恶性肿瘤、营 养不良等,亦为感染的易患因素。②血栓形成与栓塞。③导管阻塞。 输注高价营养时,输入的脂类阳离子复合物遗留导管内所致。
其它危险因素:①血管侵蚀。②导管脱落。多种因素导致病人精 神不安,造成一过性认识混乱,出现烦躁不安;老年患者,由于理解 力缺乏、健忘、夜尿多等原因,是导管脱落的高危因素。同时,局部 不适感、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失眠不断翻身等,亦增加了导管脱落 的可能性。
10 拔除的动脉测压管应放入医疗垃圾袋内。
五动脉置管并发症预防
1 预防动脉内血栓、气栓的形成 : 每次经测压管抽取动脉血后,均应 立即用肝素盐水进行快速冲洗,以防凝血。管道内如有血块堵塞时应 及时予以抽出,切勿将血块推进,以防发生动脉血栓栓塞。在调试零 点、取血等操作过程中,严防气体进入桡动脉内造成气栓栓塞。
3 为保证动脉测压管的通畅应用1%肝素盐水定时冲洗,加压气袋的压 力要大于300mmHg.
4 当动脉波形出现异常、低钝、消失时,考虑动脉穿刺针处有打折或 血栓堵塞现象。处理:揭开皮肤保护膜,若有打折调至正常,若有堵 塞应先抽回血再进行冲洗,防止凝血块冲入动脉内,并用酒精消毒, 待干后贴上皮肤保护膜。
五 置管后导管的维护
1 . 保持导管通畅:在输液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输液速度,避免 管路打折及脱落,保证液体顺利输入。
2 . 导管的固定:导管的固定要牢固,应每班检查导管的深度,一 般置管深度12~13cm,为置管患者做其他操作(尤其是翻身叩背及 其他生活护理)时,应避免导管脱出或推入。
3 . 防止发生局部穿刺处感染:应每周换药2次,用 2%的碘酊
(2) 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 进0.5cm左右,后撤针芯,将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停止退针,并立 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无阻力并且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回目录
四 动脉置管护理常规
1 动脉测压管的各个接头连接处要旋紧,防止脱开或渗漏,并置于无 菌治疗巾内。
2 换能器零点校正,应保证换能器与心脏水平位置一致,以保证测定 数值的准确,交换病人体位时始终保持换能器与心脏水平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