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教学过程(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光中《乡愁》教学过程(2)
余光中《乡愁》教学过程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恒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
2.读第二节,伴着《久别的人》的歌声,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其解读。
3.读第三节,伴着《人鬼情未了》的歌声,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其解读。
4.读第四节,伴着《望乡》的歌声,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其解读。
5.老师评点:诗歌寥寥数语却给我们以无限想象的空间。透过几
幅画面我们进一步地体会到了诗人寄居他乡的种种苦闷和彷徨,也认识到了家国分离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伤痛,在此,我们有什么感受呢?我只想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时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早日完成和平统一的大业,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五、引申迁移
欣赏席慕蓉的《乡愁》,回答问题。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常在有月亮的时候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注:席慕蓉,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和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1949年由南京迁居香港,1954年赴台。) 思考:这首诗分别选用了那些意象来表达感情的与余光中的《乡愁》在主题上有什么共同点
六、结尾(在歌曲《我的中国心》中结束本课)
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如今,香港、澳门业已回到祖国的怀抱。仅有一水之隔的台湾何时才能与祖国大陆统一呢“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我坚信,有我们广大的台湾同胞的支持和
数以万计海外侨胞的帮助,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终会完成,因为我们有一颗共同的心,那就是——我的中国心。(歌声响起)
七、板书设计
时间托物寄情思绪
小时候邮票母子别愁
长大后船票夫妻别愁
后来坟墓生死别愁
现在海峡家国别愁
拓展阅读:《乡愁》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始终用新课标的理念作指导,建立起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启发指导、师生共同长进、发展的教学模式;改变了长期以来以被动学习为主的语文学习方式,建立起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拓展创新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真正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并尽量多给他们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这样学生可以自主理解、感受诗歌的主旨、情感,从而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发现。这就大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度。这节课的设计也依据了诗歌体裁特点,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即:“朗读(诗歌)──品味(语言)──理解(感情)──拓展(迁移)”四步五环节的品读法,让学生了解《乡愁》一诗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善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品味研读”引导不够得力,学生理解的可能不够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