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历史与最新发展

合集下载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摘要】近几年我国持续性行业整合推动我国企业并购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并购的规模、并购的类型和并购的成效来看都表现出了和以往不同的特征。

本文通过对2015年至2017年的并购形式的了解和呈现趋势的分析预计2018年我国并购活动的形式。

【关键词】并购;私募股权基金;上市公司一、近三年我国企业并购的形式2014年中国地区企业并购交易创历史新高,交易量激增,近七千宗;并购交易的金额超过4000 亿美元。

金融和一些高新技术行业成为并购交易的主要目标行业,同时房地产行业的并购成交额依然位列首位。

私募股权基金参与并购交易活动也在2014年较为活跃,并购交易的金额和规模均创歷史新高,环比增长一倍之多。

同时,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并购行为也在快速增长,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和规模均多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侧重于科技和品牌型并购目标,而国有企业则仍重点置于能源型工业行业。

2015年仅在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中交易数量就已经超过上年全年水平,较国有企业而言是其三倍水平,但国有企业自身和去年相比交易数量却增长百分之二十以上,交易规模较去年增长一倍之多。

2016年,中国并购交易总额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中国成为全球并购交易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全球并购交易市场达15%,在美国之后位列全球第二位。

我国投资者在海外并购交易近1000宗。

全球并购交易中与中国相关的并购行为占全球并购市场的四分之一。

2016年中国并购交易的减少源于中国经济当前迫切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且中国证监会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总体来看,我国近三年的并购交易仍然呈增长趋势。

二、近三年中国并购金额及数量变动的原因(一)私募股权基金的参与由于私募股权基金参与并购交易使上市公司成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的主力军,使2015年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和规模都有空前的增长。

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的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数量远远高于非上市公司。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的变迁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的变迁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的变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经历了多次重要变革。

这些变革不仅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和条件。

本文将从1990年代的初步尝试、2000年代的完善到近年的进一步发展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的变迁。

1990年代,我国开始尝试研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

当时的市场环境不够成熟,法律法规也相对滞后,上市公司并购操作困难重重。

由于缺乏相关制度和规范,很多并购重组案例存在问题,甚至引发了一些严重的纠纷。

为此,我国开始逐步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并加强对并购重组的监管。

进入21世纪后的2000年代,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2005年,我国证券法作为核心法律出台,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在这个基础上,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

同时,为保护投资者权益,监管机构也加强了对并购重组的监管力度,提高了信息披露的要求,完善了投资者保护机制。

在近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发生了进一步发展。

2016年,我国证券市场出台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管理办法》,明确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监管要求。

根据该办法,对于一些需要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将直接介入,并进行审核和监督。

此外,为进一步规范并购重组活动,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细化的配套政策和规定,以保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总的来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经历了由初步尝试到完善再到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这一变迁不仅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也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法律和监管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将更加规范和有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遇。

然而,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一些企业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内幕交易等问题,监管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监察。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以下是12个典型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1.万科A与万科H的合并:2024年,万科A与万科H宣布合并,成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巨头。

这次合并是为了增加公司的市值,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中国太平与阳光保险的合并:2024年,中国太平和阳光保险宣布合并,创造了中国保险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资本实力和市场份额。

3.中通快递与申通快递的合并:2024年,中通快递宣布与申通快递合并,共同应对中国快递市场的激烈竞争。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网络覆盖,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4.宝能集团与万科A的收购战:2024年,宝能集团发起对万科A的收购尝试,引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股权争夺战。

最终,宝能集团获得了万科A的控制权。

5.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的合并:1998年,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两大石油巨头合并,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公司之一、这次合并提高了公司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6.阿里巴巴收购盒马鲜生:2024年,阿里巴巴宣布收购盒马鲜生,进军生鲜电商领域。

这次收购为阿里巴巴提供了一个实体店面,进一步扩大了其电商帝国。

7.美团收购摩拜单车:2024年,美团以3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摩拜单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共享出行市场的份额。

这次收购为美团增加了更多的用户和市场活力。

8.长城汽车收购路虎汽车:2024年,中国长城汽车宣布以1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路虎汽车。

这次收购为中国长城汽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

9.华为收购荣耀:2024年,华为宣布出售旗下子品牌荣耀,以应对美国的技术封锁。

这次并购为荣耀提供了新的商业机遇,同时也减少了华为与荣耀之间的关联。

10.苹果收购动视暴雪:2024年,苹果宣布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动视暴雪,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游戏产业的影响力。

这次收购为苹果提供了游戏内容和技术的资源。

11. 腾讯收购Supercell:2024年,腾讯以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游戏产业的份额。

中国企业并购成功案例

中国企业并购成功案例

中国企业并购成功案例1. 腾讯收购腾讯音乐2016年,腾讯收购了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这一收购让腾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互联网音乐市场的领导地位。

在此之前,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等竞争对手一直在激烈竞争,通过这一收购,腾讯得以将资源集中在自身优势的业务上,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2. 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2018年,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了饿了么,这一行动被视为阿里巴巴布局新零售的重要一环。

通过收购饿了么,阿里巴巴得以进一步巩固其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地位,并与美团等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竞争。

3. 万科收购绿城2015年,万科收购了绿城中国的一部分股权,这一收购让万科在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通过此次收购,万科与绿城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了一系列高品质的住宅项目。

4. 百度收购爱奇艺2010年,百度收购了爱奇艺,这一收购让百度在视频领域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爱奇艺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视频网站之一,拥有大量的用户和内容资源,百度通过收购得以加强自身在视频领域的实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5. 中国移动收购中国铁通2008年,中国移动收购了中国铁通,这一收购让中国移动得以涉足固网宽带市场。

在此之前,中国铁通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共同分割固网宽带市场,中国移动的进入打破了这一格局,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

6. 美团点评收购摩拜单车2018年,美团点评全资收购了摩拜单车,这一收购让美团点评在出行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此之前,摩拜单车与ofo等竞争对手一直在激烈竞争,通过这一收购,美团点评得以将资源集中在自身优势的业务上,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7. 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2016年,滴滴出行收购了优步中国业务,这一收购让滴滴出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出行市场的领导地位。

优步中国作为当时中国市场份额第二的出行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和司机资源,滴滴出行通过收购得以加强自身在出行领域的实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8. 苏宁易购收购万达百货2019年,苏宁易购全资收购了万达百货,这一收购让苏宁易购得以进一步扩大其在零售市场的布局。

上市公司2024年度并购重组分析报告

上市公司2024年度并购重组分析报告

一、背景概述2024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年份,全球范围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经济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逐渐增加,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经营策略。

二、并购重组情况1.并购重组数量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度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数量较前一年有所增加。

其中,重组方向主要集中在同行业,占比约70%;跨行业并购占比约为25%;跨国并购仅占总量的5%左右。

并购重组的数量增加,说明企业在2024年度加大了市场扩张的力度。

2.并购重组类型从并购重组类型来看,股权并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占比约为70%左右;资产并购占比约为20%;重组重大资产重组也占比约为10%。

股权并购成为企业实施战略重组的首选方式。

3.并购重组行业分布在行业分布方面,金融行业的并购重组数量较多,占比约为30%;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数量也较为突出,分别占比约为25%和20%;其他行业并购重组数量相对较少。

三、并购重组效果评估1.经营业绩方面通过对并购重组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大部分企业在并购后业绩有所改善。

尤其是一些重大资产重组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其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市场地位方面并购重组不仅带来了企业自身的优势的补充和拓展,也有助于企业扩大市场地位和控制力。

通过并购重组,企业能够在同行业中形成竞争优势,提升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

3.经营效益方面并购重组能够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提高经营效益。

通过合并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手段,企业能够更好地运营,实现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1.整合难题由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管理体系、经营理念等存在差异,因此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整合难题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不同企业的整合需要时间和力量,合并后的效益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出来。

2.信息不对称在并购重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有可能会存在一方获取较大利益的情况。

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新发展

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新发展
十项工作进展情况
三规范 一是强化股价异动对应监管措施:研究拟定《关于加强与上市公司股价敏感信息相关的股价异动监管的规定》,拟作为国务院转发五部委文件的主要配套规则之一,适时发布。 二是推动构建内幕交易综合防控体系:2010年会同公安部、监察部、国资委、预防腐败局制定《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意见》,并已由国务院转发(国办发[2010]55号)。为贯彻落实意见,目前我会已制定《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并向各界征求意见。 三是研究起草了借壳上市的相关规定:通过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对借壳上市标准和条件进行规范。
01
长江电力向三峡总公司支付交易对价的方式包括:承接债务、向三峡总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其中,以承接债务的方式向三峡总公司支付对价约为500亿元;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对价的情况为,向三峡总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158,791万股,三峡总公司以其持有的评估价值约201亿元的部分目标资产认购发行的全部股份,上市公司拟发行股份数量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为14.44%;承接债务和非公开发行股份之后的交易价格剩余部分,长江电力以现金支付给三峡总公司,支付现金约372亿元。
02
方案要点
长江电力重大资产重组案例
*
该项重大资产重组实现了三峡总公司发电资产的整体上市,交易资产规模超过千亿,远远超出收购方长江电力577亿的总资产。方案权衡了各方的利益,既避免了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摊薄,保护了投资者利益,又适度发挥了财务杠杆的作用,有利于长江电力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效果
方案要点
平安收购深发展案例
二、推进完善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工作安排(续)
一点--围绕解决同业竞争和减少关联交易问题 工作重点,推动整体上市工作。 两面--两个基础层面的制度建设: (一)在提高审核透明度方面,充分利用对外业务咨询平台,梳理并公开了15个并购重组共性问题审核意见关注要点和30个常见问题解答,公开发布5个法律适用意见,初步实现审核工作标准化、客观化,增强了透明度。 (二)在提高审核效率层面,上市部内部试行审核流程计时公示制度,为下一步向社会公示,推行“阳光审核”积累经验;推行日常监管与并购重组合规性审核联动双审监管机制。

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摘要]并购是现代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并购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其规模和强度都呈现了逐步增强的发展态势。

文章在回顾我国并购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就当前的并购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关于规范并购活动、增强并购效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并购历史;并购现状;发展建议[作者简介]贺铟璇,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助教,辽宁大连,116023;王江石,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辽宁大连,116021[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1)01-0041-0005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扩大,企业并购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从19世纪末到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五次明显的并购浪潮。

这五次并购浪潮,都是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化,同时也促进了投资理念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发掘”,最后发展到“价值再造”的转变。

随着时间的推演,企业并购的规模和强度都在不断地增强,企业并购的强大生命力也凸显了其在资源配置领域的重要地位。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我国企业的并购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甚至更早,但以现代企业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真正意义上的并购,最早出现于1984年,当时保定机械厂兼并了保定针织器械厂,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并购的第一案。

随后,在武汉、南京、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都发生了企业并购。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中央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明确指出要明晰产权关系,让产权流动和重组,产权改革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1994年,全国各地已经有20多个产权交易市场,企业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实物形态为基本特征的财产权益的全部或部分交易。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国证券市场迅速成长起来,上市公司数量和交易量急剧增加,使公司并购由不自觉行为向自觉行为发展。

企业并购重组及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重组及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重组及案例分析企业并购重组是指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或者与其他企业合并,以实现业务拓展、资源整合或增加市场份额等目标的行为。

并购重组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一种经营战略,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扩大规模,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提升企业竞争力。

下面将以2024年中国最大的并购案例,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分析并购重组的核心动机和影响。

中国化工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之一,其业务涵盖化工、石油和天然气等多个领域。

2024年2月,中国化工成功收购瑞士先正达,这是中国化工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并购重组的核心动机和影响。

首先,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的核心动机之一是扩大公司的国际市场份额和全球影响力。

瑞士先正达是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之一,具有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专利,同时在全球各地都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

中国化工通过收购瑞士先正达,可以迅速进入先正达在欧洲和其他国际市场的销售网络,加强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其次,收购瑞士先正达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

中国化工和瑞士先正达在产品线和市场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通过整合两家公司的资源和业务,可以形成更加完整和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并实现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

此外,两家公司在研发、生产、销售和供应链等方面的互补性也可以获得协同效应,提升企业竞争力。

再次,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可以实现知识产权和技术的引进。

瑞士先正达是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拥有众多的专利和技术创新,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具有强大的能力。

通过收购瑞士先正达,中国化工可以获得先进的化工技术和知识产权,加快产品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地位。

最后,此次并购对中国化工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公司层面,还会对整个中国化工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的成功案例,向其他中国化工企业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中国化工企业具备实力和资源实现全球并购,也显示了中国化工企业走出国门,与全球化工巨头竞争的决心。

国内并购重组政策及发展状况

国内并购重组政策及发展状况

国内并购重组政策及发展状况并购重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寻求发展和扩张。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披露数据,2017年度国内并购2608起,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总交易规模为12,496.09亿元,主要分布在IT、机械制造、金融、互联网和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等五大领域。

由此可见,现阶段国内并购重组频繁、需求旺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宏观政策引导企业并购重组截至目前,并购重组已成为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大力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活力,支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

2015年并购的热点集中在房地产、能源、出版传媒、金融等领域;2016年集中在电子信息、房地产、能源等领域;截至目前最大的变化是房地产领域不再是热点,信息技术、制造业、国企改革在并购重组数量中占比较大。

并购重组的增加与国内产业、经济等宏观政策导向密不可分。

2、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并购重组对于单个企业来讲,并购是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产权及资产,实现一体化经营,从而达到规模效应。

并购目的主要在于以下四方面:(1)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产业集中度由于并购双方可共享营销、分销系统,并购后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有利于获得垄断地位,同时增强了对上游的谈判能力和对下游的定价能力,从而提高产业集中度。

(2)实现纵向一体化企业通过收购下游企业,可实现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达到终端顾客的流程一体化。

企业通过收购上游企业,可稳定原材料的供应。

通过消除中间环节而提升利润,向一体化发展。

(3)购买技术人才/专利、避免引进新产品的风险在技术密集型行业,通过并购可获得目标企业积累的技术人才、专利,降低并购方自主研发的财务或时间投入,避免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初创和早期发展阶段,降低了风险。

(4)进入新的国家/市场跨国企业想进入当地市场,直接并购当地的运营实体可以为并购方提供现成的工厂、员工、技术,并可避免开办新企业的各种跑手续。

中国大型国企重组上市案例分析

中国大型国企重组上市案例分析

中国大型国企重组上市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中国国企重组上市的历程与现状 (6)2.1 中国国企重组上市的发展历程 (7)2.2 当前国企重组上市的现状 (9)2.3 国企重组上市的政策环境分析 (10)三、中国大型国企重组上市案例概述 (11)3.1 案例选取标准 (13)3.2 案例一 (14)3.3 案例二 (15)3.4 案例三 (16)四、中国大型国企重组上市的动因与模式 (17)4.1 重组上市的动因分析 (18)4.2 重组上市的模式分类 (20)4.3 典型案例动因与模式分析 (21)五、中国大型国企重组上市的绩效与影响 (23)5.1 重组上市的短期绩效分析 (24)5.2 重组上市的中长期绩效分析 (25)5.3 重组上市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分析 (27)六、中国大型国企重组上市的风险与挑战 (28)6.1 重组上市面临的主要风险 (29)6.2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31)6.3 案例回顾与教训总结 (32)七、结论与建议 (33)7.1 研究结论 (34)7.2 对未来国企重组上市的展望 (35)7.3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36)7.4 对研究者的展望 (38)一、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分析中国大型国企重组上市的案例,探讨其背后的动因、过程及结果。

通过对特定企业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理解大型国企如何通过重组上市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概述中国大型国企重组上市的背景及重要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详细阐述这些企业在重组上市过程中的具体做法、策略选择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这包括企业概况、重组上市的动因分析、交易结构、操作流程以及涉及的关键问题,如资产剥离、股权结构调整等。

还将分析重组上市对企业治理结构、运营效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

本报告还将深入探讨这些成功案例背后的经验教训,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适用性。

中国年度上市公司并购报告

中国年度上市公司并购报告

中国年度上市公司并购报告中国年度上市公司并购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交易愈发频繁。

并购是指企业通过购买其他公司的股权或资产来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的一种方式。

本报告将对中国年度上市公司并购活动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并购规模和数量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年度上市公司的并购规模和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以2019年为例,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交易金额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以上。

并购数量也突破了1000起,创历史新高。

这一趋势显示了中国上市公司正在加大并购活动力度,试图通过并购来快速扩大产业规模。

二、并购动机分析并购的动机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归纳为市场扩张、产能提升和技术创新三个方面。

首先是市场扩张。

中国市场巨大,对许多企业来说,通过并购可以迅速进入新的市场,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

例如,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拓展二三线城市市场时往往通过收购当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来实现快速布局。

其次是产能提升。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制造业大国,通过并购可以获取先进技术和成熟的产业链,进而提升自身的产能水平。

比如,中国一汽集团并购了丰田汽车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并获得了丰田汽车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最后是技术创新。

中国企业意识到技术创新是发展的关键,通过并购可以获取到其他企业的技术和研发能力,以快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例如,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通过并购海外游戏公司来获取其先进的游戏技术和研发团队。

三、并购中的风险和挑战并购交易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是估值风险。

由于并购涉及到巨额资金的输送,往往会导致被收购公司的估值过高,从而出现并购价值低估的情况。

其次是整合风险。

并购之后,如何将两家公司的业务、人员、管理体系等进行整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如果不能成功实现整合,可能导致并购失败。

还有政策风险。

由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相关政策和法规不断变化,可能会对并购交易产生不利影响。

企业在进行并购交易时,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向,避免政策变化对交易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近十年企业并购数据

中国近十年企业并购数据

中国近十年企业并购数据1.引言1.1 概述在中国近十年的经济发展中,企业并购活动愈发频繁。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来扩大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行为。

本篇文章旨在分析近十年中国企业并购的数据情况,并探讨企业并购的驱动因素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十年来,中国企业并购活动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

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企业并购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领域广泛,涉及的行业包括金融、制造业、科技、能源等。

企业并购的目的多样化,既有为了获取市场份额、提升核心竞争力,也有为了获取关键资源、拓展全球市场。

这十年间,中国政府对企业并购活动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大,旨在提高并购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企业并购的健康发展。

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大大推动了中国企业并购的蓬勃发展。

另外,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也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契机。

许多企业通过并购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

同时,全球化的趋势也促使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海外并购,加快了企业国际化进程。

在中国企业并购的驱动因素中,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开放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为企业并购提供了更为开放和活跃的市场环境。

此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促使企业通过并购来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

同时,行业整合和资源整合的需求也驱动了企业进行并购活动。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中国企业并购持续增长,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政策支持、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的需求都为企业并购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机遇。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企业并购的趋势和驱动因素,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讨论中国近十年企业并购数据。

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中国近十年的企业并购数据。

然后,将简要描述文章的结构,概括性地介绍各个部分所涵盖的内容。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企业并购趋势和驱动因素的全面信息。

证券公司并购重组历史

证券公司并购重组历史

证券公司并购重组历史一、早期并购阶段早期的证券公司并购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证券公司数量较少,且业务规模较小。

在这个阶段,证券公司并购的主要目的是扩大规模和提升市场地位,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开始进入证券行业,通过并购实现快速扩张。

二、快速扩张阶段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这个阶段,证券公司并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和业务规模,以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和服务渠道。

同时,一些外资证券公司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通过并购加速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三、监管规范阶段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成熟和监管政策的加强,证券公司并购开始进入监管规范阶段。

在这个阶段,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证券公司并购的监管和规范,要求证券公司提高透明度和规范运作水平,防止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同时,监管部门也鼓励证券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业务整合和转型升级。

四、创新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证券公司并购也开始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证券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业务创新和差异化发展,例如开展资产管理、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新兴业务。

同时,一些大型证券公司也开始探索国际化发展,通过并购实现全球布局。

五、国际化发展阶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证券公司并购开始进入国际化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证券公司通过并购加速走向国际市场,与国际知名证券公司合作共赢,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

国际化发展不仅能够推动中国证券公司的业务升级和创新发展,也能够提高中国证券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总结起来,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历史经历了五个阶段:早期并购阶段、快速扩张阶段、监管规范阶段、创新发展阶段和国际化发展阶段。

这些阶段的演进不仅反映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中国证券公司的成长和变革。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证券公司并购重组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证券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

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

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并、收购或联合等方式来扩大自身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行为。

下面是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

1. 初期并购阶段:早期的企业并购主要是为了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

在这个阶段,企业通常会寻找和其自身业务相互补充、能够增加竞争优势的目标企业进行并购。

这些并购往往以并购目标的资产收购为主,旨在快速获得新的市场机会和资源。

2. 跨行业并购阶段: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寻求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进入新兴行业或降低市场风险的机会。

跨行业并购成为了企业并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企业通过并购来获取新的技术、产品和市场,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提高综合竞争力。

3. 资本驱动型并购阶段: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为企业并购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手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通过股权交换、债券融资等方式来实现并购。

此外,资本市场还提供了更多的并购资金和相关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筹码和操作空间。

4. 全球化并购阶段: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企业开始寻求跨国并购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国际竞争力。

国际并购往往需要应对更复杂的跨文化、法律和金融等问题,同时也需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在进行国际并购时需要更加谨慎和周到的考虑,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5. 合规并购阶段:近年来,合规问题在企业并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并购过程中,企业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并购行为的合规性和合法性,并防范相关风险。

企业在进行并购前需要进行尽职调查,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合规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合规管理方案。

总而言之,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逐渐从初期规模扩张转向跨行业、资本驱动、全球化和合规等多方面发展,这既是市场环境变化的反映,也是企业追求突破和竞争优势的需求。

企业在实施并购时需要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并购策略,并根据市场变化和风险因素进行及时调整和管理。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展开并购的趋势十分明显。

从2018年至今,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股权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数百亿美元,而且涵盖了多个不同的领域。

以下是近三年来中国企业并购的趋势总结。

一、重点行业的并购热潮在中国企业的并购领域,消费品、科技和金融领域一直是最活跃和最受关注的。

在消费品领域,一些中国企业购买了一些国际品牌和公司,以扩展其市场并增加销售额。

在科技领域,中国企业购买了一些国际科技企业,以增强其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金融领域,中国企业购买了一些海外金融机构,以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国际市场份额。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也展开了更多的并购活动。

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一些中国企业购买了当地的公司和资产,以扩展其业务范围,同时也可以借此进入更广泛的国际市场。

三、海外投资限制加强进入2019年以来,随着多国政府对外资的限制收紧,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如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收紧,严格地调查和审核中国企业在美国并购交易的实施情况。

如果涉及到敏感领域,往往会被决策人员拦截。

这让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并购变得更加困难。

四、创新并购方式的研究随着国际并购环境的变化,中国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并购方式和策略,以应对越来越复杂和严格的加强限制。

一些企业开始寻找新的战略伙伴和结构,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同时也会积极研究国际并购法律、金融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规则和方法。

总结:虽然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各种挑战和限制,中国企业还需要更加积极地思考如何在国际并购领域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企业还应该更加注重合规性,坚持诚信经营,以提高国际认可度,并积极响应国家的法规政策,做好风险管理,保护公司的可持续性。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现状、影响及改进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现状、影响及改进

01
02
03
实物期权法
将企业价值看作一系列实 物期权的组合,能够更全 面地评估企业价值和潜在 机会。
相对估值法
通过对比类似企业或行业 平均估值水平来评估企业 价值,能够反映市场对企 业价值的认可程度。
绝对估值法
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 并折现得到企业价值,能 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未来 潜在收益。
评估技术应用与案例分析
信息披露不及时
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信息披露不及时也是常见的问题。这可能导致投资 者错过最佳投资时机,甚至引发市场恐慌。
监管问题与挑战
监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监管 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和不 足之处。这可能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 用并购重组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 等违法行为。
债务负担
并购重组可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 入,增加公司的债务负担,影响
公司的偿债能力和信用评级。
影响因素分析
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上市公司并 购重组的影响较大,如政策调
整、经济周期等。
行业特点
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并购重 组时需要考虑行业特点、竞争 状况等因素。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对并购重组的决 策和实施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如董事会决策、股东大会批准 等。
考虑非财务因素
除了财务数据外,还应考虑企业的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 、技术创新能力等非财务因素,以更准确地评估企业价值 。
建立估值模型
建立适合本行业的估值模型,以提高估值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力度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和时间等 要求,以确保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估值参数确定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现状、影响及改进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现状、影响及改进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现状、影响及改进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企业间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进行战略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种商业行为对于参与方的价值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现状、影响以及改进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现状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发展近几年来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国内共有超过1500宗并购案件,金额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

并购重组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规模效应、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有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存在。

首先,现有的并购重组交易议价机制不够完善。

在中国,有些并购交易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交易价格,导致参与方在交易中获得不公平的收益。

这种情况在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并购重组案例中尤为突出。

其次,尽管并购重组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操作过程可能面临困难。

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缺失、法律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难以准确评估参与方的价值。

最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缺乏专业的价值评估机构和专业人才。

由于缺乏专业评估机构的服务,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对参与方的价值评估往往依赖内部人员,这可能导致评估结论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

二、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影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不完善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不公平的交易价格可能导致参与方的财产被低价收购,损害其合法权益。

这种情况不仅侵害了参与方的合法权益,也为企业并购重组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价值评估不准确的并购重组往往造成资源的浪费。

如果并购交易中的价值评估存在偏差,企业可能会在错误的合作方间选择,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

最后,缺乏专业的价值评估机构和人才会对企业的并购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在没有专业机构和人员提供准确的评估报告的情况下,企业的并购决策可能被主观因素左右,导致企业选择错误的合作伙伴,造成经济损失。

近三年中国并购案例

近三年中国并购案例

近三年中国并购案例
近年来,中国并购市场繁荣发展,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并购交易不断增加,下面为大家总结了近三年中国并购案例。

2019年:
1. 海尔智家并购GE's Appliance事业部:2019年1月14日,海尔智家宣布以50亿美元收购美国通用电气的电器业务部门。

2. 浙江上城收购瑞士加德纳:2019年2月12日,浙江上城以60亿美元收购瑞士加德纳。

3. 华为并购上海某数字技术公司:2019年6月12日,华为以2亿美元收购上海某数字技术公司。

4. 比亚迪增持香港上市公司:2019年9月10日,比亚迪以4.62亿港币增持香港上市公司MRI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
1. 中信证券收购新光圆成证券:2020年1月13日,中信证券以34.38亿元人民币收购新光圆成证券。

2. 百度收购YY旗下游戏直播业务:2020年11月17日,百度以17.5亿美元收购YY旗下的游戏直播业务。

3. 贝因美并购盒马:2020年12月31日,贝因美以16亿人民币收购盒马鲜生。

2021年:
1. 顺丰控股增持顺丰速运:2021年1月18日,顺丰控股以35.84亿元人民币增持顺丰速运。

2. 中国平安收购中银普惠:2021年5月17日, 中国平安以97.5亿元人民币收购中银普惠。

3. 腾讯收购英国游戏公司Sumo Digital:2021年7月19日,腾讯以7.5亿英镑收购英国游戏公司Sumo Digital。

4. 微信支付收购微客:2021年8月23日,微信支付以10亿元人民币收购微客。

总体来说,近三年中国并购案例涵盖了多个行业,涉及国内外企业,体现了中国企业对于加强国际化战略、提高品牌影响力、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的重视。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近三年来,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呈现出令人瞩目的活跃态势。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国际贸易格局的调整,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对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总体趋势近三年来,中国企业并购市场一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企业共进行了超过5000起境内外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近6000亿元人民币。

这一数据较前两年有所增长,展现出了中国企业并购市场的活跃程度。

从行业分布来看,中国企业并购市场的活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科技和金融领域。

制造业一直是中国企业并购的重要领域,涵盖了包括汽车、航空航天等在内的多个子行业。

科技领域的并购活动也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

金融领域的并购活动也持续升温,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之间的合并重组。

二、国际并购趋势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市场上也展现出了强劲的活跃态势。

近三年来,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跨国并购,涉及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略有增多,尤其是在高科技和金融领域。

由于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也遭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从国际并购的具体案例来看,一些具备先进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中国企业并购的重点对象。

在国际并购中,中国企业更加关注目标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也更加注重尊重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习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纠纷。

三、政策调整与市场发展近三年来,中国政府对企业并购活动的监管政策也经历了一些调整和改变。

在国内并购方面,中国政府一直鼓励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产业优化升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措施。

在外部并购方面,中国政府也对企业的境外投资和跨国并购进行了一些限制和规范,以防止企业因盲目跟风而导致的风险和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历史与最新发展本文为上海证交所上市公司部的高级经理卢雄鹰在2007并购重组国际高峰论坛的演讲实录: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媒体各位朋友,下午好!并购重组从我们证券市场成立17年以来,一直非常热,2006年9月1日新修订的公司管理办法实施以后,如何通过基本市场并购机制和并购手段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是我们整个证券界,也是我们所有上市公司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论坛,我谈三点个人意见,供各位参考。

一、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历史与最新发展。

并购重组是一个概括性的语言,其实它包括很多,比如说股权转让,最大资产重组,回购,分拆上市,分立,都属于并购重组。

从我国证券市场来看,并购重组发生最多的主要是两类,一类所谓股权转让,还有一类就是重大资产重组。

股权转让从93年到2002年为止,为什么到2002年为止呢?因为2002年证监会制订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通过并实施了,以这个为鉴,在收购管理办法出台并实施之前,我们总共发生股权转让有5300起,这5300起里面涉及公司数800家,有的一家公司发生两三起,总共涉及金额270亿,这里面股权转让涉及控制权发生变更的有300家。

93年到2002年期间,5300起股权转让里面,标志性事件有两件:一件就是1993年深圳宝安收购联中实业,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家通过二级市场举牌收购的;第二个标志性事件,1994年4月,深圳有个恒通公司收购上海明光实业,这个案件是证券市场上第一家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实现上市营业。

这是1993年-2002年期间发生的股权转让事件。

2002年以后,到目前为止,总共有500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了变更。

我们算一下,300+500家,800家,现在1400家上市公司里面有800家控股权发生变更,也就是大股东发生变更,这里面也没有800家,可能一家发生50%、60%的控股权。

但是从量来看,上市公司脱胎换骨的非常多。

从1993年到目前为止,所有股权转让里面收购主体有什么变化呢?从最近来看主要是国有收购增加了,第二是外资收购增加了。

从数字上来看,2003年国有收购是46.15,前面讲的都是股权转让,也就是并购重组里面我们发生最多的股权转让。

下面我们看一下重大资产重组,在1998年以前,所有的关于上市公司监管规则里面,主要是股票交易条例,还有交易所的上市规则。

这两大规则里面都没有提到重大资产重组,那时候重大资产重组只是作为一般的重要事项,也就是现在所谓的临时公告来处理。

到目前为止一共将近400家上市公司,向证券监管部门递交了上重大资产重组申请资料,这400家里面有多少是ST、PT,已经走向困境的公司有150家公司。

最近几年,从国务院领导层到中国证监会主席们,以及到交易所各位领导,都非常重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了这个在2005年国务院专门转发了一个文件,里面提了26条意见。

其实我们自己直观的想,怎么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就要正视一个历史,当时是额度制,是部分上市,有这么一个历史,所以上市公司出现了一个问题,有一些上市公司给人感觉就是资产质量非常差,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首先资产质量要提高,集团有好的拿进来,上市公司有坏的拿出去,包括最近看到的证券公司借壳上市,证券公司好的资产拿进来,这就是途径,这个途径就是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

所以,最近发生了变化,就是围绕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核心。

主要做了哪些并购重组创新呢?主要是三种:一个是吸收合并重组上市,第二是定向发行整体上市,第三是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

其实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目前只做了一家,很少,整个上市公司有多少同行业做同样的规模,其实这些能整合起来,能归并起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就很简单了。

第一看一下吸收合并整体上市。

这里最典型的就是TCL整体上市。

集团下面是TCL通讯上市公司,下面是三大股东,法人股东,TCL,还有流通股股东。

它有一个特点就是集团大、公司小。

第一步收购法人股,也就是把TCL通讯上市公司除了TCL集团(5.27,-0.03,-0.57%)持有法人股之外,把其他法人股收购回来,持股比例达到97%。

收购完以后,接下来第二步就是向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5.9亿,募集25亿,同时还发行一部分要把TCL通讯流通股东变成TCL集团的股东,这就是TCL通讯所有的股权全部集中到TCL集团,变成我的全资控股子公司。

在这两步完成里面,关键有几个要点:第一是发行价格,向公众发行TCL集团,发行价格怎么定呢?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市盈率。

原来上市公司股权换成TCL股权,怎么换过来,折估比例是多少,与TCL集团发行价格有;还有一个与当时TCL通讯加上市公司的估值有关系,市场上取TCL当时历史最高价,21.15元,与发行价4.26元一比,折股比例就出来了。

整个操作过程就是通过这两个关键指标,最后实现整体上市。

我们关键要看一下通过整体上市以后,究竟有什么好处?吸收合并以后有什么好处?我们分别从各个主体来看。

首先看TCL集团。

对于TCL集团来说,我们前面说了,它在上市首先是发行一部分5.9亿股的流通股,一共融资到25亿,也就是通过这么一个操作,TCL集团从市场拿到了25亿。

第二看一下TCL集团的管理层,TCL集团管理层原来只有TCL集团,TCL 集团只有TCL通讯,TCL集团本身上市,直接有了上市公司的股份,25%,这个总共的500万×市值,上市首日市值就是50亿。

我们再看一下TCL有一个IPO的过程,IPO新进来的50亿,我们再看一下,原来上市公司被吸收股的利润,那家上市公司流通股东,公告后到换股前,股价商家是50%,整个TCL吸收合并,从集团公司,从高管层,从新进来的流通股东,原来的流通股东,所有都吸收进来,这就是通过吸收合并做大上市公司,也达到了多方共赢的目的,这是我们讲的并购重组里面第一个案例,TCL吸收合并整体上市。

下面我们看一下第二个武钢增发。

这个案例比较早,后来也划为定向增发。

武钢增发跟定向增发区别在哪里,后来发行的股份,非流通股市不流通,现在定向增发是流通,这是区别。

武钢增发和后来定向增发,控股点都是通过定向增发这一个方式,把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资产纳入上市公司。

大股东是一元钱的盈利,拿到上市公司15运营,那就是15元。

从上市公司来说,原来是5毛钱的每股收益,大股东拿入是1元每股收益,我是5毛-1元之间。

流通股东获利,大股东也获利。

下面看第三个案例,第一百货合并华联商厦。

首先把几家商业公司合并为百联集团,两家上市公司之间当时是由流通股与非流通股,非流通股折股比例和流通股折股比例是否不一样,但是将来由于没有流通和非流通区别,这个案例很有典型性,也很有意义,对后面没有多少参考价值,所以这个案例我就不展开讲了。

这是我讲的第一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历史和最新发展。

概括起来就是历史上来看主要是股权转让和重大资产重组,最新发展是主要围绕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进行并购重组创新。

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

换一个角度,我们给上市公司做并购重组的时候要关注,监管部门关注问题也就是做材料。

我归纳一下主要有九个要点,下面我们一一简单来看一下。

第一并购重组方案,关键不要损害上市公司利益,这是关键。

重组以后,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是否增加。

具体比如说,拿这样一个项目,如果资产负债率很高,盈利能力很差,那这个方案就值得怀疑。

你的持续盈利模式,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再比如说有的在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拿进来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但是产品销售,商标没进来,也会影响。

第二个问题就是资产交易价格不公允。

最近几年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上市公司收购进来的资产,大股东给其他上市公司一般是通过评估的,评估增值非常的大,当然评估增值大不一定就是说好,特别是说房地产,我买得早,这几年评估四五百,没问题,但是评估不增加,也是有问题的,年年亏损的,也是有的,不是评估增长绝对值来的。

你的资产评估的合理性至关重要,至少你自己要相信,评估是否合理。

我们就碰到过,上市公司项目拿过来,我们问上市公司你们自己觉得可能吗,他们说不可能,你自己觉得不可能,报过来的话,合理性值得怀疑。

这是资产交易价格,关键在资产评估。

第三是资产权属有瑕疵。

最近资产权属有瑕疵,表现最突出的是房地产权证,有不少公司报材料的时候,资产是没有过户,也没有拿到权证,这属于资产权属有瑕疵。

第四要关注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

同业竞争一般来说要绝对解决,关联交易是相对解决。

同业竞争原则上是不允许。

就是如果你有一块资产,我原来没有这个主营,大股东有很好的一块资产,然后拿一部分给上市公司,这样引起同业竞争,因为同业竞争的话,上市公司利益非常容易受损,中小股东利益很难受到保护。

关联交易是能够减少尽量减少,如果不能避免的话,要确保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合理性。

那么怎么确保?这就是上市公司要做出保证、承诺、安排。

第五信息披露的问题。

说白了很简单的问题,就是你有什么说什么,就是信息披露,但是做起来,就是做得最不好的地方,也是一些中介和上市公司最不愿意做的,最简单又最不愿意做的,所以这是一个问题。

简单是你做不好,你不愿意做。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公司买大股东的一块资产,就通过资产评估,这个评估价格是7个亿,因为卖给上市公司,为了保护中小流通股东利益,打7折,4.9亿卖给上市公司,很合算,这个信息披露好像是完整了,实际上仔细想想不是很完整,卖进来的产品,品牌涉及都是已有公司的名字,进来的资产这个品牌,是上市公司的,如果以后卖的时候要用这个品牌要付费。

诸如此类,所以有些事情是看似讲清楚,其实没有讲清楚。

当事人其实是最清楚的,有什么说什么,做到这个就可以了。

第六在并购重组案例的设计当中,有部分公司是设置了多重条件,导致重组有重大不确定性。

这里又可以分两类:1、有些并购重组是涉及到国家有关部委,有关政府的审批文件,那么对于这一类,一般来说是证券监管部门会要求当事人尽快取得相关部委、相关政府的批准。

2、人为设置。

比如说上市公司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件是做股权转让,第二件事是重大资产重组。

先转让然后重大资产重组。

报材料的时候两个同时报,但是重大资产重组在先,这时候重大资产重组有一个条件,就是要以股权转让为先。

对于这种情况,监管部门一般要求两件事情,尽可能的分离开来,不要设为互为条件。

如果设为互为条件,而且监管部门假如先批准你的这个程序,变成前面是必然要求,如果不批准的话就变成监管部门的审批不流畅。

第七中介机构的资质、独立性问题。

请中介的时候,关键是有多种角色,因为里面有事务所、审计、咨询、独立财务顾问、律师,多重角色,大家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个人不要去担当两个角色就对了,我们要各种不同角色就是要中介从各个方面做不同的工作。

第八关联交易非关联的化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