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与展望
1近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1近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展望《人文地理研究》思考题1.近年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不仅注重“理论假设验证论”的研究范式,强调科学问题和科学价值的实现,而且致力于解决局部问题的“实践研究”。
基本立场是“洋为中用”,强调对国外理论和方法“引进消化吸收应用创新”实践研究方法研究进展的评价和展望因此,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我国城市地理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而,学科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但由于中国城市地理学起步较晚,在许多研究领域都有许多东西需要翻译和借鉴西方的经验,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因此,对城市地理学理论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2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城市地理学的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比较零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中国的城市研究必须紧跟世界城市研究的发展趋势,关注市场经济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关注个人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个人和群体行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城市微观研究方向应成为主要研究方向,加强资本、劳动力、技术和社区居民对民族间冲突的研究,以及女性就业产业及其对城市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经济和区域结构。
同时,要继续加强城市土地经济评价、土地有偿使用空间分析、土地使用价格市场研究、城市空间合理重组、城市住宅空间布局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住房需求与住房资源分配结合社会空间分析研究不同收入阶层住房消费的区位选择、居住区改造与社区继承、住房政策等。
5另外,对中国国际城市、城市带或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特点、动力机制、地域变化以及群体内各城市的功能分工与协作,新兴产业、企业集团化、跨国公司及其空间组织对城市空间再组织的影响,大城市地域扩张的动态过程、方式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新城市或者城市新区区位和功能,新区与旧城的结合,投资环境与投资效益,还有城市与区域发展相互作用机制与模式,中国城市信息系统以及发展过程模拟等都是未来中国城市研究的核心内容与方向。
人工智能时代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变革与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变革与挑战1. 内容概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城市空间、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学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
本文将对人工智能时代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变革与挑战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传统的城市地理学研究主要依赖于统计分析、GIS技术和实地调查等方法,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驱动的城市地理学、网络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主要手段。
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精度和效率,还为研究者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来源和分析工具,从而拓展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人工智能时代,城市地理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而是与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等多个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这使得城市地理学的理论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善,同时也为城市地理学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持。
人工智能时代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城市地理学研究所需的数据量不断增加,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也是影响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关键因素,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导致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可能改变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的方式,这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也可能加剧城市的不平等现象和社会分化。
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保障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城市地理学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创新,城市地理学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等。
地理学科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科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现象和过程的研究科学,它包含了地球表面特征、自然资源分布、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而地理学科研究则是指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开展对这些地理现象和问题的深入研究。
本文将总结地理学科研究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
一、地理学科研究方法概述地理学科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在开展地理学研究时所使用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总称。
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观测、描述、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并取得科学研究成果。
地理学科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大类。
1.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描述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质的特征和规律。
它强调研究对象的形态、结构、特性、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1)野外实地观察:通过亲自到研究对象所在的地理环境中进行实地考察和观测,获取第一手的数据和材料。
(2)个案研究:对个别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以揭示其特殊性和内在规律。
(3)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异同之处,进而得出结论。
(4)历史研究:对地理现象或问题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揭示其形成和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2.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和分析地理现象的数量特征和规律。
它依靠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借助数据和模型建立,进行系统的观测、统计和推理。
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1)野外测量:使用测量仪器和仪表对地理现象的各种属性(如温度、湿度、海拔等)进行实地测量。
(2)问卷调查: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向大量的受访者收集数据和信息,从而分析地理问题的普遍性和变异性。
(3)遥感技术:利用航空或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连续的地理数据,如地表覆盖、植被指数等。
(4)数理模型:基于观测数据或实验结果,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描述和解释地理现象和问题。
二、地理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地理学科研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深远的影响。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和地球上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涉及到广阔的领域,包括地球的构造、地形、水文、气候、人口分布等等。
为了深入探索地理学的奥秘,研究者们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研究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讨论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并探讨它们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地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对目标群体进行调查以收集数据。
在地理学中,问卷调查可以用于获取人们对于地理现象、景观和环境的态度和意见。
比如,针对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可以了解他们对于城市发展、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的看法,有助于指导城市规划和管理。
二、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地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通过研究者亲自前往调查地点来收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实地考察可以帮助研究者直接观察和了解实际情况,纠正或验证资料的准确性。
例如,一位研究气候变化的地理学家可能会亲临极地或高山地区考察冰川变化情况,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实地观察。
三、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地理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获取和分析方法,它利用航空器、卫星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解译和分析,研究地理现象和变化。
遥感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观测地球表面的特征,例如植被覆盖、土地利用、水文状况等,提供了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数据,以支持地理学的研究。
四、数理统计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在地理学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研究者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寻找地理现象和变化之间的规律性和关联性。
数理统计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对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从中提取出有意义的结果。
例如,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可以研究城市人口增长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五、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地理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构建逼真的地理模型,模拟地理现象和过程,以研究其规律和影响因素。
模拟实验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复杂的地理系统,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例如,在研究气候变化时,可以通过气候模型模拟不同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气候变化对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
【内容提要】我国地理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跨入21世纪之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重大任务。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强烈地改变了我国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
我国及各地区的“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
地理学是实现这些国家重大任务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肩负着责无旁贷的重任,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地理学/发展进程/当前形势/未来任务geography in china/past progress/present situation/future direction.【正文】1 50年来我国地理学发展的辉煌成就1.1 根据我国自然利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学科体系1952年全国进行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一些综合大学建立了地理学系,并属理科。
在各大区与省师范院校中普遍设立地理学系,师资培养有很大进展。
在几十年的教学和研究实践中,地理学的方向和领域不断发展。
在“文革”前高等学校的地理教育,采用前苏联的教学体制,分专业教学,以二三级分支建立专业,加强了数理化自然科学,增加了实践时间,使地理人才培养有很大的发展。
在为国家自然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过程中,地理学研究机构逐步增加,形成了相当完整的学科体系。
首先是在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综合性的地理学研究机构和有地区特色且针对我国特殊的地理问题的专业性地理学研究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在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建立的研究机构更多。
80年代我国人文地理学得到复兴,促进了应用地理、计量地理、旅游地理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由地球信息科学家开拓的gis在全国学术界和社会许多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动了地球信息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初步建立起一个地理信息科学基本体系。
地理学研究机构和地理研究的发展,使地理学在为国家目标服务和科学问题的研究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以任务带学科”,提高了地理学的应用价值“以任务带学科”是我国50年来地理学取得蓬勃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应用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应用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通过使用一系列研究方法和技术来系统地观察、描述、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对于深入了解和解决地球上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几种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并阐述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
它通过直接观察和收集实地数据来获取地理现象的准确信息。
研究者可以通过考察地形、气象、土壤、植被和人文环境等要素,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的属性和特征。
例如,通过实地考察,地理学家可以准确观察到山脉的高度、河流的宽度和植被的分布情况,从而提供有关生态系统和地貌演变的重要数据。
2. 叙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是地理学中一种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
它通过对个体或群体的口述、访谈和回忆等方式,获取与地理现象相关的故事和经验。
叙事研究法能够深入了解人们对地理环境的感知、态度和行为,揭示地方文化和社区发展的内在逻辑。
例如,通过采访当地居民,研究者可以了解到他们对环境变化的观察和体验,从而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3. 数理统计法数理统计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地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数理模型,对地理现象的分布、空间关系和时空变化等进行量化分析。
数理统计法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和趋势,为地理模型的构建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统计数据和空间分析方法,地理学家可以揭示城市人口的分布模式和迁移趋势,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二、地理学的研究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器或卫星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能够以非接触、高分辨率和多频谱的方式获取数据,对地理现象进行全面、准确的观测和分析。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表覆盖分类、环境监测、灾害评估等方面。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地理学家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水体污染、植被覆盖率等指标,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中国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持续进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深度也在逐渐加深。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贡献。
接着,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人口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和城市地理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与新型城镇化、全球化、生态文明等时代主题相关的研究。
本文还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数据获取的困难、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跨学科合作的不足等。
本文展望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大数据、遥感、GIS 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文地理学有望在理论创新、方法改进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面对全球化和环境变化的双重挑战,中国人文地理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全球视野和时代特色。
二、中国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中国人文地理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广泛且深入。
在历史演变中,中国人文地理学始终致力于探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以下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探讨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扩散和变迁。
在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尤其关注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等现象。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产业布局、区域发展、城乡关系等。
在中国,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均衡发展、城市化和全球化等背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关注社会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和迁移、社区发展等议题。
人文地理研究思考题
师大 2013 级研期末《人文地理研究》思虑题1、近来几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向及展望。
2、全世界化进度中城市系统的发展与规划动向。
3、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及区分主体功能区的意义。
4、城市化进度中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和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
5、水资源承载力 / 土地资源承载力 / 资源承载力 / 生态承载力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
6、我国城中村空间散布特点及其形成体制。
7、柔弱性剖析方法及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Weason第一题:近来几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向及展望。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散布和空间构造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构成部分。
近来几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既侧重秉承“理论—假定—检证—理论”的研究范式,重申科学识题和科学价值的实现,又致力于解决当地问题的“适用研究”,基本立场是“洋为顶用”,重申外国理论和方法“引进—消化—汲取—应用—创新”的适用研究方法[3]3.3 研究发展趋向(1)多尺度的研究。
近来几年来,城市地理学重视尺度问题的研究,从不同尺度研究城市空间过程、现象及空间构造,传统的研究尺度——城市,还是重要的研究尺度;但另一方面,因为全世界化与地区化的交融与发展,城市内部构造因素的重组,城市地理需要既从更宏观的尺度,对城市进行研究,也需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研究。
一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系统——全球城市系统的研究;二是全世界城市地区的研究( 巨型城市地区的研究) ;三是全世界城市的研究。
既重视城市发展的 [16] 全世界背景,又关注城市发展的地区背景。
从较微观层面的研究关注城市平时生活空间行为场所的微区位,特别关注对营业性场所的微区位研究,以及城市社区地理的研究。
2)认识路径的综合化与多元化。
传统的城地理学派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转型,近来的城市地理学派更为重视城市在物质空间之上的非物质空间的研究,把物质与非物质空间交融起来研究,如:城市政治经济学派的研究;表征的方法如把符号学、体验、象征、历史等介入城市的真切空间,追求一种综合的城市解读;从城市文化追求对城市发展及空间的解读;城市地理的精神剖析的超自然转向则是成立在心智地图基础上,关注非意识对人们行为及城市的影响 [16,47,49-55] 。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进展
二、福祉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
二、福祉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福祉地理学的研究也紧密围绕着可 持续发展展开。研究者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探讨了人类福祉与自然环境之间 的关系,提出了许多有关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观点和新策略。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启示
2、强化技术应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遥感、GIS、数值模拟等技术在地理学 综合研究中的应用,提高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启示
3、全球问题:加强对全球环境变化、气候变化、资源利用等全球性问题的研 究,为国际社会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启示
4、促进数据共享:加强地理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应用,促进数据共享和 信息交流,提高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基础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基础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现象, 以及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人文现象。地理学的任务是揭示地球表面的时空 规律,探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 依据。地理学的手段包括野外调查、遥感、GIS、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这些方 法为地理学综合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内容摘要
全球地理学则着眼于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变化、资源分配等问题,为国际合作 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内容摘要
自然地理学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显而易见。首先,自然地理学为环境保 护、资源利用、灾害防治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撑。例如,自然地理学家通过对土 壤、水文等要素的研究,为农业生产和水利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气候变 化的研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决策依据。其次,自然地理学对于提升公 众科学素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作用。
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和前沿领域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21
▲ 室内模拟实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对自然
发展趋势(5)
◆ 实验地理与技术手段现代化
▲数量化方法将得到普遍应用, 数学模式可表达 经验概念、实验结果, 揭示内在关系和规律;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紧密结合以及具有专 家系统水平的智能分析和决策等的深入应用, 必将为地理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 加强地理学内部的综合研究
▲长期以来,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割裂对立的二 元论阻碍了地理学整体综合研究的发展.
▲自然地理研究原则上不应该是纯自然主义的, 人文地理研究也离不开自然地理和生态学基础;
▲统一的地理学或综合的地理学是客观存在的, 并且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可编辑课件PPT
18
发展趋势(3)
可编辑课件PPT
16
发展趋势(2)
◆ 加强地理学内部的综合研究
▲地理学各分支的发展为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和在 综合指导下的分析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1930年代以来地理学专业分化的趋势比较明显; 1970年代以来综合倾向逐渐增强,进一步专业分 化和更高层次的综合同步进行;
可编辑课件PPT
17
发展趋势(2)
世 界的模拟能力, 并能产生新信息为决策服务;
▲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使地理学传统的综合性、区域 性得到充分的技术保证, 并形成了为地理战略咨询与 地理工程建设服务的信息(资讯)产业.
▲ 地理信息系统的成果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市规划、
作物估产、灾害预警评估等领域, 成为重要的研究和管
理工作手段.
可编辑课件PPT
27
前沿领域与重点(1)
陆地表层过程与格局的 综合研究
可编辑课件PPT
28
地理学研究进展,现代地理学的特点
地理学研究进展,现代地理学的特点地理学研究进展: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以及其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学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技术和理论的进步,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和更新。
以下是地理学研究的几个方面:1.地球表面变化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表覆盖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地理学家主要关注这些变化的原因和结果。
如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这些变化对于全球的生态和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2.城市化现代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大多数人类居住的主要地域类型。
地理学家研究城市规模、发展和变化的模式,以及城市发展与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联系。
3.环境和生态地理学家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变化对生态和人类的影响。
例如气候变化、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对于全球的生态和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1.多学科的性质现代地理学融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旨在更好地理解地球系统和人类活动。
2.全球化的视野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现代地理学强调全球化视野,并涉及各国和各洲之间的交叉分析,以及地球上的物理、文化、经济和政治问题,这使得现代地理学更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影响。
3.数据分析现代地理学依赖于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学家能够使用更多的数据和技术来分析人类活动和地球表面的变化。
4.应用性的研究现代地理学强调研究的应用性,重点关注地球系统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策略和政策。
例如,地理学研究空气污染、水资源利用、气候变化、城市规划等问题,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总之,现代地理学旨在明确人类或自然系统的空间差异和变化的原因和意义,以及解决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相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传统地理学与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传统地理学与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传统地理学是对地球表面的研究,主要关注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等方面的内容。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地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现代地理学的新趋势。
一、传统地理学的特点与局限性传统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其中包括地貌、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研究。
传统地理学强调对地球表面的观察和描述,通过地图和地理数据等方式进行呈现。
这种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然而,传统地理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传统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相对单一,只关注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忽视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其次,传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相对简单,主要依靠人工观察和测量,缺乏科学的定量分析手段。
再者,传统地理学的研究范围相对狭窄,只关注地理环境的静态特征,对地球动态变化的研究较少。
二、现代地理学的新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现代地理学逐渐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
现代地理学不仅关注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还将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因素纳入研究范畴,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
首先,人文地理学强调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关注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迁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人类活动的研究,人文地理学揭示了人类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适应,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次,经济地理学关注经济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空间组织和地理影响等问题。
通过对经济活动的研究,经济地理学揭示了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等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了理论指导。
再者,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化进程对地球的影响。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城市化进程的研究,城市地理学揭示了城市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近年来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进展及趋势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1, 1, 34-44doi:10.4236/ag.2011.12005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1 (/journal/ag)Progress and Trends of Main Areas in Urban Geographyin the West*Lachang Lv1,2, Shaocun Chen2, Xing Xin21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2School of Geography,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Email:lachanglu@Received: Sep. 21st, 2011; revised: Oct. 18th, 2011; accepted: Nov. 3rd, 2011.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new economy and globalization, with the urban dramatic changes and the chan- ges of cognitive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areas has been adjusted of urban geograph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gress of major research field of modern urban geography including postmodern city, global city and Global City region, information urban geography, urban social geography, low carbon City. We point out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urban geography: integr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cognitive path for studies of urban geography; multi-scale study; stressing the study of circulation space and consumption space in cities;emphasizing the innovation function and innovation structure; emphasizing “socialization” trend and “mana- gement” trend from the contents of research;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research urban geographical branch and its overlapping and its merging.Keywords: Urban Geography; Research Areas; Research Trends; Western World近年来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进展及趋势*吕拉昌1,2,陈少存2,辛星2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2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Email: lachanglu@收稿日期:2011年9月21日;修回日期:2011年10月18日;录用日期:2011年11月3日摘要:近年来,在新经济及全球化的作用下,城市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认识视角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城市地理的研究领域发生重大调整,本文综述了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在后现代主义城市、全球城市及全球城市区域、城市信息地理、城市社会地理、低碳城市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研究进展,指出城市地理学发展的趋势:认识路径的综合化与多元化;注重多尺度的研究;重视城市作为流通及消费空间的研究;强调城市创新结构与职能研究;研究内容“社会化”趋势;研究的“管理化”倾向;更加注重城市地理研究的分支、交叉与融合。
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
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本文旨在介绍中国地理科学的进展和国际趋势,以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地理科学是一个关于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综合性学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地理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中国的地理科学研究涵盖了地貌地理学、生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多个领域,为我们深入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的互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中国地理科学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国在地理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卫星导航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地理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工具,促进了地理空间模拟、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发展。
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国家。
地理科学研究为中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支持。
研究人员们通过对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等问题的探索,为解决中国面临的环境挑战提供了科学依据。
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差异性明显的国家。
地理科学研究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各地区的差异性和发展特征,为区域合理规划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交通网络、区域发展战略等问题的研究,中国的地理科学为我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区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国际趋势方面,地理科学的发展也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趋势:跨学科合作:地理科学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与地理科学相关的领域,如气候变化、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复杂的地理问题。
数据驱动的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理科学研究越来越依赖于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先进的分析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成为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可持续发展:地理科学关注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研究方向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支持。
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前沿
5
2.1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或应用)理论框架
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或应用)理论框架是城市社会 生活空间结构原理。
中国对城市生活空间的研究,城市规划学家较多地开展了 “人居环境”为主题的城市生活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朱锡金, 1987)。地理界其后也涉入此研究领域(陈志慧,徐培玮, 1987)。但是基本上都没有转入对社会与生活空间的微观分析。
社区 资源 可获 性的 社会 公正 性与 规划 原理
10
(2)城市(营业性)场所(的社会空间秩序)微区位论研究
城市场所是居民认知社会(生活)空间结构中“存在主义的” 地方(或区位或区域)概念。它是体现并完成居民个性化日常生活 方式的地方,它们形成与存在的体系不断地确定对应人们日常生活 行为空间及其界线。因此,城市场所尤其是营业性场所及其体系是 (城市)生活空间(方式)质量高低的具体体现。
化或的
社会系统与区位关系 不平等与区位关系
区位效应 区位冲突 空间平等 消费区域 闲暇与娱乐区位 压力与病态区位 迁移区位 安全区位
图1 城市社会空间完结整构版课的件基p本pt 理论系统
空 间 平 与等 决与 策公 共 政 策
社 冲会 突文 等化 综区 合位 研差 究异
、
构 建 社 间区 体社 系会 生 活 空
王兴中 西安外语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前沿
完整版课件ppt
1
1 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前沿方向
1.1 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
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原理
人文地理学近30年来社会 — 文化转型的实践标志之一是建立 了城市社会地理学,该学科以创立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体系为标志构 成其基本理论框架。该框架不但构成了“新”的区域地理学核心 (R.J.Johnston,1986),而且为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区域或空 间分析的理念出发点(R.J.约翰斯顿,1999)。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趋势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趋势
城市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发展的学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问题的日益凸显,城市地理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和广泛。
在当前,城市地理学研究面临新的趋势和挑战,下面介绍几个新趋势:
1. 数字化城市地理学: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
数字化城市地理学不仅可以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精确描述和定量分析,还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全球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下的城市化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全球城市化使得城市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性日益增强,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也更加紧密。
因此,城市地理学需要更加关注全球城市网络和城市间的空间关系。
3. 可持续城市发展:可持续城市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压力,因此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4. 社会空间和身体地理学:城市空间不仅是物理空间,还包括社会空间和身体空间。
社会空间是指人们在城市空间中交往和社会活动的空间,身体空间是指人们在城市空间中活动的身体感知和体验。
因此,城市地理学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人们的社会和身体空间感知。
5. 区域一体化:城市地理学研究面临的另一个趋势是区域一体化。
城市不再是独立的单元,它们与周围地区相互关联和影响。
因此,城市地理学需要更加关注城市和周边地区的空间联系和一体化发展。
总之,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挑战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拓展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方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发展D i s c i p l i n a r y D e v e l o p m e n t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与展望*柴彦威1赵莹1刘云刚2(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2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本研究得到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项目“地理学方法研究”(2007FY140800)资助收稿日期:2011年6月21日摘要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受哲学思潮、相邻学科、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多重影响。
通过积极消化西方已有的理论与方法,并分层次吸收与中国本土密切结合的内容,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建立起了多种路径,强调方法研究与应用案例结合,传统方法与前沿方法兼顾。
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的系统研究,从学科体系上弥补了中国城市地理学偏重于经验与实证研究的缺陷,引入了行为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新的方法论;从知识共享与人才培养上,组织了方法论的主题研讨会,营造出积极的理论争辩氛围,形成以中青年学者为主的方法研究团队。
未来中国的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当以科学主义与实用主义相结合,外生地理学与内生地理学相统一,积极推进地理资源共享平台与研究者网络建设。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方法论,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DOI :10.3969/j.issn.1000-3045.2011.04.0101引言过去半个多世纪,城市地理学在中国地理学中的学科地位稳步上升,尤其是与城市规划领域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其社会影响和满足国家需求的能力。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工学化”倾向也导致了中国的城市地理学越来越关注于社会的现实需求,相对而言却弱化了其哲学思考和理论建构方面的贡献[1];在理论方面则过多地依赖于西方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的引进,淡化了对学科本身学术研究的历史总结[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的城市地理学几乎每隔十年都经历一次研究思潮的“转向”,且不断与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相互借鉴[3];同时,计算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也推动了城市地理学研究手段的多样化。
在此背景下,仅靠一味的“学习”、“模仿”已渐渐难以跟进日益庞大、复杂和多变的西方城市地理学理论潮流,也难以回应国内不断增长的学科理论需求。
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与源泉[4],中国的城市地理学者需要对自身的研究方法和学科定位柴彦威教授做出基于自身条件的明确判断。
此外,国内现有的城市地理学教科书大多是国外理论的介绍,缺乏与中国城市现实问题的互动,大多是哲学层面的探讨但相对缺乏可操作性及实践性。
教材建设是培养学科专业人才的关键。
因此,当前也迫切需要一系列基于中国实践的本土教材,需要梳理和凝练已有的思想和方法,将抽象的哲学思想与现实事例对应起来,将研究思潮和案例结合起来,为城市地理学研究者提供真正实用而权威的学科指引。
2城市地理学方法研究思路2.1多种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城市地理学的案例解读西方地理学经多年积淀,已形成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学术思潮及其相应的研究技术与方法。
这些理论思潮是西方科学、哲学知识体系的精华所在。
中国城市地理学首先要积极学习、梳理、吸收和借鉴西方已有的理论方法。
这些理论思潮相互关联又自成体系,对其认识不仅需要审慎耐心的态度,也需要研究者的学术功力及经年的揣摩理解。
对社会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专著,通常仅从哲学高度即可对这些思想方法进行理解。
在需面对具体问题的地理学中,哲学高度的归纳固然重要,但太抽象的方法不具有实用性。
另一方面,从具体问题入手的一些方法论总结又过于零散,过分强调可操作性,忽视了方法论体系的完整性。
因此,城市地理学方法研究需要哲学理解与可操作解释相结合,一方面保持理论体系的系统和完整,另一方面则要针对具体思想和方法进行案例解读,力图达到认识论、方法论和工具论的融会贯通。
2.2分层次构建城市地理学方法论体系城市地理学的方法论体系采用层次思维来进行理论梳理,从哲学论思想流派,到方法论,到具体手段,最终落实到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议题,逐渐推演(图1)。
第一层面哲学流派,城市地理学在总体图1城市地理学方法论体系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与展望学科发展D i s c i p l i n a r y D e v e l o p m e n t上与人文学科保持一致,包括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等。
每种流派都具有自己的认识优势和劣势,中国城市地理学界还只是在消化和吸收哲学流派,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哪些问题适合采用何种认识论,因此从哲学源头的梳理尤其重要。
第二层面是方法层面,主要可划分为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每种方法大类还可分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手段,如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计算机辅助以及空间查询、分析、计算等具体操作方法。
第三层面是运用各类思想与方法而进行的城市地理学研究案例,表现为运用西方案例和本土案例加深理论理解。
如,结构主义的剖析中引用了布伦纳的全球化、再地域化和尺度重组的研究,以及吴缚龙关于转型城市与累积机制的分析;后现代主义的理解中借鉴了希尔莫和查理昂的蒙特利尔收入分布研究、张京祥关于近现代风貌型消费空间塑造的分析等[5]。
运用已有城市地理学研究实践是进行已有理论吸收与本土化的有效手段。
来自学科外部的哲学思潮和学科内在理论的发展对城市地理学方法论的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来自于大量面向城市规划需求的实践也是运用与创新理论的重要环节,即从以中国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著、课题成果、技术进步等环节凝练新的理论方法与分析手段,进而提升为方法论的科学高度。
因此,城市地理学方法研究采用分层次的吸收转化与本土化,充分表现出科学认识、方法创新与社会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作用于学科方法论的创新。
3城市地理学方法研究的多种路径3.1学习与借鉴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中国城市地理学长期以来以实用主义为主导,研究大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研究范式以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为主导,缺乏完善的学科体系。
系统梳理并借鉴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历程对指导中国城市地理学方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地理学方法研究借鉴于《人文地理学方法》的翻译,从西方人文地理学哲学流派、代表人物的学术经历、哲学思想对案例研究的指导等角度,系统梳理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疏理和创新应用,补充和完善了中国城市地理学体系的部分空白[6]。
同时,《空间行为的地理学》的翻译则从空间行为研究的起源与意义说起,分析了行为发生的宏观背景、介绍了微观个人认知和心理过程,阐述了人类活动体系,涉及实证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多元研究方法,并在论述中贯穿有对地理学本质的思考[7,8]。
长期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相对缺乏对人的行为的正面研究以及与社会科学的广泛结合,该书的翻译出版将成为中国城市行为论研究与教学的重要参考书。
此外,城市地理学方法研究参与了西方经典思维的解读,即重点剖析对城市地理学方法论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与其思想,具体包括索尔的景观形态学和人类能动性理论、哈格斯特朗的时间地理学、梅西的劳动空间分化以及克拉瓦尔的区域地理学等,深化了对学科发展历程的认识[9]。
3.2城市地理学方法研讨与争鸣哲学思考和方法争辩是学科良性发展的标志[10],一团和气的学术会议背后其实潜藏着学科发展的危机。
城市地理学方法研究召开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营造方法论讨论与争辩的学术氛围。
2008年在北京中科院地理所召开的第四届人文地理学术沙龙的主题就定位于“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城市地理学方法研究针对方法选择与理论创新等进行了激烈的争辩。
例如,抨击“实证主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与展望义方法才是科学方法”的观点,指出忽视微观个体人本导向的研究并非“客观”,对比国内外博士教育体制强调学者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等[11]。
200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第五届人文地理学术沙龙的主题定位于“地理学思想和方法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促进历史学与地理学、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以及社会学与城市地理学之间研究方法的融合与借鉴[12]。
另外,城市地理学方法研究还以“空间行为与规划”为突破口,召开了五次行为论方法研究的专题研讨会,试图建立从微观、非汇总视角研究中国城市的新视角与新方法,从行为视角解读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社会发展,建构以人为本的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范式[13]。
3.3建立中国的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中国的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秉承了哲学高度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将影响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哲学思潮与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结合起来,提供了面向中国城市研究的相关案例[5]。
在哲学思潮的剖析上,弥补了中国城市地理学只注重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缺陷[14],引入行为主义、结构主义、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等并加入了中西方相关案例解读。
在研究方法的解说上,兼顾传统方法与前沿方法,系统梳理了现有研究手段的利弊及其适用领域,概括出中国城市地理学方法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前沿展望。
4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展望4.1科学主义与实用主义相结合20世纪后期,地理知识的性质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学者对地理活动的认识,从过去的百科全书式的记载,转变为知识的创造和强调认知的需求;地理学的关注点也从过去重视形态,转变为重视事物过程与解释。
地理学在进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科学研究的“社会贴切性”问题,这一矛盾在城市地理学领域尤为突出。
英国经济地理学家马丁[15]认为,西方城市地理学已被女性主义地理学、后现代主义地理学等批判和激进运动所肢解,丧失了其社会贴切性,远离了它所应该关注的社会正义问题。
纯科学的研究导致了人们仅追求空洞的理论,而不去作认真严谨的实地研究,政府机关看不懂地理学的语言。
而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学者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积极参与,本质上遵循清晰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和方法论。
中国城市地理学者更多地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应用-创新”的实用主义模式,不同于西方“理论-假设-验证-理论”的科学主义模式。
回顾发展历程,诸多地理学家的共识是,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兴起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新形势,借力于地理学者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积极参与,得力于有效的“引进-吸收-转化”的知识生产机制,受益于其明确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即“洋为中用”。
城市研究的实用性是科学的基础,而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城市问题是学科建立与发展的规范和基础。
中国地理学者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吸收西方城市研究的成果,通过积极的本土实证推动学科知识的转化,通过与行政部门和其他学科合作,由此获得旺盛的生命力[16]。
因此,中国城市地理学应当秉承务实的创新精神,同时借鉴与消化西方的科学思维,建立从实践出发“自下而上”的学科方法创新范式,实现科学主义与实用主义的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