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阅读习及答案
《临安春雨初霁》
得明白了。
作
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
背
在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怖惧几
景
成床上伏,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
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者奉诏入京,接受严
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
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
首联:提挈全诗,奠定抑郁惆怅的感情基调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 华”,是否合乎情理?
显得不合乎情理,对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 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 竟会引起他“谁”的疑问。
联系背景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 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 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
陆 游
南宋是一个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
导 入
壮志饥餐胡虏肉, 凭谁问,廉颇老矣, 使行人到此,忠愤
笑谈渴饮匈奴血。 尚能饭否 ?
气填膺,有泪如倾。
--岳飞《满江红》
--辛弃疾《永遇乐》
--张孝祥《六州歌头》
作者简介
知人论世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出生于1125 年。靖康之难前一年。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 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探究思考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阅读练习及答案-教学范文
[标签:标题]篇一:《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原创学案《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导学案(原创)【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2、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3、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4、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学习方法】“三品”:(以小组为单位)品读+品赏+品议。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部分1.请同学们提前详细查阅《临安春雨初霁》的相关背景等资料。
早自习多诵读,疏通字句,初步弄懂诗歌大意,以已学的鉴赏知识试着去赏析本诗,然后与《书愤》作对比阅读。
2.〖知识回顾〗高考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的“四个方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
3.〖陆游·作者名片〗(详见《导学案》P27或《学习指导》P17)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
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
公元1210年临终前写下绝笔诗《示儿》,至死不忘北定中原,收复失地。
诗风雄浑豪放,慷慨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二、自主学习探究(一)【书愤·背景】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此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62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载,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现实情况:壮志难酬,年华空老)1、本诗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提示:联系典故的内容回答)明确: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歌凝练,含蓄,曲折,而不直露。
2、颔联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采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手法,遂成千古佳句,请简要用分析此手法妙在何处?(提示: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雄伟,壮阔(丽)的战场画卷。
《临安春雨初霁》《春江花月夜》情景默写答案版
《临安春雨初霁》《春江花月夜》情景默写答案版临安春雨初霁:春雨初霁,临安小镇沐浴在明亮的阳光下。
从山上冲下来的溪水快速地流淌着,带着涓涓细流,顺着石头缝隙穿行而过。
河边的青草已经吐出新芽,春风轻轻吹拂着它们,使得整个河岸都弥漫着一股新的气息。
河边的小路上,小孩子们手牵着手欢快地奔跑着,他们的笑声与欢呼声回荡在山谷中,把这个安静的小镇照亮。
镇上的房屋依山傍水而建,河岸边的房子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房屋由青石搭建而成,它们的墙壁上还嵌着五光十色的琉璃瓦。
太阳的照射下,这些琉璃瓦闪闪发光,让人不由得驻足观赏。
从远处看去,整个小镇仿佛被一层金光笼罩着,宛如仙境一般。
小溪的对岸是一片慵懒的稻田,正在灌溉的农民们戴着草帽,手提竹篮,忙碌地摇着水车,把水从小溪里提到田地里。
溪水缓缓流向田地,沿途洒下一波又一波水花,照亮了稻田的每一个角落。
稻田里的嫩绿色已经扩散到田埂上,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农作物们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远处的农舍里传出传统的农耕歌曲,使得整个田野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小镇的街道上行人很多,各色各样的人们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步态轻盈地走过。
路旁的茶馆里举行着茶艺表演,格调高雅,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故事会也正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举行,儿童们捧着画册坐在草地上,认真地听着故事,咯咯地笑个不停。
街道两旁的树木被精心修剪过,枝叶繁茂,花朵盛开。
树下有孩子们的欢笑声和临安镇民们的闲谈声,整个街道弥漫着一片热闹的氛围。
这里的人们都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他们彼此关怀着,共同建设着这个美丽的小镇。
春江花月夜:春江之夜,江水平静如镜,映着满天明月,宛如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
微风吹过,湖面涟漪荡漾,水波粼粼,犹如一面银色的镜子。
岸边的桃花正盛开着,它们花瓣鲜嫩如肌肤,纷纷吐蕊,像是吐露出芳香来。
春风吹抚着桃花,摇曳生姿,宛如优雅的仙女在舞蹈一般。
桃花的花瓣被微风抚摸,随风飘舞,像是一片色彩斑斓的蝴蝶飞翔在空中。
桃林中的小路弯弯曲曲,人们沿着小路漫步欣赏美丽的春景。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阅读练习及答案《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导学案(原创)【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2、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3、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4、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学习方法】“三品”:(以小组为单位)品读+品赏+品议。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部分1.请同学们提前详细查阅《临安春雨初霁》的相关背景等资料。
早自习多诵读,疏通字句,初步弄懂诗歌大意,以已学的鉴赏知识试着去赏析本诗,然后与《书愤》作对比阅读。
2.〖知识回顾〗高考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的“四个方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
3.〖陆游·作者名片〗(详见《导学案》P27或《学习指导》P17)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
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
公元1210年临终前写下绝笔诗《示儿》,至死不忘北定中原,收复失地。
诗风雄浑豪放,慷慨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二、自主学习探究(一)【书愤·背景】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此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62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载,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现实情况:壮志难酬,年华空老)1、本诗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提示:联系典故的内容回答)明确: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歌凝练,含蓄,曲折,而不直露。
2、颔联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采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手法,遂成千古佳句,请简要用分析此手法妙在何处?(提示: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雄伟,壮阔(丽)的战场画卷。
真题演练《临安春雨初霁》(原卷版+解析版)
临安春雨初霁(学生版)1.(2023年新课标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看似闲适恬静,实则透露出诗人由于内心的惆怅而彻夜难眠。
2.(2022年新高考II卷)古代京城百业兴旺,精英荟萃,又被称为“京华”,这一美称,在唐宋诗词里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在《临安春雨初霁》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白日漫长,所做之事无非是写草书、品茶,这些活动雅则雅矣,却非志士所好。
4.(2024届湖南省名校联盟高三仿真二联)陆机在《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反其意而用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4届湖北省七市州高三三模)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似闲适恬静,背后却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6.写字和烹茶本是文雅之事,在陆游笔下却暗含了平生志愿不能实现的郁闷和惆怅,《临安春雨初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体现了这一情感。
7.(2024山东二模)在《临安春雨初霁》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白日漫长,所做之事无非是写草书、品茶,这些活动雅则雅矣,却非志士所好。
8.(2024浙江温州二模)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细写诗人夜里无法入睡,次日清晨又遥闻卖花之声。
9.(2024北京丰台二模)某位同学灯下读书,忽然听到窗外春雨声,禁不住联想到许多春雨润春花的诗句,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阅读练习题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阅读练习题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阅读练习题引导语:《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陆游的这首晚年作品,大家阅读学习过?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这首诗的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临安春雨初霁》南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
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吧。
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
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
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
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解析: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
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日益明了。
春天,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前,到临安(今浙觐见皇帝,在西湖边客栈听候召见,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名作。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骀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
写得形象而有深致。
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但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
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是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
陆游写得更为含蓄深蕴,虽然用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练习(含解析)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余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英姿勃发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切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了解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杏花春雨江南王清铭①看过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别深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
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
②画家吴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意境相似,后一句则完整保留。
画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画了一幅水墨画。
在很多人的心中,江南是故乡,是心灵的家园,也是感情的寄托。
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就这样写道:“杏花。
春雨。
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③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
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临安春雨初霁》高考情境默写及答案
《临安春雨初霁》高考情境默写及答案
1.《临安春雨初霁》中“,”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
2.《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采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世态人情浇薄,同时诗人自问为什么过客居寂寞无聊的生活。
3.《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写书品茗极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的感慨和牢骚。
4.《临安春雨初霁》中用来描写诗人因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以自嘲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3.短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理解性默写
(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首联就用“,”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像半透明的纱。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眼是“,”,历来评此诗的人都认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表面写写草书品茶,闲适恬静,其实无聊可悲的诗句是:,。
(4)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尾联既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这一联是:,。
答案:略。
古诗词诵读 临安春雨初霁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临安春雨初霁分层作业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诗人发出感慨,并以问句发端,使诗歌的情绪在开篇达到了高潮。
B. 颔联诗人通过自身所闻,用细致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光图。
C. 颈联中诗人以闲作草书、细乳分茶打发时光,表达出欣喜愉悦之情。
D. 尾联与首联相互照应,化用典故,暗指不必担忧会被不良风气污染。
2.《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创作于同一年,但两首诗的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陆游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①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临安春雨初霁②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①该诗为宋光宗淳熙十三年春于会稽石帆别业所作,当时诗人62岁。
②淳熙十三年春,诗人被起用为严州知府,奉诏自家乡山阴赴临安,此诗是在寓所等候皇帝召见时所作。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书愤》前两联回顾过去,首联以比喻突出早年立志收复故土的豪情,领联两句概括了作者身临抗金前线的往事。
B. 《书愤》颈联用檀道济的典故明志,尾联则盛赞诸葛亮的功绩,表达了想要效仿两位英雄,立志为国家鞠躬尽瘁。
C. 《临安春雨初霁》颔联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颈联则刻画闲适恬淡的场景,实则暗示诗人的郁闷与惆怅。
D. 两首诗情感深沉,风格各异。
《书愤》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临安春雨初霁》则恬淡清新,含蓄深婉4.两诗写于同一年,显现出诗人思想情感在短时期内的反复,请分析两首诗的尾联所表达情感的差异。
高二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同步精选试题 《临安春雨初霁》 (含解析)
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精选试题《临安春雨初霁》(含解析)古诗词诵读第四首《临安春雨初霁》1.(2022春·高二课时练习)下列语句中加点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正确的一项是①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②李杜已远,惟有几箱新乐府;湖山之边,尚有三座旧祠堂。
③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占男儿一放翁。
A.杜甫李商隐____________苏轼B.李白白居易陆游C.杜甫白居易____________陆游D.李白李商隐苏轼【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第①句,抓住关键词“草堂”,便可联想到“杜甫草堂”,由此可知其所指为杜甫。
第②句,抓住关键词“新乐府”,便可联想到“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元稹,白居易。
第③句,抓住关键词“放翁”,便可联想到,“放翁”是陆游的“号”。
故选C。
【点睛】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
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
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
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
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2022春·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临安春雨初霁》《春江花月夜》情景默写答案版
《临安春雨初霁》《春江花月夜》情景默写答案版《临安春雨初霁》春天的清晨,临安城内的雨势渐渐停歇,天空逐渐放晴。
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照耀着这座古老的城市。
街道两旁的柳树垂下碧绿的嫩叶,被雨水洗得娇嫩欲滴。
行人穿着轻薄的衣裳,有的手持小雨伞,微笑着走在街头,享受着春雨初霁的清新空气。
临安城内的街巷宽阔整洁,古色古香的瓦房依次而立。
春风吹拂着,带动着路旁的桃花、樱花,微微摇曳着,犹如跳动的精灵。
不远处便是瘦西湖,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
几只白鹭在湖中嬉戏,时而掠过水面,留下一串串波纹。
春日的暖阳下,湖水泛着温暖的光芒,给人一种宁静幽深的感觉。
走在临安城的街头,不时能听到清脆悦耳的鸟鸣声,春日的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无比舒畅的感觉。
大街小巷上的商贩开始搬出自家的货物,摆出琳琅满目的摊位,一派喧闹繁华的景象。
人们穿着朴素的衣裳,挑选着心仪的商品,不时发出阵阵笑声与讨价还价声。
满街的人流熙熙攘攘,生机勃勃的气息让整座城市都充满了活力。
临安城内的庙宇也显得格外静谧,红墙黄瓦,建筑宏伟壮观。
鸟语花香,清晨的阳光透过树荫,映照在庙宇的殿堂之上,显得格外神圣肃穆。
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们络绎不绝,手捧鲜花,虔诚地在庙宇前敬香祈福。
寺内的僧侣们也在佛堂内诵经礼佛,祈愿着和平与祥和。
春天的临安城仿佛重新焕发了生机,处处可见春日的美好景象。
清晨的阳光洒落在大地上,照亮了每一个角落,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与憧憬。
这就是临安春雨初霁的景象,一派生机盎然的画面。
《春江花月夜》春江的夜晚,月儿高悬,万籁俱寂。
春色满园,花香弥漫,微风拂过,花瓣飘然而落。
皎洁的月光照耀在江面上,水波荡漾,倒影如画,一幅宁静悠远、如梦如幻的场景。
春江水温柔地拥抱着岸边的花朵,轻轻涌动,好似在低声吟唱着一首空灵的歌谣。
岸边的柳树摇曳着婀娜的身姿,如诗如画。
微风拂过,柳叶随风摇曳,发出清脆的声响。
江边的村舍和小桥在月光下显得分外宁静,一派古朴的风情。
夜空中的明月如银盘悬挂,发出淡淡的光芒,照耀着大地。
《临安春雨初霁》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临安春雨初霁》理解性默写1.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清闲与淡然。
2.《临安春雨初霁》中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诗句是:,。
3.《临安春雨初霁》中描写了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借以反衬自己的郁闷和惆怅的诗句是:,。
4.《临安春雨初霁》流露出诗人不得已而来京的无奈心理的诗句是:,。
5.《临安春雨初霁》中引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淄”的典故,表明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不如回乡的诗句是:,。
6.《临安春雨初霁》中表明诗人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的诗句是::,。
7.《临安春雨初霁》中,诗人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的诗句是:,。
8.《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运用双关手法。
指出世俗风恶,早日回乡,以免把自己高洁的品格玷污了。
9.《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含蓄地指责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以至于自己奉召进京而无所作为。
10.《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写诗人闲居小楼写字品茶消磨时光。
诗人毕竟放不下未酬之志,故以此自嘲,表明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焦虑郁闷。
《临安春雨初霁》默写答案1.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清闲与淡然。
2.《临安春雨初霁》中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诗句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3.《临安春雨初霁》中描写了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借以反衬自己的郁闷和惆怅的诗句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4.《临安春雨初霁》流露出诗人不得已而来京的无奈心理的诗句是: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5.《临安春雨初霁》中引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淄”的典故,表明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不如回乡的诗句是: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6.《临安春雨初霁》中表明诗人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的诗句是: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同步习题)(解析版)
《临安春雨初霁》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临安春雨初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
写出了这位长期宦海沉浮,命途坎坷的老人的悲叹,说出了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
B.颔联点出“诗眼”,写诗人听了一夜的春雨,并未入眠。
那远远传来的如断如续的卖花声,带给他抚慰,写出了诗人此时内心的闲适与愉悦。
C.颈联写陆游客居京华,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在作书品茶中消磨时光.。
“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指品茶。
D.陆游的众多诗篇,大多为壮怀激烈的爱国忧民之作,而该诗没有豪唱,没有愤愤不平,也没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然的一声轻叹,“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B 项,“此时内心的闲适与愉悦”表述有误,颔联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用明媚的春光和比较明快的字眼表达出自己的郁闷与惆怅。
故选B。
2.下列语句中加点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正确的一项是()①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②李杜已远,惟有几箱新乐府.......;湖山之边,尚有三座旧祠堂。
③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占男儿一放翁..。
A.杜甫李商隐苏轼B.李白白居易陆游C.杜甫白居易陆游D.李白李商隐苏轼【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第①句,抓住关键词“草堂”,便可联想到“杜甫草堂”,由此可知其所指为杜甫。
第②句,抓住关键词“新乐府”,便可联想到“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元稹,白居易。
第③句,抓住关键词“放翁”,便可联想到,“放翁”是陆游的“号”。
故选C。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老学庵笔记》乃陆游晚年所作,所记内容多为其亲历或亲见、亲闻之事。
[古诗文阅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8~9题。
(12分)
临安春雨初霁①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②,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
①淳熙十三年,诗人在家乡山阴赋闲五年后重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前在临安等待皇帝召见时写下此诗。
②“素衣”句: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诗中不仅指羁旅风霜的苦楚,又寓有京都恶浊,久居会使白衣染成黑色的意思。
陆游这里反用其意。
8.有人说,阅读诗中颔联,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为什么?(5分) 答:
9.“犹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7分)
答:
答案:
8.“一夜”意为“整夜”。
(1分)诗人整夜“听春雨”,似在暗示重被起用的他并不快意,也无意与明媚的春光为伍,(2分)反而因这“一夜春雨”而辗转不眠,忧患不已了。
(2分)
9.京都春光正好,诗人重被起用却急于回家赶上清明节,(2分)表明他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3分)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
(2分)。
《临安春雨初霁》鉴赏和习题
临安春雨初霁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
“莫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
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
“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
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临安春雨初霁》南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
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吧。
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
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
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
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作品赏析“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
写得形象而有深致。
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
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
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
晁君诚“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赢马乾残刍”,是以卧听马吃草的声音来刻画作者彻夜不能入眠的情景。
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原创学案《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导学案(原创)【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2、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3、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4、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学习方法】“三品”:(以小组为单位)品读+品赏+品议。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部分1.请同学们提前详细查阅《临安春雨初霁》的相关背景等资料。
早自习多诵读,疏通字句,初步弄懂诗歌大意,以已学的鉴赏知识试着去赏析本诗,然后与《书愤》作对比阅读。
2.〖知识回顾〗高考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的“四个方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
3.〖陆游·作者名片〗(详见《导学案》P27或《学习指导》P17)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
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
公元1210年临终前写下绝笔诗《示儿》,至死不忘北定中原,收复失地。
诗风雄浑豪放,慷慨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二、自主学习探究(一)【书愤·背景】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此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62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载,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现实情况:壮志难酬,年华空老)1、本诗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提示:联系典故的内容回答)明确: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歌凝练,含蓄,曲折,而不直露。
2、颔联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采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手法,遂成千古佳句,请简要用分析此手法妙在何处?(提示: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雄伟,壮阔(丽)的战场画卷。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练习(含答案)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用“薄似纱”来形容“世味”,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朝中陷害自己的小人的厌恶,对朝廷的不满。
B.“谁令”一句,说明诗人对此次京城之行提不起兴致。
诗人的自问自悔,奠定了诗作的感情基调。
C.诗歌尾联先化用魏晋南北朝诗人陆机的诗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接着表达了离开京城,早点回家的决心。
D.整首诗首尾呼应,中间四句自然贯通。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一直被人们所欣赏。
2.本诗中间两联,表达感情比较含蓄,试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闲居袁宗道①人间何物度朝昏,懒性新来更厌喧。
除却跏趺②惟饮酒,才闻呵殿③便关门。
虚窗月上摹松影,尘榻僧来印衲痕。
独有盆梅嫌寂寞,故舒丹蕊照清樽。
【注】①袁宗道是明代公安派的领袖之一,他26岁进士及第,曾担任翰林编修。
②踟趺(jiā fū):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③呵殿:古代官员出行,仪卫前呵后殿,喝令行人让道。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仿佛是作者的自画像,“厌喧”二字,表明了作者宁愿闭门读书,也不想与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交往。
B.颔联写诗人因为厌倦宦途,又无法在现实社会中寻求到精神解脱,于是便主动接近禅者,并时常借酒消愁。
C.颈联写月色皎洁、万籁俱寂,诗人夜不成寐,站在窗前赏明月。
此时风拂动松枝,在窗前映出参差的松影。
D.尾联颇有诗趣,写庭院里的梅花尽情地绽放花枝,映照在诗人的酒樽中,从正面阐述了诗人孤寂的状态。
4.本诗和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都写到闲情,试结合诗作比较两诗闲情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临安春雨初霁练习题及答案
1.鉴赏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运用了讽喻的手法,宦海沉浮,使陆游深感人生世事与生活的无趣与无奈,就连淳熙十三年的这一次奉召入京被再度起用为严州知事也觉得世味的淡薄和生活的荒唐,故诗的第一、二句就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愤懑与不平。
“薄似纱”表达的是诗人对人情世事的透彻理解,“客京华”表明自己的身份不过是京城过客而已。
回想当年在朝廷的进谏与上奏,还算是朝廷中一决策人,而如今在京城则只能是客居了。
身份的变化透露出他思想上的变化,他从一个积极的进策进言者变成了一个旁观者。
全诗的基调在此也就奠定了。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纵使。
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答案】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
3.通过意象鉴赏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诗人带着欣赏的心情倾听着一夜春雨的淋沥声,并想象着翌日清晨长长的巷子内会传出卖花的叫声。
这两句虽是化用诗人陈与义“杏花消息雨声中”的诗句,但此地使用正符合他客居旅舍小楼的幽静环境和闲居的心情,同时又强化了江南美色的审美感染力,为杏花春雨江南的文化意象增添了更丰富深刻的内容。
“小楼”本就是忧伤惆怅的代名词,古人登高常生发一股悲凉的情绪。
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通过“小楼”的意象将离愁别绪、国难家仇的伤感抒发得淋漓尽致,陆游也是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签:标题]篇一:《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原创学案《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导学案(原创)【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2、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3、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4、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学习方法】“三品”:(以小组为单位)品读+品赏+品议。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部分1.请同学们提前详细查阅《临安春雨初霁》的相关背景等资料。
早自习多诵读,疏通字句,初步弄懂诗歌大意,以已学的鉴赏知识试着去赏析本诗,然后与《书愤》作对比阅读。
2.〖知识回顾〗高考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的“四个方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
3.〖陆游·作者名片〗(详见《导学案》P27或《学习指导》P17)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
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
公元1210年临终前写下绝笔诗《示儿》,至死不忘北定中原,收复失地。
诗风雄浑豪放,慷慨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二、自主学习探究(一)【书愤·背景】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此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62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载,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现实情况:壮志难酬,年华空老)1、本诗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提示:联系典故的内容回答)明确: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歌凝练,含蓄,曲折,而不直露。
2、颔联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采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手法,遂成千古佳句,请简要用分析此手法妙在何处?(提示: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雄伟,壮阔(丽)的战场画卷。
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中原的志向具体化,形象化。
3、这首诗称颂了诸葛亮的出师北伐(伐魏)。
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提示:联系历史背景)明确:对诸葛亮的仰慕,以此自勉,他“功盖三分”,在《出师表》中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格鼓舞并砥砺着诗人。
陆游用典明志,以诸葛亮自况(自比),渴望能像诸葛亮一样出师北伐建功立业,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的平生志向。
(借古讽今:其实也把批判的矛头暗暗指向南宋的昏庸无能统治者身上。
)(二)《临安春雨初霁·背景》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写于淳熙十三年,此时他已62岁,在家乡山阴(浙江绍兴)赋闲。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
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被罢官6年后重新起用。
又被任用为严州(浙江建德)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补充: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显然是不想重用他。
迫于“皇命”,碍于生计,只好接受。
)1. 简要回答“小楼”这一意象表现了陆游何种思想情感?明确:“小楼”是忧伤惆怅的代名词,古人登高常生发出一股悲凉的情绪。
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通过“小楼”意象将离愁别绪、国难家仇的伤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陆游也是如此,在“小楼”听了一夜的春雨,正是惆怅所至,抒发了自我落寞的情怀。
2、阅读颔联和颈联,简要回答这两联选取了一系列的意象表现了陆游的何种思想感情?这两联表面上表明诗人闲居的雅趣,实际上又有何深意,试作分析?(提示: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思考)明确:表现了作者旅居京城时郁闷、孤寂和壮志难酬的感伤和无奈。
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心头。
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沉,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颈联中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作者人生无奈的惆怅感慨。
3、《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与陆游许多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的是不同,这首诗所表现的风格如何?请通过分析诗的内容揣摩诗的意境,仔细体会。
明确:恬淡静雅之中惆怅沉郁,诗风含蓄蕴藉婉深。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
表面上看来写极了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壮怀难酬、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又深蕴,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味。
三、合作探究·讨论请结合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具体谈一谈《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提示:从意象的选取上着眼分析)明确:这两首诗均写于陆游62岁的时候,从意象上看《临安春雨初霁》中纱、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矮纸、晴窗、细乳、茶、素衣等意象表面给人以清新闲淡的感觉,实则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壮怀难酬、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
《临安春雨初霁》意象以实为主,叙述现在。
诗风:恬淡静雅之中惆怅沉郁,诗风含蓄蕴藉婉深。
(“婉”)而《书愤》中的中原、山岳、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等这些有恢弘气势,有力度的意象给人以壮阔的体验。
《书愤》意象以虚为主,回忆过去。
整首诗给人以大气磅礴,慷慨悲壮的感觉。
(“豪”)(但都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壮怀难酬,矢志不渝的情感,只是表达情感的方式不一样。
人的性格是复杂的,诗人也如此。
这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陆游,诗人内心世界的另一面。
)●课堂归结:。
四、课外巩固提升练习◎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阅读鉴赏的方法,试着比较李白的《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
(见课本“推荐作品”部分P19)五、材料拓展延伸陆游爱国诗歌小结:陆游诗歌成就显著,现存9300多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反映民族矛盾的高昂的爱国诗篇,这些诗歌,洋溢着燥热的爱国热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一)体现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夜读兵书》常恐埋山丘,不没委锋镝,《书悲》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引》(二)与投降派的坚决斗争和对其尖锐的讽刺。
褚只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感愤》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公卿有党椰宗泽,惟无人用岳飞《夜读范玉能揽辔录》(三)在幻想或梦境里寄托了自己的拳拳报国壮志与理想。
三更抚忱忽大叫,梦中夺没权亭吴《楼上醉书》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补充:“素衣莫起风尘叹”放翁,无可奈何的你,心事浩淼的你,最终归老林泉,而你的这一声长叹,却在历史的长空里,回荡千年。
▲本课结束语:你的对手在大宋的朝廷里,他们躲在阳光射不去的最潮湿的角落,他们附着那个姓赵的家伙,一遍又一遍地算计你,让你满手的力量无法释放,让你的剑抽不出来。
无路请缨,空怀长风;欲死报国,不见战场。
你只能在那个名叫大宋而其实很软很弱的国度里,把那段长城在内心里修筑,巍巍浩荡,坚不可摧。
但岁月的侵蚀终是抵挡不了,时光使你的貂裘暗淡了光色,使镜中如霜的鬓发更接近秋天。
篇二:书愤导学案+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阅读+赏析《书愤》自主赏析导学案一、读字音那知()大散关()塞上()衰鬓()千载()伯仲()........二、释词语书愤北气渡名世堪伯仲.(写/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渡口/名传后世/原来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三、诵佳句1.楼船夜雪瓜洲渡,。
2.,镜中衰鬓已先斑。
3.出师一表真名世,。
四、明作者陆游(1125-1210),字,自号。
(朝代)著名诗人。
生当北宋危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乾道六年(1170)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后官至宝谟阁待制。
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作品充满强烈的激情。
作品集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后人辑录有《放翁词》。
(务观/放翁/南宋/爱国主义)陆游爱国诗歌小结陆游诗歌成就显著,现存9300多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反映民族矛盾的高昂的爱国诗篇,这些诗歌,洋溢着燥热的爱国热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一)体现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夜读兵书》常恐埋山丘,不没委锋镝,《书悲》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引》(二)对投降派的坚决斗争和尖锐讽刺褚只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感愤》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公卿有党椰宗泽,惟无人用岳飞《夜读范玉能揽辔录》(三)从幻想或梦境里寄插花了的报国理想三更抚忱忽大叫,梦中夺没权亭吴《楼上醉书》夜阑臣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五、寻背景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
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六、明诗意1. 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句与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的情感一句相似。
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那知”一词隐含着对年轻时不知世事艰难的自责。
C.“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和“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悲愤也愈是强烈。
因而这首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
D.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即使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成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
2.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七、析诗歌1.首联哪几个字能体现作者的悲愤之情?请简要说明。
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