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 整合供应链 实现零库存
第六组海尔案例分析
![第六组海尔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02a8de360cba1aa811da7a.png)
海尔正在对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更加深入 的优化,原来供应商能够了解“到天”的 信息就已经感觉很及时了,而现在海尔正 力图通过看单管理,使供应商实时了解海 尔生产线每分每秒的节拍,并进而使供应 链响应速度提高“到分”、“到秒”,这 一努力对海尔的IT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整合供应链—实现零库存
3、实现三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JIT 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 4、计算机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在企业外部 海尔CRM和B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起了 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沟 通的桥梁,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
四、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1、水平冲突:是渠道内或渠道间同一层次成 员之间的冲突,如同一级别供应商之间的 冲突,表现形式为跨区域销售,压价销售, 不按规定提供服务等。 2、垂直冲突:是指同意渠道或者不同渠道中 不同层次之间的冲突,如供应商和经销商, 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冲突等。
与供应商“近距离接触”的一个最大好处 是,由于距离缩短,供应商可以按定单、 根据海尔生产线的节拍从自己的生产线直 接配送到海尔生产线,实现线到线供货。 在这种供应链方式下,物料可以经由工装 车从供应商的工位直接运送到海尔的工位, 既大大加快了响应速度,又大量节省了包 装和运输费用,同时也减少了装卸、运输 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零部件损坏。
二、海尔运用供应链的手段和方法
(一)从供应链的最前端开始: 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海尔很早就认识 到供应链竞争的重要性。1998年9月,海尔开始 在集团范围内进行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 程再造,把原来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结构转变为 面向流程、面向客户的组织结构,流程再造后海 尔梳理出几大主要流程:包括商流、物流和资金 流,而设计这些流程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加快全 球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海尔集团库存管理分析
![海尔集团库存管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c3c74cbe23482fb4da4c34.png)
海尔集团库存管理分析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有价值品牌。
1984年创立于青岛。
到目前为止,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戏,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市场链为纽带,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
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距离、零运营资本”的终极目标迈进。
零库存管理是对企业的采购、生产、配送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计划和安排,使物料处于不断运动,不停周转的状态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同时,存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联系产品和销售的重要纽带,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关系着存货控制或管理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存货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占用资金量大,存货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既要满足需要,又能在不同情况下使相关总成本最低,因而在整体投资决策中居于举足轻重的主体地位,如何有效降低存货,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一直都是企业在发展中首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实行零存货管理成为了企业最理想的存货管理办法。
海尔以前和现在的库存管理情况对比以前的库存管理:在以前,对于海尔这样的大企业来讲,所有的商品都是一起生产,然后再一起销售,然而对于这样的销售方式,厂家生产难免有大量库存,产品如果卖不出去就要折价销售。
现在的库存管理:新的合作模式下,厂家可以实现成品“零库存”,仓库内库存的不再是成品,而是模块,顾客需要什么产品。
厂家就利用这些模块快速组装为成品,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顾客手中。
海尔的库存管理海尔集团过去是基于传统观念的库存管理认识,认为库存在功能上仅仅相当于纯粹意义上的仓储,确立了新的重组战略,对集团内组织做了相应创新之后,就可以对具体的物流层面进行创新了。
这在海尔集团来说,最主要可以体现在库存作业的现代化和库存管理方法的创新上。
1990年,海尔在青岛海尔信息园建立了一座立体仓库;2000年,海尔在青岛海尔开发区工业园建造了国际化全自动物流中心;海尔开发区工业园国际化全自动物流中心将全部实现自动化,高效率,通过物流和大型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包括销售、生产、采购供应、售后服务过程中的成本。
海尔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doc 7页)
![海尔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doc 7页)](https://img.taocdn.com/s3/m/60383933680203d8cf2f249c.png)
海尔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doc 7页)供应链管理的神兵利器及时制(Just In Time,简称JIT),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1973年以后,这种方式对丰田公司渡过第一次能源危机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从此在企业管理界叱咤风云,引来了无数的追随者。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鉴于“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而首先由美国一些企业实践后提出的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
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但细探他们中蕴涵的理念就会发现及时制与供应链管理是珠联璧合的一对。
如果运用得当,及时制会成为供应链管理中的倚天剑,带你的供应链管理进入“倚天一出,谁与争锋”的境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及时制与供应链管理在哲理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所以它的很多地方是供应链管理可以借鉴的。
正因为如此,及时制这个早已产生的管理方法才会在供应链管理中大展拳脚,为顶级供应链的建设添砖加瓦。
好,我们让他们来个大比拼,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对照1:及时制的基本思想就是要求严格按用户需求生产产品,缩短生产周期,压缩在制品占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换句话说,企业只在必要的时间。
按必要的数量、生产必要的制品,不过多、过早地生产暂不需要的制品。
而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缩短产品从概念构思到用户手中的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满足用户需求的多样化。
所成本降低以及运作效率的提高是很有启发的。
像Dell这样的公司正是在供应链管理中使用了及时制的思想打造成了世界一流的物流网络,而海尔也正是基于及时制思想成就了它特有的物流优势,我们会稍后介绍。
对照4:全员参与以及不断追求尽善尽美质量的哲理。
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实践的成效都依赖于企业中的人坚持不懈发挥作用,做到持续改进。
及时制主张企业对工作进行合理化改进,由企业一线员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上级领导提出目标及处理问题的原则,并提供信息和培训,而且对员工授予必要权限,使得各级员工可以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追求更搞的质量工作目标,用永不自满的精神对待产品的质量工作,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学术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海尔公司“零存货”管理模式分析
![学术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海尔公司“零存货”管理模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974035d15abe23492f4d01.png)
〔毕业设计论文〕海尔公司“零存货〞管理模式分析ll西安欧亚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海尔公司“零存货〞管理模式分析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所在分院:会计学院专业:财务管理班级:0901二0一三年一月摘要零存货管理是对企业的采购、生产、配送各个环节进行合理方案和安排,使物料处于不断运动,不停周转的状态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同时,存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局部,作为联系产品和销售的重要纽带,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关系着存货控制或管理效率的上下,决定着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存货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占用资金量大,存货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既要满足需要,又能在不同情况下使相关总本钱最低,因而在整体投资决策中居于举足轻重的主体地位,如何有效降低存货,提高客户效劳水平一直都是企业在开展中首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实行零存货管理才成为了企业最理想的存货管理方法。
本文通过对海尔企业的零存货管理模式的研究,介绍了零存货的真正含义及其管理,结合海尔的开展状况来说明零存货管理模式存在的优越性以及海尔公司在运用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功,以及其实施零存货存在的问题,强调零存货在采购、生产、销售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存货水平的最大化,向真正的零存货、零距离迈进,凭借,使企业取得更大的利润。
关键词:零存货管理模式;海尔;库存管理;ABSTRACTZero inventory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procurement,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ll aspects of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arrangements, so that the material in constant motion, do not stop working condition of a new management model, at the same time, inventory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s the important link of products and sales, throughout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each link, related with inventory control or management efficiency, deciding an enterprise 's financial position and operating results, not only a wide variety of inventory, and occupy a large amount of funds, inventory management aims to not only to meet the need, but also in various situations related to the lowest total cost, and therefore in the overall investment decision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subject position, how to effectively reduce inventory, improve the level of customer service has always been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problem of first consideration, at pres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zero inventory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enterprise optimal inventory management approach.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Haier Enterprise zero inventory management model research, introduces the real meaning and zero inventory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Haier to zero inventory management mode has advantages as well as the Haier company in the using process of success,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zero inventory problems, emphasizing the zero inventory procurement production, sales, importance, and proposed the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to achieve the maximum stock level, to the true zero inventory, zero distance forward, with, for the enterprises to obtain greater profits这里应该是题目这里应该是题目TOC \o "1-3" \u 1绪论 REF _Toc346464367 \h 41.1论文写作的背景及意义51.2国内外研究现状62零存货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72.1零存货管理模式概述72.2企业零存货管理模式的开展及企业运用零存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72.2.1我国零存货管理模式的开展72.2.2企业零存货管理模式的优点83海尔公司零存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93.1海尔公司简介93.2海尔公司运用零存货管理模式现状103.3海尔公司运用零存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03.3.1不注重销售和采购环节的损失及技术更新113.3.2没有合理的客服系统113.3.3无视管理技术所需的本钱和代价114海尔公司运用零存货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对策124.1以市场链为纽带重构业务流程124.2快速响应客户需求134.3订单信息流同步并行14目录不完整,目录应至少占到一页纸,你的目录太少,还没有结语、参考文献及致谢,在稍微调整拉大一下行间距目录不完整,目录应至少占到一页纸,你的目录太少,还没有结语、参考文献及致谢,在稍微调整拉大一下行间距1绪论1.1论文写作的背景及意义背景及意以分两段写,第一段背景,第二段意义即可背景及意以分两段写,第一段背景,第二段意义即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现代物流被看作第三利润源泉,是企业最有希望降低本钱、提高效益的环节,而零存货管理又是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式。
零库存与其案例分析报告
![零库存与其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86cb5edd88d0d232d46a3d.png)
零库存与其案例分析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物品的品种呈现多样化、个性化,企业为了顺应市场的变化,尽可能的生产多样化的产品。
此时,物流已成为第三方利润的来源了. 库存是物流供应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库存管理成为企业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库存管理不善却会为企业带来严重的经营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来认识零库存.1.零库存的含义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零库存并不是等于不要储备和没有储备。
所谓的零库存.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
它并不是指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
所以“零库存”管理的内涵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些种物品数量为“零” .即不保存经常性库存.它是在物资有充分社会储备保证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特殊供给方式。
2.零库存的起源“零库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当时的日本丰田汽车实施准时制生产.在管理手段上采用看板管理、单元化生产等技术实行拉式生产以实现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积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库存及资金的积压.而且在实施准时制生产的过程中.提高了相关生产活动的管理效率。
此后.“零库存”不仅应用在生产过程中.而且延伸到原材料供应、物流配送、产成品销售等各个环节。
3.零库存的优缺优点:库存占用资金的减少;优化应收和应付账款.加快资金周转;库存管理成本的降低;以及规避市场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而产生的降价、滞销的风险等等缺点:非现货交易. 管理成本高4.零库存的实施方法零库存实现的方式有许多.就目前企业实行的“零库存”管理.可以归纳为6类:4.1 无库存储备无库存储备事实上是仍然保有储备.但不采用库存形式.以此达到零库存。
有些国家将不易损失的铝这种战备物资做为隔音墙、路障等储备起来. 以备万一.在仓库中不再保有库存就是一例。
海尔:整合供应链,实现零库存
![海尔:整合供应链,实现零库存](https://img.taocdn.com/s3/m/5e3f5ffdc8d376eeaeaa310f.png)
海尔:整合供应链,实现零库存有一个传统的民族工业制造企业,成立16年来,保持了80%的年平均增长率,成长为一个业务遍及全球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其管理模式被收入欧盟商学院的管理案例库,其首脑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30位最受欢迎的企业家”之一,这家企业就是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取得今天的业绩,和企业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分不开的。
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海尔发动了一场管理革命:以市场链为纽带,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
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目标迈进。
以市场链为纽带重构业务流程从生产规模看,海尔现有10800多个产品品种,平均每天开发1.3个新产品,每天有5万台产品出库。
海尔一年的资金运作进出达996亿元,平均每天需做2.76亿元结算,1800多笔账。
随着业务的全球化扩展,海尔集团在全球有近1000家分供方(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4个),营销网络53000多个,海尔还拥有15个设计中心和3000多名海外经理人,如此庞大的业务体系,依靠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或者矩阵式模式,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业务流程重组势在必行。
总结多年的管理经验,海尔探索出一套市场链管理模式。
海尔认为,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目标,而应该以用户满意度的最大化、获取用户的忠诚度为目标。
这就要求企业更多地贴近市场和用户。
市场链简单地说就是把外部市场效益内部化。
过去,企业和市场之间有条鸿沟,在企业内部,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只是上下级或是同事。
如果产品被市场投诉了,或者滞销了,最着急的是企业领导人。
下面的员工可能也很着急,但是使不上劲。
所以海尔不仅让整个企业面对市场,而且让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去面对市场。
由此,海尔也把市场机制成功地导入企业的内部管理,把员工相互之间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转变为市场关系,形成内部的市场链机制。
员工之间实施SST,即索赔、索酬、跳闸。
海尔的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方式
![海尔的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a8f78dfca98271fe900ef997.png)
海尔的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方式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多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的产品线特别长,每种产品的规格又很多,牵涉到的零部件可能会达到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种,而且海尔倡导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行柔性制造,承接大量B2C订单,强调以速度取胜的海尔选择了精益生产方式,并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海尔推行JIT生产的基础海尔为了推行精益生产专门从精益生产的发源地——日本聘请专家,利用外脑,对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在硬件上、生产设备上同样舍得投入,但海尔成功推行精益生产并有所发展,更与海尔自身不断创新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海尔的灵魂。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
海尔实施精益生产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结合自身实际,将应用与创新有机融合,在应用中创新,在创新中应用。
在海尔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海尔在管理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其中很多创新成果对精益生产的推行产生了积极作用,包括:(1)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和管理信息化是海尔推行精益生产的基础(2)SBU(Strategical Business Unit)是海尔推行精益生产的人力资源基础(3)市场链业务流程再造是海尔推行精益生产的组织和流程基础二、海尔集团JIT的实施及其效果(一)海尔集团如何实施JIT海尔现代物流模式的核心——三个JIT(1)JIT采购体系海尔通过准时化生产的思想演变,总结出准时化采购体系,实现把合适的数量、合适质量的物品,在合适的时间供应到合适的地点中。
海尔的"零标准之路
![海尔的"零标准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62fd72cfa1c7aa00b52acb87.png)
海尔的“零标准”之路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集团始终重视集团信息化的发展,不断的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和应用。
经过六年多的时间,逐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建立了CAD/CAM/CAE系统、Internet、电话服务中心、售后服务网络系统、营销网络通讯系统。
海尔集团信息化工作,已经走在国内企业的前列。
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爆发竞争激烈的时代,海尔集团卓有远见,果断抓住机遇。
海尔公司2000年3月开始与SAP公司合作,首先进行企业自身的ERP改造,随后便着手搭建BBP采购平台。
从平台的交易量来讲,海尔集团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
记得海尔的张瑞敏说过这么一句话:“在网络经济时代,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没有现代物流就意味着没有物可流。
对海尔来讲,物流不仅可以使我们实现3个零的目标,即零库存、零距离和零营运资本,更给了我们能够在市场竞争取胜的核心竞争力。
”海尔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运营资本”以及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
例如:在海尔,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来采购生产必须的物资,也就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这样,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消灭了库存。
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这些订单的定制产品品种达7000多个,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余种。
新的物流体系将呆滞物资降低了73.8%,仓库面积减少了50%,库存资金减少了67%。
海尔在注重整合外部资源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内部资源的整合。
即对人的再造,定义每个SBU(策略事业单位)的买入、卖出、成本、费用、增值和损失。
为了满足企业的流程再造、市场链和SBU的需求,必须以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也就是企业如何应用电子商务手段来体现出SBU的经营效果。
信息化的目标是推进SBU的电子损益表,是搭建一个集团化业务绩效平台。
物流管理中的效益背反及解决方向
![物流管理中的效益背反及解决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ca2c84e46294dd88d1d26b0b.png)
物流管理中的效益背反及解决方向摘要:物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效益背反”现象,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本文以海尔公司的“零库存”管理为例,简析了物流管理中的效益背反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物流管理中“二律背反”陷阱的解决方向。
关键词:物流;效益背反;利用;解决方向如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所有理性经济人追求的共同目标。
从工业革命,机械化生产,到全程计算机系统控制,人们想尽各种办法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运作要求,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到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泉”——物流上。
然而,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着“效益背反”的陷阱,让企业管理陷入被动。
“效益背反”也叫“二律背反”,即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是物流的基本属性。
这一法则普遍存在于仓储、运输、保管、流通等各个环节中。
例如在仓储环节中,为了降低库存成本而采取的减少库存量势必导致运输次数的增加和库存补充的频繁;在运输环节中,若要提高运输速度和运输信息掌握精确度,势必带来运输费用的增加和信息费用的增加,但却可有效降低库存成本。
以跨国公司海尔为例,海尔借助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实行“零库存”管理。
海尔的ERP系统每天准确自动生成向生产线配送物料的BOM,通过无线扫描,红外传输等现代物理技术的支持,实现定时、定量、定点的配送,实现从大批量生成到大批量定制的转变。
同时利用JIT采购系统,JIT 原材料配送系统,JIT成品分拨系统,增强了品牌的竞争力。
据资料显示,实现“零库存”管理后,整体呆滞物资减少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人力成本减少为10个叉车司机,采购周期由10天减为3天,配送到全国的平均时间由7天减为4天。
但由于过度依赖零库存统一安排,而忽略了其它物流因素,海尔也一度调入“二律背反”陷阱中。
浅谈“零存货”管理模式在海尔公司中的应用
![浅谈“零存货”管理模式在海尔公司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af20a7700abb68a882fb0c.png)
浅谈“零存货”管理模式在海尔公司中的应用论文通过对海尔公司在“零存货”管理模式下的存货管理的研究,分析该公司在该模式下存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以此给国内企业在应用“零存货”管理模式提供参考借鉴,达到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海尔公司;“零存货”管理模式;存货管理:问题;措施前言1.绪论1.1研究背景1.2目前国内外现状1.2.1国内现状1.2.2国外现状1.3企业应用“零存货”管理模式的意义作用2.海尔公司存货管理的概述2.1海尔公司概括2.2海尔公司应用“零存货”管理模式的现状3.“零存货”管理模式的理论及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3.1“零存货”管理模式的概念3.2零存货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3.2.1协作分包方式3.2.2委托保管方式3.2.3实行合理配送方式3.2.4采用适时适量生产方式4.海尔公司应用“零存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分析4.1零存货管理中库存的问题4.1.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4.1.2流动资金占用额高4.1.3管理不到位4.2零存货管理中信息预测的问题4.3零存货管理中供应商选择的问题4.3.1供应商信息不完整、不准确4.3.2缺少对供应商统一审核、认证4.3.3缺少对供应商绩效考核和评估4.3.4选择供应商的标准不统一5.海尔公司应用“零存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对策5.1改善零存货管理工作5.1.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5.1.2降低流动资金占用额5.2建立信息预测系统5.3完善零存货管理中供应商选择的工作5.3.1完善供应商信息5.3.2对供应商进行统一审核、认证5.3.3对供应商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估5.3.4制定统一的供应商选择标准6.结语前言高成本的存在,库存产品流动性差是传统的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零存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零存货是指建立在充分物质基础之上的一种特殊供给方式。
海尔成功秘诀之一——零库存管理——从存货周转率看库存管理在市场全球化
![海尔成功秘诀之一——零库存管理——从存货周转率看库存管理在市场全球化](https://img.taocdn.com/s3/m/9e8e61c1b14e852458fb5774.png)
海尔成功秘诀之一——零库存管理——从存货周转率看库存管理在市场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家电产品生命周期的过渡,世界家电制造中心的转移,使得中国的家电产业高速发展、充分市场化,成就了中国成为全球家电制造基地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及像海尔这样优秀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作为最成功地走向国际化的海尔,全球范围的存货周转已是其控制经营成本的重大课题。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一个企业存货周转速度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海尔的库存管理理念与方法出类拔萃,值得关注。
公司简介海尔集团总部在中国青岛.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2005年8月30日,《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
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6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经达到25.5%,依然保持份额第一。
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且优势更加突出;在小家电市场上海尔表现稳健,以16%的市场份额蝉联小家电市场冠军。
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海尔-管理信息系统
![海尔-管理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a3ff1084da38376baf1faeed.png)
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1.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22年的发展历程使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企业成长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销售额最大、生产的产品品种和规格最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集团,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
海尔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一年一个新台阶,是和海尔集团高度重视、运用、推广、发展信息化工作分不开的。
2.海尔信息化:三个阶段上三个台阶海尔的信息化建设从最初起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基础应用、总体构架和优化调整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会根据当时企业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应用阶段:企业自发地提出了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搭建海尔集团的骨干网络和基础的办公应用,主要代表是构建的基础网络和OA应用。
从1997年到现在,海尔集团已经构建了千兆为骨干的企业内部网,覆盖40多个销售公司和30个电话中心,实现数据、视频、IP电话三网合一。
第二个阶段是总体构架阶段:进入WTO之后,由于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化竞争对手的大量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挑战,海尔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改造海尔集团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从1998~2003年,海尔内部进行了40多次结构调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业务流程再造的最佳模式。
为了适合集团的战略发展需求,突出了流程再造成果,加速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海尔集团系统地设计和建立了信息化应用框架和系统,配合业务管理的需求,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业务应用平台,使海尔的供应链运行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
2000年,海尔成为国内首家企业发布和建立B2C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网上支付。
(2)建立全球领先的网上协同交易平台(B2B):2000-2001年,建立了海尔集团的电子协同商务平台,2005年1-4月份实现网上交易250亿元。
海尔的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方式
![海尔的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327246717fd5360cba1adbd1.png)
• 前台的CRM网站作为与客户快速沟通的桥 前台的CRM网站作为与客户快速沟通的桥
梁,将客户的需求快速收集、反馈,实现 与客户的零距离 。 • 后台的ERP系统可以将客户需求快速触发到 后台的ERP系统可以将客户需求快速触发到 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财务结算系 统、客户服务系统等流程系统,实现对客 户需求的协同服务,大大缩短对客户需求 的响应时间。 • ERP系统和CRM系统都是为了快速响应市场 ERP系统和CRM系统都是为了快速响应市场 和客户的需求。
以往生产的弊端
• 企业生产建立在“需求牵引”理念之上,如果需 企业生产建立在“需求牵引” •
求是不确切的,这时的牵引机制就存在很大问题。 “需求牵引”这一先进管理模式本身没有问题, 需求牵引” 问题往往出在用不准确的信息去牵引上游的各级 供应商,物料到了、临近生产时才最后知道实际 需求量,这时多出来(或短缺)的物料就会形成 多余的库存(或缺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形成恶性循环,如下图所示:
CAXA与 CAXA与ERP
• CAXA协同管理与ERP系统实现集成,提高 CAXA协同管理与ERP系统实现集成,提高
企业从计划、采购直至生产现场作业管理 的信息化水平。 • 与用户的现有 ERP系统实现集成,接受系 ERP系统实现集成,接受系 统所制定的生产计划和生产指令,并将指 令分解、传递到实际生产现场。同时将现 场的实际生产状况、质量信息反馈给ERP系 场的实际生产状况、质量信息反馈给ERP系 统。ຫໍສະໝຸດ 海尔的ERP 海尔的ERP
• 能否实现按单生产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否对客户需求做出
迅速的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并不仅指海尔一家企业,而是 牵涉到整个供应链能否对客户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在影 响供应链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中,物流又是最关键的一个 要素。因此,海尔的物流系统贯穿了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 环节。通过实施按单生产、JIT(Just-in-time)采购、JIT 环节。通过实施按单生产、JIT(Just-in-time)采购、JIT 送料和JIT配送等一系列措施,消除了物流死角和的不稳 送料和JIT配送等一系列措施,消除了物流死角和的不稳 定因素,为供应链中游和上游的制造商和原材料供应商提 供稳定而可靠的需求定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信息扭曲。 这正是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采用供应链的最大利益所 在。海尔人认识到了这一价值,并将其挖掘出来,形成了 现实的利润。所以,海尔物流的整合不仅涉及集团内部各 个部门、各个公司,而且涉及到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分 销和零售商,使ERP系统的运行具备了良好的物理条件, 销和零售商,使ERP系统的运行具备了良好的物理条件, 如图:
海尔集团库存管理分析
![海尔集团库存管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c3c74cbe23482fb4da4c34.png)
海尔集团库存管理分析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有价值品牌。
1984年创立于青岛。
到目前为止,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戏,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市场链为纽带,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
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距离、零运营资本”的终极目标迈进。
零库存管理是对企业的采购、生产、配送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计划和安排,使物料处于不断运动,不停周转的状态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同时,存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联系产品和销售的重要纽带,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关系着存货控制或管理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存货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占用资金量大,存货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既要满足需要,又能在不同情况下使相关总成本最低,因而在整体投资决策中居于举足轻重的主体地位,如何有效降低存货,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一直都是企业在发展中首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实行零存货管理成为了企业最理想的存货管理办法。
海尔以前和现在的库存管理情况对比以前的库存管理:在以前,对于海尔这样的大企业来讲,所有的商品都是一起生产,然后再一起销售,然而对于这样的销售方式,厂家生产难免有大量库存,产品如果卖不出去就要折价销售。
现在的库存管理:新的合作模式下,厂家可以实现成品“零库存”,仓库内库存的不再是成品,而是模块,顾客需要什么产品。
厂家就利用这些模块快速组装为成品,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顾客手中。
海尔的库存管理海尔集团过去是基于传统观念的库存管理认识,认为库存在功能上仅仅相当于纯粹意义上的仓储,确立了新的重组战略,对集团内组织做了相应创新之后,就可以对具体的物流层面进行创新了。
这在海尔集团来说,最主要可以体现在库存作业的现代化和库存管理方法的创新上。
1990年,海尔在青岛海尔信息园建立了一座立体仓库;2000年,海尔在青岛海尔开发区工业园建造了国际化全自动物流中心;海尔开发区工业园国际化全自动物流中心将全部实现自动化,高效率,通过物流和大型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包括销售、生产、采购供应、售后服务过程中的成本。
现代物流案例分析
![现代物流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7ba1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1.png)
①市场链管理的组织模式 现在,海尔过渡到市场链管理模式。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再把 利润最大化当作目标,而应该以用户满意的最大化、获取用户的忠诚度 为目标。 海尔不仅让整个企业面对市场,而且让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去面对市 场,实现端对端。这样,企业内部员工相互之间不再只是同事和上下级 关系,而是市场关系。 这种市场链的流程重组模型充分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市 场链模型组织结构图如下1-1:
案例2 宝供的信息化之路
1.起步
物流行业中的宝供储运,是一家民营的中 型储运企业,从它1994年底成立到现在只有 6年多的历史。
宝供储运的总经理和创始人——刘武在1992 年承包了广州的一个铁路货物转运站。在 1994年, 终于使刘武的转运站迎来了一个对 未来事业产生巨大影响的客户——美国宝洁公 司(PSLG)。
在网络经济时代,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没有现代物流,就 意味着没有物可流,因为这是被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所决 定的。海尔认识到,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就是一个:订单。 如果要实现完全以订单去销售、采购、制造,那么支持它的 最重要的一个流程就是物流。
海尔对于现代物流的认识,表现为:第一,它就是企业的 管理革命;第二,它就是速度。
在业务的发展初期,由于业务量小,复杂程度低, 依靠灵活的人工操作管理与服务顾客的思想,就可 取得一定的成效。按刘武的话说,“传统的运作方 法必须改变”这个想法后来也促使他下决心创办了 宝供储运这一企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展
1994年刘武注册成立了广州宝供储 运有限公司。对宝供储运的整个发展来 说,“宝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大客户。 刘武一直强调:通过跟“宝洁”合作, 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在合作过程 中,“宝洁”会不断地提出更高的目标、 新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也会很愿意 帮助你提高。这样无形之中就推动了刘 武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同时也就开启 了刘武对信息技术的渴望。
海尔的零库存案例分析2
![海尔的零库存案例分析2](https://img.taocdn.com/s3/m/c2885726ccbff121dd368334.png)
海尔的零库存案例分析一、背景说明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将竞争已十分激烈的家电市场带进了一个更严寒的环境。
为此,海尔集团推出了“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
该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经营理念为依托,取消仓库,真单直发,使市场开发、产品研发、产品供应链形成一个从用户需求到用户满足的完整过程,使企业适应了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空调断货一位家电业内人士透露,6月以来的大旺季中,海尔空调经常出现阶段性断货,没有货源对销售量影响很大,导致其2009年在连锁渠道内份额下滑较多。
不仅上海是这样,全国其他地方都有断货发生。
但走渠道多元化的格力和美的货源相对充足。
“2009年空调卖得很好,到了最后,就是比谁有存货,谁有货谁就卖的多。
”上述家电业内人士说。
“空调市场的火爆让业界人士都没有预料到。
最初大家都在控制库存,经销商拿的货不多,六七月的火爆行情又导致了货源紧张甚至断货。
”奥维市场咨询公司白电部门研究总监赵茂军告诉记者。
据行业相关数据显示,6月份,家用空调内销为465万台,同比增长47%,创历年来6月销量新高。
这其中,海尔空调的市场份额占比仅为8%。
而两大龙头格力、美的份额分别为37.3%、29%,两家公司6月内销同比增长分别达到83%和80%,成为6月份空调内销的最大赢家。
而受断货影响的海尔只比排名第四的志高多出几万台销量。
“海尔空调的溃败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目前推行的…零库存‟。
”上述家电业内人士指出。
海尔方面没有否认断货,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对外宣传部总监孙鲲鹏强调,“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模式,让海尔相较于其他空调企业,没有高能耗空调库存的负累,轻装上阵。
“零库存”是2009年海尔“去制造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海尔进行了“即需即供”的库存改造。
以空调业务为例,原先海尔各地的销售分公司——海尔工贸的仓库已经取消,现在的主要功能就是接单,再将所有的订单反馈到生产线上。
因此,海尔每台生产线上的机器都是有订单的。
海尔是怎样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零库存资料
![海尔是怎样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零库存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f1a92a9b9f3f90f76c61b93.png)
海尔是怎样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零库存一、海尔信息化手段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2006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75亿元。
2007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86亿元。
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
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7000项(其中发明专利近900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主持或参与了115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397项,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等六项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1、海尔信息化模式概述海尔的全面信息化以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以订单信息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解决了三码(人码、定单码、物码)不合一,不能及时有效管理;信息系统不支持定单执行全过程管理;系统不支持用户和客户管理等问题。
海尔的企业全面信息化构建了:全集团统一营销、采购、结算,并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搭建起全球采购配送网络,辅以支持流程和管理流程。
以市场链为主线实现了企业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和并发同步执行,带动了供应链内配套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
2、海尔的全面信息化海尔利用“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的闭环系统,已经实现全供应链的集成和应用的OneFace(统一界面),实现对客户、对供应商、对最终用户的增值服务:供应链系统、ERP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流管理结算系统、分销管理系统、客户服务响应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无缝连接。
(一)与用户:通过2000年建立的B2C电子商务网站实现了与用户之间“零距离”。
海尔从2001年实现了电子商务交易,网上结算,拓展出新的结算功能:资金的清算、异地资金的在线管理、银行账的网上核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整合供应链,实现零库存
锦程国际物流
有一个传统的民族工业制造企业,成立16年来,保持了80%的年平均增长率,成长为一个业务遍及全球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其管理模式被收入欧盟商学院的管理案例库,其首脑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30位最受欢迎的企业家”之一,这家企业就是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取得今天的业绩,和企业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分不开的。
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海尔发动了一场管理革命:以市场链为纽带,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
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目标迈进。
以市场链为纽带重构业务流程
从生产规模看,海尔现有10800多个产品品种,平均每天开发1.3个新产品,每天有5万台产品出库。
海尔一年的资金运作进出达996亿元,平均每天需做2.76亿元结算,1800多笔账。
随着业务的全球化扩展,海尔集团在全球有近1000家分供方(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4个),营销网络53000多个,海尔还拥有15个设计中心和3000多名海外经理人,如此庞大的业务体系,依靠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或者矩阵式模式,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业务流程重组势在必行。
总结多年的管理经验,海尔探索出一套市场链管理模式。
海尔认为,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目标,而应该以用户满意度的最大化、获取用户的忠诚度为目标。
这就要求企业更多地贴近市场和用户。
市场链简单地说就是把外部市场效益内部化。
过去,企业和市场之间有条鸿沟,在企业内部,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只是上下级或是同事。
如果产品被市场投诉了,或者滞销了,最着急的是企业领导人。
下面的员工可能也很着急,但是使不上劲。
所以海尔不仅让整个企业面对市场,而且让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去面对市场。
由此,海尔也把市场机制成功地导入企业的内部管理,把员工相互之间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转变为市场关系,形成内部的市场链机制。
员工之间实施SST,即索赔、索酬、跳闸。
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好,下道工序给你报酬,否则会向你索赔或者“亮红牌”。
结合市场链模式,海尔集团对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进行了调整,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统一营销、采购、结算;把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整合成创新定单支持流程3R(研发、人力资源、客户管理)和基础支持流程3T(全面预算、全面设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3R和3T流程相应成立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
整合后,海尔集团商流本部和海外推进本部负责搭建全球的营销网络,从全球的用户资源中获取定单;产品本部在3R支持流程的支持下不断创造新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产品事业部将商流获取的定单和产品本部创造的定单执行实施;物流本部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搭建全球采购配送网络,实现JIT定单加速流;资金流搭建全面预算系统;这样就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核心流程体系和3R、3T等支持体系。
商流本部、海外推进本部从全球营销网络获得的定单形成定单信息流,传递到产品本部、事业部和物流本部,物流本部按照定单安排采购配送,产品事业部组织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通过
物流的配送系统送到用户手中,而用户的货款也通过资金流依次传递到商流、产品本部、物流和分供方手中。
这样就形成横向网络化的同步的业务流程。
ERP+CRM: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哈尔滨用户宋明伟先生因房间摆放需要,想要一台左开门冰箱,他首先想到了海尔,到海尔网站一看,果然有用户定制服务,用户可以选择冰箱开门方式等10几个特殊需求,他按需要下了定单后,海尔冰箱生产部门立即在定制生产线上组织生产,接受信息、组织生产、配送、交易整个过程,7天时间就搞定,获得了用户的好评。
对用户宋明伟来说,只需轻松点击海尔的网站,对海尔来说,一张小小的定单牵动了企业的全身——设计、采购、制造、配送整个流程。
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海尔形成了“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前台的一张网是海尔客户关系管理网站(),后台的一条链是海尔的市场链)的闭环系统,构筑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ERP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流管理结算系统和遍布全国的分销管理系统及客户服务响应Call-Center系统,并形成了以定单信息流为核心的各子系统之间无缝连接的系统集成。
海尔ERP系统和CRM系统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前台的CRM网站作为与客户快速沟通的桥梁,将客户的需求快速收集、反馈,实现与客户的零距离;后台的ERP系统可以将客户需求快速触发到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财务结算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流程系统,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协同服务,大大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时间。
海尔集团于2000年3月10日投资成立海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家电行业率先建立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全面开展面对供应商的B2B业务和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B2C业务。
通过电子商务采购平台和定制平台与供应商和销售终端建立紧密的互联网关系,建立起动态企业联盟,达到双赢的目标,提高双方的市场竞争力。
在海尔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上,企业和供应商、消费者实现互动沟通,使信息增值。
面对个人消费者,海尔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网上销售业务。
消费者可以轻点鼠标,在海尔的网站上浏览、选购、支付,然后可以在家里静候海尔的快捷配送及安装服务。
海尔首先推出23种类的800多个产品在网上直接销售,各大城市的网上订购的用户可以在两天内拿到自己需要的称心如意产品和零距离的全天候星级服务。
CIMS+JIT:海尔e制造
过去企业按照生产计划制造产品,是大批量生产。
海尔的e制造是根据定单进行的大批量定制。
海尔ERP系统每天准确自动地生成向生产线配送物料的BOM,通过无线扫描、红外传输等现代物流技术的支持,实现定时、定量、定点的三定配送;海尔独创的过站式物流,实现了从大批量生产到大批量定制的转化。
实现e制造还需要柔性制造系统。
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过程中,海尔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在开发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基础上,通过人机对话实施计划与控制,从物料资源规划(MRP)发展到制造资源规划(MRP-Ⅱ)和企业资源规划(ERP)。
还有集开发、生产和实物分销于一体的适时生产(JIT),供应链管理
中的快速响应和柔性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以及通过网络协调设计与生产的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等。
这些新的生产方式把信息技术革命和管理进步融为一体。
现在海尔在全集团范围内已经实施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生产线可以实现不同型号产品的混流生产。
如海尔电脑建成国内首条FIMS柔性电脑生产线。
海尔电脑从接到定单到出厂,中间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在电脑系统的集成管理和严格监控之下完成的。
为了使生产线的生产模式更加灵活,海尔有针对性地开发了EOS商务系统、ERP系统、JIT三定配送系统等六大辅助系统。
正是因为采用了这种FIMS柔性制造系统,海尔不但能够实现单台电脑客户定制,还能同时生产千余种配置的电脑,而且还可以实现36小时快速交货。
定单信息流驱动:同步并行工程
海尔的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所以,在海尔的信息化管理中,同步工程非常重要。
比如美国海尔销售公司在网上下达一万台的定单。
定单在网上发布的同时,所有的部门都可以看到,并同时开始准备,相关工作并行推进。
不用召开会议,每个部门只要知道与定单有关的数据,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就行了。
如采购部门一看定单就会做出采购计划,设计部门也会按定单要求把图纸设计好。
3月24日,河北华联通过海尔网站的电子商务平台下达了5台商用空调的定单,定单号为5000541,海尔物流采购部门和生产制造部门同时接到定单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上,马上显示出负责生产制造的海尔商用空调事业部的缺料情况,采购部门与压缩机供应商在网上实现招投标工作,配送部门根据网上显示的配送清单4小时以内及时送料到工位。
3月31日,海尔商用空调已经完成定制产品生产,5台商用空调室外机组已经入库。
海尔电子事业部的美高美彩电也是海尔实施信息化管理、采用并行工程的典型案例。
传统的开发过程是串行过程,部门之间相互隔离,工作界限分明,产品开发按阶段顺序进行,导致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这个过程需要4~6个月的时间。
随着客户需求日益个性化,柔性制造渐显“魅力”
海尔电子事业部为保证美高美彩电在2000年国庆节前上市,根据市场的要求,原定6个月的开发周期必须压缩为两个月。
以2个月时间为总目标,美高美彩电开发项目组建立开发市场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