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人观是指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儒释道三家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三派,他们对天人观的理解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独特内容。
儒家天人观起源于古代原始宗教的“神人交通”观念。春秋末年,孔子摆脱了夏、殷、西周时期文化中浓重的宗教膜拜成分,提出了他的天命观和以此天命观为基础的儒学。(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五十而知天命”)而后荀子从天人相分的角度对先秦各家天人观进行深刻地批判和总结。到了汉代儒家董仲舒在政治大一统的背景下,结合“阴阳五行学“,提出“天人感应”的思想。在三教合一的背景下,宋明理学家普遍从本体论角度阐述天人关系,将儒家天人观发展到新的理论水平。宋明理学家普遍从天人合一角度发展儒家天人观,而王夫之从天人相分的角度对理学家天人观进行最后的总结,成为儒家天人观的最高理论成果。儒家天人观中的天人相分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天人合一”思想,则从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两个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可见,现实政治和伦理的需要才是推动儒家天人观发展的强大动力。
“天人一体”的观念主要来自于道家。“天人一体”的思想在《老子》中就已经有所体现,《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自己而然,非由外力之意;这个“道”,是天地人三者精神的提升,又是统摄天地人三者的管钥。它高居于天地人三者之上,却并不代表天地人任何一方,因而它的特点是“虚”、“无”。显然,“道”里面包含着“天人一体”的思想。道家所理解的“天”有“外在之天”和“内在之天”两个层面的含义。“外在之天”指大自然,它具有客观必然性和不可战胜性,人在它面前只能陷入不可解脱的悲剧;“内在之天”指人的“天性”,这种“天性”源于大自然。因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与大自然具有同一性。“天人一体”就是要求人们充分认识自我的“内在之天”,即认识自我与自然具有同一性,做到从精神上向自然回归,与“天”合一,从而化解同“外在之天”的矛盾,使自我从现实困境中解脱出来。这种观念贯彻在道家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中,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和道家都讲“天人合一”,但儒道二家的立论出发点却有根本不同。
儒家一向关注的重点不在天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天”他们认为只要知道跟“人”有关的那部分就好。“天人之分”是他们的立论根本,也就是说他们把人类与自然是明确区分开来看待的,强调人要征服自然。这点与西方哲学对应的命题类似,但儒家学说所依赖的小农经济,决定其不可能完全站在“天”的对立面。
所以荀子基于社会经济角度提出的“制天命而用之”,他强调的是首先要“知天”,虽然事在人为非天注定(所以不必事事求诸于天),但探明“天”的二重性(需要抗争的和需要顺应遵循的)并作区别对待是必要的。
董仲舒基于政治动机,强调的“天人交感”,是因为天有意志且“天副人数”,在这种前提下的“天人合一”,实际上就是要求人必须服从上天的意志,也就是百姓必须服从“天子”——皇帝的意志。这种假借哲学上的宇宙观来为政治铺道的“学说”。
道家则不然,他们的虚无主义对人世间也就是客观物质世界的细节一切都不感兴趣,认为世间的本源就一个“道”,“齐万物而为一”,所以在辩证法看来,人与自然的差别是相对的,“以物观之,自贵而项贱”“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人与天根本就是“合一”的。另外,与儒家强调的“知天命”不同,道家的神秘主义则认为探究自然的生成与演化毫无疑义,只有对人心的探究才是真实的——也就是说他已经把人作为本体提高到宇宙角度来说,人的本体存在与宇宙自然存在的统一性。
释家的天人观,即佛教的天人观。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本土文化教派,但在宋明三教合一的时代风气下,佛教对儒、道两家的思想有说吸收。佛教金钢经里讲到“般若波罗密”,中文意思是大智慧到彼岸。借助一种智慧实现梦想,这是一种天人合一。其中讲的“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其核心意思又来自于:不著于世,不离于心。世指世界,心指内心所求,亦即愿望、目标、信念等。所有外物所见,均是无常的,是变化的,均无法改变内在心意,为什么呢,因为心中所思正是世间本原真理,是永恒的;而外物在各种存在的矛盾影响下,不得不改变,不得不变幻存在形式。
直观事物来达到领悟境界,这就比理论性的庄子要亲切许多;另一方面,庄子与魏晋玄学仍未看透生死之说,因此反束缚,重超脱,而禅宗根本就看破一切,宇宙、生命、人格……根本都毫无意义,一旦强求超脱则落为下等,只要存有某种人生境界,则世间时时处处是“净土”。
儒释道的"天人和谐观"是在中国特有的生产实践水平基础上,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认识上,"天人合一"是儒释道共有的中心理念,从中具体反映出其"整体观"、"平等观"、"内在价值观"等.儒释道从不同角度诠释的"天人和谐观"共同构成了今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