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合集下载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一、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2011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的理念,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分别从数学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还有新技术,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是一个总的论述。

这一条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做了总体的阐述,就是义务教育的阶段的数学,在这个阶段的数学教育使学生获得一个什么样的数学教育,使他在数学方面,获得什么样的发展,这里边强调的要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成长,是整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它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打基础的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各个方面打好基础,而数学是学生应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为是义务教育,所以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是面向所有学生发展的阶段。

这里强调两个要点,第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每个学生都要提高数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素养、各方面能够健康发展的公民。

他们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是非常重要,所以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他所需要的良好的数学素养。

第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而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

良好的数学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教育,得到一样的机会,但最后的发展可能是有差别的。

根据学生的智力的差异,根据兴趣的不同,标准特别强调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在任何国家,数学教育都是一个具有基础性、发展性的一个学科,一般在很多国家都把它叫做核心课程,或者说它在某种意义上,和语文、外语等成为一个人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动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将在数学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首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品格。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能力和数学情感态度,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问题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

再次,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科整合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最后,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注重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是数学教育的主体,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使教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

综上所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动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将在数学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数学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

数学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

数学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
数学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是指中国数学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五个核心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力。

这些理念包括:
1. 创新性: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中的问题,并通过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2. 经典性: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理解和扎实掌握,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传统和经典概念的理解。

3. 连续性:强调数学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知识的连续框架,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融合性: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和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

5. 实践性: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这些五大课程理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业中能够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和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健全的数学素养。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认知、推理、解决问题和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自信心,使其能够独立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实践。

再次,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数学情感。

数学情感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态度、价值观和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形成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挑战的乐趣。

最后,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数学观念、数学观点和数学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的社会价值,认识数学与其他学科、文化和社会的联系,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观点,培养数学精神,使其具备数学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能力、数学情感和数学文化的全面发展。

数学教育应当立足于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弘扬数学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含义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含义

4、关于数学“双基”,我是这样看待的
“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界普遍使用的一个 名词。“双基”顾名思义是指“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但在许多场合,人们在使用“双基 ”一词或强调“双基”时,其实质是强调打好 “基础”,它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 。
谢 谢!
20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 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
高技术的出现把我们的社会推 进到数学技术的新时代
三大数学活动: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 种传统。 “双基”中增加的内容: 一是了解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包括数学史 背景与生活背景)、应用; 二是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经历数学知 识与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 三是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 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 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 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 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 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 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 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 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 的各个相关部分)。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① 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 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 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
②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一、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规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1、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3、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6、《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7、《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8、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认识)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辩认出这一对象。

2)、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4)、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9、过程性目标:1)、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2)、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3)、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10、《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几个方面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几个方面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几个方面?具体内容有哪些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 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理念及四基四能

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理念及四基四能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0个核心概念及四基四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这10个核心概念,揭示了课程具体内容与基本数学思想之间的联系。

对此,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加以充分的关注。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一个结论具有一般性。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的形式。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力,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理念及四基四能

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理念及四基四能

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理念及四基四能为了促进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各地都制定了不同的数学课程标准。

而这些数学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遵循着十大核心理念和四基四能。

一、十大核心理念1、人人都能学数学数学不是天赋异禀的专业,而是一门需要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的学科。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学好数学,只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

2、数学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可以用来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符号的堆砌。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世界上通用的语言。

学好数学,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优势,还能增强与世界沟通交流的能力。

4、数学需要灵活思维数学思维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多角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必要条件。

学生需要能够独立思考,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5、数学是一种设计数学知识的应用需要从问题的需求出发,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设计。

因此,学生需要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实践、探索、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6、数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数学不止是一堆公式,还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它的正确性。

学生通过实验学科,能够深入了解数学的本质和规律。

7、数学需要计算和推理数学是一种需要计算和推理的学科,学生需要学会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准确的推理。

这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8、数学需要归纳和演绎数学知识需要不断地归纳总结和演绎推理。

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导出未知的结果,不断地深入学习,通过归纳总结达到扎实的数学基本功。

9、数学知识需要联系实际数学是一门联系实际的学科,需要将抽象知识联系到现实中。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

10、数学知识需要网络思维数学知识需要网络思维,需要将不同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学生需要具有全局感,将不同的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二、四基四能1、数学的四基计算基础、算式变形、数字和运算的意义与应用、数论和代数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0个核心概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这10个核心概念,揭示了课程具体内容与基本数学思想之间的联系。

对此,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加以充分的关注。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一个结论具有一般性。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的形式。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力,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
1. 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探索、实践和合作来构建数学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

2. 知识与生活结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 思维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态度,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5. 信息技术的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

6.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过程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7. 课程内容的整合:将数学知识与跨学科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8.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知识。

通过这些教育理念的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起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讲解专家讲了几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为什么说新的课程标准给老师提供了很好地发展空间《课程标准》提出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数学教育关注学生发展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基本的策略。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数学课程目标1.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3.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改变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与呈现方式。

1.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教育应当是学生未来需要的,是具有现实背景的,具有趣味性和富于挑战的。

2.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更多地采取情境化、问题式的方式。

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开展。

(三)改善数学的学习的方式和评价方式1.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

2.实行多元性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当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呢下面笔者谈谈肤浅看法。

一、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活动化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不但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数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角的识识》时,通过看、画、找、摆等学习活动,知道什么是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背景中,理解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的多姿多彩,以确定正确的数学观,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二、在数学教学中营造“乐说、善问、”的氛围,学生的创造天赋需要不断地开发,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无奈地接受教师的“输液”,本能地、机械地记忆所学的知识。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老三样:复习、新授、巩固练习。

其次创设情景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兴趣、新奇的特点,使学生逐步达到因趣生疑,因疑发问,因问求解,促使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被提出和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期使教育工作者对新标准有更深刻的理解。

1. 培养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传统的数学教学大多侧重于机械记忆和应试训练,忽略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新标准强调通过实际问题、情境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推理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2. 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标准还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传统教学常常将数学割裂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学生常常难以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而新标准提倡将数学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运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研究面积的概念时,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比如小朋友们画草地图,测量它的面积,计算所需的草地种子等。

3. 强调数学思维方式的养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还强调数学思维方式的养成。

数学思维方式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注重题目的解答过程,而新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研究策略。

例如,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的方式,培养一种试错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同时,还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4. 培养合作研究能力新标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往往忽略了学生之间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

而新标准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研究,通过互相讨论、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帮助解答问题、交流解题思路、共同解决难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学段目标
四、内容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五大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五大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五大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的五大理念是指:数学历程思维、数学思维维度、数学学科能力、数学学科知识与技能、数学学科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将从这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供相关参考内容。

1. 数学历程思维:数学历程思维是指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探究、推理、表达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其数学思维方式,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思考数学,使数学变为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工具。

相关参考内容:-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 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探究性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 引导学生反思数学思维的过程,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及其影响。

2. 数学思维维度:数学思维维度是指数学学科中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包括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合作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培养学生的不同思维维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参考内容:- 通过数学典型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

- 创设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多样的策略进行解决,培养创新思维。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思维和交流能力。

3. 数学学科能力:数学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具备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论证能力、数学沟通能力、数学应用技能等。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有助于他们真正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相关参考内容:- 设计数学建模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建模。

-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培养他们的数学论证能力。

- 加强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沟通能力和应用技能。

4. 数学学科知识与技能:数学学科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各个内容领域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数与代数、几何、数据与统计等方面。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学习笔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学习笔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学习笔记(一、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xiaochen2]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理解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必须立足注重学生的一般发展,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课程。

(1)人类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理应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2)数学是一项人类的活动,作为课程内容的数学,也要作为一项人类活动来对对待。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看成是一系列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即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持续把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材料实行整理和组织起来的活动。

即:作为课程内容的数学,也要作为一项人类活动来对对待。

3、数学学习
(3)强调过程,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4)数学学习活动理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教学活动要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水平。

首先,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实行数学活动的过程。

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学生理应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决不但仅模仿者。

其二,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其三,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动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学过程也促动了教师自身的成长。

5、教师角色的转变
数学教学活动理应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

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动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持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6.优秀教师认定的标准-5个标准:
◇要求教师致力于学生及其学习:
◇教师熟悉所教学科内容以及如何将它们传授给学生;
◇教师负有管理和监控学生学习的责任;
◇教师对自己的实践实行系统思考并从经验中实行学习:
◇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

7.“五个能让”∶在课堂教学中
◇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
◇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
◇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
◇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8.21世纪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首先,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水平。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一种反思的水平。

最后,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这是一种水平。

规范课堂教学行为——6条
1.学生有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倡导课堂教学实施“2050”工程;课堂学习的空间在结构上要多样化,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3.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

4.促动课堂上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5.培养学生质疑问难。

6.注意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沟通。

9.“怎样才算一节好课”——归纳8项指标:
1、有利于学生健康,不允许托堂,不允许过度增大课堂教学密度,要张弛有度;
2、有效有序;
3、学生充分参与;
4、注重学生差异;
5、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6、解决学生问题;
7、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8、学会学习和思维。

创造力研究表明,只有2%的成人真正具有创造力,10%的七岁儿童具有创造力,90%的五岁儿童具有创造力,创造力是幼龄孩童的天贼,其发展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中小学教学是创造力发展的一大分野,做得好,创造力能够发挥不尽潜能;反之,青少年的创造有可能惨遭扼杀。

创造力是人类普遍存有的一种能为,没能让其自然发展是教育的失败。

没有所谓笨的、聪明的,成绩好的或是成绩坏的,只有学习快、慢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