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20110820)1

合集下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商贸物资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苏政办发[2012]29号【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发布日期】2012.02.28【实施日期】2012.02.28【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2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重点,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是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战略选择。

本规划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十二五”时期政府履行信息化发展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十一五”期间的成绩和问题“十一五”期间,是江苏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5年。

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苏政发〔2005〕26号),顺利完成了“十一五”信息化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信息化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2010年,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了0.73,提前2年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十一五”期末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0.7的目标。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8•【字号】苏政办发[2012]29号•【施行日期】2012.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2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重点,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是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战略选择。

本规划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十二五”时期政府履行信息化发展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十一五”期间的成绩和问题“十一五”期间,是江苏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5年。

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苏政发〔2005〕26号),顺利完成了“十一五”信息化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信息化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2010年,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了0.73,提前2年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十一五”期末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0.7的目--国民经济信息化全面推进,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20•【字号】苏政办发[2011]132号•【施行日期】2011.09.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32号2011年9月20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10〕152号)精神,依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参考江苏省现代农业、林业、水利、渔业、农机、农业综合开发及村镇规划建设、粮食流通等相关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结合规划编制要求,编制《江苏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本规划阐明了“十二五”时期江苏“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江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参考,是今后5年江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与主要经验(一)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重中之重”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农业和农村发展思路,连续7年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形势,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产业政策【发文字号】苏政发[2011]186号【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发布日期】2011.12.28【实施日期】2011.12.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1〕186号2011年12月28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现将《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为了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我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制订本规划。

根据江苏经济基础、产业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成为引领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近年来,我省积极组织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新兴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产业规模领先全国。

2010年,全省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647亿元,同比增长35.8%,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10年,新兴产业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50%以上,涉及新兴产业的专利数超过60%。

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一,一批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处于国内领先位置,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产业集聚程度较高。

新兴产业在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地高度集聚。

全省60%的新兴产业产值和4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集中在16个国家和省级高新园区。

四是新兴企业快速发展。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12•【字号】苏政办发[2011]148号•【施行日期】2011.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4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编制的《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目录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第一节网络建设第二节建设管理第三节存在问题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第一节发展环境第二节发展趋势第三章“十二五”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发展目标第四章主要任务第一节网络能力提升第二节融合集约建设第三节服务平台完善第四节网络信息安全第五节应急通信保障第六节区域协调发展第五章重点工程第一节“宽带江苏”提升工程第二节“无线江苏”加速工程第三节“高清江苏”普及工程第四节“三网融合”推进工程第五节服务平台完善工程第六节网络安全升级工程第七节应急保障强化工程第六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组织保障第二节完善政策扶持第三节健全标准体系第四节优化项目管理第五节营造良好环境附录1 “十二五”重点项目一览表附录2 名词解释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全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取得长足发展,信息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和承载能力稳步提升,信息通信服务和应用水平普遍提高,有力促进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社会信息化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发展,提升了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力了社会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支撑了我省率先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24•【字号】苏政办发[2010]152号•【施行日期】2010.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10〕15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推动全省“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提高专项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实效性,根据《江苏省发展规划条例》,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的领域和原则省级专项规划编制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重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对外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领域。

专项规划编制着重考虑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和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属于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和起主导作用的领域需要编制专项规划,属于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主导性作用的领域原则上不编专项规划。

二是坚持解决重大问题的原则,对关系全省“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编制专项规划。

三是坚持符合公共财政方向的原则,在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关领域,以及需要政府集中较大财力建设的领域应编制专项规划。

二、“十二五”专项规划的分类按照上述编制领域和原则,根据各专项规划的性质和特点,全省“十二五”专项规划分两类。

重点专项规划。

主要涉及综合性产业发展、重要民生改善、资源环境保护、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由省人民政府审批下发(见附件)。

一般专项规划。

除重点专项规划之外的专项规划,以及重点专项规划的子规划,由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有关部门联合下发,或者由省有关部门下发。

三、“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的时序安排根据省“十二五”规划编制进度安排,专项规划应于2011年上半年全部编制完成并批准下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08•【字号】苏政办发[2011]130号•【施行日期】2011.09.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30号2011年9月8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十二五”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科学谋划事关安全生产事业长远发展的思路和重大举措,推动我省率先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到2020年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奋斗目标,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十一五”以来,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教“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监管监察队伍“三项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总体实现了2004年国务院提出的到2010年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第二阶段奋斗目标。

--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更加落实。

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控制考核指标。

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切实加大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力度。

“十一五”期间,经省人民政府批复结案的25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中,受党纪政纪处分的132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57人。

--安全生产法制秩序更加规范。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协作联动,持续加大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力度,有效净化了安全生产法制环境。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5.20•【字号】苏政发[2009]80号•【施行日期】2009.05.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装备工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苏政发〔2009〕80号2009年5月20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现将《江苏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提供重大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机电、冶金、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具有明显带动作用,对促进就业、发展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引导和促进我省船舶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实现由大到强转变,根据国务院《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21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船舶工业加速发展,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916亿元,利润108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0.5%和37.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国内领先。

国家规划确定的长江口船舶产业基地框架初步形成。

一批骨干企业加快发展,2008年,在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前10名企业中,我省分别占3家、5家和4家。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船舶大型化、订单批量化、产品多样化发展趋势。

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船舶工业“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现象开始显现。

2008年,新接订单同比下降55.3%,且主要集中在重点骨干企业。

同时,船舶工业自身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江苏及江苏省船舶业简介(终极版)

江苏及江苏省船舶业简介(终极版)

中国三大造船基地
3、江苏省经济 • 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在 全国一直处于前列。2007年江苏省国内生产总 值突破2.5万亿元,比去年增长14.5%;全年人均 生产总值突破4300美元,GDP增幅大大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 • 江苏对外开放日益扩大。2007年进出口总额 3182.3亿美元,增长24.1%;其中出口1849.5亿 美元,增长28%。外商直接投资158亿美元,增 长52.4%。全年新批境外企业33家,投资额 5404.7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 咨询合同额20.9亿美元,营业额19.8亿美元。江 苏省及省辖市、县级市已与39个国家的157个省 州和城市缔结国际友好关系,总数列全国各省 、区、市第一位。
2、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原靖江造船厂)位于长 江三角洲黄金水道,江阴长江大桥下游10公里处,与开 放港口张家港隔江相望。江岸线长达2100余米,江面宽 阔,水深流稳,水陆交通方便,具备建造30万吨以下各 类船舶的自然条件。 • 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2004年7月 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公司占地面积61万平方米,拥 有职工3000余名,其中科技人员及管理人才1000余名。
扬州大洋:散货船、海洋工程船;
金陵:化学品船、油船等。
三、江苏省主要工业园区
1、苏州宿迁工业园区 2、苏州工业园区 3、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
1、苏州宿迁工业园区
• 基本情况:园区规划总面积13.6平方公里,东到为民河, 西到九支渠,北到皂河灌溉总渠,南到华罗庚路和徐淮公 路一线。其中,以通湖大道为界,以东为现代新城示范区 ,以西为工业区,规划人口9万人。 • 地理优势:宿迁作为苏、皖、鲁三省通衢,交通十分便利 ,水陆干线四通八达。京沪、宁宿徐、徐宿淮盐、宿新四 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新长铁路、宿宿淮铁路(在建)、 徐宿淮铁路(已规划)紧密相连,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贯 穿全境。西距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北距连云港白塔埠机 场100公里,南至南京禄口机场260公里,空港优势十分明 显。 • 税费优惠: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对本地经济发展 有重大影响的工业项目,给予所得税及增值税税收优惠的 奖励。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3•【字号】苏政办发[2012]24号•【施行日期】2012.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2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根据《江苏省发展规划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编制《江苏省“十二五”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

本规划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为依据,重点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立足于全省“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国土资源领域面临的形势和重大问题,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提高国土资源工作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服务能力,阐明“十二五”时期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是“十二五”时期江苏资源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全省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

一、形势与要求(一)“十一五”时期主要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和土地调控的决策部署,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重大任务,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遵循“守土有责、护土有方、动土有据、用土有益”的准则,在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提高用地效益、国土综合整治、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有效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苏政发[2012]51号【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发布日期】2012.04.17【实施日期】2012.04.17【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2〕5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现将《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四月十七日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全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攻坚时期。

为了进一步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决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行动计划》,编制本规划。

一、环境形势分析(一)“十一五”环境保护回顾“十一五”以来,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大力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的情况下,保持了环境质量的基本稳定,有效支撑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污染减排成绩显著。

全面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

所有市、县均建成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150万立方米,比“十五”末提高1倍多;13.5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建成脱硫设施,脱硫能力提高3倍多。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19•【字号】苏政办发[2012]43号•【施行日期】2012.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4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三月十九日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攻坚时期。

为引导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属专项规划,规划编制在严格遵循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同时,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发布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等为重要依据,旨在确定“十二五”时期江苏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定位、调整方向、布局重点和措施保障。

本规划突出宏观性、指导性、操作性,是指导“十二五”时期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是编制工业内部各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主要成绩与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江苏工业经济发展经历了极不平凡的5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制定并迅速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及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升级等计划,实施一系列扶持性政策,多策并举,帮助企业平稳渡过国际金融危机,最大程度化解危机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全省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健康发展,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1.07•【字号】苏政办发[2011]158号•【施行日期】2011.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5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根据国家《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我省《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精神,现将《江苏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对需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的事项,省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并指导督促各地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思路,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升发展水平,合力推动江苏沿海地区更好更快发展。

二○一一年十一月七日江苏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目标任务分解方案一、重大项目任务分解着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滩涂围垦、重大载体平台建设,加快形成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和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

到2015年,沿海地区重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滩涂围垦、载体平台四大类项目180个,计划总投资13447亿元。

(一)构筑现代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加快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增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突出沿海交通大通道、主枢纽建设和公铁水空管综合交通网配套衔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

实施7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4342亿元。

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临海高等级公路、连盐铁路等25个交通项目。

(省交通运输厅、铁路办、发展改革委)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泰州引江河二期、川东港整治、临海引江供水、沿海平原水库、入海河流治理及海堤巩固、挡潮闸下迁等9个水利设施项目,着力增强淡水资源供给和防洪保安能力。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03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03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0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1年7月22日江苏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

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水系特点,决定了我省既有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也是水旱灾害易发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矛盾依然存在。

水利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保障防洪与供水安全,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为全省实现“两个率先”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和社会服务。

本规划是全省“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是我省“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从2011至2015年。

一、形势与要求(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我省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抢抓机遇,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水利发展目标。

水利建设投入达598亿元(其中省级以上投资的水利重点工程投入36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3倍,一大批水利工程建成投入运行,水利减灾兴利能力再上新台阶。

防汛防旱取得全面胜利,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显著加强,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水环境恶化趋势有所遏制,水利管理与改革取得新进展,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10•【字号】苏政办发[2012]63号•【施行日期】2012.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服务贸易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6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四月十日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江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江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两个率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特编制《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省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未来5年全省服务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落实《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是编制服务业领域其他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服务业发展基础和形势(一)“十一五”服务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一五”以来,江苏始终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突出创新驱动、着力优化结构、强化政策落实、健全工作机制,全面启动服务业提速计划,全省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十一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增速始终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6683.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6731.4亿元,年均增长14.4%,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9个百分点。

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05年35.9%提高到2010年41.6%,5年提高5.7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11年8月19日)船舶工业是资金、技术、劳动、信息密集型现代综合性产业,拉动作用显著,是我省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船舶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根据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江苏省“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结合我省船舶工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一)发展基础我省船舶工业“十一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在全国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船舶修理、配套、拆船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成为我国第一造船大省和世界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

1、产业规模持续倍增。

全省船舶工业目前共有列统企业750家,600多家船用设备制造企业。

“十一五”期间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造船总量实现翻三番,年均增速67.2%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平均占世界总量达10%以上。

2010年造船完工量达到2300万载重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3%;新承接订单2973万载重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9.5%,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1.6%;手持订单7412万载重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7.8%,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6%。

江苏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造船大省。

2、产业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产业区域聚集效应显现,已初步形成区域错位发展、产品差异化竞争的格局,南通、泰州、扬州三大基地的规模、带动作用日益显著;培育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江苏新世纪、江苏熔盛重工等6家企业主要造船指标分别进入全国前10强,5家企业成功上市;发展质量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总资产贡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实现利润等多项经济指标均保持全国第一;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具备了建造除豪华游轮以外的所有船型船舶的能力。

3、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蓄势待发。

大型海工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江苏熔盛重工等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开始形成,海工产品基本覆盖主要领域。

目前我省涉足海工产品的企业数量多,起点高,定位准。

海工产品覆盖了从近海到深海的几乎所有种类,其中半潜式平台、浮式储油船、钻井平台等实现自主研发。

南通中远船务交付了世界最先进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等海工产品,企业成功跨入海工装备总承包商行列。

4、船舶配套业加速发展。

全省初步形成了南京、泰州、镇江三大船舶配套基地,全省船舶配套产品品种繁多、门类齐全。

一批代表性的船舶配套产品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锚链(系泊链)生产总量居世界第一,中速柴油机、克林吊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和50%,螺旋桨、船用泵、船用锅炉、船用救生设备等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低速柴油机、自动控制系统等关键船用设备得到重点支持发展。

江苏已成为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5、内河船舶发展稳健。

“十一五”期间,全省内河造船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造船规模不断提高,造船总量突破800万总吨,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已形成散货船、顶推船、特种船、化学品船、油船等主导产品,并呈现出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

我省船舶工业虽然在“十一五”时期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储备较少,技术研发、船型设计能力不足。

二是船舶配套业发展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偏低,低速机、曲轴、通讯导航等高端配套产品生产能力不足。

三是产业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全球性的营销及服务网络缺乏,全省船舶技术研发机构较少,产学研合作、教育培训、人才服务等公共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向造船强省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发展道路上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产业发展环境和基础优势将继续保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广阔,我国船舶工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劳动力、技术、资本、市场等综合比较优势依然突出,世界造船中心向我国转移的大趋势将依然保持。

尤其对于江苏,“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实施沿海开发的重要时期,沿海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把船舶产业作为沿海开发临港产业建设的主导产业,全省沿海开发“十二五”前三年内预期投入建设资金1430亿元,大力促进沿海地区工业发展,加快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作为4大主导产业将予于优先发展。

我省沿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所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人文环境良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造船基础雄厚,江苏具备很好的船舶产业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

另一方面,船舶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一直处于变化调整之中。

世界造船的竞争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航运业发展将呈现出低迷并逐步复苏的转型过程,造船业结构性能力过剩开始显现。

在未来竞争中,我省船舶行业始终面临着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加速提高综合素质等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作为外向型产业,船舶工业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加直接,国际船舶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变动等一系列潜在风险也都会不断困扰着船舶工业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紧跟世界绿色造船发展的新趋势,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技术和品牌优势,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效率,加快建成国际上具有较强影响、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核心竞争力突出的船舶产业体系,实现由造船大省向造船强省的跨越。

(二)发展原则——坚持科学发展与转型升级。

坚持船舶制造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船舶配套业、船舶修理业、拆船业协调、全面、同步发展。

切实推动船舶工业发展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

——坚持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坚持把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提高自主设计与研发能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强化行业创新能力建设,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工艺。

——坚持产业规模和效益并举。

稳固船舶制造规模,壮大海洋工程与船舶配套规模,保持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地位。

积极推进现代总装造船模式,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的领先水平,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坚持绿色造船和低碳造船。

加大安全、节能、环保、低碳造船技术的研发能力建设,实现绿色造船和低碳造船。

节约能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造船;应用低碳技术,推广清洁生产,实现低碳造船;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内涵发展之路。

——坚持军民融合和两化融合。

充分利用我省船舶工业资源,大力发展军民一体化的船舶科研生产体系,完善军民互动的运行机制,加速军民两用技术的相互转化,大幅提高军民结合产业能力。

全面提升船舶工业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船舶产业链信息化体系建设,提高数字化造船能力,推动企业现代造船模式建设和造船信息集成系统建设。

三、发展目标(一)总量目标至2015年,全省船舶制造能力保持3000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手持船舶订单量保持全国市场份额35%以上,占世界市场的15%以上。

全省船舶工业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力争超过35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400亿美元。

力争6家骨干造船企业进入全国前10强,力争2家造船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前10强,培育10家上市企业。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产值力争超过100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30%,国际市场份额超过10%,培育5家超百亿元的骨干海洋工程装备总承包企业。

船舶配套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市场份额占全国50%以上,主要船用设备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流船型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超过6家。

(二)区域布局目标1、沿江深水地区。

重点支持南通、泰州、扬州三个“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的远洋造船基地建设。

三大基地外不再建设远洋船舶建设项目,鼓励三大基地利用现有造船设施,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2、沿海地区。

按照全省海洋经济“十二五”规划的布局,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作为海洋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加快形成以南通为主的沿海区域海洋工程装备基地。

3、长江支流及其他水系地区。

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加快推进内河船舶产业升级,在泰州海陵、南京八卦州、灌河口等地区,加快建设三大近海及内河船舶发展基地。

4、沿江、沿海深水腹地。

围绕三大远洋船舶及海洋工程基地,同步发展船舶配套集聚区,加快南京、镇江、泰州三大船舶配套集聚区建设步伐,大幅提升区域产业集中度,加快建设钢铁集配、物流服务等先进生产服务体系。

(三)技术创新目标全行业技术竞争力进入全国前列,加强造船、海洋工程装备、船舶配套领域的技术研究,重点突破三大主流船型优化升级换代技术,初步具备高新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能力,形成15个满足国际造船新规范的品牌船型。

提升现有省级造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水平,建设省级海洋工程和船舶配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十二五”末,建成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高于销售收入的2%。

(四)发展质量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5%以上,重点骨干造船企业造船效率高于15工时/修正总吨,品牌船型平均坞期、码头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钢材一次利用率达到92%以上,单位船舶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

(五)现代造船模式目标全行业基本实现总装化、模块化、专业化的现代制造模式。

全行业远洋船舶产业信息化水平指数达到0.85;15家骨干企业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实现以局部应用为主向协同集成迈进;“十二五”末,全省船舶工业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达到85%,数字化造船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5%。

四、战略重点(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1、做强三大远洋造船基地。

重点支持南通、泰州、扬州三大远洋造船基地实现由大到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度,推进建设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标准,严格控制新的造船能力投资和建设,依据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引导优势造船企业以内部挖潜、优化存量配置等方式实现产能最大化,逐步淘汰低端落后的造船产能。

2、打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打造以南通为主的苏中地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形成集研发设计、高端制造为一体的千亿元级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逐步培育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集聚区。

3、创建国家级船舶配套示范基地。

加快船用动力系统基地建设,支持镇江、靖江地区加快发展船用动力系统、发电机组等;进一步扩大甲板机械和舱室设备基地建设规模,大力支持南京地区、泰州地区依托现有骨干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实现规模化发展;大力支持船用通讯系统基地建设,鼓励通过合资合作、许可证方式、联合设计开发等途径,培育和扩大一批中高端产品生产能力,填补省内空白;推进重点骨干配套企业尽快掌握系统集成技术,加速实现单一设备供应向系统集成供货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