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成教学院管理类专业(专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质量管理》是研究和揭示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规律的知识体系。
是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相结合的学科。
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
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正在逐步发展为市场和顾客导向的管理学。
本课程教学目的:系统地阐述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论框架,注重质量管理工作实际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教学任务:1、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2、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质量管理工作所需的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教学内容:质量的意义;质量管理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方法;质量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企业质量管理概况;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质量的重要意义;掌握质量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了解质量管理的产生与发展;掌握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重点:质量及质量特性;产品质量形成过程。
难点: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术语。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TQM)教学内容:TQM的产生与发展;TQM及其特点、基本观点、基础工作;质量管理小组。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TQM的概念、特点及基础工作;掌握QC小组的概念;了解QC小组的发展概况。
重点:三全一多;五项基础工作;QC小组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QC小组活动的程序。
第三章 ISO9000族标准及其理解教学内容:ISO9000族标准简介;ISO9000:2008族标准的特点;对ISO9000:2005标准的理解;对ISO9001:2008标准的理解。
教学基本要求:加深理解ISO9000族标准。
重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ISO9000族标准的特点;PDCA循环。
难点:质量方针与目标的制定。
第四章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1)教学内容:统计基础知识;“老七种”统计工具。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质量统计控制的基础知识及“老七种”工具。
重点:统计数据分类;抽样;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散布图;点检表。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其将来在质量管理领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1.2 课程内容- 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数据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 过程能力分析- 六西格玛管理- 风险管理- 质量改进实施1.3 先修知识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管理学和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方法2.1 授课方式本课程采用面对面授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与案例研讨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2 实践活动学生将参与到质量管理项目中,通过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体验质量管理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2.3 互动讨论学生将被鼓励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与同学们一起分享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三、课程评估3.1 考核方式课程将根据课堂表现、作业、考试和项目实践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3.2 成绩占比- 课堂表现:20%- 作业:30%- 考试:40%- 项目实践:10%3.3 评估标准学生将根据个人的知识掌握情况、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表现进行评估。
四、参考教材4.1 主教材- 《质量管理原理与方法》,作者:XXX4.2 辅助教材- 《六西格玛实战指南》,作者:XXX- 《质量数据分析与控制》,作者:XXX五、教学日程安排5.1 第一周- 质量管理概述-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5.2 第二周- 质量管理体系-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5.3 第三周- 质量数据分析-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5.4 第四周- 测量系统分析-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 5.5 第五周- 过程能力分析-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 5.6 第六周- 六西格玛管理-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 5.7 第七周- 风险管理-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 5.8 第八周- 质量改进实施-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六、教学团队6.1 主讲教师- 姓名:XXX- 职称:XXX- 简介:XXX6.2 助教- 姓名:XXX- 职称:XXX- 简介:XXX七、讨论与交流学生可通过课堂讨论、电子邮件或办公室咨询等方式与教师和助教进行讨论与交流。
《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学时:
54课时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及工业工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来说十分重要。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质量、质量管理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技巧;懂得进行合理质量策划;熟悉质量经济性的常识;学会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推进,并建立企业的质量文化:掌握质量管理的工具与方法,如质量管理统计、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质量改进等。
理解顾客满意在质量管理中的意义,并熟练使用顾客满意的评价方法。
在学习中,重点培养学生对质量管理知识的具体应用能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本课程后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常识和技能。
《质量管理学》课时分配
质量管理概论
(第一章)
ISO质量管理体系(第二章)
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
(第三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第四章)
质量实施检验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
(第六章)
质量控制
(第七章)
质量改进与提升
质量改进
(第九章)
顾客满意
(第十章)质量检验
(第八章)
质量工作推进
(第五章)。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工程管理总学时数:54学时总学分:3要求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基础教材《质量管理学》(第三版)龚益鸣,蔡乐仪,陈森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参考书《新编质量管理学》(第二版)张公绪孙静主编,高教出版社,2003年,7-04-012256-1 《质量管理学》刘广第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成功的项目管理》,〔美〕杰克.吉多,詹姆斯P.克莱门斯著,张金成译,机械工业出版社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质量管理学是研究和揭示质量形成和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一门交叉性学科。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等手段,使学生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础术语,了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方法和工具。
二、教学基本要求及课时分配(一)质量和质量管理概述(4学时)1.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2.产品质量形成规律3.质量管理发展阶段4.全面质量管理(二)ISO9000族标准(6学时)1.ISO9000族标准概述2.质量管理原则和质量管理体系基础3.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体系的建立4.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改进(三)质量审核与质量认证(6学时)1.质量审核基本概念与实施2.质量认证基本概念与实施3.质量改进(四)质量监督(4学时)1.质量监督概述2.产品质量监督的实施3.质量仲裁4.特殊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5.产品质量法(五)企业的质量管理(6学时)1.市场研究与产品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2.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3.市场营销与服务提供过程的质量管理4.企业质量管理案例(六)统计质量控制与工序质量控制(8学时)1.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与常用工具2.工序能力与工序能力指数3.控制图定义、种类及原理4.几种常用的计数和计量值控制图(七)六西格玛管理(4学时)1.六西格玛的起源2.六西格玛管理的特点3.六西格玛管理的度量指标与工具4.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与两种基本模式(八)质量检验(6学时)1.质量检验基本概念2.质量检验过程及职能3.验收抽样检验的操作特性与方案应用(九)质量成本管理(6学时)1.质量成本的含义2.质量成本的分析与报告3.质量成本的计划与控制4. 质量成本的合理构成(十)服务质量管理(4学时)1.服务的含义、特征与分类2.服务质量及其形成模式3.服务质量的测量与服务质量体系4. 服务过程质量管理三、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Quality Management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产品质量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主要讲授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常用质量管理统计工具、设计质量管理中正交试验设计和质量机能展开、统计过程控制抽样及抽样技术、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六西格玛原理、质量成本分析等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
二、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主要内容:质量及质量管理的相关术语、质量管理发展历史、质量的形成过程、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质量监督、国际三大质量奖。
基本要求:了解质量管理发展历史、质量监督、国际三大质量奖;理解质量及特性、质量形成过程、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掌握质量和质量管理相关术语。
第二章常用质量管理方法主要内容: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排列图和因果图、调查表和分层法、直方图和散布图、质量管理新7种工具。
基本要求:理解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理解质量管理新7种工具;掌握排列图和因果图、调查表和分层法、直方图和散布图概念、画法及分析。
第三章设计质量管理主要内容: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水平不封的正交试验设计;质量机能展开。
基本要求:理解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正交试验的格式和特点,熟练掌握单指标、多指标、水平不等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的分析、极差分析。
理解质量机能展开的基本定义;掌握质量屋技术;掌握质量机能展开(QFD)的方法和过程;了解质量机能展开(QFD)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第四章质量检验及抽样技术主要内容:质量检验、抽样检验、抽样检验特性曲线、计术标准型抽样方案、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其他抽样检验。
基本要求:了解质量检验的只能、其他抽样检验;理解质量检验、抽样检验的概念、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和抽样特性曲线;掌握计量值抽样检验的原理;熟练掌握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和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的理论方法。
质量管理学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目标《质量管理学》是面向管理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从而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有用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
在专业培养中,本课程主要研讨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思想、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顾客满意管理、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统计工具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质量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把握质量管理与企业其它职能管理(生产运作、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之间的关系;(2)全面了解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体系并正确掌握质量管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3)具有应用所学质量管理知识,并能综合运用其他相关管理课程的基本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4)了解现代企业在质量管理上面临的新挑战和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具备进行探索创新的初步素质和能力。
教学计划和课程知识模块设计教学条件1. 执教教师需要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工业工程博士学位,教学团队的主体由教授、副教授和讲师构成,形成老中青搭配,即保证了团队的教学质量,又能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从而带动年轻教师的成长。
2. 教学团队通过幻灯,影视,软件等现代化全方位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课程要点、难点的讲解,图形图像资料和模拟演示等。
多媒体课件的主要优点有:条理清晰、利于更新,信息量大,作为课堂授课辅助工具其教学效果明显。
在案例分析讨论、公式推导等授课环节仍然以传统的板书方式为补充,因其能够展现逻辑分析和推导的思维过程,也能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分析内容的详略,有助于保持学生思维与教师讲授的同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合课程网站,采用网上教学的手段。
通过建设丰富的教学支持资源、提升教学立体化水平。
授课教案、案例、习题、教学大纲、参考文献目录等教学资源已经上网。
教学资源上网有助于解决学生预习、复习、自学中遇到的困难,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方式。
《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doc
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质量管理学是管理学科的专业课程,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有用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质量管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并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其他相关管理课程的基本原理,进而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二、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对质量管理体系、顾客满意管理、质量成本管理等有深刻的理解,并对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好的认识,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工具来分析和解决实际质量管理问题。
三、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1)让学生对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国际标准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有所了解。
(2)让学生熟悉质量管理有关的概念、我国的标准体系及标准的制定的方法及理解过程的含义。
(3)让学生掌握质量的含义及质量特性;第二章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s发展回顾(1)让学生对ISO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认证的基本知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及质量管理(2)体系建立的顺序与方法有所了解。
(3)让学生能够把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技巧。
第三章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让学生了解质量策划的含义和意义。
(2)使学生对质量策划的分类、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策划、质量目标策划、质量过程策划及质量(3)改进策划的内容有纵深的理解(4)让学生对质量管理体系策划、质量目标策划、质量过程策划及质量改进策划的步骤及技巧第四章顾客满意管理(1)使学生对质量经济性的概念及质量成本的含义、劣质成本的概念予以了解。
(2)使学生掌握质量成本的PAF(预防、鉴定和故障成本)模式,掌握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的构成要素。
第五章质量成本管理(1)使学生对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及质量团队的含义及构成要素有所了解;(2)使学生对质量团队的发展阶段、质量文化体系的构成予以深刻理解。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Quality Management课程编号: 020020220总学时及其分配:总学时: 32,授课: 24;实验: 8;课程设计: 2周学分数: 2合用专业:工业工程任课学院、系部:能源学院工业工程系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科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工具、质量检验、质量改进、质量功能展开的基本知识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该课程内容是工业工程领域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
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爱国情怀、责任担当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本课程主要讲授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工具、质量检验、质量改进、质量功能展开等基本内容。
同时让学生熟练掌握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技术及质量管理软件。
本课程的重点是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
1. 质量管理概论(2 学时)知识要点:质量的定义、与质量相关的术语、质量管理的定义、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术语、质量管理的沿革;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构成、质量成本管理、质量与标准化。
目标要求: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理解并掌握质量的定义、与质量相关的术语、质量管理的定义、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术语。
理解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构成、质量成本管理、质量与标准化。
采用课堂教学, 2 学时。
2. 质量管理体系(2 学时)知识要点: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目标要求: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理解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2309051课程名称:质量管理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学分:2 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0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管理学、统计学、生产与运作管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质量管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
在21世纪,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关注自己像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够满足顾客的要求, 质量问题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学习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可以使管理类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通过质量管理的整个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的高层次经济管理类人才做准备。
二' 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能达到下列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管理理念的培育和管理方法的了解、应用。
学完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2.理解掌握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3.了解质量管理发展的主要动态和热点问题。
三' 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单元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教学内容(1)掌握质量管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掌握与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有关的基本概念。
(2)理解与标准化有关的术语,掌握质量、质量管理的概念2、重点和难点(1)重点:质量管理的意义、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有关的基本概念(2)难点:质量和缺陷的基本概念第二单元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1、教学内容(1)掌握与质量管理的有关的基本理论。
(2)掌握戴明、朱兰、克劳士比的管理思想(3)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原则2、重点和难点(1)重点:质量管理的有关的基本理论、戴明、朱兰、克劳士比的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原则(2)难点:戴明、朱兰、克劳士比的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原则第三单元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1、教学内容(1)掌握质量控制的主要思想和具体方法。
【《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
●特别是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界范围内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和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由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当前,各国许多主
要公司和企业,都在使自己的产品达到第一流质量而采取有效的对策
●质量不仅是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主要手段,而且已成为威胁人类社会安全和
生存环境的防御力量。质量改进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率、减少损失、
第二阶段: (四十年代~五十年代)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资产阶级“行为科学”理论形成 ● 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
第三阶段: (六十年代~至今)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种管理学派很多。但最有影 响的学派是“决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西 蒙 他把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把 创造思想和逻辑思想应用了决策方式的研究
●管理范围由单纯产品质量扩展为工作质量
●强调企业的一切经营工作都要以质量为中心
全企业各部门的(全面的)质量管理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强调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3)强调全员的教育与培训
●重在工作质量
●提高工作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
●通过全员培训\教育提高人的素质
(4)科学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专业技术,组织管理和统计方法的结合。数理统计方
● 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某些产品,特别是大型 和复杂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更高了,在产品的质 量概念中出现了“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 要求
● 在管理中出现了“无缺陷运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质量保证”、“产品责任”等新内容
●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菲根鲍姆博士于六十年代首次提出了 TQC的思想,使质量管理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他把技 术、行政管理和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工作系统。7
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Quality Management课程编号:044100331 总学时:30学分:2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考核方式:考查开课学期:6一、课程概述《质量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它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研究以提升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及满足顾客消费需求为宗旨的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及其规律性的交叉性应用学科。
质量管理学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从而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有用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
本课程主要研讨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思想、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顾客满意管理、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统计工具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质量管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并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其他相关管理课程的基本原理,进而加强对学生综合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一方面要求理论知识的平台较高,含有较多的数学推导和证明;另一方面,质量管理的实践性很强,要求有较多的案例和教师的科研经历在其中穿插,目的是希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逐步学会从前人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演绎推导的结果中,体会和领悟质量管理在现代社会中所具有的深刻意义和作用,使学生自己真正学懂以问题为导向的系统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被“教会"一种工程管理方法;同时希望学生通过研究和钻研,寻找与总结该课程的内在关系和规律,并且体会质量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乐趣,提高他们的工程素质和管理基础能力,提高他们科研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的最终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讲求公平、公正、公开。
三、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2)1.基本内容:第一节质量与质量管理概述第二节质量管理的发展第三节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内容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定义,区分不同的定义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视角的质量理念,熟练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理解并掌握质量管理的知识结构与框架.3.教学重点难点:(1)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定义;(2)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总学时数:60适用专业:工商管理教学形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制订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部)主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因而,质量管理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介绍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方法,是一门适应我国工商企业和管理部门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的应用学科。
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各类组织的质量管理实践,解决组织中的质量问题,为各类组织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1、教学要求:了解质量的含义和质量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了解新世纪质量管理的重大任务;掌握质量的含义、定义和质量管理的对象;明确质量观念三个发展阶段和质量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2、教学内容:第一节质量概述第二节质量管理概述3、重点:质量的定义、质量观念发展阶段、质量管理的对象。
4、难点:新世纪质量管理的重大任务。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族标准1、教学要求:了解ISO9000族标准的结构、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的依据、要求和方法,能够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掌握ISO9000:2000标准的实施要点;能够正确运用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指导质量管理实际。
2、教学内容:第一节 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与使用3、重点:ISO9000族标准实施要点、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Quality Management Teaching Program)一、前言《质量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研究应用统计手段和各种科学技术标准,对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行监督与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方法。
本课程将讲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相关分析等,并介绍它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成果。
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吸收了管理学、经济学、数理统计、数学、工程技术及计算机科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在知识范围和内容上涉及广泛的知识背景和一些专门的技术方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因而,质量管理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质量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是工商管理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
也是工商企业和管理部门对高层次务实型综合管理人才需要的独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质量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从市场经济对质量和质量管理的要求、与质量和质量管理密切相关的因素及主要的质量管理方法的角度,全面系统的学习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
并结合与实际密切相关的案例,培养学生运用质量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增强对组织活动中各种质量管理活动的直接感受和经验,培养学生从事质量管理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3、使用对象本(专)科管理专业类学生,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
4、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以面授为主。
主教材选用陈俊芳等主编的《质量管理学》。
面授时依据本大纲的要求,以主教材为基础,进行启发式讲解、讨论。
5、要求先修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先修完管理学、经济学、数理统计、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总7页)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课程中文名称:质量管理课程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课程编号:ZJ14208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总学时45、理论课学时36、实验课学时9)学分: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先修课程:管理学、统计学、概率论课程简介:质量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应用统计学、基础工业工程的基础上开展学习。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掌握质量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能够系统应用所学内容针对实际情况来识别、分析、改善、控制质量问题,具备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能力。
通过课堂讲授与案例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分析、解决质量管理实际问题能力,了解质量管理的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使学生得到一定实践的训练。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的管理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组织有效运作的基本保证。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1、领会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对质量管理活动有正确的认识;2、熟悉质量管理体系,了解认证的基本知识和程序;3、熟练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4、对变异理论有正确的认识,掌握SPC的基本内容,并能应用相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5、了解质量管理的新发展。
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4学时)教学重点: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全面质量管理教学难点:质量管理的演进,质量术语的理解,全面质量管理教学要求: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意识的重要性,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运作要求。
第一节质量管理概述1、质量和质量管理学2、质量管理的重要术语第二节质量管理的发展简史1、质量检验阶段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4、质量管理学科在21世纪的展望第三节全面质量管理概述1、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史2、TQM的含义和特点3、全面质量管理基本指导思想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5、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原则本章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质量、过程、要求、顾客、标准、标准化、全面质量管理2、简述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最全质量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版.doc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代码: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开课学期:第6学期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先修课程:数理统计,概率论,管理学原理后续课程:无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顾世清大纲执笔人:顾世清大纲审核人:一、课程简介质量管理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也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
质量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现代企业管理、产品管理控制、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多个学科知识。
本课程在全面介绍现代质量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和制造(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度量、质量改进为主线,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1.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3.掌握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质量诊断的基本能力。
4.掌握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能力。
5.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3学时)1.基本知识点: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等的含义。
2.重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指导思想、四条工作原则、五项基础工作等。
质量管理学科的三个发展阶段及21世纪的发展前景。
《质量管理学》本科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本科教学大纲《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05631046课程中文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课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课程性质:专业方向必修课。
课程地位: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质量管理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学科,是关于质量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质量管理学的重要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原理,掌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步骤;明确在质量管理中应用统计方法的重要意义,掌握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领会宏观质量管理的含义和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各类组织的质量管理实践,解决组织中的质量问题,为各类组织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为各类组织培养需要的质量管理人才服务。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先修课程为管理学原理、数理统计、生产与运作管理。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4学时1、教学内容:质量的含义;实体的含义;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过程的含义;质量环的含义;质量管理学的定义;质量管理学研究的对象;质量管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质量管理的任务;质量管理的发展简史。
2、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理解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以及质量管理发展史;质量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
3、重难点:质量管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质量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4学时1、教学内容: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要求;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质量教育工作;质量责任制;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理统计,概率论,管理学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顾世清
大纲执笔人:顾世清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质量管理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也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
质量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现代企业管理、产品管理控制、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多个学科知识。
本课程在全面介绍现代质量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和制造(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度量、质量改进为主线,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3.掌握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质量诊断的基本能力。
4.掌握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能力。
5.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3学时)
1.基本知识点: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等的含义。
2.重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指导思想、四条工作原则、五项基础工作等。
质量管理学科的三个发展阶段及21世纪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数据的统计处理(6学时)
1.基本知识点:了解质量管理中有关数据的取得与整理的基本内容。
2.重点: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检查表与分层法等七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掌握质量变异的描述及模型,包括频率分布与直方图、质量管理中常见的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以及一些有用的近似公式。
3.难点:过程参数的估计,包括点估计、区间估计,并在此基础上,了解过程参数的假设检验;熟悉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线性回归、一元非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
第三章 统计过程控制(SPC )与休哈特控制图(9学时)
1.基本知识点:统计过程控制(SPC )的含义、发展史及操作步骤。
2.重点:控制图原理,主要包括控制图含义、控制图原理的二种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控制图的判断准则,如判断稳态的准则,判断异常的准则等;掌握休哈特控制图的种类、用途,对R x -控制图、S x -控制图、R x -控制图、s R x -控制图、ρ 控制图、Pn 控制图等能熟练掌握。
3.难点:通用控制图,如P r 控制图和P nT 控制图、C T 控制图和U T 控制图等。
第四章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及其多元化(3学时)
1.基本知识点: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的依据、两种控制图诊断的典型情况、两种工序能力的指数及其诊断等。
2.重点两种质量多元逐步诊断理论的简介,包括在多工序、多指标系统中进行质量控制与诊断存在的问题,在多工序生产线中如何诊断上影,在多指标工序中如何诊断相关指标,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的应用实例等。
第五章 质量检验与抽样检验理论(9学时)
1.基本知识点:质量检验的概况、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批生产质量检验等内容。
2.重点:计量型抽样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平均值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熟悉计量调整型抽样方案的概述及其一些采用的方法如R 法、M 法等。
3.难点:计数型一次抽样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不合格品率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百分比抽样的不科学性等;掌握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的基本原理及实施程序。
第六章 质量改进、实验设计与田口方法(6学时)
1.基本知识点:实验设计的概述、实验设计的3条原则,重点掌握单因子实验设计、二因子实验设计、正交实验设计的原理及具体操作规程。
2.重点:质量改进的基本问题,包括质量改进的有关概念,质量改进的管理工作,实施质量改进的一般步骤,质量改进的支持工具和技术等。
3.难点:田口方法的简要内容,如三次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等。
第七章 质量功能展开(QFD )(3学时)
1.基本知识点:用户的质量要求、要求质量的重要程度、质量表(质量屋子)、确定质量计划、相关矩阵——屋顶、确定设计质量、技术竞争能力评估等主要内容。
2.重点:并行工程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况,实施并行工程或综合产品研制的要点等,了解质量功能展开
(QFD)的基本发展状况及其的应用。
第八章ISO9000族标准与质量体系(3学时)
1.基本知识点质量体系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及改进。
质量体系文件的有关内容,ISO9000族标准的历史。
2.重点: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ISO9000族的核心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两种推动方式等内容;掌握ISO9000族标准的管理思想,包括ISO9000族标准着重为满足顾客提供指南和要求、构筑体系的基础是过程、运作体系必须控制过程、质量体系是以职责、权限所构成的契约型结构等内容。
第九章质量审核与质量认证(3学时)
1.基本知识点:质量体系审核的准备与策划,主要内容有组成审核组、文件审查、初访和预审核、制订审核计划、编制审核文件;掌握现场审核工作的一系列内容,包括首次会议、审核方式和调查方式,不合格报告、有效性评价、末次会议等。
2.重点:质量审核、质量体系审核、质量认证等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工作中的基本术语,并熟悉质量体系审核与认证的程序。
审核结论的纠正措施跟踪与证后监督。
第十章质量经济分析(3学时)
1.基本知识点:质量经济分析的现状基本原则和步骤。
2.重点:设计过程的经济分析,着重从新产品开发、寿命周期费用和质量改进等三个方面分析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掌握制造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主要包括不合格品率分析、返修分析;掌握使用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包括对交货期的分析,销售、技术服务网点设置分析、包修期分析等。
3.难点: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质量成本的含义及其构成、最适宜的质量成本的确定及案例等。
第十一章质量信息管理系统(2学时)
1.基本知识点:质量信息系统的三项主要内容以及质量信息系统管理的7项主要工作;掌握质量信息的收集程序及对有关人员的操作要求;掌握质量信息的分析实质及对收集到的质量信息的几种处理方法。
2.重点:质量信息的报告、分析与纠正措施系统,包括FRACAS工作流程图,故障分析报告、纠正的措施等。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况,质量信息的含义与内容。
第十二章可信性工程基础(4学时)
1.基本知识点:可信性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可信性工程要求、可靠性分配及预计、冗余技术、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元器件大纲、故障树分析等;掌握可信性试验的内容,包括环境应力筛选,可靠性增长试验;掌握可信性核计的工作内容。
2.重点:可信性的基本概念,如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等;熟悉可行性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可信性工作、可信性大纲及可信性计划等。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企业、社会各种质量问题展开讲授;以板书为主,锻炼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分组讨论、启发思考。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无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依据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打分,占15%
2、期中考试成绩:15%
3、期末考试成绩:采取闭卷笔试方式,占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张公绪主编. 新编质量管理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 欧阳旺德编. 质量管理(第三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3] 李晓春、曾瑶编著. 质量管理学(第三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