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医学伤口换药术
医学专题伤口换药引流

度、颜色、气味,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生长情况,引流 情况。
3、伤口出血:常见者为创面毛细血管受损的渗血。处理方法有填塞、压 迫、包扎、血管结扎、高频电凝、局部使用止血药物(1:10万肾上腺 素溶液等)。
1、揭开胶布(jiāobù):由外向里,处理黏贴的毛发 ,避免牵动伤口。
2、取除外层敷料,内面朝上放入弯盘。
3、取除内层敷料:轻柔缓慢沿伤口长轴方向揭 开,敷料干燥黏贴的处理(以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 或1%—2%普鲁卡因溶液湿润软化)。
Hale Waihona Puke 揭开(jiē kāi)胶布
取除内层(nèi cénɡ)敷 料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五页。
第五页,共五十五页。
外科病房换药室
第六页,共五十五页。
外科(wàikē)门诊换药室
第七页,共五十五页。
换药车
第八页,共五十五页。
无菌容器
(róngqì)
常用敷料
常用(chánɡ yònɡ) 药物
胶布(jiāobù)
污物桶
第九页,共五十五页。
器械(qìxiè)Instruments
1、持物钳Holding Forceps 2、镊子(niè zi)Pliers
第十七页,共五十五页。
换药方法
第十八页,共五十五页。
原则(yuánzé)
无菌原则
爱护原则
第十九页,共五十五页。
换药前准备(zhǔnbèi)
1、病人的准备 核对:床号、姓名; 心理准备:解释与沟通、适度遮挡、酌情止痛; 体位:保暖防寒、患者舒适(shūshì)、暴露充分、光线良
2024版外科基本操作换药术[1]
![2024版外科基本操作换药术[1]](https://img.taocdn.com/s3/m/37764a8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b.png)
对于任何换药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 况,都应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23
06
换药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措施
2024/1/26
24
感染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在换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 守无菌操作原则,包括戴无菌手套、 使用无菌敷料和器械等,以减少污染 和感染的风险。
定期更换敷料
使用抗生素
在必要时,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和患 者身体状况,使用适当的抗生素以预 防感染。
根据伤口情况和医生建议,定期更换 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细菌 滋生。
2024/1/26
25
出血应对措施
局部止血
对于少量出血,可以通过局部加 压包扎或使用止血药物等方法进
行止血。
2024/1/26
02
准备好换药所需的椅子或床,根据 患者情况调整高度和角度,确保患 者舒适。
10
器械、药品及敷料准备
2024/1/26
根据伤口类型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器械,如镊子、剪刀、 探针等,确保器械清洁、锋利。
准备必要的药品,如消毒液、生理盐水、药膏等,检查 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选择适当的敷料,如纱布、棉垫、绷带等,确保敷料清 洁、干燥、无菌。
2024/1/26
15
04
常见伤口处理技巧与注意 事项
2024/1/26
16
清洁伤口处理
01
清洗伤口
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伤口, 去除表面的污垢和细菌。
2024/1/26
02
消毒伤口
使用碘伏、酒精等消毒剂对伤口 进行消毒,减少感染风险。
03
包扎伤口
使用无菌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口, 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污染。
外科换药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外科换药术的基本操作流程,了解换药的目的和原则,提高无菌操作技能,确保伤口愈合的质量。
二、实验原理外科换药术是指将患者创面上的敷料和污染物清除干净,并重新包扎创面,以促进伤口愈合。
换药术的目的是观察伤口情况、去除分泌物、清洁伤口以及更换敷料,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消除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如豚鼠、兔等)2. 换药包(包含无菌纱布、棉球、镊子、剪刀、弯盘、碘伏、生理盐水、无菌手套等)3. 创面模拟材料(如模拟伤口的模型或真实伤口)4. 记录本及笔四、实验步骤1. 换药前准备- 操作者穿戴好无菌工作服、帽子、口罩,洗净双手,戴好无菌手套。
- 将实验动物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动物处于安静状态。
- 将创面模拟材料或真实伤口暴露在视野中。
2. 除去敷料- 用镊子夹取无菌纱布,轻轻覆盖在创面周围皮肤上,保护周围皮肤。
- 用镊子小心地取下创面上的敷料,注意不要触碰创面。
- 将取下的敷料放入弯盘内,避免污染。
3. 创面周围皮肤消毒- 在换药碗中用碘伏浸泡若干棉球。
- 用镊子夹取浸泡碘伏后的棉球,轻轻擦拭创面周围皮肤,由内向外进行。
- 消毒2-3次,每次消毒范围应比前一次小。
4. 创面消毒- 待周围皮肤消毒完毕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沾吸创面渗液。
- 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注意不要压迫创面。
5. 包扎固定- 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用胶布固定。
- 若创面较大,可使用无菌纱布卷或绷带进行包扎。
6. 换药后处理- 换药结束后,将操作过程中使用的物品进行分类处理。
- 将使用过的敷料集中焚烧或按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处理。
- 观察实验动物创面愈合情况,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掌握了外科换药术的基本操作流程。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了伤口愈合的质量。
实验结果表明,换药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对外科换药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无菌操作技能。
外科换药术ppt课件完整版

换药操作技巧与规范
03
换药前准备工作
01
了解患者病情
熟悉患者的病史、手术情况、伤口位置及愈合情况,以 便制定合适的换药方案。
02
准备换药用品
包括无菌敷料、消毒液、棉球、镊子、剪刀等,确保用 品齐全、清洁、无菌。
03
洗手与穿戴
医护人员需彻底清洗双手,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 ,确保操作过程无菌。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换药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选择、换药频率、疼痛管理等方面,以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多学科合作模式的建立
换药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未来可能会建 立更加紧密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如外科医生、护士、药师 、康复师等共同参与患者的换药治疗过程。
谢谢聆听
持,以促进伤口愈合。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外科换药术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常见伤口的处理方法
强调无菌操作、创面处理、药物选择等方 面的重要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伤口,如清洁伤口、污染 伤口、感染伤口等,介绍相应的处理方法 和注意事项。
换药术中的疼痛管理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探讨疼痛产生的原因、评估方法以及有效 的疼痛缓解措施。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疼痛管理
采用多模式镇痛,减轻 患者痛苦。
水肿预防与处理
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 流,减轻水肿。
功能障碍预防与处理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 进功能恢复。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 供心理支持,减轻焦虑 情绪。
05 特殊情况下换药策略调整
糖尿病患者换药策略
控制血糖
在换药前,应确保患者的 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以降低感染风险。
换药术

换药术又称交换敷料,包括检查伤口、清洁伤口、清除脓液、分泌物及坏死组织,覆盖敷料,对预防和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观察伤口时,要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
清洁伤口时,要注意清除伤口内异物、坏死组织、分泌物、保持伤口引流通畅,防止或减少细菌繁殖及有害分解产物的吸收和分泌物的刺激。
伤口局部用药时,可使炎症局限,促进肉芽组织及上皮生长,促使伤口愈合。
包扎固定时,要注意保护伤口,防止伤口污染及附加损伤。
【适应证】1.需要观察伤口情况者。
2.伤口敷料被渗出分泌物浸湿,或有出血倾向者。
伤口敷料松脱或被污染者。
3.伤口内放置引流物需拔除者。
4.伤口已愈合需拆线者。
【禁忌证】无绝对的禁忌证。
伤口无分泌物,敷料清洁者。
【操作步骤】可在病床或换药室进行操作。
患者采用合适体位,暴露伤口,注意保温,进行下列换药操作。
同时记录拔除或更换引流条的情况。
1.一般伤口换药(1)始终保持一把镊子夹持无菌棉球、敷料,另一把夹持接触伤口的敷料、粘染伤口分泌物的敷料等。
若内层敷料已与创面结成痂,可将未干结成痂的部分剪去,留下已干结成痂的敷料使其愈合。
为使敷料与创面分离,可用无菌盐水、过氧化氢溶液浸透再揭除,以免损伤肉芽组织引起创面出血。
揭去的纱布、污物应放在弯盘内。
(2)消毒:用碘伏棉球消毒缝合伤口及周围皮肤,一般应达伤口周围5㎝。
(3)覆盖敷料:覆盖无菌纱布、粘贴胶布。
如需用绷带者可其包扎,注意松紧要适度。
正确的胶布粘贴应与肢体纵轴垂直。
2.放置引流的伤口:多为污染伤口或渗出液多、易出血的伤口,其目的是防止深部化脓性感染,引流物常为橡皮片或橡皮管。
(1)消毒:换药时伤口按常规方法消毒。
(2)拔除引流条:拔除引流条时应缓慢向外牵动,防止被拉断。
(3)更换引流条:若取出引流物后发现分泌物多,可更换另一引流条。
(4)手术中安置的引流物一般在术后24~48 小时取出,取出前若渗出过多,应随时更换湿透的外层敷料。
换药术ppt课件

溶液
物的作用,对肉芽
组织无不良刺激。
等渗盐水棉球及纱
布用于清洁创面、
创面湿敷、填充脓
腔;等渗盐水用于
冲洗脓腔;3~l%盐
水具有较强局部脱
水作用,用于肉芽
水肿明显的创面
17
消毒药品的准备
一.双 氧水
一. 3%过氧化氢溶液, 是无色、无臭的液 体。
二. 清洗创伤、溃疡、 脓窦,松解坏死组 织,去除粘附的敷 料。
二. 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消除妨碍伤 口愈合因素,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重 要外科操作。
3
换药的目的
一. 观察伤 口,清 洁伤口, 去除伤 口内异 物或坏 死织, 促进伤 口的愈 合。
4
换药适应症
1.无菌手术术后3-5天第一次换药,检查刀口 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2.估计手术后有刀口出血、渗血可能者,或外 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 3.从位于肢体的伤口包扎后出现患肢浮肿、胀 痛。皮肤颜色青紫。局部有受压情况者。 4.伤口内安放引流物需要松动、部分拔除或全 部拔出者。
5
换药适应症
5.伤口已化脓感染,需要定时清除坏死组织、脓液 和异物者。 6.伤口局部敷料松脱、移位、错位,或包扎、固定 失去应有的作用者。 7.外科缝合伤口已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线者。 8.需要定时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者。 9.手术前创面准备,需要对其局部进行清洁、湿敷 者。 10.各种瘘管漏出物过多者。 11.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浸湿附 近伤口敷料者。
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 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13
消毒药品的准备
一. 常用的皮肤消毒剂,75%的 酒精用于灭菌消毒;50%的
一.酒
酒精用于防褥疮;20%— 50%的酒精擦浴用于高热病
换药术PPT课件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换药术的目的和重要性
向患者解释换药术对于伤口愈合、预 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必要性,以及正确 的换药方法对于促进伤口恢复的重要 性。
换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自我护理技能
教育患者掌握基本的自我护理技能, 如正确的洗手方法、伤口观察和记录 等,以便在医护人员不在场时能够进 行自我护理。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敷料、胶带等过敏,出现 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预防措施建议
0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换药前需清洁双手,佩戴无菌手套 ,确保换药用品无菌。
轻柔操作
换药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避免对伤 口造成二次损伤。
03
02
选择合适的敷料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避 免使用过期或污染的敷料。
观察伤口情况
密切观察伤口变化,及时发现并处 理异常情况。
告知患者在换药过程中需要保持伤口 清洁、干燥,避免污染和损伤伤口, 以及正确的敷料选择和更换频率等。
心理支持重要性及方法
减轻焦虑和恐惧
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帮助 患者减轻对换药过程和疼 痛的焦虑和恐惧,增强患 者的信心和勇气。
促进合作和信任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 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感,提高患者的合作意愿 和依从性。
目的
保持伤口清洁,促进伤口愈合, 预防和控制感染,减轻患者痛苦 。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各种外伤伤口、手术切口、烧伤创面 、溃疡、脓肿等需要定期更换敷料的 伤口。
禁忌症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功能不 全等患者不宜进行换药操作。
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
• 操作原则:无菌操作、轻柔细致、全面观察、及时处理。
及时反馈和调整
骨关节外科换药操作流程

骨关节外科换药操作流程骨关节外科手术后的换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减轻疼痛,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确保换药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关节外科换药的操作流程,以帮助医护人员加强操作规范,提高操作质量。
一、准备工作1.检查医嘱单:首先,医护人员应该仔细查看医嘱单,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以便做好换药的准备工作。
2.洗手消毒:医护人员要进行手部的洗手和消毒,确保双手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患者伤口。
二、准备药品和器械1.准备所需药品:根据医嘱单,准备好所需的药品,如纱布、消毒液、碘伏、纱布、医用胶布等。
2.准备所需器械:检查外科器械,确保器械的齐全和干净,如剪刀、镊子、手套、洗手液等。
三、换药操作流程1.好伤口准备:首先,医护人员要剪开旧的绷带,用消毒液清洁伤口四周的皮肤,然后再用碘伏进行消毒,确保伤口周围的清洁卫生。
2.清洁伤口:清洁伤口时,医护人员要用生理盐水或者碘伏进行冲洗伤口,确保伤口内部的干净和无菌。
3.更换敷料:换药时,医护人员要注意将敷料换成新的干净的纱布,并确保敷料的固定和包扎的适切。
4.注意细节:换药时,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伤口的渗液情况,及时记录并上报,及时补充伤口用药,如消炎药膏等。
5.病历记录:换药结束后,医护人员要及时记录患者的换药情况和伤口的变化,以备查阅。
四、术后护理1.观察患者情况:换药结束后,医护人员要继续观察患者的情况,包括伤口的渗液情况、疼痛程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宣教患者:换药结束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宣教,告知患者换药的注意事项和日常护理的要点,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注意事项1.防范感染:换药时,医护人员要做好消毒措施,防范感染的发生。
2.注意患者隐私权: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医护人员在进行换药时要避免操作在公共场所,保证患者的隐私。
六、总结骨关节外科换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外科见习】外科换药操作

合理与规范的外科换药可以保护伤口, 清洁伤口,促进伤口早日愈合,促进病 人早日康复。外科换药一直受到重视并 被视为外科医生的基本功之一。对于医 学生,换药是外科实习要求必须掌握的 内容之一。
换药基本原则
1.无菌原则 Asepsis
2 .保护创面 3.促进生长
换药目的
1、观察伤口情况,作相应处理;
5.一般无严重感染的平整创面,用凡 士林纱布敷盖即可。感染严重的伤口, 可用0.05%新洁尔灭,0.02%醋酸洗必 泰等洗涤或湿敷,亦可用黄连软膏,去 腐生肌散等中药外敷。化脓伤口可用优 锁溶液洗涤或湿敷。特异感染,可用 0.02%高锰酸钾湿敷。 6.最后,覆盖无菌纱布(一般为8层), 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4、卷烟引流:既可发挥虹吸作用,又可减少刺激,防止 粘连,多用于腹腔内II、III类切口的引流。适用于脓 腔较大、引流液较多,部位较深;时间一般72小时,通 常于36小时应旋转松动并拔出部分。 5、管状引流:由各种形状的橡皮管或硅管制成,置入体 腔(腹腔、胸腔、关节腔等)一端,可供持续引流(包 括负压引流等)或灌浇药物注入之用。
常见伤口的处理
1. 清洁伤口: 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好;对于清洁、新生肉芽 创面,还可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的 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丢失。 2. 有皮肤缺损的伤口: 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消 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 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的 肉芽生长。
操作步骤
1.用手取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 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及外引流物;与伤 口粘着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湿润 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 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清洁伤口,.实行无菌术原则,一 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镊子接触敷料作为传 递,二者不可混用。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周 围的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洗创面,轻沾吸去分 泌物或脓液,由内向外,注意移除创口内异物、 线头、死骨及腐肉等。棉球一面用后,可翻过 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不得用擦洗过创面周 围皮肤的棉球沾洗创面。严格防止将纱布、棉 球遗留在伤口内。在换药过程中,假如需用两 把镊子(或钳子)协同把沾有过多盐水或药液 的棉球拧干一些时,必须使相对干净侧(左手) 镊子位置向上,而使接触伤口侧(右手)镊子 位置在下,以免污染。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引言在骨外科手术中,伤口的换药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能够保持伤口的干净、干燥,并有效预防感染。
本文将介绍骨外科伤口换药术的步骤、操作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地进行手术后伤口的护理。
步骤1.准备工作:–观察伤口周围是否有肿胀、红肿、渗出物等异常情况,必要时进行照相记录。
–洗手,戴上无菌手套。
–准备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无菌纱布、无菌盘、无菌药膏、无菌生理盐水等。
2.伤口清洁:–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移除伤口上的血液、血块和其他污物。
–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确保皮肤的清洁。
–注意避免在清洁过程中引起伤口的撞击或摩擦。
3.细菌防护:–使用无菌纱布将伤口覆盖,防止细菌侵入伤口。
–切勿使用废旧纱布或棉球,以免引入更多的细菌。
4.药物涂布:–在无菌纱布上涂抹无菌药膏。
–将涂有药膏的纱布轻轻放置在伤口上方,确保药膏可以直接接触到伤口。
–注意药膏的数量要适中,过少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过多可能会对伤口愈合产生影响。
5.固定伤口:–使用无菌纱布或胶布将涂有药膏的纱布固定在伤口处。
–注意固定不要过紧或过松,要确保伤口周围的环境稳定,并防止纱布松动、脱落或卡入伤口。
操作要点1.保持无菌:在进行伤口换药的过程中,保持无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操作前要做好充分的无菌准备,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器械和材料等。
2.温和清洁:在清洁伤口时要温和轻柔,避免对伤口产生过大的刺激。
使用无菌纱布和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可以有效地去除伤口上的污物,同时避免对伤口的二次伤害。
3.注意伤口观察:在换药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伤口的情况,包括有无红肿、渗出物、异味等异常。
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以作进一步处理。
4.药物选择得当:选择合适的药膏对伤口的愈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伤口的性质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药物,并按指导使用。
5.固定适度:在固定伤口时,要注意力度的掌握。
简述骨科换药操作流程

骨折手术后换药步骤有以下几步。
进一步,用手揭去胶布,取下外层敷料,用无菌镊子捣去内层敷料。
如果内层敷料上有血痂比较干,粘在了伤口上面,不易揭去,要用生理盐水浸泡,湿润以后沿着伤口的纵轴揭开,避免横向揭开以免导致伤口裂开。
第二步,消毒,用碘伏从伤口的中间向周围消毒3遍。
如果用碘酊消毒,则用碘酊消毒一遍,酒精脱碘二遍。
第三步,观察伤口情况。
看伤口有没有分泌物,颜色有没有发红发,有无脓液流出,肉芽伤口生长情况。
第四步,观察引流情况,查看引流条(管)是否通畅。
第五步,包扎伤口,用干净敷料覆盖伤口2-3层,胶布固定。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课件

操作步骤
详细介绍骨外科伤口换药术的操作步骤:
1. 消毒 2. 清创 3. 处理创面 4. 敷药
手术后注意事项
创口观察
定期观察手术后创口的情况,包括红肿、渗液和出 血等症状。
注意感染
避免感染,采取预防性措施,如合理使用抗生பைடு நூலகம்。
创面护理
正确进行创面护理,如保持清洁、覆盖干净敷料等。
注意并发症的处理
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或伤口裂 开。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PPT课 件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简介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是一种专门处理骨折、关节置换和脊柱手术等手术后创面的方法。本课件将为您介绍骨外科伤口 换药术的必要性以及相关处理步骤。
骨外科伤口的处理
准备工作
确保患者、操作环境以及所需药品和器材的准备充 分:
• 患者准备 • 操作环境准备 • 药品及器材准备
结语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对手术和术后的成功至关重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需要综 合性的手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计划。
您可以通过合理的术后护理和密切的随访来控制手术后的风险,并及时采取 处理措施以促进康复。